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及其基本价值取向模板

合集下载

最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解读(2024版)

最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解读(2024版)
(5)教师语文专业素养和教学机智亟待加强
(6)教师的视角没转换(学生视角与教师视角差异形成教 学隔膜,发现学生,就是发现自己)
2024/11/12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七个坚持
四个理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坚持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融合的课程目标。
高 中 语 文 核 心 素 养 实 施 策 略
2024/11/12
高 中 语 文 核 心 素 养 实 施 策 略
2024/11/12
今秋七年级“部编教材”如何体现课标
关键词一:立德树人 关键词二:语文素养 关键词三:阅读体系 关键词四:写作体系
2024/11/12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1
2
接受学习——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表象学习——探究学习
评价方式:分数量化的单一模式——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元评价
2024/11/12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7.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索语文课程 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始终适应时代 的变化。
3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2024/11/12
革命传统 教育
传统文化
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
4
国家主权与 海洋意识
阅读体系
• 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 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 阅读的结合。

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精编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精编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语文教学的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1一、语文学科课程理念的培训标准(一)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1、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2) 理解语文素养的基本点。

2、内容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5、评价理念: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新的评价观念。

(1) 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语文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五个领域:识学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 语文课程新的评价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贯穿日常的整个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三) 语文课标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的内容标准各领域 /主题/知识点的学习结果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与评价附录术语解释案例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培训标准(一) 总目标: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二) 分类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4、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语文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语文课程内容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培训标准(一) 了解语文和语文课程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新理念

语文教学新理念

语文学科教学新理念0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

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0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

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03、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

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在本节课教学中,()老师一是给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

同时,教师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逐渐提高语文素质。

1.、倡导个性化教学,实现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课程的基本理念【—之课程的基本理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恰当把握住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着重于培育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力,而培育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当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必刻意追求语文科学知识的系统和完备)。

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自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有。

因而,必须使学生更多地轻易碰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控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必刻意追求语文科学知识的系统和完备。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主动提倡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自学,有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独立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就是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必须积极主动倡导。

2022版课程标准解读语文

2022版课程标准解读语文

三、课程目标
▲梳理与探索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 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 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 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 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 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三、课程目标
▲阅读与鉴赏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 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 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 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 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养 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 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四、课程内容
第二层:发展型学习任务பைடு நூலகம்: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二学段3-4年级)
(1)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 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 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2)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 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 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3)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 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 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四、课程内容
第二层: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二学段3-4年级)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以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谐音歇后语和笑话则是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理解。

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同时,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母语教育、研究资源、实践机会和汉语言文字特点都对语文教育有影响。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谐音歇后语和笑话则是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理解。

但在教学中应注意选择适当的内容,避免过于幼稚或不当的语言游戏。

在一个乡村会议上,村长因为谐音而说出了一些有趣的话:“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

”(同志们,乡民们,现在请安静,会议开始了。

)主持人则说:“咸菜请香肠浆瓜。

”(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接着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可以用大碗吃了。

)在写作方面,我们需要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这包括研究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等方面。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审题、明确写作目的、选材有根据、谋篇技巧、篇章结构、文章分段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语文新课标课程理念

语文新课标课程理念

语文新课标课程理念
语文新课标课程理念是指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于语文教学的新的思想和方法的总称。

在这个新的课程理念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还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要学会如何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文化历程的认知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索和发现,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 1 -。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一)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一)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引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领域起到指导作用,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布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理念1.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2.开放创新:鼓励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共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课程目标1.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说能力。

2.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4.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共赢和群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阅读与鉴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2.写作与表达: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清晰写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创作能力。

3.口语与听力:培养学生流利、准确地表达和倾听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4.言语规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性。

四、教学方法1.多元探究: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个性化教学: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文化融合: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4.评价导向:注重学生的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

结论•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布将为语文教学提供指导方向,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新课标五大核心理念

语文新课标五大核心理念

语文新课标五大核心理念说到语文,大家可能会想,啊,这不就是读书写字嘛!其实,语文可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哦。

特别是现在的新课标,真的是给了我们不少惊喜,五大核心理念让语文变得更有趣,也更有深度。

今天就来聊聊这五大理念,保准让你听了想点头!1. 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1.1 语言是工具首先,咱们得明白,语言可不是死的,而是活生生的工具!就像你要做一顿美味的饭,得有刀、锅、调料,语言也是一样的。

它帮助我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甚至是解决问题。

有时候,跟朋友聊天、和老师讨论,语言就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沟通的大门。

1.2 人文性的重要性但说到这儿,咱们也不能忘了语言背后的文化。

就拿成语来说吧,“画龙点睛”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传达的是一种智慧和美感。

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当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实际上是在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真是一举两得!2. 思维的训练与表达的提升2.1 思维训练语文课可不仅仅是背课文,咱们还要锻炼思维呢!大家听说过“逻辑思维”吗?通过分析课文、讨论问题,咱们的逻辑能力就悄悄提升了。

想象一下,平时看电视剧,你能猜到下一步剧情是什么,不就是在锻炼你的思维能力吗?2.2 表达能力的提高再说说表达能力,语文课就是一个大舞台,让我们可以尽情表演。

无论是写作文、做演讲,还是与同学讨论,咱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有时候,一篇好的作文就像一幅美丽的画,能把我们的思想、情感完美地展现出来。

想想那些在比赛中获得奖项的同学,背后可是经过多少努力和练习啊!3.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1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

咱们读到的诗词、小说,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

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哪怕是现在读来,依然让人感受到那种淡淡的乡愁。

这种文化的传承,不仅让我们了解历史,更让我们在心灵深处建立起一种文化认同感。

3.2 创新的可能性当然,文化传承不是守着老本,而是要结合现代生活进行创新。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内容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内容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理念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方法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三、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四、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五、课程实施
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最新)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最新)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语文教育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是前一段时期比较忽略的一些方面。

1.人文性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

自然科学的学科可以由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等组成。

这些原理、公式、定理、法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

这些学科的教学可以先讲清原理公式,再围绕公式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这些练习的答案往往是惟一的。

语文则不同,它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又是深广的。

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所谓艺术的空筐。

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语文课程应该考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

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有时是隐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短时期不容易看出来。

而且,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因而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不能急功近利。

如果像理科学习那样,围绕知识点、能力点作大量的练习,难以让学生领悟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

语文对人的影响往往是终生的,其影响之深广不可低估。

语文课程应该从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

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

这是语文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性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哲学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

哲学可以由概念、范畴、法则、方法等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历史则是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阅读与表达本身既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又是一种实践的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第一篇: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及教学建议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二、与《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比较(一)《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主要改革内容。

●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二)《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

● 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性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 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 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三、关于课程目标的特点(一)一些基本的出发点: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将“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有所展开。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和目标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和目标


感受 培养“感觉”,感受力;语感,审美感受。 感性学习。
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
思考· 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 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 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 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 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 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 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 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 共同提高。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 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 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 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 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 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 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 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 力。
发现、创新 “公众语言”——个性化语言 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发现、创新能力 语文的发现创新 观察,审视,探异求新 敏感性,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 常读常新,新的体验和发现


实施关键 继承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读书 兴趣、习惯、品位、方法、能力 阅读与诵读,广泛阅读与精读 重视积累和梳理 注重应用,加强实践 学习方式的变革:接受和探究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 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 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 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 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 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 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 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 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 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 域的过程。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A hundred me in a hundred mouths, I am an angel but also a demon.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恰当把握住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着重于培育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力,而培育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当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必刻意追求语文科学知识的系统和完备。

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自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有。

因而,必须使学生更多地轻易碰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控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主动提倡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自学有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独立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就是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必须积极主动倡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3、 改变课程内容繁、 难、 偏、 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 正确处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其力图更全面深入地揭示语文素养的内涵, 充分考虑到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 注重语文的文化内涵, 增加了语感和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素养的内容。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强调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创造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质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其强调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培养发现、 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注重道德修养、 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培养。
总之,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品德, 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是面向21世纪的一次重大课程改革行动。根据此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调整后的课程结构来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 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其力求体现国家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是语文教材编写、 语文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语文知识和技能、 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目标、 内容框架, 提出了语文教学和评价的建议。《语文课程标准》的诞生, 宣告了”语文教学大纲”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 二)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从起草到正式出版, 按照程序,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多次向教师学者征求意见, 前后修改六七十稿, 从原来的八九万字压缩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从 9 月始, 《语文课程标准》和按这个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已经进入三十多个实验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步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标准包括”前言”、 ”课程目标”、 ”实施建议”三个部分, 课程的内容结合在”目标”中作了阐述。”前言”即是这个标准的基本理念部分。而基本理念又渗透于”课程目标”、 ”实施建议”之中。这个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 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注于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切实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因此学习新课标, 实施新课标, 首要的是要明晰那些支撑整个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
由上能够看出这个”试验大纲”已经在若干程度上反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基本精神。为了证明这一点, 我们不妨简述一下《纲要》中反映出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及其基本价值取向
( 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发布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由来
6月7 日, 教育部颁布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于 7月27日在《中国教育报》全文发表。《纲要》包括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标准、 教学过程、 教材开发与管理、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九个部分共二十条。《纲要》历经4年多的重复酝酿、 讨论, 集中了众多专家、 学者及一线教师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其贯彻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时间, 依据《纲要》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也于 6月公开发表出版。事实上, 早在1999年初, 国家就已经启动了研制语文课程标准的准备工作: 回顾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 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 问题和各方面的意见, 调查各地语文教改中的经验, 搜集国外有关母语教育的文件和教材, 探讨国外同类课程发展的动向及原因。在此基础上, 梳理出关于语文教改的一些基本意见。由于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 教育部决定, 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同时, 组织力量修订教学大纲, 针对语文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先推行局部性的改革。由此, 于 公布了小学、 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 中小学语文教材也陆续进行了修订。有一点应该注意: 即此次先行出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 尽管只是一个过度性的文件, 但已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较前有了一定的突破。这一点应该是现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前驱因子。这个”试验大纲”于 3月正式颁布施行。其是在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的需要、 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 语文教育讨论的推动下修订的, 其指导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 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汉语文的规律。改变按语言学知识体系构建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架, 改变过分强调语言学知识教学与训练的倾向, 淡化过多的分析和重复无效的繁琐机械的操作性技术性训练, 增加了对文学作品诵读的要求, 注重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感悟和熏陶。
4、 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 实践性, 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强调学生在主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鼓励专题性、 探究性学习。
5、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6、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满足不同地方、 学校和学生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