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测定方法
内毒素检测标准和正常值
![内毒素检测标准和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c878bf5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a.png)
内毒素检测标准和正常值内毒素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产生的内毒素,并且可以检测内毒素的水平是否超过正常范围。
内毒素是一种典型的生物碱,它能够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因此内毒素的水平对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内毒素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测内毒素的种类和水平,二是判断内毒素水平是否超过正常范围。
在内毒素检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细菌培养、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皮肤划痕液等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内毒素的水平。
其中,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培养人体样本中的细菌,然后检测培养液中是否存在内毒素。
PCR技术则可以直接检测细菌或真菌的DNA,从而间接评估内毒素的水平。
ELISA方法则是通过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来定量内毒素的浓度。
在判断内毒素的水平是否超过正常范围时,需要参考一些参考值。
这些参考值通常是通过多个研究人群的内毒素水平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的。
例如,欧洲免疫学学会(ESI)曾对1200名健康人群进行了内毒素水平的研究,得出了正常范围为0.1-1.0 EU/mL的参考值。
此外,根据不同的内毒素种类和检测方法,不同实验室也会有一些特定的正常值范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内毒素的正常值范围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环境因素等。
因此,在使用内毒素检测结果时,应结合具体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其他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总之,内毒素检测是评估内源性炎症反应和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内毒素的种类和水平,并且参考正常范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进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细菌内毒素检查SOP(动态浊度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SOP(动态浊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5eae4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5.png)
细菌内毒素检查SOP(动态浊度法)1.目的为规范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操作,特制定本SOP。
2.范围本SOP适用于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操作。
3.定义3.1.动态浊度法是检测反应混合物的浊度到达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或是检测浊度增加速度的方法。
3.2.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3.3.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的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
3.4.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指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 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 EU/ml (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的灭菌注射用水。
4.职责4.1.QC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及执行。
4.2.QA、QC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4.3.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负责本规程的批准。
4.4.QA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
5.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
6.材料6.1.仪器设备细菌内毒素测定仪、漩涡混合器、干烤箱6.2.试剂及溶液6.2.1.鲎试剂6.2.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国家标准品或经过国家标准品标定的工作标准品。
6.2.3.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内毒素含量应小于0.005EU/ml。
6.3.使用的器具移液器、无热原稀释管和反应管、无热原枪头。
7.流程图无8.程序8.1.原理细菌内毒素能激活鲎试剂(TAL)中的酶系统,使凝固酶原变成凝固酶,进而凝固酶再激活其中的凝固蛋白原变成凝固蛋白,呈现凝胶反应,动态浊度法是检测反应混合物的浊度到达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计算内毒素浓度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双对数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对供试品的内毒素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8.2.试验前准备8.2.1.采样管用硅胶塞塞口,经180℃干烤2小时,除内毒素备用。
细菌内毒素测定技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细菌内毒素测定技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098d7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5.png)
知识点:光度测定法
四、结果判断 若供试品溶液所有平行管的平均内毒素浓度乘以稀释
倍数后小于规定的内毒素限值,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若 大于或等于规定的内毒素限值,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注:本检查法中,“管”的意思包括其他任何反应容 器,如微孔板中的孔。
技能点:凝胶限度试验操作规程
检验供试品中的内毒素含量是否小于限值的定性方法,按下表制 备溶液A、B、C和D。使用稀释倍数为MVD并且已经排除干扰的供 试品溶液来制备溶液A 和B。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3、如果供试品溶液的所有平行管均为阳性,应记为内 毒素的浓度大于或等于最大的稀释倍数乘以λ。
4、若内毒素浓度小于规定的限值,判定供试品符合规 定。若内毒素浓度大于或等于规定的限值,判定供试品不 符合规定。
知识点:光度测定法
一、方法
光度测定法分为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浊度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 变化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根据检测原理,可分为终 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 显色基质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产 生的凝固酶使特定底物释放出呈色团的多少而测定内毒素 含量的方法。根据检测原理,分为终点显色法和动态显色 法。
试。复试时,溶液A需做4支平行管,若所有平行管均为阴性,判定供试品 符合规定;否则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技能点:凝胶限度试验操作规程
4、阳性对照结果出现阴性,可能是由于内毒素工作品效价标 示不准确或效价衰退或失败;稀释内毒素没有使用旋涡混合器或 稀释操作不当;鲎试剂效价标示不准确或效价衰退或失效;反应 试管放入水浴保温前试管中内容物没有摇匀造成。阴性对照出现 阳性结果可能是由于鲎试剂或者水污染,试验器具污染,试验过 程操作不当污染造成。
A:没有超过MVD并且通过干扰试验的供试品系列稀释液。 B:供试品阳性对照。(为确证不存在干扰作用) C:标准内毒素系列。(为确证本次试验的操作和环境都符合要求。)D:阴性对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9b309d51e79b89680226f4.png)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233.2—93 1993-03-16发布一、定义及适用范围:本法系列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内毒素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用以代替家兔法对供试品进行热原初试。
本法仅适用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
其他产品可参照使用。
二、主要设备: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
三、试剂 1、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用于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
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于标定鲎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
3、鲎试剂:灵敏度为0.25EU/ml,规格为0.5ml。
4、无热原水:内毒素含量小于0.05EU/ml。
四、试验前准备1、器具除热原:与试验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均应除热原。
玻璃器具置电热干燥箱内250℃干烤至少60min;塑料器具置30%双氧水中浸泡4h,再用无热原水冲洗后于60℃烘干备用。
2、鲎试剂灵敏度测定(1)试验前应核对使用批号鲎试剂的灵敏度,应符合规定。
(2)灵敏度测定:根据标示的灵敏度范围,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无热原水以1→2等比稀释,选择能出现阳性和阴性结果的4个连续稀释液。
取同一批号鲎试剂若干支,分别按标示量加入无热原水溶解为鲎试剂溶解液。
取10mm×75mm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0.1ml鲎试剂溶解液,加入内毒素稀释液0.1ml,每一稀释液平行操作4管,轻轻振动试管混匀内容物,封闭管口,置37±1℃恒温水浴中保温60±2min观察结果。
最高浓度的4管应均为阳性,最低浓度的4管应为阴性。
五、试验方法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3个单位供试品。
2、浸提介质:无热原水。
3、供试液制备:在无菌条件下,每套输液器内腔注入10ml,输血器内腔注入15ml浸提介质,反复荡洗5次后两端密封,置37±1℃恒温箱中保温2h,取出后将供试液汇集至一无热原具塞玻璃容器内。
药典三部版通则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药典三部版通则细菌内毒素检查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bd5f98192e45361166f550.png)
药典三部版通则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本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1EU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相当。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标准,其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EU/ml(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
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去除,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
若使用塑料器皿,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具。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
必要时,可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供试品溶液和鲎试剂混合后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溶液调节pH值。
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
内毒素含量测定方法
![内毒素含量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5ad2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6.png)
内毒素含量测定方法
首先,巴氏法是一种常用的内毒素测定方法,它是利用内毒素对家兔或小鼠产生发热反应的原理进行测定。
通过将待测样品与动物体内注射,观察动物是否出现发热反应来确定内毒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可靠,但缺点是需要动物实验,且耗时较长。
其次,凝血酶原时间法是通过测定内毒素对凝血酶原的影响来确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
内毒素能够激活凝血酶原,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通过测定延长的时间来计算内毒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结果快速,但需要高度纯化的内毒素标准品进行比较,且对实验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
另外,内毒素结合试验是一种体外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通过将内毒素与其结合蛋白结合后加入特定细胞,观察细胞是否发生溶解来确定内毒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无需动物实验,结果快速,但需要高度纯化的内毒素和结合蛋白。
除了上述方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内毒素含量测定方法,如基于免疫学原理的快速检测方法和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测定方
法等,这些方法在操作简便、结果快速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总的来说,内毒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
适用的场景和局限性。
在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
实验要求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光度法内毒素操作规程
![光度法内毒素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efd537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4.png)
光度法内毒素操作规程1. 背景介绍内毒素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产生的有毒分子,常见于细菌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壁释放物。
内毒素的存在会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因此在实验室中进行内毒素的检测和处理非常重要。
光度法是一种常用于内毒素检测的方法,通过测定溶液中光吸光度的变化来间接判断内毒素的含量。
本文档旨在规范光度法内毒素的操作流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实验材料和仪器•内毒素标准溶液•纯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塑料试管•称量器具•移液器3. 实验步骤3.1 样品制备1.将内毒素标准溶液稀释为适当浓度。
2.准备一个空白对照组,使用纯水替代内毒素标准溶液。
3.2 光度法测量1.将准备好的内毒素标准溶液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倒入两个塑料试管中,每组至少三个重复样品。
2.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合适的吸光波长。
(根据标准溶液的特性和仪器的要求选择波长)3.在纯水中调零仪器,并将光路调整为最佳状态。
4.依次将样品放入光度计,记录各样品的吸光度值。
5.计算各样品的平均吸光度值并计算差值,以得到内毒素的含量。
3.3 数据处理和分析1.将各样品的吸光度值平均后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解形式。
2.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如方差分析或t检验等。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内毒素含量的差异是否显著。
4. 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佩戴实验手套和防护眼镜,避免内毒素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各种试剂和溶液应妥善保存,防止误用和污染。
•实验过程中如有意外溅洒等情况发生,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并寻求医疗帮助。
5. 结论本文档按照光度法的操作规程,介绍了光度法内毒素的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通过标准溶液的测量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准确的内毒素含量。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人员的安全。
《内毒素的测定》课件
![《内毒素的测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a69d2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a.png)
研究表明,内毒素可以诱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免疫应答等过程,与败血症、脓毒症、肿瘤等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这些疾病中内毒素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
05
结论
内毒素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诊断感染性疾病
内毒素测定可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通 过检测内毒素水平,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用药。
在医疗器械植入人体之前,如人工关 节、心脏瓣膜等,也需要进行内毒素 检测,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04
内毒素测定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新型内毒素测定方法的研发
总结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内毒素测 定方法不断涌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
详细描述
新型内毒素测定方法包括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这些 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内毒素的含量 ,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监控病情变化
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进展情况,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 和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器官功能
内毒素可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通过测定内毒素水平,有助于评 估患者的器官功能状况,预测病情预后。
内毒素测定在科研领域的作用
1 2 3
探索疾病发病机制
内毒素在多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 过内毒素测定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探究内毒素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关系
内毒素与其他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对于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这些关系,以便更 全面地了解疾病进展和患者状况。
拓展内毒素测定的应用领域
目前内毒素测定主要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未来可进一步拓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 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推动内毒素研究的深入发展。
各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各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553dceda38376baf1fae3d.png)
JP本法利用鲎试剂(从鲎——Limuluspolyhemus 或 Tachypleus tridentatus——血细胞提取物制备而来)检测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或对内毒素进行定量。
该检查包括两种方法:一为凝胶法,系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另一种为光度测定法,该法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光学变化来实现内毒素的测定,这种方法又可分为浊度法(基于形成凝胶的过程中,溶菌液的浊度变化)和显色法(得到的肽-呈色基团复合物断裂后,检测反应混合物的色度)。
检测时,可用其中任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当测定结果可疑或有争议时,除非另有规定,以凝胶法测定结果为准。
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仪器所有的玻璃器皿及由其他耐热材料制成的器皿需用已验证的工艺在热烘箱内进行去热原处理。
去热原时,常用的最小时间和温度设置分别为30分钟和250℃。
若使用塑料器械,如微孔板和微量进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它们必须标明无内毒素并确对试验无干扰。
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的制备以BET检查用水溶解内毒素10000对照标准品或内毒素100对照标准品,制取细菌内毒素试验(BET)的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
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1EU相当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1U)。
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制备充分混合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后,用水稀释,即得BET检查用内毒素标准溶液。
得到的稀释液应尽快使用,以免因吸附而导致活性损失。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除非另有说明,以BET检查用水溶解或稀释药品来制备供试品溶液。
药用容器内盛放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见其他具体规程。
如有必要,调节待测溶液的pH值,使鲎试剂和供试品溶液的混合物的pH值在所选鲎试剂的使用pH范围内。
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值范围为6.0——8.0。
试液或调节pH值用溶液应用BET检查用水配制,在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贮存。
确定最大有效稀释倍数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指可检测出内毒素限值的供试品溶液的最大稀释倍数。
内毒素检测标准及方法
![内毒素检测标准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51b4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4.png)
内毒素检测标准及方法
内毒素检测的标准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检测标准:
1.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
色基质法。
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2.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1EU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
相当。
检测方法:
内毒素检测主要使用鲎试验法,这是国际上至今为止检测内毒素最好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被欧美药典及我国药典定为法定内毒素检查法,并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鲎试剂按实验方法可分为凝胶法、动态浊度法、终点浊度法、动态显色法、终点显色法。
其中凝胶法操作简单、经济,不需要专用测定设备,可以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请注意,进行内毒素检测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毒素挑战测试方法
![内毒素挑战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bcea7a69eae009581beceb.png)
附:验证方法一、试剂盒组成:验证用细菌内毒素指示剂(1000-4000EU/支)、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鲎试剂等和阳性对照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2-10EU/支)。
二、验证操作规程:1、任取一支细菌内毒素指示剂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1ml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稀释P/2λ、P/λ、2P/λ和4P/λ倍(注:P为内毒素标示值,λ为鲎试剂标示灵敏度。
)验证其效价。
当测定值在标示值的50%-200%内,按标示值使用。
例如:选用鲎试剂(0.125EU/ml)来验证内毒素指示剂(标示值4000EU/支)的活性单位。
将内毒素指示剂稀释16000、32000、64000和128000倍,如果反应终点浓度为32000倍,则内毒素测定值:Pc=稀释倍数×鲎试剂灵敏度=32000×0.125 =4000EU/支。
2、首先用酒精棉球将内毒素指示剂消毒,然后沿安瓿的易折点开启内毒素指示剂,并将其固定在隧道烘箱或干热烤箱的冷点位置,设备按实际生产运行条件下操作,操作完毕取出内毒素指示剂,放置10-15分钟冷却至常温备用。
3、将上述内毒素指示剂用1ml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将该溶液稀释n倍(n=内毒素指示剂标示单位/1000·λ),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
例如:选用内毒素指示剂(4000EU/支)和鲎试剂(0.125EU/ml)验证干热除内毒素效果试验时。
按标准规定内毒素活性应降低3个数量级,即内毒素指示剂实测活性单位应低于4EU/支。
该溶液的稀释倍数:n=4000/1000×0.125=32倍。
4、另取细菌内毒素阳性对照品按操作规程制成2λ(λ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的标准溶液做阳性对照。
5、阳性对照:(做2管)分别取0.1ml浓度为2λ的内毒素稀释液加入2支已经复溶好的鲎试剂管内或原0.1mlTAL安瓿内即可。
做阳性对照的目的是为了验证鲎试剂标示灵敏度的准确性和内毒素指示剂的生物活性。
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内毒素的原理
![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内毒素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f0b93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7.png)
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内毒素的原理
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内毒素的原理
内毒素是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有毒物质,其对人体和动物的健
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内毒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动态浊度
法是一种常用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内毒素对细胞的毒性
作用,使得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细胞生长速度的减缓,最终导致细胞密度的降低。
通过测量细胞密度的变化,可以间接
地推断出内毒素的含量。
动态浊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培养基:将所需的培养基配制好,并进行无菌处理。
2.接种细胞:将待检测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并进行预培养。
3.制备内毒素:将待检测的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收集细菌细胞,通过破碎细胞壁的方式制备内毒素。
4.加入内毒素:将制备好的内毒素加入到培养基中,使得细胞受到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5.测量细胞密度:通过测量培养基中细胞密度的变化,可以间接地推断出内毒素的含量。
动态浊度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且可以同时检测
多个样品。
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于不同种类的内毒素
可能存在检测灵敏度不同的问题,同时,该方法也无法区分不同种类
的内毒素。
总之,动态浊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量
细胞密度的变化来间接推断出内毒素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c2fd769960590c69ec376d3.png)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译自英国药典版,等同欧洲药典版。
见原文之附录BP2004EP5XIV A方法)2.6.14.本文所描述的五种方法用于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细菌内毒素,而这些方法适用于药典中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法限度试验方法的制定者希望弄清楚,如在--.生产中能否降低其产品中的内毒素的含量,本篇幅中有关使用这些测试的相关方法将在补充的附录被提供。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原理是利用鲎变形细胞的溶解物来进行的(,,,试验)。
将含内毒素的溶液加入鲎变形细胞的溶解物可产生浑浊、沉淀或混合物的凝胶化反应。
反应速度依赖于溶液中的内毒素的浓度、和温度;反应要求有一定量pH 的二价阳离子、一个原凝酶系和可溶性蛋白的创造,而这些都哪由鲎变形细胞的溶解物提供。
采用从染色基因肽中释放的染料浓度来进行测定样品的内毒素浓度。
下面五种方法将在后面文章中介绍;方法:凝胶法;限度试验A方法:半定量凝胶法B方法:动力学浑浊法C方法:动力学发色肽方法D方法:发色肽终点法E当一篇专门文献中介绍内毒素的测定而没有指明某一种方法时,那么测试的方法就是按照方法。
次种方法已经得到证实,否则,产品的有效检测将会在A 专门文献中特别提到。
很多专著以“细菌内毒素限定浓度”的概念给出了细菌内毒素指标,也即某种产品所含细菌内毒素浓度不能超过限定浓度,要想证明产品符合要求,就必须表明产品所含内毒素的含量是少于内毒素限定浓度的。
试验是利用一种能避免微生物污染的方式进行的。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中,必须证实如下内容:1——所以的设备器皿不吸附内毒素。
——溶解物的灵敏度λ,λ是被定义为标记的溶解物敏感度或者最低内毒素浓度被用于制作标准曲线的(定量法)。
——干扰素的排除;如有必要时,需对设备和器具进行处理,以减少其本身所带内毒素。
除非特别指明外,否则在文献中从方法A到E中均采用相同标准。
在本篇附录中,术语说明中包括任何其他的容器,诸如一个微滴定率的极板等。
本试验包括如下试剂和标准溶液制备:标准细菌内毒素BRP;与国际标准相比较,对标准内毒素BRP进行效准,并以国际标准单位来表示。
内毒素的检验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内毒素的检验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c49da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5.png)
内毒素的检验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内毒素是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壁或细菌体内的有毒物质,可以引起多种炎症反应和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
检验内毒素的方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医药领域和环境监测等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概述内毒素的检验方法,并分析其优劣势及应用场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内毒素的概述以及文章结构;接下来在“2. 内毒素的检验方法介绍”部分,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内毒素定量和定性检测方法并讨论其使用场景和限制;随后,在“3. 内毒素的生物学意义”部分,将探讨内毒素的来源、作用机制以及与疾病关联性研究进展;接着,在“4. 常见内毒素检验方法详解及优缺点比较”部分,将对生物试剂法(LAL 法)、免疫测定法(ELISA法)和质谱分析法(MS法)这三种常见内毒素检验方法进行详细解释,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最后,在“5. 结论与展望”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发现,并展望内毒素检验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内毒素检验方法的原理、应用场景及其在食品安全、医药领域和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常见内毒素检验方法进行详细解析和比较,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推动相关领域内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2. 内毒素的检验方法介绍:内毒素的检验方法是为了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内毒素,并且可以量化其含量或者进行定性分析。
常用的内毒素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定量检测方法和定性检测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以及它们的使用场景和限制。
2.1 定量检测方法:定量检测方法旨在准确地测定样品中内毒素的含量。
其中,最常用且广泛应用的方法是生物试剂法(LAL法)和质谱分析法(MS法)。
生物试剂法(LAL法)是一种基于海洋生物滤过膜锥虫(Limulus polyphemus)体液反应原理的敏感、特异性、快速、可重复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显色反应试剂。
该试剂能够与内毒素结合形成凝胶或产生溶血现象,进而通过光密度变化或溶血程度来间接推算出样品中内毒素的含量。
内毒素检测方法
![内毒素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62432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74.png)
内毒素检测方法一、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检测内毒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凝胶法:通过鲎试剂(鲎试剂中含有C因子、B因子、凝固酶原、凝固蛋白原等)与内毒素发生凝集反应产生凝固蛋白(凝胶)的原理来定性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凝胶法是通过观察有无凝胶形成作为反应的终点。
此法操作比较简单,经济,不需要专用测定设备,可以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2.动态浊度法;浊度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
内毒素与鲎试剂中的凝固酶原激活呈凝固酶,凝固酶可使凝固蛋白原变成凝固蛋白(即产生凝胶),使液体的浊度发生变化,通过动态观察浊度变化速率检测。
3.终点显色法:通过由于细菌内毒素激活鲎试剂(鲎试剂中含有C 因子、B因子、凝固酶原、凝固蛋白原等)C因子,引起一系列酶促反应,激活凝固酶原形成凝固酶,凝固酶分解人工合成的显色基质(含N-α-苯甲酰-DL-精氨酰-4-硝基苯胺盐酸盐),使其分解为多肽和黄色的对硝基苯胺(pNA,λmax = 405nm)。
同时,对硝基苯胺(pNA)也可用偶氮化试剂染成玫瑰红色(λmax = 545nm),避免了供试品本身的颜色对405nm处吸收峰的干扰。
根据产物颜色判断内毒素浓度,又称为比色法。
4.动态显色法:内毒素可激活鲎试剂引起一系列酶促反应,产生黄色的对硝基苯胺(pNA,λmax = 405nm),在一定时间内,动态观察对硝基苯胺(pNA)的生成量,与细菌内毒素浓度成正相关。
但此方法需要带温育系统的动态光度测定仪器及配套软件。
5.其他检测方法:还有一些直接测定内毒素定量的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免疫学方法(如火箭免疫电泳试验法、L-聚赖氨酸法、双抗体夹心法、荧光偏振法等)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特异性、准确性高,但其应用尚待大量临床实践的验证,操作尚待进一步简化;还有一些间接测定的方法,如生物学方法利用LPS刺激免疫细胞产生IL-1、TNF,通过间接测定IL-1、TNF等细胞因子含量,推算出待检样本中的LPS含量;化学发光法:应用CR1和CR3受体诱导中性粒细胞的氧化反应作为一个反应平台,通过测定内毒素对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来检测内毒素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应用针对内毒素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对内毒素进行荧光标定而后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细菌内毒素验证
![细菌内毒素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66d0998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a.png)
• 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 C的结果符合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要求时,试验方为有效。
• 干扰试验中我们需要对三批供试品,两个不同厂家的鲎试剂进行试验
干扰试验结果举例
例1、批号1——厂家1鲎试剂试验结果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 λ ),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加入1ml内毒素检查 用水溶解,用封口膜将瓶口封严,置旋涡混合器上混合15分钟。然后按所用的鲎 试剂灵敏度2λ、λ、0.5λ、0.25λ进行稀释。0.1ml鲎试剂+ 0.1ml标准品,平行4管; NC: 0.1ml鲎试剂+ 0.1mlBET用水,平行2管37℃±1℃孵育60min±2min。
细菌内毒素方法验证
细菌内毒素验证基本程序
试验准备 计算MVD 初筛试验
确定样品内毒素限值
选择试剂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供试品干扰
干扰试验
结果判断
计算公式:MVD=cL/λ
MVD为供试品的最大有效稀释倍数,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L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如果 计算在MVD时的供试品浓度,即最小有效稀释浓度,可使用公式MVc=λ /L.
Es= antilg (∑Xs/4) Et = antilg (∑Xt/4) (Xsl,g)Xt。分别为系列溶液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
---
阴性对照 -
正式干扰试验接受标准 当阴性对照4管为阴性,两组最大浓度2λ均为阳性, 最低浓度0.25λ均为阴性时,试验结果有效。Et/Es值 在0.5~2(包括0.5、2)之间为无干扰,反之为有干 扰
内毒素测定方法
![内毒素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6b4ba2f18583d048645915.png)
内毒素测定方法2005年版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 E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杆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设置的各种阳性对照。
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指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的灭菌注射用水。
定量测定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其内毒素的含量应小于0.005EU/ml。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
常用的方法是在250?干烤至少30分钟,也可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
若使用塑料器械,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
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
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
对于过酸、过碱或本身有缓冲能力的供试品,需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可使用酸、碱溶液或鲎试剂生产厂家推荐的适宜的缓冲剂调节PH值。
酸或碱溶液须用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进行配制。
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内毒素限值的建立药品、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式确定: L=K/M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以EU/ml、EU/mg或EU/U(活性单位)表示;K为人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注射剂K=5E U/(kg•h),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 EU/(kg•h),鞘内用注射剂K=0.2EU/(kg•h)。
内毒素检验方法
![内毒素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c3dc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c.png)
内毒素检验方法
内毒素检验那可是相当重要哇!到底咋检验呢?其实主要有凝胶法、光度测定法等。
先说凝胶法,把样品和鲎试剂混合,然后放恒温箱里观察,要是出现凝胶了,那就说明有内毒素。
这就像一场神秘的化学反应大冒险,你想想,小小的试剂和样品在一起,就能揭示出内毒素的存在,是不是很神奇?
光度测定法呢,更厉害啦!它通过测量反应液的吸光度来确定内毒素的含量。
这就好比用一把超级精确的尺子去测量内毒素这个“小调皮”。
那检验过程中有啥要注意的呢?首先,试剂得保存好,不能受潮、受热啥的。
还有操作一定要规范,不然结果可就不靠谱啦!这就像做饭,材料不好或者步骤错了,做出来的菜能好吃吗?
安全性方面,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一般没啥问题。
稳定性也不错,只要试剂在有效期内,操作环境稳定,结果还是比较可靠的。
就像一辆保养良好的汽车,跑起来稳稳当当。
内毒素检验的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制药行业那是必须的,得保证药品里没有超标的内毒素吧?还有医疗器械、食品行业等。
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啊,快速、准确、灵敏。
这就像有个超级侦探,能迅速找出内毒素这个
“小坏蛋”。
咱来个实际案例哈。
有个制药厂,在生产一批药品的时候,用内毒素检验方法一查,哎呀妈呀,发现内毒素超标了。
赶紧找原因,调整生产工艺,最后生产出了合格的药品。
要是没有这个检验方法,那这些药品流出去,得坑多少人啊!
内毒素检验方法真的超棒!它就像一个守护健康的卫士,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保驾护航。
咱可得重视起来,用好这个方法,让内毒素无处遁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版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Ⅺ E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杆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设置的各种阳性对照。
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指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的灭菌注射用水。
定量测定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其内毒素的含量应小于0.005EU/ml。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
常用的方法是在250℃干烤至少30分钟,也可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
若使用塑料器械,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
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
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
对于过酸、过碱或本身有缓冲能力的供试品,需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可使用酸、碱溶液或鲎试剂生产厂家推荐的适宜的缓冲剂调节PH值。
酸或碱溶液须用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进行配制。
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内毒素限值的建立药品、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式确定: L=K/M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以EU/ml、EU/mg或EU/U(活性单位)表示;K为人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注射剂K=5E U/(kg•h),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 EU/(kg•h),鞘内用注射剂K=0.2 EU/(kg•h)。
M为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剂量,以ml(kg•h)、mg (kg•h)或U/ (kg•h)表示,人均体重按60kg计算,注射时间若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
按人用剂量计算限值时,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生产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做必要调整,但需说明理由。
确定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最大有效稀释倍数是指供试品溶液被允许稀释的最大倍数,在不超过此稀释倍数下可进行内毒素限值的检测。
用以下公式来确定MVD:MVD=CL/λ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当L以EU/ml表示时,则C等于1.0ml/ml,当L以EU/mg或EU/U表示时,C的单位需为mg/ml或U /ml。
如供试品为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原料药,则MVD 取1,计算供试品的最小有效浓度C=λ/L。
λ为在凝胶法中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EU/ml),或是在光度测定法中所使用的标准曲线上最低的内毒素浓度。
方法1 凝胶法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λ),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制成2λ、λ、0.5λ和0.25λ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
取含有分装了0.1ml鲎试剂溶液的10mm×75mm试管或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18支,其中16管分别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及每一个浓度平行做4管;另外2管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
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适宜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时,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或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
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若最大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试验方为有效。
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λc=1g-1(∑X/4)式中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
反应终点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干扰试验按表1制备溶液A、B、C和D,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C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范围内时,试验方为有效。
按下式计算C和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 和Et)。
Es= 1g-1(∑Xs/4)Et= 1g-1(∑Xt/4)式中Xs、Xt分别为系列溶液C和溶液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
当Es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及Et在0.5Es-2Es (包括0.5 Es和2 Es)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
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注:A 供试品溶液;B干扰试验系列;C鲎试剂标示灵敏度的对照系列;D阴性对照。
可通过对供试品进行更大倍数的稀释或通过其他适宜的方法(如过滤、中和、透析或加热处理等)排除干扰。
为确保所选择的处理方法能有效的排除干扰且不会使内毒素失去活性,要使用预先添加了标准内毒素再经过处理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干扰试验。
当进行新药的内毒素检查试验前,或无内毒素检查项的品种建立内毒素检查法时,须进行干扰试验。
当鲎试剂、供试品的配方、生产工艺改变或试验环境中发生了任何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化时,须重新进行干扰试验。
检查法1)凝胶限量试验按表2制备溶液A、B、C、D。
使用稀释倍数为MVD并且已经排除干扰的供试品溶液来制备溶液A和B。
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表2 凝胶限量试验溶液的制备编号内毒素浓度/配制内毒素的溶液平行管数A 无/供试品溶液 2B 2λ/供试品溶液 2C 2λ/检查用水 2D 无/检查用水 2注:A供试品溶液;B供试品阳性对照;C阳性对照;D阴性对照。
结果判断保温60分钟±2分钟后观察结果。
若阴性对照溶液D的平行管均为阴性,供试品阳性对照B的平行管均为阳性,阳性对照溶液C的平行管均为阳性,试验有效。
若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都为阴性,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均为阳性,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若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中的一管为阳性另一管为阴性,需进行复试。
复试时,溶液A需做4支平行管,若所有平行管均为阴性,判供试品符合规定;否则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2)凝胶半定量试验本方法系通过确定反应终点浓度来量化供试品中内毒素的含量。
依表3制备溶液A、B、C和D。
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结果判断若阴性对照溶液D的平行管均为阴性,供试品阳性对照B的平行管均为阳性,系列溶液C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在0.5λ-2λ之间,试验有效。
系列溶液A中每一系列平行管的终点稀释倍数乘以λ,为每个系列的反应终点浓度,所有平行管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供试品溶液的内毒素浓度(按公式CE=1g-1(∑X/2))。
如果试验时采用的是供试品的稀释液,则计算原始溶液内毒素浓度时要将结果乘上稀释倍数。
如试验中供试品溶液的结果都为阴性,应记为内毒素浓度小于λ(如果检验的是稀释过的供试品,则记录为小于λ乘以该供试品的最低稀释倍数)。
如果结果都为阳性,应记为内毒素的浓度大于或等于最大的稀释倍数乘以λ。
若内毒素浓度小于规定的限值,判供试品符合规定。
若内毒素浓度大于或等于规定的限值,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表3 凝胶半定量试验溶液的制备注:A:没有超过MVD并且通过干扰试验的供试品溶液。
用检查用水进行2倍系列稀释,从通过干扰试验的稀释倍数开始再稀释至1倍、2倍、4倍和8倍,但随后的稀释也不得超过MVD;B:含2λ浓度标准内毒素的溶液A(供试品阳性对照);C:含2λ、1λ、0.5λ和0.25λ浓度标准内毒素的检查用水系列;D:阴性对照。
方法2 光度测定法光度测定法分为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浊度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过程中的浊度变化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
根据检测原理,可分为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
终点浊度法是依据反映混合物中的内毒素浓度和其在孵育终止时的浊度(吸光度和透光率)之间存在着量化关系来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
动态浊度法是检测反应混合物的浊度到达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或是检测浊度增加速度的方法。
显色基质法系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凝固酶使特定底物显色释放出的呈色团的多少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
根据检测原理,分为终点显色法和动态显色法。
终点显色法是依据反应混合物中内毒素浓度和其在孵育终止时释放出的有色团的量之间存在着量化关系来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
动态显色法是检测反应混合物的色度到达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或是检测色度增长速度的方法。
光度测定试验应在特定的仪器中进行,温度一般为37℃±1℃。
供试品和鲎试剂的加样量、供试品和鲎试剂的比例以及保温时间等,参照所用仪器和试剂的有关说明进行。
为保证浊度和显色试验的有效性,应预先进行标准曲线的可靠性试验以及供试品溶液的干扰试验。
标准曲线的可靠性试验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需进行标准曲线的可靠性试验。
用标准内毒素配成溶液,并制成至少3个浓度的稀释液(相邻浓度间稀释倍数不得大于10),最低浓度不得低于所用鲎试剂的标示检测限。
每一稀释步骤的混匀时间同凝胶法,每一浓度至少做3支平行管。
同时要求做2支阴性对照。
当阴性对照在设定的时间内不发生反应,将全部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线性回归分析,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应该大于或等于0.980,试验方为有效。
否则须重新试验。
干扰试验选择标准曲线中点或一个靠近中点的内毒素浓度。
按表4制备溶液A、B、C 和D。
每种溶液至少做2个平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