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7会说话的手(二)|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7会说话的手(二)|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的表情和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手语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的表情和语言功能2. 手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手工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手的表情和语言功能,掌握手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制作手工艺品。

2. 难点:对手语的创新运用,手工艺的制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手工材料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手工作品、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语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的表情和语言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手的表情和语言功能,介绍手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手语表演和手工艺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手的表情和语言功能2. 手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手工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的手语和手工艺制作方法,创作一件作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手语和手工艺制作,让学生了解手的表情和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手语和手工艺制作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这节美术课程中,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手语和手工艺制作方法,创作一件作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一、作业设计的目标1. 巩固学生对手的表情和语言功能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手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苏少版(3)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苏少版(3)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苏少版 (3)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手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细节观察的敏锐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手语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聋哑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手语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手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并记住手语的复杂表达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手语进行交流。

教具与学具准备手语教学视频或图片。

手语卡片。

手指数字练习表。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向学生介绍手语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展示手语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阶段:学习手语通过手指数字练习表,教授学生如何用手指表达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学生分组,进行手语练习和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手语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板书设计课程会说话的手(二)教学目标:理解手语的重要性,学习基本的手语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学习手语,包括基本生活用语和手指数字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手语表达方式,理解并运用手语。

教学难点:记住手语的复杂表达方式,灵活运用手语进行交流。

作业设计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他们所学到的手语,并尝试用手指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可以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学习手语的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手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他们对聋哑人的理解和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引入话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手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你们知道手语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比如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个聋哑人在生活中如何用手语与他人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手语的实际意义。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会说话的手二》这一章节,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肢体语言的基本概念、手势在交流中的作用、常见手势的识别与运用,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手势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肢体语言在人际交流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手势表达方式。

2. 能够识别并运用常见的手势进行有效沟通,增强非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手势差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势的准确运用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差异。

教学重点:基本手势的识别与运用,以及肢体语言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手势图解、文化差异对比图。

2. 学具:学习手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哑剧表演,展示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学生观察并讨论手势在表演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肢体语言的基本概念,引入手势的交流功能。

通过手势图解,介绍常见手势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手势,分析其含义及差异。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模仿手势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用学到的手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交流场景。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手势表达中的错误。

5. 互动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探讨手势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点评,强调手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说话的手二》2. 内容:肢体语言基本概念常见手势及其意义手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手势进行自我介绍。

答案示例:学生需录制一段视频,通过手势展示自己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

2. 作业题目:对比分析中西方常见手势的差异。

答案示例:学生以文字形式描述至少3对中西方手势的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7课 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7课 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会说话的手(二)》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手部表情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手部表情的创新设计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手部表情的绘制技巧,运用手部表情进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手部表情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也经常会用手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学生在手部表情的创新设计方面还较为欠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手部表情的创新设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手部表情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手部表情的创新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对手部表情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手部表情的绘制技巧,运用手部表情进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手部表情的创新设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手部表情的美。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手部表情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新。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手部表情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手部表情图片、画纸、画笔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手部表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部表情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手部表情的各种类型,如喜、怒、哀、乐等,让学生了解手部表情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手部表情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绘制手部表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手部表情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创作,对手部表情进行创新设计。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手部表情。

第17课 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

第17课 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

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势的表达和意义;2.掌握手势的绘画技巧;3.学会将手势融入到绘画作品中;4.提高学生对绘画材料使用的熟练程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绘画手势的技巧;2.了解手势的表达和意义。

难点1.将手势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三、教学过程1.热身为了让学生进入状态,教师可以播放与手势表达相关的音乐,或者进行手势游戏,使学生逐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引入老师可以通过演示一些手势,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身体语言和手势的意义。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些自己喜欢的好玩的手势,以及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手势,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不同的手势,并让学生分析这些手势表达出的意义。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直观的演示和示范,展示绘画手势的技巧。

4.练习在练习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手势的表达和意义,创建自己的手势和形象。

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可以使用绘画表达自己所选的手势。

5.总结在总结环节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

四、教学方法1.前置知识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学生对手势的了解,启发学生探究手势的表达和意义。

2.直观演示:运用图片、视频以及身体语言示范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手势和身体语言的表达意义和技巧。

3.手势绘画:结合学生的创意和技法,让学生在绘画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识,增强自己的绘画技巧。

4.指导点评: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绘画作品的质量,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五、板书设计1.要点综述手势表达和意义2.知识点手势、表达、意义绘画技巧4.教学模式知识-技能型六、教学资源1.PPT2.板书3.绘画用具七、评价方法1.作品展示与点评:老师根据学生的画册或者绘画作品进行点评,评价其认识和绘画技法的提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美术《17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美术《17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美术《17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7会说话的手(二)》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手势语,让学生了解手势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用双手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手势图示和案例,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手势语有一定的了解,生活中也经常会使用一些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但对手势语的系统学习和运用还不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手势语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势语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方式,能够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手势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手势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交流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手势语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方式,能够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难点:对手势语的系统学习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模仿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模仿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手势语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2.准备手势语的教学视频。

3.准备手势语的练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手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手势是什么意思?它们是怎样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手势语的相关图片和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手势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表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和练习手势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手势语的表达方式。

4.巩固(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手势语的情景,让学生分组练习,巩固所学的手势语。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些新的手势语,并尝试用手势语进行表演。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的手势语。

第17课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7课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教案)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并掌握会说话的手的绘画方法,通过本课的绘画,提高学生的手绘画能力和观察、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手的功能以及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和感受手的美。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会说话的手绘画的构图方法和细节处理。

2.学生通过自主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表现手的动态和生动形态。

2.如何通过绘画表现手的功能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一幅画,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会说话的手。

2.展示示范画(10分钟)老师现场表演绘画会说话的手,让学生观察老师的绘画过程,并听取老师的指导。

3.学生自主创作(3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绘制自己心目中的会说话的手。

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绘画的构图方法和细节处理。

4.学生作品展示和点评(15分钟)老师邀请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交流,共同提高。

老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5.作品欣赏(10分钟)老师介绍并展示一些优秀的会说话的手的绘画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学习的内容。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会说话的手的绘画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手绘画能力和观察、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自主创作,学生们能够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表现出个性和创意。

通过展示和点评,学生们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们应该继续保持对绘画的热情,不断尝试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势语,能够用手势表达简单的情感和需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聋哑人士,提高社会公德意识。

3. 激发学生学习手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基本手势语的学习和运用。

难点:手势语的熟练运用以及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的情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势语教学视频、故事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手势语教学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手势语,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述故事《会说话的手二》,引导学生关注手势语的魅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的意识。

3. 实践:分组进行手势语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手势语。

六、板书设计1. 《会说话的手二》2. 内容:a. 手势语的基本词汇和句子b. 关爱他人,尊重差异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A:不客气,我爱你!(手势语)B:我也爱你!(手势语)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手势语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了解其他特殊群体的沟通方式,如盲文、哑语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对手势语的熟练运用。

3. 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的情感培养。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1. 教师在分组实践前,应先为学生进行示范,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手势动作。

2.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帮助他们提高手势语的准确性。

3. 针对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进行个别辅导,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手势语的熟练运用1. 教师在讲解手势语时,应注重让学生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2篇)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2篇)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手势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2、感知人们的非言语交往方式。

二、活动准备:哑语新闻、交警指挥交通、足球比赛等录象。

三、活动过程:1.会说话的手。

——观看哑语新闻,猜猜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干什么。

——让幼儿谈谈什么时候人们也会用手来说话。

——根据幼儿谈及的内容播放相应的录象,使幼儿知道不同的手势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2.我“说”你猜。

——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意思,如暂停、安静、来、OK、胜利等。

——幼儿自由结伴玩“我‘说’你猜”游戏,启发幼儿用手势来表示一些活动。

如鸟飞、鱼游、钉钉子、洗脸、刷牙、吃饭等。

——引导幼儿通过协商约定一些手势语的含义,并在班级范围内使用,感受非言语交往方式的特点。

四、活动建议:1.手的动作除了适应生活与工作的需要之外,还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这正是体现了动作的社会价值。

引入这一课题能使幼儿对人体运动的认识得以提升。

当然,这种提升必须是具体的,能够理解的。

2.如没有相关录象可用图片代替。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2)【教学目标】1. 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简单的口头表达方式进行沟通。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手的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准备】教具:《会说话的手》绘本、图片、幻灯片、音乐材料:卡纸、颜色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手部动作。

(如扇风、挥手、捏鼻子、捧脸等)二、情感交流【10分钟】1. 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手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30分钟】1. 教师展示绘本《会说话的手》的封面,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师给学生讲述《会说话的手》这个故事,重点讲解故事中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手和语言交流的联系。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手势的基本表现形式,能够运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以及与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手势的基本表现形式及其表达的意义。

2. 手势与绘画、手工制作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手势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手势的基本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手势表现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及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手工材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势的表现形式及其表达的意义。

2. 新课教授:讲解手势的基本表现形式,如掌、指、拳等,并示范如何运用手势表达情感。

3. 创作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手势创作,可以结合绘画和手工制作,要求学生在手势表现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作品欣赏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从创意、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手势的基本表现形式。

2. 手势与绘画、手工制作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3. 情感表达在手势创作中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手势创作作品,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观察生活中的人们如何运用手势表达情感,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手势创作,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创作中感受到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一、创作实践的重要性创作实践不仅仅是让学生简单地模仿或重复所学的手势,而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抽象的手势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艺术作品。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第一篇:《会说话的手(二)》教案《会说话的手(二)》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手,了解其结构、作用。

能用各种方式表现手,让手成为人的会说话的第二张脸。

(2)操作目标:用多种形式,表现会说话的手,使自己表现的手具有美感。

(3)情意目标: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发现、创新,体验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手的重要性,用绘画和综合素材表现具有创新的手。

教学难点:怎样使普通的千变得有趣、新颖。

掌握综合材料的巧妙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颜料、调色盘、毛笔、笔洗、抹布、综合材料、剪刀。

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毛笔、笔洗、抹布、综合材料、双面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猜谜:(教师事先穿一件像豹子花纹的上衣)大家看,今天,老师穿了一件有趣的衣服,看看上面的花纹和颜色,你能联想到什么?(如:斑点狗、奶牛、俯视下的大大小小的岛屿、老虎等。

)小朋友的想像力真丰富。

出示一则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权,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画图画,光会干活不说话。

你知道是什么?(手)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看一看,它有什么作用?:你们仔细观察过自己的手吗?手掌和手指上有什么?想不想让自己的小手说话?并把它印出来,留在纸上呢?(告诉学生老师衣服上的花纹其实是用拇指刻印的。

)(2)印制:(出示两张8开白纸贴于黑板上。

)请两个学生将最喜欢的颜色涂在手掌上,然后将它印在白纸上,看看谁的小手最可爱。

这些小手真有趣,老师也来按几个指印,如果我们能根据这些手印、指印,大胆地联想,把它变成另外一个有趣的形象,那该多好!(出示课题。

)看,这是四个指印,现在,我要让它变变变,因为,它使我联想到了……(拿出水彩笔,边说边添。

)在指印的基础上,先画出几只蛋,再添画下面的稻草,在学生的猜疑中,画出蛋上面的之母鸡。

老师:通过之师的大胆想像,几个小/的指印居然变成了一幅有趣的“孵蛋图”,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这种动脑筋的游戏呢?(3)欣赏:(电脑演示)欣赏其他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联想,把指印手印设计成了什么? ○一盆花。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 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 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的多种表现方式,学习漫画手套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的多种表现方式。

2. 漫画手套的设计方法。

3. 关爱他人,用手传递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手的多种表现方式,学习漫画手套的设计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漫画手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绘画材料。

2. 学具: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表现手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手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漫画手套的设计方法,包括构图、线条、颜色等要素。

3. 示范:教师示范漫画手套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设计要领。

4.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漫画手套,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手的多种表现方式2. 漫画手套设计方法3. 关爱他人,用手传递情感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关于手的绘画作品。

2. 设计一款富有创意的漫画手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手的多种表现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用手传递情感,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绘画实践中不断提高。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1. 导入:在课程开始时,我通过展示不同表现手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手的多样性。

这些作品包括现实中的手、艺术作品中的手以及各种创意手形象。

《第17课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7课 会说话的手(二)》(教案)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手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2.掌握手的绘制方法,能够简单且自由地绘制手。

二、教学重点
1.手的绘制方法;
2.手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通过手的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情感;
2.如何画出自然流畅的手部线条。

四、教学准备
1.PPT资料;
2.白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演示,介绍手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了解手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2. 演示手的绘制方法
教师演示手的绘制方法,并引导学生跟随练习,包括手的基本构造、手指及关节的绘制方法以及不同角度和姿势下手的绘制方法。

3. 练习手的绘制方法
学生进行练习,通过不断修改和调整手的线条和姿势,更加准确地表达手的情感和意义,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4. 作品展示
请几位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绘制的手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表达对其作品的赞赏或建议。

5.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绘画技能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六、课后作业
1.练习手的绘制方法,并完成一副自己的手绘画作品;
2.阅读相关绘画书籍或网站,学习更多的绘画技能。

七、教学反刍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手的绘制方法,以及手的表达能力。

通过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手的特征和姿势,并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或网站,学习更多的绘画技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手势艺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手部动作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相互欣赏、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了解手势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

2. 学习绘制手部动作,培养学生对手部动作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3. 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相互欣赏、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手部动作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难点:如何将手部动作创新性地运用到绘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绘画材料学具:绘画纸、画笔、彩色铅笔、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手势的作用。

2. 学生分享对手势艺术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手势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绘制手部动作,培养对手部动作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三、欣赏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展示优秀的手势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四、实践与创作(10分钟)1. 学生动手绘制手部动作,创新性地运用到绘画中。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相互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手部动作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学习手势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绘制手部动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创新性地运用手部动作到绘画中。

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和朋友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手势的情况,记录下来并与他人分享。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苏少版(3)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苏少版(3)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的多种表现方式,学习手的表现手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手的形态、结构、比例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手的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手的表现手法,包括线描写手、彩画画手、手工制作手等。

2. 练习用手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握手、鼓掌、比划等。

3. 创作一幅以手为主题的作品,展示对手的认知和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手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以手为主题的作品。

难点:对手的形态、结构、比例的把握,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材、示范作品、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

学具:绘画本、彩笔、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欣赏导入:展示一幅有趣的双手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手的表现。

2. 问题导入:用手可以做哪些动作?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手的表现手法,如线描写手、彩画画手、手工制作手等。

2. 分析手的基本结构、比例,引导学生认识手的各个部分。

3. 示范创作过程,展示如何用手表现生活中的场景。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动手实践,选择一种表现手法,表现生活中的手部动作。

2. 引导学生关注手部的细节,如手指的弯曲、手掌的纹理等。

3.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用独特的方式表现手。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3. 学生互评,互相学习、交流。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手的表现,记录下有趣的画面。

3. 推荐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会说话的手(二)1. 表现手法:线描写手、彩画画手、手工制作手等。

2. 结构与比例:认识手的各个部分,把握手的基本结构与比例。

3. 创作意识:关注生活,关爱他人,展现手的表现。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2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2

分组进行游戏实践
分组方式
根据班级人数和孩子们的意愿, 可以将他们分成2-4组,每组人数
尽量相等。
游戏过程
每组轮流派出代表进行手势表达, 其他组的孩子们观察并猜测。可以 记录下每轮的比分,激发孩子们的 竞争意识。
注意事项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孩子们 尊重规则,保持安静,不打断别人 的表达。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们大 胆尝试,不怕失败。
提升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手势语言,学员们感到自己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 升,表示将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
家庭作业布置及下期预告
家庭作业
请学员们在家中观察并记录家人或朋 友使用手势语言的情况,尝试分析和 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意图。
下期预告
下期课程将介绍更多关于非言语交流 的知识和技巧,包括面部表情、身体 语言和声音语调等方面的内容。请学 员们做好准备,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
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帮助儿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手部精 细动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儿童将能够更自信、更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 求。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儿童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和 句型,了解手指谣、手指故事等语言形式。
02
能力目标
儿童将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交 流,能够准确地模仿和表演手指谣和手指故事。
03
情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儿童将能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手指谣、手指故事、角色扮演和手工制作。每个 部分都有相应的活动和游戏,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 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 苏少版

《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了解手的结构,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能够大胆对手形进行联想,让手会说话。

2.操作目标:用绘画的形式,从多种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表现会说话的手。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16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

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手形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起对生活中相似事物的联想,通过手形作品的欣赏,理解作业要求和表现形式,让学生探索手形画的装饰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创造性地运用绘画材料表现自己的所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人类的双手不仅能干活,还能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会说话。

如果对手形展开丰富联想,更能通过各种方法和材料的装饰美化,巧妙设计出会说话的、有趣的手形创意画。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知、观察、思考、游戏等方式,学习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

通过写生、联想、添画,挥舞画笔大胆想象,开展手形创意实践活动。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对不同绘画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其所见、所想。

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新鲜感,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出符合自我个性的作品。

本课正为学生创设了展示个性、奇思妙想的舞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正确的想象创作画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用绘画材料表现会说话的手。

教学难点:怎样使普通的手变得有趣、新颖。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察一组图片,找找图中共同的元素。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 苏少版 (2)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会说话的手(二) 苏少版  (2)

《会说话的手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美术四上第17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

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手形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起对生活中相似事物的联想,通过手形作品的欣赏,理解作业要求和表现形式,让学生探索手形画的装饰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创造性地运用材料表现自己的所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设计思路:该课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写生手和手印印制联想,第二课时手形画。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以活动方式为主,以猜一猜手语,看一看手影戏,评一评手形画,做一做手形画,演一演手形画,赏一赏手形设计八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手形展开丰富的联想,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情感体验,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能装饰手,让手会说话。

情意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感受多种艺术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培养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评价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用综合材料表现手形画。

教学难点:怎样使普通的手变得有趣新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水粉色、彩纸等。

学生:凃色工具、彩纸、玻璃球等。

教学过程一、手语导入。

1、同学们老师刚才是用手语跟大家打招呼呢:大家好!那你们想不想用手语和老师问声好?(教学生用手语打招呼)瞧,手会说话,今天我们学“会说话的手”!第二课时2、板书课题:会说话的手(二)二、看一看1、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逗趣。

,这是什么形式的表演?你对手影戏了解吗?手影戏是通过手和光的变化,造成故事情节,让我们感到十分有趣的画面。

(教师在学生说完后把创意画出来示范)尽量在手型内作画,适量在型外添画!2、猜一猜老师出现一个手掌,这是几?(数字五)换个角度,你想到什么?(鸟)再换个角度,你还能想到什么?(大树)再换个角度呢?(小狗、鱼……)教师选2个创意画在纸上示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手影游戏的形式进行第二课时的导入,有效地将本课与前一课时进行了链接,显得自然且又有推进性。

同时,引导学生将注意点由第一课时的外形特征和细节刻画,转到第二课时的想象创作上来。

二、手型联想
1. 自由联想
教师:手的造型真是千变万化,看这些手型,小朋友能联想到什么?(教师播放PPT)学生结合教师所提供的手型进行联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2. 作品赏析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小朋友已经把自己的想法画了下来。

学生欣赏,师生共同讲评。

3. 学生练习
教师:小朋友,你也想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吗。

在我们的桌上,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两个不一样的手型,你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联想,用简单的彩色笔勾画出来。

(时间3分钟)
学生打开信封,选择一个手型,进行联想练习。

4. 作品分享
教师:小朋友都完成了吧,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灵感吧!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组织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联想、作品赏析、学生练习、作品分享等将学生思维充分打开,进行大胆想象。

三、手面绘图
1. 作品欣赏
教师:小朋友,快来看!这些都是什么?
教师播放幻灯(学生的手面绘图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引导重点:这像什么?这是怎么做的?你喜欢吗?)
2. 教师示范
教师:想不想看看老师的灵感?接下来,老师就来画画自己的手。

你想要老师的手变成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教师示范要点:步骤:构思、描绘、添饰;顺序:先上后下,先画大块面积再画小块面积,先淡颜色再深颜色。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只长颈鹿在跟大家问好呢!(教师与会说话的手进行情景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3. 学生练习
教师:好了,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你也想画画自己的手吧,想好画什么了吗?谁来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就是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手面绘图,表现不一样的“手”。

本环节教师逐步演示和学生练习体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手面绘图的基本技法,同时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表现。

四、手偶剧场
1. 多维评价
学生互评:小朋友,都完成了吗?请小组内互相欣赏一下各自的作品,讨论一下成功之处,还可以提出建议。

学生自评:哪位小朋友觉得自己的作品最有创意,能上台跟大家介绍一下创作经历吗?
教师点评:根据学生互评和自评的情况,适时进行评价。

2. 情景表演
教师:小朋友,你看!舞台都准备好了,手偶就要登场了,请大家分小组商量一下,怎么表演,可以是编一个小故事,也可以跟大家问个好!希望看到大家与众不同的创意哦!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搭建手偶剧场,让学生将自己表现的手偶作品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分享成功的乐趣,展示不同的个性特点。

五、“演员”合影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和手一起玩得真开心!怎么能保存下来这么有趣的造型呢?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偶合影。

结束语:小朋友,我们的双手和大脑,配合起来,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啊,让我们对着照相机镜头,大声说:我真棒!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