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分水岭梗死完整

合集下载

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探讨

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探讨

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 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类型及临床特点。

方法分析53 例经头颅CT或MRI 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

结果本组53例经治疗后,出院时14例基本痊愈,28例明显好转或好转,11例无效,死亡1例。

结论 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临床特点分水岭脑梗死(CWI)是指脑相邻两条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塞。

由于梗塞部位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相应症状,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1]。

为2.6%~16.6%,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有资料为55.6%[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头颅CT,MRI的广泛开展,现在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现将我院自2005.05-2009.07根据临床表现,CT或MRI检查诊断的53例CWI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45~81(平均71)岁。

45例为右利手,8例为左利手,急性起病,于发病的2h~15天入院;安静时发病30例,睡眠中发病15例,活动时发病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2例;高脂血症史24例,冠心病史20例,糖尿病史18例,平时血压偏低30例。

1.2 临床表现偏瘫25例,偏身感觉障碍20例,失语10例(运动性失语5例,感觉性失语4例,混合性失语1例),视野缺损8例,假性球麻痹1例,意识障碍1例,头痛8例,呕吐10例,大发作癫痫1例。

1.3 CT或MRI检查病例均做了颅脑CT扫描,30例做了颅脑MRI检查。

CT显示CWI 梗死灶为低密度改变。

皮层梗死多呈楔形,尖端向内,底面向外,皮层下条索状。

病灶位于额顶叶交界区15例,顶枕颞交界区13例,侧脑室体旁5例,室上区1例,室后外方6例,侧脑室三角部后外方8例,尾状核头2例,双侧基底节3例。

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是指两条主要脑动脉供血交界区发生的缺血及梗死。

其发生率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8%-5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血流动力学障碍低血压占50%
2、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3、心脏疾病
4、血管微栓子
(二)临床表现分型
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60岁以上者居多,约占55.6%。

男女无明显差异,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反复发作的低血压史或一过性缺血发作史。

其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取决于分水岭脑梗死发生的位置与程序。

根据梗死位置不同临床上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三)诊断
主要依据CT及MRI所显示的特征性梗死部位,还必须结合低血压、颈动脉闭塞和心脏疾患的证据。

CT及MRI:脑分水岭梗死的CT与MRI征象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相同,但位于大脑主要动脉的交界区,常发生于双侧,呈楔形,宽边向外,尖角向内或为条索状。

病例分享。

脑分水岭梗死的解剖和分型,一文读懂

脑分水岭梗死的解剖和分型,一文读懂

脑分水岭梗死的解剖和分型,一文读懂分水岭(watershed),本为地理学名词,是指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

也叫分水线;也用来比喻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

自然界中的分水岭长这样子(图1):图1 鼎鼎大名的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示意图大脑里的“分水岭”长这样子(图2):图2 脑内分水岭示意图两者有没有很像呢?分水岭脑梗死,也称为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边缘带脑梗死(border zone infaction),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

让我们再看一张较为“立体”的示意图(图3),加深一下分水岭脑梗死的印象。

可以将脑动脉看作河流,相邻流域分界的地方,因为某些原因(比如主干水量不足),可能发生河流的断流导致大旱,便出现了分水岭脑梗死。

图3 图A显示了1.大脑前动脉供血区,2.大脑中动脉供血区,3.大脑后动脉供血区。

图B显示了脑内分水岭区(箭头)及分水岭脑梗死(黑色椭圆)1脑分水岭梗死的分类根据脑内血液循环分布特点,脑分水岭梗死总体上分为皮质型和皮质下型两大类(图4)。

皮质型脑分水岭梗死又可进一步分为皮质前型脑分水岭梗死、质后型脑分水岭梗死以及皮质上型脑分水岭梗死(图4)。

皮质下型脑分水岭梗死可进一步分为皮质下前型、皮质下后型、皮质下侧型、皮质下上型以及皮质下下型脑分水岭梗死(图4)。

图4 脑分水岭梗死的分类(可放大查看)2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体循环低血压脑循环在体循环中位置最高,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敏感;脑分水岭区侧枝循环不丰富,容易受体循环或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而发生缺血性坏死,即脑分水岭梗死(图5)。

图5 16岁男性,既往体健。

咳嗽2周发热4天入院,住院期间因呼吸衰竭及肺出血导致低灌注及血容量下降,DWI及FLAIR示双侧分水岭区急性梗死灶。

具体包括心脏骤停、休克、严重脱水、降压药过量、直立性低血压发作、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外科手术、降压药过量、麻醉药过量、低氧血症等。

分水岭脑梗死PPT课件

分水岭脑梗死PPT课件

皮质下型(即内分水岭梗死)可分为侧脑室旁融合型内分水岭梗 死confluent IWS (C-IWS)和单个型内分水岭梗死partial IWS (PIWS)。
ICA
狭 窄
粥 样


粥样斑块伴出血
残留管腔
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血管远端压力便会受到影响,易致CWI。在严重的颈内动脉疾病中, CWI的发生率为19%~64%。
缺失 细小
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若同侧后交通动脉直径≤1mm或缺如,则易发生CWI。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与梗死的部位和梗死面积的大小有 关,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
随着神经科学与影像学的发展,临床对CWI的认识日益深入, 在病因病机、分型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等方面产 生了一些新的观点。
病因及发病机制
低血压


微栓子
岭 脑

颅内动脉狭窄或

闭塞
血容量低
血流动力学异常
后交通动脉的解 剖变异
大脑前、中、后动脉的供 血范围与机能区的关系
小脑血管的来源及分布范围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分布于小脑下面后部
基底动脉 (尾段) 小脑前下动脉
分布于小脑下面前部
(吻段) 小脑上动脉 分布于小脑上部
上动脉 上动脉
后下动脉
前下动脉
1.皮质前型
CWI的分型图示
位于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边缘区,额中 回附近,呈带状或楔形。主要表现为以上肢 为主的轻偏瘫及感觉异常,一般无面舌瘫, 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性失语 可伴有精神障碍、 强握反射等额叶症状。
分水岭脑梗死
宿州市立医院
病例分享
患者牛某,女,59岁,退休。因“左侧肢体无力、言语欠清4天,加重2 天”2017年01月28日 18:00入院。

分水岭梗死ppt课件

分水岭梗死ppt课件
分水岭梗死
定义
分水岭区脑梗死或称为脑分水岭梗死 是指发生在脑的两条主要动脉分布区的交界 处的脑梗死,多发生于脑的较大动脉供血交 界区。无论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还是临床特 征上来讲它都不同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主要位于大的皮质动脉供血区之间、基底核 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故而 也称之为边缘带脑梗死。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抽搐 智能障碍 精神障碍 性格改变 锥体束征阳性等。

分型

(1)前分水岭梗死: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 的大边缘区梗死位于大脑凸面上矢状窦旁。 (2)后上分水岭梗死: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质边 缘区,梗死位于侧脑室体后端的扇形区。 (3)后下分水岭梗死:大脑前中、后动脉共同供血的 顶颞、枕叶三角区,梗死位于侧脑室三角部外缘。 (4)皮质下分水岭梗死: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与深穿支 交界的弯曲地带。 (5)幕下性分水岭脑梗死:小脑主要动脉末端的边缘 区。

病因



低血压:脑血液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而脑分水岭 区距心脏最远,最易受体循环血压或有效循环血量 的影响。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当血管截面积达到50%以上, 血管远端压力便会受到影响,若合并全身血压下降、 血液动力学紊乱或侧支循环不健全更易发生CWI。 血管微栓塞 :微栓塞引起的WI常位于大脑前动脉 和大脑中动脉交界处。微栓子包括心脏附壁血栓、 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胆固醇结晶、癌瘤栓子等。 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 :如同侧后交通动脉直径 ≥1m,则可保护脑灌注,避免发生脑分水岭梗死如 同侧后交通动脉直径<1mm或缺如,容易发生脑分 水岭梗死。
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 48~72h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汁以保 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 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 小便的护理。 2、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可能引起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如颈动脉 疾病和心脏病医源性低血压、水与电解质紊乱低氧 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脑分水岭梗死

脑分水岭梗死

皮质下下 型梗死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皮质前型:占16.5%,ACA与MCA
皮层支分水岭区梗塞,单独皮
质前型分水岭梗死很少见,大 多与脑内分水岭梗死并存。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2、皮质后型:占36.6%,此型最常 见。病灶楔型,从侧脑室后角到顶 枕皮质。 分为两亚型:
后上分水岭梗死:MCA与PCA皮质支 的边缘区,梗死位于侧脑室体后端 扇形区。
DWI 串珠样(逐渐连线)高信号 皮质下上型
T2
圆点样(未连线)高信号 皮质下上型
皮质下外侧型脑分水岭区梗死
皮质下外侧型:豆纹动脉外侧支、Acha穿支与岛叶动脉之间的分水岭梗 塞,位于壳核外侧和脑岛之间,表现纯运动性轻偏瘫。
皮质下下型脑分水岭区梗死

皮质下下型:前后 脉络膜动脉交界区, 位于下丘脑、大脑 脚前部,靠近第三 脑室。表现为精神 抑郁,少数有轻偏 瘫及构音障碍。

后下分水岭梗死:ACA、MCA、PCA共
同供血的顶颞枕叶三角区,梗死位 于侧脑室三角部外缘。

表现为偏盲、皮质性感觉障碍,偏
瘫轻微,累及主侧角回可出现
Gerstmann综合征。
皮质上型脑分水岭区梗死

皮质上型: ACA/MCA/PCA皮质支 分水岭区,病灶位 于额中回,中央前、 后回上部,顶上小 叶和枕叶上部,呈 “C”型。
小脑分水岭区梗死

后循环分水岭梗死主要发生在小脑交界区,多在小脑上和小脑后下动 脉之间。

表现为轻度小脑性共济失调。
脑干分水岭区梗死

脑干的分水岭梗死常 见于脑桥背盖部和基
底部连接处的内侧区

可表现为意识障碍、 瞳孔缩小及双眼向病 灶对侧凝视等。

一文揭开分水岭脑梗死的「真面目」

一文揭开分水岭脑梗死的「真面目」

一文揭开分水岭脑梗死的「真面目」临床工作中,应该及早明确分水岭脑梗死病因,为后续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分水岭脑梗死(border zone infarcts, BZI)是发生在两个主要动脉供血区交界处特殊部位的缺血性病灶。

这种梗死类型约占所有脑梗死的10%。

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广泛接受的观点是远端血管供血区灌注减少所致缺血性损害。

表1 分水岭脑梗死的分类轴位T2WI示I-BZI(红色)和C-BZI(蓝色)分布区域。

外分水岭脑梗死(C-BZI)▎C-BZI的影像学特点位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供应的皮层分界区,通常呈“楔形”或“卵圆形”。

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交界区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交界区▎C-BZI的发生机制以往研究发现在前分水岭或额叶皮质边界区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

然而,当前更多研究并未发现这种异常。

在整个脑/颈动脉血管可以完全正常或者轻至中度狭窄,而无血流动力学障碍。

孤立性皮层C-BZI可能由栓塞所致,而较少由低灌注引起。

由心脏或主干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来的微栓子易优先进入皮质分水岭区,这一区域较其他部分灌注低、微栓子清除能力有限。

许多C-BZI患者会同时存在很多小的皮层梗死,这些发现支持了栓塞机制在其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假设。

▎C-BZI预后尽管C-BZI患者入院时可以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其预后较I-BZI患者好。

外分水岭靠近皮层表面,这些区域由穿支动脉起源,它有更好的机会通过软脑膜或硬脑膜吻合动脉建立侧支循环。

然而,如果C-BZI合并了I-BZI,则更多地提示了血流动力学障碍,这种情况预后不好。

内分水岭脑梗死(I-BZI)•I-BZI的影像学特点:病灶≥3个,直径≥3mm,于侧脑室旁、放射冠或半卵圆呈线样分布。

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可分为融合性和局灶性病灶。

部分梗死灶范围大,呈雪茄烟状,排列成类似“串珠状”,平行且邻近于侧脑室。

•I-BZI的发生机制:I-BZI由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低灌注所致。

分水岭梗死的分型

分水岭梗死的分型

外分水岭(皮质型)梗死及内分水 岭(皮质下型)梗死
• 外分水岭(皮质型) 梗死
• 皮质前型:ACA-MCA 交界区
• 皮质后型:MCA-PCA 交界区
• 皮质上型:ACA-MCA 交界区
• 内分水岭(皮质下型) 梗死
• ACA-Heubner 回返动脉 交界区
• ACA-豆纹动脉交界区 • MCA-豆纹动脉交界区 • MCA-AChA交界区
脉络膜前动脉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
• 与 MCA 有关的分水岭梗死有四种:MCA 皮 层支向外与 ACA 皮层支交界;向内与豆纹 动脉交界,同时豆纹动脉可与 ACA 皮层支 交界,二者均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呈条 索状;MCA 与脉络膜前动脉(AChA)交界, 位于侧脑室体旁,沿尾状核体外侧呈条索 状前后走形。那么,问题来了,位于额中 回的 MCA-ACA 分水岭梗死跟位于尾状核体 外侧的 MCA-AChA 分水岭梗死如何区分?请 看下图
与 PCA 相关的梗死主要为皮质后型,位于 PCA 皮质支与 MCA 皮质支交界区,呈 楔形插入侧脑室后角。
对于分水岭梗死而言,由于软脑膜动脉代偿情况不同,以及个体血管分布差异,
导致其影像学表现各异。下图显示分水岭梗死受累区域概率分布等高线图:皮质 下型分水岭梗死主要集中于侧脑室旁(A 图),皮质型分水岭梗死则多呈楔形分
小脑前下动脉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ICA)
• AICA 起源于基底动脉,为三支小脑动脉中 最小的一支。自基底动脉发出后可分为 1 支、2 支或 3 支,主要供应小脑半球及绒球 小结叶,同时还供应小脑中脚及脑桥被盖 下部
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

分水岭性脑梗死名词解释

分水岭性脑梗死名词解释

分水岭性脑梗死名词解释分水岭性脑梗死(IschemicStrokeofBorderzone,简称Borderzoning Stroke)是一种典型的脑血管疾病,它通常发生在大脑分水岭区域(borderzone),也称脑部边缘区域(pericallosal zone)。

一类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病症,它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如半身瘫痪、认知功能障碍、左右协调障碍等。

因此,在更详细地解释分水岭性脑梗死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这种疾病的起因。

分水岭性脑梗死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sis, CAS)和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相关。

该病例中,出现支气管痉挛性病变,尤其是大脑部边缘区域(pericallosal zone)所属的动脉壁受到侵蚀,最后导致血管狭窄。

另外,也有其他一些可能的原因被认为可能会引发分水岭性脑梗死,包括血流动力学的障碍,大脑血管炎、血栓症、血管弹性细胞凋亡和相关的神经系统病变。

例如,血管受到反复损伤、血管细胞瘤和器官移植等,也可能会引起血管壁受损并导致血管狭窄。

当血管狭窄发生时,会导致邻近区域的缺血,进而导致组织缺氧,最终导致脑组织坏死。

管痊愈概率很低,但是此类疾病会造成患者严重的残疾,包括语言、记忆、视觉、手足协调和游离思维等,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为了确定患者的病情状况,医生通常使用一系列的诊断方法,包括头颅CT扫描、核磁共振(MRI)、血管造影、脑电图(EEG)等。

中,头颅CT扫描可以显示大脑表面和内部的结构,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受累区域。

磁共振(MRI)技术则可以观察血管、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局部情况。

管造影和脑电图则可以识别血管损伤情况和脑部电子活动情况,对于有症状的患者而言,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恶性的脑血管病变、可能需要药物治疗的情况。

分水岭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狭窄程度和患者的病史等条件来定制。

分水岭脑梗死影像表现

分水岭脑梗死影像表现

脑分水岭梗死的诊断:
•中老年。 •急性起病。 •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可有血压低或血容量不足的症状,或同时有休克、严重脱水或过度降 压等引起血压降低的原发病。 •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或体征相对较轻。 •临床确诊依赖脑MRI (超早期需依赖DWI) 或CT。 •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者应行脑血管造影 (DSA) 检查以查找病
对其发病机理仍然存在争论,可能包括不同的发病机制,如低血 压、严重的ICA狭窄或闭塞、微栓子栓塞,或者不同的发病机制共同发 挥作用。
当脑灌注压低时,相应部位的侧枝循环开放从而发挥代偿作用,但 这种代偿不能满足动脉末梢吻合区代谢的需要。当一侧的颈内动脉狭 窄或闭塞时通常通过Willis环从对侧代偿,当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 塞时通过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皮层软脑膜动脉来代偿,但这种 代偿在主要动脉供血区得到充足的供血时,在主要动脉的交界区—— 脑分水岭区的脑组织存在某种程度的供血不足。如果再有低血压或心 输出量减少,就会产生边缘带区的脑梗死。
脑分水岭梗死影像表现
脑分水岭梗塞概念:
脑分水岭梗塞(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 是 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动脉末梢交接区脑梗死,过去仅能通 过病理解剖诊断,自CT和MRI应用于临床后才有了临床诊 断。
大约占缺血性中风的10%。
脑分水岭梗塞病因与发病机制:
亚急性皮层型脑分水岭梗死的病理标本
脑分水岭区的部位及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
Old watershed infarct
脑分水岭区的部位及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
脑内分水岭区位于ACA、MCA和PCA与Heubner返动脉、豆纹 动脉以及AChA(脉络膜前动脉)供血的交界区。
脑内分水岭梗塞通常与ICA狭窄有关,其梗塞体积比腔隙性脑 梗死大;在某些病例,很难与半卵圆中心梗塞鉴别。在脑内存在有 2个或2个以上圆形梗塞灶,沿脑内分水岭区域(侧脑室外上方)形 成串珠状的梗塞提示是脑内分水岭梗塞。

分水岭梗死PPT医学课件

分水岭梗死PPT医学课件

伴有右枕叶的皮
层缺氧改变。
双基底节区对称性CWI

图2 产后大出血,血压骤降,双侧尾状核、壳核对称性 T1WI、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无明显的占位效应。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脑梗死以分水岭脑梗死表 现多见,且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动脉 粥样硬化危因素相关。 ❖ 分为2类:主干型脑梗死和非主干型脑梗死;
❖ (3)皮层下型: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的 边缘带,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
❖ 皮层下型又分为:上型、前型、外侧型、 后型、下型、混合型。
❖(4) 小脑分水岭脑梗死
皮质前型分水岭脑梗死
患者,女性,75岁,口吃不清、不辨方向3d。MRI 示右侧额岛叶见大片状异常信号影。(a)T1W呈稍低 信号;(b)T2W呈稍高信号;(c)DWI呈明显高信号 改变。
❖ CWI的分型,临床多采用Bogousslavsky1)皮层前型:梗死发生于大脑前动脉与大脑 中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相当于额中回,呈 楔状,尖朝向侧脑室底;
❖ (2)皮层后型: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 支的边缘带,常于额、顶、枕顶交界处,呈 楔状,尖朝向侧脑室底;
双基底节区对称性CWI
双基底节区对称性CWI既有发生于大脑前动脉与大脑
中动脉末梢邻近区,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邻近区,
不能完全按Bogousslavsky法对其分型,认为其为一种
少见的特殊类型CWI。
图1 电击伤患者,
心脏骤停,双侧
尾状核、壳核对
称性T1WI低、
T2WI高信号,信
号均匀,无明显
的占位效应,且
分水岭脑梗死—影像学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简称CWI)

脑分水岭梗死

脑分水岭梗死

吴江等,神经病学(第二版),2010 Jorgensen L. Neurol Sic,1969,9:285-32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液黏度高、高血脂、 糖尿病闭塞、各种原因所致 的休克、严重脱水、降压药物使用不当、麻 醉药过量、心脏手术合并低血压、严重心律 失常、心脏骤停、糖尿病并发植物神经病变 等。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 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并发症 对症治疗
2.特殊治疗
溶栓 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降纤 神经保护 改善循环、营养神经 其他:丁基苯肽、人尿基肽原酶、中药 介入治疗 康复
3.CWSI治疗
保证灌注 血压管理 治疗原发病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8
六、预后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
神内一科
分水岭:是一地质学上的名词,指的是两条供 水水系间的供水相对缺乏区域。
脑分水岭梗死(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SI):是指脑内相邻动脉血之间 的边缘带发生大脑梗死,又称为边缘带梗死 (border zone infarction)、交界区梗死、低血 流梗死、非区域梗死等。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
大脑半球的CWSI : 皮层前型(占16.5% )

大脑前-中动脉交界区的梗塞。 位于大脑中、后动脉交界区。即顶、枕、颞交界处。 位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的分水岭区,病灶位于基底节区及侧脑室周围 半卵园中心。

皮层后型 (占33. 6% )

皮层下型(占45.9% )

小脑CWSI 小脑两条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脑组织

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什么是脑梗死?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受阻,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造成脑组织坏死或损伤的情况。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一种,是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

分水岭脑梗死的定义分水岭脑梗死是指当脑血流灌注动脉提供的血液在较短时间内急剧减少时,影响脑组织的供血,从而导致脑组织发生梗死。

在这种情况下,脑血流动脉发生的血流减少到一定程度,超过了脑组织代谢的需求,从而引起脑组织的梗塞。

分水岭脑梗死的诱因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与一些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

此外,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也会影响患者是否容易出现分水岭脑梗死的疾病。

分水岭脑梗死的症状患有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可能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言语不清、面瘫、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

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例如CT、MRI等,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脑梗死,并进一步确定梗死的范围和程度。

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对于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首先是要迅速复通阻塞的血管,以保证脑组织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同时,还需要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分水岭脑梗死的预防预防分水岭脑梗死,关键在于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远离吸烟、限制饮酒等。

结语分水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我们应当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认真对待各种潜在的疾病危险因素,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预防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

愿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体健康,远离危险和疾病的侵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大脑外侧面主要动脉分水岭区示意图
精品课件
大脑内侧面主要动脉分水岭区示意图
ACA-MCA MCA-PCA
大脑外侧面主精要品课件动脉分水岭区示意图
精品课件
2、皮质后型:占36.6%,此型最常见。病灶楔型,从侧脑 室后角到到顶枕皮质。
分为两亚型: 后上分水岭梗死:MCA与PCA皮质支的边缘区,梗死位于侧 脑室体后端扇形区。 后下分水岭梗死:ACA、MCA、PCA共同供血的顶颞枕叶三 角区,梗死位于侧脑室三角部外缘。
精品课件
双侧性皮质前、后型CWI
脑循环在体循环中位置最高, 对缺血缺氧最敏感,脑分水岭 区侧支循环不丰富,易受到体 循环低血压及有效循环血量的 影响发生CWI。
晕厥、休克、严重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降压药使用不当、 心外科手术及麻醉药使用不当 等均可导致低血压。
低血压引起的CWI常是多发性、 双侧病变。
精品课件
2、深穿支间分水岭区。 Heubner返动脉、豆 纹动脉、脉络膜前动 脉(AchA)深穿支、 PCA深穿支之间的分 水岭区。 位于基底节、内囊区。
内侧、外侧豆纹动脉和Heubner返动脉
精品课件
基底节内囊血供
精品课件
1、皮层下前型: 大脑前动脉Heubner回返
支与豆纹动脉分水岭梗塞 区。 病灶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 尾状核头部、内囊前肢及 壳核前部。 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
脑分水岭梗死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SI
精品课件
病例1:51床,女,55岁,因头昏、呕吐1小时,晕倒1次入 院BP180/100mmHg,神经科无阳性体征,头颅CT正常。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病3级。予以安氯地平10mg qd+ 依那普利5mg bid,5%GS100ml+硝酸异山梨酯10mg ivgtt bid 8~10gtt/分。入院后20h出现右侧肢体无力。查见右侧偏瘫 体征、运动性失语。复查CT提示左侧侧脑室前角外侧、侧脑 室与皮质间片状低密度病灶(见后)。
精品课件
DWI
双侧皮质后型
精品课件
FLAIR
双侧皮质后型
精品课件
左侧皮质后型
ACA-MCA
中央前后回上1/4
3皮质上型:ACA/MCA/PCA皮质支分水岭区,病灶位于额中回, 中央前、后回上部,顶上小叶精品和课件枕叶上部,呈“C”型。
左侧皮精质品课上件 型WSI
左侧皮质前后型WSI? 精品课件 上一层面:左侧皮质上型WSI
缺失
细小
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若同侧后交通动脉直径≤1mm或 缺如,则易发生CWI 。
精品课件
脑分水岭 梗死
皮质型 梗死
皮质下型 梗死
皮质前型 皮质后型 皮质上型 皮质下前 皮质下后 皮质下上 皮质下外 皮质下下
梗死
梗死
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精品课件
ACA-MCA
中央前后回上1/4
动脉之间的分水岭梗塞。 位于侧脑室体旁的放射冠
脑组织。 表现为轻偏瘫及构音障碍。
精品课件
皮 质 下 上 型
侧脑室旁放射冠病灶
放射冠由上、下行投射纤维组成,精即品课为件 脑白质。半卵圆中心位于胼胝体 水平之上大脑皮质下的髓质,呈半卵圆形,为脑白质。
精品课件
皮 质 下 上 型 皮质后型
精品课件
ACA
脱落栓子
附 壁 血 栓
微栓塞:栓子来源于心脏附壁血栓、大动脉粥样硬化斑、 胆固醇结晶、癌瘤栓子等。
微栓塞引起的CWI常位于大脑前动脉ACA与MCA交界处可选 择性地进入与其管径适合的分水岭区软脑膜血管。
精品课件
卵圆孔未闭
心 梗
房 颤
颈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栓子来源
精品课件
主动脉弓粥样硬化
皮质后型WSI
线状梗死灶处于ACA/M精C品A课/件PCA皮质分水岭之间
线状梗死灶处于ACA/精M品C课A件皮质分水岭之间
皮质下分水岭区分为两种: 1、脑动脉皮质分支与其深 穿支之间的分水岭区:位 于基底节、内囊、放射冠、 半卵圆中心。 如ACA皮质支与Heubner返 动脉;MCA皮质支与豆纹动 脉。
诊断:脑梗死
问题:如何具体分析梗死亚型?可能病因和发病机制?治 疗细节?
精品课件
CT
入 院
入 院 后 病 情 加 重
精病品课例件 1
20h
CT
精品课件
病精品例课件2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脑表面动脉
深穿动脉
深部微血管
皮质动脉和髓质动脉
大脑皮质血管
脑表面血管
ACA、MCA和PCA皮质支的末梢分支遍布大脑半球表面,形 成广泛软脑膜血管网。由软膜血管网发出皮质动脉和髓质 动脉,穿入皮质,髓质动脉还到达皮质下髓质(白质)。
精品课件
ACA、MCA和PCA交界处毛细血管吻合网往往呈带状分布, 为功能上的“终动脉”,称为分水岭、边缘带或低压带。
精品课件
PCT示左额叶颞叶MCA区CBF下降和CBV升高, MTT和TTP明显延长提示血流动力学异常
SPECT示ACA-MCA分水岭区低灌注
当脑血流灌注压过低或脑血流减少时,分水岭区域易发生 缺血性损害,导致分水岭脑精品梗课件 死。
精品课件
双侧性皮质前、后型CWI(伴出血)
精品课件
ICA






粥样斑块伴出血
残留管腔
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CWI,多为一侧性,当血管横
截面积减少到50%以上时,血管远端压力便会受到影响,
易致CWI。在严重的颈内动脉疾病中,CWI的发生率为19
%~64%。
精品课件
栓子 血栓
颈内动脉阻塞引起CWI的常见原因有血流动力学紊乱、来 自溃疡残端的栓子脱落及不健全的侧支循环。
精品课件
ACA的Heubner回返支闭塞致尾状核、内囊前肢梗死 可能存在皮质下前型分水岭区梗死
精品课件
2、皮质下后型: 脉络膜前动脉、豆纹动
脉及丘脑膝状体动脉供 血的交界区。 病变位于内囊后肢附近。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身 感觉与运动障碍。
精品课件
3、皮质下上型: 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与豆纹
表现为偏盲、皮质性感觉障碍,偏瘫轻微,累积主侧角回 可出现Gerstmann综合征。
精品课件ACA皮质前型精分品课水岭梗死横断面脑动脉供血区
精品课件
皮质前、后型分水岭梗死
冠状面脑动脉供血区
精品课件
皮质前、后型分水岭梗死
ACA额叶梗死 豆状核梗死
横断面脑动脉供血区模板 精品课件
WSI
皮 质 下 上 型 MCA分支梗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