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详细讲解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强调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识别和运用。
(2)通过实例演示,展示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用方程表示。
(3)引导学生学习构建方程的方法和技巧,讲解线性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题:
请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例如:不同商品的价格与数量关系、家庭成员的年龄与时间关系等,收集数据、构建方程并求解,分析结果,形成小组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审题,规范书写,注意细节,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2.对于选做题和探究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不断调整解题策略。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4.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数学素养。
(2)拓展课外资源,推荐与本章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设计了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一家文具店进行促销活动,购买不同数量的铅笔可以获得不同的优惠。通过这个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19.1.1变量与常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19.1.1变量与常量(教案)
3.培养学生运用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的能力。
4.引导学生在探索变量与常量过程中,培养严谨的数学态度和逻辑推理的素养。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区分两者。
-掌握函数概念的基本内涵,了解变量之间关系的表示方式。
在新课讲授的案例分析部分,我选取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这个案例,我看到了学生们开始尝试将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通过讨论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了变量与常量的变化过程,这种亲自动手的方式似乎比单纯的讲授更能加深他们的理解。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在分析问题时还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变量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我适时地介入,提出了几个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看到他们在讨论中逐渐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我感到很欣慰。
最后,我发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仍然对自己的理解不够自信,可能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变量与常量这一知识点。此外,我也会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变量与常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变量与常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常量与变量的教案

常量与变量的教案
常量与变量的教案
【篇一:常量与变量教案】
7.1常量与变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验在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地变化。
2、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相对地存在。
3、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重点: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难点:本节的范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的定义做了铺垫。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1页。
(3)若汽车行驶了4小时,则其中常量、变量分别是什么?
常量是4小时;变量是s,v.
(4)从以上3题你发现了什么?
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相对地存在。
三、例题讲解:
一家快递公司的收费标准如图,用t表示邮件的质量,p表示每件快递费,n表示快递邮件的件数。课本141页
(1)填写下表
(2)在投寄快递邮件的事项中,t,p,n是常量,还是变量?
生:h、n在改变,110与10不变。
师:当我们用数学来分析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量,在某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改变,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两种量。
二、新课教学
1、常量与变量概念。
在一个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称为变量。如上面公式中h和n、s和r是变量。2、学生练习(小试牛刀)
师: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睡眠时间充足吗?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一个10岁至50岁的人每天所需睡眠时间(h小时)可用公式h=(110-n)/10计算出来,其中n代表这个人的岁数,请赶紧算算你所需的睡眠时间吧!(出示投影)

八年级数学上册《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2.教师指导:在每个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3.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展示问题解决过程和数学表达式的建立。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全班范围内的互动交流,加深对常量与变量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涵盖识别常量与变量、列表达式、数据分析等方面。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常量与变量》这一章节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尚需提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本质区别。
2.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把握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中的常量和变量是什么?
3.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如温度、降雨量、植物生长等,尝试区分这些现象中的常量和变量。
4.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常量与变量的定义,通过具体实例阐述它们在数学表达中的表示方法。
2.设计丰富多样的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加强小组合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实际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
2.学会使用变量表示数量关系,并能够根据问题情景列出相应的表达式。

20_1 常量和变量 教案

20_1 常量和变量 教案

20.1 常量和变量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变量、常量的意义能举出现实中的常量与变量;2.通过探索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符号感;3.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为学习函数的定义作准备;4.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上对问题的分析,感受现实生活中函数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具体的事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用含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需要用量化的方式来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过程,这会涉及一些量,其中,一些量是不变的,一些量是变化的.我们知道,在一个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路程=速度×时间.这里的路程、速度和时间就是三个不同的量.这些量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具体表现形式呢?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发言,教师引出新课.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新课讲解1.合作探究问题1.小明在上学的途中,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300 m/min。

(1)填写下表:时间t/min 5 10 20 55 …路程s/m …(2)在这个问题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变化的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师生活动:学生观察题目信息,独立思考后,发言交流.教师引导后,得出表格内应填:1500、3000、6000、16500…平均速度300 m/min是不变的,路程和时间都是变化的,它们之间满足关系s=300t.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填表,并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问题2.桃园村办企业去年的总收入是25000万元,计划从今年开始逐年增加收入3500万元。

在这个问题中,一共有几个量?其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变化的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师生活动:学生观察统计图,发言交流.解释题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

教师引导,得出题中一共有四个量,即去年的总收入、从今年起每年增加的收入、第几年和第几年的总收入.去年的总收入25000万元和以后每年增加的收入3500万元都是不变的量,第几年和第几年的总收入都是变化的量.如果用n(n取正整数)表示从今年起的第n年,用W表示第n年的总收入,那么它们之间满足关系W=25000+3500n.设计意图:仿照问题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统计图中的信息,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为后面说明常量与变量做铺垫.问题3.类似地,请你再举出两个实际问题的例子,并分别说明它们各含有几个不同的量,其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

常量与变量教案范文

常量与变量教案范文

常量与变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掌握定义和使用常量和变量的方法。

3.能够区分常量和变量的特点和用途。

4.能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2.常量与变量的特点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1.常量与变量的区别及运用。

2.常量和变量的命名规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举例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比如:"今天天气很好"中的"天气很好"是一个常量,它的值不会改变;"昨天的温度是20度"中的"温度"是一个变量,它的值可以随时改变。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常量是值固定不变的量,变量是值可以改变的量。

2.常量的定义和使用教师介绍常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1) 在程序中定义常量使用关键字"final",表示该变量的值不能修改。

(2)常量的命名规范一般使用大写字母,多个单词之间使用下划线连接。

(3) 常量的赋值一般在声明时进行,例如:final int MAX_VALUE = 100;3.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教师介绍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1) 在程序中定义变量使用关键字"int"等,表示该变量的值可以改变。

(2)变量的命名规范一般使用小写字母,多个单词之间使用驼峰命名法。

(3)变量的赋值可以在声明时进行,也可以在程序中的任意位置进行。

4.常量和变量的区别教师总结常量和变量的区别:(1)常量的值不可改变,变量的值可以改变。

(2)常量一般在声明时赋值,变量可以在任意位置赋值。

(3)常量的命名一般使用大写字母,变量的命名一般使用小写字母。

(4)常量的作用是用来表示固定的值,变量的作用是用来存储和修改数据。

5.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师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是常量还是变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的学号和姓名是常量,它们是固定的,不会改变;而学生的成绩是变量,它是可以随时改变的。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量与变量》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量与变量》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量与变量》学情分析本节课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和函数等概念,帮助学生接触运动现象,认识运动现象,思考运动现象,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变量的存在,逐步使学生理解变量的意义,实现由常量到变量的转变函数。

本节课学生初步接触变量的概念,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的定义做了铺垫。

教学目的1、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着列出简单关系式。

3、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数学学科知识,体会其严谨性。

教学重点了解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说明(天气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高处不胜寒,说明(高山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讲授新知1、常量与变量(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填表。

t/时 1 2 3 4 5S/千米 60 120 180 240 300路程 = 速度× 时间①在以上过程中,变化的量是(时间t、路程s),不变的量是(速度60千米/时)②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S = (60t)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S)随行驶时间(t)的变化过程。

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张电影票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若设一场电影出售x元,票房收入y元。

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①早场收入= 10 × 150 = 1500元②日场收入= 10 × 205 = 2050元③晚场收入= 10 × 310 = 3100元票房收入 = 售价× 售票张数3、在以上过程中,变化量是(售票张数x)和(票房收入y),不变量是(每张电影票的售价10元)。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常量和变量》精品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常量和变量》精品教案

教案名称:常量和变量教学目标:1.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2.能够区分常量和变量3.能够灵活运用常量和变量教学重点:1.常量和变量的概念2.区分常量和变量3.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问题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比如:小明每天花在网吧上网的时间是固定的,这个时间就是常量;而他花在网吧的费用却是每次不同的,这就是变量。

请同学们来举一些其他的例子。

Step 2 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在板书上写下“常量”和“变量”两个词,让学生试着解释这两个概念。

通过讨论,让学生梳理出常量和变量的特点和区别。

Step 3 区分常量和变量给学生出示几个含有常量和变量的数学表达式,请学生梳理出其中的常量和变量。

比如:2x+3y=10,x和y是变量,而2和3是常量。

Step 4 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常量和变量来解决。

比如:问题1:一个矩形的面积是12平方米,长边是3米,请问宽是多少?问题2:一道数学题的答案是10,比答案小5的数是多少?请学生用变量表示未知数,解决以上问题。

Step 5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问题,让其他小组运用常量和变量来解决。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来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Step 6 讲解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给予解答。

总结常量和变量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Step 7 练习巩固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拓展:1.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学公式,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常量和变量。

2.引导学生思考常量和变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教学反思:本课设计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和问题,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教案

初中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教案

初中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教案1. 让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变量和常量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变量和常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及其区别和联系。

2. 实际问题中变量和常量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变量和常量。

2. 理解变量和常量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变量和常量的存在。

2.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变量和常量的特点和应用。

3.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变量和常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变化,引出变量和常量的概念。

2. 新课:介绍变量和常量的定义,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实例分析: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识别其中的变量和常量,并探讨它们的运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变量和常量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它们在数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6.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用变量和常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实际问题中,学生应能够识别变量和常量,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应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变量和常量。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问题意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常量和变量 教学设计

常量和变量 教学设计

常量和变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常量、变量;2.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模型,感受变量与函数是刻画现实生活中许多变化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2)学习本节要注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思考“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清常量与变量。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大家还记得“神舟”五号飞船嘛,现在我们就拿它举一例子。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绕地球飞行14圈后,飞船返回舱,于10月16日6时23分顺利返回地面。

下面是“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的师:看上面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1)“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共用多少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返回舱的高度共下降了多少米?(2)在这段时间里,飞船返回舱降落的速度最慢?(3)上表中涉及了哪几个量?这几个量的值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是保持不变还是不断变化?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列出表格:学生得出结论。

二、讲授新知师:通过上面这个活动,我们知道量可以“取不同的数值”,也可以“保持同一数值”。

看下面的例题:一辆汽车,以90km/h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用t表示它行驶的时间(h),用s表示它行驶过的路程(km)。

(1)写出用t表示s的表达式。

(2)根据t的值,填写s相应的值。

(3)在这个问题中,涉及的量有哪些?其中,哪些量的值是保持不变的,哪些量可以取不同的数值?教师提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可以取哪些值,行驶的时间、路程可以取哪些数值?注意哪些量的值是保持不变的,哪些量的值可以取不同的数值?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得出结论: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而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了变量和自变量。

我们举现实生活中的含有常量和变量的例子来进行学习。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常量和变量》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常量和变量》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常量和变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常量和变量》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概念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常量和变量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常量和变量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常量和变量。

2.让学生掌握常量和变量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常量和变量的表示方法。

3.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加深对常量和变量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

2.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变的事物和变化的事物?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使用PPT或者黑板,展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讲解常量和变量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常量和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同时,给出常量和变量的表示方法,例如:用大写字母表示常量,用小写字母表示变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加深对常量和变量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变量与常量》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变量的概念,常量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变量的意义,并能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能正确区分两者,并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变量与常量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能灵活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方法,掌握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并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变量与常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实物:准备一些实物的道具,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情况吗?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量是会发生变化的,有些量是不变的,那么,这些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变量与常量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常量和变量教案设计

常量和变量教案设计

《常量和变量教学案》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这节课是青岛版七年级第五章一次函数的启蒙课。

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可以为以后学习函数以及不等式的内容打下基础。

所以我认为本课内容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变量和常量已经有过简单的的认知,本节课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天飞跃。

因此,设计本课时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创设在一定条件下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从中感知到变量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

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的能力。

同时在引导学生探索变量之间的规律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让学生领悟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姿多彩的数学问题,并能从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还要培养一种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探索、研究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学习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从丰富的实例中体验在一个过程中有些量是固定不变的,有些量却在不断地变化着;(2)让学生在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相对存在的;(3)使学生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经历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探索,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自信;(2)进一步加深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八年级数学上册《常量与变量》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常量与变量》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本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将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关怀,使数学课堂成为他们乐于探索的乐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常量和变量的定义,掌握它们在数学表达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通过具体实例,识别并区分方程中的常量和变量,理解它们在问题情境中的含义,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2.学会运用常量与变量分析问题,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
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境,提取关键信息,利用常量与变量建立方程或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使数学课堂成为充满人性关怀的场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常量与变量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应用和识别方法。
2.强调常量与变量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小结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

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构建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3.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表达交流方面能力各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个体差异,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4.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惧心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讨论其中涉及的常量和变量。我会提供一些讨论话题,如:
1.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常量与变量的例子?
2.如何将这些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3.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讨论内容,适时予提示和引导。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成果。
-安排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在给定变量或常量的条件下,推导出相关的数学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方法,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归纳出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概念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基础题:识别下列各实例中的常量和变量。
-圆的周长C = 2πr
-购买水果,每千克x元,购买y千克的总价

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

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

19.1.1 变量与常量(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变量、常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

2.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

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

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观看一分钟视频《地球演变史》,告诉学生大千世界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但是量与量之间存在联系,而联系之间又存在规律。

【课前学习】问题一: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请说明你的道理:路程=__________________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s=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二:我到超市购买了若干瓶矿泉水,这种矿泉水的单价是每瓶1.2元,花费的总金额为y 元,购买的瓶数为x瓶,先填写下表,再用含x的式子表示y。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 y=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购买矿泉水需要的钱____随购买的数量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三: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 圆和面积S 的变化过程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请说明你的道理:圆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八年级数学下册《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自主发现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缺乏问题分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生活实例、数学故事等引入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常量与变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八年级数学下册《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能够识别并区分数学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
2.掌握常量与变量在数学表达式的运用,能够正确替换变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并掌握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够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4.学会使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数学中的固定值和变化值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尚不能明确区分常量与变量,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形成清晰的概念。
2.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部分学生对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能熟练地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2.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常量与变量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针对常量与变量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声明和使用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常量的概念和特点•什么是常量?•常量的特点是什么?•常量的命名规则和约定。

2. 变量的概念和特点•什么是变量?•变量的特点是什么?•变量的命名规则和约定。

3. 常量和变量的声明和初始化•常量的声明和初始化方法。

•变量的声明和初始化方法。

•常量和变量的数据类型。

4. 常量和变量的使用•常量和变量的赋值和修改。

•常量和变量的运算和表达式。

•常量和变量的输出和输入。

5. 常量和变量的应用•常量和变量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常量和变量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常量和变量在编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常量和变量的作用和意义。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常量和变量的声明、初始化和使用方法。

3.组织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常量和变量的使用经验和应用场景。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常量和变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去超市买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5元,请问他买了几个苹果,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常量和变量有什么作用?2.介绍常量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讲解常量的定义:不可改变的量,其值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举例:常量的例子有哪些?•引导学生总结常量的特点:值不可改变,命名规则和约定。

3.介绍变量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讲解变量的定义:可改变的量,其值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改变。

•引导学生举例:变量的例子有哪些?•引导学生总结变量的特点:值可改变,命名规则和约定。

4.常量和变量的声明和初始化(15分钟)•讲解常量的声明和初始化方法:使用const关键字声明,并在声明时初始化。

初中数学变量与常量教案

初中数学变量与常量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变量与常量教学目标:1. 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两者。

2. 能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变量在数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常量与变量的定义。

2. 常量与变量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经常变化的?有哪些事物是不变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像身高、体重、年龄等都是经常变化的事物,我们称之为变量;而像圆周率、地球的质量等都是不变的事物,我们称之为常量。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常量的概念:常量是在某个过程中不变的量。

2. 讲解变量的概念:变量是在某个过程中可以取不同值的量。

3. 举例说明:如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其中r是变量,π是常量。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请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8的练习题1-3。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讲解正确与否。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常量和变量。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实际问题,用常量和变量来解决。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 强调常量和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请学生完成教材P39的练习题1-5。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应用拓展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应用。

在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常量和变量的区别,避免混淆。

变量与常量教案范文

变量与常量教案范文

变量与常量教案范文【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变量与常量的概念、特点和使用,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变量和常量。

【教学目标】1.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正确声明和使用变量和常量。

3.掌握变量和常量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和特点。

2.变量和常量的声明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变量和常量的特点及其区别。

2.多个变量和常量的声明和使用。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固定的数值或数据,比如:年龄、身高、体重等。

那么这些数值有没有可能发生改变呢?”2.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些数值会发生改变,应该怎样处理呢?”3.引导学生总结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变量是指可以改变数值的量,常量是指不可改变的数值。

”4.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变量和常量的例子,如:气温、姓名等。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介绍变量和常量的特点:“变量的数值可以不断改变,而常量的数值在使用中不能改变。

”2.教师通过图示和比较,进一步解释变量和常量的区别和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和特点。

Step 3 变量的声明与使用(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变量的声明方式:“在程序中,我们需要使用变量前必须先声明变量,声明变量是为变量分配内存空间。

”2.通过示例代码,解释变量的声明和使用方式。

3.引导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实践,如:声明一个变量存储一个人的年龄,并计算该人5年后的年龄。

Step 4 常量的声明与使用(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常量的声明方式:“声明常量的时候,需要指定常量的名称和数值,并且不能再次对其赋值。

”2.通过示例代码,解释常量的声明和使用方式。

3.引导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实践,如:声明一个常量存储圆周率,并计算一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市汇川区第十四届中学课改擂台赛决赛--------------------教学设计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
变量与常量
遵义师院附属实验学校陈龑
教材分析
本课是函数的起始课,函数是刻画运动变化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要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现象,把握变化规律,首先要关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这就是变量。

本课在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数量变化的基础上,领会变量与常量的含义.
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

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的定义做了铺垫。

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能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变量的过程,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3、感受变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许多变化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体会对应、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的分析出常量和变量,能用关系式、表格、图象等形式描述一个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视频和图片揭示万物的运动变化;
2、出示购物情境导入课题(变量与常量)。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
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s千米,行驶时间t小时,先填写下表,s的值随t 的变化而变化吗?再试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s。

(小时) 1 2 3 4 5
(千米)
在这一过程中,什么量是固定不变的?什么量是变化的?
探究二:
为了激励航中八年级(14)班的同学,张老师准备买三角板作为奖品。

已知单价5元/套,总价y 元,数量n 套,计算当n 为5套,6套,7套时,总价y分别是多少元?
归纳:量的数值变化情况等;
归纳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规范表达:
用12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

矩形的一边长为x米,它的邻边长为y米。

写出它的关系式,并指出这个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大练基本功:
练习巩固刚归纳的定义
探究三:
和探究1相比较,张老师重新预算了一下,决定用200元买三角板作为奖品。

已知单价x元/套, 数量n套,计算单价x为4元/套, 5元/套, 8元/套时,数量n分别是多少套?
理解定义:
通过对比,加深对变量与常量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理解,体会变量与常量的内涵与外延
1、勇闯第一关
2、勇闯第二关
3、勇闯第三关
4、勇闯第四关
揭示定义的外延和描述变化规律的方法
四、知识拓展
(视野窗)如果弹簧称原长为10厘米,每挂1千克重物使弹簧称伸长0.5厘米,所挂重物的
质量为m千克,弹簧秤总长为L厘米分别挂1千克、2千克、3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提示:L=10+0.5m)指出变量和常量,并揭示其变化规律。

……
五、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巩固
作业1、(必做)教科书第71~72页练习。

(选做)教科书第81页复习巩固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变量与常量
****************
****************
****************
数值发生变化数值始终不变
八、教学反思:(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