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标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标准导语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水资源供应不足、城市内涝、水污染等多重水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而在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中,设计审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将直接影响着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

本文将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标准展开深入探讨。

一、海绵城市建设概念1. 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自然水循环,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浪费,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将自然的水循环引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打造一个“渗、滞、蓄、净”的城市水系统。

2.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标准的制定1. 设计审查标准的必要性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标准是保障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审查标准,可以有效规范和引导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确保其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要求。

2. 制定设计审查标准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审查标准应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技术;(2)实用性原则:审查标准应具有实际操作性,能够指导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3)适用性原则:审查标准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针对性制定。

三、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标准的内容1. 涉及城市水循环的设计要求(1)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设计要求;(2)雨水渗透系统的设计要求;(3)雨水径流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4)水体净化系统的设计要求。

2. 涉及城市绿地和建筑设计的要求(1)绿地系统设计的要求;(2)建筑物屋顶设计的要求;(3)建筑物外立面设计的要求;(4)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愈加突出。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应对强化的雨水冲刷,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增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也是海绵城市落地实施的有力保障。

下面,我将分步骤详细阐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第一步:需求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要求首先要根据当前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面对城市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和技术措施,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同时,要考虑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内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因素,确保技术标准符合实际需求。

第二步:技术研究为了保证技术标准的科学性,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研究工作。

在技术研究方面,需要从城市规划设计、建筑、绿化、排水系统等方面入手,提出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同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节能减排等,确保技术标准的全面性。

第三步:标准制订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制订需要有科学、严谨、可操作的过程。

制订过程需加强政策引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易于操作、实用性较强的技术规范。

此外,还需要加强组织协调,采集广泛的数据信息,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标准体系。

第四步:标准实施技术标准的实施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管理的最后一步。

实施时需要强化标准的全面性和实用性,通过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提升相关人员的技能水平。

此外,还需加强标准的跟踪监测和管理评估,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完善的技术标准实施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保障,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其制订和实施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技术研究以及标准制订等方面的工作,提升标准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的通知-建质函[2016]1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的通知-建质函[2016]1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体系的通知
正文: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的通知
建质函[2016]18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城市综合管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和《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年1月22日
附件:
1.城市综合管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2.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结束——。

海绵城市标准

海绵城市标准

海绵城市标准海绵城市是指一种具有高效的雨水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内雨水径流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并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介绍海绵城市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降雨情况,合理确定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的位置和方式。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绿色空间,以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减少雨水径流。

此外,应当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场所设置透水铺装,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存能力。

其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施工中,需要采用适宜的材料和技术,确保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开发对城市雨水系统的影响。

此外,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确保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再者,在海绵城市的运行维护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运行维护体系,确保雨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雨水系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保障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的防范和减轻工作。

同时,需要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海绵城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设计、科学建设施工和有效运行维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希望各地能够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共同推动海绵城市标准的落地实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模式,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使城市在自然水文循环中起到海绵的作用,达到减少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适应能力的目的。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是指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各项技术进行规范和标准化,以确保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标准。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布局雨水收集、存储和利用设施,确保雨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浪费。

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水能力。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需要对城市的建设工程进行规范管理。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建筑用地的铺装比例,提高城市地面的透水性。

对于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要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减少雨水径流,提高自然渗漏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城市雨水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避免城市内涝和水污染。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还需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保护和修复城市的湿地、河流、湖泊等水体,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要加强城市植被的建设和管理,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城市的生态适应能力。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需要加强城市管理和监测体系的建设。

要建立健全的城市海绵建设管理机制,加强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项技术标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城市海绵建设效果的监测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城市海绵建设效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是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科学、可持续、安全的重要手段。

只有严格遵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希望各地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充分重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说明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说明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篇: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说明10、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在全国全面展开,各个城市均以试点项目为先导。

本项目的建设具备良好的场地条件和较大的占地面积,并具备良好展示效果,同时又有利于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普及和教育。

在场地的规划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使得雨水管理在场地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展示,相关技术措施还可以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建设海绵城市可持续雨水管理的基本原则:(1)、将雨水作为一项宝贵资源:水资源管理是可持续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净化雨水来冲洗场地、停车场,浇灌绿地和为景观水体补水,可以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消耗,缓解场地内涝积水现象,改善水生态环境。

(2)、重视对流域水系统的影响:建设海绵城市,其积极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项目场地,同时会对所在的流域水文循环产生积极影响,减少下游内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促进健康水文循环。

(3)、和项目规划设计结合:在项目建设初期,通过将绿色基础设施与开放空间、道路、建筑和景观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能够在保障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幅减少雨水设施的占地面积和成本,提高雨水系统的总体效益,实施可持续雨洪管理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紧缺、城市洪涝及城市内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运用自然、绿色地基础设施,强化全域水循环,保持环境生态的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雨水收集和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通过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雨水加以收集和利用,既能防止洪涝、还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雨水收集后可以用于配合水源系统解决城市园林绿地、街道清洗、家庭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二、地面绿化城市地表硬化是城市洪涝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会引起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城市建设和规划应该注重地面绿化。

通过增加绿地和森林覆盖率,使得城市中的水能够汇聚到绿地上,增加地表土壤水的渗透性,从而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三、建筑设计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城市建筑的设计要注重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雨水利用设施,通过在建筑顶部设置绿化屋顶、花园露台等设施,使得建筑能够与城市水资源进行有效连接,从而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四、城市排水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城市排水系统应该注重集雨、分流、滞留等功能,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对自然环境的侵害程度。

通过改变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结构,实现城市排水系统与环境自然系统的良好接合,进而达到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

五、环保技术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应用新型环保技术的方法,令城市的水资源系统更加良好地融入城市自然系统中。

通过贯彻环保技术,城市里的工厂、设施等建筑能够按照标准设置排水系统,加强保护城市水源的环境,使市民更好地享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在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水资源问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的规划、建设和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和环境的危害,实现城市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源头陈分散家、镇系海统绵布局系的统调规蓄划机制布局
生态滞留塘 非下凹绿地
径流方向
中心雨水花园 社区绿地 雨水分区
单元雨水调蓄箱
蓄水池 下凹绿地 城市河道 植被草沟
城市河道
城市道路
城市绿地
城市广场
建筑屋顶
+ 自然驳岸
植被草沟
+ 生态滞留塘
溢流
+ 蓄水池
溢流
+ 单元雨水调蓄箱加组 团中心雨水花园
溢流
屋顶绿化
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绿色屋顶率20%—50%
透水铺装率
透水铺装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面 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总面积
透水铺装率≥50% 公共区域≥ 70%
下垫面径流系数
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 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 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
南水北调工程——为城市“解渴”
但中国城市真的缺水吗?
城市内涝等由积水而引起的灾害已成为困扰城市的严重问题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治水方式?
自然的智慧
水的大生态循环
万物相生 和谐共处
的自然理水方式
古人的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指出,“天”与“人”皆同源于“道”,因而是统一的。他 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和天都产 生于自然生成这个同一过程,因此,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治水 也应该将遵循自然规律,并以之其作为行为准则。
⚫LID能将雨水大部分留在原地以回补地下水, 变雨水成为资源。
1.1 海绵城市概念 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1.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1.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I视界I HORIZON 新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编号为GB/T51345-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编号为GB/T51301-2018,自2019年6月1日起实施)为国家标准。

以上两项标准已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岀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住加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行业标准装配式粮体P.T.间应川技术标准》《预制混凝I:外挂墙板应川技术标准》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应用技术标准》(编号为JGM467-2018,自2019年5月1日起实施)《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编号为JGJ/T458-2018,自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为行业标准。

以上两项标准已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新政策I:海要求新建民川.I:业建筑痕采川装兀式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和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应全部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

自2019年4月1日起,施工图未正式送审的项目应依据《通知相关要求实施。

《通知》强调,新建建筑是指在相关信息平台上,建设性质选为"新建”的项目以及建设性质选为“改建”或"扩建”,且包含“新建独立单体"或"拆除重建单体"的项目。

《通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实施的范围,—是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复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类、居住建筑类、工业建筑类项目,所有单体可不实施装配式建筑。

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局部修订版)简介

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局部修订版)简介

城市绿地 内可能对游人带来的安全隐患的所有海绵设施 ,必
2.3.2第 4章竖 向设计
须有相关安全保障措施 ,确保人身安全。修改后的内容为 :
在 第 四章竖 向设计 中提 出城市 绿地 的竖 向设计 ,既要
“城市绿地 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 。城市 考虑绿地 内的功能需 求及海绵型设计 ,同时也应该考虑有 利
渗透 、 自然积存 、自然净化 的海 绵城市 ”理念 ,再次重申城 部 201 4年 颁布的 《海绵城市 建设 技术指南——低影 响开发
市环 境的生态修复的重任 。本着工程建设标 准应 当遵循 “必 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的要求 ,对原规范中与海绵城市 建
须贯 自 设技术指南 中的要求不协调的技术条文进行了修 改 ,并增加
本着工程建设标准应当遵循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合理利用资源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应当积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纳入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当具有完整的技术文件且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原则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进行了修订
2.3.1第 3章基本规定
依 据 ,营造 有利于雨水就 地消纳的地形 并应 与相邻用地标高
本 次修订 在第三 章 中明确规 定 了城 市绿 地的 海绵型 设 相协调 ,有利于相邻其他用地的排水。
计 ,首先应 该确保 满足各 类绿 地 自身的定位 功能 ,避 免本 末
2.3.3第 5章种植设计
这 次修订 首次以国家标准 的形 式明确规定 了 “海绵型城市绿地 的设计应首先满足各类绿地 自身的使用功能、生态功 能、 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根据不 同的城 市绿地类型 ,制定不同的对应方案”,以达到城 市绿地建设 与生态城市建设 的和谐统 一。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设计

3、多级布置及相对分散原则
多级布置和相对分散是指在海绵城市规划过程中,要重视社区和邻里 等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的作用,根据自身性质形成多种体量的绿色斑块, 降低建设成本,并达到分解径流压力,从源头管理雨水的目的。要将绿地 和湿地分为城市、片区及邻里等多重级别,通过分散和生态的低影响开发 措施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峰值控制、污染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 防止城镇化区域的河道侵蚀、水土流失及水体污染等。保持城市水系结构 的完整性,优化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实现自然、有序排放与调蓄。
三 海绵城市设计与生态基础设施设计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由流域汇水系统以及城市的排水系统构成,是具有 净化、绿化、活化及美化综合功能的湿地(肾)、绿地(肺)、地表和建 筑物表层(皮)、废弃物排放、处置、调节和缓冲带(口),以及城市的 山形水系和生态交通网络(脉)等在生态系统尺度的整合,涵盖了城市绿 地、城市水系以及生态化的人工基础设施系统(建筑及道路系统)等,与 城市灰色基础设施相比而言,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维持生态安全和城市 健康更为重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
五 海绵城市设计与流域生态治理
1、流域治理同海绵城市的关系
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是一个有界水文系统,在这个地区 的土地内所有生物的日常活动都与其共同河道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针对雨水管理,实现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极大地缓解了城市面源污染的入河风险。因此,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应以环境承 载力为中心,建立海绵城市系统,实现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海绵城市设计
导言
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构思与设计,其基本的 要素是用地功能、建筑外观及开放空间。
城市设计应当全面地考虑城市与自然的共生,让雨水、阳光、风、植 物与城市空间形态完美地融合,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 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真正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 属构筑物(砖、石砌体)
单层、双层井盖及踏步
排水检查井(含 2003 年局 部修改版)
04S516
09SMS202-1
10SMS202-2
S501-1~ 2(2015 年合
订本) 02S515、 02(03)S515
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
12S522
塑料排水检查井(二)
在新编
调蓄 设施
渗、排
透水铺装


种植屋面

渗、净
下沉式绿地


渗透塘

渗、滞、净
生物滞留设施

雨水湿地

蓄、净
湿塘
渗、蓄、净
调节塘
源头 径流 控制 设施
蓄、用 蓄
雨水罐 源头径流控制雨水调节池、蓄水池
蓄水模块 雨水弃流设施
雨水净化设施 净
植被缓冲带
人工土壤渗滤

绿地灌溉
渗、排 净、排
渗井、渗管、渗渠 植草沟
总体
湿塘
源头径流控制设施-湿塘
待新编
调节塘
雨水罐
源头径流 控制雨水 调节池、 蓄水池
给排水
给排水、 结构
源头径流控制设施-调节塘
雨水罐
雨水调节池、蓄水池 (包括源头径流控制系统、城市 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
放系统)
待新编 10SS705 修 编时包含这 部分内容
计划新编
蓄水模块
蓄水模块选用与施工
计划新编
划修编 15MR205
种植屋面
下沉式绿 地
建筑、风 景园林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 下沉式绿地
14J206
15MR105 已 包含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CECS XXX:201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Guidelin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SystematicSolution of Sponge City(征求意见稿)201X-XX-XX 发布201X-XX-XX 实施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1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5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编制要求、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成果。

本导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海绵城市工作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标准规范所(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或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街1号北矿金融大厦805,邮编100044)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源华建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吕永鹏王家卓吴连丰郭迎新邓婧许可张春洋李运杰周丹吕梅赵晨辰梁雨雯黄黛诗曾坚王宁刘世龙莫祖澜张格刘鹏飞主要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编制要求 (4)3.1 编制原则 (4)3.2 编制目的 (5)3.3 编制期限 (7)3.4 编制范围 (7)3.5 其他要求 (8)4 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 (9)4.1 一般规定 (9)4.2 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 (9)4.3 排水分区划分与模型构建 (14)4.4 现状问题分析 (19)4.5 目标和指标确定 (22)4.6 方案制定 (25)4.7 保障体系 (35)4.8 与规划设计的承接与传导 (37)5 编制成果 (39)本导则用词说明 (43)引用标准名录 (44)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问题也愈加突出。

在城市化过程中,建筑和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

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减缓城市内涝现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绿色屋顶建设绿色屋顶是指在建筑物屋顶上采用适宜的材料进行植物种植的技术。

其主要作用可以缓冲雨水的冲击力,减缓雨水流入下水道的速度,从而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在绿色屋顶的设计和施工中,应该考虑适宜的植物种类、屋顶承重能力、植物生长和维护等因素。

2. 雨水花园建设雨水花园是人工打造的花园或草坪,能够集聚雨水并提供生态服务。

在雨水花园的设计中,可以采用传统的花园风格,选择具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进行种植。

雨水花园的设计要考虑水土保持、排水和沉水等问题,并选取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3. 道路绿化建设道路绿化是城市海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在道路两旁栽种耐旱植物,通过构建绿化带和花坛等方式,促进城市环境的美化和生态保护。

4. 构建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雨水的集中收集和利用。

在建筑和小区中,应该通过安装雨水收集池、设计排水系统、建设零排放工程等方法,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通过建立科学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可以有效地节约城市的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和城市内涝等问题。

总之,建筑和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注重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实现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水循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包括雨水收集利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地表自然滞留等。

与传统城市设计相比,海绵城市建设在减轻雨水、洪水冲击、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也可以改善城市水文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也被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是指将海绵城市概念应用于城市建设中的技术标准,以建立统一规范和标准体系。

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并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以应对城市水问题和环境问题。

以下是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综合规划标准1. 综合规划标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在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城市需求、生态系统、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

2. 综合规划标准要求将海绵城市要素融入城市设计中,以创造具有空间连通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城市。

3. 综合规划标准要求规划区域内的道路、绿化带、建筑、广场等空间元素的布局和连接方式要符合“双线六元件”原则。

4. 综合规划标准要求在城市规划设施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5. 综合规划标准要求确定策划方案,编制设计、招标和施工等详细规划方案,并通过专家组的评估和建设局审批获得批准或修改。

二、雨水收集利用标准1. 雨水收集利用标准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将屋顶、道路、广场等大面积集水的地方设置成雨水收集点。

2. 雨水收集利用标准要求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初级和二次处理,以达到国家和城市的相关水质标准。

3. 雨水收集利用标准要求设计和制作高效的雨水过滤器,以滤除雨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杂质。

4. 雨水收集利用标准要求制定抗冻措施,确保收集到的雨水在冬季不会结冰,以免影响使用。

5. 雨水收集利用标准要求设计系统,设置配管系统和储水容器,确保收集到的雨水得以存储和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主要指标释义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主要指标释义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主要指标释义程小文;姜立晖【摘要】介绍2019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51345-2018《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外排径流峰值流量等主要指标,并从指标含义、指标意义、考核要求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释义.【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9(026)008【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外排径流峰值流量;标准【作者】程小文;姜立晖【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2018年12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1345-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首次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对于统一和规范海绵城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外排径流峰值流量等3项指标是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核心指标。

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1 指标含义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比值。

1.2 指标意义传统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因不透水下垫面的过度增长和依赖管网进行排水的单一做法,破坏了水的自然循环路径。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强化雨水径流管控,重点增强对中小降雨事件的控制水平,维系生态本底的水文特征。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反映了海绵城市建设对自然水文特征的修复效果。

1.3 考核要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考核要求与以往出台的技术规范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参照“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与以往不同的是,对于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在执行严格程度上区别对待,总体上对新建项目的要求严于改扩建项目。

正常情况下要求新建项目不低于“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所在区域规定下限值,条件许可的改扩建项目不低于“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所在区域规定下限值。

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地发展现状和我国现有标准体系,依据 《海绵城市建 必将成为我国海绵城 市建设 的重要技 术支撑 。
5 2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6.3
(1)应努力开拓混凝土路面砖应用创新领域。 保证 路 面 砖 在 大 型基 础 设 施 中推 广 应 用 的必 要 前
目前 市场 上 的混 凝 土路 面 砖 主要应 用 在人 行 道 、步 提 和基 础 。
行街 、停 车 场 、广 场 与 居 民社 区 内部 道 路 。今 后 我
们要认真总结推广应 用经验,满足市场新需求 ,把 参考文 献: 高性 能 、高 质量 的混 凝 土 路 面 砖 ,应 用 模 块 化 、系 【1]韩 国混凝 土联 锁地砖及境界 石技术 资料 .权泰秀
(2)提高混凝 土 路面砖产 品质量 ,保证 其安
量 和颗 粒 度 ,花 岗岩瓜子石 破 碎后 必 须 分 级堆 存 , 全使用及使 用寿命。如香港新机 场停机坪采 用砌
R42.5级 硅 酸盐 水泥 需要 供 应商 出具含碱 量指 标 。 块 的 长宽 尺寸 允许 偏 差 为 ±lmm,厚 度 尺寸 偏 差 为
混凝 土 路 面砖是 一种 经典 的路 面和地 面材料 , 其 是 大 型 基 础 设 施 ,如 机 场 、港 口、码 头 、滨 海 大
在 国外 生产 与使 用 已有 较 长 的历史 ,积 累 了比较 成 道等,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应从设 计、生产、运
熟的经验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已经有了巨大的发 输 、铺设 、施 工验 收等环节制定一整套 的技术标准
新 型 墙 材

New W alI M aterials
面 料 采 用 优 质 石 英 砂 、R42.5级硅 酸 盐 水 泥 、高 效 “海 绵 城 市 ”所 需 的透 水 路 面 ,促 进 我 国混 凝 土 路

海绵城市建设体系构建—以武汉市为例

海绵城市建设体系构建—以武汉市为例

海绵城市建设体系构建—以武汉市为例一、海绵城市理念介绍海绵城市概念最早由美国建筑师斯蒂芬·尼科尔于2007年提出。

海绵城市理念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滞洪发挥,增加城市地表的透水面积,减少非透水面积,以达到减缓城市暴雨洪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海绵城市建设体系不仅仅是一种城市建设理念,更是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筑设计、自然资源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的构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海绵城市建设体系构建1. 完善规划制度构建海绵城市建设体系,首先需要从城市规划制度入手。

需要建立健全的海绵城市规划制度和政策体系,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确保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地。

在规划编制和评审过程中,要求将滞洪设施、透水材料、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设施纳入规划范围,使得海绵城市的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始终。

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市将海绵城市概念融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制定了《武汉市市级海绵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以及《武汉市城市绿地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构建海绵城市建设体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首先要减少城市地表的硬化,增加透水面积。

通过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建设雨水花园、绿地和湿地等手段,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提高城市地表的自然保水和排水能力。

要控制城市用地开发强度和密度,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密集化的土地利用模式,减少土地的非透水面积。

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城市绿地、水系和生态空间,形成多元化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在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积极推动透水铺装、建设雨水花园、提高绿地率、修复湿地等措施,提高了城市地表的透水性,减少了城市的非透水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
规划、建筑、 结构、给排 水、暖通、 电气、道路、 风景园林、 水文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 术措施—海绵城市建设雨
水控制与利用专篇
(包括规划、源头径流控 制、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
水径流排放技术措施)
计划新编
雨水斗
雨水口
排水管道
排水管道 出水口
排水管道 基础及接
口 管道及其 附属构筑

井盖及踏 步
蓄、排
雨水

收集





雨水

管渠






附属

设施






调蓄

设施
蓄、排


泵站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 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雨水斗 雨水口 排水管道 排水管道出水口 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 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 井盖及踏步 排水检查井 雨水调节池、蓄水池 深层隧道 雨水泵站
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计划新编
待新编 08S305 在新编 待新编
雨水弃流 设施
雨水净化 设施
给排水
雨水弃流设施 雨水净化设施
10SS705 修 编时包含这 部分内容
植被缓冲 带
人工土壤 渗滤
给排水、 建筑、风
景园林
源头径流控制设施-植被缓冲带
源头径流控制设施-人工土壤渗 滤
待新编 待新编
绿地灌溉
渗井、渗 管、渗渠
给排水
绿地灌溉与体育场地给水排水设 施
渗井、渗管、渗渠
湿塘
源头径流控制设施-湿塘
待新编
调节塘
雨水罐
源头径流 控制雨水 调节池、 蓄水池
给排水
给排水、 结构
源头径流控制设施-调节塘
雨水罐
雨水调节池、蓄水池 (包括源头径流控制系统、城市 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
放系统)
待新编 10SS705 修 编时包含这 部分内容
计划新编
蓄水模块
蓄水模块选用与施工
计划新编
透水铺装
给排水、 建筑、道 路、风景
园林
给排水、 建筑、风
景园林
道路
雨水综合利用(修编名称改为海 绵型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 用)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 雨水设施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修 编名称改为透水铺装) 环保型道路路面
10SS705,在 修编
15MR105
15J012-1 10MR204,计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 下,我们通过大量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立足建设迫切需求, 突出重点,依据我国各地发展现状和现有标准体系,依据《海 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和海绵城市相关标准规范,参考国外先 进发展经验,初步构建“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设计体系”,对提高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推动 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划修编 15MR205
种植屋面
下沉式绿 地
建筑、风 景园林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 下沉式绿地
14J206
15MR105 已 包含
设计、施 工
源头 径流 控制 设施
渗透塘
生物滞留 设施
雨水湿地
给排水、 建筑、风
景园林
源头径流控制设施-渗透塘
源头径流控制设施-生物滞留设 施
源头径流控制设施-雨水湿地
待新编 待新编 待新编
雨水调节 池、蓄水池
深层隧道
建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 地下工程、 给排水、暖
通、电气
雨水调节池、蓄水池 (包括源头径流控制系统、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
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深层隧道
泵站
雨水泵站
给排水、结 构、电气
建筑、结构、 给排水、暖
通、电气
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 装
圆形沉井式雨水泵站
给排水、电 气
一体化雨水泵站
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2016 年 1 月
前言
新时期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 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对于推进新 型城镇发展,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 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 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 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 市发展方式。对不同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与竖向 设计,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 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统筹协调规划、排 水、风景园林、道路、建筑、水文等专业,建设海绵型建筑与 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绿地以及排水和调蓄等 相关基础设施,统筹实施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增强城市防涝 能力。
1.规划设计(见附表 1)。 2.源头径流控制系统(见附表 2)。 3.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见附表 3)。
附表 1 规划设计
标准设计 技术内容 类型分类 分类
专业分类
标准设计名称
编制状态
设计施工 指导
海绵城市 建设规划
设计
规划、建筑、 结构、给排水、 暖通、电气、 道路、风景园
林、水文
渗、排
透水铺装


种植屋面

渗、净
下沉式绿地


渗透塘

渗、滞、净
生物滞留设施

雨水湿地

蓄、净
湿塘
渗、蓄、净
调节塘
源头 径流 控制 设施
蓄、用 蓄
雨水罐 源头径流控制雨水调节池、蓄水池
蓄水模块 雨水弃流设施
雨水净化设施 净
植被缓冲带
人工土壤渗滤

绿地灌溉
渗、排 净、排
渗井、渗管、渗渠 植草沟
总体
在新编
10SS705 修编 时包含这部分
内容
植草沟
给排水、 建筑、风
景园林
植草沟
15MR105 已 包含
附表 3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标准设计 类型分类
技术内容分类
专业分类
标准设计名称
编制状态
设计施工 总体
指导
雨水 收集
雨水 管渠
设计、施

附属
设施
城市雨水 管渠系统
和 超标雨水 径流排放
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 属构筑物(砖、石砌体)
单层、双层井盖及踏步
排水检查井(含 2003 年局 部修改版)
04S516
09SMS202-1
10SMS202-2
S501-1~ 2(2015 年合
订本) 02S515、 02(03)S515
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
12S522
塑料排水检查井(二)
在新编
调蓄 设施
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框架
海绵 城市 建设 国家 建筑 标准 设计 体系
规划设计 源头径流控制系统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规划 设计
渗、滞、蓄、净、 用、排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总体
渗、滞、蓄、净、 用、排
渗、滞、蓄、净、 排
渗、滞、蓄、净、 排
海绵城市建设源头径流控制系统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 海绵型城市道路 海绵型公园与绿地 环境景观
标准设计 类型分类
技术内容分类
专业分类
名称
编制状态
设计指导
海绵城市 建设源头 径流控制
系统
总图、给 排水、建 筑、道路、 风景园林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
(包括规划设计、源头径流控制 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 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计划新编
设计、施 工
总体
海绵型建 筑与小区
海绵型城 市道路 海绵型公 园与绿地 环境景观
本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海绵型建筑 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绿地、城市水系中与 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的技术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施工验收及 运行管理。
本体系中主要名词解释: 源头径流控制设施:采用源头、分散性措施维持场地开挖 前的水文特征,控制降雨期间的水量和水质,减轻城市雨水管 渠系统压力的基础设施。如: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绿色屋 顶、调蓄设施、可渗透路面、渗管、渗渠等基础设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专篇
(包括规划、源头径流控制、城市雨 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技术措
施)
计划新编
设计指导
规划、给排水、 建筑、道路、
风景园林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
(包括规划设计、源头径流控制系 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
流排放系统)
计划新编
附表 2 源头径流控制系统
排水检查 井
给排水
给排水、结 构
给排水、结 构
雨水斗选用与安装 雨水口
溢流雨水口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安装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
排水管道出水口
09S302
05S518 15MR105 已包 含这部分内容
15S412
04S520, 计划 修编
95S517
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 口
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 物(混凝土模块砌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