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开题报告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嘉祥一中张衍凯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名称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三面环山一面临城,背倚萌山,怀抱独坐山,南望洙水,前身为曾子书院。
2015年夏季高考贾静以裸分726获得山东省状元,侯郡潇、刘爽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让嘉祥一中一跃成为了全市重点、全省知名的省规范化高中。
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时期以来又一直致力于打造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嘉祥一中不遗余力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注重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如儒家负重致远思想、曾子孝道文化、石雕艺术等。
独立开发和编著了《弟子规》《孝经解读》《嘉祥籍文化名人》《嘉祥地方文化简介》等校本课程。
学校的教研楼——辅仁楼,教学楼——至真楼、至诚楼、至善楼,功能楼-—琴馨苑、聚英楼、聚德楼、聚才楼、聚婧楼,其他代表景点——三省亭、格物门、砺慧广场、孝墙等,命名多出自曾子及其他古代圣贤所著典籍。
2016年春天,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中小学校舍改造的统一规划,大刀阔斧地启动嘉祥一中东扩工程。
按照设想,校区在原面积之上扩大近一半,嘉祥一中迎来60多年变革史上的重大机遇。
但同时应看到,校园建筑布局和文化建构亟需重新整合与设计,而学校缺少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
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重构亟需深入一线的调研与高瞻远瞩的眼光。
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性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存在。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合。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味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的提出着眼于当地文化特色,积极寻求当地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构上的结合点,让当地传统文化在一座现代化学校里植根新生,架起传统与现代沟通的桥梁,而不是视为过时的东西加以遗弃。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既包括学术文化、社会文化,也包括校园生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例如:一些高职院校自身文化内涵缺失,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缺乏;一些高职院校缺乏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与学校缺乏深刻的情感联系;另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较为重视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因此,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从多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为高职院校构建更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二、研究内容(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从多个层面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和思路,依据研究结果提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和路径;(五)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和实践,具体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和实践,探讨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及实践路径。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材料,了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以及现状和问题等方面情况;(二)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探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三)专家访谈法:通过专家访谈,了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策略和实施途径等相关情况;(四)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某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及其实现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及其
实现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基层党组织要
引领学生们走好正确的道路,深入宣传阐述党的理论,传播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把正确的思想引入到学生的思想胸怀中,促进学生知行
合一,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首先,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知行合一”。
只有“知”和“行”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走正
确的道路。
其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在教学实践
中广泛开展一些围绕精神文明文化的主题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
责任感,促进学生自觉遵守校园道德准则,树立严格的精神文明风尚。
此外,基层党组织还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发挥党组
织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学校存在的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积极与学校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本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及
其实现途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基层党组织在学生思想
教育方面的作用;2)基层党组织推动精神文明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3)基层党组织的助力下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机制以及实施路径。
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发挥,推动
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
当前,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同高校的教学质量存在差异,一些高校甚至遭
遇了教学质量危机。
为了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建立和发展高校的教学质量
文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二、研究选题
本研究选题为《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建立和发展高校教学质量文化,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为高校提供优质的人才培养服务。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1. 通过对高校教学质量文化的探讨,了解高校的教学质量现状,探讨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方案。
2. 探讨高校教学质量文化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确定高校教学质量文化的基本特征、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
3. 探索建立高校教学质量文化的策略和方法,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和建设措施,为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进行探究和验证。
五、预期研究成果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
1.对高校教学质量文化的定义做出明确的界定,揭示其内涵和构成要素。
2.分析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的根源和原因,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3.分析高校教学质量文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建设策略和方法。
4.为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国红中国风”学校文化主题建设》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与灵魂。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十分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不断使之发扬光大。
优秀文化不但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感情,更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红中国风学校文化主题历史渊源。
中国红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其渊源追溯到古代是对日神虔诚的膜拜。
当时,红色,又称瑞色,象征喜庆,大方,朝气,中国汉代最早的祭祀,婚嫁服饰便称之为玄瑞,直译为黑红之义。
汉代时日为国家图腾,因太阳之色为红黑双色,故而推崇玄瑞。
太阳象征永恒、光明、生机、繁盛、温暖和希望,自然红色也就拥有了太阳的象征意义。
流传至今。
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尚红习俗的演变,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传统精髓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积极入世情结,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
中国红意味着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浪漫、性感、热烈、浓郁、委婉;意味着百事顺遂、驱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传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
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盘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中国节,高度概括着龙的传人生生不息的历史。
从朱门红墙到红木箱柜;从孩子的贴身肚兜到以中国红为主题的婚礼;从本命年的腰带、佩玉的流苏到寿星的寿服寿桃;从添丁进口时门楣上挂的红布条到孩子满月时做的“满月圆”;从舞龙灯的绣球到锣鼓唢呐的饰物;从深闺女儿的红头绳、香囊到扭秧歌的舞绸;从开张大吉的剪彩到恭贺新禧的贺卡;从铭刻着权力的印泥到记录着功勋的锦旗;从过年过节悬挂的灯笼到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倒福和窗花,从“压肚腰”的压岁红包到除旧迎新的爆竹;从闻名遐迩的“红、绿、黄”唐三彩到景德镇最负盛名的“祭红”瓷中国红就这样以农耕文化为依托,以家族意识为核心,经过多少代潜移默化的熏陶,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成为当之无愧的安身立命的护身符,镇守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疆土。
《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及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注学校作为思想文化教育主阵地的建设工作,近几年,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大力发展校园文化,以此来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我们要想实现目标太难了,经济大潮的冲击,人心的浮动,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师资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等等,都给我们文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一年多来,老师们叫苦连天,学校正在爬坡过坎阶段,不进则退,退回去,付出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想打造出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文化名校,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了,面对上述种种困扰,我们于2011年提出“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及实践研究”课题,经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破解学校发展中的难题,使师范路小学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学校的生命价值。用文化来引领,用文化来治校,建立“人文、生态、活力"的现代化小学,让学校处处有一张生动的“脸”,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永远有一种人本的“魂”。
3、调查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谈话、访问、座谈、发问卷等方式,来了解现状、收集有关事实、数据等材料.
4、经验总结法
根据德育实践所提出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概括,使之上升到德育理论.不断总结得失,并结合张北县域和学校实际构建自己的课程,定义自己的教育,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并认真分析形成理论。
五、研究过程
三、研究意义
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不断实现赶超、跨越、腾飞。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培养“全面+特长”的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更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同时,学校文化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的研究,能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
同时也能促进了学生家庭文化生活的改变,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必能促使其家长对学校的关爱,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能得到家长的认同。
让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家庭的文化品位,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另外,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这主要表现在:1、陶冶功能。
校园文化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独特的效能。
首先,它要求创设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的各方面特别是育人起到指导作用;其次,它以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这种濡化、规范作用是无所不在的,深远长久的。
2、社会化功能。
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3、教育促进功能。
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和业余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过剩精力也需要在课堂之外找到新的天地。
校园文化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发展环境,无论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还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的培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等,都大有好处。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模板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一、引言首先,对参与本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总结和宣传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特撰写本次汇报。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保障。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 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注重宣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了诗歌朗诵、古文诵读、书法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2. 发展学生社团学校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社团,如音乐社团、舞蹈社团、科技社团等。
通过社团活动,学生能够发展兴趣爱好,锻炼实践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 丰富课外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各种课外活动,如文艺晚会、运动会、学科竞赛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4. 培养社会责任感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工、环保活动等,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关心他人,传递正能量。
5. 建设优美校园环境我们注重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加大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加了文化元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1. 学生参与度提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学生参与度明显提升。
许多同学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主动参加社团、参与志愿者服务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在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的推动下,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校园文化活动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
3. 学校声誉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使学校的声誉得到提升。
2024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_4
2024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024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一、研究意义学校文化建设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渠道,只有每一所学校的和谐才能成就整个社会的和谐。
因此,《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旨在以“文化引领”,增强学校凝聚力,并让我校“阳光育人,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人文求善、科学求真、快乐学习、阳光成长”的办学思想形成共识,从而逐渐彰显我校“阳光个体生命特色”向“阳光集体生命特色”转变的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及适应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理想与追求。
学校文化建设经过反复实践与考量,在传承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滋养了学校特有的文化品性,又将此文化积淀所生成的师生精神生命质量的价值归属感与当前的教育理念相互交融,并试图研制一种行之有效的“治校策略”,构建一套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二期课改”新理念,新思想,且富有园区与我校特色的“阳光育人”的教育范式与教学体系。
学校文化构建以“阳光育人”理念为核心旨在基于整个社会、家庭背景,乃至个体生命(人)在生活、工作等精神层面上所呈现出的对“生命价值追求”的不同认同度与使命感,责任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不同研究方式,找到生成此课题的原因。
如: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阳光成长?何谓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教师的终极价值追求究竟是什么?阳光教师、阳光心态的基本素养究竟是什么?如何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提高师生对生命质量的不断追求与超越?二、研究方案(一)研究目标1、理论研究和理念探究:深化拓宽“阳光育人”办学理念的内涵和外延。
2、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实施体现办学理念的育人机制和发展机制,实现领导、教师、学生三方之间的积极互动,共同实现和谐发展。
3、氛围营造和文化构建:建设具有我校特色、能够引领学校成员精神生活发展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自主发展的家园、与教育园区和谐共进的素质教育实验园。
(二)研究内容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各种静态的、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文化系统,更包括体现学生主动状态的活动方式,还包括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师与领导的工作方式。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二)个性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研究
(三)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2.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3.通过课题的研究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综合运用观察法、调查法、
得到发展的。它是集体的结晶,它需要班集体的每一个成
员都要参与进去。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要使其作用
最大化,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实施,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我
们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班级文化的建
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必须融入到建设校园文化
的系统工程中去,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形成齐头并进的
实现班级自能管理。做好与家长良性沟通工作。做好后进
生帮扶工作。
3.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开展个性化班级主题活动。培植良好的班风,形成良
好的班貌。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做好班级优秀传统
的传承工作。
(二) 课题的假说
班级文化存在方式是动态、系统的,是在不断变化中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个性化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搞好个性化班级布置。搞好个性化班级财产管理。搞
好个性化班级卫生管理。
2.个性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制订个性化的班级公约。
的具体情况选好研究内容。
3.收集本课题相关的资料,组织好实验教师的动员、培
训工作。
4.拟定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学校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学校文化建设汇报材料一、文化建设概述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包含了学校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
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文化建设,旨在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校园环境建设我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具体措施如下:1. 校园绿化:对校园进行绿化,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
2. 校园美化:对校园进行美化,设置了雕塑、喷泉等景观,提升了校园的艺术氛围。
3. 校园净化: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
三、课程文化设置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以下几点:1. 人文素养课程:开设了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 科学素养课程: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 艺术素养课程: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师文化培育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我校注重教师文化的培育: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2.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3.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学生文化活动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活动:1. 文艺比赛:定期举办文艺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
2. 学术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社区文化合作我校注重与社区的合作,共同推进学校文化建设:1. 资源共享:与社区内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
2. 活动共办:与社区共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等。
3. 信息互通:与社区保持信息互通,及时了解社区文化动态,调整学校文化建设方向。
七、文化成果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通过文化建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学业成绩稳步提高。
班级文化建设开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开题报告班级文化建设开题报告一、引言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背景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和班级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1. 建立班级文化核心价值观制定班级文化核心价值观,明确班级的宗旨和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2. 打造班级文化活动品牌开展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如班级主题讨论、班级文化节、班级志愿服务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建设班级学习共同体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同时,建立学习档案和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和经验分享。
4. 加强班级管理与监督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班级管理责任,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引导。
同时,建立班级监督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估与反馈建立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估体系,定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六、结语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汇报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汇报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学校,我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特制定了本方案,旨在创建一个积极向上、活力充沛、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综合素质拓展活动的意识与能力;3)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原则:1) 突出特色,建设多元化的文化氛围;2) 寓教于乐,将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3) 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4) 充分参与,营造共建共享的环境。
三、具体方案1.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将组织各类具有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书法比赛、歌曲创作比赛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修养。
2.打造文化空间:在校园中划出专门的文化空间,设置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等,供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阅读。
同时,将经典文学作品与学校建筑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校园中还设立文化墙,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学校的文化特色。
3.开展寄宿制文化活动:针对寄宿制学校,我校将组织寄宿制文化活动,如夜话、寻宝比赛等,通过参加活动,学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丰富学生社团生活:学校将积极组织各类学生社团,如文学社、音乐社、舞蹈社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参与其中。
通过社团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5.推行文化教育课程:学校将加强文化教育课程的推行,将经典名著纳入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四、评估与改进为了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将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背景意义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基地。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文化氛围,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支点和抓手,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
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阵地——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风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
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
在专制型的班风里,成员之间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学生之间产生烦闷、恐惧、厌恶的情感态度与彼此攻击的行为模式,学生自信心、自尊感与上进心不强。
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身心健康,营
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但是,由于教育教学环节、文化传承和人员
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小学班级文化在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主
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旨在
探究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1. 研究目的:
(1)了解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特点;
(2)找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其成因;
(3)探究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提出相应建议。
2. 研究内容:
(1)小学班级文化的概念、特点和现状;
(2)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对某小学班
级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可以探究小学班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重点,完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本研究可为小学班主任提供一些实际的指导意见与建议,促进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应用。
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农村中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有限,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育班级文化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于促进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农村中学中有效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协作力和创造力,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了解农村中学的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查找问题所在。
2.阐述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介绍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并说明当前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3.探讨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指出创新思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同时深入探讨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4.总结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成功的案例进行总结,研究成功的原因,发现存在的不足,总结既有的经验。
5.提出适合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从组织、领导、活动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明确巩固和发展班级文化的具体实施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文献综述,系统地梳理和分析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
2.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当前班级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究问题所在,为提出对策和建议提供数据支持。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深入探究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创造的班级团体文化,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本研究选取“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作为研
究课题。
二、研究目的
1.探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分析影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
3.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和途径,提出改进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2)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3)影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
(4)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5)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材料,系统梳理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高校班级文化建
设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3)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分析方法分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探
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四、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得出以下预期结果:
(1)了解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2)探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3)分析影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
(4)提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和途径,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5)制定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提高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与社会进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
因此,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
通过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能够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能够推动中学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全面发展。
三、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分析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与不足,进而提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建议,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四、研究内容
1.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2.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与不足
3. 影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4. 促进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深入地探究。
六、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指导,帮助中学校园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
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学生的文化水平低、班级管理困难、班级的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识不强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1.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和特点、解决方案的理论依
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对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基于组织文化模式的中国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开题报告
基于组织文化模式的中国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大学组织文化是指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持续存在的一种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工作方式和思想方式的集合体。
它是大学对自身文化特色、学术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一种体现,反映了大学集体的认知、价值、情感和行为。
在大学工作中,组织文化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能够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在实际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中国大学组织文化多样性强,文化模式不同,建设难度大;另一方面,大学人员结构差异大,文化背景不同,如何形成共同的组织文化也是一个挑战。
因此对于中国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组织文化模式为基础,探讨中国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思路。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组织文化模式的研究:本部分将探讨组织文化的定义、本质和重要性,并介绍经典的组织文化模式,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和麦格瑞格的管理理论、潘多拉框架理论等,并分析各种组织文化模式在中国大学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中国大学组织文化现状分析:本部分将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了解中国大学目前的组织文化现状,包括大学的文化特征、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工作方式和思想方式等,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中国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策略研究与实践:本部分将针对中国大学组织文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中国大学的文化建设策略,并具体分析实践过程中的操作实现和推广问题,同时探讨后续发展的方向。
三、预期成果与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探讨中国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揭示中国大学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重大研究方向;2.不同于以往对于组织文化研究的强调文化特征,本研究提出基于文化模式的组织文化分析框架,为组织文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打开新的研究局面;3.提炼中国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和瓶颈,提出适合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现状的组织文化建设策略,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学校文化建设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课题开题报告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一、课题的提出优秀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发展;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熏陶浸染着师生的心灵;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他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不仅承担着传播文化的基本职能,还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变革提出的新任务;学校文化建设是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理论与实践的新概括;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现学校社会功能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创新,其最深刻的意义在于促使我们去重新认识和重新发现。
重新认识和发现课程、教材、教学、学校、教师、学生。
学校是创新的场所,创新之路应该从学校开始,学校是读书的地方,学校应该飘荡书的香味;学校是培育诗意和激情的地方,学生在这里受到诗一般的陶冶和鼓舞,学校文化“无孔不入”,文化成了学校之魂,学校即文化。
进入“十二五”,我们期望通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以促进师生观念、教学风格的塑造与整合,提升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相关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1、理论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人们对于学校文化概念的一些模糊认识,全面认识学校文化的基本特性和框架体系,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和改革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2、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形成能够引领现代学校发展的、有特色的、适合知识社会和全球一体化社会需要的先进学校文化。
建设和谐的学校文化,夯实学校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实践文化和创新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3、社会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它不仅对广大师生员工起着思想情感的导向作用,行为规范的制约作用和个性、心理品质的促进作用,关系到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未来公民的素质,还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产生长远的影响。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课题组组长、学校校长、湖北省优秀教师李富清同志,具有高级教师职称,对初中现阶段的教育理论与改革实践有较深的研究。
副组长罗化伟同志,主持了两个襄阳市级和一个老河口市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丰硕。
本课题组成员杜玉山、罗贤宝、王克林、杜士连、杨辉、樊文正、杜勇、刘红亮等同志大都是市、县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业务功底实,科研能力强,都发表了多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科研论文。
本课题组成员本着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有能力按预定计划完成课题研究,并达到预期效果。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我校是襄阳市级示范学校,在全市范围内无论是在办学经验、办学成果、师资力量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是老河口市初中教育界一面旗帜。
2、领导高度重视:校长李富清同志亲自担任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领导。
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3、时间保证:课题组成员都是专业教师,有时间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组每两周举办一次小型活动(可与业务学习结合),每个月举办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开展一次阶段总结活动。
4、硬件支持:(1)标准的学校网站、班班通设备、校园广播站;(2)标准化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橱窗专栏;(3)多媒体室设备设施,各办公室教师配备了计算机;(4)每个教室的电子白板有丰富的教学资源;(5)丰富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内容。
5、软件支持:(1)学校制定了该课题研究的保障制度;(2)购入了大量必备的研修图书资料,校园网上的丰富资源。
(3)科技制作、书法绘画、文体表演等兴趣小组机构健全。
(4)学校常年注重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为全市同级学校提供了模板,不少兄弟学校到我校参观学习。
(5)建设好校园文化长廊(6)建设好教师文化广场、学生文化广场、国学经典园。
6、经费保障:本课题是学校重点课题,得到了老河口市教育局的认可,并答应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课题组所需图书资料、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学校每学期确保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并实报实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促进广大教师树立文化立校的目标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意识,以课堂文化建设为主渠道的中心意识,自觉认同本课题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构建我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学生文化建设为中心,以教师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文化建设为主渠道,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根本,总结农村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有效策略和基本办法,进而实现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目的,并为同类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2、研究主要内容本专题研究与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它主要主要包括学校所处的外部自然环境、学校内部的规划布局以及学校建筑、绿化、雕塑和文化传播的设施等。
是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支撑.是提高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师生经过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它反映着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探索精神,反映并规范着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和作风.对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具有统领和导向功能。
其建设内容包括: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学校道德建设、学校文化活动等方面。
(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管理制度、教职员工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行政后勤管理制度等。
只有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才能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3、研究途径: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开展德育系列活动,开展文化创新,整理学校精神文化成果,促成校园文化生成。
4、研究的重点(1)、学校以和雅文化为主题,推行“指导·共享”模式下的民主课堂。
(2)、丰富校园生活,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研究,增加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部分。
(3)、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努力打造洪中教育品牌,形成一种文化。
5、研究的难点构建民主生活方式为核心的现代学校精神文化。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为学校整体改革研究,鉴于本项实验内容多、综合性强等特点,需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少走和避免走弯路。
2、行动研究法。
以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及时反思调整等方式展开,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3、经验总结法。
及时积累研究案例,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做法、体会,总结筛选新的经验、方法,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炼课题成果,并经常开展经验的交流。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1、全面启动,形成共识阶段(2012.5---2012.12)主要任务:完善课题组织;组织培训与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申报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落实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以多种形式明确各自责任的内涵2、深入研究阶段(2013.1--2014.6)主要任务:①挖掘学校文化底蕴:现代学校文化是一种开放文化,我们仅仅重视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不够的。
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这样复杂的社会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对这些文化资源整合,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选择,汲取精华,将其内化为特定的学校文化内容,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并且不断充实和发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和现代学校文化主体的内在要求。
②传承学校自身文化:我们要充分挖掘学校发展史,以历史上存在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歌等为载体,对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学校文化的内涵、特征、历程进行考察,剖析学校自身已形成的文化传统,提炼并凝聚出本校的学校文化,从而构建本校现时特色的深厚的学校文化,真正实现对自身已形成的文化传统的历史传承。
③形成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人们追求的办学理想,是学校在办学实践及办学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办学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成熟的学校文化必须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和最高准则。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办学理念的指导。
无论是班级层面的文化建设,还是学校层面的文化建设,都需要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形成清晰、合理、基于自己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进行的一项前提性工作。
④进行学校文化创新: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照搬。
学校要根据其培养目标,对多元的文化资源进行选择、提炼和创新,生成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我们要力戒大同小异、缺乏自己的个性特色、流于雷同等做法。
⑤促进学校文化生成: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在植入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
所谓生成,既包括对社会文化的转换、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又包括对学校特色文化的营造和创新。
生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根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