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道统

合集下载

韩愈的道统论

韩愈的道统论

韩愈的道统论
韩愈的道统论,注重上古认知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与自然和谐,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基础。

为此,韩愈提出了“道统论”,又称“道统道知”,旨在促进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推进“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和形成独特美学文化。

具体而言,韩愈提出的道统论,聚焦于建筑艺术的根本性问题,重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的实践中,参照各种历史典籍,运用建筑学的民众性美学和生态秩序,以促进建筑物质品质的提升。

韩愈特别强调“俯仰审度”,关系到建筑设计与品质保证,改善建筑环境,表达艺术效果和感受,丰富所运用的材料和错综复杂的结构,以高的技术功底和卓越的施工质量,实现构思的精妙。

此外,韩愈还提出“钧旨”,即利用科学技术创新,更新技法,重视理论的启发性,实现更优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改善中国建筑的艺术营造环境。

韩愈“道统论”,从历史、文化及艺术视角,重新定位设计者在建筑艺术上的价值体系,加深传统认知,完善既存建筑形式,促进中国建筑艺术发展,弘扬宏伟传统文化,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必将推动中国建筑艺术的进步,树立行业标杆。

韩愈《原道》的道统思想试析

韩愈《原道》的道统思想试析

•思想文化-分晋”等,《论语》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则礼伐自诸。

自诸,盖矣;自大,五矣;陪臣命,三矣。

天下有道,政在大夫。

天下有道,人不议。

”历明,“”的度化原则在短期内对宗族内外的有,但将道德以制度化,度人的行为约束,使为符合道德的要求,符合“孝”,强调外在约束力而忽视人的主体性的做法势必是无治久安的。

,家孔孟才会重视人的主体性,发挥自我内在修,如“君子务本,本立而生。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弟子,入则孝,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在,祭神如神在”。

较之于外在形式的礼,孔子看重内在的“仁”,如“人而不仁,如礼?”“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没有内容的形式只会流于表面,而孔孟也没有否定外在约束力的作用,因为单靠人的自觉性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子。

”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将道德内在化。

“敬宗尊祖”作为西周观念的结合体,一6方面,“”是度的重要原则;另一方面,“”体在伦理观念是“孝”。

子有继承权,,而庶子需严格遵守“”原,也是说“”针的是的"可以看出,“”的度化原则在短期内对宗族内外的有"((大的,强调在约而忽人的情体性,孔孟更为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强调“文质彬彬,子。

”者会更为长久,有效。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邮编710127)韩愈!原道"的道统'(试析□于树博韩愈《原道》主要论述了韩愈反道排佛,以及道统论的思想。

本文主要韩愈《原》中道统论的内构建方式,探寻儒家思想中存在的普遍特点。

一、韩愈《原道》中道统论的内涵韩愈的道统论是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他所提出的儒家道统观念,上承孔孟儒学,下明理学,反学在构建本体论方面的。

在《原'中有“博之谓仁,行而宜之之;由是而之焉之,足,于外之谓德。

仁,为;,为虚位:故有君子小人,而有凶有吉。

”(《韩昌黎文集校注&原道》),里以看出“道”的内涵是“仁”,“凡吾所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韩昌黎文集校注•原道》),而“德”是一种仁“足”的。

韩愈的道统思想及其后世意义

韩愈的道统思想及其后世意义

韩愈的道统思想及其后世意义摘要:以往对于韩愈“道统论”的研究,大多数都侧重于研究"道统论"的形式意义,但是对于韩愈“道统论”中关于“道”的思想内容却很少重视。

其实,韩愈的“道统论”思想不仅的的确确影响了以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而且其思想内容以及历史性作用还具有一种深层次的理论上的意义。

因此,总结其思想及历史性的作用,将对关于中国哲学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韩愈儒家思想道统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作为封建阶级的统治思想,始终处在支配的地位,它深深地契入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

在儒学发展史上,汉儒和宋明理学家们根据时代的社会需要,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新的理论阐释。

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是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的教育家。

在学术思想中,他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首次提出了以弘扬儒家圣人之道和人文价值为核心的道统论,为之后的中国哲学文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文化形式的可能性选择。

历史表明,其对宋明理学的影响作用,不只是历史性的,而且还具有深层的文化意义和理论意义。

韩愈的“道统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原道》、《原性》等作品中,本文也以《原道》、《原性》等著作为基础,概括总结韩愈的“道统论”思想以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

一、“抵制异教,攘斥佛老”的道统论思想韩愈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建立一套“抵制异教”,重振儒学的道统论体系。

纵观中国从春秋开始之思想历史,春秋时期,孔子继承文王和周公之仁政和礼制,创立儒家学派。

战国之间,各国争霸,并且进行改革,都欲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应时代的思想体系来,于是出现了儒、墨、道、法等百家争鸣的局面。

汉朝时吸取秦朝之经验教训,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终确立了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两汉之后,中国历史又一次出现分裂的状况,由于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随之带来了所谓的异教——佛教,而此之间道教也开始兴起,使得中国传统思想——儒家开始面临严重的挑战。

论韩愈道统观的实践意义

论韩愈道统观的实践意义

本 文 试 就 道 统 与 实 践 、 道 与 务 实 、 识 与 才 能 等 方 面 关 系 帜 , 众 不 同 。 求 知 与
探索韩愈道统观及其实践意义 。

安 史 之 乱 后 , 代 的 分 裂 局 面 愈 演 愈 烈 , 之 相 应 的 则 唐 与 是 思 想 领 域 的混 乱 。儒 释 道 三 教 并 立 , 争 短 长 , 愈 对 此 互 韩
第 2 9卷 第 4期
Vo- 9 No 4 l2 .
周 口师范 学院学 报
J u n l fZ o k u No m a ie st o r a h u o r lUn v r iy o
21 0 2年 7月
J 1 2 1 u. 0 2
论 韩 愈 道 统观 的实 践 意 义
排 斥 佛 老 ; 政 治 主 张 上 , 是 反 对 藩 镇 割 据 ; 文 学 主 张 在 就 在 上 , 是 提 倡 “ 道” 古 文 。它 们 相 互 交 融 , 机 统 一 , 成 就 载 之 有 构 了 韩 愈 道 统 观 的 具体 内容 。这 样 , 愈 的 道 统 观 就 有 了 丰 富 韩
李 继 华
( 口师范 学院 中文 系, 周 河南 周 口 4 6 0 ) 6 0 1
摘 要 : 愈 一 生 以恢 复 儒 家道 统 为 己任 , 有 思 想 上 的 明 晰 性 和 坚 定 性 。 同 时 , 赋 予 道 以 充 实的 内容 , 韩 具 他 并付 诸
实践 。在 为 民 与 为 已、 识 与 才 能 、 与 用等 重 要 关 系上 , 鲜 明地 贯 之 以道 , 求 真 务 实 , 达 识 变 , 他 所持 之 道 具 知 学 既 又 通 使 有 强 烈 的 实践 意 义 和 现 实意 义 。 关键词 : 韩愈 ; 统 ; 道 实践

韩愈道统说的主要内容

韩愈道统说的主要内容

韩愈道统说的主要内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韩愈道统论的背景和目的
2.韩愈道统论的主要内容
3.韩愈道统论的政治内容和实质
4.韩愈道统论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韩愈道统论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其《原道》一文中提出的一种思想,旨在强化儒学的真理性,为儒家学说在唐代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韩愈道统论的主要内容是从理论上去纠正儒学,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题,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

道统的思维方式来自佛教,借鉴了佛教禅宗的传法系统,即祖统。

韩愈认为,儒家学说也需要这样一个传承系统,以保证其真理性的传承和发展。

韩愈道统论的政治内容和实质是为强化儒学的真理性而提出的学说。

他认为,只有明确道的传承关系,才能保证儒家学说的纯正性和权威性。

在唐代,儒家学说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韩愈提出道统论,旨在重振儒学的地位,确保儒家学说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韩愈道统论的影响和意义深远。

首先,它为儒家学说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世儒学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其次,它促进了唐代儒学的繁荣,使儒家学说在唐代重新焕发生机。

最后,它对后世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第1页共1页。

韩愈的道统哲学思想

韩愈的道统哲学思想

韩愈的道统哲学思想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一个对宋明理学有着重大影响的哲学家。

韩愈年幼时生活在新禅学学说浓厚的环境中,深受其影响,韩愈为了抵御、压倒佛道两派,继承和发展了前贤的人性论学说,提出了自己的性三品论并建立自己的一套‘道统’理论体系。

一、以仁义为核心内容的道统传承谱系韩愈道统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原道》一文中,“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他的道统思想是以仁义为核心内容的,脱离了仁义而宣扬的道和德则是小人之德,“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韩愈的思想继承了孔孟等先秦儒学家的“仁义”思想,他指出,儒家的仁义思想是天下大爱,是合乎理义的行动,区别于其他学派所讲的仁义之说。

韩愈的道统论区别于前人所创道统思想之处,关键在于韩愈提出了完整的道统传承谱系,“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因此,从韩愈的说辞,我们不难看出,道统思想起之远古圣神,传之于孔孟,孔孟之后再无真正意义上的儒学家继承孔孟的道统思想,直到韩愈的出现。

韩愈的道统论时以仁义为核心内容的道统传承谱系,继承孔孟的儒家思想,在中唐统治者信佛、尊佛、崇佛的环境中,志于宣传儒家思想,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同时用儒家思想指导自身的行为,这是韩愈穷其一生所做的事。

二、批佛排佛,传扬儒家思想韩愈尊崇道统学说,宣扬儒家思想,在现实和行动中积极地排佛、批佛。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从凤翔迎接佛骨到京师,京师之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达黎民百姓、僧尼信徒,奔走相告,一时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景象。

韩愈对这一社会现象非常的反感,向朝廷敬呈《论佛骨表》一文,这该文中指出了国家大肆佞佛的危害,这一行为也同样触怒了对佛教具有高涨热情的宪宗,韩愈至此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道统的名词解释

韩愈道统的名词解释

韩愈道统的名词解释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与政治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许多人都对于当时的政治状况感到失望和迷茫。

为了彻底改变社会的不公平,韩愈创造了一个名为“道统”的概念,试图通过道德与文化的复兴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道统是韩愈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理解与扩展。

在韩愈看来,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根本,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

然而,在唐代晚期,由于外族入侵、王朝衰退以及政治腐败等种种原因,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侵蚀。

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文化传统岌岌可危。

韩愈认为,要想挽救这一危机,就需要复兴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

他提出:“道统”这一概念,强调通过道德塑造人的品格,通过文化传承优秀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他认为,只有恢复传统思想道德的尊严,才能使社会回归正常的轨道。

道统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道德和文化。

韩愈认为,道德是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他提倡“以德治国”,强调君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倡导人们恪守道德规范与伦理原则。

同时,文化也是韩愈道统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主张传统经典的学习与推广,认为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他提倡通过学习经典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价值。

他相信,只有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才能够培养德才兼备的精英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道统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韩愈积极推动道统的实践,亲自倡导并践行道统思想。

他担任过政府职务,努力整顿政风廉政,倡导儒家道德的实践。

他在文学创作中也积极宣扬道统的理念,使之成为他文化思想的核心。

然而,虽然韩愈为推动道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的理想并未能在他的时代得到充分的实现。

道统思想受到了一些当时权贵的排斥与批判。

但韩愈的思想并未在他逝世后淡化和消失,相反,韩愈的道统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以来的文化复兴运动,尤其是五四运动时期,对韩愈的道统思想作出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韩愈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韩愈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韩愈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 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 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人物生平困苦童年大历三年 768年),韩愈出生。

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

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

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大历十二年( 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

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

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科举之路贞元二年( 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

其间韩愈赴河中府( 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投奔族兄韩弇,以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却毫无收获。

贞元三年(787年)秋,韩愈取得乡贡资格后再往长安。

是年,韩愈在长安落地,生活无所依靠,又传来从兄韩弇死于非命的噩耗。

约在此年末,韩愈因偶然机会,得以拜见北平王马燧。

此间,韩愈得到了马燧的帮助,后曾作 猫相乳》以感其德。

贞元三年至五年( 787年—789年)间,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

贞元五年( 789年),韩愈返回宣城。

贞元八年 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

次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

同年,韩愈之嫂郑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阳,为其守丧五个月。

贞元十年 794年),再度至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失败。

贞元十一年( 795年),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

韩愈的道统观与教育思想

韩愈的道统观与教育思想

韩愈教育思想的儒学基础摘要:韩愈是中唐儒学运动的核心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一位对我国教育影响深远的的教育家。

韩愈一生以恢复儒家道统为己任,他的教育思想是对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道统观的基础上,韩愈作《师说》大力倡导尊师重道,并且在教育目的、教师职责、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学为儒道、传道授业等等一系列教育思想主张。

关键词:韩愈;道统观;儒学;教育主张韩愈,字退之,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在思想上,他是复兴儒学的先驱。

苏轼曾撰文赞其曰:“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韩愈不仅在文学、思想领域颇有建树,在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韩愈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教师职责与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均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韩愈提倡儒学的“道”,所以这些真知卓见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是韩愈关于“力排佛老,学为儒道”的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中唐时期,整个中国封建政治呈现明显的由盛转衰的迹象。

这对教育的主要影响体现在,曾经向平民普及的科举制度由初盛唐的勃勃生机至中唐已开始出现衰腐迹象,教育目的的急功近利使学校沦为“养士”的场所,教育之风浮夸。

在这种世风日下的情况下,韩愈曾四为学官,三任博士,以亲身教育实践,形成了力振衰败世风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济天下之溺的“道”就是维护儒家的道统及其独尊地位,所以必须通过教育的手段,“明先王之教”,使人们明白“学所以为道”,使社会和百姓尤其是士人重新生发盛唐的精神气骨,从重新归本儒家教育,重新回归儒家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和谐。

一、以“道”为核心的教育目的韩愈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道”为基础的,韩愈所谓的“道统”,即是指孔孟的仁义道德。

韩愈在《原道》一文中不仅阐明了自己的“道”,而且还对千百年来的儒学道统进行了追溯。

他说:“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韩愈道统说的主要内容

韩愈道统说的主要内容

韩愈的道统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他将“道”视为最高永恒的存在,体现在天地人中,除了精神价值,还包含一整套具体
的内容。

2.他以孟子之说为基础,将儒家的传承统绪进一步明晰化和完整化,用以代表儒家的精神
价值。

3.他解释“道”为依着仁义的要求去做,而“德”则是指仁义本来具足于人的本性之中。

因此,道德应以仁、义为内容,二者应该是合一的。

4.他认为,以仁义为内容的“道”就体现于礼乐教化与刑政施设之中,体现于君臣、父子、
夫妇的日常交往之中,体现于士农工商贾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中。

所以,韩愈的道统说主要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将儒家思想明晰化和完整化,强调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

韩愈是如何通过反对佛教来阐扬儒家‘道统’的

韩愈是如何通过反对佛教来阐扬儒家‘道统’的

中国政治思想史
韩愈是如何通过反对佛教来阐扬儒家‘道统’的
1. 首先,韩愈上书反对迎佛骨,认为迷信佛教是有害的,以此来反对佛教。

他从儒家传统的夷夏之别理念出发,认为佛教是“夷之一法,不知君臣之义”。

其次,他又大大通过对历代兴亡的考察,认为佛教对国家有害。

最后,他认为君主信佛,会使社会风气败坏,因此反对佛教。

2. 为了同佛教以及佛教思想相对抗,以实现彻底的反佛倡儒,他系统地提出了排佛倡儒的道统论。

他认为,同佛教一样,儒家也有自己的一套传授谱系。

3. 韩愈道统论的中心思想是仁义道德,博爱为仁,人的行为能够遵守纲常为义。

他认为佛教是不讲仁义的,他们虽有道德,但没有仁义的内容,佛教的错误所在就是不讲仁义道德。

所以韩愈认为,对于佛教的“弃而君臣,弃而父子,禁而相生”的道理,理应加以反对,使他们无存身之地。

4. 最后,韩愈进一步指出,儒家之道与释之道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儒家之道不仅仅止于道德层面,不仅是内心的境界,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心与行的统一才是道;而佛之道是无补国家社稷的。

儒家之道则是道德与政治一体化的最高原则。

这样,韩愈在反对佛教的同时,极大强化了以儒家作为主导的意识形态
的政治地位。

韩愈思想韩愈思想主张什么

韩愈思想韩愈思想主张什么

韩愈思想韩愈思想主张什么韩愈的教育思想韩愈提出的”业精于勤”,”提要钩去”,”含英咀华”,”由统要中”,”师素不师辞”以及”闳中肆外”等教学与学习方法,是一些符合教学与学习规律的正确见解,但是他的”崇儒卫道”则是封建糟粕。

(一)对教师问题的见解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谓”传道”是指传儒家道统; 所谓受业,是指使学生受到文化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 所谓解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答学生们的疑惑。

以传道为首,以授业为次。

韩愈强调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恢复儒道的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而且还包含了寓德育于智育的思想。

2、教师的标准无论社会地位是高或是低,无论年龄是长或是少,谁掌握了道,谁就是教师。

衡量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他认为谁先值得道,谁有学问,谁就是教师。

”由于对”道”:的某方面的造诣不同,由于对”业”的某方面的专攻不同,也许学生不一定不如教师,教师也不一定处处比学生高明。

这破除了对教师的盲目迷信; 而且还反映了闻“道”在先,以”先觉觉后觉”,攻有专“业”,以”知”教“不知。

这一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师与生之间的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提倡人们要向德行高尚、学有专长的人学习,提倡互相为师,”教学相长”的含义。

他的这一思想有利于扩大师资的来源,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教师的职责,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德育与智育、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

(二) 关于识别和培养人才的思想1. 只有善于鉴别而又培养得当,人才才会大量涌现出来。

韩愈这种识别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举贤”、里子”尚贤”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对封建贵族那种选人唯贵、用人为亲的腐朽思想进行的有力批判。

(三)关干教学与学习的思想1、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2、在博的基础上求精韩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到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

韩愈的道统观及在古文和文论中的显现

韩愈的道统观及在古文和文论中的显现

韩愈的道统观及在古文和文论中的显现
胡兆东;杨渡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6)2
【摘要】“道统”是圣人精神文化的传承,是儒道流传的谱系。

韩愈认为,道是内圣外王的仁义之道,统是道的传承统绪。

他把对道统的阐释融浸在议论文和书序文中,
诠释了他文以明道的理论主张;而气盛言宜论和不平则鸣论又分别见出他对孟子和
司马迁理论主张的继承与发展。

但钱钟书认为司马迁之“愤”与韩之“不平”指向实不同,不过似非确论,钱说更适于解释“不平”之本义,而韩论所指实仍合于司马迁。

【总页数】6页(P52-57)
【作者】胡兆东;杨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论韩愈古文理论中的“道”及“胶”与“异”
2.韩愈的道论与文论
3.韩愈古文理论中的“道”
4.韩愈的道论与文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代诗人韩愈资料简介

唐代诗人韩愈资料简介

唐代诗人韩愈资料简介韩愈字退之,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韩愈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韩愈生平简介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河阳人,字退之,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思想家以及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愈出身官宦之家,三岁丧父,由长兄韩会抚养成人,自小读书刻苦,七岁能言出成文,十三岁能作文章。

韩会过世后,韩愈随着嫂子郑氏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后避乱于宣城。

韩愈曾参加科举考试,一连三次均以失败告终,直到第四次终于登进士第,但其后三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都惨遭失败。

后韩愈终于得到宣武节度使董晋的推荐,当上了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但韩愈的仕途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董晋死后,韩愈屡遭贬谪,曾参与平定“淮西之乱”,晚年时官至吏部侍郎,故人称“韩吏部”。

公元824年,韩愈在家中病逝,享年五十七岁,死后获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于次年葬于河阳。

公元1078年,宋神宗赵顼追封其为昌黎伯。

韩愈的诗句韩愈,中唐时期的文学巨匠,擅长以文为诗,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赠与好友张籍的两首七言绝句,被后世广为流传,尤其是第一首,笔法细致入微,情感铺排得当,将挚友情谊融入到长安初春小雨之中,尽显情意绵绵之态。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描写晚春之景无半点百花稀落、暮春凋零的伤感之情,却是一番草木留春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生机画面。

《春雪》,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元和十年,韩愈在朝中担任史馆修撰,知制诰一职,身处北方,思念春雪早至的南方,便将自己的盼春之情付诸笔端。

或许对于北方人来说,正值春节,无处寻花的现象是正常的,但对于游历过岭南春色的韩愈而言,这真是一件憾事,感叹北方春色晚至,直至二月才有草芽拔尖而出,甚为惋惜。

韩愈反佛思想与道统的形成探析

韩愈反佛思想与道统的形成探析

道 , 道 , 舜 禹 汤 行 陷 入 了 被 动 的 局 面 。 面 对 这 种 局 势 , 愈 就 从 思 想 和 理 指 出他 提 倡 的 “ ” 不 是 佛 老 之 “ ” 而 是 尧 、 、 、 、 韩 文 、 、 公 、L 和 盂 轲 一 代 一 代 传 下 来 的 。 韩 愈 说 , 自 武 周 孑子 他 论 上 排 斥 佛 道 、 儒 家 争 正 统 的 代 表 。 为 了 抵 御 、 倒 佛 为 压
圣人 之 道 , 有 小 人 之 道 , 非 凡 称 “ ” 皆 善 。 同 样 , 又 并 道 者
代 反 佛 斗 争 中 , 着 一 定 的 领 导 作 用 。他 的 道 统 思 想 正 是 “ ” 是 有 吉 凶 , 非 凡 “ ” 皆 为 善 。 韩 愈 认 为 , 有 把 起 德 也 并 德 者 只
基 佛 教 自西 域 人 中 国 , 北 朝 时 期 已 大 行 其 道 , 众 颇 成 为 儒 家 之 道 最 核 心 、 本 的 内 涵 。韩 愈 的 道 摆 脱 了两 汉 南 信 也 理 概 多 。到 了唐 代 , 别 是 安 史 之 乱 后 , 教 不 仅 在 理 论 方 面 有 时期 的 天 命 神 权 的 观 念 , 为 宋 明 理 学 的 “ ” 念 产 生 了 特 佛 较 大 发 展 , 院经 济 也 有 很 大 的 扩 张 , 至 出 现 了 “ 分 天 起 了 重 要 的 影 响 。成 为 了儒 学 从 汉 唐 经 学 阶 段 到 宋 明理 学 寺 甚 十 下 之 财 而佛 有 七 、 ” 局 面 , 就 严 重 的 削 弱 了 社 会 生 产 阶段 承 上 启 下 的关 键 人 物 。 八 的 这
原 中 其 《 、书 、 偏 重 词 科 之 选 , 韩 愈 生 活 的 时 代 , 学 已 完 全 失 去 政 治 社 体 的政 治 文 化 内 容 。 他 在 《 道 》 言 “ 文 , 诗 》 《 》 到 儒 易 、春 ; 礼 乐 行 其 士 农 工 贾 其 会 地 位 。佛 教 教 义 之 盛 行 与 儒 教 之 势 衰 形 成 鲜 明 对 比 。 尽 《 》《 秋 》 其 法 , 、 、 政 ; 民 , 、 、 、 ; 位

儒学道统论

儒学道统论

儒学道统论韩愈的哲学是宋明道学的先声,他的产生有着历史前提。

一方面,儒学在中国社会有着特殊地位,重视现实,有着一整套人伦制度和思想,可以很好的为现实服务;另一方面,汉末以来,儒学僵化,缺少新的义理阐发,没能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本体论、心性论、修养论等体系,也导致了社会名教制度和价值精神之间的分裂,导致了名教异化。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道,都经历了高度的发展,使儒学在这两个时期受到了各自的挑战,逐渐丧失了独尊地位,社会影响力下降。

这便激起了韩愈改革儒学的热情,这直接引出了他的“道统论”。

而提出“道统论”的原因,便是要去佛、道相抗衡。

韩愈将现实的、可以身体力行的儒家道德伦理规范升华为哲学的本体之道,以与佛、道教出世之道相区别。

韩愈从《孟子》、《大学》等典籍中汲取知识,建立道统论。

对于道,其认为:一、道不是一种抽象的虚无理体,道的内涵即仁义。

仁即“博爱”,恰好地行仁,谓之义;遵循此仁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即是道;存仁义于心,不待于外物标准来衡量,此谓之德。

综上,儒家所谓道与德,不是抽象的虚与无,而是具体的仁与义。

韩愈的所谓道德,既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准则,也是内在于心中的终极价值取向。

在形而上层面,韩愈以仁义规定道德的内涵,强调在日常中践行仁义即可达到道的境界,为儒学寻找到了一个本体依据;而在现实中,又使人在追求形上的过程中,不离现实之仁义,能扎根于世俗生活。

韩愈自认为其所说之道为“天下之公言”,只有行儒家仁义才为君子之道、吉之道。

为抬高儒家仁义之道的神圣性,韩愈仿照佛教道统,构建了一个儒学道统的传承系统。

分别有:道之传承:儒家之道,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路线在传承,至孟而断,算是给魏晋隋唐的玄与佛的冲击和儒学没落找了理由;道之内容:从文、法、民、位、服、居、食等各个方面对道的内容做了说明,表现道易明、易行的特点;道之作用:《原道》中一句话可概括,“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名词解释韩愈道统论

名词解释韩愈道统论

名词解释韩愈道统论摘要:一、韩愈简介二、道统论概念三、韩愈道统论的主要内容四、韩愈道统论的影响五、总结正文:一、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被尊奉为“文宗”,与柳宗元齐名,合称“韩柳”。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哲学、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统论概念道统论是韩愈提出的一种思想观念,主张儒家学说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强调儒家道德观念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韩愈认为,道统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维护社会秩序、弘扬道德风尚的基石。

三、韩愈道统论的主要内容1.儒家学说为正统:韩愈认为,儒家学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提倡回归经典,发扬儒家伦理道德,以挽救世道人心。

2.排斥佛道:韩愈反对佛教和道教,认为这两种宗教思想会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他主张恢复儒家道统,摒弃佛道的影响,重塑社会风气。

3.强调道德修养:韩愈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

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道德在政治、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4.倡导实学:韩愈主张求实、务实,提倡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他认为,儒家学说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韩愈道统论的影响1.思想影响:韩愈道统论在唐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使儒家学说重新成为社会主流。

2.文学影响:韩愈的道统论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注重道德教化作用。

3.社会影响:道统论的提倡有助于弘扬儒家道德观念,整顿社会风气,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五、总结韩愈道统论是一种强调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观念,主张儒家道德观念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道统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韩愈的思想观念,以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哲学、文学等领域的重要地位。

论述中国“道统”演绎历程(以《原道》为例)

论述中国“道统”演绎历程(以《原道》为例)

论述中国“道统”演绎历程(以《原道》为例)唐代的韩愈是另一位很有自信的“道统”传承者。

韩愈在儒家“道统”谱系的建设上最大贡献就在于他正式提出了“道统说”,使“道统说”成了儒家的政治哲学方面的重要学说。

首先,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唐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局势不稳,文化思想体制也受到了巨大冲击,韩愈极力维护儒家的“道统”。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势混乱。

唐朝当时分化为两大政治势力,一是有实力的藩镇和地方势力,他们着力在状大自己的力量,抢夺地盘,伺机割据而自立为王;另一派是有责任有担当着朝中忠臣,他们自觉维护中央集权,反对割据和动乱,着力于唐朝的中兴,力图维护和强化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权威性。

可惜,中唐时期,不但政治军事上局势不稳,割据危机频现,而且,在文化思想方面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是很曲折的,周公“制礼作乐”,后在战国时却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局面;诸子百家争鸣时期,孔子等创立和发展了儒家学说,着力继承和发挥周代的礼乐思想;而秦时推行“焚书坑儒”的文化政策,儒家学说遭大劫;后来,汉初推行“黄老之学”,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推崇董仲舒的学说,儒家又受到重视。

不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道、玄兴起,佛教传入,儒家思想又陷入了十分被动的状态。

再到唐朝,唐室君王带头佞佛,佛教势力得到了很快的扩张,中唐时,信佛佞僧风气已经很严重了。

而韩愈作为有正统意识,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的文人官员,自然是不能容忍佛、道思想对于儒家思想的冲击和肆虐的。

韩愈清楚地认识到,要实现唐王朝中兴,就必须传承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必须发扬先秦儒家的仁义思想,必须重建君臣伦理观念,传播儒家的“道统”。

其次,韩愈提出了“道统说”,极力“抵制异教”。

中唐时期,佛教、道教势力日益蔓延,信佛佞僧的风气日盛,在此背景下,韩愈意识到,必须要重振儒学,强化儒家的正统地位,以抵制和反对魏晋以来流传的广泛性的佛道思潮。

于是,韩愈提出了他的“道统说”。

韩愈道统说的主要内容

韩愈道统说的主要内容

韩愈道统说的主要内容
摘要:
I.引言
- 介绍韩愈道统说的背景和意义
II.韩愈道统说的主要内容
- 道统的概念
- 道统的传承
- 道统与儒学的关系
III.韩愈道统说的影响
- 对后世儒学的影响
- 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IV.结论
- 总结韩愈道统说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正文:
韩愈道统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儒学家韩愈提出的关于儒学道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道统说是韩愈为了强化儒学的真理性而提出的学说,主张儒学道统的传承是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历代圣贤一脉相承,不断发扬光大的。

韩愈的道统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道统的概念。

道统是指儒学所传承的一种文化传统,是一种包括思想、道德、礼仪、政治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韩愈认为道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

其次,道统的传承。

韩愈认为道统的传承是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历代圣贤一脉相承的。

这些圣贤通过他们的言行、教诲、著述等途径,将道统传授给后世。

韩愈强调,道统的传承不仅仅是儒家学术的传承,更是道德、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传承。

最后,道统与儒学的关系。

韩愈认为,道统是儒学的核心和灵魂,儒学是道统的具体表现。

道统为儒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儒学则将道统发扬光大,使其更加完善。

道统说对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许多儒学家都继承和发展了韩愈的道统说,使其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韩愈道统说是对儒学道统理论的重要阐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
韩愈道统意识的建构的相关文化研究
韩愈道统意识的建构思想是从他与其他人掀起的古文运动中体现出来的。

唐朝的古文运动是在唐代中叶时期韩愈等人提出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唐代的古文运动的目的就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所谓学习“古文”,就是学习先秦与汉朝时期的不受拘束的形式自由的散文,摒弃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等华而不实、内容空虚、形式僵化的骈文文体。

直至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等人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文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后来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在文化方面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这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并且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其中就显现了韩愈的道统意识。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韩愈的《原道》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

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这是中国儒家的教授谱系,历史性地叙述道统之传承关系。

孟子之后不传,他有接续道统之愿,“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与孟尚书书》)。

韩愈的弟子张籍使得韩愈的道统思想道统意识展现出来。

由这些典籍可以看出韩愈的道统意识更为强调其在政治、社会层面的功用,一个逐渐抽象化的道统已经呼之欲出了。

虽然直到宋朝时期朱熹明确了道统的概念。

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韩愈的表述主要是他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韩愈提出的道统的建构是通过“传道式谱系”来表现的。

韩愈的《师说》里面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很明显地看出韩愈系统地提出了师道理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疑,吾未见其明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则说明道统的传承是由这些师者的传道而非在先秦等时期的授受式传道,传道的主动权在弟子手里。

说到“授受式“传道就不得不提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时间较早且较为系统地传授着经典。

儒家经典的传授当属首位。

在先秦以及两汉期间,我们是靠“授受式谱系”来传道的。

《汉书·儒林传》中有这么一段:“自鲁商传授瞿子木受《易经》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

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

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

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

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元光中征为太中大夫。

齐即墨城,至城阳相。

广川孟但,为太子门大夫。

鲁周霸、莒衡胡、临淄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

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在这里得以窥见先秦及两汉时期经典的传承是由每一次的授受来完成的而非韩愈此时的传道。

当然那时儒家经典的传授也不例外。

而在韩愈所处的唐朝中叶,教授关系已然不是这样的“授受”了,而是“传道”。

最起码,韩愈本身出身较低,少孤,幼年与兄嫂相依为命,家道贫寒,更不用提投身名师受教了,所以他只能通过阅读古代圣贤的著作来领会其意,领会“道”之深意,所以他认为他得的道就是孔孟之道,有《新唐书·韩愈列传》中的“今吾之得吾志、失吾志未可知,则俟五十、六十为之,未失也。

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其行道,其为书,其化今,其传后,必有在矣。

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前书谓吾与人论不能下气,若好胜者。

虽诚有之,抑非好己胜也,好己之道胜也。

非好己之道胜也,己之
道乃夫子、孟轲、杨雄之道。

传者若不胜,则无所为道,吾岂敢避是名哉!”为证。

至于说传何道,从韩愈的弟子张籍的给韩愈的信里“愿执事绝博赛之好,弃无实之谈,宏广以接天下士,嗣孟子,辨杨墨老释之说,使圣人之道复见于唐,岂不尚哉!”这说明了张籍韩愈认为的“道”乃孔孟之道,而非释老之异说。

韩愈认为儒学有一个始终一贯的“道”,并非佛家老子之道,因为“斯吾所谓道也,非向之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出自《原道》)。

比之韩愈所处的年代,朝廷内外皇帝大臣都在唯佛是从,而韩愈认为迎佛劳民伤财、祸国殃民,这从《论佛骨表》中得以窥见,所以韩愈的道一定不是“佛道”。

所以韩愈等人掀起的古文运动很明显是为复兴儒学,儒家道统的建构就很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至于当时儒者强调道统的用意尚不明朗。

但既然韩愈已经有了道统意识,那么既有道统就要有传道,所以有“传道式谱系”也不足为奇。

而韩愈本人道统意识的建构上文已经给出了相关研究。

笔者以及老师以为在中国的思想史上,道统的建构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老师所讲,正因为有了道统,中国的知识分子才有了一份与正统相抗衡的力量,尽管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被皇权所凌辱,但是他们依靠着道统建构了一个属于知识分子的空间,这个空间在秦汉被迫关闭后由建构的道统再次开启并延续至今,这使得中国的历史色彩斑斓。

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群知识分子,那么中国的历史仅仅是男人与男人。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争斗,那是何等的索然无味!历史的丰富性是由道统确定的而不是正统。

道统的存在使得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波澜壮阔。

道统意识的建构者韩愈为整个民族带来的精神财富璀璨明耀熠熠生辉。

13124525
徐俊楠
通信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