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量词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汉量词对比分析
作者:姚岚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
摘要:日语受汉语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日文中的量词大部分都来自汉语,量词在日文中称为助数词。日文的助数词和汉语中的量词在形态结构、意义用法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两者在类别的区分和运用的范围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避免因汉语的影响能够正确使用日文中的量词,那就需要我们对于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汉语量词;日语助数词;分类;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2
一、引言
在古代,日语和汉语一样,不同类型的事物有着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数量词。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随之变化,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也分别按照自身的轨迹发展丰富。但随着时代的演进,日本人将这些细腻丰富的数量词按照相似的大类进行了简化和归纳。在日常生活中,至少需要用到100到120多种量词。不过,不同人群对于这些纷繁的数量词的选用也呈现不同的情况。只有少部分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者可以准确地在用语中使用这些助数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视这些细腻的区分。日语的数量词的多样性给外国学习者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作为中国学生学习日语量词时,因受到汉语的影响和干扰在使用日语助数词时就更容易出现语言错误。主要在汉语和日语的量词中有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词汇上,则掌握不准或是难以掌握。我们将日语助数词和汉语量词进行针对性对比,梳理出他们的共性找出他们的不同点。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同时减少母语干扰的发生,达到正确使用日文助数词的目的。
二、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基本介绍
汉语中量词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最早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了量词。如计量如干马匹的量词为“丙”,“升”在酒容积中运用到。到秦朝时期度量衡制度建立之后,度量衡单位词也丰富起来如“石、斗、尺、丈”等。到汉代天然单位的单位词开始发达起来,最早的天然单位词在先秦已经出现如“两、张、枚”等。先秦时代之前带有度量衡单位词或者是天然单位词的数词其位置是放于名词之后的。但从先秦开始便放在了名词前面。到了南宋前移量词的情况更加普遍。个体量词的丰富也是在汉代如“口、张、条”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数量不仅多而且使用也相当地成熟。在这一时期集体量词和个体量词更加丰富更加完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语量词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常用的量词如专用个体量词“两、曲、句”等,通用个体量
词如“个、枚”等,泛用个体量词如“头、只、点”等,集合量词如“户、行、列”等。常用的动量词有“次、回、度”等。唐朝时期社会发展达到一个鼎盛,量词的使用也和现代汉语量词较为接近。汉语量词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到丰富是极具生命力的一类汉语词汇。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被定义为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分为时量词、物量词和动量词三类。汉语量词大概有700多个,发达的汉语量词常用的大约有200多个。
日语助数词比汉语量词出现晚些。最早在《金石文》中记载,资料中提到助数词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和时代初期。随着汉文化的传入,早期的日本文学作品中已经开始原封不动地使用中国古代量词。在初期的奈良时代助数词已经普遍在其读音、表记和运用上都形成了独自的特点。到了平安时代,助数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日语量词的类别也基本形成。明治维新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新的助数词逐渐出现在使用一段时期后部分被淘汰而一部分则被沿用下来。
在日文词典中是这样解释助数词的【助数词数を表す語の後ろに付け、どのような事物の数量であるかを表す要素である、数词を作る接尾辞の一種】。从词典中的定义可以了解到日语中助数词属于接辞的一种,是数词中表示事物种类和性质的部分,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接在数词的后面的接尾词。日语量词虽然不像汉语那么多但常用的也有100个左右。
三、量词分类
汉语量词是汉语最具特色的语法现象的一种,同时量词也比较具有整体性和直观性的特征。在使用过程中小部分量词还可以用一些形容词来修饰作为修饰成分。有些量词还会放在形容词的前面和形容词直接结合。汉语的量词还不可以单独在句子中使用,一般与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在句子中充当成分如做主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状语等。
汉语量词按语法功能分为物量词、动量词和复合量词。汉语量词的这种分类主要是按照其性质和状态来划分的,每一类词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按照时间、场所、方位、形态和其他组合(其他组合中包括固定用法、度量衡单位和专有指代)又做了细分。时间的量词如一节课、一阵风,场所的量词如一车柴、一桌菜,形态的如颗、条、方、偷,度量衡单位的如毫米、磅、米,专有指代的如等、品、代,固有用法的如对、套、年。
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动量词的数量不及名量词丰富也没有名词和量词组合那么复杂但也有自身的系统体系。可以大致分为通用动量词如回、趟、次等,自主量词如问一问、闻一闻、看一看等,借用量词是指借助名词转化成的量词如步、声、跳等,情态量词如气、顿、场等。
日语的助数词分类没有汉语中分为的名量词、动量词。日语助数词按不同的分类角度分类也有种种的不同。在《大辞林》中对日语助数词进行详细分类。将其分为了十类。主要有如下十类表示事件、事物的;事物、饮料的;交通工具的;道具、容器、日常用品的;动物的;衣
物、寝具的;建筑物、房屋的;文章、作品和书籍的;人类的;和植物的。有日本学者按来源将日语助数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固有词,一类是外来词。根据计算量对象的不同分为了度量衡量词、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专用量词和兼用量词。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单纯量词和复合量词。根据量词读音的特点又可分为训读量词、外来语量词和音读量词。总的说来日语助数词分类是按照所修饰的名词类别和性质进行划分,是把不同种类的名词逐一列举基础上进行划分。进行分类的其实质是名词,助数词只是名词的一个附属品。
四、对比分析
1、日汉量词用法基本相同的量词
日语助数词和汉语量词中基本用法相同的常用量词如:人、時、分、秒、年、月、日、字、個、間、名、等、曲、度、冊、課、対、発、周、学期、篇、幕、幅、遍等。这类量词从中国传到日本后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并沿用至今。像这类的量词对于因为用法和意思都一致所以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来说都比较容易理解和使用的。
2、以汉日量词中表书籍的量词为例进行比较
汉日中相同表书籍的量词
如:“册”在日语中写成“冊”解释为書籍を数える的意思。日语中的“冊”出来可以作为课本、相册、书等的计量单位以外,还可以作为书报、杂志、笔记本等的计量单位。例如わたしは近ごろ出版になった本の全集の二冊です。(这是最近出版的书全集中的一本。)在汉语中的册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册、花名册、画册。“册”字是象形文字,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像简册形。本义为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称册。“册”计算书本数量的单位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书册。——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例如人手一册;这套书共印十万册。
如:“部”在日语中写成“部”其解释为①冊;②数冊を合わせて完结する書籍をまとめて数える語。日语的“部”可以解释为部、份、册的意思。例:一ヶ月間に10万部の本を製造します。(一个月制造10万本书。)中文中“部”字用于书籍、机器、电影等。如:一部书、两部机器、三部电影。部字作为量词出自“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述“册”字和“部”字的词意解释和用法比较举例不难发现使用上是相同的。像这类日语和汉语用法相同的量词作为中国学习者较容易掌握。
如“本”字在汉语中用于书籍薄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还用于植物株棵如而二十本葱;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本”字作为助数词在日语中主要表三种含义:一芝居、映画などの作品の数を数える語。例:一週間、何本の映画を見ますか。(一个星期看几部电影。)二柔剣道などの勝負を数える語。例:五本勝負。(五本分出胜负。)三長いもの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