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基础》形考作业2

《职业卫生基础》形考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尘肺发生的机理是由于粉尘进入肺组织后引起肺泡的防御反应,成为尘细胞,尘肺发生的基本病变是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的纤维增生,主要引起肺()改变。

A.腐蚀性粉尘B.放射性粉尘C.生产性粉尘D.生产性毒物2.尘肺是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为主的疾病。

其潜伏期一般为5-10年,有时可达15-20年。

A.细胞化B.纤维化C.硬化D.组织化3.矽肺是由于吸入( )粉尘引起的。

A.煤尘B.石棉尘C.游离二氧化硅D.二氧化碳4.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A.棉纱口罩B.防尘口罩C.防毒面具D.隔离服5.目前我国急性中毒发生最多的是()中毒A.硫化氢B.铅C.苯D.有机汞6.尘肺病的早期主要症状是()A.发热鼻塞、四肢酸疼、咳嗽咯痰等B.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1 -C.肋下隐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等D.呼吸衰竭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C.防尘口罩用于防治粉尘吸入D.职业病可以导致呼吸衰竭8.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是()A.密闭、抽风B.湿式作业C.抽风、除尘D.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1.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机体的影响可能受下列条件影响的有()A.接触时间的长短B.有害因素数量C.健康状况、敏感程度D.劳动者个体的身体素质E.劳动者的视力2.下列哪些情况会引起中毒加快?()A.劳动强度大B.呼吸深度C.呼吸频率高D.劳动强度E.呼吸深度大3.粉尘可能的来源有:()A.机械粉碎和研磨过程B.粉状物料的混合过程C.物质喷淋凝固过程D.物质的加热过程- 2 -E.金属冶炼过程4.影响毒物毒害程度的因素有:( )A.个体的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B.有毒物的毒性大小C.空气中有毒物的含量 E.作业环境条件与劳动强度E.有毒物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5.夏季引起露天矿作业人员中暑的原因有( )A.太阳辐射B.高气温C.低气温D.大量出汗E.中毒三、判断题(每题6分)1.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专项文档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专项文档
痛,这种情况称为皮炎,大多数的化学品均可以引起皮炎。 硫酸的灼伤:有疼痛感,先用干净的布擦干 ,再用大量水冲洗。
刺激
▪ 眼睛 ▪ 化学品和眼部接触导致的伤害轻至轻微的、暂时性的不适,重至永久性的伤残
,伤害严重程度取决于中毒的剂量和采取急救措施的快慢。 ▪ 眼睛进入化学品的急救: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 ▪ 方法:可用水龙头直接冲洗,也可以用盆水清洗
一、呼吸道侵入
▪ 这是最主要、最常见和最危险的途径。在生产过程中常以气体、蒸汽雾、烟、 粉尘等不同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很容易被吸入呼吸道。
▪ 常见的此类毒物有哪些呢? ▪ 答:一氧化碳、硫化氢,雾状农药 ▪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答: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一、呼吸道侵入
▪ 人体肺泡表面积为90~160m2,每天吸入空气12m3,与约15kg。空气在肺泡内流 速慢,接触时间长,同时肺泡壁薄、血液丰富,这些都有利与吸收。所以呼吸 道是化学品毒物侵入人体的最重要途径。在生产环境中,即使空气中毒物含量 较低,每天也会有一定量的毒物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刺激
▪ 呼吸系统 ▪ 呼吸系统接触雾状、气态、蒸汽化学刺激时,会有火辣的感觉,这一般是由可
溶物引起的,如甲醛、氨水、二氧化硫、酸、碱,他们容易被鼻咽喉部湿润的 表面吸收。 ▪ 二氧化硫、氯气、煤尘可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 ▪ 二氧化氮、臭氧和化学光气可以渗透到肺泡区,引起强烈的刺激或导致肺水肿 ,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缺氧以及痰多。
▪ 从鼻腔至肺泡的整个呼吸道的各部分结构不同,对毒物的吸收情况也不相同。 越是进入深部,表面积越大,停留时间越长,吸收量越大。固体毒物吸收量的 大小与颗粒和溶解度的大小有关。气体毒物吸收量的大小,与肺泡组织壁两侧 分压大小、呼吸深度、速度以及循环速度有关。劳动强度、环境温度、环境湿 度以及接触毒物的条件,对吸收量都有一定的影响。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可能会 增加某些毒物的溶解度,促进毒物的吸收。

职业中毒总论

职业中毒总论
17 17
1. 临床类型
(3)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 发病情 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接触毒物浓度较高, 工龄一般在3个月内发病者,称亚急性中毒。 如亚急性铅中毒。
6
(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重要途径 皮肤:也是主要途径之一 消化道
77
(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 经呼吸道吸收
(1)特点 • 肺泡呼吸膜薄,扩散面积大,供血丰富,毒物可迅速入体; • 未经肝脏解毒即进入大循环,分布全身。 (2)主要影响因素 •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肺泡气与血浆中的分压差; • 毒物的分子量及血气分配系数; • 毒物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取决于其水溶性; • 劳动强度、肺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
了解毒物存在形态的意义?
5
(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 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 加料、出料; 成品的处理与包装; 化学反应控制失误,跑冒滴漏等意外事故; 清釜; 废料的处理和回收; 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 设备保养和检修等; 特殊作业岗位:密闭场所或局限空间如地窖、化粪池等 。
独立作用: 相加作用:混合毒物的毒性等于各个毒物单独存在
时的毒效应之和 相乘作用:(协同作用):混合毒物的毒性大于各个毒
物单独存在时的毒效应之和 拮抗作用:混合毒物的毒性小于各个毒物单独存在
时的毒效应之和
16
(六)职业中毒的临床
1.临床类型 由于毒物的毒性、接触程度和时间、 个体差异等因素,可有: (1)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 指毒物一次或 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 的中毒。如急性苯中毒、氯气中毒。 (2)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 指毒物少量 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慢性铅、锰中毒。

202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点: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202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点: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第三章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第1讲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考频指数】★★★【考点精讲】1.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1)在生产条件下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2)肾脏是排泄毒物及其代谢物的极有效器官,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

(3)毒物的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4)毒物的吸收: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的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如铅吸收。

(5)迟发性中毒:在一些情况下,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出中毒的临床病变,如锰中毒等。

2.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职业中毒诊断是遵从法定职业病的诊断原则,诊断应有充分的资料,包括职业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査、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并排除非职业因素所致的类似疾病,综合分析,集体诊断,方能做出合理的诊断。

3.急性职业中毒的治疗原则是(1)现场急救,如立即将患者搬离中毒环境,并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

(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如经口中毒者,须尽早引吐、洗胃及导泻。

(3)解毒和排毒,如对中毒患者应尽早使用有关的解毒排毒药物。

(4)对症治疗,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功能,解除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进阶攻略】从总体上把握职业中毒,理解中毒的过程。

【易错易混辨析】生产性毒物通常以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态存在。

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粉尘,其直径大小多在0.1~10μm。

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尘)。

【知识点随手练】一、A1型选择题1.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应包括A.职业史、症状与体征B.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症状与体征C.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D.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E.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和症状与体征2.影响毒物经皮吸收的因素A.毒物的脂溶性B.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C.接触的皮肤部位、面积D.外界气温、气湿E.以上都是3.职业中毒是由于A.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B.接触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C.接触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D.接触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知识点随手练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型选择题1.【答案及解析】E。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存
在于工艺过程、废水、废气、废渣等各种形式中。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呼吸道吸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挥发性有机物、
尘埃以及颗粒物等都可能被人体呼吸道吸入。

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呼吸道刺激、过敏反应或肺部疾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癌症等。

二、皮肤接触: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有机溶剂、酸碱物质
等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这些物质在皮肤上可以引起刺激、腐蚀或过敏反应,甚至会引起皮肤癌症等。

三、口腔摄入:工业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通过食品、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

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可能引起中毒反应或对器官产生损害。

四、注射途径:生产中常见的毒性物质如有机硫化物、
重金属等多数不会通过注射途径进入人体,但一些高毒性毒物如微量有机氟化物等可能通过注射进入人体,从而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

五、眼睛接触: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
接触到眼睛会造成严重的眼部损伤,还可能引起角膜炎、结膜炎等疾病。

总的来说,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多种多样,而且
这些途径之间可能相互交叉,使人体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为此,
要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生产性毒物,加强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同时注意个人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这些化学物质。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措施,防止毒物对人体的毒害。

1.尘毒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在生产环境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1)道侵入经呼吸生产条件下的化学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经研究证明,在全部职业中毒病例中,有95%是由于工矿企业空气中的蒸气、烟雾、粉尘等各种有毒物质,经呼吸道侵入引起的。

人体肺泡表面积约90~160m2,每天吸入空气约12m3(约15kg)。

空气在肺泡内流速慢,接触时间长,肺泡上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且壁薄,这些都有利于有毒气体、蒸气以及液体和粉尘的迅速吸入,而后由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而造成中毒。

吸入的毒物愈多,中毒就愈厉害。

从鼻腔至肺泡整个呼吸道各部分的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对毒物的吸收程度就不一样,愈入深部,表面积愈大,停留时间愈长,吸收量愈大。

劳动强度、环境温度、湿度、接触毒物的条件和毒物的性能等因素,都将对吸收量有影响。

肺泡内的二氧化碳,也能增加某些物质的溶解度,从而促进毒物的吸收。

(2)经皮肤侵入有些毒物可透过无损皮肤和经毛囊的皮脂腺被吸收。

经表皮进入体内的毒物要经三种屏障,第一道是皮肤的角质层,一般分子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透过无损的皮肤;第二道是位于表角质层下面的连接角质层,其表皮细胞,富有固醇磷酯,它能阻碍水溶性毒物的通过,而让脂溶性毒物透过,并扩散,经乳头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第三道是表皮与真皮连接处的基膜。

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所以水、脂都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只脂溶而水溶极微的苯,经皮肤吸收量较少。

毒物经皮肤进入毛囊后,可绕过表皮的屏障直接透过皮脂腺细胞和毛囊壁而进入真皮,再从下面向表皮扩散。

但这个途径不如表皮吸收重要。

如果表皮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如外伤、灼伤等,可促进毒物的吸收。

粘膜吸收毒物的能力远较皮肤强,部分粉尘可以通过粘膜吸收。

(3)经消化道侵入许多毒物可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被吸收。

胃肠道的酸碱度是影响毒物吸收的重要因素。

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在劳动过程中,人体通过不同途径吸收了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可分为:(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这种中毒少见,往往发生在生产过程出现意外时。

(2)慢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

这是由于毒物在体内蓄积所致。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

1.能进入身体的化学性物质叫“毒物”。

读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叫“中毒”。

2.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过程中所见到的毒物:气体、蒸气、气溶胶、烟尘和灰尘等状态。

〈1〉呼吸道吸收(气体、蒸气、气溶胶、烟尘和灰尘)经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毛细血管。

〈2〉消化道——手被毒物污染,清洗不干净,随食物、饮水、吸烟等进入消化道——经小肠吸收——通过门静脉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3〉皮肤——毛囊(与脂溶性、水溶性有关)——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但比较慢)3.毒物的毒作用:毒物对正常人生理活动影响是间接的。

毒物在体内表现出对某些组织、部位或系统的毒作用有选择性。

当这些组织、部位或系统发生变化后——产生全身性中毒表现。

如有机磷(敌敌畏、敌百虫乐果)可抑制胆碱脂酶活性,由于胆碱脂酶被抑制产生——已酰胆碱蓄积——出现中枢神经障碍。

如一氧化碳中毒——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抑制氧和血红蛋白的形成——缺氧——脑水肿——肺水肿。

如苯——急性中毒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慢性中毒血液系统损害。

如砷化物中毒——引起溶血。

如氰化物中毒——引起细胞内窒息。

如铅中毒——中毒性脑病、腹绞痛、慢性中毒垂腕、周围神经病。

如汞中毒——震颤、易兴奋、神经系统病变。

如锰中毒——引起帕金森样表现——震颤、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如镐中毒——慢性中毒、骨质疏松、软化病理性骨折。

如二硫化碳中毒——神经系统改变、动脉硬化、如铬中毒——鼻粘膜充血、水肿,鼻中隔穿孔。

工作场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存在形态

工作场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存在形态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这些毒物的来源和存在形态各异,对工人的健康和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现代工业生产环境中,生产性毒物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其存在形态,对于了解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评价毒物的毒作用、选择空气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以及制订相应的防护策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C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磷化铝遇湿分解生成磷化氢等。

下文列举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分类以及存在形态,希望对职业卫生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帮助: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分类: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化学原料、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设备磨损产生的颗粒物、以及生物性毒物。

1、化学原料是生产性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如重金属、有机溶剂、有毒气体等。

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原料可能因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泄漏,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

2、废弃物也是生产性毒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化工、印染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

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处理,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设备磨损产生的颗粒物,如粉尘、烟尘等,也是生产性毒物的一种常见形态。

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磨损和摩擦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若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工人长期吸入这些颗粒物将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

3、生物性毒物也是生产性毒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某些生物制品、细菌、病毒等。

在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这些生物性毒物的泄漏,对工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二、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主要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1、气态毒物主要包括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如氯气、氨气、一氧化碳等。

职业中毒总论

职业中毒总论
浓度密切相关。 ? 呼吸道:气体和挥发性的毒物可经呼吸气排出。 ? 消化道:重金属等。肠肝循环。 ? 其他途径:乳汁、唾液腺、汗腺、头发、指甲、胎盘等。
? 意义?
13
5.蓄积(accumulation) *
? 进入量>排出量时,产生蓄积,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 质基础。
? 蓄积形式:物质蓄积 ;功能蓄积;
? 第一阶段:氧化、还原、水解; ? 第二阶段:结合;
? 第一阶段的代谢产物或化合物与体内某些化合物 (葡萄糖醛酸 、甘氨酸、硫酸等)结合,排出体 外。
? 生物转化的结局: 减毒作用; 增毒作用;
12
4.毒物的排出途径
? 毒物可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从体内排出。 ? 肾脏:是排毒的有效器官,尿中毒物的浓度与血液中的
33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职业接触
原料、辅助原料 中间产品、
夹杂物或废弃物
成品、副产品、
其他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材料加 工、搬运、储藏。
生产环节中接触毒物,如管道的渗漏, 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 加料失误,化学物的采样,设备的检修等
成品的处理、包装。
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
可分解产生氯化氢、磷化铝遇湿分解生
成磷化氢等 。
44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 生产性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形式 存在
? 气体:在常温、常压呈气态的物质。 ? 蒸气:液体物质蒸发、固体物质升华形成。 ?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 ? 烟:悬浮在空气中直径<0.1μm的固体微粒。 ? 粉尘:悬浮在空气中直径>0.1μm的固体微粒。 ? 粉尘、烟、雾统称为气溶胶。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三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三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1.什么是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

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为生产性毒物。

2.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

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

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

3.职业中毒的概念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4.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肝脏有病时影响毒物在体内解毒,肾脏有病时影响毒物从体内排出,有肝肾疾病的人容易发生中毒。

有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接触到刺激性气体,不但容易发生中毒,而且病情较重。

未成年人由于发育不成熟,也容易中毒。

妇女在月经期、怀孕期对某些毒物敏感。

有些患传性缺陷病的人,对某些毒物特别敏感,如患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者,接触溶血性毒物特别敏感。

5.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处理吸入中毒的患者,应首先从中毒现场抢运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安静、保暖、解开衣扣和裤带,保持呼吸道畅通。

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患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冲洗皮肤,要特别注意冲洗头发及皮肤皱褶处。

经口中毒的患者及时催吐、洗胃、导泻,但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口服后不宜催吐、洗胃,可服牛奶、蛋清以保护胃粘膜。

经抢救时要仔细检查,抓住重点。

如果呼吸困难,应立即用氧气吸入。

心跳呼吸停止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和对口人工呼吸。

现场若备有特效解毒药品,要及时使用。

经初步抢救后迅速转运到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6.怎样进行自救互救?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

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向上风向跑。

生产性毒物的体内代谢过程

生产性毒物的体内代谢过程

生产性毒物的体内代谢过程1. 分布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

毒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主要取决于其进人细胞的能力及与组织的结合力。

大多数毒物在体内呈不均匀分布,相对集中于某些组织器官,如铅、氟集中于骨骼,一氧化碳集中于红细胞。

在组织器官内相对集中的毒物随时间推移而呈动态变化。

最初,常分布于血流量较大的组织器官,随后则逐渐转移至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

2. 生物转化进入机体的毒物,有的直接作用于靶部位产生毒效应,并可以原形排出。

但多数毒物吸收后需经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即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亦称代谢转化。

生物转化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四类反应。

毒物经生物转化后,亲脂物质最终变为更具极性和水溶性的物质,有利于经尿液或胆汁排出体外; 同时,也使其透过生物膜进入细胞的能力以及与组织成分的亲和力减弱,从而降低或消除其毒性。

但是,也有不少毒物经生物转化后其毒性反而增强,或由无毒转变为有毒。

许多致癌物如芳香胺、苯并(a)芘等,均是经代谢转化而被活化。

3. 排出毒物可以原形或其代谢物的形式从体内排出。

排出的速率对其毒效应有较大影响,排出缓慢的,其潜在的毒效应相对较大。

(1) 肾脏:是排泄毒物及其代谢物极为有效的器官,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

许多毒物均经肾脏排出,其排出速度,除受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作用的影响外,还取决于被排出物本身的分子量、脂溶性、极性和离子化程度。

尿中毒物或代谢物的浓度常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所以测定尿中毒物或其代谢物水平,可间接衡量毒物的体内负荷情况;结合临床征象和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2) 呼吸道:气态毒物可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例如乙醚、苯蒸气等。

排出的方式为被动扩散,排出的速率主要取决于肺泡呼吸膜内外有毒气体的分压差;通气量也影响其排出速度。

(3) 消化道:肝脏也是毒物排泄的重要器官,尤其对经胃肠道吸收的毒物更为重要。

技能认证HSE认证考试(习题卷24)

技能认证HSE认证考试(习题卷24)

技能认证HSE认证考试(习题卷2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主要有三种途径:呼吸道吸收、皮肤黏膜吸收和消化道吸收,其中 是生产性中毒的主要吸收途径。

A)呼吸道吸收B)皮肤黏膜吸收C)消化道吸收答案:A解析:2.[单选题]()遵守HSE管理要求,履行HSE职责,对自身健康和安全负责,并避免对他人和环境造成伤害。

且有义务报告隐患和事件。

A)员工B)承包商C)学员答案:A解析:3.[单选题]公司个人HSE行动计划应对风险管控承包、安全目标制定、( )落实等做出承诺并公示。

A)风险值降低B)风险评估C)安全责任答案:C解析:4.[单选题]在( )批复前,应取得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

A)可行性研究报告B)基础设计(初步设计)C)施工开工报告答案:B解析:5.[单选题]在气温低于(含)( )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应采取防寒措施。

A)0℃B)5℃C)4℃答案:B解析:6.[单选题]公司目前共有( )个重大危险源,其中一级重大危险源( )个,二级重大危险源( )个。

A)64,18,6B)64,18,6C)64,18,67.[单选题]事故事件责任追究的处分类型,分为( )、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

A)警告B)一般警告C)严重警告答案:A解析:8.[单选题]HSE管理体系有( )个要素。

A)12B)8C)24答案:C解析:9.[单选题]防汛墙、防汛门是防汛重要设施,( )负责做好防汛墙、防汛门维护、保养、检修工作,责任单位做好每月防汛墙、防汛门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

A)设备动力部B)工程部C)安环部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当单个隔离点为电气隔离需在配电室上锁时,属地单位向电气运行人员提供( ),由电气人员实施上锁、挂标签;后将集体锁的钥匙放入锁箱,属地单位监护人和作业单位每个作业人员用个人锁锁住锁箱。

A)个人锁B)分级集体锁C)集体锁答案:C解析:11.[单选题]()分为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三种A)职业健康检查B)离岗后健康检查C)应急健康检查答案:A解析:12.[单选题]中国中化FORUS体系是基于()建立的HSE风险系统化管理方法,由管理手册、管理准则、良好实践和评价系统构成。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
从鼻腔至肺泡的整个呼吸道的各部分结
二、皮肤、黏膜侵入
皮肤吸收毒物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即通 过表皮屏障和毛囊进入,在个别情况下 ,也可以通过汗腺导管进入。
经皮肤和黏膜吸收的毒物有哪些?
答:有机磷(喷洒农药)、乙醚、脂溶 (类脂)性物质、腐蚀性物质、与皮肤 表皮物质结合的物质;黏膜吸收砷化合 物。
皮肤 当某些化学品和皮肤接触时,可以使皮肤
保护层脱落而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疼 痛,这种情况称为皮炎,大多数的化学 品均可以引起皮炎。 硫酸的灼伤:有疼痛感,先用干净的布擦 干 ,再用大量水冲洗。
刺激
眼睛 化学品和眼部接触导致的伤害轻至轻微
的、暂时性的不适,重至永久性的伤残 ,伤害严重程度取决于中毒的剂量和采 取急救措施的快慢。
三、消化道侵入
许多毒物可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被吸 收。胃肠道的酸碱度是影响毒物吸收的 重要因素。胃液呈酸性,对于弱碱性物 质可增加其电离,从而减少其吸收;对 于弱酸性物质则有阻止其电离的作用, 因而增加其吸收。脂溶性的非电离物质 ,能渗透过胃的上皮细胞。胃内的食物 、蛋白质和黏液蛋白等,可以减少毒物 的吸收。
肠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肠内的碱
四、血液直接吸收
常见的有:注射、毒蛇、狂犬咬伤等。 世界上最毒的蛇? 世界上的名狗?
有请下一位
二、有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包括局部 刺激、致敏、中毒、致癌、致畸、致突 变等特异性损害,诱发某些疾病,使某 些原有疾病病情加重等。
刺激
一这、是最呼主吸要道、最侵常入见和最危险的途径。在
生产过程中常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 等不同的此类毒物有哪些呢?
答:一氧化碳、硫化氢,雾状农药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 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的途径
了解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对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一)呼吸道石油化工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是从呼吸道进入人体。整个呼吸道的粘膜和肺泡都能不同程度地吸收有毒气体、蒸气及烟尘,但主要的部位是支气管和肺泡,尤以肺泡为主。肺泡接触面积大,周围又布满毛细血管,有毒物质能很快地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分布到全身。这一途径是不经过肝脏解毒的,因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发生的职业中毒,大多数是经呼吸道吸入体内而导致中毒的。(二)皮肤脂溶性毒物,如苯胺、丙烯腈等,可以通过人体完整的皮肤,经毛囊空间到达皮脂腺及腺体细胞而被吸收,一小部分则通过汗腺进入人体。毒物进入人体的这一途径也不经肝脏转化,直接进入血液系统而散布全身,危险性也较大。(三)消化道毒物由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机会很少,多由不良卫生习惯造成误食或由呼吸道侵入人体,一部分沾附在鼻咽部混于其分泌物中,无意被吞入。毒物进入消化道后,大多随粪便排出,其中一部分在小肠内被吸收,经肝脏解毒转化后被排出,只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