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教师的对话
让孩子与大师对话--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
认识 。” 经验告诉我们 ,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 、 畅谈 自己与众不
同的想法 , 不失 为一个很好 的方法 , 然而该提什么 问题 ?怎么提?
3 . 促知觉量变唤思维 李启云老师在执教五年级《 杜 尚的启示 》 时, 先让学生交流思 想: “ 你心 目中大师是 怎样 的?” 接着出示杜 尚的作品《 泉》 , 问: “ 这
二、 走 进 大 师 醉 学 生
教学过程 中教师虽是助教 , 但却 是一个掌握风筝线 的人 。
【 案例二 】 《 人 民艺术家——齐 白石》 开场 白, 我 请学生 用热烈
多给孩子与大师作 品对话 的机会 。在欣 赏教学 中常看到 “ 打 的掌声请出担任今 天主讲 的三位小 老师 , 教师走下讲 台坐到了学 高尔 夫球——有去无 回” 的教 学现象 : 一 味 由教师讲 解或一 味让 生 中问 , 小 老师 以游戏 、 分组讨论等 方式让学生全 方位 了解这 位 学生静静地 自己看或欣赏 , 这都违败了学生 的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 现代 美术 史上极 负盛名 的大师 , 当学生 问出现激 烈争论 的场 面
陈丹青在《 退 步集 》 中说道 : “ 少儿 习画 , 是 否懂得 , 有无训 练 , 都不 早期 的绘 画有什 么特点 ?不 同风格 的画面丰富了学 生的感受 , 问
重要 , 关键是给他看好 的东西 。” 可见让孩子从小接触美术经典作 题的设计 引领着学生 自丰地 以作品 为线索认识 、 了解梵 ・ 高, 教 师 品, 能开 阔他们的视界 、 丰富他们的感知觉器官 。教学 中教师可根 适当地进行总结 以帮助学生 清思路 、 加深 了体验 。这种教学 不
形式是 如何 的奇特 , 画面 内涵是如何 的深奥 , 只要孩 子们感兴趣 习 , 这种欣赏教学 , 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搜 集市 H 关资料的工作 , 许 的, 让他们 多去欣赏 , 他们 的想法 、 感受可 能会 更独特 , 理解可 能 由 1  ̄ 2位学生担任本节课的小老师 ,老师 助完成教学任务 , 在 更真确 、 更深刻 。”
走进名画,与艺术大师倾情对话——幼儿名画欣赏的指导策略
SHAN XI JIAO YU2022.166JIAOXUESHIJIAN教学实践把莲花的整个生长过程画出来与大家分享;有的画了一个个宝宝躺在莲花中间,他觉得莲花像可爱的宝宝,在池塘妈妈的怀抱里静静地听妈妈讲故事;有的说莲花像小摇篮,他想躺在里面做个美梦;有的说莲花让她感觉特别的安静,她想坐在花的中间冥想;有的说一朵朵莲花像小姑娘在池塘里跳着优美的圆圈舞……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和他们的童真话语展示在艺术欣赏区,让幼儿继续互动交流。
有了这些亲近自然的体验,幼儿欣赏《睡莲》的感受更是包罗万象,真正感受到自然与艺术的美妙交融。
二、平等对话,给予幼儿“大而深”的空间名画欣赏不是教师自上而下的满堂灌,以成人的视角去向幼儿介绍名画,也不是用提问去引导幼儿说出成人想听的答案,而是与幼儿进行一场轻松愉悦的平等对话,点燃幼儿智慧的火花,激发幼儿间思维的碰撞,创设无限畅想的空间,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交流。
这场对经典名画蕴含各种富有价值的美,构图的巧妙、造型的奇特、色彩的多变、线条的多样、画面的风格……这些精湛的艺术语言能无痕地润泽幼儿的心灵,从而提升幼儿对名画的感受力与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情感表达方式。
以下是我引导幼儿走向名画殿堂,与艺术大师平等交流、倾情对话的策略探索。
一、拥抱自然,记录幼儿“真而美”的感受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走进经典艺术少不了自然的熏陶。
因此,在欣赏名画的时候,教师要倡导幼儿亲近真实的自然意境,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鼓励幼儿用艺术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激发他们进行审美观照的潜在动机。
如:欣赏莫奈的《睡莲》前,可以让幼儿利用周末,与父母或与同伴一起去探寻莲花、欣赏莲花、感受莲花。
来园时再和大家分享有关莲花的发现与体验,一起互动交流。
幼儿画出了千姿百态的莲花并畅所欲言。
有的■文/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幼儿园 庄婉娉走进名画,与艺术大师倾情对话——幼儿名画欣赏的指导策略J IAOXUESHIJIAN教学实践话是幼儿在经典作品的熏陶下油然而生的情感流露,教师与幼儿之间是绝对的平等关系,要以尊重、理解的心去聆听并接纳各种不同的声音,绝对不能强求幼儿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教师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看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邵伟宏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8年第03期【摘要】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教师作为文化底蕴的传承者、学生人格力量的塑造者,那么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可谓是一个考验。
而对于教育,教师需要具备博大、高远的精神,教师自身需要具备有一个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份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
那究竟如何才能使教师能够拥有充实的灵魂与不断生长的精神呢,其途径无非就是读书。
本文就读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读书;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一位学者曾这样说道: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则就是最好的备课方式。
读书,每天坚持不断地读书,与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那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备课。
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多读书。
通过学习教育大师、教育学家的著作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在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领悟到教育真谛,使自身更加成熟。
我也更应该常与大师进行对话,多与名师进行交流,在多角度、多方面地感受大师的风采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更有见解、有灵性,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
一、读书让教师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一个教师没有理想,那就不可能培养出拥有理想的学生。
因此,教师是需要理想的。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先生说过人生不能没有梦,世界上任何一个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发展而来的,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有兴趣。
林语堂先生的“梦”指的是理想。
一个教师要拥抱理想,读书不乏是一条捷径。
读书,能让人增长见识、明辨是非、坚定心志。
如果教师不能具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在物欲横流、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难以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
教师以书为伴、与书对话,能够让你心思集中,沉醉于书香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自己对自己进行对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
唯有那种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够达到生活、思想的崇高境界。
4、与教育大师一次心灵的对话
有效研修——与教育大师一次心灵的对话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有效地课堂不只是教师运用好的教学方式和适当的教学技巧,还有教师对学生的爱。
最近,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读后,颇有感触。
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在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
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从教多年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
作为教师,她的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
只要我们在教育中真心的付出了我们的爱,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和未来社会上真正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
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因为爱他们也就是爱自己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
优秀教师经验分享(热门5篇)
优秀教师经验分享(热门5篇)1.优秀教师经验分享第1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
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
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读书,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在这短暂的几个月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
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感觉收获颇丰。
第一,读书方法。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
6、与教育大师一次心灵的对话
有效研修——与教育大师一次心灵的对话读陶西平《幸福从哪里开始》有感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得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一切高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负担却越来越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对子女学业的关注也是每一位家长的重中之重。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现在的孩子更多的是提前进入了竞争。
学业压力开始逐渐压垮着他们。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只有喜欢学习了,才能学到更多。
但是现在的孩子提到学习都避之不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百分之八点四、初中生仅有百分之十点七,而高中生仅有百分之四点三;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的即适合应考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恰恰是造成他们厌学的重要因素。
“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同时学生也被分数、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锅中的心理负担让这群天真孩子们无力承担,那么抗拒就是他们就是他们逃避的方式。
所以“减负”就成了必须进行的事。
可是现如今的减负不再是减法变成了加法,望子成农的家长唯恐“减负”影响了孩子,所以将更多属于孩子的时间用来了做“加法”。
而这样的后果使得本就抗拒学习的学生更加厌学了。
追根究底,真正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没有真正明白“减负”的目的。
在我认为“减负”减的是课业负担。
提的是“精益思维”。
减去不必要的内容,提高真正需要精进的地方。
将课堂的教学提高,减去课后繁琐的练习。
这样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比起一味的灌输,相信孩子们会学的更多。
同样,“竞争”是属于成人的世界,让孩子过早的与它接触,并不是明智之举。
与其学会“竞争”倒不如让他们保持对食物的新鲜感。
这样才能驱使他们主动去了解、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所以,我们应该减去孩子闷得课业负担,精进老师的教学方法。
在老师不难教,学生不难学的环境下,相信不再会有厌学的孩子.。
台湾星云大师语录
台湾星云大师语录导读:本文是关于台湾星云大师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有舍,才有得。
2、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3、沙弥虽小,将来终会成为法王。
4、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
5、养得深根,来日才能枝繁叶茂。
6、要产生正能量,不要产生负能量。
7、感谢你的慈悲,成就我们的牺牲。
8、看一切都是佛,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9、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10、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
11、勇气须从一念中求,仁慈须从行仪里找。
12、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凡事没有绝对的。
13、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14、人无全功;人无全能;物无全用;心无全善。
15、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16、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17、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18、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19、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20、培才爱才,才可以传灯;教人用人,才可以传宗。
21、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22、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23、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
24、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25、知苦恼,才会本份不妄求;知惭愧,始能进步不退化。
26、依附得人,可获终身快乐;投靠非类,将造一生之殃。
27、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28、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学习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29、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30、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31、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昇,事事不放过自己则学日密。
32、个人的性格,影响自己一生,群众的性格,影响万世族亲。
33、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34、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与大师的对话
与大师的对话1、“人之成为人,是由于听到了树叶的姗姗低语和草丛的绿叶歌唱、春日小溪的潺潺流水和夏日碧空的百灵啼啭、雪花的沙沙飘落和窗外暴风雪的狂呼怒卷、水波的柔和拍击和深夜萧穆寂景——听到了,而且千百年都在倾听这种生活的奇妙音乐,你要学会倾听着音乐,学会欣赏它的美妙。
”这段话写的特别好,源于人最初的感受,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知,不假思索、不予雕琢,教育学生也要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感知器官让其感受充分地感受、分享、交流,从而体会其中的美妙与快乐。
2、“孩子们认识美不能没有教师描述周围世界美的富有色彩的情感语言,但是只有孩子亲眼看到美的情况下描绘美的语言才会对他们产生感染作用。
”教师的语言很重要,但我们要知道这只是感染孩子的一个方面,配以真实的情境、图片、影像才能让这种语言的感染力得以最大化,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语言的魅力,这对于现代教育设备丰富的我们更好地让孩子们体会、感知与创作,前期一定要做丰富的准备,给孩子一个直观的视觉冲击,让课堂拥有一个最好的效果。
3、“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个窗口。
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终生保持他的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美育不仅是让孩子们欣赏美、体会美、表现美、创作美,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拥有一种灵魂深处的美并用心呵护这种美形成终身的善良。
所以我们学校的美育要深挖其内涵,要让孩子们真正体会感受到美背后的真挚与善良。
4、“周围世界存在的以及人们为他人创造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应当让孩子的心灵触及到并使他变得高尚。
”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果让孩子们能够亲眼观察到他们才会更好的感受到美,才会让他们心灵得到震撼得到体验才会让她们有所感受有所抒发,所以培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非常重要。
结合这一点本学期开展的“日行一善·日行多善·善行一生”活动就要让孩子们在点点滴滴的善行中触碰他们的灵魂,涵养他们的品格。
《与大师面对面------穿越时空的教育对话》读书笔记
《与大师面对面------穿越时空的教育对话》读书笔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当看到扉页上这一样充满诗意的文字,我知道,这个暑假,我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从古今中外诸位大师那里汲取教育的精髓。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克里希那穆提这位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如是说。
他认为,学校不是积累知识的地方,而是让智慧觉醒的地方。
有时候看看我们自己正在从事的教育,也许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传授书本知识,传授各种技巧,期望学生在各类考试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而学生的心灵是否得到解放、智慧是否能够觉醒,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共同思考的问题,当教育中充满了某种功利目的,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觉醒非常艰难。
我很羡慕一些国家的教育,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不是满堂灌输,而是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那么,学生需要思考、需要查找翻阅各种资料、不懂的地方需要请问老师等等,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生才得以丰富心灵,智慧得以觉醒,我觉得这才是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教育在于塑造和谐、健全的人,法国教育思想家蒙田如是说。
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形式是人的形式,蒙田的思想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提高自身品质与修养,实现人生价值。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正在做的许多工作,正是基于这个目的,不仅教育学生求知,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期待所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都是优异的,但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在品质修养上整体的良好表现。
我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与孩子们每天打交道的过程中,总是对品质修养好的孩子青睐有加,在班上多加表扬,也会向家长表扬孩子,我觉得,即便这个孩子成绩并不优秀,却仍然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教育者永远是学习者,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如是说。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现在常说的以学定教,其中不乏陶行知思想的影子。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训练学生摸索预习的方法、积累的方法、思维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探究的方法、合作的方法等等,然后学生才能探知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开放式教育视角下与大师对话之美术欣赏评述教。。。
感受•探究•创生——开放式教育视角下与大师对话之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探索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材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欣赏·评述”是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学习领域。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应让学生达到三个目标:(1)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2)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3)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欣赏·评述”在美术教学中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代艺术的发展正呈现出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的态势,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这样,在中学生未来的生活中,接触和谈论艺术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指望每一个中学生将来都成为艺术家,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但不管他们成为艺术家与否,每一个中学生将来都会接触到艺术,这则是必然的。
因此,艺术教育所指向的艺术素养的培养越来越不能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是综合的,对包括技法在内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之艺术创作能力,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中学生将来的发展来说是更重要的,至少,在学生应具有的艺术素养结构中它不应是被忽略的一块。
当然,艺术创作与欣赏又是不可分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是观者对艺术作品进行的再创造。
美术欣赏教育是培育任意美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学生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
在美术欣赏·评述教学领域,引入“对话”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如何更好的把握“对话”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对初中美术欣赏·评述领域中的“对话”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从“多元”入手,促进审美意义的充分流动和生成,以为欣赏·评述领域的课堂教学提供方法论的借鉴价值。
对话大师系列之八——“重建”,从阅读佐藤学开始
对话大师系列之八“重建”,从阅读佐藤学开始殷国雄2011年的冬天,读完佐藤学的《课程与教师》,我前所未有地兴奋:这本书理清了我很多专业上的困惑。
从它开始,我陆续翻阅了佐藤学先生的其他著作——不乏共同之处的文化与危机,敏锐的问题意识,我被深深打动。
阅读佐藤学,是我专业阅读的开始。
立足于此,我开始重建我的教育观。
重建教师尊严佐藤学把学习的实践界定为:学习者与客体的关系、学习者与他人的关系、学习者与自身的关系。
学习的活动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是编织自己同他人关系的活动。
立足于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理解——学习的对象不是天生具备意义,而是学习者给予语言命名赋予其意义,所以佐藤学认为学习的实践由三种对话构成,即同客体对话、和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
现实中,学校教育无视知识背后的文化与历史、情感和价值,无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知识被抽象成信息;知识被视作外在学习者的、就在那里的目标,和学习者的意义建构无关;学校的学习如同流水工厂一般,是为了完成既定学习目标达成正确答案,追求效率与效益,时间空间和关系都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中抽离出来;学校以控制和等级为明显特征,切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对话的可能……佐藤学敏锐地捕捉到了在学校空间中寻求学习者个人语言的重要。
学习要走向对话,就必须重视语言的作用。
为了实现作为对话的学习,在观察大量的课堂实践的基础之上,佐藤学提出以“倾听、反刍和串联”来实现课堂里的对话性学习。
串联是实现对话性学习的关键,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者与教材和他人、自己过往所学与现在所学、一种知识与别的知识、学校所学与社会现实,以及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共同串联,从而完成经验的改造,实现学习意义的建构。
这样的教学对老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发起者和维护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所谓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指向学生,也指向教师。
他们不认为自己凭借知识和地位优势,就是天然的真理垄断者,他们相信每个学生对世界真诚的观察和思考都有其意义和价值,在聆听和理解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会随时修复原有的观点,更新自己的认知。
《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第三章 第三节 与大师对话(2020-04-26 15_27_16)图
乐玩童画
二、(一)采用合适的引导策略 要帮助幼儿体会画家表达的潜在意义,领略画家的独特魅力,仅
仅让幼儿像成人一样看着画面来感受,与其多感官、多通道参与的学 习方式不符。因此,幼儿欣赏名画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引导策略。 1. 音乐烘托
音乐和美术本质上具有同源性,都是用于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 因此,配上与画作主题相符的音乐,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情境,理 解画作,同时培养幼儿的艺术通感。如在欣赏蒙特里安的《百老汇的 爵士乐》时,教师先让幼儿听一段爵士乐曲,鼓励幼儿跟着音乐自由 做动作,然后说说听了音乐的感觉。充分感受音乐之后,教师让幼儿 欣赏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说说这些格子给人的感受,这幅画给 人的整体感觉跟刚才音乐给人的感觉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在幼儿充分
乐玩童画
请思考:在本案例中,老师应该怎样引导从幼儿的角度 正确欣赏大师作品?
案例分析:这样的处理显然跟欣赏活动的目标背道而驰。 教师的误读阻碍了幼儿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 艺术的 实质是精神、是情感,是用美的尺度研究、反映美的规律。 儿童画是一片未被世俗污染的净土。他们在潜意识近于无 为的凝神作画中,闪现了艺术本体的灵光,不需要像学习 基础绘画一样去分析主题的形色。.如果在这个时期成人教 给孩子如何画画,就是剥夺了孩子认识事物的乐趣,甚至 挫伤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
乐玩童画 《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
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 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 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 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加泰隆风景》中 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 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 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象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 镜下的生物。
教育大师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大师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被尊为教育大师。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涵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目的孔子的教育目的是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强调个体修养,认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的全面发展。
孔子的教育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要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推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孔子的教育方法1. 尊师重道:孔子的教育方法以尊师重道为基础。
他认为学生应当尊重教师,对教师的话语存诚恳的态度。
同时,他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学习敬业、奉献和谦虚的品质。
2. 实际问题导向:孔子的教育方法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他认为学生应当实践中学习,通过与实际问题的接触与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礼仪尊重:孔子的教育方法强调礼仪的尊重。
他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规范。
通过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他能够使学生在社会中更好地融入,发挥积极的作用。
4. 强调学习方法:孔子的教育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他认为学生应当提倡刻苦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个人的才能和素养。
三、孔子的教育内涵1. 人格修养:孔子的教育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
他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发展正直、宽厚、有责任感、善良等品质。
2. 知识学习:孔子的教育内涵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
他认为学习是人生的重要任务,通过学习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改变命运。
3. 社会责任:孔子的教育内涵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
他认为学生应当以天下为己任,关心社会大众的福祉,为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 对话与思考:孔子的教育内涵注重对话和思考。
他鼓励学生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对话,通过思考和探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人格修养、知识学习、社会责任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鲁迅文化“走出去”:与世界大师对话
鲁迅文化“走出去”:与世界大师对话作者:暂无来源:《浙江画报》 2016年第5期文周能兵图赵国华2016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
鲁迅不仅是中华文化优秀的继承者,也是中华文化优秀的开拓者,还是吸收接纳西方文化的典范,同时更是民族魂的象征,他的思想精神和文学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在打造中华文化软实力、实施“一带一路”全球战略之际,纪念鲁迅、弘扬鲁迅精神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也是中华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象征。
绍兴鲁迅文化基金会从2014年开始就举办“大师对话”文化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与世界十大文豪故乡城市开展文化交流。
通过文豪故乡城市之间的交流联谊,加强以学术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合作交流,努力保护和合理利用鲁迅文化遗产,宣传、提升鲁迅家乡绍兴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友好交流、共同发展的目的,从而推动绍兴文化创新发展,取得良好的对外文化传播效应。
今年5月,鲁迅文化基金会将举办“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活动,印度泰戈尔故乡将派出代表团来绍兴参加活动,进行泰戈尔英语专题讲座,开展友好馆际交流。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样的对话,实质就是以“名人十民间”之力,令中华文化与中国文化大师走向世界,增强中国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大师对话什么?2014年,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鲁迅基金会推出了“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并组织中国艺术家赴法国采风创作、邀请法国相关人员到绍兴等城市进行文化交流。
中法两国画家分别描绘了鲁迅的故乡绍兴、雨果的故乡贝桑松,结集出版为中法双语画册,分别在中法举办作品展览。
这为中法建交50周年增添了文化分量。
201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鲁迅基金会又组织了“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
活动中,中俄双方代表互访两国大师的故居与博物馆,专家学者们进行交流座谈。
此次活动从“大师对话”延伸到两国文学、文化的民间交流,促使了中俄两国的文化血脉深度交融。
鲁迅长孙周令飞说:“鲁迅与世界大师的跨时空对话,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这一交流还将不断深化,向多方拓展,成为一列长途列车,一站一站驶向未来。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到用时方恨少篇一: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
”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
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
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
我与大师对话教案
我与大师对话教案教案标题:我与大师对话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与讨论《我与大师对话》的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参与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解释《我与大师对话》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2. 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3. 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估故事的主题和教育价值。
教学资源:1. 故事《我与大师对话》的文本2. 投影仪或白板3. 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材料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教案标题《我与大师对话教案》。
2. 向学生介绍本堂课将要学习的故事《我与大师对话》。
阅读与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我与大师对话》。
2. 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解释。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主题、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批判性思维:1.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例如:“你觉得故事中的大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言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彼此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评估故事的主题和教育价值。
互动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从故事中重新创作或改编。
2. 学生可以用戏剧表演、绘画、写作等方式呈现他们的创作成果。
3. 每个小组展示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故事的主题和教育价值。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他们对于这个教案及故事的感受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阅读其他著名文学作品,并以类似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故事或书籍,撰写一篇关于该作品的书评或读后感。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教师收集学生的书面作品,检查他们是否准确理解和解释故事。
3. 教师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中的表现。
大班美术活动:“我和大师在对话”
活动设计想与操作的不同,验证猜想结果是否正确,同时对猜想正确的幼儿进行鼓励。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启发幼儿说出各种现象,如,小朋友玩滑梯时,由于摩擦产生静电,互相碰触时会有刺痛感和响声;毛衣穿脱时会有声音,晚上会发现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一起等等。
亲子活动: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并来园和小朋友一起交流。
六、游戏“头发飞起来”师:“我们的好朋友科学泡泡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让头发飞起来呢?请小朋友选择材料,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成功。
(幼儿男孩和女孩互相结组做游戏,并请操作好的幼儿到前边演示,看谁先把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活动在游戏中结束。
活动目标:1.通过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如何走上绘画道路”的小故事,了解“绘画”的精神主旨是表达个人喜好和和体会自由、宁静、快乐的心情。
2.通过对马蒂斯作品的赏析,体会不同画家不同的绘画风格,在绘画自己的作品时,尝试有目的感受大师的风格。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观。
活动准备:1.“作画蜗旋线”的课件和古斯塔夫作品的课件2.马蒂斯如何走上绘画道路的flash3.马蒂斯作品的课件4.古斯塔夫、马蒂斯和其他画家画作的课件5.肖邦“斗琴一幕中的第二首”6.毛笔、调色盘、涮笔筒、抹布、报纸、水彩笔、彩笔、油画棒、勾边笔、画纸活动过程:1.教师播放课件“作画蜗旋线”,引发幼儿对奥地利著名画家古斯塔夫的了解。
2.播放课件古斯塔夫的两幅作品,请小朋大班美术活动:“我和大师在对话”陈玉(承德市第一幼儿园,河北承德067000)关键词:美术活动;绘画精神主旨;绘画风格;审美观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8-0061-02. All Rights Reserved.友欣赏,领略古斯塔夫的绘画风格。
指导语:小朋友们,古斯塔夫最喜欢运用什么图案(蜗旋线、眼睛)?3.以介绍另一位世界级画师的方式引出马蒂斯,播放“马蒂斯怎样走上绘画道路”的flash,引导幼儿体会绘画的精神主旨是表达个人喜好和在绘画过程中体会自由、宁静、快乐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师与教师的对话
教师:我扎扎实实的备课,认认真真的上课,要求小学生必须学好。
一心想让我班的学习成绩夺魁。
可是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总是不够主动不知道是何道理?
巴班斯基:离开学生本身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就是不可思义的。
要知道如果学生不善于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独立学习,那么不管教师教学安排得如何出色讲解的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
教师:原来如此,小学生也有独立学习吗?
罗杰斯: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越的。
共米尔: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教师:那要如何引导呢?
叶圣陶:鼓励学习,无需外求,就在指导学习之中使学生受到鼓励,可能最有实效。
托尔斯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皮亚杰: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
教师:我在课堂上也常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引起学习兴趣。
开始学生很高兴,而后来怎么也就不管用了呢?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你所追求的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教师:那要怎样做,学生的兴趣才能持久呢?
苏霍姆林斯基:接近和深挖事物的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
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兴趣的主要源泉。
布鲁纳: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既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教师:除了激发兴趣,还有哪些办法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呢?
赞可夫: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土壤。
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教师:怎么样诱发学生的情感呢?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
罗杰斯:只有在真实、接受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
教师:教好书还有哪些决窍呢?
陶行知: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叶圣陶: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奥苏伯尔: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就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周玉仁: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凡是学生自己
能探索得出来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
布鲁纳: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代替鲜明的感知和观察,只会使学生变得愚蠢。
丁肇中:不要教死知识,而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点。
而迈出一步,就成为他们思维的情结刺激的源泉。
斐斯泰洛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赞可夫: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
教师:怎么样发展学生的思维?
皮亚杰: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不要过分追求直观,课堂上挂满直观教具,这会阻碍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
教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布鲁纳: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正确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波利亚: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皮亚杰: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
波利亚: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在学生做题之前,让他们猜想该题的结果,或者部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