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3单元 16 辛弃疾词三首(共48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三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东 风 夜 放 花 千 树,更 吹 落、星 如雨。 元夕之夜,灯火通明,如千树花开;满天烟花自空而落,如雨和彩星。
花开千。树星:如形雨容:灯形火容之满多天如的千烟树花花。豪宝门富户骑着马宝马,坐着雕雕花的
车 香 满 路。 宝马雕车:宝马,高大神骏 凤箫声动, 车前来观灯,遗香满路。的马;雕车,镂花漆彩的车。 笙箫清音中,
一、字音辨识
蓦.然(mò)
髭.须(zī)
锦襜.(chán)
夜娖.(chuò) (lù) 阑.珊.(lán)(shān) 二、字形辨认
蓦(蓦然) 募(招募) 摹(描摹)
阑(阑珊) 谰(谰言) 澜(波澜)
三、词语释义 1.更.吹落、星如雨:___又___ 2.笑语盈.盈.暗香去:__仪__态__美__好____
仆姑。 一路飞箭不停。
燕兵:指金兵。娖(chuò):整理,在此是取的 意思。银胡 :银色的箭袋。金仆姑:箭名。
追往事,
叹 今 吾。 春 风
追忆往事,慨叹今天的自己。春风已不能把白胡子染黑,
不染 白髭须。却将万字 平 戎策, 青壮年时期一去不复返了。还是将洋洋万字平戎意见书
去换种换树的得书东,家归耕田种园,向树邻家学书种。树吧。平后戎向策朝:廷指提作出者的南抗归
玉壶光转,一 夜
鱼
龙
舞。
月移灯舞,灯月交辉,彻夜不息,舞龙舞鱼的节目令人心醉神迷。
凤箫:箫的美称。玉壶:精美的彩灯。鱼 龙舞:即舞鱼舞龙。是元宵的表演节目。
蛾儿雪柳
黄 金 缕,笑
语
身着盛装、装饰一新的女子们三五成群,仪态美好,有说有笑,
衣盈香袭人盈,暗阵香阵去掠。过。蛾时儿女雪性柳头黄上金的缕名:贵蛾装儿饰、品雪。柳盈、盈黄:金仪缕态美,好都。是当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辛弃疾词三首 课件广东
暗香去:本指花香,此指观灯女子们身上散发出的香气,意指众多 女子装饰一新,衣香袭人;也暗指美人,即众多美人来来往往。
暗香盈袖: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暗香盈袖既烘染了雅 淡如菊的情怀,也隐含了“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夫妇暌离之感。
16 辛弃疾词三首
23
名句品评
11
2.词语释义 (1)玉壶光转:_精__美__的__彩__灯___ (2)笑语盈盈暗香去:_本__指__花__香__,__此__指__女__性__们__身__上__散__发__的__香__气__ (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_稀__疏__,__零__落___ (4)燕兵夜娖银胡 :_整__理__,__在__此__是__“__取__”__的__意__思___ (5)却将万字平戎策:_拿___ (6)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可__惜___ (7)江晚正愁余:_使__我__悲__愁__。__愁__,__使__动__用__法___
第三单元——
16 辛弃疾词三首
1 温馨晨读 2 自主积累 3 合作探究 4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哲思品悟
架桥以后
东村与西村之间隔着一条小河,由
于这里没有桥,两村的人往来都得绕很
远的道。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提点 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
16 辛弃疾词三首
9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 还,幼安因此起兴。”此一记载对体认本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陈寅恪 《论再生缘》亦谓:“维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 诵。”故史称隆祐“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 隆祐,东路则渡江陷建康、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南宋政权存亡危 急之秋。故当稼轩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题词于 壁,实情理之所必然,罗氏所记大体可信。
暗香盈袖: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暗香盈袖既烘染了雅 淡如菊的情怀,也隐含了“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夫妇暌离之感。
16 辛弃疾词三首
23
名句品评
11
2.词语释义 (1)玉壶光转:_精__美__的__彩__灯___ (2)笑语盈盈暗香去:_本__指__花__香__,__此__指__女__性__们__身__上__散__发__的__香__气__ (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_稀__疏__,__零__落___ (4)燕兵夜娖银胡 :_整__理__,__在__此__是__“__取__”__的__意__思___ (5)却将万字平戎策:_拿___ (6)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可__惜___ (7)江晚正愁余:_使__我__悲__愁__。__愁__,__使__动__用__法___
第三单元——
16 辛弃疾词三首
1 温馨晨读 2 自主积累 3 合作探究 4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哲思品悟
架桥以后
东村与西村之间隔着一条小河,由
于这里没有桥,两村的人往来都得绕很
远的道。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提点 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
16 辛弃疾词三首
9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 还,幼安因此起兴。”此一记载对体认本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陈寅恪 《论再生缘》亦谓:“维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 诵。”故史称隆祐“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 隆祐,东路则渡江陷建康、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南宋政权存亡危 急之秋。故当稼轩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题词于 壁,实情理之所必然,罗氏所记大体可信。
【精品】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6辛弃疾词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
阑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壮岁 旌旗拥万夫 .. ... 壮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万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燕兵夜娖 银胡 . 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西北 望长安 西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可怜 无数山 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毕竟东 流去 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江晚正愁余 .. 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 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 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 ——选自《论语· 子路》
【古文今译】 孔子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 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 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 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 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 是求全责备。”
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 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 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造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 南六十里处,亦称皂口。
三、文学常识 词韵 律诗押韵用诗韵;而词的押韵则是用词韵。诗曾是科举考 试的项目,诗韵是官定的,作诗不准出韵,要求很严。而 词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唐代以及词最盛行的宋代,一直 没有关于词韵的韵书。唐代基本上是按诗韵填词。宋代突 破了诗韵的限制,倾向使用口语,叫“依声填词”。明以 后,开始有人总结宋词用韵的实际规律,编写词韵。
5.壮岁 旌旗拥万夫 .. ... 壮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万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燕兵夜娖 银胡 . 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西北 望长安 西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可怜 无数山 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毕竟东 流去 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江晚正愁余 .. 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 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 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 ——选自《论语· 子路》
【古文今译】 孔子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 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 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 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 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 是求全责备。”
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 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 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造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 南六十里处,亦称皂口。
三、文学常识 词韵 律诗押韵用诗韵;而词的押韵则是用词韵。诗曾是科举考 试的项目,诗韵是官定的,作诗不准出韵,要求很严。而 词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唐代以及词最盛行的宋代,一直 没有关于词韵的韵书。唐代基本上是按诗韵填词。宋代突 破了诗韵的限制,倾向使用口语,叫“依声填词”。明以 后,开始有人总结宋词用韵的实际规律,编写词韵。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辛弃疾词三首
与同时代其他词人作品比较
时代背景
辛弃疾所处的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时代背景使得他的词作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词风特点
与同时代的其他词人相比,辛弃疾的词风更加豪放、激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战斗精神 。
主题思想
辛弃疾的词作主题深刻、思想丰富,既关注个人命运和情感体验,也关注社会现实和民 族命运;这使得他的词作在思想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词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辛弃疾词三首在现代社会影响及意义
对现代文学创作启示
继承与创新
辛弃疾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通过 借鉴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现代作家可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
关注社会现实
辛弃疾词作中充满了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这种关注现实的创作态度对现代作家具有重要启示,鼓 励作家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通过文学作品揭示社会问题和表达人民心声。
辛弃疾的词风豪放、激昂 ,语言生动有力,展现了 南宋时期文学艺术的独特 魅力。
展现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
辛弃疾的词作中充满了对民族气 节和爱国情怀的赞美与呼唤,表 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他的词中塑造了许多英勇善战、 忠贞报国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人 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
辛弃疾的词作还表达了对侵略者 的仇恨和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和默写,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 赏能力;通过比较阅读, 引导学生体会辛词的艺术
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辛弃疾词中表现出的 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 愤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
高二语文同步课件:3.16 辛弃疾词三首(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答案】 她是词人的意中人。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 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 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 俗。写出一位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独在“灯火阑珊处” 的女性形象。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 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 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渲染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极力渲染了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 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把灯火比作千树花,把烟花比作星星, “香满路”极言车马之多,“凤箫”、“玉壶”音乐不绝, 花灯满街。 越是渲染元宵节之夜的喜庆场景,越是衬托灯火阑珊处 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 孤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 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 星星,极为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 庆景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渲染: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 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 物行为、心理情感做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 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渲染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极力渲染了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 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把灯火比作千树花,把烟花比作星星, “香满路”极言车马之多,“凤箫”、“玉壶”音乐不绝, 花灯满街。 越是渲染元宵节之夜的喜庆场景,越是衬托灯火阑珊处 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 孤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 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 星星,极为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 庆景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渲染: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 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 物行为、心理情感做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 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互动·探究区
Hale Waihona Puke 一、结构图示上片:元宵夜歌舞狂欢 《青玉案·元夕》下片游那人人如:织淡泊宁静、脱俗高雅
《鹧鸪天》上下片片::英投雄闲壮置举散
回现忆状对比→
悲慨凄凉 怨愤之情
《菩萨蛮·书 上片:悲惨史实→怀念故土:抑郁、苦闷
江西造口壁》下片:坚信收复中原、雪洗国耻:愿望
诗意解读 上片前两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 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 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 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 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 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 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 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 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有趣。
辛弃疾在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使其词形成了独特的面貌,产 生了“辛派词人”。他和爱国诗人陆游并立于世,标志着宋代爱国主 义诗词创作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二、写作背景 《青玉案·元夕》 此词写于哪一年虽无定说,但最早也要在乾道、淳熙年间。大约 写于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此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四五十年, 而划江割据局面依然。敌虏仍隔岸肆虐,虎视眈眈,令志士仁人寝 食难安。词人投笔从戎,弃家投南,实指望南宋当朝厉兵秣马,挥 戈北征,收复失地。不料当局不思恢复,只图偏安;不念国破,只 颂月圆;一心粉饰太平,灯节靡费无度。真个“直把杭州作汴州”。 词人空怀壮志,请缨无路,回天乏术,只有“世人皆醉我独醒”之痛 苦。幼安以深长的艺术语境,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课件(62张PPT)
2.试分析《鹧鸪天》“叹今吾”中“叹”的主要内容。 【点拨】“叹”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春风不染白 髭须”,即年纪老大,一生的宏愿没有机会实现了。 二是自己被闲置田园,无处施展抱负。
3.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赏析《菩萨蛮》的“中间多 少行人泪”。
【点拨】这一句概括了当年千千万万民众的种种灾难。 其中“行人”包括当时无数逃难的民众,也包括后来 经过这里悲叹往事的爱国志士,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 “多少”一是说明受苦受难的民众之多,二是表明民 众所受灾难之多、苦难之深,三是表明作者悲愤之强 烈。表达了作者对金兵猖獗、国耻未雪、朝廷无能的 满腔悲愤。
三、文体常识 词中之龙号“稼轩”
辛弃疾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概的词人,才气纵横, 笔力超拔。其词不仅内容丰富,品格多样,而且在艺 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对词有了极大的开拓与创 新。
他以散文句法和经子诗赋入词,以词说理,带来 了词体的大解放;他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 分离之后,仍能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 体格律诗独立存在;他的词无论长调或小令,都充分 体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人格。故其词“横绝六合,扫空 万古”“包罗万象”。
【初读自测】 一、读准字音
二、明确句意(填空或判断正误)
(1)东风夜放﹒花﹒千树﹒ 花千树:_灯__火__之__多__如__千__树__花__开__
(2)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玉壶:_精__美__的__彩__灯__
(3)笑语﹒盈盈﹒暗香去
盈盈:_仪__态:_我__在__人__群__中__寻__找__她__千__百__回__,__猛__然__一__回__头__,__不__ _经__意__间__却__在__灯__火__零__落__之__处__发__现__了__她__。 (5)锦﹒﹒襜﹒突﹒骑渡江初 锦襜突骑:_指__精__锐__的__锦__衣__骑__兵__
高二语文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PPT 课件
鹧 鸪 天 【爱国词】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 (chuò) 银胡革 录 (lù)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zī)须。却将万字平戎 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词中写了作者几种处境?从哪句看出的?
追往事,叹今吾。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 ……
主旨
这是一首典型的“英雄之词” (英雄迟暮)。通过追忆自己过 去的壮烈经历,对比眼下被闲置 的尴尬处境,表达了壮志未酬而 年岁衰老的喟叹。
书 江
菩
西 造
萨
口蛮
壁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登临地是“江西造口 壁”。怀的“古”指40年前的当朝旧事。宋高宗 建炎3年(1129年)十月,金兵侵入江西,隆祐 太后从洪洲(今江西南昌)沿赣江南逃,先乘船 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当时,金兵追太 后御舟至造口时,对江西一带大肆蹂躏,血腥劫 掠和屠杀广大百姓。40年后,作者任江西提点刑 狱,来到这惨烈史事的见证地,浮想联翩,感慨 万千,写下此词。
【整体感知】
1、朗读词,把握节奏和情感。 2、说说词主要写了什么?
词主要描写了元宵节的热 闹场面和两种不同的女子表 现。
1、上片描写了元宵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些 方面展开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动感十足。
“花千树”花灯;“星如雨”烟花;“宝马雕 车”车辆满街;“香满路”花香飘溢;“凤箫 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箫声、彩灯、 舞鱼舞龙节目。
1、起义南归时期。曾率2000多人起义 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 后北归途中,听闻耿遇害,义军被张安 国劫持降金,于是率50骑士直入敌营, 生擒张并号召上万士兵反正归宋。
高中语《辛弃疾词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佳句咀华
1 .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 赏读: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一个好教师,胜过万本书。 尊师敬师,拜师求学,是求知的捷径。 2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 赏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利来自 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 方,不能再怨天尤人。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3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赏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 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作品集《稼轩长短句》。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等。
二、写作背景 《青玉案·元夕》:此词写于哪一年虽无定说,但最早也要在乾道、淳熙年
间。大约写于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此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四五十年,而 划江割据局面依然。敌虏仍隔岸肆虐,虎视眈眈,令志士仁人寝食难安。词人 投笔从戎,弃家投南,实指望南宋当朝厉兵秣马,挥戈北征,收复失地。不料 当局不思恢复,只图偏安;不念国破,只颂月圆;一心粉饰太平,灯节糜费无 度。真个“直把杭州作汴州”。词人空怀壮志,请缨无路,回天乏术,只有 “世人皆醉我独醒”之痛苦。幼安以深长的艺术语境,含蓄言情曲笔抒志。词 中创造的艺术境界亲切生动,寓意隐而不露,似有若无。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亦增其强烈、永久的魅力,令人思索不已。王国维先生论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
3.名句背诵 (1)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 境界:‘_昨__夜__西__风__凋__碧__树__,_独__上__高__楼___,___望__尽__天__涯__路_____’,此第一境也。 ‘_衣__带__渐__宽__终__不__悔__,_为__伊__消__得__人__憔__悴__’,此第二境也。‘_众__里__寻__他__千__百__度____, _蓦__然__回__首__,_那__人__却__在__灯__火__阑__珊__处___’,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2)_东__风__夜__放__花__千__树___,更吹落、星如雨。 (3)蛾儿雪柳黄金缕,_笑__语__盈__盈__暗__香__去___。 (4)却将万字平戎策,_换__得__东__家__种__树__书____。 (5)_青__山__遮__不__住___,毕竟东流去。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三单元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
二、内容大气奔放 辛词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 如《水龙吟》“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他所采摭的历 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永遇 乐》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 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 三、拓宽词作题材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题材的拓宽。他 现存的词作,写战争、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 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 其他文学体裁的题材,他都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广泛。
一、阅读《青玉案·元夕》一词,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青玉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元宵节的盛况的?请完成下面
的表格。
提示:
焰火 花千树、星如雨——灯火之多,烟花之盛
车马 宝马雕车香满路——车马华贵,观者之盛
音乐 凤箫声动——音乐美妙,人之狂欢
花灯 玉壶光转——光彩夺目
仕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妆扮、情态美
1.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凤箫: 箫的美称 玉壶:精美的彩灯
2.笑语盈.盈.暗.香.去
盈盈: 仪态美好 暗香: 本指花香,此处指女性
们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 忽然
阑珊:稀疏,零落
5.壮.岁.旌旗拥.万.夫.
6.燕兵夜娖.银胡 7.西.北.望长安 8.可.怜.无数山 9.毕竟东.流去 10.江晚正愁.余.
四、语言自由变化
辛弃疾在词的语言技巧上是有力的开拓者,语言自由解放,变化 无端。如《鹧鸪天》“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汉宫 春》“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①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大量使用散文句式。 ②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另一特点,是广泛地引用各种典籍和前人的 语汇及历史典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百余字的篇幅,叙及 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与作者的 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其中四位历史人物与京口有关。
选修《辛弃疾词三首》课件
回顾旧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 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 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者简介
莫美 随芹 鸿悲 雁黍 南冀 飞南
鉴赏要点
①崇高人格的艺术再现。辛弃疾一生以英雄 自许,亦以英雄许人。毕其终身,并没有 真正放弃对功名事业的进取,并没有放弃 为国家民族作出大贡献的追求。在此词下 片的悒郁的感喟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人 格在闪亮。
②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词的上片和下片, 今与昔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鲜明而强 烈。这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使 作者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沉而感人。
青玉案 元夕
词中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 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 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
繁华 热闹 狂欢
“元宵盛况” 仅仅是作为 背景材料,实 际上,作者对 人们的狂欢, 含有贬斥之 意,词中的” 那人”才是 作者褒扬的 对象.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 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 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 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 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 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 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 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16 辛弃疾词三首_课件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侵入江西,隆祐太后
从洪州(今江西南昌)沿赣江南逃,先乘船逃至造口,后 转陆路流亡到赣州。当时,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
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
杀。40年后,作者在任江西提点刑狱的时间里,来到这惨 烈史事的见证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思考探究:
请简析《青玉案· 元夕》的衬托手法。
参考答案: 首先,从整体上看,词中用所描绘的繁华热闹 场面反衬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开头的灯 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观灯妇女是正衬;那 些“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戴着“蛾儿”“雪柳” 的妇女,对“那人”是反衬。通过层层衬托,使 “那人”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更加鲜 明突于他被迫退休之后。此时靖康之耻
已经过去几十年,而划江局面依然如故。敌虏依然
隔岸肆虐,虎视眈眈,令仁人志士寝食不安。南宋
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恢复国土,却粉饰太平。词人 空怀壮志,请缨无路,回天乏术。在这种情况下词 人写了这首词。
词文赏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 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鹧鸪天
辛弃疾
写作背景: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作者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晚
年他和客人谈及建功立业的事情,引他想起青年到
晚年的经历。“戏作”是自谦,也是自嘲,但实际 是极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慨叹,是绝非儿戏的笔墨。
词文赏析:
chuò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 “夜”和“朝”互文见义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 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词文赏析:
16辛弃疾词三首PPT课件
二、 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 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 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关切的 “那人”。
• 写贵族女子的欢闹,从三个方面进行: • 一是她们的服饰,“蛾儿、雪柳、黄金缕”,表
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 • 二是• 写她们的欢声笑语, “笑语盈盈”表现她们
①要有高远的目标与理想。 ②有了①,还要有为实现目标、理想而不 惜牺牲的精神。 ③有了① ② ,要百折不挠追求、探索的 意志。
那众 人里 却寻 在他 灯千 火百 阑度 珊, 处蓦 。然
【3】过片两句,具体描写观贵族女性 人群游赏的狂欢景象。
“蛾儿雪柳黄金缕”:尽态极妍。 “笑语盈盈暗香去”:欢乐飘香。 【4】最后三句:点睛之笔。写 “我” 寻找 “那人” ———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
独处于“灯火阑珊”的偏僻角落: 反映“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
主旨:
《青玉案》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 “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 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 有所求的志向。含蓄表达其不与媚敌求荣的主 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政治立场。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 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
▲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 居两宋词家之冠。
▲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 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
▲同时辛弃疾也吸取婉约词 的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 体,吸取各家之长。在以豪 雄英伟之气为主调的同时, 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 ( 美好,柔美)之作,兼有 俚俗幽默之调,形成以豪放 沉郁为主调的多样化的艺术 风格。“足以领袖一代,雄 视百家”。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境界: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哼,一根木头也算是桥?” “平时走过它还要摇三摇,碰上雨天叫人怎么过?” “要是孩子、老人……” “再譬如说扛一袋、拎一包什么的……” “骑自行车的就更没办法!” “……”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句咀华
三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宝马雕车( diāo) (2)黄金缕( lǚ ) (3)蓦然( mò ) (4)阑珊( lán ) (5)旌旗( jīnɡ )
(6)菩萨蛮( sà ) (7)娖( chuò) (8)银胡 ( lù ) (9) 须 ( zī ) (10)锦襜突骑(chán )
答案
2.词语释义 (1)玉壶光转:_精__美__的__彩__灯____ (2)笑语盈盈暗香去:_本__指__花__香__,__此__指__女__性__们__身__上__散__发__的__香__气_____ (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_稀__疏__,__零__落__ (4)燕兵夜娖银胡 :__整_理__,__在__此__是__“__取__”__的__意__思____ (5)却将万字平戎策:__拿____ (6)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可__惜__ (7)江晚正愁余:_使__我__悲__愁__。__愁__,__使__动__用__法___
《鹧鸪天》: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 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 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 了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 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 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 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 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 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下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 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正法。辛弃疾这种忠 心为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是绝无仅有的。这 首词的上阕写的就是上述作者这段出色的经历。本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 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提点 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 还,幼安因此起兴。”此一记载对体认本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陈寅恪 《论再生缘》亦谓:“维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 诵。”故史称隆祐“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 隆祐,东路则渡江陷建康、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南宋政权存亡危 急之秋。故当稼轩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题词于 壁,实情理之所必然,罗氏所记大体可信。
作品集《稼轩长短句》。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等。
二 写作背景
《青玉案·元夕》:此词写于哪一年虽无定说,但最早也要在乾道、淳熙年间。 大约写于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此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四五十年,而划江割 据局面依然。敌虏仍隔岸肆虐,虎视眈眈,令志士仁人寝食难安。词人投笔从戎, 弃家投南,实指望南宋当朝厉兵秣马,挥戈北征,收复失地。不料当局不思恢复, 只图偏安;不念国破,只颂月圆;一心粉饰太平,灯节靡费无度。真个“直把杭 州作汴州”。词人空怀壮志,请缨无路,回天乏术,只有“世人皆醉我独醒”之 痛苦。幼安以深长的艺术语境,含蓄言情曲笔抒志。词中创造的艺术境界亲切生 动,寓意隐而不露,似有若无。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亦增其强烈、永久的魅力, 令人思索不已。王国维先生论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境界,比喻凡 事须经艰苦跋涉,往往“踏破铁鞋无觅处”,最后才能“得来全不费功夫”。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16 辛弃疾词三首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哲思品悟
架桥以后 东村与西村之间隔着一条小河,由于这里没有桥,两村的人往来都 得绕很远的道。 这时,有个热心的年青人,用家里的横梁在河上架起一座独木桥, 方便了行人。这很使东、西村的人高兴了一阵子,也称赞了一阵子。 但三天以后赞扬声变成一片埋怨声:
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赏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
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作者视窗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 轩,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 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 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 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 是宋词的集大成者。
1.学莫便乎近其人。
——《荀子》
赏读: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一个好教师,胜过万
本书。尊师敬师,拜师求学,是求知的捷径。
2.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Hale Waihona Puke ——《商君书》赏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
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
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天尤人。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