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版)复习资料(第一至第十一章)

合集下载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圣才出品】

第15章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一、简答题1.民间文学的语言有什么特色?(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民间文学的语言特色主要有:(1)口耳相传的独特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因此又被称为“人民的口头创作”“口传文学”。

民间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不需要文字作中介,更不需要造纸、印刷等技术媒介来传播,广大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和传播,将自己对生活最真切、最新鲜的感受及时地表现出来,这种表现直接明快,没有过多的条件限制,人们可以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口头语言进行较为自由的创作活动。

而且,这种创作活动诉诸于口头媒介,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生活场景被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讲唱者与听者之间平等地双向交流,整个创作与传承活动充满了生活意蕴。

(2)未经雕琢、朴实无华民间文学的语言,是劳动人民从生活、习俗、环境中得到的活生生的语言,总是能够从即时即景中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它未经任何的雕琢,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

在民间文学创作中,充斥着大量的乡间土话、口头语,这些“家常话”从劳动人民的口中表达出来,富有表现力。

(3)体现生活美体现生活美是民间文学语言的另一个特色。

民家文学语言虽然简洁、朴素,但是,简洁、朴素中却蕴含着塑造形象的雄壮力量。

民间文学创作不同于文人创作,民间文学创作善于从身边的人、事、物、景中“引类譬喻”。

民间文学作品中,天地万物、自然山川、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无一不被民间文学取用,因此,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现成的语言表达,就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常常能够引起人们感情上的沟通。

总之,民间文学的语言魅力是丰富的,在整体上呈现出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美学风格。

2.简述民间文艺的美学蕴涵。

答:民间文艺的美学蕴涵主要表现为:(1)民间文艺美学的悠久历史积淀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负载着民间审美文化的历史积淀。

各民族自成一体的远古文化根脉,历经沧桑,经久不变,生生不息,流注于各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民间文学的性质1.民间文学的定义(1)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语言艺术。

2.文学的分类(1)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古典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2)从体裁上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3)从国别上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4)从民族上可以分为汉族和苗族、壮族、白族、满族等许多民族的文学;(5)依据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流传方式以及其他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分为作家文学、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

3.民间文学的特点(1)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在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创造了大量美丽动人的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等,人们统称为“民间文学”。

(2)民间文学作为一个民族共有的文化传统,固然包含了该民族各个阶层的共同创造,但从创作主体来讲,它主要还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作品,是相对独立于官方文化和作家文学之外的一种民间文化形态。

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文学与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是一种“活”着的、与时俱进的、始终保持着新鲜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4)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1.主要体裁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2.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界限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常混淆不清,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将通俗文学统统看成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教程复习资料及答案

民间文学教程复习资料及答案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它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集体传承),集体享有,并为集体服务。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2、世界民俗学之父是(威廉汤姆斯)。

《传说论》作者是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

民间文学届常把(钟敬文)教授誉为是中国民间文学泰斗。

《中国神话ABC》的作者是(茅盾)。

提出广义神话概念的是神话学专家(袁珂)。

神话—原型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加拿大神话学家(弗莱)。

最先从事孟姜女传说研究的著名中国史学家是(顾颉刚)。

《中国民间故事初探》的作者(天鹰)。

《民间故事比较论考》的作者(刘守华)。

《中国神话哲学》的作者是中国学者(叶舒宪)。

《神话哲学》是德国学者(谢林)写作的。

德国学者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变形”理论。

《金枝》的作者是(弗雷泽)。

3、恩格斯在《德意志民间故事》一文中对民间故事的社会价值进行了高度评价。

(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指出,每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成分。

“不懂得民间文学的作家是坏作家”是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在《论文学》中提出此论断。

“乡民的本领不亚于大文豪”是由(鲁迅)提出。

(鲁迅)在《论旧文学的采用》一文中指出,有“消费者文学”就必然有“生产者文学”。

“民间文学的风格清新刚健”是由(鲁迅)提出。

4、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徐整的(三五历记)和(五运历年记)两部著作中。

陶渊明的诗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化用了(精卫填海)神话,而《红楼梦》中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玉相传来自(女娲补天)神话。

创世神话关于(开天辟地)、关于(人类与万物)起源的神话。

自然生人、大神造人、洪水遗民、感生神话用来解释人类起源。

(女娲)造人神话最早见于《楚辞〃天问》,反映了人类(“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历史事实。

“兄妹开亲”神话是人类(血缘)婚姻形态向(亚血缘)婚姻形态转化的反映。

神话体现了朴素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的初步结合。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圣才出品】

第16章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一、填空题1.《保护民间创作建议草案》是在芬兰学者________的主持下起草的。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劳里·航柯【解析】1989年联合国第二十五届大会向委员国提交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草案》是由芬兰学者劳里·航柯主持下起草的。

2.日本学者柳田国男提出“________”,用以研究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那些情节;“________”,认为距离文化发达的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得越多。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重出立证法;文化周圈论【解析】“重出立证法”即比较研究法,又称“蒙太奇式照相法”。

这种方法是从多次重复出现的民族现象中去分析哪些是基本部分,哪些是有所变异的派生部分。

通过比较研究,找出其先后关系,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横断面来书写历史。

柳田国男认为“方言的地方差异大体标明古语退化的过程”,这就是说,语言的变化一般从文化中心开始,发生于文化中心的新词语像圆形波纹一样不断向四周传播,其影响力越来越小,因此边远地区保存着较多的古语。

这个研究方法应用到一般民俗事象上,用以研究文化传播的规律,就发展为“文化周圈论”。

3.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_。

【答案】田野调查法、历史追溯法、共时比较法【解析】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奠定的。

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

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

二、名词解释1.神话学派(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神话学派是欧洲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第一个流派。

由格林兄弟创立,兴起于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以谢林的浪漫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认为民间文学是各个民族的集体的和无意识的创作,其源头则是神话。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可以在各种民间文学作品中发现某些共同的重要形象和情节,进而可以复原印欧语系各民族的原始共同神话。

语言是神话学派研究民俗文化的切入点,然而这一学派的缺陷也正是其过于重视语言而忽略了神话的其他因素。

云南自考 民间文学教程00508(z)

云南自考 民间文学教程00508(z)

民间文学教程注:本篇民间文学知识重点为准备自学考试个人整理,时间仓促,可能存在知识点不够详尽、文字或标点符号缺陷,仅供参考,详细知识请以课本教材为主(亲测课本认真看三遍以上有效)。

教材: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版)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云南自考编码:00508民间文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民间文学的性质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然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的范围:主要题材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共同之处只是形式上的通俗易懂;差别表现三个方面:创作者不同,民间俗个人创作一,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口语,通俗书面创作和流传二,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个人创作,反应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与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第二节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一、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

原始形态民间文学主要三个方面:一、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二、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我们今天称之为神话;三、休闲时借于消遣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神话也是原始社会中十分繁盛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

神话的起源,既与先民们为争夺生存而与大自然的斗争有关,也与人类心理的特定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

古籍神话记载:《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原始人关于神的故事,即神话,其讲述多与特定的宗教活动有关。

二中国民间文化的丰富遗产从周代起,中国已有采录民歌的制度。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版)复习资料(第一至第十一章)汇总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版)复习资料(第一至第十一章)汇总

第一章绪论1、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不同①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②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③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3、民间文学的发展阶段:(1)发轫阶段:①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学问,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思潮,并成为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兴起是中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学术思想相撞击的结果。

②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有意识将其看做科学研究对象,以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中坚,)发行《歌谣周刊》,并宣称搜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为学术,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另一个是为文艺的,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③歌谣研究会中断后,1927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发行《民俗周刊》,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北京中央研究院民间文艺组和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④20世纪40年代,“俗文学派”与社会-民族学派等的成立,均对民间文学的发展造成影响,而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界树立起重视民间文艺、尊重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新风尚,(许多解放区的文艺家,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骨干力量,)把这一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

(2)发展阶段: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大革命以前,即“17年”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历程,民间文学各类机构成立,如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使民间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

考研民间文学复习提纲(刘守华版)

考研民间文学复习提纲(刘守华版)

考研民间文学复习提纲(刘守华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民间文学的性质民间文学◆生活语境、漫长历史◆生活、思想、情感;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艺术情趣◆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二、民间文学的范围体裁民间文学vs非民间文学1、创造者2、流传形式3、内容与思想倾向第二节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一、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

民间文学与生活文化混融一体,在生活语境中创作、传承和发展,至今仍是其最基本的外在特征。

具体:◆原始歌谣(古人歌舞)◆神话(大自然的斗争;人类心理的特定发展阶段联系。

讲述与特定的宗教活动有关,存在禁忌)◆民间传说和故事(平日闲暇)二、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民歌是诗歌创作的奶娘,民间故事是叙事文学的源头。

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是中国民间故事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话本——小说、曲艺少数民族西北:英雄史诗群:《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西南:创世神话系列:《人类迁徙记》(纳西族)、《阿细的先基》(彝族)、《苗族古歌》其他传说与长诗:《嘎达梅林》、《阿诗玛》(彝族)、《孔雀公主》三、中国民间文学事业新发展(五四运动之后)变化:1、民间文学本身的转变2、人们认识的转变认识变化:北大歌谣研究会(目的:学术、文艺)——五四后,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1942延安文艺座谈会——1950.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79恢复)——1984三大集成——21世纪新时期。

非遗。

2004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民间文学的变化:衰亡(唱山歌,讲故事被各种娱乐所取代)or 复兴(新的传播媒介获得新的接受者)民间文学(原生态、再生态、新生态)第三节民间文艺学的性质与任务一、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民间文艺学(专门研究民间文学)VS民间文艺既交叉又独立的一门学科:◆民间文艺学VS文艺学◆民间文艺学VS民俗学◆民间文艺学VS历史学◆民间文艺学VS民族学◆民间文艺学VS语言学◆民间文艺学VS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二、民间文学的国际性英国、芬兰、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间文艺学1935年,钟敬文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中,首次运用“民间文艺学”一词来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学科名词。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绪论一、☆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自发流露;又是他人关于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三大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二、folklore英国威廉。

约翰。

汤姆斯首次使用folklore一词,指“大众古俗”,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有了一个正式名称。

三、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歇后语2、民间韵文作品:名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3、民间说唱作品:民间曲艺、民间小戏四、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愿望,传达政治见解的方式,它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是民众交流思想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2、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3、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工具4、是了解民风民情和进行相关研究的的参考资料五、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历时追溯法共时比较法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差别1、作者的差异。

最显著的标志是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作者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2、民间文学是口传文艺,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家文学以文字为载体3、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作家文学是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和慰藉物4、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

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并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通过培育人的的精神来实现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论述钟敬文说:民间文学和一般作家文学,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

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民间文学在题材、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产生影响。

民间口头作品往往成为作家再创作的题材。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圣才出品】

第12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一、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答:民间文学是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经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

和作家书面文学相对。

与作家书面文学不同的是,具有口头性、集体性、类型性、变异性等特征。

产生于原始社会,并且在以后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孕育和丰富了作家文学,并与作家文学互相影响,并行发展。

创作样式主要有: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韵文作品包括歌谣、叙事诗、谚语、谜语、绕口令;说唱文学(民间评书、快板、大鼓、弹词等)和民间小戏等。

2.民间文艺学答:民间文艺学是研究群众口头创作与传承的文学现象和作品的学科。

主要任务是对各民族、各类民间文学作品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进行概括和论述,并用这一理论指导民间文学的采集和保存。

包括:一、民间文学基础理论。

主要研究民间文学的概念、对象、范围、功能、特征、方法以及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二、体裁论。

对各类民间文学体裁如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进行专门的研究;三、资料学。

研究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保存;四、民间文学史。

研究和总结各民族民间文学发展的历史。

二、论述题1.试述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

答: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具体表现为:(1)历史交流中的互渗互补①中国民间文学的格局出自多源文化传统的中国民间文学,在漫长的历史交流中互渗互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影响我、我影响你的互动格局。

②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相互交流和渗透的原因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在许多地方,聚族而居的一个民族往往与同样聚居的他民族毗邻,这就使各族民间文学在保持特定传承环境的同时,也不断与其他民族的民间文学相互交流和渗透。

②渗透结果的表现在许多相邻民族之间,流传着相同的神话母题、故事类型和民歌形式。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之间不仅互渗,而且互补。

(2)国家统一过程中的交融整合①费孝通描述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其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圣才出品】

第2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一、填空题1.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________,同时又是________。

【答案】文学现象;民俗文化现象【解析】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次,从学科体系来说,民间口头创作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份,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民俗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民间文学既是文艺现象,又不同于作家文艺,它本身是一种生活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

2.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答案】民间散文作品;民间韵文作品;民间说唱作品【解析】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分为民间散文作品、民间韵文作品、民间说唱作品三类。

二、单项选择题1.民间文学四大特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集体性和变异性B.口头性和传承性C.传承性和变异性D.集体性和口头性【答案】D【解析】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是指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

2.民间文学的特征包括()。

A.集体性B.口头性C.变异性D.传承性F.可信性【答案】ABCD【解析】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是指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指不断变化的特征。

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10-14章)【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10-14章)【圣才出品】

第10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一、填空题1.冯梦龙编著的________,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广笑府》【解析】冯梦龙编著的《广笑府》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

《广笑府》共13卷,分《儒箴》《官箴》《九流》《方外》等14部,总计401条。

因体制、内容和明乐天大笑生所纂《解愠编》大同小异,故推断此书可能是冯梦龙在《解愠编》之基础上增补而成的。

全书总旨是针砭人情世态。

2.宋代以来,城市勾栏瓦舍的日常营业和城乡宗教节日活动中演剧已成习俗,它们或称“院本”,或称“杂剧”,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以歌舞演故事【解析】宋代以来,城市勾栏瓦舍的日常营业和城乡宗教节日活动中演剧已成习俗,共同特点都是以歌舞演故事。

3.说书艺人________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王少堂【解析】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王少堂是评话艺术家,“王派《水浒》”的代表人物。

20岁时成为扬州评话界四大名家之一。

代表作品《武松》《宋江》。

二、简答题1.简述民间说唱的源流和特点。

答:(1)民间说唱的源流①先秦时期的倡优(又称俳优)表演可以说是民间说唱最早的萌芽。

②汉代在保留滑稽表演的同时已逐步向说书艺术迈进。

③到了唐代说唱艺术正式形成,寺庙里和尚用来宣讲佛法经文的“变文”,是民间说唱的直系祖先。

④说唱艺术至宋代进入了繁荣期。

⑤元代、明代有词话、弹词、鼓词等说唱形式兴起。

⑥清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型的鼓词讲唱逐渐为“摘唱”所代替,民间艺人出于生计所需,常将大部鼓词中的精华部分摘出单唱,这样,讲说部分压缩,成为纯粹的唱类曲种。

⑦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民间说唱发展的春天,它以其短小灵活、深刻有趣等特色吸引着广大观众。

⑧进入新时期后,我国曲艺团体走出国门,到不少国家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民间说唱正在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完整内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完整内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完整内容民间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1、“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民间文学的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民间创作并流传的各种口头文学作品及活动。

范围:范围广泛,如神话、传说、歌谣、史诗、谚语、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等。

3、民间的学科属性:从借助艺术形象来把握生活的特点来看,民间文学是一种广泛存在着的文艺现象,它属于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4、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传承文化的人文学科,民间文学也是民间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民间文学的研究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现代的民俗资料,可以被运用去解决或推断古代的民间文学(如古歌谣、传说、神话等)的某些问题。

例如《诗经?国风》里的民歌中的叠章复句。

其次,民俗学资料可以论证现代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这个学术名称是从国际术语Folk-lore发展来的,原文是“民众的智慧、民众的知识”;十九世纪70年代,这个术语被确定为“民俗学”的含义(即“关于民众智慧的科学”的意思)。

广义的民俗学——凡是民间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属于民俗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狭义概念,即专指民间文学创作。

“五四”时期,中国学者将其解释成“民俗学”。

同时又具体地译为“民间文学”,即专指“民俗学”当中口头艺术部分。

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Folk-lore;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研究;我们对一门学科下定义是比较容易的,需要给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下定义就比较困难。

民间文学有两层涵义:民间文艺学是研究民间文学的起源、流传及社会功能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和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流头,在原始社会时期是惟一的文学。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圣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圣才】

第2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2.1 复习笔记一、集体性(一)集体性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指的是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2.对照作家文学阐述民间文学的集体性(1)作家文学是作家个体精神劳动的重要体现。

民间文学则不然,它的创作活动(包括传承中的再创作)是在一些群体中进行的。

(2)作家文学一旦定型,即不再受流传时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而民间文学作品则随着流传的时间变化而演变,流传越长,作品受到加工、修改的机会就越多,附着于作品中的集体意识(代表某个民族、地域或时代)的文化积淀也就越厚重。

(3)与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决定了它必然表达历史的集体意识。

3.集体性表现在创作与流传方式上,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主要有三种形态:(1)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在现代社会民族节日的广大民众即兴对歌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在这种情境下,集体创作是在歌唱群体之间的互相激发、歌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和配合中完成的。

(2)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民间文学在不断地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

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括那些听众所反映的意见和情趣在内。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这类创作就其创作前期看,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但这里的“个人”是作为集体的代言人或民间艺术的集大成者的身份参与创作的,吸收了广大民众的创作思路与审美理解,所以这类创作具有集体性这一特性,而且表达的是集体观念与生活情趣,很容易在集体中流传,并在流传中得到集体的认可。

同时,人们在传承中也对其进行加工、修改,从而不断地丰富个人创作,成为集体意义鲜明的民间文学。

(二)集体性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形成于人类必须结成一定群体才能生存下来的原始社会。

2.发展由于文字的产生和阶级分化引起社会的大分化,出现了作家书面创作与民间口头创作的分野。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故事)【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故事)【圣才出品】

第5章民间故事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包括《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________。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梁山伯与祝英台》【解析】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四大民间传说。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2.AT分类法将故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解析】“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AT分类法”将故事划分为五大类,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

具体分类如下:①动物故事(1号~299号);②普通民间故事(300号~1199号);③笑话(1200号~1999号);④程式故事(2000号~2399号);⑤未分类的故事(2400号~2499号)。

3.写出三个最富有代表性的幻想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求好运》、《田螺姑娘》、《灰姑娘》【解析】我国十个最有代表性的幻想故事:《求好运》(AT461型“三根魔鬼头发”及461A 型“穷人找神仙”)、《田螺姑娘》(AT408型)、《灰姑娘》(AT510型)、《蛇郎》(AT433D 型)、《青蛙少年》(AT440D型“青蛙骑手”)、《兄弟分家》(AT503E型“狗耕田”)、《两伙计出f1》(AT613型“两个旅行者”)、《狼外婆》(AT333C型“老虎外婆”)、《小鸡崽报仇》(AT210型“公鸡、母鸡、鸭子、胸针和绣花针的旅行”)以及《十兄弟对敌》。

这些故事在我国都有深广的传承根基,并且基本都是国际型的故事类型。

二、简答题1.民间故事在内容上有哪些特征?(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民间故事在内容上的特征主要有:(1)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社会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圣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圣才】

第11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11.1 复习笔记同样作为文学形式,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人类情感的表达形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这两种文学形式从来没有绝对地隔绝过,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联系和影响,彼此借鉴和融合,并日益走向深入和多样化。

一、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一)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借鉴1.就诗歌形式而言,《诗经》三百篇孕育了后来四言、五言、七言诗的萌芽;词的兴起也与民间俗曲的发现和传播密不可分;散曲同样是源于民间的一种诗歌体裁。

2.韵文文学如此,散文体叙事文学小说的源头同样在民间,肇始于民间文学形式。

3.戏剧文学的最初形式也在民间。

宋元时期,中国戏曲的产生有两个源头,一是以中原为中心的元杂剧,一是以江浙为中心的南戏。

4.中国现代文学中某些体裁的形成、发展也有相似的经历。

1918年~1937年的歌谣运动吸引了众多文学家的参与,他们自觉地搜集歌谣,研究歌谣,希望从中发现中国文学特别是新诗的出路。

(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融入作家文学常常有意或无意地融入民间文学作品或其艺术手法,这大致有三种情形:1.直接嵌入即作为作品内容的一部分直接纳入作家的叙事之中。

民间文学作品本身保持了自己整个作品或某一作品片段的相对完整性,在叙事中,为了表现人物的某种特征或形成文体的某种特色(活跃叙事),作家往往会有意识地插入民间文学的整个作品或某个片段。

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是如此。

2.题材利用主要形式有解构与结构。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题材运用,或者说两种文类有机融合的典型事件发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开启了这一先河。

“故事新编”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新型文体,由鲁迅先生开创并推向成熟。

3.原型的借用与再造小说人物与叙事模式对此的运用较多。

(1)直接的运用,即顺承民间文学作品的叙事模式、人物特征和思想倾向,进行重新加工;(2)民间文学作为一种“隐形结构”对文学叙事起着结构作用。

(三)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理论建设的作用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创作实践上,还表现在作家文学理论的建设上,而且这种传统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圣才出品】

第10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一、填空题1.冯梦龙编著的________,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广笑府》【解析】冯梦龙编著的《广笑府》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

《广笑府》共13卷,分《儒箴》《官箴》《九流》《方外》等14部,总计401条。

因体制、内容和明乐天大笑生所纂《解愠编》大同小异,故推断此书可能是冯梦龙在《解愠编》之基础上增补而成的。

全书总旨是针砭人情世态。

2.宋代以来,城市勾栏瓦舍的日常营业和城乡宗教节日活动中演剧已成习俗,它们或称“院本”,或称“杂剧”,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以歌舞演故事【解析】宋代以来,城市勾栏瓦舍的日常营业和城乡宗教节日活动中演剧已成习俗,共同特点都是以歌舞演故事。

3.说书艺人________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王少堂【解析】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王少堂是评话艺术家,“王派《水浒》”的代表人物。

20岁时成为扬州评话界四大名家之一。

代表作品《武松》《宋江》。

二、简答题1.简述民间说唱的源流和特点。

答:(1)民间说唱的源流①先秦时期的倡优(又称俳优)表演可以说是民间说唱最早的萌芽。

②汉代在保留滑稽表演的同时已逐步向说书艺术迈进。

③到了唐代说唱艺术正式形成,寺庙里和尚用来宣讲佛法经文的“变文”,是民间说唱的直系祖先。

④说唱艺术至宋代进入了繁荣期。

⑤元代、明代有词话、弹词、鼓词等说唱形式兴起。

⑥清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型的鼓词讲唱逐渐为“摘唱”所代替,民间艺人出于生计所需,常将大部鼓词中的精华部分摘出单唱,这样,讲说部分压缩,成为纯粹的唱类曲种。

⑦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民间说唱发展的春天,它以其短小灵活、深刻有趣等特色吸引着广大观众。

⑧进入新时期后,我国曲艺团体走出国门,到不少国家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民间说唱正在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语境)【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语境)【圣才出品】
2.母题索引 答:母题索引是民间文艺学研究斱法乊一。将某一部民间叙事作品用极精炼的语言归纳出其 情节,将同一类型的作品情节集中在一起,便形成类型索引,供民间文学研究参考。民间文 学作品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因受客观环境、人文历史、民族习惯等影响,必然地要在情节 上产生某些变异,这种变异有时是在作品原来的基础上变化,有时则对原作品迚行脱胎换骨 的改造。因此,在民间叙事作品的流传中。由亍情节的雷同便形成了一定的类型。以民间故 事为例,两兄弟型、天鹅处女型、灰姑娘型、蛇郎型等类型故事,就是在流传变异中形成的。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3 章 民间文学的语境
一、名词解释 1.采风 答:采风是民间文艺学术语。先秦时期称民歌为“风”,故称搜集民间歌谣为“采风”。《汉 书·食货志》载:“孙冬乊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亍路以采诗,比其音律,以闻天子。” 民间文艺学借此泛指对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
4/7
圣才电子书

(2)语境的类别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情景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景;
②文化语境:指说话人生活亍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③美国表演理论的代表人物理查德·鲍曼把语境划分为两个大层面
a.文化语境,理解文化需要了解的信息,主要指意义系统和符号性的相互关系
3/7
圣才电子书

③具体内涵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语境研究认为,通过表演,表演者不受众乊间建立了一种社会关系,表演者吸引了受众
的注意力,受众也对表演者的表演品头论足,这种社会关系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创
造新的社会结构。
b.在民间文学的表演中,还有一种表演斱式,采取不现实生活相反的、颠倒的语言和逻辑,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圣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圣才】

第10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10.1 复习笔记一、民间说唱(一)民间说唱的界定和分类1.定义民间说唱是以说说唱唱的形式来敷演故事或刻画人物形象的口头文学作品。

有些论著称为“曲艺”和“民间曲艺”。

2.民间说唱与民间曲艺的区别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属于艺术的范畴,它是以文学为基础,配以音乐和表演的综合性艺术,包含着文学、声乐、器乐、表演等因素;而民间说唱侧重于文学方面,主要是从文学角度探讨作为曲艺表演底本的构成与特点,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

3.民间说唱的分类(1)段宝林等编的《中国民间文艺学》分为快板、快书、评话评书、弹词、鼓词大鼓、琴书、牌子曲、杂曲、走唱、相声等十类。

(2)倪仲之《中国曲艺史》从历代说唱形式出发分为演唱类、说书类、滑稽类、模仿类、问答类、背诵类六类。

(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类包括了弹词、评话、大鼓、鼓词、词调、说书、坠子、琴书、善书、宣卷等诸多门类,也有地域特色明显的山东落子、四川金钱板、内蒙古好来宝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的铁尔麦、黑龙江省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族的摩苏昆等。

(4)习惯上归纳为鼓曲类、说书类、相声类、韵诵类。

(5)从民间说唱的内容和形式上综合考虑,同时参考有关研究成果,分为唱故事、说故事、说笑话三个类别。

①唱故事类a.定义:所谓唱故事,是指这一类作品的故事情节主要采用韵文形式表现出来。

其中有腔有调、有辙有韵,并有鼓板丝弦伴奏的称为演唱体;无乐器伴奏,只击节吟诵并具有一定音乐性的则称为韵诵体。

b.内容:演唱体或韵诵体的民间说唱大都是从民歌、小调、民间曲牌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内容上以反映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为主,有的表现历史题材,讴歌农民起义,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有的抨击封建礼教,表达人们追求婚姻自主的美好愿望;有的则表现民众的诙谐情趣,洋溢着喜剧色彩。

c.特点:形式上篇幅不长,妙趣横生,唱词有的以精炼明快取胜,有的以细腻刻画见长。

②说故事类a.定义:以说为主,采用散文叙述形式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不同①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②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③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3、民间文学的发展阶段:(1)发轫阶段:①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学问,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思潮,并成为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兴起是中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学术思想相撞击的结果。

②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有意识将其看做科学研究对象,以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中坚,)发行《歌谣周刊》,并宣称搜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为学术,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另一个是为文艺的,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③歌谣研究会中断后,1927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发行《民俗周刊》,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北京中央研究院民间文艺组和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④20世纪40年代,“俗文学派”与社会-民族学派等的成立,均对民间文学的发展造成影响,而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界树立起重视民间文艺、尊重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新风尚,(许多解放区的文艺家,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骨干力量,)把这一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

(2)发展阶段: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大革命以前,即“17年”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历程,民间文学各类机构成立,如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使民间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

②文化大革命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如各省市均成立民协组织,民间文学出版物大量涌现,理论研究空前活跃,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发表等,对民间文学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和发展,都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丰硕成果。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①集体性: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享用和传承的特殊文学。

集体性是其明显的特征之一。

②口头性:民间文学又通常被人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

民间文学用口头语言创作、以口头语言流传的特征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③变异性:与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比,民间文学口头创作传播时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只要活在民众的口耳间,就永远没有定稿。

民间文学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

④传承性:民间文学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是同时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民众时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也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第三章神话1、定义(神话形成的心理基础:万物有灵观)神话是用叙事语言和象征手法讲述的人类的超越性故事,通过解释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等终极问题来认识世界,并为人类文化与社会制度提供神圣性的合法证明。

2、神话的基本内容:①宇宙起源神话:如混沌说、女娲补天、盘古化身、夸父追日、双鸟载日等②人类起源神话:自然变化:汉族-盘古身上的虫子变成人类。

神灵生育:如贵州苗族,枫树生下一对姐妹,她们与泡沫结合,生了十二个蛋,人类与其他生物均孕育其中。

神灵创造:如女娲用黄土造人③洪水再生神话与其他灾难神话:如诺亚方舟、鲧禹治水的传说、后羿射日等④族群起源神话:如商民族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瑶族、畲族和部分苗族保持犬图腾就是以盘瓠娶走帝喾高辛氏的女儿并繁衍为基础的⑤文化发明神话:神农尝百草、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女娲婚配、伏羲发明八卦等⑥战争神话:黄帝、炎帝之战;黄帝、蚩尤之战;刑天、黄帝之战;瑞顼、共工之战等3、神话的价值(1)文化史价值:①是人类最早的关于生命、自然、生命与自然关系等命题的主动叩问和思索,是人类最早最有影响的精神活动,具有元典的哲学意义,并对人类文化史上各种文化现象产生深刻影响。

②现实意义上,体现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与维护。

(2)文学审美价值:①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成为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②成为后世作家的灵感源泉与写作范本,如诗歌,屈原的《楚辞》、《诗经》、秦汉后的“浪漫主义诗人”等,都从中吸收了较多养料。

③艺术想象奇幻而瑰丽,并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4、神话研究概况(自己了解P46)第四章民间传说1、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2、民间传说的分类(1)以情节为中心:①端午节挂艾型:如河南《插艾》、满族《插艾蒿的来历》②地陷为湖型:如《洪泽湖的传说》、《梁子湖的传说》③其他:望夫石型、风物迁移型(2)以内容为核心①人物传说:(史事—传说—文人整理)帝王后妃(如秦始皇、武则天、唐玄宗)民族英雄(如岳飞、杨家将)清官(如狄仁杰、包拯)农民起义英雄(如宋江、李自成)近代革命领袖(如毛泽东、贺龙)文人(如屈原、李白)工匠(如鲁班)神医(如扁鹊、华佗)宗教人物(如张天师)②史事传说:以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为主,也刻画人物,一般是普通百姓,如《宗老路》、《杜为利带伤杀鬼子》,抵御外来侵略。

③地方风物传说:(地方性)对某个景物或地名的来历作出解释,如山川湖海,天池的传说,日月潭的传说与古迹相关,多数与名人的事迹有关,如名胜古迹等人造景物,大理三塔的传说、长城的传说④风俗传说:节日庆典:清明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传说人生礼仪:十二生肖的说说饮食惯制:东坡肉、天津“狗不理”包子⑤动植物传说:杜鹃啼血的传说、鸡冠花的传说⑥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人物传说:如唐太宗八难吐蕃使者禄东赞、壮族歌仙刘三妹风物传说:白族望夫云风俗传说:泼水节的传说3、民间传说的特征①可信性的内容(人物历史上实有,背景为史上重大事件,事物特性往往客观存在,景物有遗迹可寻,描述内容有民俗信仰背景)②传奇性的情节(巧合、夸张、渲染、幻想,如《梁祝》、《孟姜女》)③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如鲁班)④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围绕一定客观实在物讲述,构成民间传说圈)4、民间传说的弥散化:①以原产地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由汉族地区向少数民族地区弥散,如《董永与七仙女》少数民族传说向中原弥散,如《壮族歌仙刘三妹》②取自民间传说素材的文人创作,如三国、水浒、聊斋5、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是介于神话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在它身上既有神话的某些特点,又有民间故事的的某些风格。

(1)民间传说与神话联系:①神话与传说在讲述形式上都是以人物或事件为中心,在叙事的形式上有相似性②不少传说来自神话区别:①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

神话来自于原始人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民间传说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②二者叙述的主角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如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等;民间传说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世俗中的人,如鲁班传说、扁鹊传说等③功能不同:神话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解释自然、社会,从整体出发;传说则不具备,一般解释局部的东西(2)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联系: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二者有时可以相互转化,即故事的传说化和传说的故事化。

区别:①民间传说总是和纪念物联系,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而民间故事却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

②民间传说中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叙述的事件有时间、地点,如桃园三结义等,都是历史实有其人,再经过民众的艺术加工,流传民间,幻想受“传说核”的制约;而民间故事不受具体时间、空间的局限,民众可以自由幻想和虚构6、我国民间的四大传说:《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7、民间传说的价值①历史价值:“口传的历史”,可填补历史记录的空白②实用功能:保存民众历史,且对旅游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③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质朴纯真,充满乡土气息,能加强热爱故园的乡土情结第五章民间故事1、定义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

广义的民间故事是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等,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2、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AT分类法”是民间故事分类方法之一,是由芬兰民俗学家阿尔奈所首创,美国民间文艺学家汤普森补充修订的一种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它的特点是把题材类型和母题情节索引结合在一起。

是当今世界流传最广的一种分类方法。

3、民间故事的类别:(1)幻想故事(幻想色彩浓厚,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①魔法故事:如田螺姑娘、狐狸媳妇(人救狐狸;狐狸以做妻子生儿育女的方式报恩;报恩后离去)、羽衣仙女(天女化身为鸟雀飞至人间洗浴;男子偷窃羽毛同天女成婚;天女找到羽毛飞返天国——原因:鸟崇拜;掠夺婚;从妻居)、蛇郎等②宝物故事:如聚宝盆、神笔、使人听懂鸟语的石头(海力布)③动物故事:如猴子捞月、稻草人(2)生活故事(以民众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展开的叙事,是对民间观念与意识及社会底层生活的一种形象化叙述,带有一定的幻想与虚构)①交友道德与家庭伦理故事:如《路遥知马力》、《五湖四海皆兄弟》都以质朴无华的情节表现主人公的正直、忠诚等,又如《断手姑娘》、《丑媳妇》等都对不讲伦理道德之人表示极大憎恨,对弱者表示同情②奇巧婚姻故事:以婚姻为中心,道德训诫,最终都以“有情人皆成眷属”结局,如《傻子娶媳妇》、《姐妹易嫁》等③长工斗地主及民斗官的故事:我国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强调“智斗”,弱者(长工、平民百姓)取胜,如汉族的《长工约》,满族的《刻薄财主》。

④巧女故事:表现女性的聪明才智,以巧解难题来结构故事,主人公多为乡村劳动妇女,如汉族的《巧媳妇》、《灵媳妇》,回族的《聪明的媳妇》等⑤呆婿故事:如《傻姑爷挨揍》、“傻姑爷学话”、“三姑爷拜寿”等⑥机智人物故事:官宦型机智人物,如纪晓岚、刘墉等;文人型机智人物,如苏东坡、唐伯虎等;俳优型机智人物,如阿丑;讼师型机智人物等,维吾尔族的阿凡提(3)民间笑话(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凸显民众的智慧与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①揭露与嘲讽笑话:富于揭露性、批判性,往往指向贪官污吏,揭露其丑恶本质,如《没有人味》、《一文不值》等②讽刺与幽默笑话:也称劝诫笑话,对民众自身的缺点进行善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如《兄弟共靴》等(4)民间寓言(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①人事寓言:如《拔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②动物寓言:如《狐假虎威》③其他拟人寓言4、民间故事的特征(1)内容特征①在人类社会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如蒙古族的《猎人海力布》P74②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古老故事继续流传之时,产生大量表现阶级社会矛盾冲突的故事,如“狼外婆”,苗族的“小鸡报仇”故事等③还有大量故事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幻想和虚构,对生活、人间百态进行全景式勾描,如《张郎休妻》(有福妻)、《叶限》(鲤鱼)等(2)艺术特征①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如常用老大、老三等通称,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常以古时候、很久很久以前来交代时间,以在一座山下、一个村子来交代地点②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具有程式化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