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综述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规划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ce536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0.png)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规划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评价与规划是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定义、评价方法、规划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不破坏土地生态环境、不损害土地资源质量和能力的前提下,使土地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符合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过程。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涉及到土地资源的维持与恢复、经济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等方面。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综合评价法、指标评价法和情景评价法等。
综合评价法是将多个指标综合考虑,通过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赋值,得出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指标评价法是根据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选取相应的指标进行评价,如土地覆盖类型、土地利用效率、土地生态功能等。
情景评价法是通过构建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型,模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来评价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策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规划中,应建立健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推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建设紧凑型城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占用。
在农村规划中,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田产出率,保护耕地质量,促进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与对策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浪费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限制非法占用和破坏行为。
其次,推行土地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强土地整治和复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应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土地利用规划文献综述
![土地利用规划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f61336e783e0912a2162a57.png)
用。
脱节 。就其原 因,既有规划方法和 技术的 问题 ,也有 主观 意识 的 问题 。主 要 表 现 在 : 1 规划层 级少 ,科 目繁杂 ,管理不明确 . 唐灵 军 ( 0 6 2 0 )认 为 ,根据 我 国 《 土地 管理 法 》,我 国 的土 地规划除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之外 ,还存 在城市总体规划 、 村 庄和 集镇 规划 , 以及江 河 、湖 泊 综合 治理和 开 发利用 规划 等 。 目前,我 国编制和 实施 的最高级别 的土 地利 用规划是土地 利用 总体规划 ,整个规划 只有总体规划和专 项规 划两个层级 , 不如 国民经济 发展规划和城 镇体系规划完整 ( 雪华、赵小敏 周 2 0 )。我 国的5 土地利用 总体规 划职 能分 工不 明确 , 国家 08 级 级、省级、市级格 式一致 、内容雷 同,特别是宏观上过细 ; 县级 和乡级差别 不大,尤其是微观上 过粗 ( 汤江龙 ,赵 小敏,夏敏
E o o c Ta eU d t Mi- un l S m NO 1 1 e t e 0 0 c n mi & r d p ae d o r as u . . S p e . 1 j 8 mb 2
土地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评价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2b0ca2cf84b9d529ea7a18.png)
土地评价研究综述引言: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对土地的性状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的过程;是查清、掌握土地动态变化信息和发展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国土管理的重要内容[1]。
一. 国外土地评价研究进展国外土地评价体系的产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比我国要晚得多。
国外出现的最早的土地评价是土壤地理学家13.13道库恰耶夫提出的,他在俄罗斯黑钙土地11区和尼日格勒自治州考察时,对该地区土地进行了自然的和历史的鉴定[2]。
在希腊、埃及、罗马古国的文献史料中,曾有关于土地划分成各种等级的记载。
1834年,英国成立了土地测量师协会,主要从事土地评价和测量。
其后,土地研究发展大致可分为土地分类定级阶段、土地潜力评价阶段、土地适宜性评价阶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阶段。
国际上,以合理利用土地为目的的土地评价研究是随着资源调查与土地合理利用规划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后,美国进行了大范围详细的土壤调查,绘制了一系列土壤图,为完善土地评价系统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土地对于某种单项技术目的的适宜性。
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了以合理利用土地、发展农业为目的的土地评价。
这一时期,土地评价研究以美国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为代表,表现为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评价考虑的是土地自然属性的变化,未涉及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因素的变化[3]。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土地利用理论开始吸收生态学中的不可逆性和匹配性等理论,强调土地生态利用。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进行土地评价和调查过程中,借鉴生态学思想提出了土地生态单元、土地生态分类等概念[4][5]。
70年代对土地资源的研究更广泛、更深入,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广泛开展标志着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入真正的实质性阶段[6]。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了土地评价纲要,这是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土地评价方案,它使各国的土地评价在形式上得以标准化,为进行土地资源分析及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
国内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综述
![国内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dfa0de16294dd88d0d26b36.png)
口 王 珏 汪 炽平
( 常州市国土资源局 江 苏 ・ 常州 2 30 ) 1O 3
摘 要 : 研 究 目的: 步厘 清国内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研 究进展 , 初 以期 为新一轮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的编 制
提供 些许借鉴。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 对比法。研究结论 : 1 已有的研 究仅仅集 中在 乡镇土地利用规 划的特 ()
料 的 选 用控 制 。
用 是 节 能 趋势 ,我 国 己把 开 发太 阳能 利 用 作 为 实现 可 持 续 发 造 》 点进 行 施 工 。 节
建 筑 节 能 除 在 项 目设 计阶 段 即进 行节 能 的设 计 外 , 同 时 的严 密 性 。
还需在建筑施工阶段中来保证节能效果的实施 ,节能施工 的
到如下几点பைடு நூலகம்
质 量 是 我 们 应 重 点 关注 的 问题 ,在 实 际施 工 操 作 过程 中需 做 量, 如玻璃幕墙、 铝合金 门窗的打胶质量以及隔热保温填缝材 () 1内外 墙 体 如采 用 新型 节 能材 料 的双 排 孔砼 小 型砌 块 围 4 结 束 语 :
护结构时, 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 保证砌筑砂浆的饱满性, 水平、
参 考 文 献
运行成本,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为
() 3 开展玻璃幕墙的二次深化设计, 包括节能的设计。设 【】张博. 1 对住宅节能措施的若干探讨[.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0 7 】 20 计出图后及 时提交给 设计院予 以审核和确认, 保证图纸设计符 [】陈炯廉. 2 浅议建筑节能施工新技术【 . J 山西建筑 ,0 8 】 20. 合 国家及建筑物 节能等各项指标, 特别是保证建筑节点的设计 【】贾怀东. 3 开发节能住宅是企业进化 的标 志【 . J 城市开发。0 7 】 20
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4b54f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e.png)
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土地的评价与利用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
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土地进行评价和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旨在揭示土地资源的特征、品质和潜力,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土地资源特征评价。
包括土地的面积、地势、地貌、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基础特征的评价,以及土地的农田质量、土壤肥力、地下水资源等资源特征的评价。
(2)土地资源品质评价。
评估土地资源的品质,主要从土地的荒漠化、盐碱化、污染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
(3)土地资源潜力评价。
通过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确定土地的价值和利用前景,为土地规划和开发提供依据。
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土地资源评价结果和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科学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农业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农田质量评价结果,确定不同地区的农业用地规模和功能分区,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结合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市用地的用途和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
(3)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
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制定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工业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规划工业用地的布局和规模,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三、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是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1)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
整合土地资源相关数据和信息,建立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2)完善土地利用法律法规。
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制定和完善土地法律法规,规范土地利用行为,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农村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总结农田开发和资源利用评估
![农村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总结农田开发和资源利用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9ea858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6.png)
农村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总结农田开发和资源利用评估在农村农业综合开发计划中,农田开发和资源利用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农田的开发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农田开发和资源利用进行总结评估,以期为未来的农村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对农田开发的情况进行了评估。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共开发了2000亩荒地,新建了300座水窖和50座水泵站,修建了100公里的排灌渠道。
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荒地的开发力度,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其次,我们对农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估。
我们鼓励农民种植优质高产的作物,引进了优质种子和肥料,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培训。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推广了优质稻种和玉米种植,增加了粮食产量。
同时,我们加强了农田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了农田鱼塘养殖、沼气工程等项目,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综合评估来看,农田开发和资源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也要看到,农田开发仍存在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资源利用存在单一化、浪费现象严重等挑战。
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田开发和资源利用的投入,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动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农田开发布局,加强农田资源整合利用,推广适宜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推动农村农业的改革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
总之,农村农业综合开发计划中的农田开发和资源利用评估是一个持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我们将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强的责任感,为农村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国梦。
谢谢!。
城市土地利用的评价与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的评价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a667b3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f.png)
城市土地利用的评价与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产业结构和人口住房配置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空间的可持续性,还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优化城市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利用评价的概念、方法、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土地规划的原则、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 城市土地利用评价1.1 概念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是指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方案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通过量化指标体系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质量和效益。
1.2 方法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情景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SWOT分析法等。
其中情景分析法是一种模拟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情景的发展趋势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分析;系统动力学法则是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系统性和动态性入手,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变化趋势;SWOT分析法则是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方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的优化方案,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益。
1.3 意义城市土地利用评价的意义在于强调城市土地的可持续性,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的优化和更新。
首先,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可以评估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可以指导城市土地规划,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可以评估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减少不良影响,保护城市环境。
1.4 存在的问题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评价体系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其次,城市土地利用评价结果没有明确的执行和实施机制,无法指导城市土地规划的实施;最后,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很难准确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
二. 城市土地规划2.1 原则城市土地规划应当遵循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增加城市更新与改造的后备空间、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网络发展、根据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调整、建设人性化、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市。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综述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63c4880a26925c52dc5bf84.png)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综述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来说,其核心在于实际的实施。
那么为了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顺利有效地实施,这就需要我们对其实施的过程进行严密管理。
在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充分的应用法律和经济以及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综合性的管理,通过土地利用的实施计划、项目的审核、基本区域的划分、土地利用执法检查、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等方法,对整个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管理,这样才可以将其作用在社会经济中充分的发挥出来,让土地利用规划付诸于行动,做到真正的实施。
一、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的认知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当地或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情况及要求,综合性的去安排各个行业的用地。
运用法律法规对城乡建设、土地开发以及各项土地的利用任务进行监督和规划,以便于这些土地利用活动都可以合理有序的进行,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来说,一般可以分为编写计划、审批以及管理等三个方面,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长期性工作,其核心工作在于规划的实施,是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各项目标、发挥出自己对土地宏观调控作用的基本条件。
相关的部门应该认识到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实施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和明确实施管理的目的以及要求,切实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以便于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障规划的目标实现。
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中的问题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规划工作中最重要的便是实施管理,它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到了最终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能否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是有决定性的影响。
而实施管理在实际的规划化工作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首先是对规划用地审批时的审核机制不健全,这就造成了许多的建设用地并不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再者是许多的用地没有按照先关的标准,超出了土地利用总规划的土地范围,违背了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些标准及相关条例。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实施效果评价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实施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6be0d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2.png)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实施效果评价土地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实施效果评价,旨在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是统一土地利用安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合理划定各类土地的开发利用范围,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一)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规划应明确土地利用的总体目标,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
经济效益要求能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生态效益要求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社会效益要求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二)利用方式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土地资源的质量、类型和用途等因素,合理划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分布和比例。
如城市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生态用地等。
(三)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应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功能,并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例如,农业用地应优先选择优质耕地,避免占用生态脆弱区;工业用地应避免过度集中,避免产生环境污染等。
三、土地利用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价是对规划落地实施情况的全面评估,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规划。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一)经济效益评价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效益。
还可以评估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经济价值,如土地产出率、社会投资回报率等。
(二)生态效益评价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效益。
通过采集监测数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对规划实施的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
(三)社会效益评价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社会公共服务和人民群众福祉的影响,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居住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效益。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综述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1c598432b160b4e767fcfad.png)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综述摘要:简要介绍了土地利用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通过阅读国内外的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相关文献,讨论了国内外土地利用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中应用的理论、方法、技术等情况。
根据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研究现状,分析了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景,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评价,土地结构调整,规划0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环境、经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否得以合理的利用,社会经济与土地资源保护能否协调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为下一步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打基础,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协调人地矛盾、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理、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
因此,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学者的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进行分析对比,了解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与技术等内容,总结目前的研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概述与意义1.1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概述土地利用评价又称土地质量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级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土地质量评价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3]。
土地利用规划是人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组织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系统与持续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组织、布局的一项重要措施[4]。
1.2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意义土地评价是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基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利用结构与布局、开发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和效益、适宜程度、限制因素等条件的分析,为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依据[5]。
关于土地利用的文献综述
![关于土地利用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d66b33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e.png)
关于土地利用的文献综述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其包括农田耕作、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以及工业和交通发展等方面。
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对于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土地利用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农业、环境、经济、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首先,农业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
农业的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农田的高产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农田布局和农作物的选择,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确保粮食安全。
其次,城市建设是土地利用的重点领域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
因此,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用地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科学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另外,生态保护也是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合理规划和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工业和交通发展也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
工业生产和交通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但也对土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和控制工业和交通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和监测,是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环境。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价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59c2b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4.png)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价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土地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价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方法和技术。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利用规划可以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保护自然资源。
2.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科学的土地规划,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 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考虑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可持续利用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后代子孙留下宜居的环境。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和技术1.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根据土地的不同特征和用途,将土地划分为农田、林地、湿地、建设用地等类型,确定不同土地利用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限制条件。
2. 土地质量评价:通过评估土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判断土地的适宜利用类型,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3. 土地利用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构建土地利用模型,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 社会经济因素考虑:土地利用规划不仅需要考虑自然因素,还需要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结合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
5. 参与式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政府、专家、决策者和公众的参与,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土地利用评价的意义1. 评估土地利用效益:通过综合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调整土地规划方案。
2.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定期评估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并掌握土地利用的趋势和问题,指导相关管理和决策。
3.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评价可以识别出土地利用结构中的短板和不合理之处,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eb02c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6.png)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利用土地资源,明确土地利用的目标、方向和空间布局,通过规划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科学评价的过程。
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相关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建立和评价方法选择等方面。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评价的基础,通过对环境影响因子的筛选和评价指标的设定,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建立是评价的核心,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对不同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对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估结果。
评价方法选择是评价的手段,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布局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等。
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布局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主要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和功能,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可持续利用的程度,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主要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可以指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通过评价结果可以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减少环境影响。
可以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可以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通过公开评价信息,使公众了解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提高公众对规划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803342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9.png)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土地利用评价和规划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和土地规划的原则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
一、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1.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土地利用评价既要考虑到地理环境的自然条件,也要考虑到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因此,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定性的评价方法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和专家经验,对土地的质量、适宜性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定量的评价方法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土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空间分析和GIS技术的应用空间分析是土地利用评价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土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可以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和潜力。
而GIS技术则是空间分析的重要工具。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将各种土地利用因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建立土地利用评价的空间模型,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规划。
二、土地规划的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土地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
土地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
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土地浪费和破坏,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适应性原则土地规划应该具备一定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需求。
规划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目标和措施。
例如,在生态敏感区域,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而在经济发展较为欠缺的地区,应该注重促进投资和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2da6b78a417866fb94a8e01.png)
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研究综述作者:刘亮亮来源:《中国农资》2013年第07期摘要: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是现代土地科学发展的新方向,本文详细阐述了土地多功能利用的相关概念、特性、内涵及相关功能辨析等方面,夯实了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而为相关实证研究做出方法论指导,对于解决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种种问题也具有指引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多功能;综述1 相关概念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物质来源基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劳动的主要对象;人类与土地的关系,总是在利用、改造和反作用中不断前进,人地关系已然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1];土地包含土壤,土地是一个立体空间,有地下层、地表层、地上层;就整体而言,土地具有多功能性,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经济(生产)功能;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作用,各种组分的不同组合呈现出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同样,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也反作用于人类、动物的活动之中。
资源就是指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能够为人类利用、为人类服务的生产和生活资料[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在一定的期限内,土地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现在还不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但未来可能会为人类所利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土地都是有价值的;同样,土地资源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比如,现在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由于人为原因、自然原因等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而使得土地资源成为不毛之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土地与土地资源等同。
功能是任何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具备的,如我们通常所讲的绿地功能、水域功能、方法论功能等,其在不同的系统环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通常人们所认为的功能,大多是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实际上还有许多功能未被人类所感知,功能的发挥受限于系统环境条件,一般来说,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或精神,即具有功能,其可以满足某方面的需求属性,可以是现实需求,也可以是潜在需求。
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综述
![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ac19827ed630b1c59eeb530.png)
总体规 划是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体 系的核 心部分 , 具有 “ 承上 启下” 的作用 , 涉及 到社会 、 济、 态环境 、 市建设 经 生 城
等 重要领 域。 目前, 第三轮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工作 已经开展 , 学术界对 县级土地 利用总体规 划的理 论方法 、 现
行规 划存 在的 问题 以及 对策进行 了探 讨和研究 , 并在修编 方法、 实施 管理 、 划 系统等 方面 , 新一轮县 级土地利 规 对 用修 编工作提 出了新构 想。 取2 0— 0 年 的相 关文献进行 系统梳理 与评析 , 选 22 9 0 0 并对 我 国县 级土地 利用总体规 划 的研究趋势进行 了展望 , 为进一 步的研 究提供 参考。
3 4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A h i giSiB l2 01 (2 n u r. c. u1 01,62 ) A .
我 国县 级 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研 究综 述
李媛 媛 陈龙乾 赵建林
( 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 院, 中 江苏徐 州2 10 2 0 8)
摘
要: 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是整 个土地管理 工作 的“ 头”是 实现土地 资源可持续 利用的重要 手段。 龙 , 县级土地利用
C ia hn )
Ab t a t Th n r l a d Us l n i gi h e d n fln d n s r t n wh c sa mp r n a st c i v s r c : e Ge e a n eP a n n st e l a i go d a mi itai ih i n i o t t L a o a me n oa h e e s sa n b e u e o a d r s u c s u t i a l s fl n e o r e .Ast e h r o e o n e P a n n y t m,C u t - e e a d Us l n i g h a d c r fLa d Us l n i g S s e o n y l v lL n e P a n n h s“ i k h r c d n t h o l wi g u c i n r l t d t o i l e o o c c l g c le v r n n ,u b n a ln s t e p e e i g wi t e f l h o n ”f n t , e a e o s ca , c n mi ,e o o i a n io me t r a o d v l p n n t e mp ra ta e s Atp e e t t e t id r u d o h a d Us l n i g h s b e a re u . e e o me ta d o h r i o t n r a . r s n , h h r o n ft e L n e P a n n a e n c r i d o t T e a a e c c r l a a re n t e d s u so n e e r h o h h oy o o n y lv lL n e P a n n , h h c d mi ic e h sc r id o h ic s i n a d r s a c n t e t e r fC u t - e e a d Us ln i g t e c re tp o lms e it g i h l n i g a l a h o n e me s r s u r n r b e x s i n t e p a n n swe l s t e c u t r a u e .Att e s me tme n w i e a e n p t n h a i , e d a h s b e u f r r rt e n w C u t — e e a d Us v so o k i e mso l me t t n i e ii n meh d ma a e n , o wa d f h e o n y lv lL n e Re i in W r t r f mp e n a i r v so t o , n g me t o n i o n p a n n y t m,e c I r e o g v h ee e c r f rh r su i s t e p p rs mma i d a d r v e d t e r l t d ln i gsse t . n o d rt i e t e r f r n e f u t e t d e , h a e u o re n e iwe h e a e l e a u e fr 2 0 o 2 0 . i r t r m 0 2 t 0 9 t o
关于土地利用的文献综述
![关于土地利用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b51e8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3.png)
关于土地利用的文献综述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
它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介绍土地利用的相关概念、现状、挑战以及解决办法,旨在为土地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首先,土地利用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它包括农田、城市建设、工业用地以及自然保护区等不同类型的土地用途。
土地利用的目标是实现人与土地资源的和谐发展,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其次,当前全球土地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田被转为城市或工业用地,导致农业面临土地资源短缺和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其次是生态环境破坏,工业化、农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此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针对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学者和决策者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
首先是科学规划,通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合理划定不同用途的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次是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监管。
此外,还需要推动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当前,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荒漠化、土地水土流失和公共用地滥用的现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入研究土地利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推动土地利用的创新与改进。
同时,要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强化土地政策的执行力度,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前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需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3a8f2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3.png)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对土地利用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现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国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如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方面有较成熟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而在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逐渐成为学术和政策关注的焦点,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估,以及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包括文献综述、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定量分析主要包括GIS技术、遥感技术、空间分析技术等,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
1.3 研究成果和应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以及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
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对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化、合理化,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用地规划及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城市用地规划及土地利用现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c8de2a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c.png)
城市用地规划及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城市用地规划是指城市土地利用的总体安排,包括科学的选址和用地范围的划定,而土地利用评价则是指对地区或区域内现有、计划或已实施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的工作。
城市用地规划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统筹兼顾,二是科学合理。
城市规划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舒适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因素。
也就是说,城市用地规划必须做到土地利用的开发是有规划、有组织、有后续、有整体考虑的。
土地利用评价分为经济、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面对现实,不同的城市用地规划和土地利用评价会存在不同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
城市用地规划问题城市规划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还必须切实满足工业、商业发展的需求。
然而,城市用地规划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城市用地过度由于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城市空间却不能无限扩张,这就会导致城市用地过度,造成土地资源大量浪费。
如果把城市规划比作一张“蛋糕”,那么城市用地划分就是“切蛋糕”的过程。
过度的切割会导致蛋糕的品质和使用效果下降,同样,城市用地过度也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2.城市用地分布不均衡城市用地规划的合理性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息息相关。
然而,在不少城市中,城市用地规划的制定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导致城市用地的分布不均,城市发展区域差异明显。
城市用地分布的不均衡多半是由于城市规划失策导致的。
规划制定过程中,有些地方专注于发展产业和商业,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
这样的规划结果必然会导致城市用地的集中化,造成城市用地分布的不平衡。
3.土地资源过度分散在某些地方,城市用地规划没有考虑到产业的资源利用,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性也没有发挥出来,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分散,无法形成适宜的生态系统。
4.城市用地空间利用能力待提高如何在城市用地规划中提高空间利用率是城市规划的热点问题。
一些城市用地规划在现实中出现了空间利用率低下、开发周期长等问题,使用效益不甚理想。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ee909c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4.png)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土地被视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成为了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活动不断地对土地进行开发,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所以,对土地进行合理评价与规划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土地利用评价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特征和潜力进行调查、调研和评估,得出其最佳利用方式的一种方法。
土地利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最合理、最经济、最符合生态需求的土地利用方案。
通过量化的指标和科学的方法对土地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特点,从而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在进行土地利用评价时,首先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调研。
这包括研究土地的地形、土壤、气候、水文、生态等因素,了解土地的局限性和潜力。
然后,需要制定合适的评价指标,例如土地的种植适宜性、建设适宜性、生态适宜性等,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结果。
最后,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生态保护要求、土地资源压力等,综合考虑后可以得出最佳土地利用方案。
土地规划是在土地利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制定出土地利用的具体规划方案。
土地规划是为了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土地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保证规划方案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在进行土地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
例如,城市地区的土地规划主要以满足居住、商业和交通等需求为主,要合理分配城市用地,并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和环境保护。
农村地区的土地规划则要考虑农业和农村生活的需求,要保护农田和农村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规划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不能过度开发。
所以,土地规划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不仅仅是专家和政府的事情,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综述摘要:简要介绍了土地利用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通过阅读国内外的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相关文献,讨论了国内外土地利用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中应用的理论、方法、技术等情况。
根据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研究现状,分析了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景,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评价,土地结构调整,规划0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环境、经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否得以合理的利用,社会经济与土地资源保护能否协调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为下一步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打基础,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协调人地矛盾、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理、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
因此,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学者的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进行分析对比,了解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与技术等内容,总结目前的研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概述与意义1.1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概述土地利用评价又称土地质量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级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土地质量评价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3]。
土地利用规划是人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组织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系统与持续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组织、布局的一项重要措施[4]。
1.2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意义土地评价是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基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利用结构与布局、开发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和效益、适宜程度、限制因素等条件的分析,为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依据[5]。
土地利用规划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协调人地关系,协调各部分用地矛盾,保证国家“一要吃饭、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贯彻;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发展2.1国外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发展土地利用评价研究是随着土地合理利用规划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土地规划产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科学的土地评价与规划研究仅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6]。
(1)20世纪20年代,结合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的评价和规划的[7]。
美国中西部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严重,基于土地利用导致环境退化的原则,提出了土地利用潜力分类,1961年美国农业部正式颁布了土地潜力分类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土地评价系统。
(2)20世纪70年代,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广泛开展标志着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入真正的实质性阶段[8]。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颁布了《土地评价纲要》[9],大大促进了国家上土地评价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这一阶段以《土地评价纲要》为代表,明确提出了土地利用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的目的。
(3)1993年FAO颁布了《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纲要》、《土地利用规划指南》初步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和土地利用规划方法[10]。
2.2国内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土地规划的国家,但是对土地资源有计划地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始于建国后。
1951年,为确定农业税率,开展了土地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等评价工作。
这一时期的土地评价处于起步和尝试阶。
20世纪70年代,土地利用评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方面引入国外土地评价方法和系统进行研究性的评价工作,另一方面积极筹备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评价系统。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小区域范围评价,我国的土地利用评价注重与实践任务的结合,开展城市土地、旅游用地等非农用地评价。
在规划方面,我国开展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基本农田划定以及土地整理等方面分规划。
3.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研究的方法技术随着国土资源部1999-2006年相关部署,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研究成为热点,土地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系统科学等基础理论引入,土地利用内涵逐渐丰富起来[5]。
近年来,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学者们根据自身研究领域需要,引入了大量的数学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土地利用的评价与规划。
3.1土地利用评价研究方法技术3.1.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是目前系统工程处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问题比较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11]。
用层次分析[16]法识别问题的系统性强,可靠性相对较高。
在进行土地利用评价时,许多学者采用了AHP法来确定权重值[12]。
张笑寒运用AHP方法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并测算出江苏省某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16]。
张峰、汪应宏等综合运用AHP方法和协调度模型对徐州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评价[17]。
杨阳等通过建立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对廊坊市固安县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18]。
Rajesh Bahadur Thapa和Yuji Murayama运用AHP法和GIS技术对河内城市周边农业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价[19]。
3.1.2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土地利用的类型和目标具有多元性,影响因素众多,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较为常用。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是综合分析影响土地利用价值和质量的多项因素,计算各个因素的权重值,对每个因素指标运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赋分,根据总分值进行土地等别的综合评价划分[20]。
李晓白等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城市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23]。
黄中华等在湖北省保康县重阳土地整理项目区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时取得较好效果[24]。
佟香宁以湖北省枣阳市熊集镇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该镇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25]。
王海军和张德礼以晋江市为例,验证了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划分征地区片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26]。
3.1.3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师在模糊的环境中,考虑到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基于某种目的对该事物做出的综合判断或决策,是模糊数学中最基本的应用方法之一[27]。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对引起多种因素受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地多因素评价方法[28]。
由于模糊数学方法的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土地利用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9][30]。
宋戈、王兰霞等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来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31];王玉波等将模糊理论与AHP方法结合起来建立AHP—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总体效果进行评价[32];臧丽娟、王凤艳等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吉林西部宜农地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为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依据[33]。
T.R.Nisar Ahamed等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模糊隶属模型进行了农田适宜性评价[34]。
在运用模糊评价法时需要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一般有主观的专家打分法和客观的熵权法、回归分析法、因素对比分析法等。
3.1.4灰色系统理论法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控制论专家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创立的[35]。
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36]。
灰色系统理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灰色朦胧集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以灰色关联空间为依托的分析系统,以灰色序列生成为基础的方法体系,以灰色模型(GM)为核心的模型体系,以系统分析、评估、建模、预测、决策、控制、优化为主的技术体系[37]。
灰色系统理论在土地利用评价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38][39]。
张晶等在进行江苏省南通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时引入灰色关联度分析,用来判断影响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因子的重要性[40]。
赵旭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评价湖南省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认为湖南省的城市土地可利用水平有可提升的空间[41]。
费罗成、程久苗等在以AHP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权重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分析了芜湖市1990-2006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规律[42]。
3.1.5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43]。
在土地利用评价中,许多学者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权重[44],也有一些学者利用主成分法来进行土地评价。
李文梅、陈松林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福州开发区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分析各开发区集约利用水平[45]。
曹银贵等构建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GIS技术进行全国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46]。
邓楚雄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状况[47]。
3.1.6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是通过模仿生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或结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信息处理技术,可用于解决识别和感知、评判和决策等复杂问题[48]。
土地评价本质上属于模式识别和判别,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特别是多层反向传输算法(BP算法)在土地评价中的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49]。
常青利用ANN模型及实证分析法对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50]。
常胜、李江风在进行湖北省鄂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时为避免主观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51]。
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土地利用评价时可简化评价过程,减少一些人为误差。
但是,BP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要求较高,收敛速度慢。
因此,赵霈生等将BP算法模型与基于规则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相结合[52],可以修正一些BP模型存在的问题。
3.1.7GIS技术与RS技术在进行土地评价时,传统评价过程中的图件绘制、数据分析统计以及面积的量算费时费力,而且准确性较差。
GIS技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为土地利用评价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53]。
GIS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数据处理以及图件绘制等功能在土地利用评价中得到大量的应用,如用于土地的潜力评价[54],土地质量评价[55][56],农田的分等定级[57],以及城市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等方面[58]。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GIS技术更广泛的运用到土地利用评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