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污染现状及其治理

合集下载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

水污染定义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介入,导致其 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 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 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 象。
巢湖水污染现状
随着巢湖沿湖地区人口的逐年增加,经济的跳跃
式发展,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给巢湖流域原本 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空前压力。巢湖流域约2500 家工矿企业,年排放各类废水2.5亿吨,沿湖城镇 人口排放生活污水3.57亿吨,污水中氮、磷含量分 别为6869t/a和367t/a。大量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 严重地污染了湖水,破坏了巢湖原有的自净能力 和生态平衡。以及沿湖农田化肥、农药的 大量使 用,上游水源林地的乱砍滥伐,水土流失的 加剧, 暴雨期泥沙的淤积,不但加剧了其衰亡过程,造 成其水体内营养物质的不断积累,初级生产力不 断提高,以致其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TN、TP 含量严重超标,水生动植物日趋减少,湖滨生态 带萎缩,湖底抬高,湖泊加速走向老龄化。
480223
目录
巢湖简介
巢湖水污染现状及原因
防治对策

位于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的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 东西绵亘781公里,环湖172公里,据巢县、庐江、肥东、肥西 和合肥四县一市境地,面积753平方公里,巢湖与纵横交错的 江河沟渠相吐纳,其源远至英、霍二山,湖面有丰乐河、杭埠 河等来汇,湖南与兆河、白湖相通,湖水由东南出口,经裕溪 河下泄长江。巢湖湖中有山,山中有水,波光帆影,景色妩媚。 清代任巢县知县的孙枝芳有诗曰:"天与人间作画图,南谯曾说 小姑苏,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绮丽的山光水色, 以及富庶的物产和美妙的神话传说使巢湖成为闻名于世的旅游 胜地。巢湖是其流域内人们生活的生命之湖,保护和改善我们 “生命之湖”的水环境系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巢湖水质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巢湖水质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巢湖水质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摘要:巢湖不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安徽省最大的湖泊,同时又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淡水湖之一,近年来,其污染及防治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关键词:巢湖污染现状治理措施1巢湖概况1.1地理位置位于安徽省中部,湖区横跨合肥、巢湖两市,处于长江淮河两河流之间,属于长江下游左岸水系,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

巢湖分东西两大湖区,整个湖底由东向西倾斜,湖水浑浊,呈黄褐色,透明度较差。

水域面积约82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3310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了巢湖市、合肥市、肥西县、肥东县、无为县、庐江县、舒城县、和县等辖区。

1.2流域水系特征巢湖流域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过渡性的副热带季风区气候。

年平均温度15-16度,极端最高气温39.2度,极端最低气温-20.6度。

历年土壤最大冻结深度9-11厘米。

流域内有河流三十多条,多具山溪特点。

主要的入湖河流有: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玉溪河是巢湖的出口,起着沟通江湖,调节水位的作用。

巢湖流域水系发育,主要入湖河道杭埠河、丰乐河受雨季洪水影响,导致侵蚀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又使河道淤积堵塞,河床普遍加宽,最后形成上河。

1.3地形地貌特征巢湖流域位于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带,按其地貌特征,可划分为低山区、低山丘陵区、丘陵岗地区、岗冲地区及冲积平原区五种类型。

其中,前三者地区共2657平方公里。

其中水土流失不明显的为1151平方公里,有明显水土流失的约为1500平方公里,这表明地形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很大。

2污染状况及原因总的来说,在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在管理不严格,措施不妥善的情况下,巢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由此导致比较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

2.1人口增长使山区林粮矛盾冲突加剧,大型水利工程使耕地面积减少。

以舒城县龙河口为例,修建占用耕地五万多亩,对库区四万多移民未予妥善安置,迫使群众为了解决口粮问题,乱砍滥伐、开荒种粮,只是森林覆盖率下降,绿化程度降低,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65.9%。

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课堂)

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课堂)
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
自然地理 谈晟荟
2
1
Contents
目录
01 - 地理位置概述 02 - 问题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03 - 解决对策 04 - 文献中研究方法总结 05 - 参考文献
2024/10/8
2
1.巢湖地理位置特征
巢湖, 曾称南巢、居巢湖, 俗称焦湖。长江水系下游湖泊, 位 于安徽省中部, 由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二市三县环抱, 东西长54.5公里, 南北平均宽15.1公里, 湖岸线最长181公里多 公里。最大水域面积约825平方公里, 最大容积48.10亿立方米, 最大深度0.98~7.98米, 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湿地, 位于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 其 机理是利用湿地植物吸附、过滤、氧化、还 原以及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等作用, 使原污 水 得以净化。
因此, 对巢湖流域污染负荷较重的主要 入湖河流可以采取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方 法, 在主要入湖河流的入湖口修建人工湿地, 进一步削减污染物, 降低巢湖入湖污染负荷, 可以有效治理巢湖水环境。
参考文献 孟平, 马涛.巢湖水污染现状、原因及生态治理法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1):171-173.
2024/10/8
14
3 解决对策
3.1 对主要流入河流进行治理
目前我国污水排放标准较低, 污水处理厂执行 标准为《城镇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二级或一级排放 标准, 尽管 排放水质要求达到最高一级 A 排放标准, 但是出水 水质也只相当于地表水劣五类标准。在目前条件下, 如果要提高污 水排放标准, 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成本 大大增加。人工湿地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4. 文献中研究方法总结

面向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面向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面向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近年来巢湖水环境整治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但在近年来数百亿资金投入后,巢湖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仍未完全遏制,巢湖的流域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并深入探讨了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标签: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我国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属于长江中下游重要生态湿地,但受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及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散排影响,现阶段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式,由此可见本文围绕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具备的较高现实意义。

1、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1.1基本整治情况近年来巢湖水环境治理投入的资金高达数百亿人民币,巨额的投资使得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巢湖水环境依然形势严峻,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结合2017年曝光的中央环保组督查巢湖水环境问题清单可以发现,巢湖水环境长期存在水质未满足国家要求、巢湖流域考核断面达标比例仅为50%、主要支流双河桥水质下降(2016年)、蓝藻水华高发、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不力、大量违法建设问题未得到有效查处、侵占防浪林台等湿地、非法倾倒土方、违规开发等问题,而在中央的督促下(图1为《安徽省贯彻落实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上述问题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了整改,巢湖水环境由此实现了进一步改善,而随着《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印发与实施,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正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1]。

1.2现存问题分析虽然巢湖水环境治理仍在快速持续推进,但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较为典型的问题如下所示:(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巢湖流域存在的中垾镇工业园区、柘皋镇工业园区、夏阁镇工业园区均存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问题,部分污水因此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水系。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和江苏省之间,是长江的支流周河的发源地,也是淮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巢湖不仅是安徽和江苏两省的重要饮用水源,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然而,近年来巢湖的水质状况却日益堪忧,多年的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巢湖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为了解巢湖的水污染状况及其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一、巢湖水质现状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巢湖的水体呈现出以下的质量问题:1. 化学污染巢湖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率较高,这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巨大。

2. 生物污染巢湖水质中的细菌、藻类、寄生虫等生物污染物较重,其中,青藻、蓝藻等断续爆发,给湖泊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破坏。

3. 悬浮物质巢湖水体中的悬浮物质主要来源于城市排污、农业和养殖业废水等,这些悬浮物质对水体环境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巢湖的水生态系统。

二、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巢湖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周边的工业和矿业企业向巢湖排放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长期积累在巢湖水体中,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城市排污周边城市向巢湖排放大量的污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这些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水体的生物污染和藻类爆发等问题。

3. 农业污染周边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农药和化肥,这些物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巢湖生态系统中,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化学污染。

三、应对措施巢湖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下面是我们提出的几个应对措施:1.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对周边工业和矿业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监管,加强治理力度,限制排放污染物。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提高城市排污的水平和质量。

巢湖水华现象治理措施有哪些

巢湖水华现象治理措施有哪些

巢湖水华现象治理措施有哪些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湖泊和河流都面临着水质污染的问题,其中包括巢湖。

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位于安徽省和江苏省交界处,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巢湖水质逐渐恶化,水华现象频繁发生,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治理巢湖水华现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污染源治理。

巢湖流域内存在大量的工业和农业污染源,其中包括工厂的排放和农田的化肥农药使用。

为了减少这些污染源对巢湖水质的影响,政府部门加强了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监管,推行了严格的排污标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流入巢湖。

其次,加强湖泊生态修复。

为了改善巢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湖泊的生态修复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湿地恢复、水生植物种植、湖泊水质净化等方面,旨在恢复巢湖的自净能力,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质含量,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

另外,加强巢湖水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为了及时发现水华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政府部门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巢湖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水质预警信息,提醒周边居民和游客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到受污染的湖水。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政府部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水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巢湖水质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湖泊保护和水质改善的行动,共同守护好巢湖这一宝贵的水资源。

最后,加强跨区域合作和治理。

巢湖流域跨越了安徽和江苏两个省份,为了更好地治理巢湖水质污染问题,两地政府加强了跨区域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巢湖流域的水质保护和治理规划,共同推动巢湖水质的改善。

综上所述,针对巢湖水华现象,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污染源治理、湖泊生态修复、水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跨区域合作和治理等方面。

巢湖水华现象治理措施是什么

巢湖水华现象治理措施是什么

巢湖水华现象治理措施是什么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也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然而,近年来,巢湖水质却一直备受关注,因为水华现象频发,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治理巢湖水华现象,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要解决巢湖水华问题,就必须从源头入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加大了对周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环境监管力度,推动这些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农田水利工程,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对湖泊的污染。

其次,巢湖水华现象的治理还需要改善湖泊生态环境,提高水质。

政府加大了对巢湖的生态修复力度,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修建人工湿地,增加湖泊的自净能力。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湖泊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加强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减少湖泊中的营养盐含量,提高水质。

另外,巢湖水华现象的治理还需要改善周边的生活环境,减少城市污染对湖泊的影响。

政府加大了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湖泊的直接排放。

同时,政府还推动城市绿化工程,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

此外,巢湖水华现象的治理还需要加强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政府加大了对水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湖泊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总的来说,巢湖水华现象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有效地治理巢湖水华现象,保护好巢湖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巢湖的水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生活的好去处。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巢湖流域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该地区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本文将探究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

一、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巢湖流域农田覆盖率超过8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区。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增加,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化肥过量施用为追求高产、高质的农产品,许多农民在施肥时过度追求化肥的施用量。

据统计,巢湖流域地区的氮肥化肥、磷肥使用量远超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部分农田氮肥使用量甚至超过了农业部规定的标准,导致土地中的氮入侵到地下水中,引发地下水污染。

2. 农药过度使用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农药使用方法和不规范的使用方式,许多农民在使用农药时未能注意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农药残留物在土壤和水资源中积累,并且在食品中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3. 农产品包装废弃物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大量的农产品包装废弃物也成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这些废弃物大多无法得到有效回收,长时间的堆放和不适当的处理方式会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问题。

二、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1. 加强监管和规范使用政府应面对新形势,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力度,对氮肥、磷肥和农药使用量制定科学的标准,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高监督检查频率和效率,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

2. 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以有效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政府可以向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供必要的扶持,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3. 建立全流域的污染防治体系针对巢湖流域地区的特殊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全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尤为重要。

巢湖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_杨建军

巢湖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_杨建军

182008年第10期节能环保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典型的易富营养化型湖泊。

上世纪80年代初巢湖水体开始呈现富营养化状态,进入90年代后,富营养化加剧,蓝藻滋生,成为全国富营养化最为严重的淡水湖泊之一,严重影响沿湖人民的饮水安全和工农业生产,巢湖由此成为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重点治理流域之一。

据实地调查,2008年,巢湖西半湖富营养化相当严重,水质为劣Ⅴ类,属重度污染,部分区域出现了蓝藻水华;东半湖轻度富营养化,水质介于Ⅳ类或Ⅴ类之间,属中度污染,临湖区域漂浮着塑料垃圾等物;根据巢湖流域各监测站现场巡查,发现西半湖塘西等测点约有13平方公里蓝藻聚集,面积比去年同期有所扩大。

一般来说,进入水体的氮、磷污染源分为点源和面源两类。

点源主要是指富含氮磷的工厂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面源主要是指通过地表和农田径流进入河流的氮、磷。

自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人和畜禽排泄物已不再用作肥料,而是直接排入水体,成为河湖水体主要的氮污染源之一;大气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随降水沉降到地表和水面,成为仅次于人和畜禽排泄氮的又一水体氮污染源。

1.环湖截污环湖截污是治理巢湖的关键。

工业水污染、城镇生活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巢湖污染的罪魁祸首。

目前,巢湖沿岸所有村庄都没有建立相对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巢湖流域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30%,巢湖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60%,合肥市也仅为70%。

因此,必须设置层层屏障,解决污染直排问题。

一要下决心关闭一批污染严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

二要对主要入湖污染河道采取污水截留、生态补水、清淤护坡等治污措施。

三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污水处理厂,使合肥、巢湖两市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特别是要增加除磷脱氮的技术工艺,推广塘西河污水处理厂EPS生态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深度处理;并根据区域规划,对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城镇和乡村,有计划地集中建立污水处理厂。

巢湖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杨建军张斗胜“十五”以来,合肥、巢湖两市加大了巢湖水污染防治力度,巢湖治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研究

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研究

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探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的健康和进步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进程,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污染问题。

巢湖流域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水污染的困扰。

因此,深度探究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和策略,对于保卫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巢湖流域水污染现状分析巢湖流域的水质状况主要受到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田的化肥、农药使用以及农业废弃物的排放。

工业废水排放主要来自浇灌与化工厂、纺织厂、造纸厂等工业企业。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居民生活用水、排泄物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水。

巢湖流域水污染严峻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中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夏季易发生藻类暴发。

湖泊水质变差不仅对鱼类、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恐吓,也对人类健康和当地旅游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三、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策略探讨1. 强化政策法规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水污染的监管措施。

建立并实施监测、评估和污染源溯源机制,严格执法和监管,对污染源进行惩罚和追责,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参与。

2. 推行生态农业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需要实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推行生态农业。

增进农田的高效利用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缩减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鼓舞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精确施肥技术等环保农业进步。

建立农田保卫制度,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水源的保卫。

3. 加强工业排污治理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需要加强工业企业排污治理工作。

建立健全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实行先进的治污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提高工业废水的处理率。

鼓舞企业节约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增进清洁生产。

4. 改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需要改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巢湖污染现状及其治理

巢湖污染现状及其治理

巢湖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巢湖,这个位于安徽省中部的大湖,曾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如今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咱们就来好好唠唠巢湖污染的现状以及相关的治理情况。

我记得有一次去巢湖边上游玩,那场景真是让我心里“咯噔”一下。

原本想象中应该是波光粼粼、水鸟嬉戏的画面,结果看到的却是湖水浑浊,岸边漂浮着各种垃圾。

远处的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层绿油油的东西,走近一闻,那股刺鼻的味道简直让人受不了。

先来说说巢湖污染的现状吧。

巢湖的水质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富营养化严重得很呐!氮、磷等营养物质超标,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华现象频繁出现。

一到夏天,那蓝藻爆发起来,整个湖面就像被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子,而且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这不仅影响了湖水的美观,更威胁到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是巢湖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些工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把没有处理达标的废水直接排进巢湖,里面含有的各种有害物质,对湖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农业面源污染也不容小觑。

周边农田里的化肥、农药随着雨水流入巢湖,这也是一股不小的“污染力量”。

再看看生活污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湖中。

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污水管网不完善,污水直排的情况时有发生。

不过,咱们也不能光看到问题就唉声叹气,巢湖的治理工作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的。

政府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那些违规排放的工厂被严厉处罚,甚至被关停整改。

同时,也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企业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在农业方面,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还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提高污水的处理率和达标率。

为了改善巢湖的水质,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

比如在湖边种植水生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投放一些有益的水生生物,构建更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我真心希望,下次再去巢湖的时候,能看到湖水清澈见底,鱼儿欢快游弋,水鸟自由飞翔的美好景象。

巢湖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巢湖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巢湖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中国第五大淡水湖的巢湖,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保护和整治任务。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巢湖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应运而生。

一、整治目标。

巢湖综合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多方面的措施,使巢湖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湖泊生态环境恢复和水质提升。

具体包括:1. 使巢湖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提高巢湖的生态价值和环境品质。

2. 改善巢湖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

3. 提高巢湖的生态旅游价值,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整治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整治目标,巢湖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将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河道治理,对巢湖周边的河道进行整治,清理河道淤泥,修复河道生态环境,保障水质清洁。

2. 湖泊生态恢复,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湖泊水质,修复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

3. 污染治理,对巢湖周边的污染源进行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改善水质。

4. 生态保护,加强湿地保护,保护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湖泊的生态价值。

5. 生态旅游开发,通过生态旅游开发,提高巢湖的环境品质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6. 宣传教育,加强巢湖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全社会参与巢湖环境保护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为了有效推进巢湖综合整治工作,需要有序地进行实施。

具体步骤包括:1. 制定整治方案,根据巢湖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措施。

2. 资金保障,筹集必要的资金,保障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组织实施,建立专门的整治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挥,协调推进。

4. 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宣传教育,加强对巢湖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

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

湖水主要靠地面迳流补给,流域面积为12938平方公里,集 水范围包括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舒城、无为等两 市五县。沿湖共有河流35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杭埠河、白石 天河、派河、南淝河、烔(tong)炀(yang)河、柘皋河、兆河 等。从南、西、北三面汇入湖内,然后在巢湖市城关出湖,经 裕溪河东南流至裕溪口注入长江。
中国五大湖指中国的五个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它们分别是江
西省的鄱阳湖、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苏省的太湖和洪泽湖以
及安徽省的巢湖。
a
3
1.1 巢湖市行政区划图
a
4
1.2 环湖注入的河流
1、柘(zhe)臬河:流经柘臬镇
2、店埠(bu)河:流经店埠镇
3、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与其姊妹河东淝河正源都在肥 西县高刘镇东部的江淮分水岭地区。
a
15
安徽省环保厅日前发布了《巢湖流域 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 物排放限值》标准,自2017年1月1日起 实施。
巢湖入湖污染物大量积累以及建闸使得水 体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导致巢湖内源污染负荷 过高,加剧了巢湖水体的污染趋势。
a
13
2.3.5 生态环境破坏
巢湖流域为发展农业,开垦荒地,破坏了环湖周边生态环境, 巢湖建闸同时损毁巢湖环湖湿地环境,导致污染没有被有效拦 截。这些对环湖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污染趋势。
a
6
2.2 巢湖蓝藻近年概况
a
7
2.3 产生原因
2.3.1 巢湖建闸
巢湖闸,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市区西南司家 巷,始建成于1962年12月。该闸连接巢湖水 出口,经裕溪河,流入长江,系长江流域巢湖 水系重点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巢湖市的著名景 点之一。行政主管单位为巢湖闸管理处,隶属 于巢湖市水务局。

巢湖水质的污染及治理建议书

巢湖水质的污染及治理建议书

巢湖水质的污染及治理建议书尊敬的市环保局:我是一名关注环境保护的市民,随着近年来对巢湖水质污染的观察和研究,我深感巢湖的水质状况令人担忧。

巢湖是我市的重要水资源,也是我们城市的饮用水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导致的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巢湖的水质,我特向您提出以下的治理建议:一、了解巢湖水质污染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巢湖水质污染的原因,并确定主要的来源。

经过调查,发现巢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农村非法排污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的污染物和养殖业的养分过度输入,还进一步加剧了巢湖水体的富营养化。

二、加强工业污水的处理针对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导致的巢湖水质污染问题,我们呼吁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水排放的监管与治理。

一方面,完善废水排放标准,对于直接排放到巢湖的工业废水进行严格限制,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巢湖周边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实现污水零直排放。

三、加强农村污水处理针对农村非法排污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的巢湖水质污染问题,我们建议在巢湖周边农村地区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污水排放行为的监管,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确保农村居民正确处理污水。

四、治理巢湖富营养化问题巢湖水质富含营养物质,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富营养化现象,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早发现富营养化问题的迹象,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同时,在农业生产和养殖业中,鼓励使用科学的农药和化肥,避免过度施用。

五、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和宣传除了以上的治理措施外,我们认为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和宣传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和培训课程,提高公众对于巢湖水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只有公众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才能够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巢湖水质,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简介
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体之一。

多年来,巢湖水质逐渐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报告对巢湖水污染的状况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水污染状况
1. 水质指标下降:巢湖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总磷等,在近年来均有下降趋势,说明水质恶化。

2. 鱼类死亡事件增多:近年来,巢湖附近出现了多起大面积鱼类死亡的事件,直接反映了水体有毒污染。

3. 水中富营养化现象:巢湖水体表面出现大量蓝藻和浮游植物富集现象,水体出现绿色变色情况,表明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水污染原因
1. 工业废水排放:周边地区存在大量工业企业,工业废水排放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入巢湖,导致水体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周边农业活动频繁,农田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物质通过径流进入巢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生活污水排放:沿岸居民直接将生活污水排入湖泊,未经处
理的随机排放使得巢湖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4. 雨污分流系统不完善:相对较旧的城区,缺乏雨污分流系统,导致雨水和污水混合排入巢湖,加剧了水体的污染程度。

结论
巢湖水污染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工业废水
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和雨污分流系统不完善等。


了保护巢湖水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加强污水处理、限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报告旨在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重视巢湖水污染问题,并促进
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巢湖水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其原因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巢湖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其水质状况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巢湖水污染的现状和原因,本报告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巢湖水污染的状况和原因,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调查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采样分析、相关数据收集和文献研究等。

三、巢湖水污染现状1.水质指标分析通过对多个监测站点的水质指标进行采样分析,发现巢湖水质状况普遍较差。

主要污染物包括悬浮物、营养物、重金属和有机物等。

其中,氨氮、总磷等营养物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2.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通过对巢湖各区域的营养盐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巢湖已经存在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特别是湖心区域,富营养化现象尤为明显,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水体浑浊,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

3.水生生物状况调查发现,巢湖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部分优势种群数量减少。

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受到严重限制。

这与巢湖水质的恶化密切相关。

四、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1.工业废水排放巢湖周边存在大量工业企业,部分企业排放的废水未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或间接进入巢湖,导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2.农业排污农业活动的发展使得农药、化肥等大量有害物质进入巢湖水体,引起水质污染。

3.生活污水排放周边农村和城市的人口增加,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入巢湖,加剧了水体污染程度。

五、解决巢湖水污染的对策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明确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加强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巢湖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阻止污染物的排放。

3.推进生态修复加大对巢湖湿地的保护力度,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巢湖水质的污染及治理对策

巢湖水质的污染及治理对策

巢湖水质的污染及治理对策概述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然而,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巢湖的水质逐渐变差。

本文将探讨巢湖水质污染的原因,以及可能的治理对策。

水质污染原因巢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废水排放周边地区的工业活动导致大量废水直接排放到巢湖中,其中包括化学工厂、制药厂和纺织厂等。

这些废水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质,对巢湖的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巢湖周边的农田广泛使用化肥和农药,其中含有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湖泊。

这些养分会促进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引发水华和富营养化问题。

城市污水排放巢湖周边城市的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巢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下降。

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巢湖周边的城市和农村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其中包括塑料、玻璃、金属等。

这些垃圾和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容易造成巢湖周边环境污染,进一步影响水质。

治理对策巢湖水质污染严重,为了保护巢湖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需要采取以下治理对策: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要求周边工业企业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建立和完善工业企业的废水监管机制,强制企业进行废水处理,并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此外,还应鼓励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鼓励巢湖周边农田使用科学的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

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种植模式,减少农药的使用。

此外,还可以建立湿地和人工湿地来截留和净化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巢湖周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管网,确保城市污水得到集中处理。

同时,鼓励居民使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如生态化粪池和家庭污水处理系统。

加强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管理推行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减少垃圾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鼓励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提倡废物资源化利用。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

加强废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体系
在巢湖周边地区建设更多的废水处理厂,确保 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加大对废水处理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废水处 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废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废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
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支持废水处理厂建设、生态农 业发展等项目。
加强政策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环保政策的监管和执行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同 时,建立健全的环保法规体系,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巢湖各区域中,南淝河、派河、杭埠河等主要 入湖河流的水质状况较为严重,存在较高的污
染负荷。
巢湖流域内工业结构偏重,部分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 为,导致工业废水对巢湖水体产生较大污染负荷。
巢湖水质总体稳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工业污水 。
巢湖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 水体污染负荷贡献较大,是导致巢湖水污染的主 要原因之一。
研究不足与展望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 等流入巢湖,导致水体中氮、磷等 营养盐超标。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体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巢湖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污染状况日益严 重。
季节性变化明显
不同季节水质变化较大,夏季水质相对较差,冬季相 对较好。
治理难度大
巢湖污染状况复杂,治理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综合措 施进行治理。
巢湖水质长期处于Ⅳ类或 Ⅴ类,属于中度或重度污 染。
富营养化严重
巢湖富营养化指数较高, 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含 量超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城市生活污水及其工业生产环节产生的污水
• 巢湖沿岸主要城市有合肥和巢湖两个,合肥在近些年大力 进行大拆迁大建设来追求最终的大发展,城市人口、工业 生产规模逐年扩大,而与此同时产生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 业生产环节产生的污水也在逐年增加,从一定程度上来看, 巢湖的污染程度与合肥的发展是同步的,但由于多方面的 因素,在巢湖治理之责任分担上,合肥承担的相对其所排 放的污染小很多。 • 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有的污水处 理厂建设进展不够理想,管网不配套。有的污水处理厂主 体工程虽已建成,但运行不正常,与国家的要求差距较大。 部分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缺乏相应的措施,部分地区工业结 构性污染仍很突出,排污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
• Key words
Governance
Chaohu Lake
Water Quality Status
•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坐落于长江和淮河之 间,位于安徽省中部,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 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 供了优越的条件,巢湖水体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当 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但在人类活动影响 下,巢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湖盆淤积, 水质恶化,目前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富 营养湖泊 。通过调查和采样实验,分析了巢湖污染 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措施,以期对巢 湖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造成巢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1.1农业面源污染
• 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氮、磷的严重流失。巢湖沿 岸大量滥用化肥农药,农业污染日益加重,产生 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并且基本上未经处理就随 着入湖径流直接或间接进入湖泊,造成湖水污染 物含量快速增加。 • 巢湖周围土地肥沃,但是过度开垦,化肥流失,加之 城市和工业污水集中排放,巢湖污染非常严重。而 且巢湖水比较浅,底泥容易被风浪翻起,增加营养盐 污染物与水土界面交换和向水体的释放,减弱湖泊 自净作用,加剧了水体污染。巢湖成为我国富营养 化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一、巢湖污染现状
• 20世纪50年代,巢湖生态环境良好,是镶 嵌在江淮大地的一颗耀眼明珠。然而,近 些年来,滚滚浊流和各种污物使这颗明珠 黯然失色。早在1995年,国家的环境公报 就把巢湖列为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首。 2006年,巢湖流域水质有所好转,总磷、 总氮年均浓度较上年分别下降了34.2%和 18.9%,但全湖仍呈中度富营养状态,湖区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
2.1实施综合治污工程,减轻入湖污染负荷 • 根据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及机理, 显然控制或转移氮、磷等外源性营养盐以 及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的输入是极其重要 的防治措施之一。 • 一是加强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 • 二是加强城镇生活污染的治理。 • 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 四是加强巢湖蓝藻“水华”的治理。 • 五是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
巢湖污染现状及其治理
• 摘要:巢湖是属于国家“三河三湖”重点 水污染防治流域之一。近年来,湖体营养过 程加剧,生态环境受到明显损害,制约了流域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农业 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及工业生产产生的污 染以及巢湖地理局限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其 污染成因与治理措施。 • 关键词: 巢湖 水质 现状 治理
2.2实施调水引流工程,促进巢湖水质好转
• 利用长江过境水资源量丰富和水质较好的优势,调引江水入湖,吐故 纳新,无疑将对改善巢湖总体水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 一是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局部、短历时的换水。即关闭黄雒河闸, 从凤凰颈闸(或站)引水,经西河、兆河入巢湖,再从巢湖闸经裕溪 河、牛屯河排入长江。由于受引水口和出水口距离较短、水位差较小, 水体交换的范围较小,以及非汛期江水位偏低,汛期引水防汛风险较 大等多种因素制约,该调水引流线路利用率较低,效果不甚理想。 • 二是开辟新的引江和分洪线路,延长江湖水量交换的时间,加大水体 交换的力度。新的引江线路需打通孔城河和白石天河之间的分水岭, 自菜子湖引水经孔城河、白石天河入巢湖。新的分洪线路需沟通巢湖 市城区西部水系,打通清溪河和得胜河之间的分水岭,从双桥河出水, 经西撇洪沟、南撇洪沟、清溪河,最后从得胜河排入长江。该调水引 流线路虽然一次性工程投资较大,但由于引水口和出水口距离长、水 位差较大,可长年自流引水,特别是非汛期也有较大机会自流引水, 并且在巢湖水体交换的范围较广,可起到“让长江流经巢湖”的效果。 按照100m3/s的流量测算,如每年运行200天,可换水17.28亿m3, 相当于将蓄水位8m的巢湖库容更新1次,水体交换效果很好,不仅可 使巢湖水质得到改善,而且可使调水引流沿线的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 Abstract
Chaohu Lake belongs to the " three rivers and three lakes" of major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valleys. In recent years ,the nut rition process of the lake became seriou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damaged obviously ,which has rest ri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o - economy.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agricultural area pollution sources pollution and city life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the pollution and chaohu lake geographical limitations in three ways to analyse its causes and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பைடு நூலகம்
1.3 巢湖地理局限性
• 三是江湖交换水量的大幅减少。随着上世 纪巢湖闸、裕溪闸的相继兴建,巢湖已成 为半封闭型湖泊,巢湖与长江天然沟通大 大减少,导致巢湖与长江的换水周期加长, 水体自然交换量大大减少,湖泊中氮、磷 等营养盐输出能力变差。
二、巢湖水质恢复措施
• 2.1实施综合治污工程,减轻入湖污染负荷 • 2.2实施调水引流工程,促进巢湖水质好转 • 2.3实施生态湿地工程,恢复环境净化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