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防科技 领域内, 各有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推动创新的网络, 是由国防经济和国防科技的组织 机构组成的创新推动网络。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国 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占有特殊重要的地 位。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不仅具有国家创新体系的共 性, 而且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首先, 国防科技创 新的主体是国防军事科研机构、院校和军工企业等 部门, 国防科技领域的研究开发活动都是有计划、有 组织地进行, 是针对特定的军事需求制定研制项目, 集中科技人才, 实行严密的组织管理, 关键项目甚至 要组建大型研究、试验基地, 才能展开创新活动。其 次, 国防科技创新是军事需求与国防计划有机结合 的产物, 是以国防安全为主导, 以国防战略为依据的 武器装备的创新活动, 它必须根据新的国际安全形 势下的军事需求和本国的具体情况确定优先发展的 军事技术领域( 即关键技术领域) , 把创新的重点放 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先期技术演示验证上。再次, 国防 科技创新体系的技术创新源主要是军事科研院所、 军事院校及国防部门的有关单位, 其创新资助的主 要来源是政府的财政预算。最后, 政府直接干预, 实 行集中统一组织、指挥、协调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组 织管理体制的重要特点, 这是因为现代国防科研项
第 20 卷 总第 11260 期
2200077年年 142 月 第 26 期
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张仁开 1, 孙长青 2, 王洪海 3
( 1.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上海 200235; 2.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上海 200062; 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首先, 加快军工企业改革。按照企业“资产特定 性”的不同, 在规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制度的前 提下, 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产重组, 采取改组、联合、 兼并、破产等形式, 允许民营经济、外资及合资企业 等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 实现结合 效益。同时, 大力培养军民两用人才, 积极引入民间 经济成分及其技术力量, 扩大产品的军民兼容性。其 次, 建立人才吸纳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 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双向选择机制, 促进 人才合理流动。推动国防科研单位人才管理制度改 革, 建立和完善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制度、人才保障制 度以及福利制度。第三, 创新政府运行机制。以转变 政府职能为核心, 以建设现代行政组织结构和运行 机制为载体,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形成行为规 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积极构建法制政府、诚信政府和高效服务型政府, 切 实 发 挥 政 府 在 “军 民 结 合 、寓 军 于 民 ”国 防 科 技 创 新 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4.4 建 立 健 全 “军 民 结 合 、寓 军 于 民 ”的 法 律 法 规 体系
完善的法律制度始终是各项事业顺利开展并取 得成功的有力保证。在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 同样需要建立一个良好
的法律环境。一方面, 在宏观领域逐步建立起一整套
目往往需要大量尖端技术手段和大型的综合试验 设施, 需要集中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涉及到众 多 科 技 、工 业 部 门 , 耗 资 巨 、风 险 大 , 必 须 由 政 府 出 面组织实施。
2 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
2.1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军民技术互转互用, 能极大地促进区域特色产
基金项目: 上海市科技发展研究基金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项目编号: 076921013 作者简介: 张仁开,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战略; 孙长青,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
22 系,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王洪海,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和房地产经济。
科技与经济 2007 年 12 月 第 6 期 第 20 卷 /总第120 期
23
ຫໍສະໝຸດ Baidu
·
第 20 卷 总第 11260 期
2200077年年 142 月 第 26 期
业科研生产的民用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 促进军、民 平等竞争。 4.2 完善军民综合管理体制
根据我国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现状和适应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要 求 , 按 照 科 技 发 展 、科 技 创 新的运行规律, 对现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是处理好“寓军于民”的问题, 统筹国防工业和民 用 工 业 , 对 与 国 防 工 业 关 联 度 高 、产 业 链 紧 密 的 民 用工业, 实行综合管理, 对与民用工业关联度高、产 业链紧密的国防工业, 敢于开放。二是注意平战结 合, 对可军可民的企业, 原则上应根据形势和发展 趋势的需要, 在管理体制上做出适时、适度、适合的 调整。三是加强分类指导, 对不同类别的产业和企 业 制 定 不 同 的 质 量 和 效 益 标 准 , 如 对 “军 管 ”企 业 , 实行军事化管理, 制定军事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标 准, 对“民管”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 度, 制定相应的质量和效益标准, 对两种管理结合 的企业, 制定满足国防需要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 质量和效益标准。 4.3 加快制度创新, 构建体制保障
张仁开, 孙长青, 王洪海 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创新体系建设
2.4 有利于提升国防科技创新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民用高新技术企业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蓬勃兴起。 它 们 具 有 机 制 活 、起 点 高 、负 担 轻 、重 视 高 新 技 术 开 发 以 及 易 于 吸 收 国 外 资 本 和 引 进 国 外 先 进 技 术 、设 备等特点; 它们生产的产品周期短、市场实践充分, 很多产品已出口, 有些商品的技术水平已超过军工 行业的同类产品, 完全有能力参与军品市场竞争。推 动军民融合, 有利于发挥民口的科技优势, 及时有效 地为军工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弥补军事装备技 术出现的断层, 从而整体上促进国防科技创新水平 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 2.5 有利于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良性发展
3.1 宏观管理体制不完善 迄今为止, 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
深层次问题仍还没有解决, 制约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的体制机制障碍明显存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体制; 国家宏 观科技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 军、地科技部门都有权 独立提出国家的科技计划, 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造成 科技资源使用浪费; 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协同机制 没有建立起来; 对国家军用、民用科技计划的评估和 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 政府的管理职能没有发生重 大转变, 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 决, 国防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滞后; 在市场化的改革 中, 基础类、公益类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受到冲击; 国防科技创新系统和民用科技创新系统分离的格局 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3.2 民拥军的渠道不畅
摘 要: 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 , 意义重大, 但 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 如宏观管理体制不完善、民拥军的渠道不畅、军工行业发展经营的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 , 要 加强军、民两大系统的交流与合作, 不断完善军民综合管理体制, 加快制度创 新 、构 建 体 制 保 障 , 建 立 健 全 “军 民 结 合 、 寓军于民”的法律法规体系, 坚持大力协同、逐步完善社会大协作体系, 根 据 军 民 结 合 产 业 化 发 展 中 遇 到 的 实 际 情 况 , 不断地进行政策、制度设计和创新, 进一步深化改革,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机 制, 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供发展空间。 关键词: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战略意义; 战略对策
4 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对策
2006年颁布实施的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 2006~2020) 》提出要加快建设“军民结合、 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 统工程, 是科学、技术和商业的结合过程, 是一种全 新的商业和经济发展与运作模式。这一模式的正常 运转需要根据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实际情 况, 不断地进行政策、制度设计和创新, 进一步深化 改革,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军民结合、 寓军于民的创新机制, 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 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供发 展空间。 4.1 加强军、民两大系统的交流与合作
军民两用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必须进入市 场, 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 在市场的竞争压力 下, 积极开发新的有市场前景的技术, 从而促进科技 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 在市场上获得的经济回 报, 有利于增加其改进技术所必须的资金, 形成不断 创新、良性发展的局面。
3 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问题与 障碍
在民拥军方面, 虽然已有一些科研院所和民品 生产企业参与了军品研究和生产, 但民品生产企业 进入国防军工仍然存在着诸多瓶颈, 主要表现在: ① 信息不畅— ——民口高校和企业很难了解军口在做什 么、需要什么。②范围太窄— ——军口开放给民口高校 和企业参与招投标的计划, 范围非常窄。民口的一些
重要科研单位, 包括一些国家级科研教育机构, 在基 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 已经积累了现成的成果和 技术能力, 却难以为国防服务, 坐看国防单位从零开 始。一些为国防建设做出很大贡献、很有潜力的民间 科技型企业, 被排除在军品招标系列之外, 就是承担 了国防科研任务, 也无法享受公平竞争的待遇。 3.3 军工行业发展经营的机制不健全
第一, 建立军队和地方之间科技计划协调机制, 设立联席会议制度, 对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计 划决策进行沟通和协商, 设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和专 家评议制度, 相应的监管、激励机制和资源利用协调 制度, 从宏观上解决军民分割问题。第二, 搭建“军民 融合”的科技公共信息平台。加快建设由政府、军队、 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投入的“军民融合” 的科学技术公共信息平台, 采用市场化机制运作, 而 向社会开放, 联结军队和产业, 着力研究共性与关键 性技术, 为科技动员提供高效的信息交换渠道。第 三, 调整现行配套政策, 为民用企业参与国防工业科 研生产创造条件, 发挥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社会力 量支持国防建设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民用企业的物 资和技术资源进行国防科研生产, 给予参与国防工
长期以来, 我国“军工行业”以行政隶属关系而 不是以最终产品的属性来界定企业的性质, 这在实 际上形成了一个“利益圈子”, 缺少流动性, 对竞争机 制有排斥倾向, 从而导致效率低下、思想观念落后, 创新意识、危机意识不强, 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 能力薄弱, 许多军工企业管理不善、机制转换迟缓, 在用人、分配和理财方面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和约 束机制, 使得我国军工行业整体上不能完全适应现 代军事变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现军民融合, 军队科技平台和民用科技平台 互为补充、互相结合, 形成以军民、军地科技资源共 享为核心、依托双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的军 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 能突破军民之间、行业之间、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界限, 促进军民双方科技创新资 源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 理配置和开放共享、弥补公共科技平台资源的不足 和分布的不合理性, 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 务平台。
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 造, 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2 有利于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军民技术互转互用, 军民融合促进创新, 可以极 大地改变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 有效促 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提高国民 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2.3 有利于增强科技资源整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