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赵晓靖

合集下载

《2024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范文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气颗粒物PM2.5(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西安市近年来也面临着严重的PM2.5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的相互关系,为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本文选择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西安市作为中国西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观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收集近几年的气象数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及降水数据,分析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的相互关系。

三、PM2.5污染特征分析(一)时间分布特征通过对西安市近几年的PM2.5浓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PM2.5浓度在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

这主要与冬季和春季的气象条件以及供暖期有关。

(二)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上,市区的PM2.5浓度普遍高于郊区。

工业区、交通干道附近的PM2.5浓度更高。

这说明工业生产和交通排放是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

(三)成分分析PM2.5的成分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元素碳等。

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气化学反应。

四、PM2.5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一)降水对PM2.5的清除作用降水对大气中的PM2.5具有清除作用。

通过分析发现,降水过程中,PM2.5浓度会明显降低。

这主要是因为降水可以将大气中的颗粒物冲刷到地面。

(二)不同类型降水的影响不同类型降水对PM2.5的清除效果不同。

大雨、暴雨等强降水对PM2.5的清除效果更为明显,而小雨、毛毛雨等弱降水对PM2.5的清除效果相对较弱。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本研究表明,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严重,时间上冬季和春季较高,空间上市区高于郊区。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城市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细颗粒物PM2.5是最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之一。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细小的颗粒径透入人体呼吸道后容易沉积在肺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监测和控制城市大气PM2.5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近年来PM2.5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PM2.5的监测越来越重视,并且研究了各种PM2.5监测方法。

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PM2.5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重量法、光学法和分析化学方法。

重量法是基于收集PM2.5颗粒的质量,通过称重的方式确定其浓度。

光学法则是通过激光散射、吸收等原理,利用光学仪器测定空气中PM2.5的浓度。

分析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分析、样品预处理等手段来确定PM2.5的浓度。

除了传统的监测方法外,还有许多现代监测方法应用于城市大气PM2.5的监测。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现代监测方法。

它通过使用连续自动的监测设备,实时、连续地测量PM2.5浓度,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还有基于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气候模型等的监测方法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针对城市大气PM2.5污染,人们也进行了各种控制方法的研究。

1.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指从减少污染物排放源头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PM2.5的排放。

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管理,提高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等。

2. 净化技术净化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各种物理、化学等方法来净化空气中的PM2.5颗粒。

通过静电沉积、滤网过滤、光催化等技术来实现PM2.5的净化。

3. 空气治理空气治理是指通过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气象条件来减少PM2.5的浓度。

通过改善城市绿化率和空气流通条件,减少PM2.5的滞留和沉积。

三、研究展望尽管在城市大气PM2.5监测和控制方法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以及土壤尘埃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PM2.5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之一。

当前,PM2.5污染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相应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目前,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传统监测方法和遥感监测方法。

传统监测方法通过建立监测站网点,通过采集空气中PM2.5的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准确地反映当地的PM2.5水平。

而遥感监测方法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借助卫星、无人机等设备对大气中的PM2.5进行监测,可以实现对大范围的快速监测,具有时空分辨率高、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

对于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改善能源结构、工业节能减排、交通管理、建筑节能等。

改善能源结构是PM2.5控制的基本途径,通过减少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可以有效降低大气中的PM2.5浓度;工业节能减排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减少工业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可以减少PM2.5的释放;交通管理主要通过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限制柴油车辆等方式来减少尾气排放,进而降低城市中的PM2.5水平;建筑节能可以通过加强建筑节能标准、普及高效节能设备等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还有一些研究探索了PM2.5的治理技术,如雾炮降尘技术、静电除尘技术、颗粒物捕集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大气中的PM2.5进行净化和去除,具有一定的治理效果。

这些技术还存在着成本高、操作复杂、处理效果难以达到国家标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和控制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技术和措施相结合,从源头减排、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监测和治理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降低大气中的PM2.5污染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2024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范文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大气中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西安市PM2.5的浓度变化、来源解析以及与降水的相关性分析,旨在为西安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PM2.5因其细小的颗粒直径,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西安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PM2.5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研究西安市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概况本研究选取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域,其位于中国中部,是典型的内陆城市,具有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特征。

2. 研究方法(1)采样与监测:采用定点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西安市PM2.5的浓度进行连续监测。

(2)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

(3)模型构建:构建PM2.5浓度与降水量的关系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PM2.5污染特征分析1. PM2.5浓度变化特征西安市PM2.5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

冬季和春季PM2.5浓度较高,主要受供暖期和气象条件影响;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

日变化上,早晨和傍晚是PM2.5浓度较高的时段。

2. PM2.5来源解析通过源解析技术分析,发现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是西安市PM2.5的主要来源。

其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对PM2.5的贡献率较高。

四、PM2.5与降水的关系分析1. 降水对PM2.5的清除作用研究发现,降水对PM2.5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在降水过程中,大气中的颗粒物被雨水冲刷至地面,从而降低PM2.5的浓度。

2. PM2.5对降水的影响此外,PM2.5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呼吸颗粒物。

由于其细小的颗粒大小和轻便的特性,PM2.5可以长时间悬浮在室内外空气中,并且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大气中的PM2.5污染日益严重。

国际上普遍认为,控制PM2.5污染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公众健康的关键。

许多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对城市大气中PM2.5的监测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城市大气中PM2.5的监测主要依靠站点监测和遥感监测两种方法。

1. 站点监测:这是目前最常用的PM2.5监测方法,通过设置监测站点来测量和记录PM2.5的浓度和变化情况。

在监测站点周围设置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如激光散射器和滤膜重量仪,可以实时监测周围空气中PM2.5颗粒物的浓度。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城市大气中PM2.5的高低和分布情况。

站点监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只能反映监测点附近的情况,对城市整体的污染状况了解有限。

2. 遥感监测:遥感监测是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载体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

通过测量大气中PM2.5颗粒物的散射和吸收特性,可以间接获得PM2.5的浓度。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较全面的城市大气污染状况,但由于受到气象条件、气溶胶的特性以及仪器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监测精度和精细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控制PM2.5污染的方法主要有源头控制、治理设备和技术、空气净化以及政策措施等。

1.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指从源头减少或避免PM2.5的排放。

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替代高污染能源、强化企业排放标准、加大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的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PM2.5的排放总量,从而降低城市大气中PM2.5的浓度。

2. 治理设备和技术:治理设备和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PM2.5进行捕捉和处理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技术包括静电沉降、高压电场除尘、过滤、洗涤和化学吸附等。

中国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区域源排放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区域源排放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区域源排放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区域源排放特征研究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尤其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近几年,对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控制更加重视。

虽然目前国家对颗粒物进行了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但是,各地区的颗粒物污染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部分地区的颗粒物浓度甚至达到了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

因此,深入分析和探究不同地区颗粒物污染的特征和成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选取中国典型城市,通过长时间的颗粒物监测,并结合区域源排放情况,探究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控制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1. 选取典型城市进行颗粒物连续监测。

2. 收集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源排放数据。

3. 分析不同季节城市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征。

4. 探究颗粒物主要物种的来源和成因。

5. 定量评估城市和区域源排放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6. 提出相应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三、预期成果:1. 清晰了解不同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2. 建立城市颗粒物与区域源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

3. 提出相应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为城市环境改善和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工作计划:第一年:1. 研究背景和现状的调研;2. 选取目标城市和样点;3. 预研究进行颗粒物连续监测的仪器和方法;4. 收集目标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区域源排放数据。

第二年:1. 颗粒物连续监测;2. 分析不同季节城市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征;3. 探究颗粒物主要物种的来源和成因;4. 建立城市颗粒物与区域源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

第三年:1. 完成全年颗粒物连续监测;2. 定量评估城市和区域源排放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3. 提出相应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2024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范文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其中,PM2.5(细颗粒物)因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尤为突出,受到广泛关注。

西安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面临着严重的PM2.5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以及其与降水之间的关系,为西安市大气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等特点,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西安市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加之工业排放、交通拥堵等因素,使得PM2.5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研究西安市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数据来源于西安市环保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提供的PM2.5浓度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

通过分析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来源及成因,探讨其与降水的相互关系。

四、西安市PM2.5污染特征分析1. 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西安市PM2.5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在时间上,冬季和春季PM2.5浓度较高,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

在空间上,城市中心区域及工业区PM2.5浓度较高,郊区及农村地区相对较低。

2. PM2.5的主要来源及成因PM2.5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施工扬尘等。

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此外,气象条件如风速、湿度、温度等也会影响PM2.5的浓度和分布。

五、PM2.5与降水的关系研究1. 降水对PM2.5的清除作用降水对PM2.5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在降水过程中,雨水能够冲刷空气中的颗粒物,降低PM2.5浓度。

然而,由于西安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较少,因此降水对PM2.5的清除作用有限。

大气污染物颗粒大小分布特征研究

大气污染物颗粒大小分布特征研究

大气污染物颗粒大小分布特征研究大气污染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大气污染物的颗粒大小分布特征对于了解大气污染源、传输与沉降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物颗粒大小分布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特征。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

这些排放物主要包括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其中颗粒物是最直接而且最易感知的。

颗粒物被分为可见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它们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PM2.5的直径小于2.5微米,具有更强的穿透性和更长时间的停留在大气中的能力,更容易被人体吸入,并直接进入肺部,对我们的健康构成更大的威胁。

一项关于大气污染物颗粒大小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煤等活动,而PM10则主要来自于尘埃、建筑工地和路面扬尘等。

不同来源导致了大气污染物的颗粒大小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了大气污染的传输与沉降。

然而,大气污染物的颗粒大小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气象条件、时空变化和地理特征等。

气象条件如风速、湿度和温度等会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规律,进而影响其颗粒大小分布。

同时,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段也会对大气污染物颗粒大小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夏季时,大气中湿度较高,颗粒物容易凝结成大颗粒物并加剧污染物的传播。

另外,地理特征也会影响大气污染物的颗粒大小分布。

比如,山脉和河流的阻挡作用会导致颗粒物的停滞和积累,进而增加了当地的污染程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物的颗粒大小分布特征,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颗粒物采集器、扫描电镜和气溶胶质谱仪等仪器进行采样和分析。

这些方法能够测量大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并获得颗粒物的颗粒大小分布特征。

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模拟实验来预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为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大气污染物颗粒大小分布特征对于制定有效的污染物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也成为城市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较大。

研究PM2.5的监测和控制方法成为当前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PM2.5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1.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PM2.5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重量法、激光散射法和电子显微镜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来进行监测。

虽然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着监测时间较长、成本较高等问题。

2.新型监测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PM2.5监测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光学监测方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该方法利用光学传感器对PM2.5的浓度、组分等进行监测,具有响应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

还有一些基于化学传感器或传感器阵列的监测方法也在不断研究和应用中。

二、PM2.5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1.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指通过减少PM2.5颗粒物的排放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这需要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对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的限制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2.空气净化技术:空气净化技术是指通过利用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对空气中的PM2.5进行净化。

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包括静电除尘技术、过滤技术、电场增强沉降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PM2.5颗粒物,但其实际应用仍面临着技术成熟度、操作难度等问题。

3.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是指通过改善环境的自净能力来控制PM2.5的污染。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环境治理等措施,提高城市的自净能力,减少PM2.5的浓度。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传统监测方法和新型监测方法两大方面。

在控制方法方面,主要包括源头控制、空气净化技术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措施。

《2024年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扩散模拟研究》范文

《2024年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扩散模拟研究》范文

《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扩散模拟研究》篇一一、引言乌海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结合扩散模拟技术,探讨其污染成因及扩散规律,为乌海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1. 污染现状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表现为PM2.5和PM10等细颗粒物浓度超标。

其中,PM2.5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通过对乌海市近几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颗粒物浓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冬季采暖期,污染更为严重。

2. 污染来源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

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煤炭、焦化等重工业企业的排放对颗粒物浓度贡献较大。

此外,交通拥堵、建筑施工等活动也会产生大量颗粒物。

三、大气颗粒物扩散模拟研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乌海市大气颗粒物的扩散规律,本文采用大气扩散模拟技术进行研究。

通过建立大气扩散模型,输入气象数据、污染源数据等,模拟颗粒物在乌海市的扩散过程。

1. 模型选择与建立本文选用欧拉型大气扩散模型进行模拟研究。

该模型考虑了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污染源特性等多种因素,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大气颗粒物的扩散过程。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我们对乌海市的地形地貌、气象数据、污染源数据等进行了详细收集和整理,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模拟结果分析通过模拟研究,我们发现乌海市大气颗粒物的扩散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

在风速较小、湿度较大的气象条件下,颗粒物易在城区内积聚,导致污染严重。

此外,地形地貌也对颗粒物的扩散产生影响,如山区和城市热岛效应等都会影响颗粒物的扩散规律。

在污染源方面,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的颗粒物浓度较高,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呼和浩特市空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分析》范文

《呼和浩特市空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分析》范文

《呼和浩特市空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呼和浩特市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空气污染挑战,其中以PM2.5污染尤为突出。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极易被吸入人体肺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呼和浩特市空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观测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呼和浩特市空气中的PM2.5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

首先,在呼和浩特市不同区域设立多个监测点,利用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进行连续的PM2.5浓度观测。

其次,收集近几年的气象数据、交通流量数据以及工业排放数据等,结合PM2.5浓度数据进行分析。

三、PM2.5污染特征分析1. 时间分布特征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呼和浩特市PM2.5浓度在一年中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由于供暖期的开始,PM2.5浓度通常较高;夏季由于雨水较多,有一定的自然沉降作用,PM2.5浓度相对较低。

在日变化方面,早晚高峰时段的PM2.5浓度较高,这主要与交通拥堵有关。

2. 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的PM2.5浓度存在显著差异。

工业区和交通干线附近的PM2.5浓度通常较高,而郊区、公园等绿化较好的区域PM2.5浓度相对较低。

这表明人类活动和工业排放是影响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

3. 化学组成特征呼和浩特市PM2.5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

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较高,这主要与煤炭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此外,呼和浩特市的气候条件也有利于颗粒物的形成和积累。

四、结论通过对呼和浩特市空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呼和浩特市PM2.5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日变化特征,冬季和早晚高峰时段污染较为严重。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的严重污染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易与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质附着在一起,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威胁。

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有效监测和控制PM2.5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热点课题。

一、PM2.5的来源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火力发电、交通运输等活动,也可以来自自然因素如沙尘暴和火山灰等。

可以通过对这些来源的控制来减少PM2.5的排放。

另外,气象条件如风速、温度、湿度等对PM2.5的扩散和沉积也有影响,需要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

PM2.5的监测可以采用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方法。

主动式监测是指利用现场取样仪器,直接采集灰尘颗粒样本并进行分析,常见的方法有悬浮颗粒采样法、静电收集法、质量监测法等。

主动式监测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数据,但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

被动式监测是指通过布置监测点位,利用空气流动的原理,记录PM2.5浓度值。

常见的方法有扩散管采样法、光学散射法、电音法等。

被动式监测成本较低,但准确度相对较低。

PM2.5的控制方法涉及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和应急措施等多个方面。

源头控制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如采用低污染燃料、提高燃烧效率、安装污染治理设备等方法。

综合治理是指多种手段相结合,综合防治,如城市绿化、交通限行、尘埃治理等。

应急措施是指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措施,如暂停工业生产、增加路面清洁力度、启动紧急警报等方法。

四、PM2.5监测与控制的进展随着技术和政策的逐步成熟和完善,PM2.5的监测和控制方法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升级。

一方面,现代化的综合监测系统不断完善,监测站点布局更加合理,监测频次更高,数据准确性更高,监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大气污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PM2.5的治理力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大气十条”、京津冀协同发展、蓝天保卫战等,通过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和应急措施等手段,逐步缓解了PM2.5的污染程度。

《2024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范文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的相互关系。

通过收集和分析西安市近年的PM2.5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本文揭示了PM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与降水事件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PM2.5污染特征的理解,并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PM2.5(粒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备受关注。

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之一,西安市的PM2.5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因此,研究西安市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本研究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该市位于中国中部,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及模型构建。

数据来源于西安市环保局提供的PM2.5浓度数据及气象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揭示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构建模型,探讨PM2.5与降水事件的关系。

三、PM2.5污染特征分析3.1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的PM2.5浓度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城市中心及工业区的PM2.5浓度较高,而郊区及农村地区的浓度相对较低。

这主要与交通排放、工业生产及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

3.2 时间变化特征时间上,PM2.5浓度在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

这主要受到供暖季的影响以及气象条件的变化。

此外,还发现PM2.5浓度在特定天气条件下(如静风、逆温等)有明显上升趋势。

四、PM2.5与降水的关系分析4.1 PM2.5与降水量统计关系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降水量对PM2.5浓度有显著影响。

在降水事件发生时,PM2.5浓度往往会有所降低。

这主要是由于降水过程能够有效地冲刷大气中的颗粒物,降低其浓度。

石家庄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石家庄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carbonaceous aerosol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respectively, and the sources of
carbonaceous aerosols in winter was extensive and complex. The water-soluble ions
summer with 34.4%. The secondary source and coal-fired mixed source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in autumn and winter, respectively as 30.0% and 31.6%.
2) 碳组分是 PM2.5 中主要组分之一,且城郊差异较小。8 碳组分在四季不同占比
分析说明扬尘、燃煤与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与机动车排放分别为春、夏、秋季
碳质气溶胶来源特征,而冬季碳质气溶胶来源广泛且复杂。石家庄 PM2.5 中水溶性离
子占 PM2.5 年均质量浓度的 48.40%,其中二次离子占所测离子的 77.22%。主成分分
chemical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carbon composition, water-soluble ions
and inorganic elements. Also, the PM2.5 local source and the external potential source area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n Shijiazhuang, the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samples

《2024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范文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PM2.5细颗粒物已成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点治理对象。

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其面临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论文将着重探讨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以及其与降水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PM2.5因其细小的颗粒直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它能够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此外,PM2.5对城市能见度、气候变化及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管理和改善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西安市近年来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包括PM2.5浓度数据及相应的气象数据(包括降水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模型模拟等方法,对PM2.5的污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与降水的相互关系。

四、西安市PM2.5污染特征分析1. 时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PM2.5浓度的月变化、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发现西安市PM2.5浓度在冬季和春季较高,这主要与冬季采暖和气候干燥有关。

2. 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城市中心区和工业区的PM2.5浓度较高,而郊区及远离污染源的地区浓度相对较低。

3. 来源分析:PM2.5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

其中,交通尾气对PM2.5的贡献率较高。

五、PM2.5与降水的关系研究1. 降水对PM2.5的清除作用:研究表明,降水对大气中的PM2.5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雨水和雪都能有效降低空气中的PM2.5浓度。

2. 降水类型的影响:不同类型的降水对PM2.5的清除效果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大雨和暴雨对PM2.5的清除效果更为明显。

3. 影响因素分析:空气稳定度、气象条件等也会影响降水的清除效果。

例如,在静风、高湿等气象条件下,降水的清除效果会减弱。

云南省16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云南省16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云南省16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邓聪【摘要】收集了云南省16个城市2015年全年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云南不同城市的大气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情况.结果表明,2015年云南省16城市的大气PM2.5浓度超标天数较多,是此区域的首要污染物.夏天雨季能有效降低细颗粒物的浓度水平;1—3月较高水平的PM2.5浓度可能是土壤风沙尘与东南亚毁林烧荒共同作用的结果.【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5页(P86-90)【关键词】PM2.5;时空变化;相关性;云南【作者】邓聪【作者单位】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云南昆明65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2012年我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颁布实施的大背景下,全国PM2.5浓度超标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

除了一次排放源外,人类活动排放的SO2、NOX、NH3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在大气中发生的二次反应是导致近地面PM2.5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较高的大气PM2.5浓度会显著降低能见度,影响人类健康[1-7]。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近年来工业快速发展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促使该区域空气污染特征由煤烟型向煤烟型-汽车尾气型混合污染转化,云南高原辐射强烈,存在较长时间的旱季(尤其是11月—次年5月),易造成大气化学生成二次细颗粒物增多的趋势。

本研究采用2015年云南省16个城市的PM2.5浓度连续在线观测数据和其他常规大气污染物数据,分析云南区域大气PM2.5时空分布特征、相关性及可能的来源,重点对春季较高的PM2.5浓度进行分析,以期为云南省制定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PM2.5采样点位共计40个,即云南省16个城市的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包括昆明(7个点位)、玉溪(3个点位)、丽江(3个点位)、红河(3个点位)、曲靖(2个点位)、保山(2个点位)、昭通(2个点位)、思茅(2个点位)、临沧(2个点位)、楚雄(2个点位)、文山(2个点位)、西双版纳(2个点位)、大理(2个点位)、德宏(2个点位)、怒江(2个点位)和迪庆(2个点位)。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PM2.5指的是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空气污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各国政府和科研团体都加大了对PM2.5的监测和控制力度,通过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将从监测方法和控制方法两个方面,对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PM2.5监测方法主要是依靠空气质量监测站来实现,这些监测站使用颗粒物物质的分析仪器,通过对空气中PM2.5的浓度进行连续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PM2.5浓度的实时监测,但是监测站的数量和分布不足以覆盖全城市范围,因此无法全面了解城市各个地区的PM2.5污染情况。

2. 新型监测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PM2.5监测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到城市环境监测中。

携带式PM2.5监测仪器、网络化智能监测系统等,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对城市不同地区的PM2.5进行监测。

一些研究人员还利用遥感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大气动力学模型和气象数据,实现对PM2.5的遥感监测和空间分布分析,从而使得监测数据更加全面和准确。

1. 工业减排技术工业生产是PM2.5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因此控制工业颗粒物排放是减少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重要途径。

目前,针对工业颗粒物排放,已经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减排技术,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静电除尘技术、燃煤减排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工业排放的颗粒物浓度,从而降低PM2.5的污染程度。

2. 交通尾气治理交通是城市PM2.5的另一个主要排放源,因此采取有效的交通尾气治理措施对于降低城市PM2.5污染至关重要。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使用环保型公交车、推广电动汽车、建设交通管制区域等方式来控制交通尾气排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范文

《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范文

《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研究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及来源,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组分特征1. 化学组分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OC)、元素碳(EC)以及各种金属元素等。

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是主要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气态前体物(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

2. 粒径分布PM2.5的粒径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细小颗粒上。

这些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且能深入肺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来源解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是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的排放,对PM2.5的浓度影响较大。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前体物,这些前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细颗粒物。

2. 交通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排放已成为PM2.5的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在光照条件下经过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这些物质再经过反应最终形成PM2.5。

3. 城市扬尘城市建设、道路扬尘等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在春季风大的时候,裸土、建筑垃圾等容易产生扬尘,增加了PM2.5的浓度。

四、结论及建议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及来源进行研究,我们发现PM2.5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和城市扬尘等。

为了改善呼和浩特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工业排放管理:对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的排放进行严格控制,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前体物的排放。

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赵晓靖

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赵晓靖

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赵晓靖发表时间:2014-11-27T15:12:54.79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9月上旬供稿作者:赵晓靖[导读] 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特别是PM2.5 的污染防治,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ir Particulate Pollution赵晓靖ZHAO Xiao-jing(山东省淄博市环境监控中心,淄博255000)(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Zibo,Shandong Province,Zibo 255000,China)摘要院近年来研究表明,颗粒物已成为环境空气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颗粒物的污染,华北地区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超标的日数也为数不少。

此外,由于颗粒物能够散射太阳光,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给交通和生活也带来极大的不便。

那么由此,研究颗粒物的组成并更好地控制它们是很有必要的。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show that particulate matt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ir pollution.Due to particulate pollution, the days when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in urban area of north China exceeds national environment air qualitystandard are quite a few. In addition, the particles can scatter light, which influences atmospheric visibility and the climate, and brings greatinconvenience to transportation and life. As a result,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composition of particulates and better control them.关键词院空气颗粒物;沙尘暴;生态资源Key words: air particulate;sandstorm;ecological resources中图分类号院X5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5-0320-020 引言近年来,我国以颗粒物(PM10 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重污染事件频发,且污染范围日益扩大,2013 年全国74 个城市中仅有3 个城市的细颗粒物浓度达标。

我国城市群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我国城市群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我国城市群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研究刘莹;和金梅;郭敏;谭玉菲;赵彦云;王宗爽【期刊名称】《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年(卷),期】2024(14)2【摘要】利用2015—2022年颗粒物(PM_(2.5)和PM_(10))监测数据,从浓度水平和统计学分布2个角度,采用日均浓度、年均浓度、概率论角度达标情况和达标所需浓度降低量4个维度分析我国10个城市群(169个城市)的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及异同。

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群内部颗粒物浓度污染水平趋于平稳,城市群之间颗粒物浓度差异较大。

我国城市群颗粒物浓度存在分层现象,根据颗粒物浓度水平将10个城市群分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城市群3类。

从统计学分布角度也分为3类,但关中平原城市群被划分到高浓度城市群,其余城市群分类则不变。

我国城市群之间颗粒物达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所需浓度降低量差异显著。

海峡西岸城市群的PM_(2.5)和PM_(10)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的PM_(10)已经达标,而中原、关中平原、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如果要达标,PM_(2.5)和PM_(10)浓度分别需降低50%和27%以上。

建议科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颗粒物区域阶段目标值,推动城市群结合自身情况加快分阶段达标。

【总页数】9页(P407-415)【作者】刘莹;和金梅;郭敏;谭玉菲;赵彦云;王宗爽【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相关文献】1.南方某市冬季地铁车站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2.硅藻土矿开采区颗粒物浓度特征分布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研究3.南海大气颗粒物数浓度(N_(CN))与云凝结核数浓度(N_(CCN))分布特征及不同来源颗粒物活化特性分析4.我国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城市群分布特征——兼论“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成效5.“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NO_(2)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城市群分布特征研究——兼论“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NO2污染治理成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赵晓靖
发表时间:2014-11-27T15:12:54.79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9月上旬供稿作者:赵晓靖
[导读] 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特别是PM2.5 的污染防治,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ir Particulate Pollution赵晓靖ZHAO Xiao-jing(山东省淄博市环境监控中心,淄博255000)(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Zibo,Shandong Province,Zibo 255000,China)
摘要院近年来研究表明,颗粒物已成为环境空气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颗粒物的污染,华北地区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超标的日数也为数不少。

此外,由于颗粒物能够散射太阳光,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给交通和生活也带来极大的不便。

那么由此,研究颗粒物的组成并更好地控制它们是很有必要的。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show that particulate matt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ir pollution.Due to particulate pollution, the days when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in urban area of north China exceeds national environment air qualitystandard are quite a few. In addition, the particles can scatter light, which influences atmospheric visibility and the climate, and brings greatinconvenience to transportation and life. As a result,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composition of particulates and better control them.
关键词院空气颗粒物;沙尘暴;生态资源Key words: air particulate;sandstorm;ecological resources中图分类号院X5 文献标识码院
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5-0320-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以颗粒物(PM10 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重污染事件频发,且污染范围日益扩大,2013 年全国74 个城市中仅有3 个城市的细颗粒物浓度达标。

颗粒物污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特别是PM2.5 的污染防治,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进行空气颗粒物源解析,揭示城市和区域污染源与空气环境的定量输入响应关系,识别和解析各重点污染源的贡献值和分担率,明确颗粒物污染防治的主要方向,是科学进行空气质量管理、有效制定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可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 颗粒物源解析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颗粒物污染存在以下特点:颗粒物污染严重,来源复杂。

我国大部分区域PM10 和PM2.5 经常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2013 年全国74 个城市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达标比例仅为4.1%和14.9%。

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呈现工业污染、燃煤污染、汽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与二次污染物相互叠加的复合型污染特征。

燃煤的贡献明显。

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致使燃煤排放对颗粒物的贡献占有较大的比例。

国内源解析研究结果统计表明,煤烟尘对PM2.5 和PM10 的贡献率分别在10%~19%和15%~30%。

深入进行源解析是治理颗粒物污染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的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情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源解析模型各异,解析结果可能有较大差别。

目前,我国源解析研究方法的计算原理不同,源解析结果的内涵也有差别,容易导致即使是同一研究区域,所得到的源解析结果也不统一。

这就需要各地做好解释、解读和衔接工作。

源解析报告中应包括详细工作内容、内涵、方法、对比和不确定分析等,以免误读。

另一方面,源解析工作还面临诸多困难。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技术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

但目前,我国源解析相关的技术人才、监测设备和相关仪器十分缺乏,污染源细粒子采样规范缺乏,尚没有统一的源解析技术体系,本地化的源解析软件有待完善。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发展的瓶颈,进而影响解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2 抑制空气中颗粒物的有效措施每年春季的3~5 月份是沙尘暴严重的季节,也是空气中颗粒物最多的时候。

为了保护人们的财产利益以及身体健康,就需要社会有关部门、个人深思,如何有效地预防颗粒物的消极影响:首先,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风沙危害;其次,个人自身的防护尤为重要,例如淤关紧门窗;于戴口罩;盂及时清洗;榆多喝水;虞疾病发作及时就医等。

3 源解析方法需提高科学性目前,我国面临的颗粒物问题较为严重,来源复杂多样,当前的源解析结果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发展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源解析手段及相关的方法。

3.1 统一污染源分类方法和采样方法。

科学进行污染源分类,是有效进行源解析的基础。

城市空气颗粒物排放源种类很复杂,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

笔者建议,可以按照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2013 年第59 号)中按工业污染源(包括燃煤源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源)、移动源、扬尘源、生活源和农业源进行分类。

同时,要采取统一的采样方法。

统一采样方法有助于源解析结果的可比性。

例如,工业燃煤污染源可以采用稀释通道采样法,样品选择应包括不同吨位、不同燃烧方式和不同除尘方式的锅炉,同时考虑脱硫方式的影响。

3.2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构建受体样品库、污染源样品库、受体数据库(包括化学成分库和粒径谱库)、污染源化学成分数据库(化学成分库和粒径谱库),建立专注、专业、服务、快捷的信息共享平台,为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平台支持。

3.3 建设规范化的源解析技术体系。

要完善源解析技术原理与方法;研发样品快速分析技术及在线源解析技术,提高解析结果的时效性;规范污染源标识元素/组成的选取;研究二次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开展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精细来源解析。

出台高质量、强实用性的颗粒物源解析的技术规范和导则,指导全国源解析工作,促进地方政府解析出可信性高的颗粒物来源。

形成集技术决策、技术咨询、技术管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完整的技术支持平台,为源解析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3.4 开发和完善本地化的源解析软件。

对国内现有的源解析软件进行改进、完善、升级和二次开发,提高软件性能,并实现免费共享,以满足源解析工作的需求。

4 国外经验值得借鉴国外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研究开展较早,取得大量成果,政府在颗粒物削减、颗粒物基准文件的编制、空气质量标准、污染控制立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我国借鉴。

美国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进行颗粒物源解析工作。

1998 年,美国国会加强了对大气颗粒物的研究,在5 年内成立了5 个大气颗粒物研究中心,开展大气颗粒物的环境健康效应、空气污染的化学特征及颗粒物来源等方面的研究,为美国环保局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标准提供支持。

日本政府也较重视颗粒物源解析工作。

2011 年日本颁布了“微小粒子状物质(PM2.5)成分分析导则”,导则中提出:“地方政府为确保
PM2.5 环境质量标准,应当在开展质量浓度检测的同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污染源控制政策。

”依据这一导则中的规定,日本各地方政府相继开展了针对PM2.5 源解析工作。

5 结束语综上所述,是对具体的防护知识进行的分析,要想达到长期的防护标准,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淤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于恢复植被,加强生物防护体系建设,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阻止风沙尘暴的产生。

盂大力发展防止风沙尘暴的工程技术措施。

榆促进农业技术改进措施。

虞加强对颗粒物形成的因素,运动的规律,时空分布的研究。

愚加强预报、预警以及通讯系统的现代化。

舆加强宣传,对经常发生大面积悬浮颗粒物的地区,做好环保宣传工作,让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参考文献院[1]吴国平,胡平,滕恩江,等.我国城市空气中PM2.5 和PM10的污染水平[J].中国环境科学,1999(2):133-137.[2]李祚泳,丁晶,张欣莉.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PPR法[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5):38-40.[3]王玮,汤大纲,刘红杰,等.中国PM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1):1-5.[4]冯银厂,吴建会,朱坦,白志鹏,闫怀忠,谭晓哲.济南市环境空气中TSP 和PM10 来源解析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4(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