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3单元 16 辛弃疾词三首(共4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16 辛弃疾词三首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哲思品悟
架桥以后 东村与西村之间隔着一条小河,由于这里没有桥,两村的人往来都 得绕很远的道。 这时,有个热心的年青人,用家里的横梁在河上架起一座独木桥, 方便了行人。这很使东、西村的人高兴了一阵子,也称赞了一阵子。 但三天以后赞扬声变成一片埋怨声:
三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wenku.baidu.com宝马雕车( diāo) (2)黄金缕( lǚ ) (3)蓦然( mò ) (4)阑珊( lán ) (5)旌旗( jīnɡ )
(6)菩萨蛮( sà ) (7)娖( chuò) (8)银胡 ( lù ) (9) 须 ( zī ) (10)锦襜突骑(chán )
答案
2.词语释义 (1)玉壶光转:_精__美__的__彩__灯____ (2)笑语盈盈暗香去:_本__指__花__香__,__此__指__女__性__们__身__上__散__发__的__香__气_____ (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_稀__疏__,__零__落__ (4)燕兵夜娖银胡 :__整_理__,__在__此__是__“__取__”__的__意__思____ (5)却将万字平戎策:__拿____ (6)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可__惜__ (7)江晚正愁余:_使__我__悲__愁__。__愁__,__使__动__用__法___
《鹧鸪天》: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 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 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 了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 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 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 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 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 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下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 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正法。辛弃疾这种忠 心为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是绝无仅有的。这 首词的上阕写的就是上述作者这段出色的经历。本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 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1.学莫便乎近其人。
——《荀子》
赏读: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一个好教师,胜过万
本书。尊师敬师,拜师求学,是求知的捷径。
2.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商君书》
赏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
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
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天尤人。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哼,一根木头也算是桥?” “平时走过它还要摇三摇,碰上雨天叫人怎么过?” “要是孩子、老人……” “再譬如说扛一袋、拎一包什么的……” “骑自行车的就更没办法!” “……”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句咀华
作品集《稼轩长短句》。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等。
二 写作背景
《青玉案·元夕》:此词写于哪一年虽无定说,但最早也要在乾道、淳熙年间。 大约写于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此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四五十年,而划江割 据局面依然。敌虏仍隔岸肆虐,虎视眈眈,令志士仁人寝食难安。词人投笔从戎, 弃家投南,实指望南宋当朝厉兵秣马,挥戈北征,收复失地。不料当局不思恢复, 只图偏安;不念国破,只颂月圆;一心粉饰太平,灯节靡费无度。真个“直把杭 州作汴州”。词人空怀壮志,请缨无路,回天乏术,只有“世人皆醉我独醒”之 痛苦。幼安以深长的艺术语境,含蓄言情曲笔抒志。词中创造的艺术境界亲切生 动,寓意隐而不露,似有若无。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亦增其强烈、永久的魅力, 令人思索不已。王国维先生论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三种境界时,就 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第三境界,比喻凡 事须经艰苦跋涉,往往“踏破铁鞋无觅处”,最后才能“得来全不费功夫”。
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赏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
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作者视窗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 轩,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 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 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 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 是宋词的集大成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提点 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 还,幼安因此起兴。”此一记载对体认本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陈寅恪 《论再生缘》亦谓:“维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 诵。”故史称隆祐“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 隆祐,东路则渡江陷建康、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南宋政权存亡危 急之秋。故当稼轩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题词于 壁,实情理之所必然,罗氏所记大体可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