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合与意合看英汉语思维的差异与互译

合集下载

最新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分析-精品

最新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分析-精品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分析形合与汉语意合的差异在古汉语与英语对比上明显。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1、引言现代语言学先驱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形合”,又称“显性”,指借助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

“意合”,也称“隐性”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然而,形合和意合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

相反,无论形合意合都是组句构篇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的民族思维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重形合。

西方人极度推崇逻辑与理性,其根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西方逻辑范畴观使语句中各成分按逻辑关系依次排列,显示它与其他成分的位次关系。

英语等西方语言在按照严格的“形式逻辑”演绎方式进行表述时,必然使用和依赖可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因而呈现出形合的外在特征。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重意合。

综合性思维是汉语意重于形的根源,是从宏观整体上去把握认知对象特征,认识认知对象属性的思维认知方法。

注重整体观照,这种整体观照经历数千年的沉积、凝炼和升华,使汉民族在思维运作上形成了长于综合,善于提纲挈领,重内省和直觉领悟,因而汉语呈现简约、意义模糊的意合特征。

3、中国典籍英译本文由论中意合到形合的翻译技巧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差异在古汉语与英语对比上更加明显。

基于以上两者的差别,译者在进行古籍翻译时必须注意相应的翻译技巧。

3.1增加连接词使隐形连贯变为显性衔接汉语作为重意的语言,很少使用关联词。

而英语作为“法治”的形合语言,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必须注意使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以及其他连接手段,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

例:原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译1: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in a hundred battles, you will never be defeated.译2:if you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you need not fear the result of a hundred battles.不难发现,译1几乎是逐字译出了原文的内容,而且使用了分号割断了两部分的联系。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启示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启示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启示近年来,随着对比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许多学者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富有启发性意义的成果。

例如:英语是综合-分析语,汉语是分析语;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句子繁复,汉语句子简短;英语重物称,多用被动,汉语重人称,多用主动;英语多静态,抽象;汉语多动态,具体等。

美国著名翻译家Eugene Nida早在Translating Meaning一书中就谈到,就汉语和英语而言,形合和意合的对比也许是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它甚至可能是两种语言间最根本的差异所在(Nida 1982:12)。

二、形合与意合的概念及特征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的概念首先在我国由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指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王力,1984:310)。

刘宓庆对形合意合作了较完整准确的界定:“形合”(hypotaxis)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

所谓“意合”(parataxis),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的意义或逻辑联系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句形式上的接应(cohesion),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刘宓庆,1992:18-19)。

1.英语形合的特点英语是典型的形合语言,它借助明显的形式标记,如曲折变化、介词、连词等,将词组、句子甚至段落连接起来,也可采用其他的语法手段表示话语内部的语义关系。

Eric Partridge认为,英语句子十句有九句按SV或SVO配列。

实际上,任何英语句子都可以完形为主谓提掣全句的基本程式(刘宓庆,1974:72)。

这说明了英语语言的高度形式化和严密逻辑性。

以上诸多形式手段使得英语内部的语义关系一目了然。

2.汉语意合的特点汉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意合性。

所谓“意合”,指的是话语中词与词、句与句等语言单位的结合主要是凭借语意上的关联进行的,往往没有明显的外形标记,读者对语句的理解须借助自己的语感和一定的语境因素。

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

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

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形合与意合的特点。

形合是指句子内部的连接依赖于语法和词汇手段,而意合则更注重语义和语境的内在。

本文将从词汇、语法、句式和篇章结构等方面探讨汉英两种语言在形合与意合方面的差异。

在词汇方面,汉语倾向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汇,而英语则更注重使用抽象、概括性的词汇。

例如,要表达“美丽”的意思,汉语可能会用“花朵般美丽”等形象化的词汇,而英语则可能使用“gorgeous”等较为抽象的词汇。

英语中有很多抽象名词和介词,这些词语在汉语中往往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

在语法方面,汉语句子内部的连接往往通过语序和虚词实现,而英语则更多地依赖时态、语态、数和格等手段。

例如,“他来了”这个简单的汉语句子,英语需要用“he comes”来表达,同时还需要注意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英语中的从句、分词、动名词等复杂句型也常常是汉语所没有的。

在句式和篇章结构方面,汉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短句,强调并列关系,而英语则更注重复合句和长句,强调主从关系。

这种差异使得汉译英时需要将原文的短句、简单句进行扩展,而英译汉时则需要将原文的复合句、长句进行简化。

汉英两种语言在形合与意合方面的差异表现为:汉语倾向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汇,注重语序和虚词,使用简单句和短句,强调并列关系;而英语则更注重使用抽象、概括性的词汇,依赖语法和词汇手段,使用复合句和长句,强调主从关系。

翻译时需要注意两种语言的特点,根据语境进行灵活处理。

在汉译英时,要注意将原文的意象词汇转化为英语中的抽象词汇,适当增加连接词以使句子更加流畅;在英译汉时,要注意简化英语的长句和复合句,适当使用动词使汉语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理解形合与意合的差异以及相应的翻译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这两种语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汉英两种语言在形合与意合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两种语言之间就没有共性。

英汉语篇形合与意合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英汉语篇形合与意合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认识 , 予以解决。 英汉民族思 维模式 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结构 出 主语 。 () , 1好 不再说了吧 ; 要落泪 了, 真想念北平呀 ! 上差异明显 。 英语讲究形合 , 语法显性 , 而汉语则 注重 “ 意合” 语 , ( 老舍 , 想北平 ) 法隐性 。 所谓形合 , 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
二 、 汉语篇形合与 意合差异对英汉 互译 的 英 影 响 ’
任何语言都不是独立地使用 一种固定 的表达模式来传递语 言信息的 , 而是两种模式的混合 自由作用 。但是受文化 背景 、 思 维模式的影 响 ,在表达过程 中会表现 出不 同的特点。英 语重形
合, 汉语重意合。英语 行文 注重结构 、 形式 , 注重显性接应 , 以形


引 不可或缺的。它是如此地不可或
以致 当主语 因修辞原 因而移位 时, 甚至要使用形式主语来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 了与其相应 的文 缺 , 句子的主谓之间没有强制性 的一致关系 , 化 。西方 人重形式分析和逻辑 推理 , 调“ 强 由一到多 ” 的思维传 足空位 。汉语重意合 , 句法地位并不十分重要 , 统 。在处理问题上 , 注意把具体问题从总体 中分离 出来 , 把极复 主语对谓语动词 的形式没有决定作用 , 在语境 ( 包括上下文 、 情景语境 、 常识与背景知识等 ) 中为交际双 杂的问题划分为比较简单 的形式 和部分 , 然后逐一去研究 ; 民 汉 以意承脉 , 因而汉语 中存在大量的无 族讲究 “ 天人合一 ” 重视 整体思维 , , 注重心理 时空 的思 维方式 。 方所共知 的主语常常省去 , 如 译成英语时则 要补 在处理问题上 , 注意从 整体上 , 从一事物与 他事 物的联 系上加以 主句或主语省略句。 以下汉语 中的无主句 ,

浅析汉语“意合”、英语“形合”比较与翻译

浅析汉语“意合”、英语“形合”比较与翻译

浅析汉语“意合”、英语“形合”比较与翻译作者:李静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9期摘要: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是这两种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

本文通过比较汉、英两种文化的不同哲学思维特征,结合实例分析了汉语“意合”、英语“形合”的语言特征,提出了在汉译英时应该更注重使用形合策略,在英译汉时要注意使用意合手段。

关键词:汉英互译“意合” “形合” 比较翻译汉英互译涉及两套不同的语言系统。

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汉英语言对比的系统性研究可以为翻译提供重要的依据。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语言对比研究翻译比较常见,总结出了汉语是“意合”语言而英语是“形合”语言。

刘宓庆在他的《新编汉英对比翻译》(2006)中从微观方面分析了汉英词、语、句、段等层次的异同,又从宏观方面对汉英表现法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比较,细致地分析了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思维基础及在语言上的反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和参照规范。

杨自俭在《小议汉语几类句子的英译》(转引自《翻译新论》2006:217-226)中,比较、分析了汉语中的几类特殊句子如流水句、主题旬、连动句、意合句和英语中的掉尾句(periodic sentence)、松散句(loose sentence)及较复杂的主从复句,说明了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并指明了汉语哲学思维的特征是“‘汉民族讲究天人合一’,重视整体抽象,注重心理时空,特别强调时间顺序原则,注意空间移动;而英民族强调‘人物分立’,重视形式论证,把整体分解。

注重天然时空,尤其重视空间天然真实性”。

尤金-奈达也指出,对于汉语和英语,也许最重要的语言区别是汉语“意合(parataxis)”与英语“形合(hypotaxis)”的不同(转引自邵志洪《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2003:52)。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的陈述方式是“民族精神的外部体现”,所以,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相关。

“翻译过程是语际转换过程”(方梦之,1997:7)。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翻译方法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翻译方法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翻译方法形合与意合是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形合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英文源文句子的形式,语法特征以及句子的结构在目的语中的译文中有所体现,以达到汉译英语句型的相似性,从而使得译文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准确。

意合是指译文在意思上能够和英文源文保持一致,符合译者自身表达和表述思路的基本要求,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英文源文的内涵与意义。

此外,做好英汉翻译,还需要考虑译稿的可读性,翻译要恰当自然,句子要流畅,表达要准确,词汇要可靠。

另外,对英汉翻译中的比较等要素进行考虑,尽量使用微调法,以达到英文源文的意思表达,考虑一些文化差异,不要激烈改变,也不要太加盲目翻译,同时还要避免固定搭配,词语之间的衔接性要搭配得当,这样才能使得信息传达得更加明确准确。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一、引言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中带有普遍意义的专题,当代著名翻译家奈达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一书中提出,对于英语和汉语而言,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其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都有形合句和意合句,但在语言学界和翻译界一般都认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意合法在汉语里属“常态”,在英语里属“变态”。

二、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形合(hypotaxis)是靠关联词语建立句内和句际关系的衔接手段。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给形合定义为:“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 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for example, I shal 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总体而论,英语中形合连接的运用率要高于汉语。

意合(parataxis)是不靠关联词语,仅靠语义的逻辑联系而建立的句内和句际衔接手段。

The World Book Dictionary给意合定义为:“The arrange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 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汉语的意合连接运用率要高于英语。

例如:(1) Even if the monk can run away, his temple cann ot run with him.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 Modesty helps one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All was cleared up that some time later when ne ws came from a distant place that an earthquake was fe lt the very day the little copper ball fell.过了一些时候,从远方传来了消息:在小铜球坠落的当天,确实发生了地震。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拓展研究领域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其他语言之间的 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以丰富和完 善相关理论。
加强实证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深化对英汉形合意合差 异及翻译策略的理解,为翻译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 持。
探索新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 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利用新技术辅助翻译过程 ,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词类转换案例
英语词类
01
The cat (A) is a domestic animal (B).
汉语词类
02
猫(A)是一种家畜(B)。
翻译策略
03
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将英语中的名词、动词、
形容词等词类进行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的普遍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之间的转换相对较少。
转换策略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词类习惯对原文进行 适当的转换,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例如,将英语
中的名词转换为汉语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等。
04
翻译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形合意合转换案例
英语形合句式
The cat (A) jumped over the mat (B) and sat on the
02
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差异
形合与意合的定义
形合
指句子内部的连接主要依赖于显性的 形态标记,如英语中的词汇、词缀、 时态、语态、语气、数等。
意合
指句子内部的连接主要依赖于隐性的 语义关系,如汉语中的词语、句子之 间的意义联系。

形合和意合:英汉翻译对比研究

形合和意合:英汉翻译对比研究

形合和意合:英汉翻译对比研究作者:史玮璇赵娜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04期形合和意合是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两个概念,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连淑能在《英汉对比研究》中提到,形合指“句中的词语的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所谓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含义表达”。

换句话说,形合是借助语言形式手段来实现词语和分句的连接;意合则不借助语言形式,只求语义上允许搭配,合乎情理,句子的意思就可以意会出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cohesion),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

翻译是把第一种语言(源语)所表达的东西用第二种语言(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

翻译工作要求尽可能做到忠实、通顺、尔雅,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应按照英语和汉语各自的习惯灵活处理翻译语句。

英汉翻译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若把此理论简单理解为“英译汉只要把形合变为意合,汉译英时把意合变为形合”的做法是不全面的。

事实上,任何语言都是形合与意合兼而有之的,只不过它们在不同的语言中的表现趋势上有些差异。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形式上的差异特征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英语的显性特征与汉语的隐性特征比较英语句子重形合,因为英语有较丰富的形态标志、较明显的词语分类。

英语语法成分都有其独立的句法作用,比较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和逻辑的合理。

句子以限定动词为中心,各种语法范畴在英语句子中都有较全面的体现,英语话语交际中句法形式要求比较严格。

汉语句子重意合,与英语相比,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标志,汉语的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隐含的语义关系来表达,它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而往往只求表意即可。

1.英语的形合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的连接词、短语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即讲求结构形式的完整。

从形合与意合看英汉语思维的差异与互译

从形合与意合看英汉语思维的差异与互译

从形合与意合看英汉语思维的差异与互译王祥兵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外语系中国人信奉强调天人合一的民族根性,使中国人顺从“天意”,崇尚古人古文,重形象和悟性思维,重归纳推理,重暗示含蓄,重言简意赅,重以史为鉴,轻空谈假想的思想哲学。

因此中国人不习惯于西方文化的那种逻辑和分析,而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著称于世。

就思维定势而言,直觉的整体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特征。

中国人的这一切思维特征可以说都融进了汉语的“意合”当中。

3. 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看英汉语句子之间的翻译转换根据上面分析的英汉语在形合、意合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在进行两者之间的翻译转换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贾玉新,1997:411-418 )3.1 树形结构与线形结构之间的转换——思维模式之间的转换英语句子一般总有一定的框架,句子的主谓结构是全句的出发点,其它修饰、限制、补充等附加成分好似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词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形结构。

英语句子在表达复杂一些的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支延伸,叠床架屋的办法,是一种空间构型的复杂化。

而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词的区别,有可能几个动词结构连用,或几个名词性短语连续铺排,节奏简洁明快。

汉语句子在表达一些复杂意思时,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形成连贯铺排之势,这说明汉语句子结构是线型的。

两种语言在类型上的差别其实也就是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

表现在句型上,英语习惯于形式的,带有一定语法框架的表达,而汉语习惯于按时间顺序和事理逻辑原则连贯铺排的表达。

概而言之,英语的造句心理是一种“焦点式”,句子的主谓结构,尤其是谓语动词,是全句的焦点,其它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而定。

而汉语的造句心理则是一种“散点式”,一个个句读段按时间或事理逻辑铺排,没有一定的框架限制。

根据以上英汉句子结构的根本差异,在英汉互译中就要注意使译语各句子符合其自身的思维模式,译成汉语时要注意不可拘泥于原文的层次结构,不可太西洋化而不合汉语语感。

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

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

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近年来,随着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增加,对比研究不同语言特点的需求逐渐增长。

其中,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重点是,汉语与英语在意合和形合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从意合与形合两个方面,对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这种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首先,意合是指在表达含义时,一个词语往往不具备独立的含义,而是需要通过其他词语进行补充和限定。

这在汉语中非常常见,尤其体现在名词的修饰上。

例如,我们说“红花”、“大山”、“静夜”这样的词语,都需要通过形容词或量词来限定其意义。

而在英语中,大多数时候词语本身就具备独立的含义,不需要依赖其他词汇进行进一步的修饰。

这种意合的特点在汉语中也体现在动词和短语的构成上。

例如,汉语中的动词往往是由一个实词加上动词补语构成的,而英语中动词则是由一个实词组成。

例如,“吃饭”在汉语中是一个动词,而在英语中则是由两个词构成的动词短语“eat dinner”。

在形合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汉语的词语构造上。

汉语中的词语往往是由一个或多个汉字构成的,每个汉字都可以单独使用,具备自己的含义。

这使得汉语在表达复杂意思时候,可以通过不同组合方式形成新词语,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

而英语中的词语构造则主要靠字母的组合,一个字母很少能够独立使用。

这使得英语在形合方面相对简单明了,但也限制了其表达的灵活性。

这种意合形合的差异不仅仅是语言的差异,也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汉语的意合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强调整体观念与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

一个字词所能表达的含义往往是多方面的,需要通过上下文和其他配合语言单位才能得以准确理解。

而英语的形合特点则反映了英美文化追求实用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倾向。

倾向于用简洁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追求抽象与清晰。

以上只是汉英意合形合差异的一个简要介绍。

实际上,汉英两种语言在意合和形合方面的差异是非常复杂而丰富的,仅凭一篇文章难以穷尽。

探析英汉形合、意合及翻译策略

探析英汉形合、意合及翻译策略

探析英汉形合、意合及翻译策略论文导读: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区别。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探析英汉形合、意合及翻译策略。

关键词:形合,意合,翻译策略“就英语与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论文大全,翻译策略。

”(Eugene. A. Nida 1982: 16) “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

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王力,1954)“法治”和“人治”的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区别。

(申小龙,1996)一、国内外对形合意合的研究早在1936 年王力发表的《中国文法学初探》就谈到了英汉的形合和意合的现象,这是形合、意合首次的提出;随后他又解释了形合、意合,比如:“你死了,我做和尚。

”(《红楼梦》)“在西洋语里是一种变态,在中国语里却是一种常态。

咱们不能说‘你死了’是‘如果你死了’的省略,因为在平常的语言里不用连词的时候比用连词的时候更多。

”但是在书中王力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式,他只是指出形合和意合复杂的句子之间的条文语义关系的翻译途径。

19 世纪做出卓越贡献的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宏包特,对汉语有过深入的研究。

他没有用意合这个词语,但他研究指出:“任何语言的语法,总是一部分是明示的,借助于标记和语法规则显示出来的,另一部分是隐藏着的,是假定不借助标记和语法规则可以设想的”,而“在汉语里,跟隐藏的语法相比,明示的语法所占的比例是极小的”。

二、形合意合的哲学文化差异英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气候相对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这使得英美民族有很强的战胜欲和征服欲。

因此,他们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对立的。

论文大全,翻译策略。

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传统哲学,主张把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本质与现象对立起来。

16世纪理性主义在欧洲盛行,它强调科学的实验,注重形式论证,同时主张客体分明,因此西方民族在思维形式上具有重个体、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的鲜明特征。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THANKS
感谢观看
英汉语言在语篇层面的差异
翻译策略
03
直译法
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源语言词汇的原始意义,必要时可添加注释。
意译法
当直译法无法准确传达源语言词汇的意义时,采用意义相近的词汇进行替换。
借用法
借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对应的习语、成语等进行翻译,使译文更加地道。
词汇层面的翻译策略
03
重组法
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对源语言句子结构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
xx年xx月xx日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contents
目录
引言英汉语言形合意合差异对比翻译策略英汉新闻翻译实践结论
引言
01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具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和规范。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组织的重要手段,二者在英语和汉语中呈现出显著差异。
研究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其翻译策略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翻译工作者以及语言研究者对语言本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语句层面的新闻翻译实践
总结词
文化背景引入、语境分析、篇章结构调整
详细描述
在语篇层面,英语和汉语的新闻翻译实践需要进行文化背景的引入、语境的分析以及篇章结构的调整。由于新闻报道的内容常常涉及到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境,因此翻译时需要添加适当的背景信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同时,也需要对原文的篇章结构进行调整,以符合目标语言的新闻报道的习惯。
语篇层面的新闻翻译实践
结论
05
英语倾向于使用显性语言形式和明确的语言结构传达意义,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隐性语言形式和灵活的语言结构表达意义。
英语倾向于使用代词、时态、语态等显性标记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更依赖于语境和语篇连贯性来传达意义。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最基本的区别就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本文拟从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两方面入手,浅析两者在英汉互译中的表现。

标签:英汉互译; 形合; 意合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前者属于印欧语系,后者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近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学者日益注重英漢两种语言差别的比较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成果。

比如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重静态,汉语重动态;英语重被动,汉语重主动;英语重主语,汉语重主题等等。

但多数人认为两种语言之间最重要差别就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甚至是两种语言间最根本的差异所在。

一、形合与意合“形合”和“意合”是语言学涉及句法问题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已故语言学家王力所译。

形合与意合是两种语言的组织方式,从意义到具体形式,两者既有各自特点又不互相排斥,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于“形合”和“意合”的定义有许多,其中下列两个释义比较简明扼要:所谓形合是指“用连接词体现分句之间的依附或从属关系的结构”(连淑能)或是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或词汇手段”(方梦之);例如:Ishalldespairifyoudon’tcome.(如果你不来,我会失望的。

)而所谓意合是指“分句之间不靠关联词而依仗次序来体现相互关系”(连淑能)或是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方梦之)。

例如:Therainfell;theriverflooded;thehousewaswashedaway.(下雨了,河水泛滥,冲毁了房屋。

)根据这些定义来划分,印欧语言(如英语)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

汉藏语言(如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从英汉思维的差异看形合与意合的转换

从英汉思维的差异看形合与意合的转换

从英汉思维的差异看形合与意合的转换从英汉思维的差异看形合与意合的转换[文学语言学研究]梁素文约5139 字摘要: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体现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

在具体的英汉互译中,译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形合和意合在译文中的具体转换,同时还要考虑到思维方式在翻译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本文以刘士聪教授的《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中的部分文章为例,具体地论证思维方式在形合和意合转换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期为英汉互译提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英汉思维形合意合翻译1.引言翻译家M.S.Peden 认为,翻译是一项“破旧立新”的“重建事业”,而译者就是承担“重建工程的建筑师”——得首先打破原文的外形结构,然后在按译语的表达习惯组词成句(转引自张增健,1998)。

英汉作为两种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必然会带来文化上的差异。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虽然使汉语和英语各具民族特色,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由于思维的差异性,给翻译带来了诸多不便。

比如词汇缺失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

概括来说,汉语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的”、“辩证的”、“形象的”、“主观的”、“模糊的”。

而英语的思维方式是“具体的”、“分析的”、“抽象的”、“客观的”和“精确的”。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意识到思维方式所起的作用,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合和意合的简单转换。

思维方式虽有其共同之处,但是其中的差异之处还要译者多加留意,以免带有“翻译腔”和“欧化”的倾向。

所以张增健(1998)其文章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要为自己的翻译处理争取到更多的周旋、舒展的活动空间,而不致于被“脚镣”铐死。

2.英汉思维方式简略任何民族的思维模式都是在长期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转引自乔小六,2007)。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它已经固化在人的头脑中,同时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进而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和观察事物的途径。

由于中国面临严峻的自然地理条件,从先秦时代开始,统治者就没有把外在世界当作人的对立物进行思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在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是两种翻译方式,它们分别强调翻译的意思和形式。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标语言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翻译方式,以确保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本文将就汉英翻译中的意合与形合进行详细讨论,希望能对汉英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意合与形合的定义及区别意合和形合是中国翻译界提出的两种翻译方式,主要是指翻译时对原文的处理方式。

意合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着重于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而形合翻译则是指翻译者着重于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结构,一般来说,意合翻译更注重译文的通顺和自然,而形合翻译更注重译文的准确和精练。

二、意合与形合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在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选择是由具体的语境和翻译目的决定的。

一般来说,对于一些文学作品或富有情感色彩的文本,意合翻译更为适合,因为这样能更好的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而对于一些科技论文、法律文件等,形合翻译更适合,因为这样能更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内容。

意合与形合的转换也是翻译的一种技巧。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有时需要将原文的意合翻译转化为形合翻译,或者将原文的形合翻译转化为意合翻译,这要求翻译者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

只有灵活掌握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技巧,才能做到在不同的翻译场景中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确保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三、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技巧在将意合翻译转化为形合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注重文本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首先要确保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和信息,保持原文的结构和语法,并考虑译文的简洁和通顺。

这就要求翻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能够准确地将原文的意思转化为英语表达。

还要考虑在译文表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英语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为自然和贴近英语的表达习惯。

在将形合翻译转化为意合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注重文本的自然和流畅。

首先要保持译文与原文的意思和情感一致,使译文更为自然和通顺,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其次要注重译文的语言质量,让译文更有表现力和艺术感。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启示-精品文档资料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启示-精品文档资料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启示长久以来,对形合与意合的探讨、研究一直都是语言学界和翻译学界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尤金?奈达在Translating Meaning中称:“就汉语与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这就是说,汉语与英语的最大差别是汉语以意合为主,英语以形合为主。

一、形合在英语中的体现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在句法结构和行文方式上也有差异。

英语的形合特点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英语的语法手段即词的形态变化;二是词汇手段,即联系用语,联系用语不仅包括关系词、连接词,还包括介词、代词、语气词等。

形合的语法手段可以通过英语的单复数变形、动词时态变化以及比较级等体现出来。

例:He stretched his legs which were scattered with scars.他伸出双腿,露出腿上的道道伤痕。

英语是曲折性语言,复数概念通过单词本身的变形就可以达到。

比如,例句中"legs” , " scars"通过名词加” s”就标示了复数的含义,而汉语则需要通过加词“双”腿以及“道道”伤痕来再现原文语义。

例:In Beijing, there was a divine scale and ahiggledy-piggledy scale.过去的北京既有一种神圣的规模,又有一种杂乱无章的格局。

源语例文使用的是一个简单的英语there be结构,时态通过“was”体现出来。

而反观译文,汉语则不能在“有”的基础上进行变形体现时间上的先后性,必须通过添加“过去的”来还原原文语义。

除语法手段外,还有比较常见的词汇手段。

看下面几例:例:It seems as if a great deal were attainable in a world where there are so many marriages and decisive battles, and where we all, at certain hours of the day, and with great gusto and dispatch, stow a portion of victual finally and irretrievably into the bag which contains us.上面这个英语例子依靠连接词、关系词、介词和分词把各个语意“叠床架屋”式组合在一个句子中,显得致密紧凑。

从形合、意合看翻译-2019年文档

从形合、意合看翻译-2019年文档

从形合、意合看翻译、英语的形合、汉语的意合特征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

美国翻译家奈达在《意译》(Translation Meaning )一书中指出:和英语而就汉语言,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意合和形合的对比。

”(奈达,1983)这里奈达指出了汉语和英语语言学上,即句法上的区别。

包惠南针对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结构形态的不同影响做了如下总结:“分析型的思维方式使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形式多样的语法形式和组词造句中较为灵活的语序结构;而综合型的思维方式使得汉语无词形的变化,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组词造句中完全依靠语义逻辑和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决定词语和分句中的排列顺序。

”英语的形合表现在使用很多显性的连接词。

英语的连词都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和句子的,根据连词本身的含义及其所连接成分的性质,连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等立连词(Co-ordinateconjun cti ons ),一类叫从属连词(subord in ate conjun cti ons )。

等立连词所连接的成分是一种并列关系,包括:and,or,but ,for , not only but also , neither , nor ;从属连词是弓丨导从句的,一般引导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女如: if , that , whether, what;用来弓丨导状语从句的有when, though , if , where 等。

英语常用的连词有好几十个,而汉语却只不过二三十个。

英语中,如果没有连词,就不成句,不成篇。

1)I won 't go if you will not go.你不去,我就不去。

)2) Whenever he is free ,he will come and see me.他一有空就来看我。

)3)He boasts that a slave is free the momenthis feettouch British soil and he sells the children of the poor at six years of age to work under the lash in the factories for sixteen hours a day.他吹嘘说,任何奴隶一踏上英国的土地就获得自由,而他却出卖穷人家六岁的孩子到工厂干活,每天十六小时,受尽鞭打责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形合与意合看英汉语思维的差异与互译王祥兵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外语系中国人信奉强调天人合一的民族根性,使中国人顺从“天意”,崇尚古人古文,重形象和悟性思维,重归纳推理,重暗示含蓄,重言简意赅,重以史为鉴,轻空谈假想的思想哲学。

因此中国人不习惯于西方文化的那种逻辑和分析,而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著称于世。

就思维定势而言,直觉的整体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特征。

中国人的这一切思维特征可以说都融进了汉语的“意合”当中。

3. 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看英汉语句子之间的翻译转换根据上面分析的英汉语在形合、意合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在进行两者之间的翻译转换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贾玉新,1997:411-418)3.1 树形结构与线形结构之间的转换——思维模式之间的转换英语句子一般总有一定的框架,句子的主谓结构是全句的出发点,其它修饰、限制、补充等附加成分好似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词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形结构。

英语句子在表达复杂一些的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支延伸,叠床架屋的办法,是一种空间构型的复杂化。

而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词的区别,有可能几个动词结构连用,或几个名词性短语连续铺排,节奏简洁明快。

汉语句子在表达一些复杂意思时,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形成连贯铺排之势,这说明汉语句子结构是线型的。

两种语言在类型上的差别其实也就是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

表现在句型上,英语习惯于形式的,带有一定语法框架的表达,而汉语习惯于按时间顺序和事理逻辑原则连贯铺排的表达。

概而言之,英语的造句心理是一种“焦点式”,句子的主谓结构,尤其是谓语动词,是全句的焦点,其它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而定。

而汉语的造句心理则是一种“散点式”,一个个句读段按时间或事理逻辑铺排,没有一定的框架限制。

根据以上英汉句子结构的根本差异,在英汉互译中就要注意使译语各句子符合其自身的思维模式,译成汉语时要注意不可拘泥于原文的层次结构,不可太西洋化而不合汉语语感。

译成英语时则要注意不可太松散,否则会显得太零乱破碎。

总之,要理清原文脉络,英译汉时,注意将树形结构转换成线形铺排;汉译英时,注意将线型结构组装合并,再加以恰当的连接,成为树型结构。

具体来说,英译汉时由树形结构向线性结构的转化可初步归纳为一种句子结构的“分散”,即从有主干变为无主干,焦点变为散点,由层层相扣变为句段相承的疏散铺排。

例如:⑴Arthur Dimmesdale gazed into Hester’s face with a look in which hope and joy shone out, indeed, but with fear betwixt them, and a kind of horror at her boldness, who had spoken what he vaguely hinted at, but dared not speak. (Hawthorne: The Scarlet Letter)阿瑟·丁梅斯代尔凝视着海丝特的面孔,他的神情中确实闪烁着希望和喜悦,但也掺杂着畏惧,一种对她敢作敢为气概的惊恐。

她把他含糊其词不敢说出来的话,都说了出来。

(姚乃强译)原句的主干为 “Arthur Dimmesdale gazed into Hester’s face”,后面的都是枝干,交缠相扣,是典型的树形结构句子。

译成汉语后没有了主干,而是句意相承,整个意思像一条线,直铺到底,读来顺畅自然,不象英文原句让人感觉滞塞。

⑵ Lulled by the gentle motion and soothed by the rippling music of the waves the babies soon fell asleep.船儿轻轻摇荡,波声潺潺悦耳,孩子们不久就睡着了。

(《英汉比较与翻译》,p.10 )原句焦点在“the babies fell asleep”,而译成汉语是充分利用了汉语句子动词占优势的特点,采用散点透视,从“轻轻摇荡”到“潺潺悦耳”,再到“孩子睡着了”。

汉译英则反之,是一种句子结构的“聚合”,即变松散为紧密,分主次,抓焦点,将铺排的句读纳入一定的构架之中。

例如:⑶两条大江,骤然相见,欢腾拥抱,激起云雾迷蒙,波涛沸荡,至此似乎稍为平定,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刘白羽:《长江三日》)Where the two great rivers meet suddenly, their joyful embrace throws up misty spray and makes the waves seethe and tumble; but here the current is calmer; and far off where the water meets the sky the (《中国文学现代散文卷》汉英对照misty hills unfold like an exquisite scroll in Chinese ink. , p298- 299 )原句用逗号分成了八个部分,之间没有用一个连接词,全靠语义连接在一起,而译成英语时用了六个连接词(斜体部分),使英译文成了一个叠床架屋的复合句。

⑷小辣椒见是书记,一愣,松开手,跟着就瘫了下去,滚地皮,大哭大叫。

Dumbfounded of seeing the secretary, the Little Pepper relaxed her hands, and then lay down, rolling on the ground with cry and scream.(转引自《跨文化交际学》)原文的六个动作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形象生动,句式灵活。

而英译时,这六个动作词就要区别对待,按照语意关系分别处理,有的选为谓语动词(句子焦点),有的变为分词,有的化为名词形式,才能符合英语紧凑严密的表达法。

3.2 形合法与意合法之间的转换——句子形式的转换英汉句子中,成分与成分之间或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不同的。

英语句子多靠形合,汉语句子多靠意合。

英语句子形成紧凑严密的树形结构,是因为有各种连接词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

汉语句子的线型结构灵活流畅,是因为没有过多的“粘合剂”,句段之间可以不用任何连接符号,而靠语义上的联系结合在一起。

英译汉时,就要进行形合法和意合法之间的转换。

这种转换的实质是树形结构和线型结构这两种不同的句子组织形式之间的转换。

例如:⑸ The idea that the life cut short is unfulfilled is illogical because lives are measured by the impressions they leave on the world and by their intensity and virtue.以为生命半途夭折就不圆美,这种看法是没有道理的。

人生的价值在于流芳百世,在于轰轰烈烈,在于刚正不阿。

(笔者试译)原文只有一句话,一个标点,有两个定语从句,一个原因状语从句,体现了英语形合的特点。

译成汉语后,原文的连接词语都不见了,而利用意合进行铺排。

若句子较长而复杂,在进行形合法与意合法之间的转换时,就不仅仅是增添或删减连接词的问题了,而往往涉及到对整个句子的调整和重新组织。

例如:⑹①I never questioned that this ambitious, intelligent woman, ②who had a career before I was born and would eventually return to a career, would spend almost every lunch hour throughout my elementary school years just with me.母亲在生我之前有过一分工作,而且以后还会再找一分工作。

而我从来没有想过:像我母亲这样一个既有抱负又聪明的女人居然会在我上小学的那几年,几乎每天都只和我一起度过午餐时的每一分钟。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p24 )原文利用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将先发生的事后说,而汉语习惯按时间顺序和事理逻辑顺序组织句读,先发生的事先说,后发生的事后说,因此译成汉语时把原文意群①-②的顺序调整为②-①。

汉译英时,在分析句读间隐含的事理逻辑关系之后,要有意识地在译文中选用适当的英语语法形式,如连词、关系词、分词、动名词和不定式等,既正确译出原文的意思,又符合英语的句法。

下面这个例子能非常好地说明这一点:⑺责任编辑李佳俊先生,他在本书的紧要阶段远远超越了本责地给予了我慨然的支持,从事了艰巨的工作。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吴绪彬先生认为像此书这样的应时之著作,纵使篇幅有限,亦能很好地作为那些袭用已有年矣的英汉词典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欣允出版,卓识可佩,特此一并致谢。

Furthermore, my grateful thanks must go to Mr. Li Jia Jun, the senior editor, who has given me unstinted 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far above the call of duty, during the crucial stages of the project, and generously offered to undertake the unenviable task. Above all, a special salute to Mr. Wu Xu Bin, director and editor-in-chief of CHIRP, who gave the project his wholehearted blessing, believing that a timely publication like this, however limited in scope, may well serve as a worth-while supplement to the existing repertoire of long-establishedEnglish-Chinese dictionaries. (杜念嘉:《英美新流行词语用法》致谢辞)原文汉语的两句话当中只出现一个连接短语“纵使……亦”,其它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衔接关系都隐含未现,而译成英语时必须显现在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