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二、赏析《氓》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字音。

氓.()蚩蚩

..()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筮.()

咎.言()犹可说.也()陨.()于嗟

..()汤.汤()

自我徂.尔()罔.极()渐.车帷裳.()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理顺思路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氓的人物形象。

2.分析艺术手法

①《氓》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其作用。

②请赏析赋比兴手法在《氓》中的具体运用。

三、赏析《采薇》

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采薇》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3.分析《采薇》中的战争描写。诗中如何展现战争场面?找出相关句子并分析。

4.最后一节首四句,写“”此为乐景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又为悲情,其写法是。

赏析: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拓展阅读

1.重章叠唱的章法

重章叠唱,又叫重章叠句、复叠、复沓,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只要换几个字,反复吟唱。这本是民歌在集体劳动中彼此唱和,便于记忆和传习而自然形成的。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全诗三章,除每章第一句和第三句的第三个字外,余皆复叠。从采摘之物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中,表达出思念之情越来越强烈。通过反复叠唱,诗歌内容得到加深和扩展,“一日不见”从“如三月”到“如三秋”“如三岁”,时间越长,感情越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绵绵无尽的情思。

《采葛》用的是复叠的基本形式,还有只在部分章节换字更叠的,也有纯乎叠句而不换字的,其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

2.“杨柳”意象

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答案

《氓》1《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完整。

结构:恋爱(一、二)热情、幸福

婚变(三、四、五)怨恨、沉痛

决绝(六)清醒、刚烈

1.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真诚热烈、传统痴情、刚毅决绝等

氓:老实忠厚、急躁、热情、表里不一等

2.

①对比

本诗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并在回忆中运用对比手法,在其婚姻的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女主人公: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

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

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我”受尽屈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