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八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内容如下:1.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城市的分布:人口分布的特点,城市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 人口增长与资源压力: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和环境的影响,人口政策及其效果。
- 城市规模与城市化发展:城市规模的分类,城市化的优势和问题,城市扩张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 人口与发展:- 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分类和原因,农村人口转移的问题和挑战。
- 中国的经济区位:中国经济区位的分布和特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 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3. 水资源与利用:- 中国的主要水系:长江、黄河、淮河、辽河、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性。
-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现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水资源的问题与保护: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措施。
4. 矿产资源与利用:- 重要矿产资源: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稀土等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 矿产资源的问题与利用:矿产资源开采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矿产资源的战略地位。
5. 环境保护与治理:- 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的分类和原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 环境保护与人类生活: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意义,个人和社会应该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的重点内容。
2018人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重点图幅:图5.51、地理差异表现(1)自然环境差异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自然差异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大于800毫米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河流冬季结冰有无河流流量小大河流汛期短长人文差异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传统交通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常用水运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总结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名称: D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A青藏地区。
界线①与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接近,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即第一、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秦岭---淮河一线。
大致与我国一月0o C 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⑴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第六章北方地区本章重点图幅: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五、六章知识点总结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掌握中国地形图、行政图,地图册1-9页)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地、气、水、生、土)(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衣、食、住、行、言)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降水①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地势或地形②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气温、降水(或气候)③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第六章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3)黄土地农业发展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201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2018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位置与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半湿润、湿润区。
4、土壤:东北平原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被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
5、北方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①平原广阔,②土壤肥沃,③耕地集中连片。
6、北方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7、春旱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春季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加上工农业用水量大,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用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东北三省的印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黑吉辽),位于我国东北部。
3、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有长白山,北部为小兴安岭,西有大兴安岭(开口朝南的马蹄形)。
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两江为中朝界河),北有黑龙江(中俄界河)。
4、气候冷湿:①纬度较高,②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位于半湿润和湿润区。
5、东北纬度较高,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6、农业发展优势:自然: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种;②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人文:①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为机械化经营提供条件;②地广人稀,利于粮食商品化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7、生态问题:①湿地面积锐减,②生态环境恶化。
对策:①停止开荒、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完整版)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地理常识(整理版)
(完整版)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地理常
识(整理版)
本文档是对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地理常识的整理版,介绍
了与地理有关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各个章节的概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有两个特点:地球是圆的,地球
有自转和公转两个运动。
- 我们使用地图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理信息,地图可以分为平面
地图和球体地图。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
-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理资源的国家,它的边界线非常复杂,拥有广袤的领土。
- 中国地理资源丰富,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第三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理
-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具有独特的地
理特点,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和文化。
第四章:地理知识和技能
- 研究地理不仅仅是了解地理知识,还包括培养一些地理技能,如地图阅读、方位判断、地理数据的分析等。
第五章:保护我们的地球
-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地球。
保
护地球包括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方面。
结束语
通过研究本文档中的地理常识,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不同
地区的特点,增加我们的地理素养,并且培养我们的环保意识,共
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文档内容约800字)。
人教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八下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下地理知识点总结第 5 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差异显著1. 自然地理差异①气温差异(纬度位置):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①降水差异(海陆位置):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①地势差异(地势):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 人文地理差异①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①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①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食;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①1月0①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①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①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①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①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或低于0℃)低于0℃高于0℃年降水量少于800mL多于800mL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河流有无结冰期有无耕地类型旱地水田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小大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棉花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4. 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5.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①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②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 地区、西北地区;③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⑴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 ——淮河一线 (1 月 0℃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 水量线 ) ,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⑵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⑶青藏地区 与西北地区以及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主导因素是地形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黑土地 黄土地1.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 .,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如下:
1.地球运动与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赤道和回归线、极昼和极夜、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形成。
2.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的比例关系、纬度和经度、地理坐标和地理位置。
3.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岩石圈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构造理论、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
4.构造地貌和水文地貌: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貌的分类和特点、河流地貌、湖泊地貌、海岸地貌和石质地貌。
5.中国的地形地貌和水资源:中国的主要地形地貌类型、中国的主要湖泊和河流、中国的水资源分布。
6.中国的气候:气候和气候类型、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区划。
7.中国的农业和世界的农业:中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的特点、世界的农业发展。
8.中国的工业与交通:中国的工业分布、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中国的交通运输。
9.人口和人口问题:人口的分布和变化、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中国的人口问题、世界的人口问题。
10.城市化与乡村发展: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城市化的影响、乡村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11.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分类、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原则。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以下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概述:第一单元:亚洲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系等3. 亚洲的人文地理特点:人口、宗教、文化等第二单元:中国的地理环境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系等3.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4. 中国的主要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中部地区等第三单元:中国的交通运输与通信1. 中国的交通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上运输等2. 中国的通信:电话、邮政、互联网等第四单元:中国的资源与工业1. 中国的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2. 中国的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制造业等第五单元:东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1. 东亚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等2. 东亚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第六单元: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1. 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 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第七单元:南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1. 南亚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2. 南亚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第八单元:西亚与北非地区的国家与地区1. 西亚与北非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土耳其、伊朗、阿拉伯国家、埃及等2. 西亚与北非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第九单元:南非地区的国家与地区1. 南非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南非、刚果、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2. 南非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第十单元:地理技能1. 图表阅读和分析能力2. 地图的绘制和利用能力3. 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4. 空间思维和地理思维能力以上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概述,具体内容需要查阅教材以获取详细信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理基本知识点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于椭球形的球体,其赤道略大于极半径。
-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组成,其中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岩石层。
二、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约为365.25天。
2.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地球的地轴倾斜约23.5度,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 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三、陆地和海洋1.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陆地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9,海洋占71。
- 陆地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南半球较少。
2. 大洲和海洋的分布- 大洲主要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海洋主要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四、自然地理环境1. 气候和气候区划- 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态,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
- 气候区划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地球划分为不同气候带。
2. 地形和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的起伏变化,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地貌特征。
- 我国的主要地形包括秦岭-淮河线、长江-黄河线。
五、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和人口分布-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总数,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态。
- 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2. 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主要城市是指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城市,交通要道是连接各个城市的重要交通线路。
六、资源与环境1. 能源和能源资源- 能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资源是指能够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
- 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等。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中国自然地理1. 中国的地形和水系中国地形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貌类型。
中国的大部分自然资源分布在高原、山地和盆地等地形上。
中国的水系较为繁多,主要包括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等,其中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
2. 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地震、洪水、旱灾、台风、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地震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
3. 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多种多样,分为寒冷地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气候类型。
中国的季风气候较为显著,南部的气候较为湿润,而北部气候较为干燥。
第二节世界人口与经济1. 世界人口截至2019年,全球人口已经达到77亿人。
人口分布不均,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国家是图瓦卢。
2.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总体呈现稳健发展的趋势,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经济体。
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第三节世界地理1. 国别与地理地理位置对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们的关系,例如邻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等。
2.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海啸、飓风等,这些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
地球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3. 世界的贫富差距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均导致人们在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世界各国的城乡差异和少数民族贫困问题上。
总结本文介绍了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中国自然地理、世界人口与经济、世界地理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
结
第一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介绍了人口问题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重点内容如下:
- 人口问题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与区域差异。
- 城市的定义、特征及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第二章区域分化与城市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重点内容如下:-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特点。
- 中国地区差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第三章经济与农业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重点内容如下:
- 农业的特点及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 农业现代化的需求与挑战。
- 农业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第四章工业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章着重介绍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点内容如下:
-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与问题。
-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与协调。
-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与实践。
第五章地理信息技术
本章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内容如下:-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
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重点图幅:图5.51、 地理差异表现(1)自然环境差异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 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大于800毫米 温度带 暖温带亚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 河流冬季结冰 有无 河流流量 小大 河流汛期 短长 人文差异 农田类型 旱地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水稻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常用水运 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名称: D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A 青藏地区 。
界线①与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接近,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即第一、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 秦岭---淮河 一线。
大致与我国一月0o C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第六章北方地区本章重点图幅: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下重点知识汇总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南北差异不明显。
.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如长江三角洲—自然区域京冿唐工业基地—经济区域九寨沟旅游区—文化区域珠江三角洲-----自然区、文化区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是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应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位于我国东北部。
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我国的朝鲜的界河。
北是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这是中俄界河。
山地之间是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别一、地理差别明显1.自然环境差别明显:(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渐渐高升,气温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散布,逐级降落。
2.人文环境差别明显:农业拥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散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散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地区代号地区界限主导要素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限降水Ⅱ青藏与其余地域:地势一、二级阶梯界限符合地势或地形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天气)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 月 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限⑶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润湿地域与半润湿地域的分界限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限⑹亚热带季民风候与温带季民风候的分界限⑺北方地域与南方地域的分界限第六章北方地域一、自然特点1.黑土地、黄土地:( 1)地点:北方地域大概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天气: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多数属温带季民风候,属于半润湿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饶,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3)黄土地农业发展限制条件举措发展方向浇灌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华北地域春旱的主要原由( 1)春天少雨;(2)春天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天正当华北地域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地点、范围:东北三省包含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天气:冷湿。
大多数地域冬天漫长寒冷,夏天短促暖和;降水集中在夏天,冬天降雪许多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发展条件有益:地势平展,土壤肥饶,雨热同期的天气不利:春秋天节易发生低温冻害(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
册地理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1. 地球和地理坐标系统:介绍地球的特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地理坐标系
统的概念和使用。
2.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包括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气候的变化、水系的分布和海洋的
特征等。
3. 中国的气候和天气:介绍中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和原因。
4. 中国的地形地貌:包括中国的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和河流等地形地貌特征。
5. 中国的河流: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特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和松花江等。
6. 中国的地层和矿产资源:介绍中国的地层特征和主要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和天然气等。
7. 中国的草原和森林资源:介绍中国的草原和森林资源的分布和特点,以及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8. 中国的农业和农产品:介绍中国的农业和主要农产品的分布和特点,包括水稻、小麦、棉花和茶叶等。
9. 中国的城市和工业:介绍中国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分布,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10. 中国的交通运输:介绍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主要交通工具,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
这些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 D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A 青藏地区 。
界线①与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接近,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 昆仑ft 脉--祁连ft 脉--横断ft 脉 (即第一、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 秦岭---淮河 一线。
大致与我国一月 0o C 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重点图幅:图 5.51、地理差异表现(1)自然环境差异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 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自然差异一月平均气温低于 0℃高于 0℃年降水量小于 800 毫米大于 800 毫米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河流冬季结冰有无河流流量小大河流汛期短长人文差异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传统交通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常用水运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总结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⑴1 月 0℃等温线的分界线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第六章 北方地区本章重点图幅:图 6.3、图 6.6、图 6.11、图 6.13、图 6.19、图 6.20、图 6.24、图6.25、图 6.28、图 6.29、图 6.30、图 6.32、图 6.42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夏季炎热,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 20℃以上。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400~800 毫米,属于 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河平 原和淮河平原组成,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形成的。
4、黑土地和黄土地(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3)“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5、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a.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b. 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2)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3)自然灾害: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 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黑土地黄土地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温度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暖温带和中温带干湿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沼泽湿地、森林破坏严重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第二节“白ft黑水”——东北三省1、称谓:“白ft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东北三省的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ft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地形以ft地和平原为主。
东北平原又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4、人们常用“ft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ft河大势。
(地形特征)ft环:大兴安岭、长白ft、小兴安岭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图们江、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5、气候: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窗户小、墙体厚等特点。
房顶坡度大可以有效的避免雨雪在屋顶积存;窗户小、墙体厚有利于御寒保暖。
7、东北农业发展有利条件:(1)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2)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条件:(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2)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8、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热量成为制约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9、东北平原(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1)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2)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3)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4)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5)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0、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
(1)开发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2)采取的措施: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3)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11、地位: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目前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2、重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1)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2)铁路网稠密,交通便利。
13、部门: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主要分布在矿产地附近(靠近原料产地)。
1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 世纪90 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解决措施:(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实施产业转型;(3)调整产业结构;(4)发展多样化工业。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ft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主要包括ft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等。
3、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4、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原因:(1)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干燥,容易开挖;(2)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5、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 米。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6、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梁(长条状的ft梁)、峁(孤立的馒头状ft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7、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原因:长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8、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1)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3)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1)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9、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10、水土保持的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1、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2、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ft。
东南与天津相邻,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经纬度位置:40°N,116°E3、北京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河流由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流。
4、主要城市职能(1)政治中心:我国首都,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文化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机构,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
(3)国际交往中心: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跨国公司等。
5、北京古城的变迁与水源有关。
6、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 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
《世界遗产名录》:明清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明十三陵等。
历史文化传统: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7、北京旅游名胜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现为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院。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前门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许多中华老字号。
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的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