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课件(26张)
合集下载
2018届二轮复习:第8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发展(1895~1919年)(课件)(117张)
(5) 从 社 会史 观看 ,剪 发辫 、废 除跪 拜礼 和废 除“ 大 人”“老爷”等称呼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 新。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1)辛亥革命是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 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使人民获得 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是经济工业化的里程碑:辛亥革命推翻了 “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 法令,激发了民族资本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实业救 国”呼声高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显著发展。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戊戌变法:1895 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 国救亡政治运动; 1898 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 2.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山东发 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 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⑤实现了中国 20 世纪第一次巨变,推动了中国民主化 进程。
1.多视角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为防止袁世凯专制 独裁 (直接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根本目的 )而 颁布。 (2)内容:主权在民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 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3.辛亥革命 (1)条件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③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 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 年,全 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成立。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ppt
③总体体现渐进性、层次性和继承性
维新派: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通过改革 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正面批判封建思想。
革命派: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土地制度, 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平均地权”;没有明确批判封建思想。
激进民主主义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但全 盘否定儒家思想(绝对化)。
D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 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 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 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 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 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 行其教。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 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 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 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 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 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 有什么新变化?
(1)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 中西文化交融)。
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
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
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先进知 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3)共同点:均作为救国救民的武器,力求实现中国 的独立与富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维新派: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通过改革 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正面批判封建思想。
革命派: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土地制度, 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平均地权”;没有明确批判封建思想。
激进民主主义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但全 盘否定儒家思想(绝对化)。
D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 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 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 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 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 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 行其教。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 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 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 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 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 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 有什么新变化?
(1)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 中西文化交融)。
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
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
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先进知 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3)共同点:均作为救国救民的武器,力求实现中国 的独立与富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八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pptx课件
对点演练1 (1)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银行,但数量有限;甲午中日战争后,开 设的银行越来越多,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银行纷纷给予清政府大量 借款。这些银行的设立( B ) A.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B.说明西方侵略中国的方式有所改变 C.解决了民族工业的资金问题 D.加剧了中国的通货膨胀
(2)1903年,梁启超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中提到“所谓帝国主义 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 材料反映出梁启超( D ) A.对帝国主义本质有初步认识 B.强调与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 C.认为海权决定海上商业发展 D.意在强调海权对国家的重要性
解析:根据材料“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 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可知梁启超强调的 是海权关乎商业势力进而影响国家实力,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海权与中 国前途问题,重点不在于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海权的 重要性,与同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无关,排除B项;材料“商业势力之消长,实 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不能等同于海权决定海上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
解题思路:①找题眼:“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②核选项,辨正误:材料对比了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的舆论宣传, 在日本刻意“包装”、误导欧美舆论的情况下,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说明清 朝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外交的功能,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取决于 战争双方,欧美舆论无法左右,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利用舆论进 行“包装”是为了掩盖其侵华罪行,不是为了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故B项错 误;材料主旨之一是强调西方媒体认可日本的宣传,支持日本侵华,并非鼓 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C
知识点二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 二轮复习课件: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近代化的整体缓慢发展(1894—1919)
1.多角度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1)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西方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 存行列。
2.注重对先进中国人探索与抗争的理解认识 (1)辛亥革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突破。 ①从组织形式(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领导阶级(民 族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斗争目标(资产阶级共和 国)等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对太平天国运动重大突破的表现。 ②从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壮大)、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及清政府的政治腐败等角度理解原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近代化的 整体缓慢发展(1894—1919)
——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
阶段特征 划分阶段 总结特征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中国近代 阶段特 化的高峰时期,政治民主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
征 济工业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思想科学理性化 (新文化运动)都有长足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日本崛起、扩张和一战为例分 析国际背景对国内状况带来的影响?
拓展视野 提升素养
政治上 经济上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五四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
康梁维新思想;实业救国思想; 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 社会主义思想
二轮复习全攻略必修专题突破课件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52张PPT)
等。
(2)因果型:常用关键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 “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 “背景是”等。
(3)材料型:涉及时间概念、地点、人物等关键词;从材料 信息角度看,有“材料表明”、“说明”、“体现”、
“反映”等。
(4)逆向型:其关键词有 “不正确的是”、“不包括”、 “不属于”、“错误的是”等。 (5)目的型: 其关键词主要有“主要目的是” 、“目的是” 等。
解析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开始了君主 专制统治;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
灭,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项正确。
答案 B
知识必备
■ 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 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革命。 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
征。
答案 D
【变式训练1】 (2012· 德阳一模)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 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 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 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 )。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高 考 突 破
考向一 辛亥革命的背景、结局、特点及意义 典题例证
【典例1】 (2012· 福建文综,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 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 )。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命题揭秘 本题为情境结论式选择题,考查对辛亥革命成 就的理解判断,主要考查学生的迁移所学知识,运用分析 判断问题的能力。试题精巧,备选项迷惑性强,有一定难 度。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代化进程,包括改革官制、选举制度、教育制度等。
倡导君主立宪
02
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限制君权,扩大民权,推动政
治民主化进程。
推动思想启蒙
03
维新派还积极推动思想启蒙,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
思想的解放和进步。
辛亥革命时期民主共和制度建立
推翻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帝 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社会影响
社会性质变化
社会矛盾变化
思想观念变化
阶级关系变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中 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 义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
探索内容
包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 以及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探索成果
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中国人民的觉醒程度不断提高, 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
历史经验教训对当今时代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
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资产阶级改良派实践活动
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改良实现国家富强。
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主张及实践
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孙中山等人,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践活动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传播
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近代中国的 觉醒与探索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二 第6讲 近代前期中华民族走向光明与觉醒的探索课件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 派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这是由于外国 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 要的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都会造成不同程 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 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 2.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特点(只有义和团例 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 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这 一现实。
热点考向预测
命题思想一 主干知识时考时新
向西方寻求独立富强民主之路的阶段特点,中国近
代工业化、民主化、理性化的发展历程等主干知识是
历年高考命题必不可缺的重点。
命题设计 1 为纪念辛亥革命爆发 100 周年,某历史课 题小组将一课题分为如下四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即
政府、党派纪念辛亥革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民间
命题设计 3 2011 年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 160 周年、 辛亥革命 100 周年纪念,这两场革命的相似之处是
(D)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解析 A、C 项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不符,B 项与辛 亥革命的史实不符。故选 D 项。
2.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义和 团的领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掀起了 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但由于这一 口号的致命弱点,更主要的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 限性,其结果仍是令人痛惜。 盲点清理 自发性、分散性、反帝爱国是义和团运动 的突出特点。其口号具有盲目排外性,本质上反映出 了农民阶级没有分清外来侵略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区 别。
热点考向预测
命题思想一 主干知识时考时新
向西方寻求独立富强民主之路的阶段特点,中国近
代工业化、民主化、理性化的发展历程等主干知识是
历年高考命题必不可缺的重点。
命题设计 1 为纪念辛亥革命爆发 100 周年,某历史课 题小组将一课题分为如下四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即
政府、党派纪念辛亥革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民间
命题设计 3 2011 年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 160 周年、 辛亥革命 100 周年纪念,这两场革命的相似之处是
(D)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解析 A、C 项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不符,B 项与辛 亥革命的史实不符。故选 D 项。
2.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义和 团的领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掀起了 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但由于这一 口号的致命弱点,更主要的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 限性,其结果仍是令人痛惜。 盲点清理 自发性、分散性、反帝爱国是义和团运动 的突出特点。其口号具有盲目排外性,本质上反映出 了农民阶级没有分清外来侵略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区 别。
通史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任务:
反封建和反侵略; 追求社会民主和民 族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和国 家富强;
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 从整体史观看,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中 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连。
• 从文明史观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 变 ,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促进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 从社会史观看,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
巩固练习:
1、(2018年全国1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
甲甲午午战 中争日 战争
戊 戌 变
法
911 1912
八国联军 《辛丑 中国同 侵华战争 条约》 盟会的
成立
义和团抗 清末新 击八国联 政 军的斗争
武昌 中华民国 起义 的成立;
《中华民 国临时约 法》;
辛亥革命 历史意义。
1895—1919年的近代中国
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
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
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
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
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
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C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1)指出“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材料一: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 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 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 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近代中国的觉醒PPT参考课件
体
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表 现
思想上
思维想新启思蒙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社会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
生活上 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近代中国的觉醒是怎样体现的?
2021/3/10
授课:XXX
2
视角一 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特点)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甲午战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
政权更替: 晚清(1894——1912) 民国(1912——1919)
2021/3/10
授课:XXX
1
政治上 西改方良的救侵国略、:甲革午命中救日国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的抗争: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具 经济上 “实实业救救国国”思潮;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
临时大法
•财2中 、产具华、有民言反国封论人建、民专出一制版律的、进平集步等会意,义、人.结民社享、有通人信身、、信居仰住等、 自由→→自由平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
代表临仿时效政美府国的,三总权揽分政立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
时大总仿效统共及和司制法总但长实分行别责任任命内之阁制法官组织之→→
②经济上: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史实:南京临时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奖励工商的法规 法令,为发展工商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开始进入较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
2021/3/10
授课:XXX
12
思想上: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史上重要的一步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课堂PPT)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关键信息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__
迁移知识 近代中国的重大政治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探索。一般而言,现
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经
(1)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4)学习内容:向西方学习由“器物”转向“制度”和“思 想”。 (5)民族觉醒(革命力量):甲午战败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救亡 图存运动掀起高潮,如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 政”、辛亥革命等。 (5)国际关系。甲午中日战争也是一场改变东亚政治格局 的国际战争,日本崛起、清政府国际地位衰落,帝国主义在5
基础。②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
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③辛亥革命解放了思想,创造了中共诞生的思想
条件。
2、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辛亥革命是海峡两岸中
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是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继承
人。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辈的功绩,正确阐释辛亥革命
势日益高涨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9讲 民国后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精品
二、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民族工业的发展 (1)较快发展 ①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表现: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沉重打击: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日本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 (3)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美国和官僚资本双重压迫。
2.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 智慧的结晶。
————————————抓点·知识主题串讲————————————
(对应学生用书第 56 页)
主题一
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揭开历史新篇章 [第 1 步攻高频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体验——真题诊断] 1.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共产党的抗战政策:(2017· 全国卷Ⅰ)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 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 一阶级有利, 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 农 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②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 年 6 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 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的胜利。 第四阶段——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 统治结束。
三、文化上——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发展概况 过程 初步 形成 成熟 确立 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代表作品、观点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 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中国近代篇 第二步 第7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件
(3)清王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 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了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出现了中国近现 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对内镇 压、对外卖国,中国的统治更为黑暗。 2.经济领域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
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 3.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 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
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 1.政治领域 (1)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救亡 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虽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但起到思想 启蒙作用;农民阶级发起义和团运动来挽救民族危机,粉碎 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
[解析 ]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东 (三 )省沦亡,于今两月”,
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倡导“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以 救国,解答角度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材料直接体现 了民族资本家的民族救亡意识较强,故答案为 C 项; A、 D 两项是间接反映出来的; B 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 1919 年 )是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 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 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 通史篇
第二部分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近代工业文明兴起与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第8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1894~1919年)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高峰时 期,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 异常活跃的时期,政治民主化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经济 工业化(民族资本发展的春天 )、思想科学理性化 (新文化运 动)都有长足发展。觉醒、探索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1)政治上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 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上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 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 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 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 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制维新思想的传播只是材料信息的直接目的,故 A项错 误;材料信息与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故 B项错 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 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团 体”“膨胀”“影响”“组织”“运动”等新名词都属于 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范畴,对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不利,因 此该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 D项正 确。
解析
由于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多在长江流域和东南
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内地高,人们思想较 为开放,因此留日学生多集中在上述地区,故选 A项。此 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尚未出现高涨局面,排除 B项;此时清政府鼓励留学日本,促进了留日潮流的出 现,但这一政策与留日学生分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排除 C项;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 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1.[2017· 广东五校协作体一诊 ]《马关条约》签订以 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 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 ( ) A.说明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反映出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C.证明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 Nhomakorabea国开始更多地去了解日本的国情,反思战争失败的原因,探索 救国的道路,故选A项。题干没有体现清政府以前对新闻 报道的限制,因此也谈不上放宽, 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 是报道“增加”而不是“开始”报道,C项错误;《申 报》报道内容的变化不能体现刊物种类和发行量的增多, D项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民国初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材料
中,“艾罗补脑汁”广告号召“思想日新”“谋卫 生”“图一国之进步”等,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成为社 会时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A项错 误;材料没有涉及改良社会风俗, C项错误;材料所述只 是个案,不能说明广告已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排除 D 项。
②民
③商人利用时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
解析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 10日,民国建立时间是
1912年1月1日,均与题干时间不符,①②错误;商人广告 中“人造自来血”的功能由“救廿世纪贫血症之良药”到 “专制与共和之过渡”的变化折射出营销策略的改变与武 昌起义的时局巨变相关,③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 崩瓦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④正确。 故选C项。
1.[2017· 全国卷Ⅰ]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 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 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 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2.[2017· 全国卷Ⅱ]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 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 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 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 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根据
“1897年”“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 ”“风气之开,人 力诚难阻隔也”可知,材料所述现象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 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 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是在1898年,与材料 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破 产,清政府不再大力扶植官督商办企业,故 B项错误;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故C 项错误。
4.[2016· 全国卷Ⅲ]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 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 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 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思想。抑
5.[2016· 北京高考]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 在近代中国流行。图一和图二分别是 1911年10月和11月刊 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展趋势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3.[2017· 全国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 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 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 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第二部分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近代工业文明兴起与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第8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1894~1919年)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高峰时 期,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 异常活跃的时期,政治民主化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经济 工业化(民族资本发展的春天 )、思想科学理性化 (新文化运 动)都有长足发展。觉醒、探索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1)政治上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 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上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 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 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 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 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制维新思想的传播只是材料信息的直接目的,故 A项错 误;材料信息与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故 B项错 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 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团 体”“膨胀”“影响”“组织”“运动”等新名词都属于 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范畴,对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不利,因 此该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 D项正 确。
解析
由于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多在长江流域和东南
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内地高,人们思想较 为开放,因此留日学生多集中在上述地区,故选 A项。此 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尚未出现高涨局面,排除 B项;此时清政府鼓励留学日本,促进了留日潮流的出 现,但这一政策与留日学生分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排除 C项;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 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1.[2017· 广东五校协作体一诊 ]《马关条约》签订以 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 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 ( ) A.说明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反映出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C.证明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 Nhomakorabea国开始更多地去了解日本的国情,反思战争失败的原因,探索 救国的道路,故选A项。题干没有体现清政府以前对新闻 报道的限制,因此也谈不上放宽, 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 是报道“增加”而不是“开始”报道,C项错误;《申 报》报道内容的变化不能体现刊物种类和发行量的增多, D项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民国初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材料
中,“艾罗补脑汁”广告号召“思想日新”“谋卫 生”“图一国之进步”等,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成为社 会时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A项错 误;材料没有涉及改良社会风俗, C项错误;材料所述只 是个案,不能说明广告已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排除 D 项。
②民
③商人利用时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
解析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 10日,民国建立时间是
1912年1月1日,均与题干时间不符,①②错误;商人广告 中“人造自来血”的功能由“救廿世纪贫血症之良药”到 “专制与共和之过渡”的变化折射出营销策略的改变与武 昌起义的时局巨变相关,③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 崩瓦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④正确。 故选C项。
1.[2017· 全国卷Ⅰ]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 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 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 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2.[2017· 全国卷Ⅱ]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 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 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 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 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根据
“1897年”“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 ”“风气之开,人 力诚难阻隔也”可知,材料所述现象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 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 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是在1898年,与材料 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破 产,清政府不再大力扶植官督商办企业,故 B项错误;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故C 项错误。
4.[2016· 全国卷Ⅲ]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 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 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 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思想。抑
5.[2016· 北京高考]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 在近代中国流行。图一和图二分别是 1911年10月和11月刊 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展趋势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3.[2017· 全国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 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 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 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