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版)复习资料(第一至第十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定义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不同

①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

②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

③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3、民间文学的发展阶段:

(1)发轫阶段:

①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学问,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思潮,并成为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是中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学术思想相撞击的结果。

②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有意识将其看做科学研究对象,以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中坚,)发行《歌谣周刊》,并宣称搜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为学术,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另一个是为文艺的,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③歌谣研究会中断后,1927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发行《民俗周刊》,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北京中央研究院民间文艺组和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④20世纪40年代,“俗文学派”与社会-民族学派等的成立,均对民间文学的发展造成影响,而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界树立起重视民间文艺、尊重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新风尚,(许多解放区的文艺家,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骨干力量,)把这一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

(2)发展阶段: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大革命以前,即“17年”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历程,民间文学各类机构成立,如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使民间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

②文化大革命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如各省市均成立民协组织,民间文学出版物大量涌现,理论研究空前活跃,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发表等,对民间文学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和发展,都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丰硕成果。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集体性: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

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享用和传承的特殊文学。集体性是其明显的特征之一。

②口头性:民间文学又通常被人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民间文学用口头语

言创作、以口头语言流传的特征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③变异性:与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比,民间文学口头创作传播时处于不断变化的状

态之中,只要活在民众的口耳间,就永远没有定稿。民间文学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

④传承性:民间文学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是同时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

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民众时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也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第三章神话

1、定义(神话形成的心理基础:万物有灵观)

神话是用叙事语言和象征手法讲述的人类的超越性故事,通过解释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等终极问题来认识世界,并为人类文化与社会制度提供神圣性的合法证明。

2、神话的基本内容:

①宇宙起源神话:如混沌说、女娲补天、盘古化身、夸父追日、双鸟载日等

②人类起源神话:

自然变化:汉族-盘古身上的虫子变成人类。

神灵生育:如贵州苗族,枫树生下一对姐妹,她们与泡沫结合,生了十二个蛋,人类与其他生物均孕育其中。

神灵创造:如女娲用黄土造人

③洪水再生神话与其他灾难神话:如诺亚方舟、鲧禹治水的传说、后羿射日等

④族群起源神话:如商民族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瑶族、畲族和部分苗族保持犬图腾就是以盘瓠娶走帝喾高辛氏的女儿并繁衍为基础的

⑤文化发明神话:神农尝百草、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女娲婚配、伏羲发明八卦等

⑥战争神话:黄帝、炎帝之战;黄帝、蚩尤之战;刑天、黄帝之战;瑞顼、共工之战等

3、神话的价值

(1)文化史价值:

①是人类最早的关于生命、自然、生命与自然关系等命题的主动叩问和思索,是人类最早最有影响的精神活动,具有元典的哲学意义,并对人类文化史上各种文化现象产生深刻影响。

②现实意义上,体现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与维护。

(2)文学审美价值:

①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成为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

②成为后世作家的灵感源泉与写作范本,如诗歌,屈原的《楚辞》、《诗经》、秦汉后的“浪漫主义诗人”等,都从中吸收了较多养料。

③艺术想象奇幻而瑰丽,并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4、神话研究概况(自己了解P46)

第四章民间传说

1、定义

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2、民间传说的分类

(1)以情节为中心:

①端午节挂艾型:如河南《插艾》、满族《插艾蒿的来历》

②地陷为湖型:如《洪泽湖的传说》、《梁子湖的传说》

③其他:望夫石型、风物迁移型

(2)以内容为核心

①人物传说:(史事—传说—文人整理)

帝王后妃(如秦始皇、武则天、唐玄宗)民族英雄(如岳飞、杨家将)

清官(如狄仁杰、包拯)农民起义英雄(如宋江、李自成)

近代革命领袖(如毛泽东、贺龙)文人(如屈原、李白)工匠(如鲁班)

神医(如扁鹊、华佗)宗教人物(如张天师)

②史事传说:

以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为主,也刻画人物,一般是普通百姓,如《宗老路》、《杜为利带伤杀鬼子》,抵御外来侵略。

③地方风物传说:(地方性)

对某个景物或地名的来历作出解释,如山川湖海,天池的传说,日月潭的传说

与古迹相关,多数与名人的事迹有关,如名胜古迹等人造景物,大理三塔的传说、长城的传说

④风俗传说:

节日庆典:清明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传说

人生礼仪:十二生肖的说说

饮食惯制:东坡肉、天津“狗不理”包子

⑤动植物传说:

杜鹃啼血的传说、鸡冠花的传说

⑥少数民族民间传说

人物传说:如唐太宗八难吐蕃使者禄东赞、壮族歌仙刘三妹

风物传说:白族望夫云

风俗传说:泼水节的传说

3、民间传说的特征

①可信性的内容(人物历史上实有,背景为史上重大事件,事物特性往往客观存在,景物有遗迹可寻,描述内容有民俗信仰背景)

②传奇性的情节(巧合、夸张、渲染、幻想,如《梁祝》、《孟姜女》)

③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如鲁班)

④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围绕一定客观实在物讲述,构成民间传说圈)

4、民间传说的弥散化:

①以原产地为中心向四方辐射

由汉族地区向少数民族地区弥散,如《董永与七仙女》

少数民族传说向中原弥散,如《壮族歌仙刘三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