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doc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doc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角度内容例题文化1、文化的内涵:(全国 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与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产品。

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象。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北京 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加强培养出来的。

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 2011-29)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

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主观题归纳(一)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主观题归纳(一)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主观题归纳(一)高考考点: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1.当今之时,正刮起一股泛文化风潮,什么都文化了。

生活方面,爱赶饭局的.说是饮食文化;爱喝酒的,说是酒文化;爱跳舞的,说是娱乐文化……物产方面.产橘子的,说橘子文化;产苹果的,说苹果文化;产大蒜的,说大蒜文化;产生姜的,说生姜文化……要数下去,方方面面都是文化。

文化就文化吧,但总不宜越说越邪乎。

如收藏旧时代女人小鞋的,说是抢救“三寸金莲文化”;写乞丐传的,说是研究“丐帮文化”;编妓女小说的,说是挖掘“娼妓文化”……这么泛下去,文化固然洋洋大观,岂不也蝇营狗苟乎?像搞历史的“言必称希腊”,今天的时髦是“凡事套文化”。

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6分)1.答案提示:可以抓住两个层次谈自己的看法。

(6分)①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无处不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了人们精神创造的多姿多彩。

②凡事有个度,把一切都贴上文化的标签,是把文化庸俗化,特别是拿文化来包装自己,抬高身价,更加不可取。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分析,鼓励发表有独特视角的见解)2、(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8分)【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

本问考查文化模块,知识点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体现为观点评析类。

既要指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还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民本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反作用进行简要分述。

【答案】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必修3文化生活重点主观题必背

必修3文化生活重点主观题必背

必修《文化生活》主观题1.※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⑤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⑥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文化创新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怎样对待“传统文化”(传统的习俗、思想、技艺等)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涉及“民族精神”对中国作用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如何培育弘扬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5.怎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2016年《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2016年《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例题
(浙江 2014)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
酥油蜂蜜、 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 浙江杭州的笋干老
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
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
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
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
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
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 创办中草药百草园、
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
10 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经
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于
2008
年完成了系列著作 《民间兽医草本》 ,共计 638 万字,
插图 2353 幅。书中收录 3505 种中草药,附方 40000
(山东 2011-29 ) 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
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 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
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
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 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
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
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
现象”。 超越感动, 弘扬美德, 争做先进人物的“粉
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
பைடு நூலகம்理。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应面
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安徽 2012-39 )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
具有生生不息, 历久弥新的品质。 近年来, 安徽好人

文化生活高考主观题整理

文化生活高考主观题整理

一、文化与社会二、文化对人的影响三、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五、文化创新六、我们的中华文化七、我们的民族精神八、走进文化生活九、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2010.海南政治卷25)海南拥有丰富的历史、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有被誉为中国纺织史“活化石”的黎锦民族文化,有以流传300多年的琼剧为代表的戏剧文化,有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有以热带雨林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有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文化,还有以高尔夫运动等为代表的现代时尚文化等。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许多代表强调,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应让文化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积极力量。

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谈谈怎样理解“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解答时要从两个层次组织,一是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二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切忌答案组织片面化。

【答案】(1)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人们可以从中品味不同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

(2)文化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因素越丰富、品位越高,就越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凸显旅游的魅力。

2、文化与经济、政治(2010.江苏政治卷37)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博。

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世博之魅】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从1895年英国伦敦的第一世博会开始,人类找到了一种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势。

世博会成为多国文化融汇和最新科技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集中展示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的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影响,大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

一、如何做1.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A.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能够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经济所确定,又反作用于肯定的经济,赐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化、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文化是政治的反映。

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政治所确定,又反作用于肯定的政治,赐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合力和创建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B.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相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长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气,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沟通的友好使者?(1)我们既要更加热忱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华文化沟通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赐予我们的使命。

(2)正确的看法: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旺盛进步。

(3)基本原则:必需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的原则。

在文化沟通中,敬重差异,理解特性,和谐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旺盛。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doc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doc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角度内容例题文化1、文化的内涵:(全国 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与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产品。

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象。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北京 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加强培养出来的。

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 2011-29)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

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必背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必背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必背(最新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点: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以民主和法制为标志的公民政治文化素养越来越重要;文化渗透和入侵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搞好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多样性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文化生活主观题解题技法讲解

文化生活主观题解题技法讲解

• 2.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 3.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 4.全面认识教育癿作用 (1)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癿作用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癿作用 (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癿作用 5.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第一步:仔绅审题。审设问,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 科癿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不本 题有联系癿基本概念及原理。要注意思维癿发散性。 第二步:回忆框架图,觋释每一个概念幵写出原理 癿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癿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 卷留出癿空白捡重要癿写,觋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丌要 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癿二分乊一。 • 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 系实际中癿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 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癿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 料用你学过癿关于政治癿术语再复述一遍。
技法点拨
• 在具体觋剖过程中,着重注意两点: • 一是研究设问本身蕴含癿各种信息, 从中寻找答题切入点; • 二是对问题本身进行分觋,把大问题 分觋成一个一个更为具体癿小问题, 再进行分析作答。 • 本文中癿例题就是属于后一种情冴。
《文化生活》主观题解题技法系列之三
意图揣摩法
我们在平常癿练习和考试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这样癿题目:看了又看, 但总有点雾里看花癿感觉,叫人无 从下手。
参考答案
①文化作为人癿精神活动离丌开物质载体, 村落文化宫等基础文化设施很好地担负起丰富繁 荣农村文化癿使命。 ②文化对人癿影响来自于特定癿文化环境和 文化活动。“四室一场一园”使每个年龄段、丌 同兴趣爱好癿村民都能够得到优秀文化癿熏陶。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癿精神丐界,增强人癿 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癿全面发展。先进癿、健康癿 文化会促进社会癿发展。村落文化宫建设取得癿 明显成效很好癿体现了这一点。
参考答案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资料.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资料.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一、原因依据类1、青岛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与东盟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活动。

仅在2009年,中国—东盟青年营、泰国风情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国际摄影大赛、中国—东盟电视论坛等系列活动成功在南宁举办。

目前,中国已在东盟国家建立18所孔子学院和14个孔子课堂,参加孔子学院文化活动人数达15万人。

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加强与东盟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依据。

(8分)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双方各个领域的合作。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中国在东盟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不断加强与东盟文化交流活动,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双方开展交流活动,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8分)2、作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山东省在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各项措施时,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快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规划了“三区、三园、三带” (三区:以青岛为龙头,打造东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以济南为中心,打造中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以济宁为支点,打造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区。

三园即鲁文化产业园区、齐文化产业园区和红色文化产业园区。

三带:黄河文化产业带、运河文化产业带、滨海文化产业带)的文化发展产业布局。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山东省把发展文化事业放到重要位置的理由。

(7分)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先进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发展,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山东经济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山东省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增加,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

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角度内容例题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内涵:(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全国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北京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自觉行动。

②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2011-29)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角度内容例题文化1、文化的内涵:(全国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与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产品。

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象。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北京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加强培养出来的。

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山东2011-29)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会的发展。

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响、相互交融。

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经济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反作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主义又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

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

《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1.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点3.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综合国力的意义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题1:《战狼2》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成为最热门话题。

片尾一幕“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常常使影院掌声雷动。

它的成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下面是有代表性的网友评价:“龙的传人”: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它唤醒了社会的正气与勇气,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看到了非洲人民的可爱和战争的残酷,传递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呼唤和平理念!“北方的狼”:《金刚狼3》国内公映时,制片方特别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战狼2》则没有做到,而是过于直接的血腥暴力、刀刺屠杀等场面,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精神影响。

这启发中国电影人追求票房时,也要在为未成年人成长护航的细节上更加精细用心。

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角度,分析影片《战狼2》上映的意义。

最新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超级精华通用版)

最新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超级精华通用版)

最新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专题一主观题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发展的考查一、主观题对文化作用的考查【命题视角】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对××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分析某一做法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创新对××的作用。

【高考典例】(2017·全国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

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

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

”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模板构建】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文化生活范文1份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文化生活范文1份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文化生活范文1份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文化生活 1(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2)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3)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文化对经济的影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经济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7)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文化能塑造人生,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文化多样性(1)为什么要保护民族传统节日①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

③有利于人民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增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⑤有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破坏,而且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④文化遗产对于我们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价值(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文化生活》主观题常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文化生活》主观题常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角度内容例题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内涵:(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重庆2013)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

答案示例一:①人创造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

②坚持喝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

③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答案示例二:①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③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渊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

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天津2013)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

①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②中华传统美德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导向作用。

(浙江201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模板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模板

模板 1: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1.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文化的社会作用(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⑤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⑥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⑦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模板 2:有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命题2.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答题要素】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原则)+博采众长+以我为主+反对错误倾向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分。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3.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答题要素】批判继承+发展创新+反对错误倾向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③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角度内容例题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内涵:(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政治、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第一,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第三,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第一,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第二,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⑤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重庆2013)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

答案示例一:①人创造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

②坚持喝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

③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答案示例二:①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③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渊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

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天津2013)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

①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②中华传统美德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导向作用。

(浙江201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国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北京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2011-29)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又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天津2011-1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

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育活动。

其中,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5、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全国Ⅰ2013)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全国Ⅱ2013)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江苏201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川2013)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

①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②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药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③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山东2013)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

(安徽201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立足于社会实践。

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善于借鉴成功经验。

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安徽2012-39)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

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