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柘皋镇镇情简介
合肥市柘皋古镇探源——“柘”是哪里?
合肥市柘皋古镇探源——“柘”是哪里?庐郡,最忆是巢州江淮之间的古镇,粗略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兴盛于明清时期的;二、肇迹于两宋时期的;三、发轫于汉魏时期的;四、滥觞于先秦时期的。
狭义地看,以“舟车辐凑、商贾云集”为表征的“市镇”,大约是不早于宋的。
所谓千年古镇,其实一般是以见于载籍的“得名”为起点,来计其“镇龄”。
即便如此,有的也只是历史接近1000年。
如果,将衡定的标准再抬高一点点,以2500年为界,则达标者可谓古镇中的“活化石”了。
柘皋古镇,即是经过历史长河的千淘万漉而迄今依然清雄的一例,镇龄大于2500年,弥足珍稀。
王之道《早发橐皋》、《和张序臣合肥驿中诗》皆提及柘皋,其中两句甚佳,可以刊石。
其一,春秋遗迹旧山川,鲁破吴亡久寂然;其二,鲁会一时归寂寞,吴吟千载发清雄。
两句传达的历史信息至少有两点:一、这里是鲁、吴会盟之地,类似《将相和》里的渑池。
二、柘皋是南宋以后定名的,北宋时名“橐皋”。
比“橐(音沱)皋”一名更为古老的,是“矤叴(音射虬)”。
这俩字,见于包山楚简,甚至早于《鄂君启节》里出现的“居鄛”。
然其义颇难释读。
但,如果允许望文生义的话,还挺有意思的——矤,可能与“㢵”“弽”“韘”诸字通假,作“弓箭”解。
古人制弓,檀、柘为良材。
而“橐”字,可能未必指的是神童项橐,或别训为“箭袋”之意。
如此,则“矤叴”“橐皋”“柘皋”皆与弓箭有关,是一脉相承的,源流可辨。
“拓皋”一说,或为后人杜撰。
叴,高气也(《说文解字》),金刚怒目的样子。
《前汉·地理志》“临淮郡叴猶县”,《正字通》注曰:“汉叴猶,今之泗州。
”古泗州约在今天的皖东北及江苏盱眙县境内,距离柘皋的地理距离并不太远。
今肥东境内,汉初曾置“浚遒县”。
“浚遒”何义?亦难训诂。
如果允许师心自是的话,不妨斗胆揣测,“浚遒”本作“韘叴”,源出于“矤叴”。
韘,又通“渫”,可能汉初时衍讹为“浚”,后来再改为“逡遒”。
“浚遒”之本义,可能是指水边的部族。
柘皋镇玉兰桥的区位信息和人文知识
玉兰桥此桥长24.00m(3*8),宽7.76m,拱高4.30m,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大拱由7道拱圈拼成。
图1、立面图图2、平面图图3、区位图图4、区位图柘皋河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大写英文字母“F”将小镇从东串到了西,同时又会通了南北。
柘皋河上又一座很有名的桥,名为“玉兰桥”,玉兰花开的意思,其实它的本名为“遇难桥”,意为遇到劫难。
相传元朝末年的一年秋天,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到合肥扩充势力,不料被元朝官兵发现,元兵跟踪追击,朱元璋仓皇逃命,最后逃到柘皋河边。
后面元兵越追越近,前边河水挡住去路,朱元璋望着这茫茫河水,再加上盔甲湿透,那战马也前蹄腾空,一声嘶鸣,他仰天长叹道:“此乃天灭我也。
” 这时,一位衣着褴褛,年逾花甲的老人忽然出现在对面的更楼上,当问明是义军朱元璋时,连忙从对面草丛中划出一只小船,急驶过来,朱元璋牵马上船,过河得救。
朱元璋感激万分,临别时,一再问老人有何要求,老人说:“此处原有一座桥,南宋时被金兵拆除,一直未能修复,来往行人很不方便,如能修一座桥就好了。
”朱元璋说:“老丈放心,元璋如能他年得势,定要修桥报恩。
”几年后,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朱元璋当上了大明朝开国皇帝。
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在后宫闲谈家事,为他们的后代不肖,恐难继位守江山而伤脑筋。
马皇后说了一句:“子孙们哪知道打江山九死一生的难处啊!”不料想,这句话勾起了朱元璋对往事的回忆。
他突然想起柘皋河边的一幕,更想起老丈讲的话,于是传旨寻找这位有救命之恩的老人,可怎么也找不到。
为了实现老人的愿望,也是为了兑现诺言,朱元璋诏令修桥。
于是便取名“遇难桥”。
【高二作文】我的古韵古情
【高二作文】我的古韵古情抹开岁月厚厚的风尘,打开新世界记忆的闸门,我站在柘皋河旁,眺望这座古镇,三千年以来,你还好吗?作为安徽省四大千年古镇之一,浙高镇历史悠久,历经风雨。
在风雨的洗礼中,它越走越远,它模糊的身影依然无法阻挡它的傲慢和霸道。
柘皋故称橐皋,是皖中巢湖周边重要的古镇,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吴国和楚国反复争夺的属地,至今,这里还保留着历史的痕迹。
我踩在青石板上,独自一人欣赏着这古老的魅力和感觉。
第一步走进老街,走在玉兰桥上,留下了几千年的痕迹。
据史料记载,玉兰桥建于明代洪武二年。
据说,朱元璋在与世界作战时,被元军追赶,逃到了浙高河,被一位坐在船上的老人救了下来。
后来,朱元璋下令修建一座石桥,并将其命名为“危难之桥”,以感谢哲高人民的救命之恩。
后来,人们觉得这个名字很不吉利,就把它改名为“玉兰桥”。
走在老街,我看到两旁有许多店铺,十分简朴。
老街流露着古镇特有的风韵。
老街分为两条,呈“丁”字型。
两边的建筑皆双层,门面相连。
其中以李鸿章家族存留的当铺规模最大。
当铺原有门楼,文革时被砸毁。
两外两内,仅有一间住了人,常常打扫。
隔扇屏门都很完好。
在阳光的照耀下容光焕发,熠熠生辉,向过往的行人默默倾诉着它的悠久。
接着,突然一位老人热情地把我介绍给一口古老的井。
据说是汉朝的。
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这口井是八角形的,非常罕见。
井口的青石上有十多处深深的勒痕,足以证明它的悠久历史,这只是冰山一角。
三千年的柘皋,街坊纵横,古建筑雄伟。
听说镇上原有江西、徽州等许多会馆,只是踪影难觅。
倒是几口老井颇有岁月的痕迹。
但我们可以通过老街,体味历史的沧桑和另一种文化,让我们对柘皋千年文明的脉络有所了解。
我走出老街,突然回首,看到了它的沧桑。
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岁月的变迁,它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面貌。
然而,彩带很容易把人扔掉,红色的樱桃和绿色的芭蕉。
它可能在风雨中被遗忘,但它被所有的噪音所取代。
我转身向前走,一步,两步。
我长长地叹了口气。
三河古称鹊渚镇
三河古称鹊渚镇,位于合肥南部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之处,因小南河、杭埠河、丰乐河三条河在此交融而得名,素有皖中商品走廊之称。
除了地理位置特殊之外,因为是水乡,三河也有独特的水乡风格:悠长细水环绕着整个小镇,烟波缥缈,绿柳拂面,望眼尽是小桥流水人家。
小镇有八条街,分为官道和民道,依次呈八卦型排列。
官道宽广,全部由一尺宽、两尺长的青石铺就,位于街道的中部,两边则是碎石铺就的民道,总宽约三米左右。
如今岁月流逝,青石板上车轧马过,裂痕斑驳,已然有了上千年的历史。
两边小巷飞檐琐窗,黑瓦白墙,依稀是往日的徽派建筑。
三河美食早在清朝年间就已出名,特别是三河小炒,更可谓遐迩闻名的地方风味。
每一家饭庄的三河小炒都有不同的配料和特色,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有七种材料,分别呈不同颜色。
因此,三河小炒也称为七彩小炒。
清朝有位喜欢下江南的皇帝,偶尔一次私服寻访来到三河,在一家土菜馆里用膳。
因为随从多,土菜馆里的食料被一扫而光,而皇帝依旧没有吃好。
一个大臣找到主厨的大师傅,问他还有没有好菜,并且告诉他,是皇帝在此用膳,千万要伺候好。
大师傅吓了一跳,但厨房里确实又没有材料了,就用剩下的一些浇头做了一道菜呈给皇上。
没想到皇上吃后龙颜大悦,询问厨师是什么菜,厨师答曰三河小炒。
皇帝高兴得称赏一番,后来还把那个师傅传到宫中,做了御膳房的大厨。
三河小炒因此得以出名。
临近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位于古西街上的百味园。
百味园的三河小炒很有名,窗格木栏颇有明清风范,后庭悬挂的各类咸货迎风招展,使人望而生馋。
勤劳的大厨一直在厨房做菜,接待我们的是美丽大方的女主人。
不过二十分钟左右,所点的菜便陆续端上桌来。
三河小炒是用木耳、洋葱、酱干、鲜肉、蒜黄、水芹、红椒分别切丝,爆炒而成。
小炒讲究火候,讲究搭配,虽然佐料繁多,但其味不失,各式作料都发挥着它原先的纯味,因此木耳清脆,洋葱微辣,蒜黄水灵,水芹柔韧,色浓味香,入口脆爽。
倒像是走进一个花园一般,看景色万千,各自芬芳。
【高中地理】柘皋古镇
【高中地理】柘皋古镇
柘皋古镇由地理网资料整理
柘皋古镇位于安徽巢湖市北郊,繁华了3000年,一度成为江淮名镇。
据记载,柘皋,汉代设县。
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柘皋之战”,就曾发生在这里。
到了清末,成为安徽三大重镇之一。
柘皋既为古代区域性文化(即楚、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分野的一尊界碑,又是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交流、冲撞与融汇的一座通埠。
柘皋古镇历经千年历史的文明沉淀,形成了皖中徽派文化特色,其内涵底蕴丰富而迷人。
柘皋镇有条北闸老街,全长200米,街面两边是清一色的明末清初建筑,距今近400年。
信步老街,蜿蜒的青石板路延伸到古镇尽头,在雨天尤如一条青丝带飘落在老街上。
路的两侧均为粉墙黛瓦,飞檐翘壁的两层徽派木宅,上有精雕细刻的花卉和吉祥图腾。
整条街的建筑色彩淡雅古朴,结构错落参差,石板街路面、小青瓦,再加上青砖马头墙,构成了街道的层次感。
在老街民居的马头墙上,“胡德成号”、“一大字号”等各种各样的老字号还依稀可辨。
当年,李鸿章家族在老街正中开的一间当铺,一共有七进的房子,现虽败落,但仍然可以看出当年建筑的宏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游记——柘皋行作文【初中初一800字】
游记——柘皋行游记--柘皋行柘皋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这里可是一个古镇,是一个具有三千多年的名镇。
柘皋名胜古迹众多,方圆数百里,其中“而山白龙洞有着神话般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条白蛇在洞中修炼,后来白蛇得道成仙化作白龙,上天后留下了这一白龙洞。
玉兰古桥更有一段历史,相传元末朱元璋起义,被元兵追杀,行至柘皋河边,进退难行,突然一个老者驾着小船过来了,朱元璋才逃得杀生之祸。
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感谢老人,就在这修了一座桥名为“遇难桥”,以报老者救命之恩。
后因“遇难”不详,就取其谐音命为玉兰桥。
柘皋早茶“四大件”是指鸡蛋锅贴、炒面皮、三鲜锅巴和凉拌干丝。
鸡蛋锅贴则是蛋饼金黄、颜色鲜亮,让人食欲大增。
搅动手中的筷子才发现,里面另有玄机。
原来,蛋饼下面还藏着十几个锅贴。
锅贴虽是猪肉馅的,却不肥腻,再加上蛋饼的鲜香和酥脆,真是美味。
炒面皮的原料主要是面皮、肉丝和香菇。
呈方块形状的面皮厚薄均匀,很有劲道,上面还沾着油水,亮晶晶,滑嫩嫩,配着肉丝和香菇一起下肚,真是回味无穷。
而三鲜锅巴则是一碟竹编小篮里装满锅巴,再配以一大锅由肉丝、青菜、木耳、香菇组成的热气腾腾的汤,将锅巴置入这锅香气四溢的三鲜汤中泡软来吃,鲜味和米香一同刺激着味蕾,吃完口齿留香。
最后还要辅以一道小菜,就是凉拌干丝,干丝就是千张丝,切得长细均匀,事先用开水浸泡过,调上适量的盐、糖、味精、醋等,再淋上一层麻油,撒上一圈花生米后上桌,生津开胃,清爽可口。
在镇上的茶馆和街上的早点铺里,到处可见吃早茶的人们。
据老街上的老人介绍,“柘皋镇吃早茶的传统十分悠久,早点品种繁多,精细美味,最鼎盛的时候,光是拌干丝就有臭干子、蒲包干子好几种,从前的柘皋早茶叫‘一茶三点’,在茶馆里泡一壶茶,吃几样点心。
柘皋的景色和美食值得你来。
历史文化传承视阈下的柘皋古镇旅游开发
历史文化传承视阈下的柘皋古镇旅游开发作者:曾静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01期摘要:三千年的柘皋古镇文化底蕴深厚,但目前其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无法真正做到协同发展。
在梳理柘皋古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指出其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传统文化保护不力,旅游发展滞后;规划执行不到位,改造过程欠缺文化内涵;景区历史风貌不容乐观,旅游环境有待优化;地域文化挖掘不深,旅游特色不明等方面,最后基于历史文化传承视角给出柘皋古镇旅游开发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文化传承;柘皋镇;古镇旅游古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是千百年历史沉淀形成的人类聚集地[1]。
随着旅游市场的深度发展,古镇成为众多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
在古镇旅游发展过程中,其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是其开发的源动力之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将有助于古镇旅游的良性发展。
国内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研究广见于地方文化、文学创作、教育、艺术、建筑设计及城乡发展类文献,其中,建筑与规划类相关研究最为常见,如林楠等[2]以北京南池子改造工程为例探讨了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结合的方式;秦国樑[3]以南京为例指出园林绿化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作用,应营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园林绿化;王芳等[4]以西安为例分析了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村镇建设与古镇旅游的蓬勃发展,历史文化传承与新型城镇化[5-6]、旧城改造[7-8]、旅游开发[9-11]方面的研究渐多。
具体到历史文化传承与古镇旅游方面,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二者之间的影响、协同发展和开发利用方面,如张述林等[1]探讨了古镇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条件和途径。
此外,个案实证研究较丰富,且多对开发中历史文化的缺失、异化等问题表示了忧思,凸显了古镇旅游开发中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如杨国胜[12]等以重庆洪安古镇为例探讨了商贸衰落型古镇如何实施历史空间保护和文化传承;孔缨红[13]以广西黄姚古镇为例给出保护和传承视阈下古镇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建议。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3)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4)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7)第一节区域协调 (7)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8)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10)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11)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2)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6)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9)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9)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20)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20)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21)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24)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29)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0)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0)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1)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32)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32)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33)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34)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34)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34)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35)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35)第二节消防规划 (35)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36)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37)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9)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40)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2)巢湖市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背景1、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柘皋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工业强镇、特色富民上大做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城镇建设存在矛盾等问题。
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生态基底、处于快速发展机遇期的城镇,柘皋必须要全面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家乡篇
家乡篇我们的家乡——巢湖,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如今,扶手岸边凭栏,放眼望去,仍然云蒸霞蔚,烟波浩渺,蔚为壮观。
2011年8月,国务院批复巢湖市正式并入到合肥市,巢湖成为了合肥的内湖,我们迈进了“一个新兴的滨湖大都市时代”,融入到中国中部地区、长江流域一个特大城市圈——合肥经济圈。
同学们,你们对我们可爱的家乡了解吗?巢湖概况巢湖之称始于秦朝,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设立县级巢湖市,1999年底撤市改称居巢区,为巢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2011年8月22日撤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临近长江,环抱巢湖,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含山、庐江、无为接壤。
全市总面积2063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下辖1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
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
唐朝始设立巢县,1984年设县级巢湖市,隶属巢湖地区,1999年设立居巢区,为地级巢湖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1年安徽区划调整,复设县级巢湖市,隶属省会合肥。
巢湖英才辈出。
古有大谋略家范增,在楚汉相争之时运筹帷幄,赢得“亚父”美名。
近有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三将军”,名传九州。
巢湖物华天宝,资源丰富。
巢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境内气候宜人,雨量、日照皆佳,盛产粮、油、棉、麻蔬菜及水果等,是全国粮、棉、油生产基地县之一。
水面560平方公里,水产品年产量3万多吨,巢湖银鱼、白米虾和大闸蟹被誉为“巢湖三珍”,享誉中外。
拥有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电石用灰岩、水泥用泥灰岩、冶金用白云石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巢湖风光秀美,景色怡人。
湖光、奇花、温泉、溶洞被称之为“四绝”,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开放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安徽省优秀旅游县(区)。
滨湖旅游观光大道临湖蜿蜒,坐拥800里巢湖烟波浩淼;姥山岛三山错落、九峰起伏,如入画境;银屏仙人洞幽深宜人,悬崖上的千年牡丹独特奇异,每年谷雨时节含芳怒放;半汤温泉是安徽休闲疗养的主要区域,富含30多种活性元素;北郊的王乔洞,是江淮大地上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紫微洞长达千米,被誉为江淮第一自然溶洞。
柘皋旅游策划书3篇
柘皋旅游策划书3篇篇一《柘皋旅游策划书》一、项目背景柘皋镇,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镇,其独特的地域风貌和人文景观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为了更好地展示柘皋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特制定本旅游策划书。
二、旅游资源分析1. 历史古迹:柘皋有着众多的古建筑、古街道等,如李鸿章当铺等,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2. 传统民俗:独特的民俗文化,如柘皋早茶习俗等,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
3. 自然风光:周边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宁静的休闲环境。
三、目标市场1. 周边城市居民:作为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 历史文化爱好者:吸引对古镇文化感兴趣的人群。
3. 中老年游客:对传统文化和悠闲氛围有较高需求。
四、旅游产品策划1. 打造历史文化游线路,包括参观古迹、了解历史故事。
2. 开发民俗体验项目,如让游客参与早茶制作、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3. 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如古镇文化节等,增强游客的互动与参与。
4. 推出田园生态游,组织游客进行采摘、徒步等活动。
五、营销策略1.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包括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
2. 与周边旅行社合作,推出特色旅游线路。
3. 参加旅游展会,展示柘皋旅游形象。
4. 邀请旅游达人、媒体进行体验和报道。
六、服务与设施建设1. 完善景区内的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方便游客游览。
2. 提升餐饮、住宿等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和餐厅。
3. 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票务等服务。
4. 加强景区的安全管理和环境卫生维护。
七、经济效益预测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营销,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游客数量将逐步增加,旅游收入也将稳步提升,同时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八、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完成旅游资源的整合和规划设计。
2. 第二阶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
3. 第三阶段:全面开展营销推广活动。
4. 持续优化和改进旅游产品和服务。
篇二《柘皋旅游策划书》一、项目背景柘皋镇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具备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
合肥有座3000余年的历史古镇,名字很难读,但古迹和美食令人流连
合肥有座3000余年的历史古镇,名字很难读,但古迹和美食令人流连合肥有一座古镇,名叫柘皋古镇,也许很多人看到这两个字都不知道怎么读,它念柘皋【zhè gāo】。
古镇位于合肥巢湖市柘皋镇,是全省63个中心建制镇之一,它距离巢湖市主城区20公里,离合肥市46公里,清末曾为安徽三大重镇之一。
既然是古镇,自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柘皋自古以来都是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之地,明朝武臣荣禄大夫、沂国公金朝兴、清代户部员外郎汤懋纲等,柘皋这个小小地方竟然走出这么多名人。
据记载,柘皋古镇已有3000多年历史,如今在古镇上还能看到城里岗遗址、北闸老街、李鸿章当铺等历史遗址,古街、古桥、古人家皆有之,古镇的母亲河柘皋河连巢湖通长江,它灵动的水资源源源不断地给古镇灌入生命和灵魂,它守护他们,他们亦守护着它,千百年来,亦是如此。
北闸老街,是古镇一条著名的老街,它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皖中地区保护最好的一条古街,古街两旁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还有很多老字号,它们见证了古镇的繁华与宁静,过往与古今,地面是青石板的道路,那高高的青瓦屋顶、青砖垒砌的马头墙,显得古朴而沧桑。
老街上最耀眼的建筑当属李鸿章当铺,有150多年历史,是近代史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历史遗迹,号称“天下第一铺”;古镇还有一座千年古桥玉兰桥,如今也叫做柘皋桥,这些古街、古桥、古建筑等让人感觉像走进江南水乡,很是迷人。
柘皋古镇还有一种早茶文化,早茶也叫早点,有“早上皮包着水,晚上水包着皮”的说法,炒面皮、拌凉皮、小笼包、拌千张、鸡蛋锅贴、麻花子、芹芽馅春卷子、三尖子包油条、三鲜锅巴等特色早点,让很多游客的味蕾都能得到满足,但最为有名的还是被称为“四大件”的凉拌千张、鸡蛋锅贴、三鲜锅巴和炒面皮。
如今的柘皋古镇交通是非常方便的,柘皋站(巢湖北站)的建立,说明这里已经通达高铁,它是巢湖境内的重要高铁站。
如今的柘皋古镇正在朝着宜居幸福重镇、和谐文明古镇、商贸旅游强镇、历史文化名镇的方向发展。
魅力环巢湖——“桥”见柘皋
魅力环巢湖——“桥”见柘皋作者:方培龙柘皋,千年古镇。
西周群舒立宗国,春秋哀公“会吴城”;汉建橐皋县,唐置橐皋镇,南宋称柘皋,至今不变称。
镇古令人惊,比镇更古的是柘皋河,柘皋河就像是仙人用利斧把古镇劈为东西两半,隔河相望。
曾经的天堑也一定阻断过古镇两边许多“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牛郎织女吧,不然,今天的柘皋人为何对河上的桥是那样的深挚和崇敬呢?一、皇帝报恩——玉兰桥玉兰桥是当之无愧的柘皋地标,找到了玉兰桥就找到了柘皋的心脏,知道柘皋的人没有不知道玉兰桥的,了解玉兰桥的人没有不了解柘皋的,柘皋还真的没有任何一处像玉兰桥那样能够代表柘皋的。
柘皋镇有一条横贯东西的主街道,这条主街道就像一条粗大的线条串起了柘皋的生活和繁荣。
而玉兰桥就是这条线上的锁扣,锁扣要是断了,柘皋镇也就断了。
老柘皋的心中永远定格着这横贯东西的主街道,桥西叫红卫街,桥东叫中街(实际是北闸街的一部分),中街向东直到合浦路(331省道)为东方红街。
当年要是一个陌生人找商铺的位置就要先说是在玉兰桥东还是在桥西,要是等人那玉兰桥则是首选,要是休息或看热闹那玉兰桥最为集中。
玉兰桥几乎是每个离开柘皋的人提到柘皋的首选吧,鲁彦周先生在《柘皋志》序中说:“每去一次,回家总要津津乐道好几天,并且成为同伴们羡慕的对象。
柘皋的玉兰桥、河东、河西……都令我眼花缭乱。
柘皋河里的木船,穿梭来往,令我神往……玉兰桥上的夜点摊上灯火和清脆的叫卖声,又令我垂涎。
”玉兰桥带给柘皋的不止是街道连通、往来便捷,而更多的是情感所记和情怀所依。
玉兰桥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不是简单的“轧轧飞车入翠微,人於妙处未深知”,也不是“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它有着厚重的历史承载和美妙的生活情怀。
玉兰桥原名“遇难桥”。
据《柘皋志》记载:“此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正统年间,知县刘汇重修,弘治十七年又修。
清光绪元年大修。
”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兵败,仅剩一人一马,被元兵追至柘皋河边,仰天长叹:“此天灭我也!”正当危难之时,对岸更夫撑来小船渡朱元璋过河,朱元璋得以摆脱追兵。
合肥环湖十二镇
2014-10-11 09:00 来源:万家休闲 已有 4233 人浏览 我要评论
环湖十二镇之长临河镇 长临河镇位于合肥市东郊,肥东县南部,北与撮镇镇接壤,东与桥头集镇、巢湖 市黄麓镇毗邻,南与巢湖市忠庙相连,西与合肥市滨湖新区仅一河之隔。镇辖 27 个村,51000 人,其中城镇人口 6340 人,镇域总面积 100 平方公里。其中耕 地面积 5.1 万亩。2006 年,地区生产总值 3.924 亿元,财政总收入 1350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3750 元。2003 年被合肥市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区规划面 积 2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0.75 平方公里,2006 年城镇化水平 14%。 环湖十二镇之长临河镇:【交通路线】 自驾路线: 合肥——东流路——包河大道——包河大道高架——长临河镇
双亭老家
位于黄麓镇南部旅游观光大道和绿色通道之间,濒临巢湖,占地面积 15 亩,其 中水面养殖 7 亩,因在水面上修筑凉亭两间而得名。餐饮以农家土菜为主,是集 休闲、垂钓、餐饮、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好去处。
环湖十二镇之烔炀镇攻略 烔炀镇游玩 景点推荐
2014-10-11 09:00 来源:万家休闲 已有 3842 人浏览 我要评论
中庙街道
中庙街道是巢湖湖泊管理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巢湖东西湖交界处,巢湖盛产银鱼、 刀鱼、风尾鱼、白米虾等多种淡水产品,水产品储量大,种类多,品位高,具有 较高的开发价值。中庙街道区位优越,厉来为巢湖水产品交易中心,素有“鱼米 之乡”之称。 中庙位于巢湖北岸的中庙镇境内,与湖中心的姥山岛隔水相望。 岸矶形如栖凤;庙宇红墙绿瓦,层檐叠嶂。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先时祭祀 主巢湖波涛的太姥,后来也祭奉传为泰山玉女的碧霞元君。
合肥——合肥绕城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S105——烔炀镇
柘皋镇拆迁方案
柘皋镇拆迁方案引言柘皋镇是一个位于中国某省的一个小镇,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柘皋镇政府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拆迁行动,以便为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腾出更多的空间。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柘皋镇拆迁方案的目的、范围、流程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
一、目的柘皋镇拆迁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改善镇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清理老旧房屋和不规范的建筑,为新建筑和城市景观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范围柘皋镇拆迁方案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老旧房屋的拆除:对于建筑年限已满并且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房屋,政府将通过拆除来解决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
2.合法违建的整治:对于没有取得相应建设许可证的违章建筑,政府将依法进行拆除,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3.计划拆迁区域的清空:根据城市规划和用地规划,政府将对计划拆迁区域内的建筑进行清空,以便为新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空间。
三、流程柘皋镇拆迁方案的执行流程如下:1.拆迁范围界定:政府将对拆迁范围进行详细界定,并进行公示,确保公开透明。
2.征收政策制定:政府将制定相应的征收政策,包括拆迁补偿标准、安置政策等,确保实现拆迁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合法。
3.拆迁通知发布:政府将通过公告、信函等方式向被拆迁户发布拆迁通知,告知他们的拆迁义务和权益。
4.面谈和协商:政府将与被拆迁户进行面谈和协商,了解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并确保拆迁补偿和安置政策的落实。
5.动迁工作:政府将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拆迁工作,确保拆迁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6.补偿和安置:政府将根据征收政策提供相应的拆迁补偿和安置方案,确保被拆迁户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合适的安置。
7.清理和复垦:政府将对拆迁后的土地进行清理和复垦工作,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四、配套政策柘皋镇拆迁方案将配套以下政策以保障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1.拆迁补偿政策:政府将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拆迁补偿标准,并确保补偿金额合理公正。
巢湖简介
巢湖简介一、巢湖流域自然环境概况(一)地理位置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中部,地理纬度大致为东经116度24分30秒~东经118度零分零秒、北纬30度58分40秒~北纬32度6分零秒内,处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中间,属于长江下游左岸水系,东南濒临长江,西接大别山山脉,北依江淮分水岭,东北邻滁河流域。
巢湖湖区位于合肥市南15公里,属合肥市内湖。
地理位置为东经117度16分54秒~东经117度51分46秒、北纬30度25分28秒~北纬31度43分28秒之间,属于长江下游的左岸水系,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
巢湖流域面积13486平方公里,其中,巢湖闸以上面积9130平方公里,跨越合肥、肥西、舒城、庐江、巢湖、肥东等6个县(市);闸下面积4365平方公里,涵盖无为、和县和含山三县。
巢湖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湖岸线长170多公里。
水位8米时,面积755平方公里,容积17.17亿立方千米,深度2~5米(水位为水面的海拔高度,水深为水面到水底的高度)。
中庙三面环湖,处于巢湖区域中心。
湖心岛姥山、孤山镶嵌湖区的中、西部。
以中庙—姥山—齐头嘴为界,将巢湖划分为东、西两大湖区,现由合肥市的巢湖市、庐江县、肥东县和肥西县四县环抱。
西半湖区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东半湖区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巢湖流域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四周分布有银屏山、冶父山、大别山、防虎山、浮槎山等低山丘陵,并形成东西长、南北窄的不规则形状,地形为西高东低、中间低洼平坦。
巢湖湖泊形态呈东西两端向北翘起,中间向南突出,成凹子形,状如鸟巢。
按流域地貌成因,巢湖地形地貌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中切割低山区、浅切割低山区丘陵区、丘陵岗地区、岗冲地和冲积平原。
1、构造侵蚀地形中切割低山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大别山区,北部浮槎山区,东部及东南部凤凰山、银屏山区等。
海波高度一般在400~500米,河流上游最高峰海波1539米(万佛山主峰老佛顶)。
低山区分布面积为1768平方公里,该区地貌特点是山岭纵横,河谷发育,多为河流上游地段,属于中切割构造侵蚀地形。
印象柘皋
印象柘皋作者:金胜昔故乡柘皋,一座美丽的皖中巢北古镇,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清末安徽三大重镇之一,全国重点中心镇。
古称橐皋,“橐”音“拓”,后讹为“柘”。
公元前483年,鲁哀公会吴于橐皋,又称“会吴城”,解放初期为巢县政府所在地。
柘皋河贯穿南北,将柘皋分为河东河西。
春秋战国时期便是楚吴边界重镇,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集市贸易繁荣,文人才子荟萃,商贾贩夫云集,名胜古迹星罗,故事传说绘色,素有“小上海”、“不夜城”之说。
七十年代,我出生在镇北五里地的村庄金府。
虽离镇不远,却很少上街。
那个年代,农村日子普遍过得清苦,到了冬天夜半鸡叫时分,母亲便挑担大蒜或芹芽冰天雪地的赶到镇上去卖。
小中午时,我和妹妹便守在村口,着急的盼着母亲的归来。
着急是因为馋瘾犯了,镇上的点心可是诱人得很!“三尖”,一种在炉壁上炕的烧饼,枕型,表层撒上芝麻、葱花,外焦里嫩,咸甜两种。
另一种叫“狮子头”,油炸点心,通体金黄,用新上市的菜籽油炸透炸酥却不糊,可见老师傅们掌控火候的功夫了得。
放寒假便央求母亲带上一起去镇上,寒冬腊月,瑟瑟发抖,屁颠屁颠的跟着,不就是想吃柘皋的早点和买几本“小人书”嘛!菜市在东门旅社旁,天不亮以灯火通明,商贩云集,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六七点钟,商铺店户陆续开张,各式叫卖吆喝声不绝于耳。
玉兰桥头最著名的“迎河轩”内热气腾腾,十来张八仙桌座无虚席,店小二肩搭白色毛巾端茶倒水,穿梭其间。
“您好!几位?里边请!”“小菜一碟”、“面皮一份”、“锅贴来啦”,其声深远悠长,绕屋悬梁。
食客们品茶菜赏,闲话家常,喜色昂扬。
把我这个乡里娃羡慕的不要不要的,要是能住在街上有多好!九十年代,我考进柘皋中学,父亲也调回柘皋,全家住进玉兰桥下的老镇委会,临河而居,房子是五六十年代的青砖小瓦房,院中一块一人高的大石碑记录柘皋的历史,当时还和同学一起抄录下来,家里小院里散落几块残破的石碑,可惜参军回来这些石碑和抄录的碑文不知所踪。
巢湖部分镇名的来历(传说)
巢湖部分镇名的来历(传说)巢湖部分镇名的来历中庙镇--镇名因镇中太姥庙而来,太姥庙又名古中庙。
半汤镇--温泉源于汤山脚下,有两股泉水,一冷一热汇合到一处为“半汤”。
柘皋镇--原名秦皋,唐为橐皋镇。
其后将“橐”讹为“拓”,又将“拓”讹为“柘”。
夏阁镇--相传公元前16世纪,夏桀无道,商汤伐之,夏桀王被擒,商汤王施行仁政赦免,“放桀南巢”,路径此镇,住在一座阁楼上,遂称“夏阁”。
炯炀镇--镇东一条小河原名桐河,西侧一条小河原名阳河,两河在该镇汇合,注入巢湖,遂名桐阳河。
传说该河常发生水患,当地人民把“桐”“阳”二字改用“火”旁,以示“火”克“水”。
镇名由此而来。
散兵镇--相传因楚汉英雄“项羽”兵马溃散于此地,故名散兵。
银屏镇----今银屏镇是1992年撤区并乡后,由巢湖市政府命名。
它当时下辖岱山乡、秀芙乡、钓鱼乡(2004年后三乡撤名),现正式统称为银屏镇。
抗日战争时期,巢南地区属于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新四军七师师部,驻扎在无为严桥区、石涧区一带与巢县的巢南毗邻,巢南这一地区因“银屏山”是群峰连绵的山区而命名为银屏区,当时属无为县,区政府住银屏山区,山凹中的大岭村。
解放后银屏区划归巢县,区政府住(岱山东岳庙),下辖:钓鱼乡、秀芙乡、岭南乡、大岭乡、佛岭乡、莲塘乡、河南乡、白云乡。
1958年秋银屏区政府又从岱山东岳庙迁至今吕婆店,(自1949——1992年,因银屏区政府所住两地都在岱山乡境内的原因,故1992年撤区并乡时)岱山、秀芙、钓鱼三乡所属银屏镇是沿用老“银屏区”的地名。
无城镇(现无为)--据《无为州志》记载,魏武征吴筑城于此,因无功号为无为城;又有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
其本意是天下太平,与民休息。
二坝镇--镇南约2公里的小港边有一个老地名叫“头坝”,离头坝约1.5公里的地方,在港河通江的出口处有一道历史上的挡水坝,故名“二坝”。
土桥镇--麻园到土桥街隔一道沟,群众以树木为材料搭一座简易的桥,桥面上铺一层土,故称土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市柘皋镇镇情简介
古镇柘皋,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四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副县级建制。
该镇南距巢湖市2 4KM,西离合肥市48 KM,东至南京137 KM。
全镇总面积14 8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363个自然村,总人口79921人。
镇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 2万。
柘皋,古称橐皋,西周初期群舒一支在此建立宗国,春秋时先属楚后属吴。
周敬王三十年(公元483年),鲁哀公会吴于橐皋,故史称“会吴城”。
西汉置橐皋县,属九江郡。
唐置橐皋镇,属巢县。
南宋时改称柘皋,清末曾为安徽三大重镇之一。
柘皋,地处吴楚,人杰地灵。
历代人文荟萃,精英辈出。
明代有武臣荣禄大夫、沂国公金朝兴等;清代有户部员外郎、刑部郎中汤懋纲、进士杨欲仁等;现代有国民政府考试院副院长“总统府”资政杨功亮;当代有北京军区中将司令员周依冰、中央党校教授马素兵、国防大学教授程国采、美籍华人科学家阚家冥等。
现代文人高植是我国第一位翻译托尔斯泰长篇巨著《复活》、《安娜〃卡列宁娜》的译者,郭沫若同志曾为其处女译本《战争与和平》作序,并与之共同出版发行。
柘皋名胜古迹众多,柘皋八景斐声方圆数百里,其中“而山白龙洞有着神话般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条白蛇在而山主峰─龙洞内修炼。
久之,白蛇得道变成白龙飞天后留此白龙洞,洞口宽约10平方米,洞深数里,其间布满石乳、石笋,且闻泉水叮咚响。
“玉栏古桥”更有其不同寻常的历史渊源。
相传元末朱元璋起义,遇元兵追杀,至柘皋河边,进退维谷,危难之际,一老丈从苇丛中推出一只小船,轻点竹篙,将朱元璋渡过河去。
后明朝立,朱元璋在柘皋河上修一石桥,取名“遇难桥”,以报老丈当日救命之恩。
后人见“遇难”二字不祥,遂改为谐音“玉栏桥”,相传至今。
柘皋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
331省道与合巢芜高速公路交叉穿境而过并在镇区交汇。
柘皋河连巢湖通长江,可常年通航,系一天然黄金水道。
柘皋港位于镇区,岸线长182.5m,港口水深5m以上,可供100吨级船舶停泊。
柘皋素来商贸发达,为巢北最大商品集散地。
改革开放以来,商贸业得到蓬勃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布局日趋合理,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现已建有农贸、商贸、竹木、粮油、牲畜、蔬菜批发六大专业市场,辅之以华联、苏果、泽华三大超市及临街2000多个商业门面和各类摊点。
各类商品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日客流量达4─5万人,年商品成交额达1.8亿元。
农业产业化格局纷呈。
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麦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西瓜、蔬菜等。
其中蔬
菜生产是柘皋的传统优势产业,现种植达11000亩,以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品,有2080个蔬菜大棚,年产无公害蔬菜近1000万吨。
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相继成立养猪、农业、蔬菜、养蜂等专业合作组织。
初步开始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镇现有各类企业1000余家,初步形成纺织、酿酒、服装、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十多个门类,200多种产品,涌现出大国地板、优尼雅制衣、金巢酒业、三丰公司、强生水泥、大鑫公司等一批优秀企业和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全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依托老镇、东西拓展、南北延伸、形成“一镇四区”(一个中心镇,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教育公务区)、两冀齐飞的布局。
主要街道有玉栏街、石梁街、十字街、农贸路、北闸街、桥西街、古楼街。
街道均为路面,连路循环,形成“五纵四横”道路网。
两旁建筑风格各异,或新潮或古朴,相得益彰,各种流派竟相媲美,或欧式或徽式,兼容并蓄。
新建成的滨河商业步行街及正在兴建的阳光大道、黄金大道、新街北路将给集镇建设增添新的亮点。
兴建的金泰、首信、鸿泰等高规格住宅小区,进一步提高了城镇的居住品味。
工业集中区初具雏形。
柘皋镇工业集中区位于柘皋镇区东北部,合巢芜高速公路以南,规划面积4.16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为2.4平方公里,区内水、电、路、通信等基础
设施完备。
绿化、亮化、扩容和集镇连体功能完善,重点围绕轻纺园区的招商定位,引进纺织、服装企业多家,现落户企业12家,物流1家,其中项目投资5000万以上的企业4家。
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070万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同比增长17%;实现固定资产投入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0. 2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项目10个,累计到位资金4.63亿,其中引进工业项目9个,固定资产投资达4. 25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占引进项目总投资比例为91.79%柘皋镇竭诚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