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八年级下册语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知识点《北冥有鱼》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注释: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同“陲”,边际。
海运:海水运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水运动的时候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抟(tuán):回旋而上。
一作“搏”(bó),拍。
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
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以:凭借。
息:风。
野马:指游动的雾气。
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相:互相。
吹:吹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
7.你敬佩鲲鹏吗?为什么?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 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 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 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 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 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 献。
拓展延伸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 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 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说 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主旨归纳
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 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 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鲲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 丰富的想象力,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它们都有所待,没 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主旨归纳
文章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动的 形象中,寓意深刻隽永。文中鲲鹏奋飞必 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雾气尘埃要靠 气息相吹来说明世上万物无论大小,都受 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即 万物都有所凭借的道理。
3.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 发难的?
由“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 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可以看出: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 惠子的本意是“怎么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 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 上。
4.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 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5.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字词翻译
【判】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 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 是 则已矣。 注释:
21.野马:山野中的雾气, 奔腾如野马。
22.以息相吹:用 23.息:气息 24.天之苍……:表选择, 翻译为“是……,还是……?” 26.至:到 27.极:尽头 28.若是:像这样。 29.则已:罢了
文中还善用比喻,以具 体事物反复作比,说明抽象 的道理。
文学常识
《庄子》寓言故事: 望洋兴叹、鹏程万里、 庖丁解牛、邯郸学步、井 底之蛙、东施效颦、涸辙 之鲋、鸱得腐鼠、越俎代 庖、呆若木鸡……
识字辨音
kūn pénɡ
鲲鹏
qí xié
齐谐
tuán yé
抟邪
朗读课文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北 冥 有 鱼
新课导入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 物,他的幽默睿智世人皆 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 的两则故事,了解庄子的 处事哲学和为人态度。
文学常识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周,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哲学家。 道 家学派的重要人物,是老 子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发 扬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 称为“老庄”。
大鹏成一日语同风:起,扶摇鲲直上鹏九万展里。翅 李白·《上李邕》
鹏程万里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扶摇直上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泽东
庄 子 与 游惠 于子 濠 梁 之 上
朗读课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 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 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重要知识点总结
《《庄子》二则》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学常识
【人物简介】
人 物
庄子
生卒年
约前369—前286
名
周
评 价
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相关作品
《庄子》。《庄子》一书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故事说理。
文言知识
【字音】
北冥(míng)鲲(kūn)抟(tuán)扶摇
4.之
5.全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濠(háo)梁鲦(tiáo)鱼循(xún)其本
【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2息。
3.循其本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一词多义】
1.志
2.其
3.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庄子二则》课件
“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 活动天地,极言大鹏形体之大、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向我 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再读课文,读明形象
• 语句赏析: •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大鹏振翼拍水,
•
北冥有鱼
•
鲲
鹏
高飞
•
想象神奇二课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1.反复诵读课文。 濠háo、鲦tiáo 2.借助课下注释直译课文,小组内交流。有疑义处班级
交流,教师点拨。 是、安、固、全、循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
《庄子》二则
第一课时 《北冥有鱼》
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读准字音
鲲kūn 徙xǐ 谐xié 抟tuán 邪(同“耶”)yé
再读课文,读明形象
• 文中讲了几层意思? • 第一层(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 • 写北冥之鱼有鲲到鹏的变化。 •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以息相吹也”),写大鹏迁徙南
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
化。
合作探究,体悟巧辩
•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 (3)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
合作探究,体悟巧辩
• 庄子与惠子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 • 惠子 • 好辩,重分析
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 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庄子二则是指《庖丁解牛》和《盗跖之死》这两则庄子的寓言故事。
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
1. 庖丁解牛:
- 庖丁:古代称厨师为“庖丁”,此处指作者自己。
通过庖丁解牛的手艺,来表达出对于真理和自然的理解。
- 解牛:庖丁解牛时的细致观察和技艺,比喻达到某种境界,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也能领悟出哲理。
- 无为而治:反映了庄子主张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不去强求改变,顺应事物的本性而行。
- 自然万物无有极:强调事物无绝对的是非好坏,主张平等和包容的观点。
2. 盗跖之死:
- 盗跖:一个古代的盗贼。
通过盗跖的故事,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 心胸狭窄:盗跖心胸狭窄,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导致最后失败。
- 死有余辜:盗跖在死前的复杂心情,表现了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后悔和自责。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理解庄子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对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的态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课文中的语言、修辞手法等来分析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 子
前369
前286
作者简介
庄子一生穷愁潦倒,他不是没有机会做官、过荣华富 贵的生活,而是不愿做官。庄子才能闻名遐迩,楚王 听说后,就派了两名使臣带着重金去聘请他当宰相, 却被庄子以“宁愿在污浊的泥水之中游戏自乐,也不 愿为当权者所束缚”为理由拒绝了。庄子厌恶虚伪的 封建制度,对当时的社会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庄子 后来当了隐士,以表明自己愤世嫉俗,蔑视名利、痛 恨权贵的心志。
气 息 逍
遥 游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 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 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 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内容探究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
理
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由
不敬佩
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 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 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
的贡献
庄
第
二
子
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文意疏通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 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 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 载怪异事情的书。
八年级语文下册21 《庄子》二则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北冥. 有鱼
同“溟”,海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学问点梳理《庄子二则》是《庄子》一书中的两篇篇章,分别是《黄帝》和《德充符》。
本文将对这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的文言文学问点进行梳理。
一、《黄帝》《黄帝》是《庄子》一书中的一篇篇章,主要叙述了黄帝和庄子的对话,黄帝询问庄子关于人的生死和精神的问题。
以下是《黄帝》的主要内容梳理:1. 庄子的观点:庄子认为人的生死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死亡是不行避开的,而人的精神灵魂是永恒存在的。
2. 黄帝的疑问:黄帝对庄子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死是一个统一体,人的精神也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消亡。
3. 庄子的回答:庄子通过铁木金风的比方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生死是一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人的精神可以超越生死的限制。
4. 人生的观念:庄子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观念,认为人应当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追求功名利禄,以达到内心的安静和平和。
二、《德充符》《德充符》是《庄子》一书中的另一篇篇章,主要叙述了一个人通过修炼德行获得了辅弼符的故事。
以下是《德充符》的主要内容梳理:1. 修炼德行:故事中的人通过修炼自己的德行,净化心灵,追求圣人的境界,最终得到了帮助自己的奇特符箓。
2. 帮助符的作用:帮助符能够挂念人们实现心愿,解决困难,但也有肯定的限制和局限性。
3. 修炼的目的: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修炼德行的重要性,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自由拘束、超脱尘世的境界。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相关学问点梳理1. 辞章体:《庄子二则》接受了辞章体的写作形式,这是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体裁,文中的对话内容生动,富有感染力。
2. 比方手法:在《黄帝》中,庄子运用了铁木金风的比方,以形象的比方方式来阐述人的生命和精神的问题。
3.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庄子二则》使用了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包括古文的词汇、语法结构以及典型的文言修辞手法,如用“与”代替“和”等。
八下文言文庄子二则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原文及译文《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 们的活动都有所依靠,都是没有绝对自由。
六、主旨 庄子借助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 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条件的, 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现实意义
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 万物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 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 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 有绝对的自由。而人的精神,是应该 绝对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 地追求。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 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五、内容探究
1.开头作者如何写鲲、鹏的?运用哪两种修 辞手法?表达上有何作用? --夸张、比喻。先夸张鲲鹏极大,后比喻大 鹏奋起而飞,翅膀像悬天之云。神奇壮美, 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写鲲鹏的目的地是“南冥”有什么作 用? ---与出发地“北冥”形成对比,表现鲲 鹏从渺远幽深的极北之地迁徙到极南之 地,可见其志向远大。 3.为何要引述《齐谐》的记载? ---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 服力,让人们相信鲲鹏的真实性。 4.大鹏如何高飞九万里的? ---凭借六月的大风
10.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
无所至极邪?
之:用来补充音节,无实意。 正色:真正的颜色 其:表示选择,是···还是··· 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1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其:代词,大鹏。
是:这样
已矣:罢了
梳理文言知识点
通假字: 1.“冥”通“溟”,海。 2.“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一词多义: 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 凭借 大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重点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鹏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 2.《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当鹏迁往南海时,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 的浪涛。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 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庄子二则》是中国古代文言文阅读教材《庄子》的其中两篇文言文选段,分别是《齐物论》和《养生主》。
这两篇文章都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寓言故事和哲理思辨,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等深刻的问题。
以下是《庄子二则》的知识点梳理。
《齐物论》是庄子的一篇重要著作,也是古代哲学中的经典之作。
文章以“齐物”为主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1. “天地之间,其犹橐豆乎?”:这句话直接引出了文章的主题,作者通过比喻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之间的对比,来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天地和光阴的理解,认为天地是万物的逆旅,而人只是光阴中的过客,暗示了人与自然的短暂和渺小。
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是文章的一个重要观点,作者认为人们对美和善的定义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这一观点体现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4.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是,则是其所非;欲非其所非,则非其所是。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庄子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认为道德的标准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
这也是庄子“相对主义”的一个重要体现。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养生主》也是庄子的一篇代表作,通过寓言故事展开,探讨了人的养生之道和追求幸福的包容心态。
1. “古者,天人合一,万物为一,圣人应机,则天下平。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人治理国家社会的赞赏,认为古人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 “易俗者易以老,易以俗,易以鄙,易以无为。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改变社会习俗和追求心灵自由的呼吁。
作者认为,只有舍弃那些虚浮浮躁的习俗,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养生之道。
3. “安见鱼之悦,不忘其江湖之广;安见鸟之乐,不忘其林木之欢。
部编语文八下《庄子二则》-知识梳理
21《庄子》两则北冥有鱼一、字词积累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扬在..(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也,尘埃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1.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2.词性活用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鲲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3.古今异义的词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4.一词多义⑴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列前茅。
(名次)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平息)⑶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53张PPT)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 安(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子(古义:对人的尊称 今义:孩子,儿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 怪异事情的书。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山野中农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 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表示选择
这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 而运动。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一词多义】
其正色耶:连词,表示选择 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代鲲
怒而飞:副词,大约 而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连词,表承接
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词类活用】 北冥有鱼(同“溟”,海)
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精品课件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结构梳理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
庄子→巧辩、尚美、超然
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新课导入
庄周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轻舞飞扬、飘然快乐。于是他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后,庄子对于自己究竟是庄周还是蝴蝶感到惊奇诧异。仔细想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子的想法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学习庄子的人生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句话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 (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拓展延伸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判池断也句。《齐
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状语后置:以六月息者去也。
是:
这
这只徙鸟于,南海冥水:运动向时南将海飞迁往移南海去。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
的水志池:。《齐谐》记是载一。部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这本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 快吾志焉”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 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 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 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 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 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化而为鸟: 变化成鸟
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若垂天之云: 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 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 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振翅奋飞时,展开的翅膀就像悬 挂在天空的云。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 不知鱼之乐,全矣!”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 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庄子》二则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
之上游”)
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北冥有鱼》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参考译文:
1.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
“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形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脊背不知有几千里长。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人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词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参考译文:1.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
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
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考点:反问句的作用)
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
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
点拨:以反问句的形式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答在问中,语气肯切,坚定有力。
2.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
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这堂课我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并提出来,接着又齐读,以学生互译,师生互译来疏通文意。
最后品读课文,谈论探究重点句段思想。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