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据模型设计方法论探讨
【onemodel】数据模型建设方法论
数据模型建设方法论数据模型是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中的核心概念,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数据关系。
建设一个合适的数据模型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提高决策效率和业务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数据模型建设方法论,包括数据模型的定义、分类、设计和实现等方面。
数据模型建设方法论数据模型是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中的核心概念,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数据关系。
建设一个合适的数据模型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提高决策效率和业务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数据模型建设方法论,包括数据模型的定义、分类、设计和实现等方面。
一、数据模型的定义数据模型是指对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数据关系进行抽象和描述的一种形式化表达方式。
数据模型可以通过图形化方式呈现,例如实体关系图 (ER 图)、数据流程图等。
数据模型主要包括数据实体、数据属性、数据关系和数据约束等元素。
二、数据模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数据模型分类方式:1. 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概念模型是指对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数据关系进行概念抽象和描述的数据模型。
逻辑模型是指对概念模型进行逻辑设计和实现的数据模型。
2. 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关系模型是指采用关系代数和二维表格方式表示数据和数据关系的数据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是指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和类、对象、继承、多态等方式表示数据和数据关系的数据模型。
3. 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静态模型是指对数据和数据关系进行静态描述的数据模型。
动态模型是指对数据和数据关系进行动态描述的数据模型,包括数据流模型、事件驱动模型等。
三、数据模型的设计数据模型的设计是指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设计合适的数据模型,主要包括数据实体的识别、数据属性的定义、数据关系的确定和数据约束的设置等。
四、数据模型的实现数据模型的实现是指根据设计好的数据模型,采用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或数据管理工具,实现数据模型并将数据导入到系统中。
数据模型建设方法及工艺分享
维度建模最简单的描述就是,按照事实表, 维表来构建数据仓库,数据集市。这种数 据模型易于用户理解和数据分析操作,从 数据分析的需求场景出发,重点关注用户 如何快速的完成数据分析需求。最常用的 就是星型模型和雪花模型。
优点: ➢ 宽表设计、关联少、性能高,业务
相对好理解 ➢ 采用字段冗余来换取少关联
缺点: ➢ 需求出发,会造成孤立主题域,数
优点: ➢ 模型稳定性好 ➢ 减少冗余
缺点: ➢ 需要全面了解企业业务和数据; ➢ 实施周期比较长; ➢ 对建模人员要求高,要熟悉所有主
要业务,要有深度的模型功底; ➢ 3NF的建模,虽然冗余低、扩展性
高,但做了拆分,导致业务理解和 使用困难,需要多表关联。
DataVault
维度
DataVault的主要思想。其设计理念是要 满足企业对灵活性、可扩展性、一致性和 对需求的快速适应性等要求。在物理建模 时,混合了包括范式建模和星型模型在内 的建模方法,在范式与宽表间寻找一个平 衡点。
数据模型建设方法及工艺 分享
目录
1
背景知识
2 模型建设方法原则
3
模型建设工艺
4
指标库探讨
数据抽象层次
现实世界
概念模型
Subject, Definition and Scope
逻辑数据模型
Entity, Attribute and Cardinality
物理数据模型
Table, Column and Relationship
据冗余,难以扩展。 ➢ 在构建星型模式之前需要进行数据
预处理,因此导致进行大量数据处 理、统一计算才能形成事实表。 ➢ 当业务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维 度定义时,需要重新进行维度数据 的预处理。
onedata建模方法论
onedata建模方法论(原创版4篇)《onedata建模方法论》篇1OneData 是一种数据建模方法论,旨在帮助企业构建高质量的数据仓库。
该方法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数据仓库定义:OneData 将数据仓库定义为一个集成的、稳定的、易于访问的数据存储库,用于支持企业管理、决策和分析需求。
2. 数据建模流程:OneData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建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施等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方法和工具支持。
3. 数据模型设计:OneData 强调数据模型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设计原则,如实体完整性、属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数据一致性等。
OneData 还提供了一些数据模型设计工具,如ER 图、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等。
4. 数据仓库实现:OneData 提供了一些数据仓库实现的技术和工具,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加载、数据存储和数据查询等。
OneData 还强调了数据仓库的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5. 数据仓库管理:OneData 提供了一些数据仓库管理方法和工具,如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安全和数据审计等。
OneData 还强调了数据仓库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重要性。
《onedata建模方法论》篇2OneData 是一种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其核心思想是将数据仓库视为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中心,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模型来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运营。
OneData 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数据仓库概念模型设计:该阶段主要通过业务领域模型的设计,将企业的业务需求转化为数据模型,包括数据实体的定义、属性的设计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等。
2. 数据仓库逻辑模型设计:该阶段主要通过数据模型的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据表结构,包括数据表的定义、表之间的关系、索引的设计等。
3. 数据仓库物理模型设计:该阶段主要通过数据模型的物理设计,将逻辑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据存储结构,包括数据分区、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数据仓库建模是指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和规范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包括了多种方法和技术,用于帮助用户理解和分析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从而支持决策制定和业务分析。
一、维度建模方法维度建模方法是数据仓库建模的核心方法之一,它以维度为核心,将数据按照维度进行组织和管理,从而提供给用户灵活和高效的数据查询和分析能力。
1.1 星型模型星型模型是最常见和简单的维度建模方法,它将数据仓库中的事实表和多个维度表通过共享主键的方式进行关联。
事实表包含了衡量业务过程中的事件或指标,而维度表包含了用于描述和过滤事实记录的属性。
星型模型的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使用,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数据仓库场景。
1.2 雪花型模型雪花型模型是在星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优化的一种模型,它通过拆分维度表中的属性,将其拆分为多个维度表和子维度表,从而使得数据仓库更加灵活和高效。
雪花型模型适用于维度表中的属性比较复杂和层次结构比较多的情况。
1.3 天际线模型天际线模型是一种比较先进和复杂的维度建模方法,它通过将事实表和维度表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和划分,从而实现多个星型模型之间的关联。
天际线模型适用于数据仓库中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业务过程和多个不同的粒度的情况。
二、多维建模方法多维建模方法是在维度建模方法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抽象和简化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创建多维数据立方体和维度层次结构来组织和管理数据。
2.1 数据立方体数据立方体是多维建模的核心概念,它将数据按照事实和维度进行组织和管理,从而提供给用户直观和高效的数据查询和分析能力。
数据立方体包含了多个维度和度量,用户可以通过选择和组合维度和度量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2.2 维度层次结构维度层次结构是多维建模的关键技术,它通过将维度进行分层和组织,从而实现维度之间的关联和上下级关系。
维度层次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的冗余和复杂性,提高数据仓库的查询和分析效率。
三、模式设计方法模式设计方法是在维度建模方法和多维建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抽象和规范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定义模式和规则来组织和管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
数据仓库数据模型设计研究
属于基金公司作为主体投资者的屙陛, 而股票、 权证、 债券等都
是基金可以投资的产品类型, 上市公司等作为筹资者主体存在,
进行融资 ,而整个市场的行 睛 个投资数据平台, 因此, 概念模型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 投资” 可以发行各种投资产品在市场 E
主题来 设计 。
和 硼经 , 基 拥 最后 济/ 喧 尽宫 ! f 缅 争 概 Ⅱ 下:
中, 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还可以投资市场上的基金产品; 筹资公 上市公司, 通过买卖股票、 债券等产品来获得收 ’通过访问业 。 司既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 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 可 务人员, 进一步验证了概念模型的正确。
集 团经 济研究 2 0 ・2月 I 0 71 - 旬刊( 总第 2 0期) 5
投资事业部的业务高管,业务高管谈到了对基金投资业务的认
“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一面是 匕 市公司 资主体)一 , 根据基金产品的不同的风险偏好 , 基金目前在投资市场可 识 :
投资 , 买卖 的产 品包 括股 票 、 、 权证 债券 、 金 , 还包 括 股指 等 , 基 未来 其 面 是基 金公 司 ( 主体)基金 公司就 是通 过研 究经 济形 式和
包含三层 , 概念模型 (D , C 逻 研究宏观经济指数 /行业指数 , 选择投资产品的类型以及行业
辑模型 D , 物理模型 D , 数据仓库的结构总 的来说是 板块 。 采用了三级数据模型的方式:
珊 片 玎 M 芒芷 T ¨ l 厶 ’:
筹资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产业结构, 重大事项等将对 自身发行的股票、 权证、 债券等产生影响, 因此, 基金公司在投资 时除了考虑宏观经济数据外, 还需要研究筹资公司本身, 来决定
企业架构方法论
企业架构方法论企业架构方法论:实现组织转型和创新的蓝图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具备灵活性、响应性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企业架构,作为指导组织战略规划和实施的蓝图。
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架构方法论,包括其定义、重要性、主要类型以及实施步骤。
一、企业架构方法论的定义企业架构方法论是一种系统性的框架,用于设计、规划和实施企业的结构、流程、信息和技术等关键元素,以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
企业架构方法论不仅关注企业的当前状态,也关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提供指导。
二、企业架构方法论的重要性1. 提高效率和效果:通过优化企业架构,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浪费,提升业务效果。
2. 促进战略执行:企业架构是连接企业战略与具体行动的桥梁,有助于确保战略的有效执行。
3. 支持决策制定:企业架构提供了对组织的全面理解,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 降低风险:企业架构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影响。
三、企业架构方法论的主要类型1. Zachman框架:由John Zachman提出,基于6个视角(数据、功能、网络、人员、时间、动机)和6种描述(数据模型、功能模型、网络模型、组织模型、时间模型、动机模型),提供了一个全面、详细的描述企业架构的方法。
2. 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由The Open Group开发,是一个灵活、可扩展的企业架构框架,旨在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架构策略。
3. FEAF(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由美国联邦政府开发,主要用于指导联邦机构进行企业架构的规划和实施。
四、企业架构方法论的实施步骤1. 制定企业架构愿景:明确企业架构的目标和期望结果。
2. 定义企业架构范围:确定企业架构需要覆盖的领域和范围。
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方法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方法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然而,大数据的应用也面临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挑战。
建立完善的大数据标准体系对于推动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标准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数据管理成本、提高数据安全性、促进数据共享与交换,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因此,建设大数据标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大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从大数据标准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以及构建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为大数据标准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阐述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的方法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其次,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首先探讨大数据标准的重要性,其次介绍大数据标准的基本原则,最后详细阐述大数据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希望能够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的方法论,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的方法论,旨在帮助企业和组织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规范数据管理、提高数据质量、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对大数据标准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以及构建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数据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指导和思路。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可以促进大数据标准体系的完善和落地实施,推动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2.正文2.1 大数据标准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决策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数据来源的多样化,管理和利用大数据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数据中台的建模方法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数据中台的建模方法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数据中台是指将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整合、处理和管理的平台。
它是建立在数据仓库和数据湖之上的一种数据管理模式,旨在解决数据孤岛和数据碎片化的问题,提供高效、统一和可靠的数据服务。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各个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变得越发复杂。
往往每个业务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导致数据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这不仅给企业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带来困扰,还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数据中台的建立旨在打破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将数据从业务系统中抽离出来,构建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通过数据中台,企业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和共享服务,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中台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建模方法论。
首先,需要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流程和数据需求。
其次,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合适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架构。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最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据中台的建设和实施,确保数据中台能够真正为企业提供高效、可靠和智能的数据服务。
总之,数据中台的建立是企业数据管理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利用。
在建立数据中台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建模方法论,确保数据中台能够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发展需求。
只有建立一个健壮、可靠的数据中台,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介绍。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数据中台的背景和重要性,阐述数据中台在企业中的作用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将概述本文的框架,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并简要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标,即通过对数据中台的建模方法论进行探讨和分析,为读者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数据模型基本概念及建模方法论
数据模型基本概念及建模方法论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这些内容会被转化为关系型数据库的表结构。
数据模型包含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组织方式,并通过建模方法论来指导我们进行数据的抽象和设计。
本文将介绍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建模方法论。
1.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1.1 实体(Entity):在现实世界中可以独立存在并具有唯一标识的事物。
实体可以是具体的,如一个人、一辆车,也可以是抽象的,如一个订单,一个公司。
1.2 属性(Attribute):实体具有的特征或者性质,用于描述实体的一些方面。
属性可以是简单的,如一个人的姓名、性别,也可以是复杂的,如一个产品的描述、详细内容。
2.1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E-R模型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之一,它通过实体、属性和关系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E-R模型的核心是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实体通过属性来描述实体的特征。
2.2属性-关系模型(A-R模型):A-R模型是对E-R模型的扩展和补充,它将属性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可以被多个实体使用,从而增加了模型的灵活性和复用性。
通过将属性提取到一个独立的实体中,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2.3面向对象建模方法(OO模型):OO模型是一种用于建立逻辑模型和实现模型的方法,它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看作是对象,通过封装、继承和多态来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
OO模型充分利用了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如封装、继承和多态,使得模型更加直观、灵活和易于维护。
2.4关系模型(RDB模型):关系模型是一种用于建立数据库的方法,它通过用关系、属性和约束来描述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关系模型将数据组织为一个或多个关联的表,每个表包含多个行和列,行表示一个实体,列表示实体的属性。
关系模型是最常用和最成熟的数据模型之一,大部分商业数据库都是基于关系模型实现的。
3.数据建模的过程3.1需求分析:收集用户需求,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处理逻辑,明确数据建模的目标和范围。
数据模型基本概念及建模方法论
崔大强 技术经理
NCR(中国)有限公司数据仓库事业部
内容安排
什么是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相关术语 数据模型方法论 建模注意事项
2
什么是数据模型?
以数学的方式对现实事物的一种抽象表达,„ 特征: 内容:描述了数据、及其之间的关系 形式:反映了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形式
设计人员:业务人员、IT人员
设计目标
设计蓝图,指导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 业务语言,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沟通的手段和方法 业务视图,独立于数据库技术实现
设计内容:实体、关系和属性 建模方法:3NF的设计方法 后续工作:物理数据模型的输入
7
物理数据模型
Physical Data Model(PDM)物理数据模型
解
决 方 案 集 成
使用工具:
ERWin
交付项目:
物理数据模型(PDM) 《物理数据模型说明书》 《数据库描述语言DDL》
33
物理数据模型命名规范
序号 主题
1 PARTY 2 OFFER
缩写
PAR OFR
中文
参与人 产品策划
3 FINANCE
4 LOCATION 5 ADVERTISEMENT 6 EVENT 7 NETWORK 8 REFERENCE CODE
31
Step 5: 确认模型 (2)
1. 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持续地对模型的范围进行验证: • • 这一模型组件的含义、与业务的关系是什么? 这一模型组件驱动的业务需求是什么?
2. 对模型是否已经满足所有业务需求、业务问题及限制条件等,进行验证 3. 绝对不要考虑任何与物理实施相关的问题! 4. 当所有回答业务需求所必须的数据已经齐备时,停止对模型进行优化
2023数字化转型战略下的企业数据治理方法论与解决方案
完成目标数据技术规则、 案与管理流程完成与相
业务规则、CRUD标准定 关业务部门的确认。
义以及与业务部门的确认
。
主数据利用: 针对目标数据的业务规 则和技术规则,与相关 业务部门和系统管理员 确认,要求数据源改造 。
真实世界模型
• “真实世界模型”建模方法论,主张从数据的角度反映真实业务的本来面目,建立规范的建模体系;
数据交换
不同部门的数据协同,获取到数据并完成业务逻辑;灵活地进行数据转换规 则设计;
数据整合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经过清洗转换后变为统一格式,存储到数据中心或者数 据仓库,用于提供数据共享、数据分析等服务;支持界面话工作流调度
数据清洗、转换
数据迁移:将数据进行转移 数据同步:保持两个同构或者异构库的数据一 致 增强抽取:对于发生改变的数据进行更新 列映射:数据类型转换、列名变换、删除列、 增加列
让资产变得干净,少歧义
• •
真实世界模型 数据仓库
通过数据ETL,建立数据标准化。 • 数据标签和画像
• 数据采集与清洗
• ……
• 数据标准化
• ……
数据治理持久化
对数据治理工作持久化,一 次治理,永久治理。
• 数据治理工作日常化
• 元数据和标准化治理维护 更新
• 新类型数据的自动化治理
数据治理的延伸:数据管理
移动设备 数据
社交网络 数据
日志数据 …...
企业数据治理方法论与解决方案
数据治理的范畴
数据架构管理
• 企业数据模型 • 价值链分析 • 相关的数据架构
数据质量管理
• 规范 • 分析 • 度量 • 改进
元数据管理
• 架构 • 整合 • 控制 • 交付
国家电网企业信息架构模型SG-EA的构建与应用
国家电网企业信息架构模型SG-EA的构建与应用王继业;高灵超;郝悍勇;郑磊【摘要】企业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提升其对业务运行的支撑,是满足发展战略需要的最佳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企业架构设计方法论,从企业全局角度进行企业架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探讨了方法的理论依据、分析元模型与视图的构建过程、应用场景和应用成效.此方法论不但使信息系统与业务一致性分析更加标准化、自动化,而且容易构建稳健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促进企业IT战略与企业业务战略的匹配,实现数据共享、模块集成、业务协同,满足未来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期刊名称】《中国电力》【年(卷),期】2016(049)012【总页数】6页(P101-106)【关键词】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电网运行;SG-EA;元模型;视图模型【作者】王继业;高灵超;郝悍勇;郑磊【作者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北京 100031;国家电网公司,北京 100031;国家电网公司,北京 100031;国家电网公司,北京 1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69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根据需求和目标,配置合适的硬软件环境、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企业信息系统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固定周期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方式往往无法跟上技术发展而迅速落后于现实,从而影响企业业务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网公司)的实践发现,通过信息化架构设计与管控来提升信息系统对业务运行的支撑,是满足企业业务发展战略需要的最佳选择。
经营业务种类繁多、流程复杂,信息系统结构复杂、技术多样等原因使得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不一致,信息系统对业务运营支撑不足或过度信息化等问题仍是制约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信息化架构在发达国家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部分国内大型企业在2011年开始引入企业架构并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通过实践论证了基于企业架构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先进性。
目前企业架构在大型信息系统设计、企业信息化蓝图设计和建设过程管控等宏观方面的应用较多,在信息系统与业务一致性分析等微观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信息化项目决策还主要依靠经验判断。
teradata主题模型设计方法论
teradata主题模型设计方法论Teradata主题模型设计是一种应用于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方法论。
它通过挖掘数据背后的隐藏主题,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关系,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具优势的业务决策。
本文将介绍Teradata主题模型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Teradata主题模型设计的基本原理Teradata主题模型设计基于主题模型的概念,主题模型是一种统计模型,用于描述文档集合中的主题和词汇之间的关系。
在Teradata主题模型设计中,主题是指数据中的抽象概念,可以用一组关键词来表示。
每个文档可以包含多个主题,主题模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对文档和主题的分析,发现主题之间的关系和文档的隐含模式。
Teradata主题模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关键步骤:主题抽取和主题关联。
主题抽取是指从给定的文档集合中提取主题的过程,通常使用词频统计、TF-IDF等方法来计算每个词汇在每个主题中的权重,然后根据权重进行主题排序。
主题关联是指通过分析主题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主题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来实现。
二、Teradata主题模型设计的方法Teradata主题模型设计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预处理:在进行主题模型设计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标准化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2.特征选择:在进行主题抽取时,需要选择适合的特征集合,通常选择关键词或词组作为特征。
可以使用TF-IDF等方法来计算特征的权重,以识别主题相关的词汇。
3.主题抽取:使用统计算法或机器学习算法从文档集合中抽取主题。
其中,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是一种常用的主题抽取算法。
LDA假设文档是由多个主题生成的,每个主题又由词汇生成,通过对文档和词汇的分析,可以得到主题和主题词。
4.主题关联:通过分析主题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主题之间的关系和隐含模式。
主数据和业务数据建模方法论
主数据和业务数据建模方法论摘要:一、引言1.主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定义与区分2.数据建模的重要性二、主数据建模方法1.数据实体识别2.数据属性定义3.数据关系构建4.数据质量保障三、业务数据建模方法1.业务场景分析2.数据实体与属性设计3.数据流程建模4.数据应用场景实现四、建模工具与技术选择1.常见建模工具介绍2.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五、模型评估与优化1.模型性能评估2.模型优化策略3.模型迭代与更新六、案例分享与实践经验1.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2.建模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法3.最佳实践与经验总结七、总结与展望1.主数据和业务数据建模的现状2.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机遇3.我国在数据建模领域的优势与挑战正文:一、引言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数据和业务数据作为数据的两种重要形态,它们的建模方法对于企业数据治理和业务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主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定义出发,探讨它们的建模方法,以期为企业提供可读性和实用性强的数据建模指导。
二、主数据建模方法1.数据实体识别:主数据建模的第一步是识别企业中的核心数据实体,如客户、产品、供应商等。
通过对企业业务场景的深入了解,梳理实体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数据建模奠定基础。
2.数据属性定义:根据实体特点,为每个实体定义相应的属性,如客户名称、客户年龄、客户地址等。
属性定义要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数据关系构建:分析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构建数据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要清晰、简洁,便于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
4.数据质量保障:主数据质量是数据建模的基础,要制定数据质量管理策略,从源头把控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业务数据建模方法1.业务场景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需求,分析业务场景,为数据建模提供实际背景。
2.数据实体与属性设计:根据业务场景,设计数据实体及其属性,使之能较好地反映业务需求。
数据模型设计与信息建模方法论
数据模型设计与信息建模方法论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大量的数据被持续产生、存储和传输,数据模型设计和信息建模方法论成为了构建高效信息系统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数据模型设计及信息建模方法论的相关概念和原则,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一、数据模型设计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是指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而对数据进行逻辑组织和结构化的过程。
它是将现实世界的事物和关系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操作的形式,为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
数据模型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抽象的、可靠的、高效的数据组织形式,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是最早的数据模型之一,它采用了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的层次关系。
网状模型则允许实体之间多对多的关系。
而关系模型则使用关系代数的方式描述实体之间的联系,将实体和属性抽象为了表和字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数据库系统。
二、信息建模方法论的原则信息建模方法论是指在数据模型设计中应用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它们帮助分析师和设计师对现实世界中的信息进行抽象和建模,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息建模方法论原则:1. 实体-关系-属性(ER)模型:ER模型是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
它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关系和属性抽象为矩形、菱形和椭圆,通过线条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使用ER模型可以清楚地表示实体之间的关联和属性的特征。
2. 范式化设计:范式化设计是一种通过规范化处理来提高数据结构设计的方法。
规范化通过分解表、消除冗余和依赖来消除数据的不一致和不合理性。
它将数据设计划分为一系列的范式,每个范式都有一组关联规则。
使用范式化设计可以提高数据查询和更新的效率,减少数据冗余。
3. 面向对象建模:面向对象建模是一种重要的建模方法,它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对象,通过类和继承关系来表示对象之间的联系。
面向对象建模利用继承、封装和多态等特性,将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封装成对象,并通过消息传递来实现软件开发。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在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中,有几种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M)、维度建模和多维建模。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数据仓库的设计和维护效率。
实体关系模型是最早被广泛应用的数据建模方法之一。
它基于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实体与属性之间的联系图来描述数据模型。
实体关系模型适用于复杂的业务场景,能够准确地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和属性的特征。
实体关系模型通常使用关系数据库来实现,并支持SQL查询和数据操作。
然而,在处理多维分析等复杂查询时,实体关系模型的性能可能不尽人意。
相对于实体关系模型,维度建模和多维建模更加适用于面向分析的数据仓库设计。
维度建模是一种简化的数据模型方法,以维度为中心,通过绘制实体与维度关系的星型或雪花型图来表示数据模型。
维度建模关注于分析过程中的查询需求,并提供了灵活的查询和聚合能力。
维度建模通常使用关系数据库或NoSQL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并支持SQL查询或多维查询语言(如MDX)。
维度建模适用于大部分的数据仓库应用场景,尤其在OLAP领域表现出色。
与维度建模相比,多维建模更加注重多维数据的表示。
多维数据按照事实与维度之间的关系被组织成多维数据立方体。
通过绘制维度与数据立方体之间的关系图来表示数据模型。
多维建模适用于需要进行复杂的多维分析和切片切块操作的场景,具有更高的性能和灵活性。
多维建模通常使用专门的多维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并支持多维查询语言(如MDX)。
多维建模在OLAP和数据挖掘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选择建模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数据特点和查询需求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同时,需要考虑数据仓库的规模和维护成本,选择适合的建模方法来保证数据仓库的高效运行和易于维护。
为了确保数据仓库建模的有效性,通常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数据建模设计、验证和调整等工作,并与业务部门和技术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通过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可以使数据仓库建模更加科学和高效。
方法论用AARRR模型做数据分析
方法论用AARRR模型做数据分析AARRR模型是一个在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框架,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全面的市场分析,从而实现更好的增长和发展。
这个模型的名称代表了五个阶段:获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推荐(Referral)和收入(Revenue),企业可以根据这五个阶段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精确的指标和数据指导决策和营销活动。
其次,激活(Activation)阶段是指如何引导用户进行初次互动,并让他们对产品产生兴趣和愿意继续使用。
在这个阶段,企业应该关注的指标包括用户完成注册的比例、初次使用产品的用户数量、用户对关键功能的使用频率等。
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发现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偏好,从而进行产品优化和用户体验的改进。
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企业可以了解到哪些功能被用户使用较少,然后针对这些功能进行改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三,留存(Retention)阶段是指如何保持用户的活跃,让他们长期使用产品或服务。
在这个阶段,企业应该关注的指标包括用户的回访率、用户的重复购买率、用户平均使用时长等。
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找到引起用户流失的原因,并通过改进产品或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来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活跃时间、用户使用频率等数据,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推送策略,提醒用户继续使用产品。
第四,推荐(Referral)阶段是指用户主动向他人推荐产品或服务。
在这个阶段,企业应该关注的指标包括用户的推荐数、推荐引起的新用户数量等。
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哪些用户最有可能进行推荐,从而加强对这些用户的引导和激励,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推荐行为。
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社交网络和关系,企业可以找到用户中的“超级推荐者”,然后针对这些用户提供额外的奖励或优惠,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推荐活动。
最后,收入(Revenue)阶段是指通过转化用户行为为经济价值。
在这个阶段,企业应该关注的指标包括用户的付费率、用户的平均交易金额、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等。
主数据和业务数据建模方法论
主数据和业务数据建模方法论一、引言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数据已经成为企业运营和决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而在大多数企业中,数据来自多个不同的业务系统和数据源,导致了数据的分散和冗余,使得数据不一致、不可信、难以共享。
面对这一挑战,主数据管理和业务数据建模成为企业数据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着重介绍主数据和业务数据建模的方法论和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企业数据资源。
二、主数据建模方法论主数据是企业中对业务运营、决策以及业务流程具有重要影响的数据,例如客户数据、产品数据、供应商数据等。
主数据管理的核心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主数据建模是主数据管理的重要一环,其方法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识别主数据:首先需要识别出企业中的主数据对象,包括客户、产品、供应商等。
这需要与业务部门充分沟通,了解业务流程,找出对业务流程影响最大的数据对象。
2. 建立主数据模型:在识别主数据对象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主数据模型,明确主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定义数据属性和业务规则,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 制定数据标准:为了实现主数据的一致性管理,需要制定数据标准,包括命名规范、数据格式、数据唯一性要求等,确保各业务系统中使用的数据保持一致。
4. 建立数据治理机制:建立数据治理委员会,明确数据所有权、数据维护责任,制定数据治理政策和规范,确保主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5. 主数据集成:将各个业务系统中的分散主数据集成到一个集中的主数据存储库中,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提高数据可用性和准确性。
三、业务数据建模方法论除了主数据,企业还有大量的业务数据,如交易数据、报表数据、日志数据等。
业务数据建模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找出其内在的业务规则和关系,以支持企业的决策和业务运营。
业务数据建模的方法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业务需求分析:需与业务部门充分交流,了解业务需求,找出需要分析和建模的业务数据对象,明确数据的用途和价值。
大数据分析案例精选及方法论整理
大数据分析案例精选及方法论整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量不断增大,数据分析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各种企业、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都开始把大数据的分析运用在业务中,以帮助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和用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精选几个真实的实例,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提升业务和决策能力,并结合这些案例,试着梳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
案例1:Uber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判断司机是否疲劳驾驶私家车共享运营商Uber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车内监控。
这项技术称为Real-Time ID Check,可通过拍照的方式识别司机身份信息以及判断是否疲劳驾驶。
这种方法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让司机用手机拍摄自己的照片,将其与Uber资料库中的照片做比对。
同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Uber可以监视驾驶员的动作和表情,以及是否有疲劳迹象,预防安全事故。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大数据汇总并分析驾驶员的数据来预测潜在的安全隐患。
该案例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机器学习,利用大量的驾驶员数据,通过训练出来的模型来预测一个司机是否疲劳驾驶。
使用的数据包括面部识别技术,驾驶员的动作和表情等等。
方法的精髓在于,Uber通过识别出是否有疲劳迹象,提前采取措施预防悲剧的发生。
案例2:Airbnb如何借助数据帮助房东更好地打造房源Airbnb是一个全球性的短租房屋平台,通过大量的数据来分析房客的需求和喜好,以此为房东提供关于房源管理和房源定价的建议。
借助数据分析平台,Airbnb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找到最受欢迎的房源,以及最受房客欢迎的房屋特色。
平台还可以对潜在房客的需求进行预测,帮助房东更好地管理房源,提高入住率和评分。
在这个案例中,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被主要用来找出最受欢迎的房源,以及对潜在房客的需求进行预测,从而提供给房东优化房源和定价的建议。
该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案例3:Facebook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调整用户界面Facebook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其每天处理着数十亿条的用户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数据模型设计方法论探讨企业级数据模型设计方法论探讨1引言数据模型设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以往的数据仓库BI项目中,数据模型的方法论、概念通常大多围绕如何设计和建设数据仓库,而应用系统(OLTP 系统)模型设计却缺乏方法论的指导,加之各应用系统通常都是由不同厂商在不同时期自行设计开发,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数据分散重复、口径不一致和数据兼容性差。
由于数据仓库在企业整体信息化规划中属于下游系统,只能被动接收由各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数据入仓之后,由于口径不一致、兼容性差,给数据整合带来极大困难。
企业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推进信息化建设,仍然出现大量的“信息孤岛”现象。
本文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模型的合理性和不同系统间概念的一致性,而企业级数据模型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问题,通过企业级数据模型定义整个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数据标准,逐步统一企业内部数据标准,指导各应用系统数据模型统一设计,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系统之间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消除由于各应用系统自行设计开发而导致的数据分散重复、口径不一致和信息孤岛现象,推动企业内各类应用系统的整合和数据的共享,全面提升经营决策、运营管理、业务拓展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支撑能力。
本文将首先阐述企业级数据模型的定义和结构,分析其业务价值。
通过描述企业级数据模型与应用系统模型间关系,划分两者之间的概念边界和区别,从而更好的理解企业级数据模型的真正内涵。
其次,阐述了企业级数据模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关键要点,使读者能够掌握企业级数据模型设计的整体思路,以便对后续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最后,总结了多个项目的经验教训,分享企业级数据模型建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2企业级数据模型定义2.1模型基本定义企业级数据模型不能等同于数据仓库模型,企业级数据模型是站在整个企业业务的视角,对企业全部数据(包括生产数据和消费数据)全貌性、整体性描述。
企业级数据模型是业务人员和IT人员进行沟通的媒介、也是企业内部与外部进行交流的纽带。
企业级数据模型是一种建设蓝图,它识别了企业内部跨功能、跨部门、跨组织的共享或冗余数据,为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一种可视化方式和支撑框架,是企业内部所有应用系统数据模型设计的起点,如ODS、EDW等系统的设计开发,有助于促进数据整合、消除数据孤岛和遗留系统保持一致。
企业级数据模型是一个数据集成定义,它不依赖于企业内部某个具体的系统或应用,也跟数据的物理实现无关(包括数据如何获取、如何存储、如何处理以及如何访问)。
2.2模型结构企业级数据模型可分解为三个层级:主题域模型、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
三个层次模型逐级扩展。
企业级数据模型的创建更是一种艺术而非一门科学,应集中企业的集体智慧,共同推进企业级数据模型的不断完善。
2.2.1主题域模型企业主题域模型在企业级数据模型中处于第一层次,其覆盖原则是“有需求才覆盖”,一个企业的平均主题域数量通常在10~20之间。
➢主题域模型内涵●主题(Subject)是在较高层次上将企业的数据进行综合、归类和分●●概念模型定义了企业内主要业务实体及实体间的业务关系。
●概念模型不描述业务实体的数据属性●实体之间可能存在多对多关系,不对数据进行范式化处理。
2.2.3逻辑模型企业逻辑模型在企业级数据模型中处于第三层次,并将每个概念进一步细分为“逻辑实体”。
企业逻辑模型由逻辑实体、业务主键、关联关系和重要属性组成。
➢逻辑模型特征●逻辑模型是对概念模型的进一步分解和细化,通过关键数据属性描述更多业务细节●逻辑模型描述实体、属性以及实体关系●逻辑模型只包含关键数据属性,而不是全部实体和全部属性。
关键数据属性是指那些如果缺失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的属性,但这种判断通常是非常主观的决定。
●设计时一般遵从“第三范式”,以求达到最小的数据冗余,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扩展性检查数据模型是否符合第三范式要求,有如下三条检验标准:✓主键是唯一的,不具有多义性。
✓每个非主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整个主键,而非主键的一部分。
✓关系模式中不存在传递依赖。
●逻辑模型独立于具体技术,是IT人员和业务人员沟通的工具2.3企业级数据模型的业务价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和经营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盈利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企业级数据模型定义了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数据标准,是企业内部各应用系统能够实现相互协作、共享数据的前提,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它的业务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数据质量。
企业现有系统在与企业级数据模型映射过程中,能够暴露系统之间数据的差异性、内在的冗余数据,可以将许多潜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在正式实施之前予以暴露、并解决。
➢理清数据所有权。
通过将跨业务、跨组织边界的企业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依赖关系进行识别、并文档化,企业级数据模型可以作为数据所有权管理工具,支持“共享”数据所有权的概念。
➢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
企业级数据模型支持可扩展性的数据架构,基于战略业务视角,独立于具体的技术实现,支持可扩展性。
能以很小的IT变更代价适用不断变化的环境。
➢整合行业数据。
企业级数据模型吸收了企业外部视角,结合行业数据集成框架,提高了企业的行业数据适用性,从而提升了企业共享行业公用数据的能力,如客户、位置、供应商等基础数据。
企业也可以与相关行业或合作伙伴共享数据。
➢整合套装应用软件。
通过将套装应用软件映射到企业级数据模型中,提升了企业级数据模型在企业内部的匹配度,并能识别出套装应用软件和遗留系统之间的集成点,通过打包产品提供一致性、高质量的数据流转地图。
2.4企业级数据模型与应用系统数据模型间关系企业级数据模型是企业内部所有应用系统数据模型设计的起点。
企业级数据模型与应用系统数据模型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企业级数据模型是企业内所有应用系统的基础数据模型。
在构建企业数据存储架构(ODS、DW、数据集市和应用)之前,首先要基于企业级数据模型中的企业逻辑模型创建一个应用级逻辑模型,而该模型是企业逻辑模型的子集,因此,企业逻辑模型是所有数据存储架构的基础模型。
➢数据架构框架。
企业级数据模型为企业数据设计和数据存储提供了一个数据架构框架,以支撑数据质量、可扩展性和完整性。
业务数据需求和数据源(遗留系统)为企业的数据设计提供“装修材料”。
这些“装修材料”以属性的形式“填充”到企业逻辑模型框架中。
➢数据“粘合剂”。
企业级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数据集成框架,所有的应用级逻辑模型都可以被映射到企业逻辑模型中,企业级数据模型就像“胶水”,将企业内部所有数据连接在一起,包括套装应用软件。
3企业级数据模型设计3.1模型设计方法企业级数据模型设计可采用“业务需求驱动自顶向下”和“基于现状驱动自底向上”相结合模式,参照业界参考模型、行业最佳实践,共同形成数据模型。
从业务需求驱动入手自顶向下,参照业界参考模型、行业最佳实践搭建数据模型整体框架通过现状调研获取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设计文档、系统模型、接口规范等现状信息,现状驱动自底向上,细化和完善数据模型的设计3.2模型设计要点本文不讨论企业级数据模型设计的具体细节,只讨论建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企业级数据模型设计总体可分为四个步骤:前期准备、主题域模型设计、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
3.2.1前期准备在企业内部,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对于一个业务问题通常会有多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每个相关人员需要理解和沟通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为了阐明和沟通我们的观点,我们需要理顺企业内部所有核心术语定义以及术语定义的关系,形成一个精确的和公认的术语词典表。
因此,在构建企业级数据模型之前,需要在企业范围内统一业务术语,在后续建模过程中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个沟通的基础。
3.2.2主题域模型设计主题域模型设计凝聚了企业内部中高层管理者的共识,是企业内部各方相互妥协后达成的协议。
主题域模型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要点:➢设计依据设计依据来源于三个方面:立足需求和现状、行业最佳实践和业界理论支撑。
●立足需求和现状。
基于企业业务整体发展的需求以及行业监管要求,在企业范围内开展业务调研、信息调研获取企业的当前现状信息,作为主题域模型设计的输入信息。
●行业最佳实践。
借鉴国际、国内本行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工作成果。
了解相关企业在数据建模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确保企业在建模过程中少走弯路。
●业界理论支撑。
参考业界通用数据模型设计思路,推动业界参考模型产品的客户化处理。
通常,每个行业都会有本行业的参考模型,例如:金融行业典型的参考模型包括TD FS-LDM和IBM FSDM模型;通信行业典型参考模型包括NGOSS-SID模型。
➢关键要点●设计过程需要整个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广泛参与,有助于形成合力、达成共识。
●业务专家的深度参与和亲临指导,有助于识别、理解组织架构和业务功能;●主题域的定义和命名过程很重要,它有助于覆盖企业的重要业务主题,避免重大遗漏;●主题域名称应该清晰、简洁、易于理解;3.2.3概念模型设计概念模型设计是从企业角度出发,采用“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
不局限于某个特定业务领域或应用。
概念模型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两个关键步骤●识别各主题域下的关键实体,对关键实体再进行细分类。
●识别关键实体及其分类之间的关联关系。
➢关键要点●建立概念模型过程中必须得到业务领域专家和业务负责人的指导,并由业务用户提供模型的应用需求。
●模型设计师完成初步设计以后,需通过多轮会议,由业务领域专家、相关主题域的专家验证本主题域概念是否符合要求;●会议过程中,概念模型初稿暴露出的概念重叠、冲突或其它关注的问题都将应记录下来,由模型设计师继续调整模型,概念模型的最终成稿通常需经历多轮迭代,迭代次数取决于概念模型的复杂程度和发现问题的数量。
3.2.4逻辑模型设计逻辑模型基于概念模型进行扩展,包括扩充逻辑实体、提取关键数据属性、业务规则、值域填充到逻辑模型当中,它是业务人员、IT人员用来发现、记录和沟通业务的详细“蓝图”。
逻辑模型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逻辑模型承载着企业数据标准。
通过逻辑模型中的实体、关键属性等可以有效地承载数据标准的内容,并传递到应用系统模型设计中。
➢逻辑模型承载着业务数据规则。
●基数规则。
例如:定义与两个实体间关系相关的某个实体的实例数量。
譬如下图表示“一个客户可以在银行有多个存款账号,最多有一张白金理财卡”。
基数规则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类型。
●参照性规则。
例如:为确保正确有效的数值所定义的规则。
譬如下图表示“存款不能没有存款客户,必须要有一个存款人。
➢逻辑模型承载着企业数据质量规则,通过逻辑模型,可以了解数据质量要求,提前数据质量的管控或检测,做到提前预防不合规的数据提交给下游数据使用者●针对前页的业务数据规则,可以对系统中数据进行如下质量规则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