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练习 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
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1.给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交辉:交相辉映(2)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4)晓雾将歇.歇:消散(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山、水的?突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高峰入云”从仰视角度写山,“清流见底”从俯视角度写水,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
6.简要说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表达效果。
“猿鸟乱鸣”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生命向上的气息。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提到他有何用意?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_10短文二篇练习
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1.给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4)晓雾将歇.歇:消散(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山、水的?突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高峰入云”从仰视角度写山,“清流见底”从俯视角度写水,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
6.简要说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表达效果。
“猿鸟乱鸣”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生命向上的气息。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提到他有何用意?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1.给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4)晓雾将歇.歇:消散(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山、水的?突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高峰入云”从仰视角度写山,“清流见底”从俯视角度写水,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
6.简要说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表达效果。
“猿鸟乱鸣”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生命向上的气息。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提到他有何用意?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习题新人教版
7.重点句子翻译。(7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鸟雀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 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8.作家作品。(6分)
一、课内阅读 答谢中书书 写给谢中书的信 9.“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峰入云”与 “清流见底”的写景角度不同,前者是________ 仰视 ,后者是________ 俯视 。(3分) 10.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景?共描写了哪些景物?(3分)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贯串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请找出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3分) 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文中描写的月光有何特点?(3分) 清澈透明。 15.如何理解文末“闲人”的含义?(3分)
“闲人”既表明作者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 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季节 时间
消散
休息 坠落 消沉,萎靡
古义: (4)沉鳞 竞跃 鳞 . 今义: 古义: (5)念 无与为乐者 念 . 今义: 古义: (6)盖 竹柏影也 盖 . 今义:
鱼 鱼鳞 考虑,想到
思念
遮盖 大概是
(7)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古义: 但 今义:
只是 转折连词
5.词类活用。(2 分) (1)五色交辉 ( .
哪夜没有月光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 “闲人”啊。
南朝齐梁 (1)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___________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山中宰相 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____________”。 东坡居士 。________( 北宋 朝代)文学家,眉山(今属四 (2)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___ 川省眉山市 ) 人。与_________ 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与 ________ 黄庭坚 辛弃疾 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训练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短文二篇》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晓雾将歇.( ) 与.其奇者( )遂.至承天寺( ) 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山川之.美/但微颔之.()()(2)实是.欲界之仙都/如是.再啮()()(3)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无与.为乐者()()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________.丹阳秣陵人,著有《_______________》.(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名校讲坛1.知识链接书“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考点链接(一)古今异义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古汉语中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的扩大。
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汉语则泛指一般的江河。
(2)词义的缩小。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则只指男子的配偶。
(3)词义的转移。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代汉语则指鼻涕;再如“池”,古代指护城河,现代汉语则指水池。
【习题链接】见“答谢中书书”“积累与运用”T5。
(二)划分句子朗读节奏(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3)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
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如“人不知/而不愠”。
(7)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习题链接】见“记承天寺夜游”“拓展阅读”T11。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谢中书(500-536),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4)晓雾将歇.歇:消散(5)夕日欲颓.颓:坠落(6)沉鳞..竞跃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4.填空。
《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作者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地跳出水面的情景;作者发出慨叹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C)A.夕日欲颓.B.晓雾将歇.C.四时俱.备 D.或.王命急宣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山川之.美何陋之.有(《陋室铭》)B.实是.欲界之仙都斯是.陋室(《陋室铭》)C.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D.自康乐以.来以.刀劈狼首(《狼》)(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判断动词,是;C.将要/欲望;D.连词,表示从过去某个时候起始到现在/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02课内精读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过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中;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意思对即可)表达效果:“猿鸟乱鸣”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跃出水面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10.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指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时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03拓展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①张盖:张开的车盖。
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
③黄思立:人名。
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
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
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沉鳞.竞跃鳞:鱼(2)未复有能与.其者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大可七八围许.许:上下或左右(4)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暇:空闲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
13.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乙】文对极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14.【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
附【乙】文参考译文: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张开的车盖。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的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人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略微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辞去官职,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心愿呢?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2.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2)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3)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4.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D)A.欣然.起行/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B.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狼》)C.相与步于.中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D.相与.步于中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解析:A.……的样子;B.大概是;C.在;D.一起欣赏、领悟。
)5.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院中的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织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02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光下竹子与柏树的影子,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子与柏树倒影的清丽淡雅。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如何理解文末“闲人”的含意?①闲人的闲情雅致: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赏景的自豪。
②闲官之苦闷与达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达观等。
03拓展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少了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1.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C)A.盖/竹柏影也 B.晓雾/将歇C.实是欲界之/仙都 D.相与/步于中庭(解析:C.实是/欲界之仙都。
)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沉鳞竞跃”。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作者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达观。
04综合性学习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对“月”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月的阴晴圆缺给了他们很多人生启迪。
毕节市第五中学团委会准备于10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4.阅读下列材料,用形象化的语言为本次活动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常寄托于明月。
古往今来,写月的诗篇不计其数,月亮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示例一】月亮,悬挂在天空的诗【示例二】诗情传千古,明月寄相思15.请写出两句以歌咏“月”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
【示例】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