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学实验的创新设计
创新物理实验,巧妙建立公式P=UI
创新物理实验,巧妙建立公式 P = UI摘要:现行教材在建立电功率的计算式P=UI时有待优化,教材中通过实验探究只是得出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定性关系,接着“根据进一步的实验”得出三者的定量关系式。
笔者通过实验测出电功、时间、电流和电压,根据定义式P =W /t计算出电功率(P),再与电流电压的乘积(UI)相比较,发现二者相等,从而巧妙建立公式P =UI。
关键词:创新实验;优化教材;公式P =UI物理概念的建构及公式的建立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现行教材在建立电学公式(W=UIt或P =UI)的过程时有待优化。
在实验探究得出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关系后,书中说“研究表明”或“根据进一步的实验”便得出了定量关系式。
整个公式的建构过程容易让学生感觉有些掉链。
笔者在教学中增设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比对,直观反映出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下面我将实验的背景、器材、方法和数据与大家共享。
一、实验背景:教材有待优化1.人教版:先建立电功的计算式W=UIt,再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式P =W /t来推导出P =UI。
但是,在建立电功的计算式W=UIt时感觉有些跳跃。
教材通过一段告白“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接着“研究表明”便得出了四者的定量关系式,即W=UIt。
2.教科版在内容编排时进行了改进。
教材中没有先建立电功的公式W=UIt,而是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先建立定义式P =W /t。
接着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从而得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的定性关系,再在定性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进一步的实验”得出三者的定量关系式P =UI。
新课标理念倡导“物理规律应建立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并取得可靠数据后总结得出。
”“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人教版教材直接给出电功的计算式W=UIt,有些突兀;教科版教材虽然归避了这种突兀,但却在实验的基础上由定性关系得出定量关系式,学生较难理解其中的建构过程。
高中物理小创新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小创新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光电效应测量光速,让学生了解光速的测量方法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子的能量被金属原子吸收,使得金属
表面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跃迁到导带上成为自由电子。
如果在金属表面加上一个
外加电场,这些自由电子将受到电场的作用而运动,从而产生光电电流。
实验材料:
1. 光电效应实验仪
2. 测量仪器(示波器、多用电表等)
3. 光源(例如激光器)
4. 金属板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仪器连接好,并将光源照射到金属板上,调整至最佳位置。
2. 打开示波器或多用电表,记录光电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 计算出光电电流的最大值,并确定对应的光子能量。
4. 根据光子能量和金属板的功函数,计算出光子的动能,并据此计算出光速。
实验效果评价:
1. 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获取正确的实验数据。
2. 学生能够正确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光子的动能和光速,理解光速的测量方法。
3. 学生对光电效应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种测量光速的方法。
拓展实验:
1. 尝试使用不同金属板进行实验,比较不同金属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2. 尝试改变光源的光强和波长,研究其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3. 进一步研究光速的测量方法,探讨其他可能的实验方案。
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光源直接照射眼睛。
2. 实验过程要认真操作,避免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坏。
3. 实验结果应该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保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5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5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
下面,我将从实验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方面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项目。
对于力学部分,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实验,如弹簧的弹性、滑动摩擦力等;对于光学和热学部分,可以选择一些与光学器材和热学器材相关的实验项目,如折射实验、热传导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来辅助实验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展示,通过视频和图像的呈现,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模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安全性;利用互动式实验教学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实验中来。
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在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可以组织实验竞赛或实验设计比赛,让学生们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来展示自己的物理学习成果,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使实验教学更具有成效。
第2篇示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单一、思维方式受限、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等。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6物理实验第2讲电学实验及创新
第一部分专题六第2讲基础题——学问基础打牢1. (2024·新课标Ⅰ卷)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阻值为几十欧姆的电阻R x,所用电压表的内阻为1 kΩ,电流表内阻为0.5 Ω.该同学采纳两种测量方案,一种是将电压表跨接在图(a)所示电路的O、P两点之间,另一种是跨接在O、Q两点之间.测量得到如图(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其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中标记为Ⅱ的图线是采纳电压表跨接在_O、P__(填“O、P”或“O、Q”)两点的方案测量得到的.(2)依据所用试验器材和图(b)可推断,由图线_Ⅰ__(填“Ⅰ”或“Ⅱ”)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结果为_50.5__Ω(保留1位小数).(3)考虑到试验中电表内阻的影响,需对(2)中得到的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50.0__Ω(保留1位小数).【解析】(1)若将电压表接在O、P之间,I=UR V +UR x则U=R x R VR x+R V·I依据一次函数关系可知对应斜率为R x R VR x+R V若将电压表接在O、Q之间,电流表分压为U A=IR A依据欧姆定律变形可知R x=U-IR AI解得U=I(R x+R A)依据一次函数可知对应斜率为(R x+R A),对比图像的斜率可知kⅠ>kⅡ所以Ⅱ图线是采纳电压表跨接在O、P之间.(2)因为待测电阻为几十欧姆的电阻,通过图像斜率大致估算待测电阻为50 Ω左右,依据1 kΩ50 Ω<50 Ω0.5 Ω说明电流表的分压较小,电压表的分流较大,所以电压表应跨接在O、Q之间,所以选择图线I得到的结果较为精确.依据图像可知R x=3 V-1 V59.6 mA-20 mA≈50.5 Ω.(3)考虑电流表内阻,则修正后的电阻为R x′=R x-R A=50.5 Ω-0.5 Ω=50.0 Ω.2. (2024·四川成都二诊)为将一只毫安表A(量程3 mA,内阻约几十欧姆)改装成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试验室供应了下列器材:电源E(电动势约6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0~50 Ω);滑动变阻器R2(0~5 kΩ);电阻箱R(0~999.9 Ω);开关两个、导线若干.某同学先按图示电路连接线路,测量表A的内阻.他的操作步骤如下:a.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S1后调整变阻器的阻值,使表A的指针满偏;b.闭合S2保持变阻器的阻值不变,调整电阻箱R的阻值,使表A的指针偏转到量程的1 2位置;c.登记R的阻值为30.0 Ω.(1)上述试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R2__(选填“R1”或“R2”).(2)表A的内阻测量值R A=_30.0或30__Ω.此测量值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表A内阻的真实值.(3)若取表A内阻的测量值R A进行计算,为达成改装的目的,可将表A与电阻箱R_串联__(选填“串联”或“并联”),且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_470.0或470__Ω.【解析】(1)毫安表A的量程3 mA,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3 mA,电路的最小电阻为R=EI g =63×10-3Ω=2 000 Ω,故滑动变阻器应选用R2.(2)试验中用半偏法测电表的内阻,所以R的阻值即为电表的测量值,则表A的内阻测量值R A=30 Ω,由于闭合S2,电阻箱R并入电路,电路的总电阻变小,干路电流变大,而流过毫安表的电流为满偏的一半,所以流过电阻箱R的电流大于满偏的一半,依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阻箱R的阻值小于毫安表的内阻,即测量值小于表A内阻的真实值.(3)应把毫安表与电阻箱串联,改装成电压表,量程为1.5 V,则有U=I g(R A+R),则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R=470 Ω.3. (2024·新课标Ⅱ卷)某同学要探讨一小灯泡L(3.6 V,0.30 A)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200 mA,内阻R g1=10.0 Ω),电流表A2(量程500 mA,内阻R g2=1.0Ω)、定值电阻R0(阻值R0=10.0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Ω)、电源E(电动势4.5 V,内阻很小)、开关S和若干导线.该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a)所示.(1)依据图(a),在图(b)的实物图中画出连线.(2)若I1、I2分别为流过电流表A1和A2的电流,利用I1、I2、R g1和R0写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_I1(R g1+R0)__,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_I2-I1__.为保证小灯泡的平安,I1不能超过_180__mA.(3)试验时,调整滑动变阻器,使开关闭合后两电流表的示数为零.逐次变更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并读取相应的I1和I2.所得试验数据在下表中给出.I1/mA325585125144173I2/mA1712292993794244701_11.6__Ω(保留1位小数).(4)假如用另一个电阻替代定值电阻R0,其他不变,为了能够测量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所用电阻的阻值不能小于_8.0__Ω(保留1位小数).【答案】(1)见解析图【解析】(1)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2)①依据电路图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电流表A 1和R 0的总电压,故依据欧姆定律有U =I 1(R g1+R 0 );②依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 =I 2-I 1;③因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6 V ,故依据题目中已知数据带入①中可知I 1不能超过180 mA.(3)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当I 1=173 mA 时,I 2=470 mA ;依据前面的分析代入数据可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 =3.46 V ;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 =297 mA =0.297 A ;故依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R =U I =3.460.297Ω=11.6 Ω.(4)要测量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则灯泡两端的电压至少要达到3.6 V ,而电流表A 1不能超过其量程200 mA ,此时结合①有3.6=0.2×(10+R 0),解得R 0=8 Ω,即要完整的测量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所用电阻的阻值不能小于8 Ω.4. (2024·新课标Ⅲ卷)已知一热敏电阻当温度从10 ℃升至60 ℃时阻值从几千欧姆降至几百欧姆,某同学利用伏安法测量其阻值随温度的变更关系.所用器材:电源E 、开关S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为20 Ω)、电压表(可视为志向电表)和毫安表(内阻约为100 Ω).(1)在所给的器材符号之间画出连线,组成测量电路图.(2)试验时,将热敏电阻置于温度限制室中,记录不同温度下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计算出相应的热敏电阻阻值.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分别为5.5 V 和3.0 mA ,则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_1.8__kΩ(保留2位有效数字).试验中得到的该热敏电阻阻值R 随温度t 变更的曲线如图(a)所示.(3)将热敏电阻从温控室取出置于室温下,测得达到热平衡后热敏电阻的阻值为2.2 kΩ.由图(a)求得,此时室温为_25.5__℃(保留3位有效数字).(4)利用试验中的热敏电阻可以制作温控报警器,其电路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E 为直流电源(电动势为10 V ,内阻可忽视);当图中的输出电压达到或超过6.0 V 时,便触发报警器(图中未画出)报警.若要求起先报警时环境温度为50 ℃,则图中_R 1__(填“R 1”或“R 2”)应运用热敏电阻,另一固定电阻的阻值应为_1.2__kΩ(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 (1)见解析图【解析】 (1)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电压表可视为志向表,所以用电流表外接.连线如图.(2)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得R =U I = 5.53×10-3Ω≈1.8 kΩ.(3)由图(a)可以干脆读该电阻的阻值为2.2 kΩ对应的温度为25.5 ℃.(4)温度上升时,该热敏电阻阻值减小,分得电压削减.而温度高时要求输出电压上升,以触发报警,所以R 1为热敏电阻.由图线可知,温度为50 ℃时,R 1=0.8 kΩ,由欧姆定律可得E =I (R 1+R 2),U =IR 2,代入数据解得R 2=1.2 kΩ.5. (2024·全国乙,23,10分)一同学探究阻值约为550 Ω的待测电阻R x 在0~5 mA 范围内的伏安特性.可用器材有电压表V(量程为3 V ,内阻很大),电流表A(量程为1 mA ,内阻为300 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4 V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可选10 Ω或1.5 kΩ),定值电阻R 0(阻值可选75 Ω或150 Ω),开关S ,导线若干.(1)要求通过R x 的电流可在0~5 mA 范围内连续可调,将图甲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试验电路的原理图.(2)试验时,图甲中的R 应选最大阻值为_10_Ω__(选填“10 Ω”或“1.5 kΩ”)的滑动变阻器,R 0应选阻值为_75_Ω__(选填“75 Ω”或“150 Ω”)的定值电阻.(3)测量多组数据可得R x 的伏安特性曲线.若在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此时R x 两端的电压为_2.30__V ,流过R x 的电流为_4.20__mA ,此组数据得到的R x 的阻值为_548__Ω(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1)见解析图【解析】 (1)电流表内阻已知,电流表与R 0并联扩大电流表量程,进而测量通过R x 的电流,电压表测量R x 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采纳分压式接法,满意通过R x 的电流在0~5 mA 内连续可调的条件,电路图如下.(2)电路中R 应选最大阻值为10 Ω的滑动变阻器,便利电路的调整,测量效率高、试验误差小;通过R x 的电流最大为5 mA ,须要将电流表量程扩大为原来的5倍,依据并联分流,即并联电路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可知5 mA -1 mA 1 mA =300 ΩR 0,解得R 0=75 Ω.(3)电压表每小格表示0.1 V ,向后估读一位,即U =2.30 V ;电流表每小格表示0.02mA ,本位估读,即读数为0.84 mA ,电流表量程扩大5倍,所以通过R x 的电流为I =4.20 mA ;依据欧姆定律可知R x =UI≈548 Ω.6. (2024·浙江1月高考)小明同学依据图1的电路连接器材来“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试验时多次变更合金丝甲接入电路的长度l 、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流表的读数I 达到某一相同值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 ,从而得到多个U I 的值,作出U Il 图像,如图2中图线a 所示.(1)在试验中运用的是_0~20_Ω__(选填“0~20 Ω”或“0~200 Ω”)的滑动变阻器. (2)在某次测量时,量程为3 V 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则读数U =_1.32(1.31~1.34)__V.(3)已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为7.0×10-8m 2,则合金丝甲的电阻率为_1.1×10-6(0.90×10-6~1.3×10-6)__Ω·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图2中图线b 是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采纳同样的方法获得的UIl 图像,由图可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合金丝乙的横截面积.【解析】 (1)由试验原理可知R x =U I ,而由U Il 图像可知待测电阻最大约为8 Ω,为了使电压表有明显的读数变更,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太大,故选0~20 Ω比较合适.(2)量程为 3 V 的电压表,精度为0.1 V ,估读到0.01 V ,则电压为 1.32 V(1.31~1.34).(3)依据电阻定律有U I =R x =ρS ·l 则U I l 图像的斜率为k =ρS可得合金丝甲的电阻率为ρ=kS =7.4-3.60.44-0.20×7.0×10-8(Ω·m)≈1.1×10-6(Ω·m).(4)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电阻率不变,而横截面积变为S′=S+S乙由图2中图线b可得S′=ρk b=1.1×10-62.2-1.00.44-0.15≈26.6×10-8 m2解得S乙=S′-S≈19.6×10-8 m2>S故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小于合金丝乙的横截面积.7. (2024·贵州押题卷)李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电表的改装原理,将量程为0~3 V~15 V的电压表底座拆开后,展示其内部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中a、b、c是该表的3个接线柱,李老师已依据图甲画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1)依据图乙可以推断,当须要选择0~3 V的量程时,应接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是_b、c__.(2)若电压表的表头内阻为200 Ω,满偏电流为600 μA,则可以计算出R1=_20_000__Ω,R2=_4_800__Ω.(3)某同学受到启发后,接着探讨量程为0~0.6 A~3 A的电流表.拆开电流表底座后,发觉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其中“-”为电流表的负接线柱,d、e为其余两个接线柱.在所给的器材符号之间画出连线,组成该电流表的电路图;(4)已知电流表中R4=0.22 Ω,表头与电压表的表头相同,则R3=_0.88__Ω.【答案】(3)见解析图【解析】(1)电压表量程越大,与表头G串联的总电阻越大,所以当须要选择0~3 V 的量程时,表头G只与R2串联,应接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是b、c.(2)依据串联电路规律有I G(R2+r G)=3 V,I G(R1+R2+r G)=15 V,联立解得R1=20 000 Ω,R2=4 800 Ω.(3)依据题图丙作出电路图如图所示.(4)电流表量程越大,分流总电阻越小,所以e接线柱对应0.6 A量程,d接线柱对应3 A量程,依据串并联电路规律有I1=I G+I G r G+R5R3+R4=0.6 A,I2=I G+I G r G+R3+R5R4=3A,联立解得R3=0.88 Ω.应用题——强化学以致用8. (2024·全国高考甲卷)某同学用图(a)所示电路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小灯泡(额定电压2.5 V,额定电流0.3 A)电压表(量程300 mV,内阻300 Ω)电流表(量程300 mA,内阻0.27 Ω)定值电阻R0滑动变阻器R1(阻值0~20 Ω)电阻箱R2(最大阻值9 999.9 Ω)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开关 S、导线若干.完成下列填空:(1)有3个阻值分别为10 Ω、20 Ω、30 Ω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为了描绘小灯泡电流在0~300 mA的UI曲线,R0应选取阻值为_10__ Ω的定值电阻.(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_a__(填“a”或“b”)端.(3)在流过电流表的电流较小时,将电阻箱R2的阻值置零,变更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I,结果如图(b)所示.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 mA 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0.7__ Ω(保留1位有效数字).(4)为使得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3 V ,该同学经计算知,应将R 2的阻值调整为_2_700_Ω__.然后调整滑动变阻器R 1,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U /mV 24.0 46.0 76.0 110.0 128.0 152.0 184.0 216.0 250.0 I /mA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300.0增大__(大”“减小”或“不变”).(6)该同学观测到小灯泡刚起先发光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60 mA ,可得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 1=_0.074__W(保留2位有效数字);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 mA 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P 2,则P 2P 1=_10__(保留至整数).【解析】 (1)因为小灯泡额定电压2.5 V ,电动势6 V ,则滑动滑动变阻器时,为了保证电路平安,须要定值电阻分担的电压U =6 V -2.5 V =3.5 V ,则有R 0=3.5 V0.3 A≈11.7 Ω则须要描绘小灯泡在0~300 mA 的伏安特性曲线,即R 0应选取阻值为10 Ω. (2)为了爱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a 端.(3)由图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 mA 时,电压为7 mV ,则小灯泡的电阻为R =7×10-310×10-3 Ω=0.7 Ω. (4)由题知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 V 时,有3R 2+R V =0.3R V解得R 2=2 700 Ω.(5)由图(b)和表格可知流过小灯泡电流增加,图像中U I变大,则灯丝的电阻增大. (6)依据表格可知当电流为160 mA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6 mV ,依据(4)的分析可知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0.46 V ,则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 1=0.46 V×0.16 A≈0.074 W同理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 mA 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 V ,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 2=2.5 V×0.3 A=0.75 W故有P 2P 1=0.750.074≈10.9. (2024·广西南宁二模)某物理试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采纳半偏法测量一电流计G 的内阻R g ,然后将该电流计G 改装为电压表,并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检验.(1)请依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在图乙中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相应的实物电路:(2)测量R g的步骤如下:①按图甲所示连接好试验电路,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1,调整R1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满偏;②闭合开关S2,调整R2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转到满偏刻度的一半处,登记R2的阻值并断开S1;③待测电流计内阻R测=R2.由于存在系统误差,按上述试验步骤测出的电流计内阻R测与电流计内阻的真实值R g相比较,R测_<__R g(选填“>”“<”或“=”).(3)该小组在上述试验中,测得电流计G(量程3 mA)的内阻为400 Ω.他们将此电流计与电阻R串联后改装成量程为6 V的电压表,然后利用一标准电压表,依据图丙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检验.①与电流计串联的电阻R=_1_600__Ω;②调整滑动变阻器,当标准电压表读数为4.10 V时,电流计G的读数为2.00 mA,则改装后的电压表实际量程为_6.15__V.该小组发觉改装的电压表量程不是6 V,通过分析,缘由是由于电流计G的内阻测量不精确造成的,此时不用做其他改动,要达到预期目的,只需将与电流计串联的电阻R换为一个阻值为_1_550__Ω的电阻即可.【答案】(1)见解析图【解析】(1)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2)③当R1保持不变时,再闭合S2时,这样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将大于I g,当电流半偏时,电阻箱的电流比I g2大,所以电阻箱的电阻小于电流表,即测量值小于真实值.(3)①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须要串联一较大的分压电阻R =U I g -R g =63×10-3 Ω-400 Ω=1 600 Ω.②由题意,当微安表的示数为2 mA 时,理论上的电压U 理=I (R +R g )=2×10-3×(1 600+400)V =4 V但实际电压U ′有4.10 V .那么实际电流表G 的内阻R g ′=U ′I -R = 4.102×10-3 Ω-1 600 Ω=450 Ω实际量程为U 实=I (R g ′+R )=3×10-3×(450+1 600)V =6.15 V依据表头与分压电阻的串联关系,要达到预期6 V 的目的,只需将R 减小50 Ω即可,即换为1 550 Ω的定值电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的现象,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传统的物理实验设计与实践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固化、陈旧的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探索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
他们希望通过创新实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开展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设计与实践的相关问题,旨在为优化高中物理教学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对不同的创新实验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旨在寻找出最适合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验设计原则,为教师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
通过评价实施的实验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实践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意义和价值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创新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实验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创新实验设计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未来物理科技领域的人才。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创新设计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创新设计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电学实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电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还能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然而,传统的电学实验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实验效果,创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电学实验的局限性传统的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优化,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验器材的精度和稳定性有时难以满足精确测量的需求。
例如,电表的读数误差、电阻箱的接触不良等问题,可能导致实验数据的偏差。
其次,实验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缺乏创新性和探究性。
学生往往只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操作,难以真正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实验场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
二、创新设计的思路与原则为了克服传统实验的局限性,我们在进行电学实验创新设计时,可以遵循以下思路和原则。
1、贴近生活将电学实验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可以设计关于家用电器功率测量、手机电池充电效率研究等实验。
2、增加探究性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寻找答案。
比如,探究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与温度的关系。
3、利用现代技术引入先进的实验仪器和技术手段,如数字化传感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成果。
4、简化实验操作通过巧妙的设计,减少实验步骤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完成实验,从而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实验原理和数据分析上。
三、创新设计案例1、自制简易欧姆表材料:表头(微安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原理:根据欧姆定律,通过改变与表头串联的电阻值,可以测量不同电阻的阻值。
操作步骤:(1)将表头、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源和开关按照电路图连接好。
(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表头指针指在满刻度处。
高中物理有趣电学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有趣电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静电现象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实验器材:
1. 一块带有绝缘支架的金属板
2. 一块塑料片
3. 一块羊毛布
4. 一个静电计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板放在实验台上,并用绝缘支架支撑稳固。
2. 用羊毛布擦拭塑料片,使其带有正电荷。
3. 将塑料片靠近金属板,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 使用静电计测量金属板带有哪种电荷,并记录数据。
5. 将带有正电荷的塑料片从金属板中移开,再用羊毛布带负电荷,再次靠近金属板,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6. 使用静电计测量金属板带有的电荷,并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
1.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静电吸附现象的原因及其物理道理。
2. 讨论静电现象的应用,如静电吸尘器、喷墨打印机等。
3. 思考如何改变实验条件,使静电吸附现象发生改变。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摔落和碰撞。
2. 使用静电计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误操作和损坏设备。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实验器材。
拓展实验:
1. 实验中使用不同材料产生的电荷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2. 探究静电场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作用差异。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原理,还能够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5高考物理 电学创新实验
2025高考物理电学创新实验一、实验题1.小明通过实验探究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所用器材有:干电池(电动势约1.5V,内阻不计)2节;两量程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量程0~15V,内阻约15kΩ)1个;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0Ω)1个;定值电阻(阻值50Ω)21个;开关1个及导线若干.实验电路如题1图所示.(1)电压表量程应选用(选填“3V”或“15V”).(2)题2图为该实验的实物电路(右侧未拍全).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然后用导线将电池盒上接线柱A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选填“B”“C”“D”)连接,再闭合开关,开始实验.(3)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到合适位置后保持不变,依次测量电路中O与1,2,…,21之间的电压.某次测量时,电压表指针位置如题3图所示,其示数为V.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电压U与被测电阻值R的关系图线,如题4图中实线所示.(4)在题1图所示的电路中,若电源电动势为E ,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1R ,定值电阻的总阻值为2R ,当被测电阻为R 时,其两端的电压U = (用E 、1R 、2R 、R 表示),据此作出U R -理论图线如题4图中虚线所示.小明发现被测电阻较小或较大时,电压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较小.(5)分析可知,当R 较小时,U 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较小,是因为电压表的分流小,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小明认为,当R 较大时,U 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较小,也是因为相同的原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2.小明同学打算估测5个相同规格电阻的阻值。
现有一个量程为0.6 A 的电流表、一个电池组(电动势E 不大于4.5 V 、内阻r 未知)、一个阻值为R 0的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R 1的定值电阻(用作保护电阻),开关S 和导线若干。
他设计了如图(a )所示的电路,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把5个待测电阻分别单独接入A 、B 之间,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基本一致,据此他认为5个电阻的阻值相等,均设为R 。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实验教学创新设计
作者: 卢定山[1];王志斌[2];柴邵霞[3]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安徽黄山245000;[2]安徽省歙县中学,安徽黄山
245200;[3]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安徽黄山245000
出版物刊名: 物理教学探讨
页码: 55-5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8期
主题词: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创新设计;实验探究
摘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电学部分重要的物理规律之一,其教学方法一般是传统的理论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符合认知规律的情境支持.文章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素材,以新课标为指导,利用自制装置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数据分析中锻炼科学思维,在活动中做真探究,在教学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创新实验方式,提升高中物理课程的质量——多用电表的应用教案
创新实验方式,提升高中物理课程的质量——多用电表的应用教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地通过理论来传递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实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而在这些实验中,电学实验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实验内容,而电表的应用在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以往的电学实验教学中,由于电表使用较少,学生对电表的实际应用和原理理解不够充分,也无法深入了解电学的相关知识,导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度都不够高。
在本文中,我们将提出一种新的实验方式——多用电表的应用教案,来提升高中物理课程的质量。
一、教案的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电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了解不同电表的使用场景和适用范围;(3)掌握电表的计算方法和使用技巧;(4)通过实验,深入掌握电学相关知识。
2、基础实验在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电学基础知识后,我们可以先给他们进行一些基础的电学实验,例如直流电路的组合、串联、并联等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基本参数,并让他们总结出各种电路的测量规律。
3、实验设计在学生掌握电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涉及电表的实验,例如:(1)测量电工安全电源的稳压稳流性能;(2)测量反相器输出的直流偏置;(3)测量卡诺循环实验中的热功效率;(4)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和电流。
这些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电表来进行,例如模拟电表、数字电表、功率计等,让学生进行比较,了解各种电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4、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例如:不同电表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如何选取合适的电表进行测量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等。
二、多用电表的应用教案的优点通过多用电表的应用教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深入了解电表的应用和原理,在实验探究中逐渐掌握电学相关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和理论掌握度。
初中物理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物理实验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局限于物理学科内部,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尝试了跨学科整合的物理实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案例描述本案例以“电学实验中的力学知识”为主题,通过整合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设计了一堂跨学科整合的物理实验教学课。
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欧姆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流的因素。
2.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电学原理,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电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电学原理,如电流的形成、电阻的作用等。
同时,介绍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影响电流的因素,如电阻、电压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4)讨论与交流: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5)总结与评价: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物理学科以外的知识。
三、案例分析本案例通过跨学科整合的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本案例整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应用电学原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案例鼓励学生运用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案例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流的因素,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器材,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策略探讨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策略探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是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一、确定教学目标和意义在开展电学实验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意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以及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提供前置知识和理论基础在进行电学实验之前,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前置知识和理论基础,让学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背景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问题引导和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必要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三、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进度,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目标明确:实验方案应明确实验的目标和要求,学生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2. 操作简单:实验方案要求学生的操作步骤简单明了,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3. 理论背景:实验方案应与前置知识和理论基础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意义。
4. 结果可观: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以便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示范操作:教师可以在实验前进行操作示范,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2. 独立探究:在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错误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控制能力。
4. 探索创新:在合适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扬声器的实验(创新实验)
2024/7/26
1.1。理论背景
扬声器锥体的振动的谐振所描述的公知的方程
振荡器(例如赫克特1994年,粗磨和伯克希尔1996年,
桑顿和马里恩2004)。在足够低的频率,圆锥体作为
一个整体移动。自由振荡的振荡系统每次发生时,系
统从它的平衡位置的位移,然后释放。如果摩擦力的
所谓的动态阻抗,这反映了在振荡的音圈产生的EMF。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EMF是
其中x'是锥形的速
度 ,e和x'的相位是一致的。阻抗
的实部和虚部
具有双通道锁定放大器,很容易不断显示音圈的两个部分的 电阻抗作为频率的函数。如果没有这样的装置中,我们 可以显示持续的总阻抗的模量,| Ztotal |,并确定它的实部和 在离散频率的虚数部分(见下文)。在我们的例子中,只有音圈的
且A和φ取决于初始条件。
发生强迫振荡的锥是由于驱动力Bli,其中,B是磁场的布里字段,
该字段是径向和垂直于在音圈线的所有部分的,l是此线的长度,
i是在音圈的驱动电流。位移的实部和虚部是
位移的弹性模量是
2024/7/26
其中x0是圆锥体的位移的振幅,i0和ω分别是振幅和频率的驱动电
流.音圈的总阻抗包括其通常的电阻抗和
2024/7/26
3.2自激振荡 因为正反馈,锥的振荡可能成为自激的,类似的还有 摆钟或有些混沌玩具。有了反馈,锥体的运动方程变为
x (2 )x 02 x 0
其中β取决于反馈系数。对于正反馈,β> 0。自激振荡会产生, 当施加到音圈的外力大于摩擦力,即是 2γ - β= 0时。对于2γ - β<0,振荡幅度应无限制地增加。这 是不可能的,因为系数β不可避免地随着振荡幅度的增加而减小 。自激振荡的频率接近扬声器的固有频率。并且它们稳定的幅度 取决于反馈系数。的,要得到负反馈,需要一个反相放大器。
高中物理电路趣味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电路趣味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和闭合电路的原理,并理解电流通过灯泡产生光亮的原理。
实验材料:
1. 线材
2. 电池
3. 电灯泡
4. 蜂蜜
5. 杯子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线材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上,另一端连接到电灯泡的底部,将另一根线材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上,另一端浸入杯子里的蜂蜜中。
2. 首先,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如果不亮,请检查连接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调整后重新连接。
3. 当电流通过蜂蜜时,会导致蜂蜜发生电解,产生气体,同时灯泡会逐渐变亮。
4. 让学生探究灯泡变亮的原因,引导他们理解电流的流动和闭合电路的原理。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2. 电池的正负极不能接反,保持电路的连接正确。
3. 小心处理蜂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事故。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看到灯泡逐渐变亮的过程,了解电流通过灯泡产生光亮的原理,加深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延伸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液体替代蜂蜜进行实验,观察是否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电解和流动电流的关系。
实验评价:
这个实验结合了电路原理和化学反应过程,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是一个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简单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创新简单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掌握其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实验操作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电动玩具,引导学生关注直流电动机,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
3. 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制小风扇,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 制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讨论结果自制小风扇。
5. 实验:让学生演示自制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6. 分析:讨论自制小风扇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风扇,提高其性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4. 分析法: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学生能独立完成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学生能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提高科学素养。
4. 学生能提出改进小风扇的建议,展现创新意识。
六、教学资源:1. 直流电动机及其配件。
2. 自制小风扇的材料。
3. 实验操作手册。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步骤:1. 展示直流电动机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直流电动机。
2. 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风扇。
5. 让学生演示自制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6. 讨论自制小风扇的优点与不足,从实验中总结规律。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风扇,提高其性能。
8.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物理教案设计2
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物理教案设计2让学生理解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一、教学背景电学知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电容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
现代物理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实现课程目标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文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能够:1.理解电容的基本概念;2.了解电容对直流电流和交变电流的作用;3.掌握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原理;4.了解电容在各种电器设备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概念讲解:介绍电容的基本概念,如何计算其大小、容量和电场强度等。
2.实验观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可设置电容的导体板、两个金属板和两个电源以及绕制电容的方式,以示意图的形式进行说明。
3.应用讲解:介绍电容在各种电器设备中的应用,如何构造电容电路、电容在放大器中的应用、电容与电感结合的应用等。
4.分组讨论:学生被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具体应用场景,分享讨论该场景中电容的作用原理和具体功能。
从而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学习,探讨和讨论电容的应用。
5.总结探究: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为同学提供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容的作用,归纳掌握电容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四、教学效果此教学方式采用实验观察、分组讨论、总结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电容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电容的知识,理解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对电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并且积极思考和贡献自己的意见,增加了课堂互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教学后,学生对电容的应用场景和本身功能有了更加深入高效的理解,为今后探究更深层次的电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体会本文介绍的创新教学方式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调查问题,从而达到理解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的目的。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策略探讨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策略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电学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电学知识,培养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促进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电学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设计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缺乏趣味性,实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策略,探讨如何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策略,分析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设计实验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建立实验评价标准,明确教师的角色,并对未来的教学进行展望和总结。
通过对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电学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实验教学也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有效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学观念。
深入探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实验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对于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物理规律,观察现象,进行测量和实验操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电学实验部分。
电学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理论抽象,而且实验操作性强。
通过实验教学,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学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电路的构成与原理、电流电压的测量、电阻的特性、欧姆定律的验证、串并联电路的特性研究等。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技能,但由于电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和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设计将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实验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构成,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等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量的定义,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仪器。
(3)掌握欧姆定律的原理,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理解并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4)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特性,能够分析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分布规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5)学会设计简单的电路图,进行电路连接,分析电路故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总结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采用以退为进、以点带面、以动带静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电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电学实验的创新设计
电学实验的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电学实验成为理综模式及单科模式下物理实验考题的首选题材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的形成有其必然性:
①电学实验不仅考查了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有效地考查了电学基础知识.它所具备的双重考查功能是许多其他实验无法替代的;
②受考试时间和试卷篇幅的限制,大部分试卷都未对恒定电流这一章的知识另外单独设题考查,电学实验自然肩负着考查恒定电流这一章的使命;
③电学实验尤其是设计性电学实验题最富于变化,最能体现考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为命题者提供了广阔的命题空间.
【适用地区】
适用于全国大纲卷、山东新课标卷、江苏卷等
【题型预测】
1.电阻测量的新理念
【预测1】 为了测量量程为3V 的电压表V 的内阻(内阻约2000Ω),实验室可以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A 1,量程为0.6A ,内阻约为0.1Ω;电压表V 2,量程为5V ,内阻约为3500Ω;电阻箱R 1的阻值范围为0~9999Ω;电阻箱R 2阻值范围为0~99.9Ω;滑动变阻器R 3的最大阻值约为100Ω,额定电流1.5A ;电源E ,电动势6V ,内阻约0.5Ω;单刀单掷开关S ,导线若干。
(1)请从上述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 的内阻的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图中的元件要用题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要求测量尽量准确。
(2)写出计算电压表V 的内阻R v 的计算公式为R v =________。
解析 (1)由于题目中待测电压表的量程为3V ,内阻约为2000Ω,所以电压表中的最大电流为A I 0015.02000
3==,而给定的电流表A 1的量程为0.6A ,无法准确测量通过电压表的电流。
所以只能借助于串联分压原理,设
计的测量电压表V 的内阻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2)闭合开关,电压表V 的示数为U ,电压表V 2的示数为U 2,
电阻箱R 1的读数为r 1。
根据欧姆定律,利用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与电阻
R 1的电流相等,算出电压表的电阻为。
【误区警示】 多数考生解答此题,毫不犹豫地套用伏安法,这是由于没有考虑电流表的量程,待测电压表的量程为3V ,内阻约为2000Ω,电压表中的最大电流为
A I 0015.02000
3==
,而给定的电流表A 1的量程为0.6A ,通过电压表的电流无法使电流表的偏转达到31以上,因而无法准确测量通过电压表的电流,所以电流表不能用。
2.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量的变式
【预测2】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①干电池(电动势E 约为1.5V ,内电阻r 约为1.0Ω);
②电流表G (满偏电流3.0mA ,内阻R g =10Ω);
③电流表A (量程0~0.6A ,内阻约为0.5Ω);
④滑动变阻器R (0~20Ω,10A );
⑤滑动变阻器()
R A '~01001Ω,; ⑥定值电阻R 3990=Ω; ⑦开关和导线若干.
(1)为了能准确地进行测量,也为了操作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__.(填写数字代号)
(2)请画出实验原理图.
解析 (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U Ir =+可知,只
要能测出两组路端电压和电流即可,但题目中只给出两个电
流表且其中一个电流表G 的内阻已知,可以把内阻已知的电
流表和定值电阻R 3串联改装成一个电压表。
为了减少误差,
滑动变阻器需选④
(2)设计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
分别测两组电流表G 和A 的读数,即有
()()()()E I R R I I r
E I R R I I r G g A G G A G =+++=+++111121222
可得()()E R R I I I I I I I I g G A A G A G A G =
+-+--112122211 ()
()r R R I I I I I I g G G A G A G =+-+--1122211.
3.非理想电表的非常规使用
【预测3】 某电压表的内阻在ΩΩk k 50~20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待测电压表V(量程3V) B.电流表A1(量程200μA) C.电流表A2(量程0.6mA) D.电流表A3(量程0.6A)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kΩ) F.电源E (电动势4V) G.开关S,导线若干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要求测量多组数据,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 解析 (1)要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它两端的电压可由电压表的示数读出,流过电压表的电流要用电流表与它串联才能测出.因为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ΩΩk k 50~20,所以流过电压表的最大电流为
A A I m μ150105.1100.2344=⨯=⨯= 则电流表选择A1. (2)因为滑动变阻器电阻比电压表内阻小得多,且要求尽量减
小误差,测量多组数据,所以采用分压电路,电路如图所示. 4.定值电阻的妙用
【预测4】 某同学为了测电流表A 1的内阻精确值,有如下器材:
电流表A 1(量程300 mA ,内阻约为5Ω);
电流表A 2(量程600 mA ,内阻约为1Ω) ;
电压表V (量程15 V ,内阻约为3 k Ω) ;
定值电阻R 0 (5Ω) ;
滑动变阻器R 1(0~10Ω,额定电流为1 A );
滑动变阻器R 2(0~250Ω,额定电流为0. 3 A ) ;
电源E (电动势3 V ,内阻较小).
导线、开关若干.
(1)要求电流表 A 1的示数从零开始变化,且多测几组数据,且电表的偏转必须同时达到3
1以上,以保证有尽可能高的精确度.在如图所示线框内画出测量用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所用仪器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电流表A 1的内阻r 1,则所用电流表A 1的内阻r 1表达式为r 1 =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
解析 (1)大多数考生看到此题,第一感觉考虑的就是伏安法,由
于没有考虑电表的量程,当然做不正确。
少数考生想到要满足“有尽可能
高的精确度”的条件,认为电压的测定,不能选量程是15V 的电压表。
因
为电流表A 1上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为1.5V ,因而电压表测不出电流表的
两端的电压。
要满足“多测几组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要满足“两表的偏转必须同时达到3
1以上”,则需要将定值电阻与A 1并联,以扩大A 1的量程。
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
(2)若电路表A 1、A 2的读数分别为I 1、I 2,则通过定值电阻R 0的电流为I 2-I 1,A 1两端的电压为(I 2-I 1)R 0,则所用电流表A 1的内阻r 1表达式为01
121R I I I r -= 答案 (1)电路如图所示 (2 )01
121R I I I r -= I 1、I 2分别为电流表示数,R 0是定值电阻大小.
5.电路实物连线的技巧
【预测5】有一待测的电阻器R x ,其阻值约在40~50Ω之间,实验室准备用来测量该电阻值的实验器材有:
电压表V (量程0~10 V ,内电阻约20 k Ω);
电流表A 1,(量程0~300 mA ,内电阻约20Ω);
电流表A 2,(量程0~800 mA ,内电阻约4Ω) ;
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为10Ω,额定电流为2 A ) ;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50Ω,额定电流为0.1 A);
直流电源E(电动势为9V,内电阻约为0. 5Ω);
开关及若干导线.
实验要求电表读数从零开始变化,并能多测出几组电流、电压值,以便画出I-U图线.(1)电流表应选用.
(2)滑动变阻器选用(选填器材代号)).
(3)请在如图甲所示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图乙中器材连成符合要求的电路.
解析(1)加在待测电阻上的电压最大约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即为9V,而待测的电阻器R x其阻值约在40~50Ω之间,此时通过其的最大电流约为225mA,为了测量有较高的精
度,电流表应选用A1。
(2)实验要求电表读数从零开始变化,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
试接法,为了调节的方便,滑动变阻器选用阻值小的,即R1。
(3)由于待测电阻较小,所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
分压式,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进行实物连线时,首先在图中选择电源E、开关S和滑动变阻器所组成的电路,并按此回路在图中将对应的实物依次连接起来,要注意滑动变阻器是分压式接法,所以选择滑动变阻器的下面两根接线柱作为输入端,即电源通过这两个
接线柱给滑动变阻器供电;然后再在图乙中选择电流表、
待测电阻组成的电路,它们串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输出
端上,应在滑动变阻器的上下两组接线柱中各选择一个
组合成输出端,另外在接电流表时应注意接线柱的极性;
最后将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同样应注意接线柱
的极性。
这样整个电路就连接好了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