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论文:网络语言作为社会方言的特殊性
浅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新发展
![浅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9de6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9.png)
浅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新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社交方式,也对语言和方言产生了新的影响。
本文将从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起源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便捷。
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交流,往往更为自由、直接,因此,一些新词语、新表达方式逐渐出现,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的起源可追溯到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
在网络聊天中,人们为了追求快速、高效的交流,常常采用缩写、简化、创造新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LOL”代表“笑死了”,“666”表示赞叹或羡慕等。
这种简化和创造词语的现象逐渐在社会中扩散开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二、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特点1.简洁明了:社会方言往往采用缩写、简化的方式,利用少量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
这种特点使得信息传达更为迅速高效。
2.虚拟世界的恶搞:互联网时代充斥着海量的虚拟世界,人们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交流。
有些社会方言利用恶搞或讽刺的方式,表达对某种现象或观点的调侃与否定。
3.混搭创新:互联网时代人们广泛接触到各类信息和文化,不同语种和方言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新词汇的产生和方言的融合。
社会方言经常出现混搭创新的情况,比如“霸王餐”、“狗带”等词汇的出现。
三、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发展趋势1.多样性增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方言也相互交流,使得社会方言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网络流行语的崛起: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可以说是社会方言中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网络流行语经常在各大社交平台和群体中广为流传,不断更新换代。
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快速传播和使用,使得其成为社会方言中的热点。
3.文化融合:互联网时代人们信息交流更加频繁、广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方言的演变和发展。
总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社会方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试论我国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
![试论我国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25581e79563c1ec5da71b6.png)
试论我国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 (2)二、网络语言具有丰富性 (4)1、符号性 (4)2、缩略性 (6)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
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网络语言相对于传统的口语、书面语更为网民喜欢,语言的外在形式上也表现的十分突出。
但网络语言作为非传统语言,在规范上存在的弊端,犹如我国汉字的造词造字都是有根源的,网络语言的交际方式是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传播的,如果没有网络和电脑,网络语言很难在其他媒体上生存。
网络语言的生造性和非规范性决定其通常只能存在于网络世界之中。
首先,根据其产生的环境决定的网络语言的使用具有局限性。
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的方便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和文字组合等,通常是在特定的网络媒介的传播中,表达其含义。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网民们为了提高网络交流的效率和达到例如诙谐的目的特性而采取的特殊表达方式,久而久之形成的网络语言,而这种语言也往往仅出现于网络媒介中,若将网络语言放置于现实生活的传统媒介中进行传播交流,会出现传播交流不便的现象。
其次,网络语言的使用年龄段,决定网络语言的使用具有局限性。
网络语言并非所有人都能了解熟知。
具CNNIC第35次报告,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比重中,20岁-40岁的比重约为61.3%。
网民的年龄结构限制,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
很多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用网络语言交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词语的含义容易发生改变,如“菜鸟”一次,最初是指初涉网络的人,后来泛指对于任何领域或者活动都不太了解的人。
如“Q”以前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后来用作游戏聊天的时候,表示缺少的意思;“K”表示让人动作快或者开始的意思。
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运用、驾驭新事物的能力也强,在青少年的写作或在现实生活语用交流中,往往会在作文中,或语用交流时,出现一些老师家长看不懂的新兴网络语言,而且网络语言的构词随意,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甚至不理解。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18cafcfa1c7aa00b52acbf1.png)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摘要: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它的突出特点是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由主体的隐蔽性而带来的粗俗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和普及,网络语言的发展势头强劲,在丰富现代汉语的同时,也给它的前途和规范化带来挑战。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点影响“网络语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一指网络媒体上所使用的叙述性和描写性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形式与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大体是一致的。
二是指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领域的专业用语,如“网络、鼠标、软件、登陆、宽带、聊天室、防火墙”等等。
三是指网民在聊天室聊天和在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上发表意见时所用的语言。
其中,第三类是本文的重点关注对象,它在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它脱胎于现代汉语,又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既丰富现代汉语的表达,又给它带来挑战。
一. 网络语言的特点(一). 五彩缤纷的词汇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在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中,词汇的变化最为显著。
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突出的表现在词汇上。
旧词新义,汉语新词,网络符号的出现,给网络语言披上了一件色彩绚丽的外衣。
1. 旧词新义如果你在网上被人称为“天才”,千万不要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稍微有一点经验的网民就知道,这里的“天才”绝非褒义,而是“天生的蠢材”的意思。
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它们往往是网民利用现有的词汇材料将其歪曲解释,增加其新的意义。
这些意义一般都诙谐幽默,但往往与旧义无关或相反。
这样以来,许多词语的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例如:楼上前一个帖子或上一个帖子冲浪上网踢聊天室管理员或论坛负责人驱赶违规用户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不错长成这样子不是你的错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可爱可怜没人爱贤惠闲适得什么也不会天生丽质天生没有利用价值恐龙丑女青蛙丑男灌水随便乱发文章以上这些例子,调侃味十足,比其本意更惹人喜爱,但它的交际只限于特定的语境中,离开了这种语境,交际者就难以把握其中的意义。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c7320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5.png)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介绍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使用的专门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1. 轻松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通常使用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
由于网络平台的实时性和即时通信性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种轻松的表达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快捷。
2. 夸张和幽默的表达在网络语言中,夸张和幽默的表达方式很常见。
人们倾向于使用夸张、夸张和幽默的表达方式来吸引其他用户的注意和共鸣,因为网络平台上的用户群体较大,竞争激烈。
3. 缩略词和表情符号的使用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缩略词和表情符号来代替完整的词语和句子。
这种使用方式减少了输入的时间和精力,并在表达中增加了一定的情感色彩。
例如,“lol"代表"大声笑",而“:)”则表示笑脸。
4. 新词和词语的创造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词和词语的创造。
在网络平台上,人们不断创造新词和词语来描述新事物、新现象,以满足沟通的需要。
这些新词和词语的创造使得网络语言更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
5. 文化和地域差异的存在尽管网络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网络语言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地区和文化群体有着不同的惯用语和表达方式,这也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体现。
总结网络语言具有轻松的表达方式、夸张和幽默的特点,常使用缩略词和表情符号,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词和词语。
尽管存在文化和地域差异,但网络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流方式。
关于网络语言的作文
![关于网络语言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b16b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9.png)
关于网络语言的作文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产生和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对语言文字的传播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的特点是简洁、生动、易记。
由于网络交流的实时性和快捷性,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更加迅速和简洁,因此网络语言往往具有简短的表达方式,常常采用缩略词、网络流行语和表情符号等,这些语言形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使得信息传达更加高效。
其次,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群体性。
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在网络交流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网络用语和网络流行语,这些语言现象往往反映了当地文化和特定群体的生活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因此网络语言的地域性和群体性也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
另外,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和演变也是其特点之一。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一些网络用语和流行词汇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甚至成为社会热词,而且网络语言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和更新,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既给人们的日常交流带来了便利,也对传统的语言文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语言的简洁、生动、易记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得信息传达更加高效;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引发了一些语言文字的混淆和误用,甚至对传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语言文字的混淆和误用。
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传承,使得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文字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语言文字的发展和演变。
总之,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它的出现和流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对语言文字的传播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保持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传承,使得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文字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语言文字的发展和演变。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145fe4f78a6529657d53db.png)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数据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社交圈的广泛运用, 网络的普及催生了大量的各具特色的网络热词和新词, 许多词语正以即热即火、求新求异、充满独特性的方式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网络语言在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效果的同时, 也会时常出现网络语言的失范问题, 给社会文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 我们一定要大力提倡网络语言对社会文化的正面影响, 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积极有效作用, 进一步促进网络语言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 含义; 影响;一、网络语言的含义语言是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 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也是我们用来传递并保存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手段, 是体现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网络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起来的, 现在社会网络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网络流行语言则是通过电脑这种工具运用语言为传播媒介的特别沟通形式。
所以要知道网络词汇的特点, 大众就一定要先从它的输送形式角度进行比较全面的探索。
网络语言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际工具, 而是成为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无线通信备受大众喜爱, 网络技术覆盖了全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经全面网络化, 互联网更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网络也给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活力。
近年来, 网络流行语以其特有的生动性、幽默性、简洁性、方便理解、易于交流等特点, 深受大众喜爱, 这也是网络热词得以蹿红的重要原因。
网络词汇表现为简缩词、拟声词、旧词赋新意, 数字谐音, 拆字, 符号、原有词汇的合音变化, 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等毫无疑问地便成为首选。
如近几年出现的Vans (万事如意) 、book 思议(不可思议) 、蓝瘦香菇(难受、想哭) 、shopping说成(血拼) 、木有就是(没有) 、可爱为(可耐) , 再如数字1775在一定的交流语境中有我要了之意, 其文化链接的根源于1775年美国爆发战争等是由特定数字构成的数字化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用语特点分析]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分析
![[网络语言用语特点分析]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03497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1.png)
[网络语言用语特点分析] 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分析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作为新兴的社会方言应运而生。
与日常交际用语和书面语相比,网络语言在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新异中不失幽默,直白中不失含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网民交际的话题也与日常生活中涉及的话题不同,在社会生活这个板块,网民更倾向于“雷”人怪异的新奇话题以及揭露黑幕的政治话题。
关键词:网语表达特点;网语话题特点。
一、引言本文主要研究BBS论坛上的交际用语。
通过研究发现,在bbs论坛语言中,腾讯论坛相较与其他网站的论坛更具有普遍性,网民层次多样,交际话题多元,于是笔者选择了腾讯论坛中的社会图鉴和人民公社两个板块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网民的评论语言在语言表达以及网民交际话题上的特点。
二、网络语言表达特点分析(一)网络语言与书面语的比较我们知道,网民主要是通过键盘输入语音信息发表帖子,进行网络交际,属于书面语语体。
但由于网络交际时效性,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与书面语体相比,网络语言又具有口语风格。
1.用词通俗,如:①改改那个坐雕像的臭毛病再说~TNND②白痴们,方队是从部队在役人员里选的,一群SB2.多用省略句,如:③你能找到以前的动画片的碟,下载之类的吗?我超喜欢以前的动画片,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3.多用感叹句,如:④说起赖宁,哇,好远好远的回忆!(以上用例出自腾讯论坛-人民公社板块)(二)网络语言与口头语比较网络交际与日常的交际不同,网民在交际时,不能像现实生活中彼此看到对方的表情动作,只是通过键盘输入语音信息,进行文字交流。
因此,网络交际相较于日常生活中的口头交际,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网络交际多用插语⑤祝您虎体健康,虎夫人平安(拍拍马屁,嘻嘻)⑥屋之将倾,栋梁先成朽木。
(我哭了。
)(以上用例出自腾讯论坛-人民公社板块)2.网络交际多用叙述性的语言⑦哈哈,好贴,必须顶起⑧快哭死我了,怎么会有这种事情(以上用例出自腾讯论坛-社会图鉴板块)(三)多用重叠形式表达主观感情在BBS论坛中,网民擅于运用重叠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包括有汉字的重叠,数字的重叠,符号的重叠,混合重叠。
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社会心理学及建议论文
![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社会心理学及建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43580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7.png)
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社会心理学及建议论文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社会心理学及建议论文网络语言指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语言和词汇。
随着网络普及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优良成果。
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方式,还是文化与社会结合的产物,是一种语言文化川。
青少年群体中,网络语言使用十分普遍。
这是由青少年群体的特定心理因素和生活用语习惯决定的。
鉴于此,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进行探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概况(一)使用目的据笔者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群体接触过网络,比例较高。
其中,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青少年仅有9.60k,获取相关信息的只占10.8%,而进行娱乐活动(看电影、聊天、听音乐或者玩网络游戏等)却占79.6%.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接触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体闲和娱乐。
在体闲和娱乐方式中,虚拟交友聊天比例最高。
而网络交友聊天是使用网络用语的重要途径二(二)使用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3.40%的学生对使用网络语言持接受态度。
部分青少年认同使用网络语言,认为在恰当范围内使用网络语言是可行的,并没有达到所谓的盲目推崇程度。
部分青少年不认同使用网络语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网络语言比较低俗,与文明社会建设不符;二是网络语言中有不易识别和理解的文字符号,同时书写难度也非常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青少年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网络语言。
(三)使用范围除基本网络媒介外,手机短信成为进行网络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手机短信中插入一些网络用语,如表情符号、行为符号等较为生动的形象,广受追求新鲜的.青少年群体推崇。
但总体来说,网络语言使用范围不大,大部分青少年表示不会在作文中使用。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再三强调书写作文时要注意语言规范。
可见,青少年虽喜爱使用网络语言,但往往能够合理控制使用范围。
二、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一)混杂地方方言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对当地方言具有特殊情感,喜欢在平时的网络语言中掺入方言。
网络语言小学语文冲击论文
![网络语言小学语文冲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92b2d65022aaea998f0f29.png)
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的冲击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蓬勃发展,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在网络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同时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我们要分清网络语言的利与弊,并加以积极引导,使网络语言向着有利于我们小学语文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小学语文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语言产生发展并变得丰富多彩,类型多样。
它以其简约性、创新性、形象性、诙谐性等独特的魅力迅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期《对话》栏目,讲的是一篇小学生的作文,作文是这样写的:“昨天晚上,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gf (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的向我妈妈pmp (拍马屁),那酱紫(样子)真是好pt(变态),7456(气死我了),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上“打铁”(发帖子)去了。
”我当时只是觉得这个小孩很时尚,很新潮,没想到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时候,我发现,这种现象真的存在。
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说:“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
”网络语言的分类: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新造网语”、“数字网语”、“缩略网语”、“符号网语”。
新造网语是指网民在交流过程中自己创造出来的词语,这包括三种形式:一种是现代汉语中本来存在着这些词,只是更换了意思或者改变了字形,如“恐龙”是对丑女的称呼,“青蛙”指的是丑男,“可爱”是可怜没人爱,“偶像”成了呕吐的对象,“圣女”成了剩下的女人,”蛋白质”也不再是一种营养物质而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简称,“耐看”指耐着性子看,这些都是以赋予旧词新义的形式创造出来的;而像“妹妹”变成“美眉”,“大侠”变成“大虾”,“喜欢”变成“稀饭”则是改变字形但词义不变的情况,也有人称之为“谐音字”。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6d5dea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d.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情符号、语音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交流的形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表达方式。
在网络聊天中,人们可以使用各种表情符号来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使得交流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还可以通过发布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来传递信息,这也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了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到全球范围内。
这也导致了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些新的网络用语、流行词汇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风靡整个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热门话题。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也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了很强的时效性,时常需要不断更新和变化。
网络语言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群体性。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人们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差异,甚至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群体之间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网络语言使用规范。
年轻人之间使用的网络用语可能会与老年人之间存在差异,不同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在网络上也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网络用语和流行词汇。
这种地域性和群体性也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网络语言还具有创新性和变异性。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意创造新的词汇、造句方式,甚至对已有的语言进行变异、转化。
这种创新性和变异性使得网络语言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网友们在日常交流中的创造性使用,通过不断的转化和变异而逐渐形成的。
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可以从网络语言的创新和变异过程中探索语言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网络流行语论文
![网络流行语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b68de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0.png)
网络流行语论文
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普遍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与互联网的普及密不可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语言交流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首先,网络流行语的起源多与网络文化和网络社交平台紧密相关。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越来越频繁地进行文字和图像交流,而网络流行语则成为了一种简洁、幽默并能够准确表达情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这些流行语很快被大量用户接受和使用,从而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是丰富多样且易于传播。
与传统的语言交流方式相比,网络流行语更注重个性化和创新。
它们往往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丰富的内涵以及独特的语言符号。
同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也非常快,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它们可以迅速传播到广大用户群体中,甚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语言。
最后,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方式,使得交流更加轻松、愉快和有趣。
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语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例如,一些网络流行语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此外,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时候也会引发一些社会争议。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起源、特点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人的语言交流方式,从而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从语言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
![从语言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f85a10650e52ea551898c2.png)
从语言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文化,网络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据权威机构调查,大学生是网络中的主体,他们有高学历、高素质,热衷于追逐时尚。
他们对现实生活除了拥有最起码的生存需要之外,在精神上还要求新鲜的、时尚的、多变的,与传统相异的养分与刺激,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为他们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在网上他们的表现欲、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意识都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抒写;于是,异彩纷呈的网络语言便在网民的交往中应运而生,也在网民的交往中不断发展、丰富起来,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
那么网络语言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从语言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了一下。
一,网络语言的简约性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现代更有实用性简洁性是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人们利用网络交际时,总是希望在速度上能尽量接近口语交际。
网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同时为了在网络上节省时间,以最短的时间传递出最多的信息,他们多采用谐音、缩略等手段压缩话语,充分利用键盘,以数字、字母、符号为基础创出新文字。
如,9494=就是就是,采用了谐音;BT=变态,采用了拼音首字母缩略;V587=威武霸气,采用字母和数字结合的谐音;BF=boy friend英文缩写。
二,形象性,拟物拟人化。
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民们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特殊字符,以人脸为轮廓,象形地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风重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网络聊天中大量的颜表情。
二是把一些抽象的网络词语所指的内容赋予了形象化的表述,如,斑竹=版主,大虾=大侠,灌水: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现在习惯上会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水”,不含贬义。
水手:喜欢灌水的人。
级别高的也称水桶、水鬼、水仙。
指女性灌水狂人时,还有个特定称呼:水母。
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
沙发:第一个回帖的人。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1151a1c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9.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语言以其简洁、富有表情和趣味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网络语言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社会语言学特征的语言形式。
其次,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因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方式独特,表达方法也与传统语言形式不同,使得网络语言中不断涌现出新的创新表达形式。
例如,网络流行语的组合形式丰富多变,包括词语缩写、造新词、同音转化等形式,让人们的表达更加简便、有趣。
再次,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群体性。
相比于普通话或方言,网络语言往往有一些固定的词语、语法结构和用法,这些语言规则往往是在特定的社交群体之间形成的。
网络文化的兴起、数字交际的普及、社交软件的打破空间限制等等因素使得人们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语言游戏。
从表情符号、颜文字、网络流行语等方面,可以感受到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群体性,甚至在一些群体中,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已经成为“私人订制”的语言。
最后,网络语言也具有很强的变异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文化的交流,网络语言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例如同一个词汇的意思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使用;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浅析社会方言——网络语言
![浅析社会方言——网络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977e0fdf76a20029bc642d09.png)
浅析社会方言——网络语言“菜鸟(刚上网的新人)、青蛙(外表不佳的男网民)、恐龙(外表不佳的女网民)、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的音译)......”对于这些出现在人类语言历史中的“特殊入侵者”——网络语言,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全民语言的一部分;有人则说,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本人同意后者的观点。
一、网络语言具有社会方言的两个特征在语言学中,社会方言指的是在某一社会团体,社会阶层或次文化群中被使用的语言。
他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而是由特定的交际场合。
要判断网络语言是不是社会方言,就要看它是否符合这两个特征。
1.使用者的社会特征社会方言能够代表一个群体的特色,也体现为一种文化特色。
网络语言的生动新颖,幽默风趣,与现在个性张扬,独性格特的青年人的性格十分吻合,所以不难推断喜欢爬在网上的大多都是年轻人。
相关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13到22岁的年轻人占网民的绝大多数。
正是由于网民的年龄结构原因,网络在中国的用途是娱乐。
假如你走在大街上,或者是走进一家餐馆,你会发现,年轻人几乎是“机不离手”,感觉没有wifi就不能活一样,可见,网络对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影响很大。
不同年龄的语言团体往往会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差异,而富有个性的年轻人的语言变化最快,对于语言变化也最敏感,因而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最容易变化。
当他们进入网络环境时,就自觉或是不自觉的将这一阶段年轻人的特点带进了网络世界,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回避“大众俗语”,用一种“不拘一格”的自由方式彰显自己的格个性,表示自己的反叛心理,这就产生了网络语言。
2.特定的交际场合人,在什么样的场合,要说什么样的话,要知道自己在不同环境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能说出得体的话。
在正式的场合,就不能做出“出格”的举动,讲不该讲的话;而在非正式的场合,就可以以一种放松的状态对待,对于人的行为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
那么,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应该“紧张备战”呢?还是“放荡不拘”呢?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后者。
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点
![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54c98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5.png)
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点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语言学特点。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的几个主要特点。
1. 简洁性与速度网络语言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为主,追求快速传递信息的目的。
网络上的交流往往需要在有限的字数或字符限制内完成,因此网络语言常常使用缩略词、略写、符号等形式来减少表达的复杂性和冗长性。
这种简洁的特点使得网络语言能够在信息传递中实现更高的效率。
2. 创新性与创造性网络语言是由用户主导的,因此在其演变中常常体现了创新性和创造性。
用户通过创造新词汇、造句方式、表情符号等方式来丰富和扩展网络语言的表达能力。
网络语言的创新性与创造性使得它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并形成独特的网络文化。
3. 幽默与趣味性网络语言往往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这是由于用户在网络交流中追求轻松、愉快的氛围所决定的。
网络语言中的表情符号、绘文字、调侃用语等元素都可以增加交流的趣味性。
幽默与趣味性的存在也有助于增强用户间的情感共鸣和互动。
4. 多样化与流行性网络语言的多样化体现在不同地区、群体、年龄段等具有不同背景的用户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网络语言形式。
这些形式可能包括特定的术语、流行语、网络梗等。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传播速度的加快,一些网络语言现象也在较短时间内风靡全球,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虽然网络语言具有以上几个主要的社会语言学特点,但也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语言的使用应适度、恰当,避免对传统语言研究和表达的影响。
在正式场合和正式文体中,仍然需要使用符合传统规则和惯的语言表达方式。
总之,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简洁性与速度、创新性与创造性、幽默与趣味性以及多样化与流行性等社会语言学特点。
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语言的重要性,并加以适当的运用和理解。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0062a40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4.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交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的方式与传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有所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的语言现象,比如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缩略语等。
这些新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语言需求和语言习惯,同时也受到了网络使用环境、社交关系、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使用是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的表达。
在网络语言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个人特征和社会身份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征。
比如在网络聊天中,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网络流行语和表情符号,以展示自己的时尚和个性;而在专业的网络讨论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专业术语和正式的语言风格,以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
网络语言还可以用来表达社会关系。
在群聊中,人们可能会使用特定的称呼和语言风格来展现彼此之间的社交关系,比如亲密的朋友之间可能会使用亲昵的语言,而陌生人之间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礼貌和谨慎的语言。
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由于网络的全球化特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在网络上进行交流。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不同的语言和语言习惯相互交融,形成了网络语言的多样性。
比如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中,会有一些与当地文化和风俗有关的词汇和表达,这些词汇和表达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被理解和接受。
网络语言的发展不仅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全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使用对社会语言的传播和规范产生了影响。
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一些新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习惯被引入到了传统的语言环境中。
比如一些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用语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到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中,扩大了这些语言现象的传播范围。
一些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的规范和限制,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和传统的语言环境中,可能不太适合使用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用语。
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点
![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ae0c6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1.png)
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点引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具有独特的社会语言学特点。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的几个显著特点,包括简化和缩略化、创造新词汇、表达情感和身份认同。
通过分析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网络语言在当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1. 简化和缩略化网络语言通常以简化和缩略的方式表达信息。
由于网络交流的实时性和迅速性,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简洁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思。
常见的网络语言简化形式包括缩略词、数字代替和拼音简写。
这种简化和缩略化的特点使得网络语言更加迅速、高效,并且更适应快节奏的网络环境。
2. 创造新词汇网络语言创造了许多新词汇,这些词汇往往来源于网络特有的符号和表情符号。
这些新词汇常常具有幽默、夸张和夸张表达的特点,它们不仅仅用于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用于构建社交关系和表达身份认同。
网络语言创造的新词汇成为了年轻人的流行语,同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入到主流社会中。
3. 表达情感网络语言在表达情感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尤其是表达正面情感的时候,网络语言常常使用大量的表情符号、颜文字和重复的字符来增加情感的强度和可感知性。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仅限于文字,还可以通过图片、GIF动图和音频等形式来进一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4. 身份认同通过网络语言的使用,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感。
网络语言的特定词汇、潜在的知识和符号被视作特定社群的标志,使用这些语言可以进行身份认同的展示和沟通,从而形成网络亚文化群体。
这种身份认同不仅仅是社交需求的一种满足,同时也是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的重要体现。
结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语言学现象,具有简化和缩略化、创造新词汇、表达情感和身份认同等显著特点。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网络交流的方式,并进一步考察网络语言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021基于社会语言学探析网络语言的特点范文1
![2021基于社会语言学探析网络语言的特点范文1](https://img.taocdn.com/s3/m/277a6ed7f111f18582d05aa6.png)
2021基于社会语言学探析网络语言的特点范文 摘要: 本文将以社会语言学为框架, 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对网络语言的特点进行探讨, 从而使读者对网络语言有进一步的了解, 进而分析和解释网络语言盛行的原因。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网络语言; 语言接触; 语言变异;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 而且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
”[1]从这一角度看,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 依托网络而存在。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推广, 网络语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一种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是指以汉字、拼音、字母、数字及各类符号自由组合为表述方式并广泛应用于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语言形式, 包括网络媒体术语和方言词语。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 以网络语言为基点, 描写了网络语言的特征, 进而剖析特征形成的缘由。
一、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为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众多, 例如语言社团、语言变体、语言变异、语言接触、语言与文化等。
本文主要涉及语言变体、语言接触、语言变异等理论。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0世纪末以后, 世界朝着全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网络作为科技发展的新产物, 其发展催生了网络文化, 同时也促使了网络文化的表述载体——网络语言的诞生。
网络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网络语言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唯物史观来看, 网络的存在决定了网络语言的存在, 而网络语言的发展亦对网络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社会中使用的一种语言, 它是一种社会语言。
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认识网络语言的特征 (1)网络语言是语言变体的具体表现。
语言变体是指一种语言的一个或一群使用者所使用的该种语言的任何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方言的特殊性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社会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会分化出不同的社会团体(包括阶层、行业等)。
“在这些言语社团里,人们之间联系密切,交际频繁,拥有自己特有的一些词汇和语言使用方法,各个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就是社会方言。
”1互联网于1982年诞生,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全球。
经过16年高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也成果丰硕。
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人,普及率高达31.8%。
在这个巨大的社会团体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
显卡、B2C、神马、囧、脑残、RP、886……非网民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就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与网络有关的用语。
既包括专业术语(如鼠标、软件、宽带、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媒体等),也包括网民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特殊语言(如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因为它“既具备社会方言的两个特征,也具备社会方言独特的表达功能”2。
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方言本该作为共同语的有益补充,网络语言却正以极强的冲击力“进攻”共同语,甚至引发不少人的担忧和恐慌。
这说明,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方言,一定具有某些特殊性。
本文将从形成动因、生成方式、存在与传播形态三个方面,讨论网络语言作为社会方言的特殊性。
1 形成动因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个新的社会团体出现,许多全新的“能指”也随之诞生。
那么与之相对应的语言符号的集合就构成了这种社会方言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专业术语。
网络语言也不例外。
网络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像“鼠标”、“软件”、“宽带”、“B2C”等网络专业术语。
这与医学界说的“核磁共振”、语言学说的“义素”没有本质区别。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方言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网民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特殊语言,如“94”、“BF”、“:-D”、“菜鸟”、“杯具”等。
这些特殊语言的形成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追求便捷由于汉语有大量同音词存在,在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语时,常常需要在多个词语中进行选择。
比如当输入“版主”这个词的汉语拼音时,“斑竹”先显,出于省时快捷的考虑,网民就用“斑竹”代替“版主”,直至其成为公认的新词汇。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果酱(过奖)、围脖(微博)等。
与此同时,网民发现利用谐音的数字字母代替汉字更加便捷。
于是就形成了诸如94(就是)、BT(变态)、BF(boyfriend男朋友)之类的词语。
(2)游戏意识网络是一个充满娱乐精神的空间,游戏意识是网民的一大特征。
许多网络语言都是在趣味的基础上形成并传播的。
例如“囧”字,因为字形与人在无奈或尴尬时的表情非常相似而走红网络。
“杯具”一词则源自网上的一个有趣的比喻句: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和餐具(惨剧)。
还有像“闹太套”、“神马”这样的词语,是来源于幽默搞笑的网络事件。
(3)绕过关键词屏蔽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影响力与日俱增。
为了对网络进行有效监管,防止有害言论的传播,关键词屏蔽程序几乎普及全网。
但网民总有办法应对,利用谐音、简化、象形等手法创造出新词语,成功绕过关键词屏蔽程序。
例如:草泥马、TNND都代表骂人的脏话。
通过以上三点形成动因,我们知道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的社会方言。
从创造原材料来看,它不受新增能指数量的限制,而是从全部能指中汲取养分,甚至自我繁殖。
从创造的心理动力来看,它既是网络交流客观需要的产物,也能满足使用者求新求异的游戏心理,从而形成极强的目的性生产。
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是一种创造力极强的社会方言。
2 生成方式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所表现,但明显的还是词汇上的不同。
一般来说,汉语造词是运用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等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构词方法创造出新的词语。
网络语言的特殊性,表现在造词方式上,主要有以下三点:(1)谐音造词法谐音造词法是构词方法的一种。
“汉语中用谐音造词法创造的词数量不多,且这种造词方法经常和委婉造词法结合起来使用。
”3但是在网络语言,谐音造词法却俨然成为词语生成的主力军之一。
汉语谐音示例(表1)在上面的表格中:网络语言的表现形态有汉字、数字、字母、符号;谐音对象有多民族语言,甚至声音;谐音对象的词性包括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等多种词性。
由此推论,网络语言对谐音造词法的运用已经进入“多形态、多材料、多词性”的发展阶段。
(2)缩略造词法缩略语是从已相对稳固了的较复杂的词或短语中,直接或间接地抽取其主要成分形成简短的词语,表示与原复杂词语相同的意义。
例如邮编(邮政编码)、的(的士)、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等。
可以说,缩略造词法并不新鲜。
网络时代的到来,却让这种传统的的构词方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汉语缩略示例(表4)网(3)象形造词法象形,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人类抽象思维形成后,它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其形象易懂又富有趣味特点恰好符合网民的喜好,所以再次受到追捧。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囧”字。
囧,读jiǒng,本义为“光明”,因其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而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并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
这里要特别指出,网络象形符号和网络象形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网络交流中,我们常常使用 orz 表示“失意体前屈”,用 (╯3╰) 表示“亲吻”。
于是一些学者将网络象形符号归入网络语言的行列。
笔者认为,这种归类是不恰当的。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感到“言不尽意”时,就会用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
同理,“由于网络在传达辅助语音上的缺憾,网络语言在传达表情、情绪时就必须有一种可以突破视觉和听觉的东西来作为传达载体,这就诞生了网络象形符号。
”4可见,与网络象形符号相对应的,应该是现实中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究竟是不是语言呢?“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通过系统且组合复杂的声音传从这段它是3 存在与传播形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梳理语言、语音、文字三者的关系。
前文已经说过,语音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运用语言相当长时间以后出现的文化现象,因此,相对于语言来说,它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与语言通过声音表达意义不同,文字是运用特定的形体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成单位来记录语言中相应的单位。
”6也就是说,语音是语言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而文字是语言充分不必要条件。
社会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具备语言的所有要素,但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字系统。
而网络语言从共同语或其他方言中获取语音材料,但以文字符号作为存在和传播主要形态。
语音“退居二线”成为文字符号的辅助,是网络语言区别于其他语言最独特的地方。
这与网络语言的语境有着密切关系。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 在1923年提出来的。
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语言性语境”,二是“非语言性语境”。
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7网络语言最大的语境就是网络——一个虚拟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人与人的沟通以视觉符号为主,声音符号为辅。
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必须以文字符号作为存在和传播主要形态。
但是,当网络语言的词语进入共同语词汇系统时,其语音又会再次得到强调。
结语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网络语言进入“爆炸式”发展。
充满了创意和激情的网民,时时刻刻都在为网络语言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词语开始进入汉语普通话,博文、秒杀、掘客等众多网络词语已被《新华字典》收录。
有人担心网络词语会破坏汉语的纯洁性,实属杞人忧天。
词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历史发展,源源不绝的新词会进入其中,过时的词语被淘汰出局。
这是自然规律。
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和互联网普及的进一步深化,全民网民的时代并不遥远。
网络语言极有可能成为规模最大的社会方言,极大地推动汉语、汉字的丰富和发展。
【注释】1 5 6《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张薇、王红旗,济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19卷第1期3《汉语造词研究》刘兰民,/view/ad67d9c3d5bbfd0a795673a4.html,2010-12-8 4《网络语言——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袁险峰,安徽文学,2007年第5期7百度百科,/view/324020.htm,20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