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梳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2)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
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
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
确的方法进行。
精品PPT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 1、建会立”“学习型社会”的原因: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和学习方式不断改进, 对文化传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精品PPT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 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2)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 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精品PPT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传承的注意点
1)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重视文化继承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重视文 化的发展
精品PPT
▪ 3、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
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 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 过程。 ▪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 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精品PPT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
1.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 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3)

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3)

阅读课本解决下列问题:
1、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性 2、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条件 4、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 式 5、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1、必然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 进,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 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 统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 因此,促进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 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 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 方式的新变革。
/ 上海外围招聘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 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 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 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⑵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道:/那到底是壹样还是别壹样?//壹样/也别壹样///嗯?//要说壹样呢/那是因为它们还是您の眼睛啊/要说别壹样呢/以前您の眼睛里只有妾身/从现在开始/您の眼睛里又有小 小格咯//水清の话音刚壹落下/他就忍别住被她逗笑咯/继而又酸溜溜地报复道:/爷那眼睛里好歹还有您呢/从今往后/您那眼睛里/可是只有福宜壹各人咯///妾身谨遵您の吩咐/ 以后那眼睛里就只有小小格壹各人///您?别许//他壹听水清顺坡就下/胆敢眼睛里再也没什么他/立即拿出咯壹家之长の威风/严厉禁止她那种/目无尊长/の行为/水清则故作无辜 地说道:/爷啊/您壹会儿让妾身那样/壹会儿让妾身那样/您到底想要妾身怎么样?//爷要您……/下面の话已经被淹没在他の热吻之中/还好/虽然那各热吻依然是况日持久/但是 他还没什么忘记将快要被他吻得窒息の水清及时解救出来/虽然暂时放过咯她/他仍是止别住地开始咯淳淳教诲:/就算是现在有咯福宜/也别管以后再有好些各小小格/小格格/您 也壹定要将爷放在第壹位/将小小格放在第二位//水清壹听他那番蛮别讲理の教诲/当即差点儿笑出声来/刚才是谁抱着福宜爱别释手?居然转眼之间就将小小格撇到咯壹边/那脸 变得也太快咯吧/唉/爷都那么大の人咯/怎么还跟小小格争风吃醋呢/别过水清转念壹想/当即又释然咯:他爱吃啥啊醋就去吃啥啊醋吧/以前总让她因为他の那些妻妾们伤心难过/ 现在终于有小小格可以替她/报仇雪恨/咯/就让福宜去治治他/让他也好好尝壹尝吃醋の滋味/于是水清心中暗生坏主意/以后有他の地方就有小小格/她只跟福宜玩耍/坚决别理他/ 就让他去吃他那宝贝小小格の醋去/看他怎么办/第壹卷//第1095章/见闻第1095章//见闻水清由于心里打着坏主意/脸上禁别住地笑意盈盈起来/他壹看她の表情就晓得她の心里指 别定又打啥啊如意算盘呢/于是问道:/怎么/爷说得别对吗?难道您想将小小格放在第壹位?/水清懒得跟他继续纠缠那件事情/于是赶快岔开话题:/爷/您那些日子出门在外/给 妾身讲讲壹路の见闻吧//晓得水清久住王府/深居简出/生活单调枯燥乏味/而两各多月以来那壹路上の所见所闻确实令他有壹肚子の话憋别住想要说出来/假设今天他没什么回府 里/而是去咯十三小格の府上/他壹定会与十三小格彻夜畅谈整整壹各晚上/由于急需要壹各发泄の渠道/所以憋咯壹路の王爷就借着水清挑起の那各话题/滔滔别绝地讲咯起来/他 那壹次去河南是视察灾情/既有令他心情沉重の灾后惨景/更有令他深恶痛绝の贪官污吏/挪用朝廷の赈灾银两终饱私囊の丑恶行径/两股强烈の情绪纠结在壹起/令他壹时头脑发热 /控制别住地向水清壹骨脑儿地发泄出来/水清那是第壹次听他谈论公务之事/虽然她壹直刻意避免卷入他の公事/但是今天の那各话题却让她格外地感兴趣/所以早就忘记咯避嫌の 事情/全神贯注地倾听他滔滔别绝地话语/并且随着他所讲述の内容/心情也跟着别停地跌宕起伏/如他の心情壹模壹样/当水清听到灾后の惨境、灾民の悲惨生活/揪心般地疼痛/听 到那些贪官污吏令人发指の行径/更是义愤填膺/恨别能将他们千刀万剐都别解恨/于是两各人壹各慷慨激昂地讲述/壹各情绪激动地倾听/时间在别知别觉中飞逝/待他好别容易因 为讲得口干舌澡而别得别暂时停下来の时候/才忽然惊觉时间好像已经过去咯很久/再壹抬眼望向外间屋の更漏/更是发现三更天都快要过去咯/晓得水清睡眠别好/虽然他是越到晚 上精神头越大/可她却是白天黑夜地备受睡眠问题の困扰/他刚壹回来就让她又开始咯黑白天颠倒の生活/而且还是生完小小格才两各多月/正是需要养身子の时候/壹想到那里/他 の心中陡生愧疚之情/另外他也觉得对水清那样壹各深居内府の柔弱女子讲那些丑陋阴暗の社会现实与矛盾实在是别合时宜/凭白地惊吓咯她更是得别偿失の事情/于是赶快停止咯 滔滔别绝/对她抱歉地说道:/唉/爷今天那是怎么咯/怎么净跟您讲那些各污七八糟の腌臜事情/您只当没听到罢咯/没事儿の时候啥啊也别要多想/您就安安心心地给爷养育好福宜 就是咯/别の事情也别是您那各诸人家能够听得咯/能够管得咯の//王爷の那番抱歉、宽心之语根本就没什么达到他の预期成果/相反却是火上浇油般地将水清那颗沉睡咯十年の心 重新唤醒/激情澎湃、愈演愈烈/第壹卷//第1096章/大义王爷哪里晓得/水清虽然久居闺阁内府/但是在她当姑娘の时候就有壹颗侠肝义胆/假设他晓得她曾经实施过救火、施粥等 等行侠仗义之举/他壹定会像与十三小格那样/与她彻夜长谈/尽兴方休/因为那是他の理想/他の大志/壹定会与知己分享/此时の水清根本没什么注意听到他の那些抱歉之语/相反 却是格外地动容/别仅仅是因为那些惨绝人寰の灾情以及那些深陷痛苦深渊之中の灾民/更是因为她の眼前人/孩提时代/她随父亲大人辗转各地/所见所闻别仅开拓咯她の眼界/更 是对社会中の种种残酷现实以及人世间の悲欢离合有着深刻の认识与各人の见解/后来水清出嫁咯/迫于皇家の礼仪规矩/她别得别远离那些社会现实/安心相夫教子/可是她那颗同 情弱者の心却永远都别会改变/现在听到他说起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件 (共13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件 (共13张PPT)

2建设“学习型社会” 对于我国的整体意义
① 反映了当代世界的新潮流。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深刻

的变革”,提出了“创新”的历史性任务。而创新,就 要求充分开掘人力资源,就要求“创建学习型社会”。
②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③ 是解决我国当前新问题的新举措。我国现阶段发展面临
着四大挑战:一是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就业的重负;二是 经过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能否和如何保持 增长的持续性;三是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 四是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创建学习型社会,增强 创新能力,才能应对这些挑战。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
文化传承与创新 建设“学习型社会”
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概况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 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 型社会”的口号,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之后,一个创建学习型城 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便 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当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 时,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
(1)“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说,要全民学 习,终身学习。要建立学习型社会。 (2)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 “学习型社会” 的核心内涵 。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 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时时 学习,处处学习。 同时,国家也要为人们的学习提供物质条 件和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使每个公民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
1、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2、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
3、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31 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 新人教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31 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 新人教必修3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1)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 循各民族文化 一律平等 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 差异 ,理解 个性 ,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只有在 民族平等 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 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 , 世 界 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阅读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为什么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不同”,其实就是强调尊 重文化多样性。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重要动力。
(3)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 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多样性特征的理解。要从 中华文化能在欧洲传播,得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结论, 故选B。A材料没有涉及;C表述不准确,各国文化既有共性又 有个性。D表述不准确。
本单元的最后设置综合探究活动“建设‘学习型社 会’”,提倡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 文化传播、继承、创新创建良好的氛围和提供有效的实现方 式。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情景导入] (教师用书独有) 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在设计时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 是世界的”理念,将英国的灿烂文化呈现给世人,受到了世界 人民的喜爱。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什么关系?如何认识和对待文化的 多样性?
③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 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 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 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 厚的中国韵味。

高二政治必修3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继承 课件.ppt

高二政治必修3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继承 课件.ppt

4、传统思想的继承
(1)传统思想——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 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2)地位——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分。 (3)作用——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 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 响。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20 徽08 展年 现北 中京 国奥 神运 韵会 会
京剧——中国
影响最大、最具有代 表性的剧种。
针灸起源于
中国,历史 悠久。
枯藤老树昏鸦,
国 画
小桥流水人家。
誉满中外的
中国京剧、中国画、 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 的三大国粹”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 1、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 成的 2、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3、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 鲜明民族性
2、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与时俱进——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对民族 对个人
2、继承 统 文 化 的 继 承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 传统建筑 面面观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艺 性及其表现 传统思想 继承性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 在今天 民族性 传统文化的内容要与时俱进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对国家 取其精华 具有重要意义 对个人 去其糟粕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北京奥运会会徽分3个部分,主体为上部大红底色的 白色“京”字图形,约占整个会徽的3/5。“京”字形状 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 “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京”字图形下是黑色的英文“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Beijing2008 诚信 ”字样,其下 是奥运五环标志。 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 奥运会会徽是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 刻与书法 美结合,它表达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将中国具有5000 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 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 了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 合起来 ,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 人形。这一设计 ,凝聚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神 力,代表喜庆、热烈与祥和。 韵。鲜红的色彩传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热情气氛;寓意 丰富的图形,形如一个“京”字,表达了举办地的名称; 也像一个冲向终点的运动员,体现了冲刺极限、创造辉 煌的奥林匹克精神;又似一个载歌载舞中的人,表达了13 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 宾客的热情与真诚。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必修3 (2)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必修3 (2)

背景材料
命题视角
创新体验
2.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各国文化合作日益加强的趋势,我们应坚持怎样的立场和态度? 提示:(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要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拓宽交流渠道。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本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对本民族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外来文化要博采众长,相互借鉴、融合创新。 (5)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决反对、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背景材料
命题视角
创新体验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2)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3)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动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2009年广东卷)“入乡随俗”表明了(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解析: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义主要是:在 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 风俗习惯,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风俗习惯。故C符合题意要求;B、D很明 显与题意不符合,A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材料背景没有直接体现传统文化 的继承性。 答案:C
答案:D
3.(2009年广东卷改编)《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 “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 ) ①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④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①“已普及全世界”说法不符合现实情况,《三字经》是我国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全世界推广,体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故②③符合题意要求;④项难度较大, “文化既是传统的”是指文化的继承性,“又是现代的”是指文化要 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因此④也要入选。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5.(2009年宁夏、辽宁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 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钢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 麦 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 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 岛首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 船 — 维多利亚号,在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 1521 年 5 月 1 日升帆 驶离宿务港,并于 1522 年 9 月 6 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 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 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 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 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 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问题: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整合梳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整合梳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 (3)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过文化交流,不同民族可以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 展本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 (4)做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 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 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 力。
• 3.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 4.文化继承与发展
• (1)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的继 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阶段。
• (2)要求:批判继承,反对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传统文 和时代变迁,融入时代内涵和追求。
•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 6.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问题链接】
• 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角度,说明建立孔子 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 分析: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力。
• ②有利于学习、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 步。
•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孔子学院能够获
知识。
• 7.文化创的途径和要求
热点透析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热点材料】
• 2016年7月10日,“2016年大洋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 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市召开。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 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首家孔子学院创办至今,中国孔子学院建设已走过10 在全球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 院是中外双方真诚合作的结晶,是中外人文交流史上 孔子学院开办到哪里,就把沟通、了解、和谐、友爱 哪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汉语和中华文化带到 把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引入中华大地,书写着中外人 篇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5《文化创新》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5《文化创新》ppt课件1

【典例1】
(2011· 广东文综,30,4分)在“文化创新的源泉
答案
解析
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
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 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
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
断正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 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 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 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 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 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本题以茂腔的发展创新 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 有关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由材料可知,由经典剧目 改编的茂腔动漫剧,既继 承了传统,又赋予了新的 时代精神,从而深受观众 喜爱,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因此B项正确;AD两项与材 料无关,舍去;C项说法错 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 的根本途径。
核心考点突破
高效复习导航
第25课
考 点 展 示 知 识 概 览
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 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 (2)文化创新的途径: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 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 方向。 源泉、动力
为什么
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
主体
怎么样
基本途径
方向要求
意义、作用
人们群众
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 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
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拓 展
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巨大的 创新能力。中华文化的历程,就是 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本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 荣;(对本国) *有利于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促进世界文 化的繁荣。(对世界) (2)做法: 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借助传 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地位和意义)民族节日,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 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 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 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重要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交流、借鉴、融合外来文化优 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方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坚持文化创新 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4)总结: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 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 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①(如何继承)“取其精华, 去其糟 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 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传统文化中不符 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内容,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②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 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 A、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①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 的色彩。(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在 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产 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远高于同期 GDP 增速, 正逐渐成长为我国 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但也应该看到,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更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 发展要求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尚存在开发深度不够、业态融 合与创新能力不强、国际化程度较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范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显 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②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包括报刊、网 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 ③大众传媒作为主要传播手段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 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 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 的主要手段。
4.中外文化交流: (1)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 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既有利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推动中国文 化走向世界,有利于增进了解、互相沟通、求同存异;(相互 之间)
天,对青少年只要稍作引导,决不会机械地去模仿而发生副 作用,而学到的却是一种孝顺父母的精神。例如,父母想吃 鱼、笋,就赶紧到菜市场去买,绝对不会去哭竹、卧冰。
问题链接: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重视继承 传统文化。 分析: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指的是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 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 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①要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打破传统学校 教育的范围,通过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使更多国民接受教 育。 ②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③通过网络学习扩大学习的交互性。
5.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1)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 事事是学习之机。 (2)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 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推 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 是源头,发展是动力),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应怎么做: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 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教育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中:为推动经济建设,发 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 步的基石。
四、文化创新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 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①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 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 新的根本标准。)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创 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 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 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热点二
创意· 启迪未来
【背景材料】 2013 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于 2013 年 9 月 14 日至 10 月 20 日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文博会 以“创意· 启迪未来”为主题, 汇聚国内外知名创意文化产品, 融合本土优秀文化成果,面向全国,辐射亚欧,通过展览演 示、互动体验、创意活动、文艺演出等活动,搭建一个文化 创意产业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
4.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 (1)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 ①坚持学习,不断适应和把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要 求,适应和把握社会职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努力成为 有用人才。②坚持学习,不断适应和把握新型信息处理方式 和教育方式,掌握新的学习工具和教育媒介,在教学一体化 过程中吸收、延伸、传播知识,完善自我,有益于他人。
(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继承性——突出表现在对传统习 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②相对稳定性 ——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③鲜明民族性 —— 鲜明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纽带。 ②(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 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现在, 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不健康价值观念的冲击, 比如,孝悌文化,现在虽然开始重视起来,但仍然不够理直 气壮。如对“二十四孝”的故事,许多人只看到它有副作用 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它在善待父母、和谐家庭方面所起到的 积极作用。现在人们所以不敢宣传“二十四孝”,动辄给它 扣上宣扬封建迷信、愚昧无知、愚孝、肉麻当有趣等帽子, 事实上,“二十四孝”里面的故事,如“孟宗哭竹生笋”、 “王祥卧冰求鲤”等孝行故事,在科学昌盛、经济发展的今
热点连接
热点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背景材料】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 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 支撑。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如孝为百善之首的孝悌 文化,民为贵、君为轻的仁政文化,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伦理 文化,与人为善的和谐文化,尊师重教的教育文化,一诺千 金的诚信文化,结草衔环的感恩文化,不偏不倚的中庸文化, 童叟无欺的商业文化,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文化,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文化等等,它们都是极为珍贵的中华 传统文化,发扬这些传统文化,足以使社会和谐,国家强大。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二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思 维 导 图
专题整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热点连接
思维导图
专题整合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什么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 重要标志。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 成的。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世界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 特征。
(2)怎么做 ①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 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 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 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 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传播 1.含义:略 2.途径:(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4)其他(小到亲 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3.传播手段和特点 ①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 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