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对谈唐朝诗歌改革的影响
简述“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对唐诗的贡献。
简述“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对唐诗的贡献。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初唐四杰”则是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他们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此外,陈子昂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对唐诗的贡献进行简述。
一、初唐四杰1. 王勃王勃(650-676),字子安,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
他早年曾担任过官职,但由于不满当时的官场腐败,于是离开官场,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王勃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他的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石钟山记》等。
《滕王阁序》是王勃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篇文章描绘了滕王阁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王勃对于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期盼。
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也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2. 杨炯杨炯(约650-约710),字君实,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
他曾经历过战乱和流亡,但这些经历并没有影响他在文学方面的创作。
杨炯的诗歌风格深沉凝重,充满哲理和思考。
他的代表作品有《登幽州台歌》、《青溪》等。
《登幽州台歌》是杨炯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歌描绘了幽州台的美景和历史,同时也表达了杨炯对于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期盼。
这首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也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3. 卢照邻卢照邻(约640-约684),字景升,山西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他曾经历过战乱和流亡,但这些经历并没有影响他在文学方面的创作。
卢照邻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他的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江南春》等。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卢照邻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歌描绘了古原草的美景和历史,同时也表达了卢照邻对于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期盼。
这首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也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4. 骆宾王骆宾王(约640-约684),字彦伯,江苏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简论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史上地位
简论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史上地位从太宗时期到武后时代,宫廷诗有所变异、改造和超越。
这时诗坛呈现出交叠与过渡状态。
而在“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的就是号为四杰的王、杨、卢、骆。
他们在前代诗歌的基础上,有所革新和创造,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开创了昂扬基调与壮大之美的诗歌新潮流与趋向,为一代唐音的繁荣拉开了序幕。
一、身份人格:“四杰”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阶层,唐代庶族出身的知识分子,大都无视士族门阀那一套家教礼法,思想上狂傲豁达,不拘儒学正宗,行为放荡不羁,有任侠之风,而这一点是从四杰开始的,但在四杰的人格构成上,最为明显的还是儒家为君辅弼、积极进取的精神。
身处帝国初兴的唐初,相对开明的政治和文化氛围,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加之“贞观君臣反复歌咏的匡时济世的精神,在中下层文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身处宫外的四杰呼应了这种时代气息,急于登上政治舞台,形成了锐意进取、渴求建功立业的热情、幻想,这是儒家积极用世之心在“四杰”身上的典型体现,他们有着“拾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的幻想,有着“名与日月悬”(卢照邻《咏史》)的远大抱负,充溢着博取功名的热烈情绪和奋发有为精神意气。
闻一多先生言四杰“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为悲惨”,即他们的行为都有脱略规矩之处,身世遭遇与功成名就的宫廷诗人不同,他们总是挣扎在权利中心的边缘,如骆宾王最后则走向极端,彻底摆脱了王权的向心力,加入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队伍,并拟写了名闻天下的《讨武氏檄》。
闻一多先生又说“四杰”:“都曾经是两京和成都市的轻薄子,他们的使命是以市井的放纵改造宫廷的堕落,以大胆代替羞怯,以自由代替局缩”,闻一多先生这一段话中透露出一个信息,随着生活范围和审美视野的扩展,与宫廷诗人不一样,他们更多的带有市井的轻薄、放纵、大胆、自由。
二、审美风格贞观诗人、上官仪、文章四友、沈宋主要是从诗歌的形式体制、声律、词采方面去构筑诗歌的空间,未脱齐梁诗的雕藻绘采旧习,格调低迷轻艳。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王勃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即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不仅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都具有相似性,正因为如此后人将这四个人叫做“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初唐四杰对唐诗的第一点贡献在于扩宽了唐诗的题材,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说道,唐诗在卢照邻和骆宾王的手中,从宫廷走向了市井,又在王勃和杨炯的手中,从台阁来到了边塞。
他们的诗歌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丰富和加深了唐诗的思想意蕴。
转变了初唐诗歌的风格,虽然他们的诗风不同,但是也是有一部分相似点的,这个相似点就是虽然也保留有一部分南北朝时期的绮丽华靡,但是又使唐诗增加了刚健高昂,为盛唐的风气做了准备。
完善律绝、发展歌行,王勃和杨炯擅长创作律体诗,他们为律体诗的定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卢照邻和骆宾王则擅长创作歌行体,对题材和形式都做出了一定的创新。
除了诗歌之外,他们对辞赋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发展。
他们擅长使用典故,辞藻华美,虽然也保留了前朝的一部分缺点,但是境界却更加地开阔,气势也更加地高昂,具有新的时代特色。
初唐四杰资料拓展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
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
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
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初唐四杰及其对初唐诗风的影响
初唐四杰及其对初唐诗风的影响大唐是百姓的天堂,是政治家的地狱,是诗人的坟墓。
大唐歌舞升平,河清海晏,国力冠绝当时,自然是诗人诞生的时代。
他们用自己的神来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句句如珠玑生辉,字字似金线穿玉。
唐诗初时颇有南朝诗歌的遗风。
大唐初定,唱响诗坛主旋律的是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主要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
那些脍炙人口的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四杰的出现为初唐的诗坛注入了新的血液,为诗歌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王杨卢骆四人均是英姿逸发的少年天才,很早的时候就入霸诗坛获得了”四杰”的美誉。
他们官微而名大,年少而才高。
王杨长于五律,卢骆则擅歌行。
他们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初唐的诗坛占据重要的地位。
他们用自己清新峭拔的诗风,为后来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奠定了基础。
四杰对当时风靡诗坛的上官体深恶痛绝,他们怀着变革诗坛文风的决心,明确提出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风骨”的审美追求,将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鸾台移到了江山,从帝都移到了大漠。
这样对于诗歌主题和题材的拓新,使诗歌摆脱了颂隆声、助娱乐的虚套,开始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他们用现实的人生感受,恢复了诗中清醒而严肃的自我。
这样的诗歌开始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思想意义,所散发出来的新鲜的气息,成为唐诗健康发展的新的助推力量。
四杰均才高而位卑,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却有助于他们对现实的深刻的思考。
他们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的贵族社会,否定了贵族社会秩序的永恒价值。
他们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为诗歌注入了高情壮思和倜傥意气。
面对这样的豪壮情怀,宫体诗的靡靡之音,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王勃以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送别时的那种哀婉不舍的情思荡涤一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坚定乐观情怀。
唐朝历史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唐朝历史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初唐时期是整个唐诗萌芽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著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其中,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直被我们作为形容友情的重要诗句。
(一)初唐初唐时期就是整个唐诗原始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知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其中,王勃《送来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直被我们做为形容友情的关键诗句。
杨炯《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大胜搞一书生”彰显了报效祖国的宏大理想。
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助鸳鸯只道仙”形容的幸福爱情。
骆宾王《咏鹅》一直被我们做为我们关键的启蒙运动诗歌。
除此之外,初唐还有一位诗人的诗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盛唐盛唐时期不仅是唐朝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我们诗歌高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两个流派和两个诗人最为有名。
两个流派分别就是:一个就是描绘山水风光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存有王维和孟浩然;另一个就是描绘边塞风光的边塞诗人,存有元稹、岑参、王昌龄等。
其中,王维不仅讨厌写诗,还讨厌画画,他的诗和画,被后来的苏轼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N53SI241SV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岑参两次去往边塞,所以描绘了很多边塞风光的诗句,比较出名的就是《白雪歌送武推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上开”。
两个伟大诗人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李杜。
李白,被人们成为诗仙,他的诗句我们熟悉的有很多,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因为反应了安史之乱之后人们的生活被称为“诗史” ,比较有名的就是他的“三吏”和“三别”。
(三)中唐中唐时期是我们刚刚经历安史之乱之后,因此诗歌发展相对缓慢,最为有名的诗人是我们的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或诗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初唐诗人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诗人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开启了唐代壮丽的文学时代。
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他们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
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腾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
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
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
“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
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
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这些初唐诗人在诗歌形式和艺术风格上的探索,为后来的唐诗创作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他们各自独特的贡献使得初唐的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初唐四杰是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的名号,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后来因为他们在诗史上初唐这个关键节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在诗的成就上指代他们。
关于初唐四杰的贡献和他们的作品,其实在唐朝一直都是有争论的。
这个争论,最后在杜甫的一系列作为文学评价的绝句中直接给出了定论:戏为六绝句杜甫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三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我们大概看看什么意思。
绝句其二:四杰当时的文章,被人们取笑轻薄,现在取笑的人都灰飞烟灭了,四杰的诗词却万古流传。
绝句其三:四杰的诗,像《诗经》《楚辞》,不如汉魏古风,但是他们就像那千里马纵横驰骋,不像你们这些玩意儿一跑长途就废。
这个评价就相当高,后世对四杰的评价也就基本以杜甫为定论。
王杨卢骆是否当得起得这么高的评价?唐诗者,以唐为尊也。
可是我们都知道,诗也是一路发展上来的,不可能从《诗经》质朴的四言小诗突飞猛进到李白的江河万里,杜甫的忧国忧民。
这其中经历了无数诗人的努力和漫长的文体改革,才造就了唐诗的辉煌。
而以玄学为指导思想,不思进取的南朝,盛行齐梁体,题材狭隘,以艳诗为主,工于辞藻,靡丽颓废。
经历了隋朝一统后北方文化的入主,天下文人认识到这种诗歌风格很有问题。
诗的改革被推动了。
一种是形式上的改革,进入高层,通过宫廷诗人(上官仪,上官婉儿,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从宫体诗走出格律的路线,形成近体诗。
齐梁体在平仄声韵上的完成上起了推动的作用。
第二种就是内容上的改革。
代表就是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这种内容上的批判实际上在隋朝大儒王通时期就开始了。
王通是王勃的祖父,南北朝时期唯一宗师级别的儒家经学家,反对沉沦靡丽的诗风是经世致用的儒家天生的责任。
所以对齐梁体内容的批判也是一脉相承的。
在初唐所有反对齐梁体的诗人中,四杰的批判是最猛烈的。
但是,四杰自己的诗赋风格却是齐梁体味道很重。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浅谈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在唐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贡献。
以下从多个方面浅谈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一、打破宫廷诗风,提倡新体诗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不满于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即以绮靡华丽的诗风为主,缺乏真实情感和个性。
他们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
他们倡导新体诗,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和个性化,以真实的情感和鲜活的个性来感染读者。
这种新体诗的出现,为唐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和方向。
二、拓宽诗歌题材,丰富诗歌内容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不仅有传统的宫廷台阁题材,还有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题材。
他们的诗歌中描绘了山水自然、边塞生活、送别友人、咏史怀古等众多内容。
这些内容丰富多样,使得唐诗不再局限于狭隘的宫廷范围,而是走向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
这种拓宽诗歌题材、丰富诗歌内容的做法,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三、改革诗歌形式,提高诗歌的艺术水平初唐四杰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他们不仅沿袭了前人的创作传统,还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需要,对诗歌形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他们的作品不仅有古风古韵,还有符合时代特色的新体诗,如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等。
这些新体诗形式更加严谨,同时也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这种改革和创新,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水平,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更多的形式选择和艺术借鉴。
四、创新诗歌语言和表现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初唐四杰在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他们的作品语言优美、精炼、生动,表现手法多样,包括抒情、叙事、描写等。
这些改进和创新不仅使诗歌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和方向。
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朴素真切的语言表达了送别的情感,用壮阔的意境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和祝福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感人至深。
五、丰富诗歌风格和韵律,促进诗歌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初唐四杰在诗歌的风格和韵律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初唐四杰”诗歌创作中的革新意识
摘要:“初唐四杰”处于唐诗从初唐向盛唐过度的重要转折时期。
作为下层文士的代表,“初唐四杰”的诗歌多表现创作主体的个人生活情景,故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拓宽了唐诗的表现领域,提高了唐诗的审美品格,并以诗歌内在的感情基调为依据,通过情感的不断变化构成了诗歌格律上的跌宕起伏,使诗歌富有节奏变换之美。
这些创作中的革新意识和努力,为唐诗中盛唐气象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初唐四杰;诗歌;革新“初唐四杰”是初唐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成员由当时的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组成。
王、杨、卢、骆四人大都少年成名,擅于骈体文和诗赋创作,均有名篇传于后世。
因四人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一致的创作理念,当时的文坛将他们并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所在的时期正处于唐诗从初唐向盛唐过度的重要转折时期,作为对当时文坛有重要影响力的青年才俊,“初唐四杰”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绩和审美主张,自觉承担起唐诗革新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问题的提出针对于“初唐四杰”的研究已不在少数,近年来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作家个案的考证研究。
如林卫国《“初唐四杰”之首王勃魂栖越南》(2018年8月《文史月刊》)对王勃的相关人生经历进行了实地考证,谢亚鹏《杨炯为“初唐四杰”诗歌创作中的革新意识◎ 王森睿/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什么想做“百夫长”》(2018年11月《文史天地》)从人生经历出发探究了杨炯提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背后缘由;其二,对“初唐四杰”创作源头的探究。
如田欣《论“初唐四杰”赋作题材与语言对六朝辞赋的继承》(《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5月)和文福涛、陈飞宇《初唐四杰对汉乐府诗歌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3月)以及胡慧聪《试论“初唐四杰”对建安风骨之承袭》(《名作欣赏》2017年5月)等几篇论文均从不同的视角对“初唐四杰”的创作风格源头进行追溯和探究;其三,论述“初唐四杰”创作的艺术特质进行再观照。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娘子演讲了:大家听好了:初唐四杰指中国唐代处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美称。
王勃:提起此人,大家赶快想起江西南昌的滕王阁,而且人家在年幼时写的《滕王阁序》,可以英年早逝,才27岁的大帅哥就离开了人世。
令人痛惜 。
他的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对诗风的转变死了很大的作用。
杨炯:这个人是个军哥哥,所以很自然以边塞征战的诗著名,诗以气势轩昂,风格豪放,保家卫国为主。
他当然也讨厌当时的淫糜文风的作诗风格,所以他呢也很赞成哥们王勃的创作了。
卢照邻:这个哥们人生的路挺坎坷的,不管怎么说,也活到了60岁(坐牢,中毒,大病,怀才不遇,全都经历了)。
这哥们擅长七言歌行,诗笔纵横奔放,福丽而不浮艳,以后得七古得发展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
骆宾王:他可是我的启蒙老师(娘子告诉大家,我没穿越,真的)娘子告诉你,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哥们寒门出生,幼年丧父。
后来去参加唐朝的高考,几次没考上,后来终于考上,后来道王李元庆对他文章诗赋很欣赏,在一般人看,终于有个铁饭碗了,可以好好给自己的事业上一层楼,可是,不会做人,只想做自己,结果混的一直不好。
到最后出家了。
这四个哥们勇于拜托了南朝不正风气,改革了齐梁浮艳诗风的领导者。
他们赋予了诗歌新气息,推动了诗歌的健康发展。
初唐四杰是谁_初唐四杰的影响
初唐四杰是谁_初唐四杰的影响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
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后被称为初唐四杰。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初唐四杰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初唐四杰是谁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
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
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
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
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
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
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
杨炯(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
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
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
"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卢照邻(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
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
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
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春江花月夜和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作用
《春江花月夜》和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作用《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
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
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
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
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
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
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顶峰。
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
”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戏为六绝句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1)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初唐四杰对谈唐朝诗歌改革的影响
初唐四杰对谈唐朝诗歌改革的影响3、文学主张: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8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二)杨炯:1、生平:(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
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
2、诗歌: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
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
《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止涉猎浮华”。
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
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
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
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3、诗歌特点:以边塞诗著名,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辞藻雅丽,整肃浑雄。
(三)卢照邻:1、生平:(约637~约689),唐代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
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
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2、诗歌: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7卷。
《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
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
“初唐四杰”的诗风是什么?为何说他们赋予了唐诗新的生命力?
“初唐四杰”的诗风是什么?为何说他们赋予了唐诗新的生命力?唐朝的繁华,成就了冠绝古今的诗篇,也使得很多有名的大诗人得以流传千古。
然而诗歌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
在唐朝早期,最先流行的是宫廷诗,语句华美却苍白无力。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盛兴,诗坛上逐渐兴起了以寒门学子为主的慷慨诗篇,并逐渐得到认可,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 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
这四位诗人一般都年少成名,改变了以前诗文的华丽苍白,毫无实际内容的风靡诗风。
其诗歌内容丰富有着对未来的幻想和不甘于人下的气概。
从诗歌中能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希望,诗句豪爽大气、内容积极向上,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畅想。
“初唐四杰” 之一王勃诗词风格和影响“初唐四杰”一改早期唐诗的婉约浮华,将诗篇注入更多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和灵动的生命力,用自己的神来之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作中表现了强烈的对建功立业的欲望和无限遐想,有在逆境中前行的乐观精神,慷慨陈词、内容丰富,开拓了唐朝诗歌新的主题和风格。
1、“初唐四杰” 最高成就者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著名诗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至今仍然被称为景色的精妙诗句。
王勃将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共同描绘出一幅绝美画卷。
有山有水、有动有静,画面和谐宁静,遐想起来感觉美不胜收。
《滕王阁序》成就了王勃,也将唐朝的写景诗推向高峰。
王勃字子安,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从小就喜欢读书七岁时就能够写文章。
十四岁时到江南探望父亲,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与《滕王阁》一诗。
诗篇一气呵成优美大气,顿时震惊了初唐时期的文坛。
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元婴修建,因其受封为滕王所以又称作“滕王阁”。
滕王阁雄伟大气傲立于赣江之滨,是唐朝初年游览观光的圣地。
很多名人或者朝廷众臣在此会有吟诗,成就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高宗年间阎伯欤在阁内大宴宾客,邀请宾客为滕王阁作诗赞誉。
十四岁的王勃根据滕王阁的景色和盛大的宴会,写出了一曲豪放大气的《滕王阁》。
1初唐诗歌对盛唐诗歌的影响√
初唐诗歌对盛唐诗歌的影响
初唐诗歌为盛唐诗歌的鼎盛做出了许多准备和贡献。
其一,是诗歌题材方面的开拓。
以“初唐四杰”为代表,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
诗歌从宫廷走上市井,从风花雪月走上江山寒漠,在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其二,是诗歌体式的发展。
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特别是卢照邻、骆宾王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
而王勃、杨炯工于五律,是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
其三,是唐诗体制的定型。
贞观诗坛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
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对诗歌对仗技巧加以程式化;沈佺期、宋之问使唐诗在音律的体制上得到了定型。
其四,是诗歌健康发展的理论指导。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就提倡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健康的诗歌美学风范,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最后,是纯美意境的开拓。
代表作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的进展,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以“四杰”和陈子昂为例,谈谈初唐后期中下层文士崛起对唐代文学的意义。
以“四杰”和陈子昂为例,谈谈初唐后期中下层文士崛起对唐代文学的意义。
初唐后期,特别是在玄宗时期,中下层文士的崛起对唐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以下以"四杰"(左思、骆宾王、张说、高适)和陈子昂为例,谈谈他们对唐代文学的意义:1.拓宽文学的题材和形式:"四杰"和陈子昂等中下层文士的崛起,使得唐代文学的题材和形式得到了拓宽。
他们广泛涉足各个领域,涵盖了宫廷、政治、历史、风俗等各个方面的创作。
他们开创了讽刺讽喻的作品,加入了更多的叙事元素和个人情感,使得唐代文学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2.表现中下层社会的生活与情感:"四杰"和陈子昂等文士的作品多以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与情感为题材,描绘了他们的困境、苦难和希望。
他们用平民的视角叙述与描写,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农民、士人的生存状态,增加了亲民性和真实感。
这种表达方式为唐代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更加贴近人民、贴近生活。
3.独立精神与人文关怀:"四杰"和陈子昂等中下层文士虽然身份较低,但他们具备了独立思考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他们注重人性的探索、道德伦理的思考以及社会问题的反思,作品中常有对社会不公、统治者的批判和对困苦人民的同情。
这种人文关怀使得唐代文学不仅仅是娱乐和艺术表达,更具有了深刻的思辨和社会意义。
4.彰显社会流动性:"四杰"和陈子昂等来自中下层社会的文士之中,有些人后来还得到了晋升和官职封赏,显示了社会流动性的现象。
他们的崛起为后来的文士们树立了榜样,鼓舞了更多的人投身于文学创作。
这种社会流动性使得唐代文学不再局限于宫廷和贵族,有更多的社会阶层都可以参与到文学的创作中来。
总结来说,初唐后期中下层文士的崛起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他们拓宽了文学的题材和形式,表现了中下层社会的生活与情感,展现了独立精神与人文关怀,彰显了社会流动性。
他们的作品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内涵和形式,为后来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初唐四杰”在承继中变革和创新
“初唐四杰”在承继中变革和创新初唐四杰的诗文创作在内容上和题材上有了新的突破,他们提出诗文创作要做到言情达意,提倡诗文要凸显出“文质并重”的思想主张,具有“刚健”、“雄壮”、“宏博”的特色,在承继中变革和创新。
标签:初唐四杰;承继;变革;创新初唐四杰的诗文创作在内容上和题材上有了新的突破,他们提出诗文创作要做到言情达意,提倡诗文要凸显出“文质并重”的思想主张。
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四杰的骈文作品创作上,骈文很大程度上显示出骨力劲拔、气势磅礴、神思跳跃、情致酣畅的特点。
在诗文革新方面,他们主要批判形式主义诗风,提倡“雅奏、健骨”,严厉打击“淫哇、雕琢”的思想。
诗歌题材广泛而丰富,思想内容深刻而复杂,诗风也是变化多样、刚健清新,他们一方面对六朝骈文和诗歌加以继承,另一方面又对其加以疏导促进其创新和发展,创作中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健康的思想感情,诗文闪耀着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和乐观开朗的浪漫主义情调,这是在承继中变革和创新的结果。
一、四杰诗风创新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初唐前期受南朝齐梁诗歌诗风创作的影响深远,初唐后期诗歌出现了新的转机,“四杰”的诗歌创作开创了新诗风。
初唐前期的诗歌创作受南朝齐梁诗歌诗风创作的影响很大。
由于齐、梁、陈、隋时代,文人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巧华美,乏善可陈,为后人留下了“垢病”的把柄。
唐初文坛一仍其旧,骈体文、宫体诗风靡一时。
骈体文以歌咏皇家气象、帝居风光为能事,形式上表现为抽黄对白,采丽竞繁,柔媚无骨,华而不实。
最有代表性的骈体文作者,当首推陈隋遗老虞世南。
在他的带动下,当时的宫廷文士们都热衷于“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成为一时风气。
他的许多骈体文章一味追求偶对,堆砌辞藻,了无生气。
和骈体文相对应,宫体诗以歌颂宫廷生活,描写妇女病态美为主要内容,形式上表现为辞采华丽,缺乏骨气。
最有代表性的宫体诗人,莫过于活跃于唐太宗时代的上官仪。
上官仪创立的“六对”、“八对”之说,及其大量的诗歌创作实践,把诗歌的形式美推到了极致。
唐初四杰都唐诗发展的贡献
学士学位论文题目试论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学生指导教师年级专业汉语言文学系别中文系学院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1月试论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摘要:史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独具美学特质的唐诗始肇时期特别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的诗群;其诗作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座丰碑。
无论是诗歌的题材内容还是诗体的形式,抑或是艺术风格,四杰都呈现出开唐诗发展风貌。
本文将对初唐四杰诗歌的题材内容、诗体的形式和诗歌艺术风格进行分析,以明确四杰在唐诗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更好地把握初唐诗歌极其整个诗歌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初唐四杰、时代背景、诗歌风格、艺术贡献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提倡刚健骨气,被称为“初唐四杰”。
他们共同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绮错婉媚,提倡刚健骨气,成为初唐诗歌准备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
而四个人的创作个性又有所不同,其中,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于律涛。
“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
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一、初唐四杰介绍卢照邻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
他一生只作过邓王府的书记,九品的新都县尉这类小官,后来久困长安市井,晚年又身患残疾;却心比天高,渴望做一番“名与日月悬”的大事业,这就使他的诗歌产生了“有时无命”的悲激不平之气。
最著名的作品是《长安古意》。
骆宾王骆宾王,曾在道王府供职,做过县主薄,升为侍御史后不久得罪上官入狱。
被贬为临海丞,弃官而去。
后来徐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任府属,兵败后不知所终。
他才气纵横,一身傲骨,却长久不得升迁,又遭幽絷,内心的激愤不平可以想见。
初唐四杰诗风对唐诗的贡献
艺术海岸线Artistic Coastline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无论是国力还是文化都达到鼎盛的朝代,涌现出了众多文人墨客,为唐诗的兴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在初唐时期,最为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初唐四杰”,对前朝历代糜丽诗风进一步改革,有别于隋唐诗风,继承和发扬了齐梁诗风,关注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诗风,带给人们新奇的感受。
初唐四杰凭借独特的诗风特点,成为了唐诗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成就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歌颂。
文章就初唐四杰诗风对唐诗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探究,分析初唐四杰诗风渊源,综述初唐四杰做出的文学成就。
初唐是新旧诗歌交替发展的重要时期,绮错婉媚为主的诗风风靡一时,成为初唐时期的主流诗风。
随着唐朝经济飞快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精神文化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但是原有的诗风却过于靡丽,与当时的朝代发展相背离,这就为新时期的诗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初唐四杰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积极承担起诗歌改革发展重任,挣脱齐梁浮艳诗风桎梏,力求塑造清新健康的诗风,在初唐宫体诗泛滥的整体氛围中脱颖而出,成为初唐的清流诗人。
其丰富的诗歌创作题材为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提供了艺术再创造的空间,为初唐的诗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充实的思想有机结合,将唐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顶峰。
一、初唐四杰的思想渊源“初唐四杰”的思想渊源深刻,并非是无源之水,主要是受到了初唐时期政治文化所影响,尤其是唐朝国力兴盛,对于唐诗精神风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促使诗风朝着壮大昂扬方向发展[1]。
李泽厚在《美学三书》中,还从文化角度来分析,指出初唐时期文化变化深刻,对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如初唐书坛,由于唐太宗对书法的喜爱和介入提携了一百余年的书风,促进了书法的繁荣,还使得楷书字体走上法则自律性轨道。
这些都与初唐四杰的诗歌风气相契合,在侧面揭示了当时那个朝代人们的趣味标准和审美理想。
二、初唐四杰对文学体裁的新拓展初唐四杰对初唐诗歌做出的贡献,在体裁方面,对骈文、宫体诗、赋、歌行与律诗起到了重要开拓作用,呈现新的发展活力。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说起初唐那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嘿,那简直是唐诗界里头的开山鼻祖,给后头的诗人们铺了条金光大道啊!
王勃那小子,才高八斗,一篇《滕王阁序》写得是龙飞凤舞,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起来朗朗上口,直接把唐诗的格调提溜到了天上头。
杨炯呢,他的诗风格硬朗,像咱四川汉子一样,直来直去,不绕弯子。
他的《从军行》里头,那股子英雄气概,看得人心潮澎湃,直想跟着去战场耍两把!
卢照邻,他的诗里头感情细腻,又带点儿忧伤,就像咱们四川的绵绵细雨,润物细无声。
他写的《长安古意》,把个长安城的繁华与落寞,写得那叫一个透彻,让人看了又爱又怜。
最后说骆宾王,嘿,这家伙的《咏鹅》可是咱们小时候必背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简单几句,就把个鹅儿的憨态写得活灵活现。
但他可不止于此,《讨武曌檄》一出,那文笔锋利如刀,直指武则天,简直是文人中的侠客!
这四位大佬,用他们的才华和热情,硬生生在唐诗这片荒地上,开出了第一朵绚烂的花。
他们不光自己写得好,还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诗人,让唐诗从初唐的稚嫩,一步步走向了盛唐的辉煌。
所以说,初唐四杰,那是对唐诗发展功不可没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唐四杰对谈唐朝诗歌改革的影响
一、何为初唐四杰: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二、因何齐名: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
《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
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三、四杰的诗歌风格: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一)王勃:
1、生平:字子安,绎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
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
王勃的作品,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2、诗歌:王勃.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文学主张: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 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 多篇。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 卷、30 卷、28 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二)杨炯:
1、生平:(650~693 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
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
2、诗歌: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
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 篇。
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
《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止涉猎浮华”。
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
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
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今存诗33 首,五律居多。
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
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
3、诗歌特点:以边塞诗著名,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辞藻雅丽,整肃浑雄。
(三)卢照邻:
1、生平:(约637~约689),唐代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
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
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2、诗歌: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7 卷。
《全唐诗》编录其诗2 卷。
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 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
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3、诗歌特点及影响: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
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初唐四杰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 (选自《全唐诗》)
《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四)骆宾王:
1、生平:(约640~684)唐代诗人。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唐朝初期诗人,[1] 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2、诗歌风格:抒发真情实感。
3、诗歌:《咏蝉》《讨武氏檄》、《途中有怀》四杰的影响: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他们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诗风的转变和题材的扩大,预示了唐诗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是真正的唐诗的揭幕人。
四、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
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
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
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
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五.四杰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滕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
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
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
“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杜甫对初唐四杰的评价:对于“四杰”的历史贡献,杜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四杰”的诗歌可谓以书生意气来激扬文字,充溢着疏朗奋发的骨鲠之气,真正与当时流行的宫体诗区别开来了,昭示着唐诗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