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14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川教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6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报刊杂志等途径来搜集自己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另外课文后边的资料袋里也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们在预习课文时要充分利用它。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丝绸之路历史课文教案
丝绸之路历史课文教案【篇一:丝绸之路教案】2、丝绸之路【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
纵观全文,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独特的视角和选材。
文章选取了最能凸现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的一幕,即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互赠礼品的场面,再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二、生动的语言与想象。
作者站在玉祥门外,看到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塑,“仿佛看到、仿佛听到”,遥想其两千年前的辉煌历史,自然合理。
文中对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情景恍若眼前。
三、恰当的用词。
文中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如: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
【分段段意】:第一段(1):由巨型石雕想到了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
第二段(2~12):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迎候来使,与汉代张骞的副使互赠礼品的场面。
第三段(13~14):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往日商贸、文化繁荣起着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九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守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调整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教案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二、内容分析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武帝的大一统,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
两汉在强化了统一国家的政权之后,对内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解决北方匈奴族的威胁,又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对外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
三、教学目标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的基本事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学习张骞、班超的事迹,感受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体会“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二)讲授新课1.张骞通西域(1)教师活动阅读下则材料,概况张骞通西域的背景。
材料1: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至匈奴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材料2: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学生活动①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②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77—79及视频观看,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6)学生活动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初中历史《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历史课的导入一般是通过设置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历史《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中历史《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
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教学方法学生展示法、分析讨论法、图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古楼兰消失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实施(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1.激情导入(约1分钟)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欣赏历史图片来感受西域的自然环境。
(2)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概况,通过讨论全面认识张骞在历史上的贡献,感受张骞敢为人先、勇于冒险的精神。
(3)能够正确识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多种材料分析历史,全面认识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是学习兴趣;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2)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刚毅坚强、开拓进取的意识。
(2)探讨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及启示,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认识交流的重要性,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教学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教学难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这两种物品:胡萝卜、核桃。
常吃胡萝卜,有利于抗癌抗病;常吃核桃,有健脑、美容的作用。
你们知道他们是从哪里传到中原地区的吗?又是怎样传过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神秘的面纱来探讨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板块一:张骞通西域板块二:丝路被开辟板块三:中央管西域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
过渡:西域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还分布着许多民族和国家,它是个神秘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进入板块一。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2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的价值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
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1、边自由朗读课文,边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为线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本课主要内容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交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详细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够结合地图,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同时对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过程,掌握其主要路线和地理位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对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开通过程及其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2.难点: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营造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PPT,清晰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走向。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过程及其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优秀教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西域地理范围,用表格的方式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概况(包括目的、出发时间、结果)。
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
4.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全面认识、思考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的假设和材料、图片展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习张骞的报复、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认识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四、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分组搜集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内容特点
本课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地域范围较广,历史事 件和人物众多,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理 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历史背景 和主要事件,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 用和意义,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丝 绸之路的历史场景,增强 学生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05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的设计
故事导
视频导入
播放关于丝绸之路的纪录片片段 ,让学生直观感受丝绸之路的历
史和文化。
问题导入
提出关于丝绸之路的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并进入课程主题。
新课教学环节的设计
知识讲解
详细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重要事件 和影响。
地图展示
使用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走向 和重要节点。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影响。
巩固练习环节的设计
选择题
设计关于丝绸之路基础知识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 握情况。
简答题
知识理解
评估学生对《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程度。
思维能力
评价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态度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以及作业完 成情况。
02
01
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表达能 力。
04
03
教学反馈的运用
A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 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意识,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之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丝绸之路》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繁荣以及其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贸易和文化交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对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交流可能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以及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繁荣及其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繁荣及其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2.难点: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丝绸之路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
2.资料: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地图、案例等。
3.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通读教材,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繁荣及其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探讨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 2.14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川教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知道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方;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及根据历史人物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播放西域的风情片,感受神秘和旷远;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了解丝绸之路正确评价张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新疆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丝绸之路的开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二、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三、教学突破:指导学生读图,找出西域的大致范围、张骞通西域的时间、出发点、最远点、所经国家、主要任务,让重难点知识在一张图上凸现出来,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准备】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西域风情的电视片、张骞像的投影,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播放影片,引入情景谈话:同学们,西域是我国西北葱岭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
它辽阔、神秘、美丽。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西域去走一走、看一看。
播放西域的风情电视短片,让学生感受西域二、张骞出使西域1、过渡:从阅读中,同学们一定了解了大量的信息,知道了内地与西域早有联系,但显然的是西汉对西域的了解不够,于是汉武帝刘彻招募勇士前往西域探险。
了解汉武帝招募人出使西域的原因。
2、出示张骞头像的投影或者图片,简略告诉学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出发的时间、出发地点、任务、主要经历、返回时间、地点等,使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有大致了解,并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的危险经历。
七年级历史上册《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丝绸之路在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丝绸之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是什么?
-结合实际,谈谈丝绸之路对家乡地区的影响。
2.小组讨论要求: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小组观点;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课后作业布置:
-撰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短文,要求涵盖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影响等方面;
-搜索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地理知识,进行课堂分享;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丝绸之路相关景点,感受历史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丝绸之路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过程、主要路线、历史影响等方面。通过写作,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总结能力,同时锻炼其文笔。
5.选择一位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人物,为其写一篇人物传记,不少于500字。通过此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培养其历史感悟。
6.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丝绸之路对家乡地区的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的论述,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历史文化,增强其乡土情怀。
7.观看一部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撰写观后感,不少于500字。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1.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保证质量;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问,发挥创新精神;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鼓励性评价和建议;
4.作业完成后,组织课堂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丝绸之路是什么?它在我国历史中有什么重要地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材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为线索,介绍了这条沟通中外文明的古代交通路线的起源、发展、繁荣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对外开放和交往的历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丝绸之路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理解。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开放、包容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2.难点: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资料自主探究,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史学研究能力。
4.互动交流: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促进师生互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2.资料: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故事、图片、地图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丝绸之路的相关图片、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范围。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教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教案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西域的地理范围,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
理解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走向,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所起的作用。
记住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能并理解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读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通过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的历史,联系当今我国提出的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初步学会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是与外界的交流,国家的开放会促进国家的发展,同时明白国家的发达与强大是对外交流中受到重视与尊重的主要原因。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活动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师:(葡萄实物情景导入)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生答)知道。
它们是从哪儿传来的?知道西域和中原的道路是怎样开通的吗?张骞通西域以后就形成了一条中西方交往的道路。
这条道路在我国历史上叫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了解在那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师:(展示课题)师:是张骞首先打通了中原同西域的通道,那么西域是指什么地方哪?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小字内容及图片,思考西域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想象西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西域有哪些特产?师:(展示地图)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地图,你能否在地图上西域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吗?生:(指图说明西域的地理位置)师:在你的想象中西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生: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而神秘的地方。
回答出特产。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1页到第83页,注意“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看看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状况以及通过出使西域给西汉带来怎样的发展。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教案及教学反思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作用;2.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和文化传播;3.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和文化传播;•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1.丝绸之路的概念、历史背景和作用;2.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和文化传播。
4.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入丝绸之路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图像阅读法: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和文化传播;3.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搜索、整理丝绸之路相关信息,并进行分享。
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下丝绸之路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提出问题(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讨论:丝绸之路具有什么重要作用?它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有何影响?讨论后,让各小组代表汇报。
3.分享信息(2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搜集丝绸之路相关信息,并整理成海报等形式进行分享。
教师辅导学生整理信息,并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进行指导。
4.总结(5分钟):引出下节课的内容: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和文化传播。
第二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和文化传播。
2.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分工,负责搜索、整理以及展示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和文化传播。
3.分享信息(30分钟):每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海报或PPT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关于丝绸之路的发现和感悟。
4.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分享和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再次强化对丝绸之路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本堂课中,我们采取了案例教学法、图像阅读法和探究式学习法,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口头表达能力。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认为是难课的理由):《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全文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复杂,在教学时难以把握。
对于语文学习又应该有语文的味道在其中,如何复述课文,如何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是本课的重点。
总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很难。
设计理念: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积累和文章有关的诗句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选用诗句的投影;推荐阅读的文章《茶马古道》等。
2、学生搜集和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话说丝绸之路引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质疑。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
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评价、筛选有用信息;教师补充信息:海上丝绸之路)走近丝绸之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14 丝绸之路教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4课丝绸之路
1教学目标
1学习X骞通西域的原因、经过、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用历史分析法和历史归纳法分析问题
2丝绸之路的原因、经过的路线、丝绸之路的影响,让学生树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3通过学习X骞通西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放弃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没有历史文化素养的基础,也没有历史分析法和历史归纳法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多彩丰富的教学方式直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中接受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收集资料、比较学习等,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分析法、比较法等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X骞通西域的经过、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难点:X骞通西域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1X骞通西域:(1)原因(2)经过(3)影响2丝绸之路路线及其影响
活动1【活动】历史情景剧:X骞出使西域
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汉武帝、‘宣召大臣、X骞。
第一幕:X骞自告奋勇报名出使西域第二幕:X骞归汉,向汉武帝讲述自己出使西域所见所闻,并向汉武帝展示了从西域带回的玉器,良马以及西域舞........X骞向汉武帝揭开西域神秘的面纱
活动2【活动】再现丝绸之路
分5个小组:根据课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各组推荐1名同学成果展示:
第1组: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 (PPT路线图)
第2组:介绍走过丝绸之路的名人:玄奘、马可·波罗
第3组:介绍丝绸之路的名胜古迹: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第4组:介绍丝绸之路出土的物品:精美丝绸骆驼佣
第5组:介绍丝绸之路的风景:月牙泉。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教案)【本课总体设计思路】鉴于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且本课在现在展开教学,初一学生对汉朝的历史知识不熟悉,包括本课的所有历史背景,所以我想本课的设计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越能够通俗易懂,越能够浅显地让学生让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解并感受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就更容易有效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以重游丝绸之路为主线,把烦琐复杂的历史知识融入到轻松愉快的旅游活动中,整节课按照“坎坷丝路忆英雄”“友谊丝路促交流”“畅通丝路强管理”“崭新丝路创辉煌”四个环节并配合我校的“五环”教学来设计。
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长了知识,完成了课程标准的教学任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口、动脑等多项能力。
【一、说教材】《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选自《中国历史》(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
本课着重讲叙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尤其是丝绸之路对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作用。
本课也与当今“一带一路”战略有紧密关系,可以借古论今,拓展学生知识面。
但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史实理解上,还是有一定难度。
【二、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两汉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线路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线路图”;2.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2.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三、说学情】初一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参与生动的课堂,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域的地理范围,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
理解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走向,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所起的作用。
记住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能并理解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读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通过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的历史,联系当今我国提出的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初步学会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是与外界的交流,国家的开放会促进国家的发展,同时明白国家的发达与强大是对外交流中受到重视与尊重的主要原因。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活动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葡萄实物情景导入)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生答)知道。
它们是从哪儿传来的?知道西域和中原的道路是怎样开通的吗?张骞通西域以后就形成了一条中西方交往的道路。
这条道路在我国历史上叫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了解在那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师:(展示课题)
师:是张骞首先打通了中原同西域的通道,那么西域是指什么地方哪?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小字内容及图片,思考西域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想象西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西域有哪些特产?
师:(展示地图)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地图,你能否在地图上西域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吗?
生:(指图说明西域的地理位置)
师:在你的想象中西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而神秘的地方。
回答出特产。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1页到第83页,注意“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看看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状况以及通过出使西域给西汉带来怎样的发展。
回答下列问题。
课堂设问一: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
学生回答:西域物产丰富,遥远而神秘,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
课堂设问二:概括张骞出使西域有几次,他的时间、目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第一次:公元前l38年从长安出发,经过13年,才回到西汉,向汉武帝说明西域各族人民想同西汉往来的意愿,受到汉武帝的重视。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想联合乌孙一同打击匈奴,结果没成功,但是乌孙使者来到西汉,对西汉表示敬意。
师: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体现了他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生:(回答)
师:(注意引导)
师:由张骞我们想到了我们自己,他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我们都渴望成功,可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做作业时遇到了难题、这次考试考得不太理想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向张骞学习,我们学习知识应该会学以致用。
师:虽然张骞没能完成汉武帝交给的出使任务,但是,张骞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人们的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物产丰富,尤其是丝织业。
丝绸在中国的兴起的时间很早,到西汉时丝绸技术的高超,使得丝绸在西方受到热捧,那丝绸是怎样运到西方的呢?
师:下面我们搞一个“丝路之旅”的活动,假设我们全班组成一支商旅团,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去欧洲贸易和文化交流,首先应当选出一位团长来。
生:(选团长)
(团长组织筹备工作,旅游、贸易、文化交流中注意哪些问题)生:(各抒己见)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组成团队,踏上丝绸之路,路上不要忘了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去体会一下商旅团的苦和乐。
生:(组成团队分头,踏上旅程)
师:下面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收获,先找一同学说一下你们的丝路之旅的路线。
生:(回答)(教师展示)
师:下面我们找一同学说一说你一路是如何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
生:(展示成果)
师:(图片展示东西方交流的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师:丝绸之路的开辟,从侧面表现了西汉的繁荣强大,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使国家强大,对外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促进国家的
发展,因此开放,接受外来事物,能使国家强大起来,西汉的丝绸之路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今天,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积极吸收外来的精粹,促进自己的发展,不会落后于世界的发展
丝绸之路开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交换的物品也丰富起来,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往来,西域各国纷纷同汉朝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为了更好促进东西方的交流,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三、西域都护的设置
师: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时间、作用、意义、
生:(回答)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理解了丝绸之路的作用。
虽然,张骞已成为历史,古丝绸之路也不再辉煌,但一座新的欧亚大陆桥已经架设起来,这座新的欧亚大陆桥必将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丝绸之路必定会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