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学》第二讲43页PPT
合集下载
大地构造学2
![大地构造学2](https://img.taocdn.com/s3/m/205ff6fb910ef12d2af9e7e6.png)
早期的世界地图已清楚地表明非洲和南美洲相对海岸 线的“锯齿状拟合”。远在1801年,洪堡 (A.Humboldt)及其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们已经提出, 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和岩石都很相似。魏格纳首先提 出,应该用深海中的大陆坡边缘进行大陆拟合。凯里 (S.W.Carey )证明,两个大陆的外形在海面以下 2000米等深线几乎完全可以拟合。布拉德(E.Bullard) 等人借助计算机计算,发现无论用1000米或2000米等 深线拟合的结果差别不大。复原拟合工作证明,各大 陆可以通过复原形成一个超级大陆,即魏格纳所命名 的“泛大陆”。泛大陆是由冈瓦纳大陆(南方各大陆 加上印度)和劳亚大陆(北美和欧亚)组成的复合古 大陆。
魏格纳及其大陆漂移说
由于当时受对地球内部构造和动力学的知识局限, 大陆漂移和动力学机制得不到物理学上的支持。魏格 纳学说的不幸遭遇在于他倡导大陆漂移的同时却认为 大洋底的稳定。直到他去世的20年后,抛弃洋底稳定 不动的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人们对大陆漂移的兴趣又 复萌了。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 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播放电影文件)
海底扩张
50年代的海洋科学园地犹如百花盛开,海洋学 家除了海底热流测量外,还进行了海底地形测 量。这些资料和地震分布、海底火山和深海沉 积的研究结果,被普林斯顿大学的哈雷·赫斯 (Harry Hess)综合成海底扩张的模式。 赫斯用地幔对流机制来解释海底的地形标志, 他设想大洋中脊是热流上升而使海底裂开的地 方,熔融岩浆从这里喷出,推开两边的岩石形 成新的海底。
B.古气候的证据
魏格纳首次提出大陆漂移观点时,许多证据来自他对 古气候的研究。他注意到,各大陆上存在某一地质时 期形成的岩石类型出现在现代条件下不该出现的地区: 如在极地区分布有古珊瑚礁和热带植物化石;而在赤 道地区发现有古代的冰层。运用将今论古的原则,魏 格纳把冰川活动的中心放在当时的旋转极附近,而珊 瑚礁和蒸发岩分布的地带放在赤道附近,用这种方法 确定了各大陆当时的古纬度。对古纬度和现代纬度的 比较,魏格纳得出了大陆漂移的结论。
大地构造学说课件
![大地构造学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81da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e.png)
研究大地构造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学、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领域的 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构造特征 和演变规律。
大地构造学说的历史发展
总结词
大地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地质学理论和现代的大地构造理论两个阶段 。
详细描述
早期的地质学理论包括地壳均衡说、大陆漂移说等,这些理论为现代大地构造理 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大地构造理论包括板块构造学说、地幔柱构造学说等 ,这些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地球表面构造的认识。
塔里木地台
以石油、天然气、钾盐等资源 为主,散布于塔里木盆地周边
地区。
大地构造演变与成矿作用
大地构造演变的不同阶段对成矿作用的影响
例如,板块汇聚带在汇聚初期,岩浆活动频繁,有利于形成铁矿和铜矿;而在汇聚晚期,变质作用加强,有利于 形成金矿和石墨等矿产。
成矿系统的形成与演变
成矿系统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大地构造演变的影响。了解成矿系统的形成与演 变有助于预测矿产资源的散布和富集规律。
02
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
1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由若干个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在地质应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相互碰 撞。
2
板块边界是地壳活动的主要地带,板块的运动和 相互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形变化等现 象的产生。
3
板块构造理论是目前对地球构造最广泛和最科学 的模型之一,尽管仍有一些未解之谜和需要进一 步研究的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大地构造学说课件
• 大地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 • 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理论 • 大地构造学说的研究方法 • 大地构造与矿产资源 • 大地构造与地质灾害 • 大地构造学说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大地构造学说的历史发展
总结词
大地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地质学理论和现代的大地构造理论两个阶段 。
详细描述
早期的地质学理论包括地壳均衡说、大陆漂移说等,这些理论为现代大地构造理 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大地构造理论包括板块构造学说、地幔柱构造学说等 ,这些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地球表面构造的认识。
塔里木地台
以石油、天然气、钾盐等资源 为主,散布于塔里木盆地周边
地区。
大地构造演变与成矿作用
大地构造演变的不同阶段对成矿作用的影响
例如,板块汇聚带在汇聚初期,岩浆活动频繁,有利于形成铁矿和铜矿;而在汇聚晚期,变质作用加强,有利于 形成金矿和石墨等矿产。
成矿系统的形成与演变
成矿系统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大地构造演变的影响。了解成矿系统的形成与演 变有助于预测矿产资源的散布和富集规律。
02
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
1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由若干个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在地质应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相互碰 撞。
2
板块边界是地壳活动的主要地带,板块的运动和 相互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形变化等现 象的产生。
3
板块构造理论是目前对地球构造最广泛和最科学 的模型之一,尽管仍有一些未解之谜和需要进一 步研究的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大地构造学说课件
• 大地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 • 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理论 • 大地构造学说的研究方法 • 大地构造与矿产资源 • 大地构造与地质灾害 • 大地构造学说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大地构造分析基础ppt课件
![大地构造分析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01c75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e.png)
构
造
1.遥感遥测
分
2.高温高压试验
析
3.数理统计和电算
——
4.深海钻探
绪 论 5.行星类比
三、大地构造学发展动向
大
地
(五).大地构造的研究动向
构 造 分
国际地科联、国际大地测量协会和地球物理联合 会(1959年)开展了三个计划:
1. 1959-1969 地球物理年 2. 1960-1970 国际上地幔计划
的时空变化同地壳与上地慢对比等。
二、大地构造学研究的方法
大
地
(二).力学分析法
构
地质力学:
造
70年代以来,研究地壳伸长、缩短和大型平移中,
分
应用矿物的构造效应、晶格位错和构造应力场及有关
析
实验模拟等。研究运动学和动力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推动全球构造运动的可能性
——
(王仁,何国琦,王永法,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
大地构造分析
大
教学参考书
地 • 车自成 大地构造学概论,1987,陕西科技出版社
构 • 黄帮强等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 地质出版
造 社 1984
分 • K.C康迪 板块构造与地壳演化 地质出版社 1984 析 • 万天丰,2004.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
• 车自成,刘良,罗京海,2002. 中国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
绪 以及地球表面过程相互作用关系) 的研究 论 • 大地构造演化对生物演进的制约研究
• 地震发生与长期岩石圈构造变形的关系研究等.
三、大地构造学发展动向
大
地
超越板块构造产生背景
构 (3)大陆地质研究的深入对传统板块构造理论在解释
大地构造学说教程课件
![大地构造学说教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045c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8.png)
大地构造学有助于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为公道开发和利用提供根据 。
保护与利用
通过大地构造学的知识,可以制定科学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同时公道利用 地下水资源,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
05
大地构造学的前沿问题与 展望
地球深部结构与地球动力学
地球深部结构研究
随着地球物理学和深钻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深部结构 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涉及到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 组成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质力学的意义
地质力学的发展对于人类认识地球 、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 义。
地球动力系统
01
地球动力系统的概念
地球动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
能以及地球表面的气候、水文、地貌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02
地球动力系统的研究方法
地球动力系统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等多种
气候变化与大地构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碳循环、水循环、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等过程。这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变化规律。
月球与火星的大地构造研究
月球大地构造研究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对其大地构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自身的构造 和演变历史。月球表面和内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格局。
02
大地构造学的基本理论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意义
魏格纳提出,地球上原始的大陆是单 一的超大陆,后来由于地球自转产生 的离心力导致大陆块从原始大陆分离 ,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学说解释了地壳的运动和演 变,为地质的板块运动、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又会 对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从而影响全球气候的演变。
保护与利用
通过大地构造学的知识,可以制定科学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同时公道利用 地下水资源,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
05
大地构造学的前沿问题与 展望
地球深部结构与地球动力学
地球深部结构研究
随着地球物理学和深钻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深部结构 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涉及到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 组成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质力学的意义
地质力学的发展对于人类认识地球 、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 义。
地球动力系统
01
地球动力系统的概念
地球动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
能以及地球表面的气候、水文、地貌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02
地球动力系统的研究方法
地球动力系统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等多种
气候变化与大地构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碳循环、水循环、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等过程。这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变化规律。
月球与火星的大地构造研究
月球大地构造研究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对其大地构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自身的构造 和演变历史。月球表面和内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格局。
02
大地构造学的基本理论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意义
魏格纳提出,地球上原始的大陆是单 一的超大陆,后来由于地球自转产生 的离心力导致大陆块从原始大陆分离 ,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学说解释了地壳的运动和演 变,为地质的板块运动、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又会 对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从而影响全球气候的演变。
大地构造学
![大地构造学](https://img.taocdn.com/s3/m/7c4f4568561252d380eb6eac.png)
2、历史比较法:即“将今论古”法。用 、历史比较法: 将今论古” 现代地球上所见到的各种地质构造类型 和各种地质作用, 和各种地质作用,与地史上保存下来的 各种物质纪录相比较, 各种物质纪录相比较,找出与这些物质 纪录相应的构造类型和地质作用, 纪录相应的构造类型和地质作用,并推 论地质历史上这些地壳构造类型演变的 规律。 规律。 3)构造类比法:根据不同地区地质构造 )构造类比法: 及其发展历史的差别,划分出不同级别、 及其发展历史的差别,划分出不同级别、 不同性质的构造单位。如地壳和地幔、 不同性质的构造单位。如地壳和地幔、 大陆壳和洋壳、台背斜和台向斜。 大陆壳和洋壳、台背斜和台向斜。
地质现象的空间尺度( 地质现象的空间尺度(A.E.Scheidegger,1982) ) 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特征范围(米 特征范围 米) 107-104 104-101 101-10-2 10-2-10-5 10-5-10-8 传统的术语 大陆和全球构造, 大陆和全球构造,“全 球构造学” 球构造学” 见之于区域地质图上的 构造, 构造地质学” 构造,“构造地质学” 见之于野外露头上的构 小构造” 造,“小构造” 见之于显微镜下的构造, 见之于显微镜下的构造, 岩组学” “岩组学” 原子和晶格构造
示盆地内石油生成的数量与热体制有关。 示盆地内石油生成的数量与热体制有关。盆地 内温度高不仅有利于石油生成, 内温度高不仅有利于石油生成,而且有利于油 气运移。 气运移。
热流值的常用对数衰变值(据Dickinson)
盆地沉积类型和构造型式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盆地的板块构造位置
自青海高原至四国海盆剖面, 自青海高原至四国海盆剖面,示地壳分异及 第三纪以来沉积发展(据王鸿祯)。 第三纪以来沉积发展(据王鸿祯)。 东部为过渡型地壳盆地,沉积类型属外海、 东部为过渡型地壳盆地,沉积类型属外海、边缘海和活 动陆棚类型沉积,然后从东而西为大陆地壳盆地类型, 动陆棚类型沉积,然后从东而西为大陆地壳盆地类型, 分别属近海盆地、内陆盆地和山间盆地类型沉积。 分别属近海盆地、内陆盆地和山间盆地类型沉积。
2大地构造学第二章地槽PPT课件
![2大地构造学第二章地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6f11c2af1ffc4fff47ac05.png)
11
二.地槽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德国的施蒂勒(1936) 将地壳分为克拉通(稳定区) 和正地槽(活动区); 克拉通分为高克拉通(大陆地壳)和低克拉通 (大洋地壳);
正地槽分为优地槽(eugeosyncline)和冒地槽 (miogeosyncline )。
优地槽:离高克拉通远,有蛇绿岩及火山物质。 冒地槽:离高克拉通近,无蛇绿岩,缺乏火山物质。
20
冈底斯山南缘盆地
西瓦里克盆地
21
6.山间拗陷:地槽褶皱返回后,在褶皱山系内部于不 同时期形成的大小与形状各异的拗陷或断陷。
7.中间地块:是地槽褶皱区中面积较大、呈三角形或 菱形、相对较稳定且固结程度较高的地区。它是地槽 褶皱区中保存的古地台碎块或早期固结的褶皱区。中 新生界陆相地层广泛发育,断裂、岩浆活动较弱。
冈底斯喜马拉雅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中生代冈瓦纳大陆边缘造山系冈瓦纳大陆边缘造山系羌塘三江晚古生代羌塘三江晚古生代泛华夏大陆边缘造山系泛华夏大陆边缘造山系秦祁昆早古生代秦祁昆早古生代泛华夏大陆边缘造山系泛华夏大陆边缘造山系康西瓦南昆仑康西瓦南昆仑玛訫略阳对接带玛訫略阳对接带班公湖双湖怒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对接带江昌宁对接带一个特提斯大洋一个特提斯大洋数控冲床冲压件数控冲床落料后再数控折弯件普通冲床开模冲压件剪板机落料及其它加工方式成形的钣金件点焊氩弧焊组焊件拉铆组件等其它方式加工而成的金属零件或组件
滑塌结束之后,继续接受
正常沉积。在后期的造山
作用过程中,遭受叠加变
形
42
四川九龙县江浪穹窿地区发育的二叠系滑塌灰岩堆积
43
复理石建造:多次重复的韵律性层理(复理石韵
律),每一韵律包括砂岩到泥质岩或灰质岩的韵律
层序(鲍马序列),总厚达数千米至万米。主要为
二.地槽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德国的施蒂勒(1936) 将地壳分为克拉通(稳定区) 和正地槽(活动区); 克拉通分为高克拉通(大陆地壳)和低克拉通 (大洋地壳);
正地槽分为优地槽(eugeosyncline)和冒地槽 (miogeosyncline )。
优地槽:离高克拉通远,有蛇绿岩及火山物质。 冒地槽:离高克拉通近,无蛇绿岩,缺乏火山物质。
20
冈底斯山南缘盆地
西瓦里克盆地
21
6.山间拗陷:地槽褶皱返回后,在褶皱山系内部于不 同时期形成的大小与形状各异的拗陷或断陷。
7.中间地块:是地槽褶皱区中面积较大、呈三角形或 菱形、相对较稳定且固结程度较高的地区。它是地槽 褶皱区中保存的古地台碎块或早期固结的褶皱区。中 新生界陆相地层广泛发育,断裂、岩浆活动较弱。
冈底斯喜马拉雅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中生代冈瓦纳大陆边缘造山系冈瓦纳大陆边缘造山系羌塘三江晚古生代羌塘三江晚古生代泛华夏大陆边缘造山系泛华夏大陆边缘造山系秦祁昆早古生代秦祁昆早古生代泛华夏大陆边缘造山系泛华夏大陆边缘造山系康西瓦南昆仑康西瓦南昆仑玛訫略阳对接带玛訫略阳对接带班公湖双湖怒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对接带江昌宁对接带一个特提斯大洋一个特提斯大洋数控冲床冲压件数控冲床落料后再数控折弯件普通冲床开模冲压件剪板机落料及其它加工方式成形的钣金件点焊氩弧焊组焊件拉铆组件等其它方式加工而成的金属零件或组件
滑塌结束之后,继续接受
正常沉积。在后期的造山
作用过程中,遭受叠加变
形
42
四川九龙县江浪穹窿地区发育的二叠系滑塌灰岩堆积
43
复理石建造:多次重复的韵律性层理(复理石韵
律),每一韵律包括砂岩到泥质岩或灰质岩的韵律
层序(鲍马序列),总厚达数千米至万米。主要为
大地构造学说 ppt课件
![大地构造学说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f2c0abed630b1c59eeb5a5.png)
2020/4/12
• 在《海陆起源》中,他努力恢复地球 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因 各学科的专门化发展被割断的联系—— 用综合的方法来论证大陆漂移。
2020/4/12
•
1、 主要论点
• A.现在的美洲、非洲、亚洲、欧洲、澳洲及南极地 区,在古生代是一个单一的大陆——泛大陆。
• B.花岗岩质大陆像冰山在海洋中一样漂浮在玄武岩 质基底上。由于潮汐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 泛大陆在中生代分裂成几大块,最先是美洲和欧洲 、非洲分离,中间形成大西洋,接着澳大利亚南极 和亚洲分离,中间形成印度洋。
• 许多无法飞越或游过大洋的生物或古生物,分 布于不同的大陆,如石炭纪、二叠纪时的舌羊齿 分布于南美、非洲、澳洲、南极、印度各地;
• 古生代末到中生代初期的水龙、中龙、犬头龙 化石也分布于现以各自独立的大陆。
• 同种类的蚯蚓、蜗牛分布于北美洲与欧洲,大 西洋两岸同纬度的蚯蚓,显示出近亲关系。
• 有袋类的哺乳动物今日只分布于澳洲,南美洲 有化石。
2020/4/12
2020/4/12
中龙分布图
广布于澳大利亚、印度、 南美、非洲大陆晚古生代 地层中的古植物舌羊齿
• 1965年布拉德等人借 助计算机计算,用915米 等深线拟合。各大陆可 以通过复原形成一个超 级大陆,魏格纳命名的 “泛大陆”,由冈瓦纳 大陆和劳亚大陆组成、澳洲
、印度、南极均可发 现古生代末期冰川作 用的遗迹,将这些大 陆拼合,则古冰川的 流动方向指示由大陆 中心向四方流动,而 除了南极外,今日上 述各大陆的位置都相 当接近赤道。
•
魏格纳简介
• 1880年11月l日出生于德国柏林 ,喜欢幻想和冒险。
• 1905年,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 博士学位。1906年,加人了著 名的丹麦探险队,到格陵兰岛从 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 在《海陆起源》中,他努力恢复地球 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因 各学科的专门化发展被割断的联系—— 用综合的方法来论证大陆漂移。
2020/4/12
•
1、 主要论点
• A.现在的美洲、非洲、亚洲、欧洲、澳洲及南极地 区,在古生代是一个单一的大陆——泛大陆。
• B.花岗岩质大陆像冰山在海洋中一样漂浮在玄武岩 质基底上。由于潮汐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 泛大陆在中生代分裂成几大块,最先是美洲和欧洲 、非洲分离,中间形成大西洋,接着澳大利亚南极 和亚洲分离,中间形成印度洋。
• 许多无法飞越或游过大洋的生物或古生物,分 布于不同的大陆,如石炭纪、二叠纪时的舌羊齿 分布于南美、非洲、澳洲、南极、印度各地;
• 古生代末到中生代初期的水龙、中龙、犬头龙 化石也分布于现以各自独立的大陆。
• 同种类的蚯蚓、蜗牛分布于北美洲与欧洲,大 西洋两岸同纬度的蚯蚓,显示出近亲关系。
• 有袋类的哺乳动物今日只分布于澳洲,南美洲 有化石。
2020/4/12
2020/4/12
中龙分布图
广布于澳大利亚、印度、 南美、非洲大陆晚古生代 地层中的古植物舌羊齿
• 1965年布拉德等人借 助计算机计算,用915米 等深线拟合。各大陆可 以通过复原形成一个超 级大陆,魏格纳命名的 “泛大陆”,由冈瓦纳 大陆和劳亚大陆组成、澳洲
、印度、南极均可发 现古生代末期冰川作 用的遗迹,将这些大 陆拼合,则古冰川的 流动方向指示由大陆 中心向四方流动,而 除了南极外,今日上 述各大陆的位置都相 当接近赤道。
•
魏格纳简介
• 1880年11月l日出生于德国柏林 ,喜欢幻想和冒险。
• 1905年,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 博士学位。1906年,加人了著 名的丹麦探险队,到格陵兰岛从 事气象和冰川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