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证据的一般原则
证据法证据收集与使用的法律规定
![证据法证据收集与使用的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f4544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c.png)
证据法证据收集与使用的法律规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证据在司法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证据能够帮助法官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为公正的裁判提供支持。
然而,证据的收集与使用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律规定,以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证据法中与证据收集与使用相关的主要法律规定,旨在丰富对该领域的理解。
一、证据的收集在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中,证据的收集是司法程序中的关键步骤。
它确保了案件事实真相的客观呈现,并为法庭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以下是与证据收集相关的法律规定。
1. 保护证据的原则根据我国法律,证据的收集必须遵循保护证据的原则。
这意味着当事人在证据的收集过程中应当尊重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擅自篡改、销毁或伪造证据。
同时,法律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证据的保护措施,例如保护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等。
2. 合法手段的使用证据的收集必须依法进行,不能使用非法手段。
举例来说,在刑事案件中,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必须遵守有关抓捕、搜查和取证的规定。
而在民事案件中,律师可以采取合法手段,如调取证人证言、请求法医鉴定等,以收集证据支持当事人的主张。
3. 保护隐私权和商业秘密在证据的收集过程中,必须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
法律规定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受到保护,不得非法侵犯。
对于商业秘密,相关法律也规定了保密义务,确保商业机密不会通过证据收集暴露于公众。
二、证据的使用证据的使用是司法程序中另一个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对证据的分析、评估以及在庭审过程中的展示。
以下是与证据使用相关的法律规定。
1. 证据自由裁量权法院在庭审过程中对证据的使用享有自由裁量权。
这意味着法院有权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某个证据,以及如何评估和使用该证据。
法院应当根据合法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估,并根据法律规定进行权衡。
2. 证据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证据举证的责任。
即当事人必须主动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否则法院可以根据法定程序对不提供证据的当事人进行不利的处理。
收集证据的基本原则
![收集证据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43999f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8.png)
收集证据的基本原则
收集证据的基本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完整性原则:收集证据时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有关事实和事件
的信息,不能有所缺漏。
这有助于确保基于证据做出的决策是准确的,并避免因缺乏重要信息而导致的错误。
2.可信度原则:收集的证据必须是可信的,即其来源应该可靠。
证据应该来自于值得信赖的人或者可靠的信息来源。
如果证据不可靠,它将不可能支撑一个有效的结论。
3.及时性原则:证据应该在第一时间收集到,尽可能避免证据的
延误和破坏。
及时收集证据有助于确保它们保持完整性和可信度。
4.保密性原则:收集到的证据应保持机密。
保证证据的保密性是
确保有关信息不会被非授权人员查看和使用的重要保证。
这有助于保
证证据不被篡改或损坏,以及保证执行任务的人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以上原则是收集证据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执行者
应该对这些原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可信度、
及时性和保密性。
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5ace52afc4ffe473368abf9.png)
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证据收集和提供的主体必须具有合法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2、证据收集的方法必须具有合法性。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收集证据的法定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甚至还就收集证据的具体行为规定了方式、方法等。
如刑事证据的收集可适用各种合法侦查和调查手段,民事、行政证据只能通过调查的方法取得。
总所周知,证据是法院处理案件的前提条件,必须遵循主客观统一,在调查的过程中更要遵循▲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如依法取证原则等,保障证据的真实性。
下面,由为您介绍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一)依法取证原则。
调查取证要依法进行,应当遵守法定程序,采取法定方式,符合法定形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均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未经批准进入他人住宅属严重侵权和违反法定程序,非法安装***、监视器也属严重侵权行为。
但在公众场合以隐秘拍摄、隐秘录音方式取证,一般不认为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做询问调查笔录上要注意避免让人认为存在诱供、胁迫嫌疑。
很多法官对诱供问题非常敏感。
(二)及时取证原则。
调查取证要及时进行,发案后应当及时询问当事人、证人,及时收集其他证据,及时固定证据保全证据。
一方面,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证据本身有自然灭失、损毁的可能;另一方面,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任何当事人都有串供或隐瞒、销毁、伪造变造证据甚至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可能。
因此,及时取证非常必要。
(三)全面取证原则。
首先,除依法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外,执法机关认定的所有事实,都应当有必要且充分的证据来证明。
由于行政诉讼中实行被告举证原则,因此执法机关必须全面取证。
其次,调查取证中执法机关既要收集涉嫌违法的当事人有违法行为、有从重处罚情节的证据,也要收集该涉嫌违法的当事人无违法行为、无需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以及有法定的免罚或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证据,确保行政处罚公平公正。
证据法中的证据收集与证明
![证据法中的证据收集与证明](https://img.taocdn.com/s3/m/558933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e.png)
证据法中的证据收集与证明在司法实践中,证据是法院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和作出公正裁决的重要依据。
因此,证据收集与证明在证据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证据收集的原则、证据的类型和证据的证明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证据收集的原则证据收集的原则主要包括合法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合法性是指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必须依法进行,遵守法律的程序和规定。
例如,在搜查、抄告、调取证据等活动中,必须取得合法的搜查令或调取令,确保证据的合法性。
合理性是指在证据收集中,应选择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刑事案件中,常见的证据收集手段包括现场勘查、调取视频监控录像、鉴定、询问等。
民事案件中,常见的证据收集手段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选择合适的证据收集手段能够更好地展示事实真相。
全面性是指应当尽可能收集全面的证据,以确保法院对案件事实能够做出准确的认定。
在证据收集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有利的证据,还应该积极寻找对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二、证据的类型证据的类型主要包括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直接证明某一事实的证据。
例如,可以通过物证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通过书证来证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等。
直接证据通常具有确凿性和明确性,具有较高的证明力。
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某一事实,但能够通过推理或间接推断形成一定结论的证据。
例如,可以通过证人证言和其他相关证据来推断出被告人的犯罪嫌疑性。
间接证据通常需要经过合法推理和合理推断,证明力相对较弱。
三、证据的证明方式证据的证明方式主要包括书证证明、物证证明、证人证明和鉴定证明等。
书证证明是指依据印刷、拷贝、录制等方式制成的可供阅读的文件,如合同、收据、账目等。
书证具有固定和明确的内容,证明力相对较强。
物证证明是指通过对发生刑事、民事案件的地点、物品等进行勘验、检查、鉴定等手段得出的结论。
例如,现场勘查中发现的作案工具、指纹等物证,都能够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
行政执法中证据取得的基本原则
![行政执法中证据取得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a2a640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7e.png)
⾏政执法中证据取得的基本原则⼯商⾏政执法中证据取得的基本原则我国尚⽆《⾏政程序法》,探讨证据取得的基本原则就显得格外重要,否则,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没有具体规定时,将会使⾏政机关的取证⾏为⽆章可循。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范的规定,⼯商⾏政执法中证据取得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个:(⼀)依职权取证原则⼯商⾏政执法程序中,取证⾏为应依职权进⾏,这是依法⾏政原则或⾏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告法》等法律对⼯商机关的调查取证职权作了相应规定。
根据《⼯商⾏政管理暂⾏规定》第43条的规定,⼯商机关在⼯商⾏政执法程序中的取证职权包括:(1)询问违法⾏为⼈、嫌疑⼈、利害关系⼈、证明⼈,并可以要求其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违法⾏为有关的其他材料;(2)检查与违法⾏为有关的物品,责令有关⼈员说明物品的来源等有关情况,必要时,可以责令其暂停销售,听候检查,不得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财物,或者依法予以封存、扣留;(3)调查与违法⾏为有关的活动;(4)查阅、复制或者依法扣留与违法⾏为有关的合同、发票、账册、单据、记录、⽂件、证照、业务函电等资料;(5)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向银⾏查询、冻结违法⾏为⼈的银⾏存款;(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应当注意的是,基于对⾏政相对⼈基本⼈权的尊重,我国法律规定对公民⼈⾝的检查、搜查、强制只有特定机关——公安机关、⼈民检察院、⼈民法院在特定的情况才能⾏使,其他任何⾏政机关均⽆权对公民⼈⾝进⾏检查和强制,⼯商机关也不例外。
《⼯商⾏政管理机关⾏政处罚程序暂⾏规定》第31条规定:“必须对当事⼈的⼈⾝进⾏检查的,应当依法提请公安机关执⾏,⼯商⾏政管理机关予以配合。
”这点应当在⼯商⾏政执法实践中予以注意。
市场监管是⼯商⾏政管理机关的职权,同时也是⼯商⾏政管理机关的义务。
⼯商⾏政管理机关怠于市场监管,不仅构成⾏政不作为,⽽且还很可能遭致不作为⾏政诉讼。
对于⼯商⾏政违法⾏为,当事⼈有权向⼯商机关申诉或控告,⼯商机关即应取证并查处。
证据调查的原则有哪些
![证据调查的原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f095101eefdc8d376ee3265.png)
证据调查的原则有哪些1、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
2、收集证据要有目的,有计划。
3、收集证据要客观、全面。
4、收集证据要深入、细致。
5、依靠群众与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
6、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注意保守秘密。
7、证据必须及时固定,妥善保存。
证据调查是指为了查明诉讼过程中的相关事实或证据,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相关活动。
证据调查为了有效地规范执法过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证据调查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原则。
关于证据调查的原则有哪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
▲一、证据调查的概念证据调查,是指与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有关的各种调查活动的总称,即司法人员、执法人员及其有关人员,为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而进行的调查活动。
证据调查主体: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律师、仲裁人员、纪律检察人员,私人侦探。
▲二、证据调查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主观主义、反对表面主义、反对片面主义2、遵守法制的原则3、节约成本的原则▲三、证据的分类;《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据可分为七类,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延伸到涉税工作中,税案证据按种类可分为:税务稽查底稿、询问笔录,以及调查过程中取得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戡验和现场笔录;按照税案证据的属性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等。
1、书证、物证是以物品或者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实物证据。
物证是用于犯罪或与犯罪相关联的,能够证明犯罪行为和有关犯罪情节的物品或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血迹、指纹、脚印等。
书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进行联络的往来书信;贪污犯罪分子涂改的单据、账本等。
物证的特点是,不具有任何主观的东西,而只以其客观存在来证明案件的事实。
对物证必须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证的原有的形态。
如果不能保持原来形态或者物证有可能灭失的,行政机关必须采取措施予以保全。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d98416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4.png)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或组织之间因民事权益争议而通过法院审理解决的一种诉讼形式。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与运用是案件裁决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操作指南。
一、证据收集的重要性证据是法庭确认事实真伪的依据,是民事案件裁决的基石。
在民事诉讼中,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应该充分意识到证据收集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充足的、有效的证据,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证据收集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还原事实真相,能够证明自己的主张,并推翻对方的主张。
常见的证据形式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
因此,当事人需要提前了解相关证据形式,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证据收集。
二、证据收集的法律规定在民事诉讼中,我国法律对证据收集进行了一定的规定,以保障当事人的权利。
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根据该法,当事人有权收集证据,并可以依法申请法院进行调取。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证据:1. 自行收集:当事人可以通过自行寻找、拍摄、复制等方式获得证据。
2. 申请调取: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调取相关证据,包括书证、物证等。
3. 质证:当事人可以在庭审过程中提出证据,由法官决定是否采纳。
同时,法律也规定了一些证据收集的限制和禁止行为。
比如,违反法律法规获取的证据是不被承认的,非法获取证据的当事人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当事人应遵守法律法规,采取合法的手段获取证据。
三、证据运用的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证据运用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合法性原则:证据必须来源合法,不能违反法律法规获得。
2. 利益平衡原则:在证据的运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3. 充分性原则:证据必须充分、确凿,能够有效地证明当事人的主张。
4. 证据权利平等原则:法庭应保障当事人平等行使证据权利,不偏袒任何一方。
证据收集原则包括哪些?
![证据收集原则包括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8fc25225f0e7cd185253627.png)
证据收集原则包括哪些?证据收集原则包括客观全面、依法依规、安全保密及一致原则。
收集的物证、书证、客观事实三者必须一致,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
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并且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一、证据收集原则包括哪些?1、坚持客观全面原则收集证据。
所谓客观,就是指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它并如实反映它。
所谓全面,就是要全面地调查了解和反映案件的情况,不能仅仅根据案件的某个情节或部分材料就下结论。
这一原则要求纪律审查人员一切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收集证据。
既要收集能够证明违纪的证据,又要收集对被审查人有利的证据。
2、坚持依规依纪原则收集证据。
在证据收集工作中,纪律审查人员必须增强法制观念、纪律观念,严格依照《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规定收集证据。
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允诺等方法收集证据。
在接收证据提供单位提供证据时,要建立证据接收登记台帐,详细记录证据提供单位提供证据的时间、证据份数(页数)、提供人等要素。
3、确保证据一致性。
收集的物证、书证、客观事实三者必须一致,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
收集被审查人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被审查人的个人基本情况和任职文件,在被深查人书写自书材料和谈话过程中,其个人基本情况要任职情况要确保一致,不得存在矛盾。
4、坚持安全保密原则使用证据。
部分原始证据具有单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一旦丢失或损毁,将给纪律审查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证据辨认环节,需要被审查人、被谈话人对审查组所取原始证据进行辨认时,原则上让被审查人、被谈话人查看原始证据的复印件或电子档,严防被审查人、被谈话人毁灭证据。
▲二、收集证据的方式手段有什么?《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
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并且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产品质量法中的证据采集要求
![产品质量法中的证据采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2f0c3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9.png)
产品质量法中的证据采集要求在产品质量法中,证据采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证据采集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要求和规定,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产品质量法中的证据采集要求进行探讨。
一、证据采集的目的和意义证据采集是指在产品质量纠纷中,为了确保对纠纷的事实有准确、全面的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
证据采集的目的是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准确评估产品质量问题,并据此进行客观公正的判定和裁决。
证据采集的意义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合法经营。
二、证据采集的原则在进行证据采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证据采集必须在合法的范围和程序中进行,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2.客观性原则:证据采集应当客观、公正、真实,不得有偏颇、歧视或捏造。
3.全面性原则:证据采集要全面、细致,尽可能收集到与纠纷相关的全部证据,以确保事实的全面呈现。
4.保全性原则:证据采集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证据不被人为修改、破坏或灭失。
5.可信性原则:证据采集的证据材料必须是可信的,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证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1.面询法: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向当事人进行询问,了解相关情况。
在询问过程中,要注意记录当事人的陈述,并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事实。
2.调查取证法: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取证等方式,搜集相关证据材料。
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现场,避免证据受到污染或破坏。
3.鉴定评估法:对产品进行必要的鉴定和评估,获取专业的意见和结论。
鉴定评估可以通过检测实验室、专家咨询等方式进行。
4.证人证言法:聆听证人的证言,了解其对事件的看法和描述。
在采集证人证言时,要注意保护证人的隐私和权益。
5.书证法:通过搜集产品质量检测报告、购买合同、发票等书面证据,获取相关信息。
四、证据采集的要求1.充分收集证据:证据采集要充分搜集与纠纷有关的证据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取证的相关法律规定(3篇)
![取证的相关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d33b9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8.png)
第1篇一、引言取证,即收集证据,是诉讼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法律对取证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将从法律依据、取证原则、取证程序、非法取证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诉讼中取证的原则、程序、证据的种类、证据的审查与认定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中取证的原则、程序、证据的种类、证据的审查与认定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中取证的原则、程序、证据的种类、证据的审查与认定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了仲裁中取证的原则、程序、证据的种类、证据的审查与认定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了律师在诉讼活动中取证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中取证的原则、程序、证据的种类、证据的审查与认定等。
三、取证原则1.合法性原则:取证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程序,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2.客观性原则:取证应当客观、真实,不得伪造、篡改证据。
3.全面性原则:取证应当全面收集与案件有关的一切证据,不得遗漏。
4.关联性原则:取证应当与案件事实有直接关联,不得无关紧要。
5.及时性原则:取证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拖延。
四、取证程序1.立案:当事人或者相关单位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立案。
2.调查取证:法院根据案件需要,可以自行调查取证,也可以委托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取证。
3.证据交换: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提交证据,法院应当组织证据交换。
4.证据审查:法院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5.证据认定:法院根据审查结果,对证据进行认定。
五、证据种类1.物证:以物品、痕迹等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内容的证据。
2.书证:以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记载的内容为内容的证据。
证据收集的原则包括哪些
![证据收集的原则包括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119c99501f69e3142329407.png)
The flowers are not to bloom, but to bloom more brilliantly.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证据收集的原则包括哪些1.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
2.收集证据要有目的,有计划。
3.收集证据要客观、全面。
4.收集证据要深入、细致。
5.依靠群众与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
6.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注意保守秘密。
7.证据必须及时固定,妥善保存。
一、证据收集的原则包括哪些1.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
发生刑事案件拨打110,警察会立即出警。
报案越及时,收集证据月及时。
司法实践中,延误证据收集多是因为当事人报案不及时。
2.收集证据要有目的,有计划。
发生凶杀案,先要在与失主有恩怨的人中排查,通过排查逐渐缩小怀疑圈,确定重点嫌疑人。
3.收集证据要客观、全面。
客观,就是反对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全面,即要搜集证明嫌疑人有罪的证据,也要收集证明嫌疑人无罪的证据。
4.收集证据要深入、细致。
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往往与表面现象不同。
5.依靠群众与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
依靠群众是因为任何犯罪都会留下痕迹。
找更多的人调查,能收集到的线索就越多,了解案情就越全面。
而不是将未经审判是怀疑告诉群众,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喊口号,以舆论压司法。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取证和鉴别证据真伪。
6.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注意保守秘密。
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7.证据必须及时固定,妥善保存。
原始证据不能长期保存或者不能附卷保存的,及时拍照、复制,并做详细笔录。
二、收集证据要注意什么1.收集证据应合法。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合法。
实践中,证据不合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①收集或提供主体不合法。
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作证人提供证言,即不符合法律对于证据收集、提供主体的规定。
②取证程序不合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刑事诉讼法证据原则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证据原则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6792e7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0.png)
刑事诉讼法证据原则是什么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的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并且在收集证据时,重调查研究,不轻信⼝供。
通过刑讯逼供等⾮法⼿段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关于刑事诉讼法证据原则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家详细解答。
⼀、刑事诉讼法证据原则是什么1、刑事诉讼中,对证据的基本要求是重调查研究,不轻信⼝供,证据的收集要合法,通过刑讯逼供等⼿段收集的证据,应当排除。
2、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3、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条可以⽤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物证;(⼆)书证;(三)证⼈证⾔;(四)被害⼈陈述;(五)犯罪嫌疑⼈、被告⼈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五⼗五条对⼀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供。
只有被告⼈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第五⼗六条采⽤刑讯逼供等⾮法⽅法收集的犯罪嫌疑⼈、被告⼈供述和采⽤暴⼒、威胁等⾮法⽅法收集的证⼈证⾔、被害⼈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刑事证据收集⽅法有哪些证据收集的⽅法是指执法机关和律师调查收集证据的⼿段。
调查取证的⽅法必须合法。
法律规定的取证⽅法主要有:1、询问。
询问是指执法机关或者律师要求当事⼈、证⼈或者鉴定⼈陈述⾃⼰了解的案情。
证据调查和收集的原则有哪些
![证据调查和收集的原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11c54e95022aaea998f0fe4.png)
证据调查和收集的原则有哪些证据调查和收集的原则 1、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
2、收集证据要有目的,有计划。
3、收集证据要客观、全面。
4、收集证据要深入、细致。
5、依靠群众与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
6、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注意保守秘密。
7、证据必须及时固定,妥善保存。
热门推荐:驳回诉讼请求诉讼诉讼费诉讼保全诉讼时效抗辩诉讼离婚管辖权异议申请书通常在处理案件中,证据客观上决定整个案件的判决,通过证据可以很直接的反映出案件发生的真实情况,所以证据在法律案件的处理中绝对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调查和收集获得证据是最直接和最普遍的方法。
那么,▲证据调查和收集的原则有哪些呢?小编为此整理了相关资料。
▲证据调查和收集的原则▲1、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
发生刑事案件拨打110,警察会立即出警。
报案越及时,收集证据月及时。
司法实践中,延误证据收集多是因为当事人报案不及时。
时间久了,罪案现场可能早已被犯罪分子毁坏了,公安机关取不到有效证据,无法立案。
▲2、收集证据要有目的,有计划。
发生凶杀案,先要在与失主有恩怨的人中排查,通过排查逐渐缩小怀疑圈,确定重点嫌疑人。
随着情况变化,目的和计划要随着变更。
▲3、收集证据要客观、全面。
客观,就是反对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不要受主观意识的影响。
全面,即要搜集证明嫌疑人有罪的证据,也要收集证明嫌疑人无罪的证据。
▲4、收集证据要深入、细致。
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往往与表面现象不同。
往往会因为没有仔细的深入调查,与最有利的证据失之交臂。
▲5、依靠群众与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
依靠群众是因为任何犯罪都会留下痕迹。
找更多的人调查,能收集到的线索就越多,了解案情就越全面。
而不是将未经审判是怀疑告诉群众,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喊口号,以舆论压司法。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取证和鉴别证据真伪。
▲6、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注意保守秘密。
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收集与调查程序
![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收集与调查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1e2d547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7.png)
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收集与调查程序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指用来证明事实真相的材料和信息。
证据的收集和调查程序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理结果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收集与调查程序进行探讨。
一、证据收集的基本原则证据收集的基本原则在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中有所不同。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收集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法定原则: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哪些证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法律对所要求提供的证据种类予以明确。
2. 自由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证据,并自行承担证据的真实性。
3. 合法原则:证据的取得必须依法进行,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
4. 公正原则:在证据收集的过程中,法官、律师和当事人必须秉持公正的立场,维护证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二、证据的种类和采集方式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各种证据的种类和采集方式。
最常见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以及鉴定意见等。
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采集证据:1. 书证:包括合同、凭证、账簿、信函等可以以书面形式保存的证据。
当事人可以凭借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要求,向法院提供相关的书证。
2. 物证:指与案件直接相关的物品和物质,如损坏的车辆、受伤的物品等。
当事人可以通过保全措施等方式,确保物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 视听资料:包括录音、录像、照片等视听材料。
在使用视听资料作为证据时,需要提供该资料的原始录制材料,并进行鉴定。
4. 证人证言:证人是有关案件事实的知情人,他们的证言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证人的证言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并经过法庭的询问和辩论。
5. 鉴定意见:在某些需要专门知识的领域,法院可以指定专业人士对相关问题进行鉴定。
鉴定意见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三、证据收集的程序要求在证据收集过程中,民事诉讼法对程序要求有明确规定。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程序要求:1. 举证责任:民事诉讼中,原告有举证的责任,即原告必须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其主张。
证据法证据收集和使用的规则和原则
![证据法证据收集和使用的规则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2bf90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6.png)
证据法证据收集和使用的规则和原则证据法是指在司法实践中确定、收集、保护和使用证据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在司法过程中,证据是判断案件事实真伪的重要依据,因此,正确、有效地收集和使用证据对于维护法律公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规则和原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证据法证据收集和使用的相关内容。
一、证据收集的规则1. 保护证据的原则保护证据是保障诉讼公正的基础。
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和存在性的要求。
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必须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证据被篡改、破坏或故意隐匿。
同时,对于贵重、易失、易毁的证据,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防止证据灭失。
2. 合法性原则证据的收集必须依法进行。
合法性原则要求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和规定,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式获取证据。
同时,必须注意合法性原则与获取有价证据之间的平衡,即在合法范围内获取证据,不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资讯搜集的原则资讯搜集的原则要求证据必须经过充分搜集,确保证据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搜集证据的方式可以包括书面材料、物证、证人证言、鉴定、勘验等多种形式,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搜集方式,并确保搜集过程的公正、公正和公正。
二、证据使用的规则和原则1. 证据的充分性原则在使用证据时,必须确保证据的充分性。
证据的充分性是指证据对于事实的证明能力是否足够,能否确凿地证明当事人陈述的事实。
使用证据时,必须全面、客观地评价证据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可信度,确保证据的充分性。
2. 证据的排他性原则证据的排他性原则要求对于同一事实,同一证据只能采取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当存在多个证据可以证明同一事实时,法庭应选择最具说服力和可信度的证据,排除其他证据的使用,以免造成证据的重复、冗余。
3. 公正审查的原则公正审查的原则要求法庭在使用证据时必须进行公正、全面的审查。
法官应审查证据的合法性、适格性和真实性,排除非法、不适格或虚假的证据。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原则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b92f8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d.png)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收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证明和事实的真实性。
为了保证司法公正和公正性,民事诉讼中有一些重要的证据收集原则需遵守。
本文将探讨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首先,证据收集应符合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求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确保证据的取得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范围。
例如,证据的获得应当在法定的程序和方式下进行,不得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搜集或获取。
二、合规性原则其次,证据收集应符合合规性原则。
合规性原则要求证据的收集必须符合诉讼规则和程序,确保收集的证据能够在法庭上得到认可并使用。
诉讼当事人在收集证据时,应遵守诉讼规则和法庭管理的要求,不得采取擅自获取证据的方式,以免被视为违反程序规定而影响案件的正常进行。
三、权利平衡原则此外,证据收集应符合权利平衡原则。
权利平衡原则要求在证据的收集过程中,要兼顾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不偏袒一方。
任何人在证据收集过程中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偏向于某一方的证据,以保证案件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四、自愿原则再次,证据收集应符合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要求证据的收集必须基于当事人的自愿和主动性,不得违反其意愿或利益进行强制搜集。
当事人在收集证据时应具备自愿提供证据的权利,并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是否提供证据。
五、真实性原则最后,证据收集应符合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收集的证据必须真实可信,反映案件的真正情况。
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当事人应当遵循真实原则,不得故意伪造、篡改、隐匿或以虚假证据进行欺骗。
法庭对于伪造证据的行为将予以严厉处罚。
总结起来,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原则包括合法性、合规性、权利平衡、自愿性和真实性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和律师应当严格遵守这些原则,以确保所收集的证据合法有效,真实可信,从而维护司法公正和公正性。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97d2fd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6.png)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是指用于证明行政诉讼当事人权利义务、事实和法律关系的具体证据的相关规定。
证据在行政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裁判机关了解案件事实、查明责任,并为最终裁决提供依据。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建立和遵循,对于保障行政诉讼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证据收集在行政诉讼中,证据的收集是案件办理的第一步。
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集证据:一是自行收集证据;二是委托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协助收集证据。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收集证据,行政诉讼当事人均应本着真实、合法、公正的原则,遵循法律规定,避免使用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二、证据的形式行政诉讼证据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
其中,书证是最常见的证据形式,它包括书面文件、印刷品、电子文件等。
物证是指与案件事实有关的物体或物品,如合同、单据、照片、视频等。
视听资料是指通过摄像、录音等手段记录下来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材料。
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原告、被告、目击者等提供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陈述。
三、证据的收集原则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必须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和重要性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求证据的获取过程和方式合法,不得采用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真实性原则要求证据内容真实可信,不得伪造或篡改证据。
重要性原则要求证据对案件的事实、权益和法律关系有重要意义,具有证明案件的关键性或决定性作用。
四、证据的提交与举证责任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有证据责任,应当自行提供证据以支持其主张。
同时,当事人可以请求裁判机关调取证据或委托律师、专业人士充当证人,为自己辩护或证明自己的权利。
当事人提交证据时,应当准确标明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和意义,并根据裁判机关的要求提供证据原件或副本。
如果当事人未能履行举证责任,裁判机关可根据证据不足或证据未能支持当事人主张的情况进行裁决。
五、证据的认定与审查行政诉讼中,对于提交的证据,裁判机关有权对其进行认定和审查。
裁判机关应按照法定程序对证据进行鉴定、审查,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证据收集制度
![证据收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d66120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e.png)
证据收集制度一、制度背景证据收集是司法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公正司法、维护社会秩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完善的证据收集制度对于司法机关的工作至关重要。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证据收集行为,确保证据收集合法、公正、有效,减少证据收集中可能出现的瑕疵和漏洞,提高司法机关办案效率和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证据收集工作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四、证据收集原则1.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
2.公正性原则:客观公正地搜集证据,不得有偏颇或歧视行为。
3.有效性原则:确保证据充分、真实可信,能够支持案件事实认定和裁判结果。
五、证据收集程序1.确定调查对象:根据案件需要确定调查对象及其相关信息。
2.搜集初步资料: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与调查对象相关联的各类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3.确定证据类型:根据案件需要,确定所需证据的类型和范围。
4.制定证据收集计划: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确定的证据类型,制定详细的证据收集计划。
5.实施证据收集:按照证据收集计划,采取合法、公正、有效的方式进行证据搜集。
6.整理汇总证据:对搜集到的各类证据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汇总。
7.审核核实证据:对整理汇总后的证据进行审核核实,确保其真实可信。
8.编写报告:根据调查结果,编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并对所搜集到的各类证据进行说明和分析。
六、重点环节规定1.涉密案件中的收集规定在涉密案件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涉密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开展工作。
在涉及国家秘密或商业机密等情况下,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将相关资料妥善保管。
2.调查过程中人权保障规定在调查过程中,应当尊重被调查人合法权益,并遵守相关程序规定。
对于可能侵犯人权或者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应当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证据收集中人员行为规定证据收集工作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开展工作。
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泄露调查对象的相关信息。
取证应遵循的规则
![取证应遵循的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d3468c1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6.png)
取证应遵循的规则一、前言在司法实践中,取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取证不仅涉及到案件的胜败,还关系到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因此,为了保障案件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我们需要遵循一些规则来进行取证工作。
二、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所有的取证行为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进行。
在进行取证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2.客观性原则取证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受到个人情感或利益的影响。
对于现场信息、物品等应当如实记录并予以保存。
3.保密性原则在进行取证时,应当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并且不得泄露案件相关信息。
三、现场勘查规则1.现场勘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现场勘查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勘查人员、制定勘查计划、准备必要工具和设备等。
2.现场勘查过程中注意事项在进行现场勘查时,必须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勘查人员应当按照计划进行勘查,不得随意更改勘查方案。
(2)勘查人员应当认真记录现场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物品等信息,并且应当对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
(3)在勘查过程中,勘查人员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得受到个人情感或利益的影响。
(4)在现场勘查中发现的证据必须予以保护和保存,并且应当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四、证据收集规则1.证据收集前准备工作在进行证据收集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证据收集人员、制定证据收集计划、准备必要工具和设备等。
2.证据收集过程中注意事项在进行证据收集时,必须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证据收集人员应当按照计划进行证据收集,不得随意更改证据收集方案。
(2)在进行证据收集时,必须遵循法律程序和规定,并且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3)对于涉及涉密信息或商业秘密的证据,在处理时必须保密,并且不能泄露相关信息。
(4)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得受到个人情感或利益的影响。
五、证据保存规则1.证据保存前准备工作在进行证据保存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调查取证的基本原则
![调查取证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1746e4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8.png)
调查取证的基本原则引言:调查取证是法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收集、保护和分析证据的过程。
在进行调查取证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调查的合法性、可靠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介绍调查取证的基本原则,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合法性原则调查取证的首要原则是合法性。
这意味着调查人员必须遵守法律和法规,以合法的方式收集证据。
调查人员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并确保在调查过程中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此外,调查人员还应该获得必要的授权和许可,以确保他们的行为合法有效。
二、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调查取证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调查人员应该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不受个人偏见或利益的影响。
他们应该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而不是根据个人主观意见或假设。
客观性的原则确保了调查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三、保密性原则保密性是调查取证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
调查人员应该妥善保管和处理收集到的证据,确保其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或篡改。
保密性的原则不仅保护了调查人员和相关当事人的隐私权,也确保了证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四、完整性原则完整性是调查取证的核心原则之一。
调查人员应该全面、准确地收集和记录证据,确保没有遗漏或失真的情况发生。
他们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完整性的原则对于后续的分析和评估非常重要。
五、可靠性原则可靠性是调查取证的关键原则之一。
调查人员应该确保收集到的证据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
他们应该采用科学、可靠的方法进行调查,避免主观臆断和不准确的结论。
可靠性的原则确保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接受性。
六、公正性原则公正性是调查取证的根本原则之一。
调查人员应该在调查过程中保持公正和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们应该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不受外界压力或影响。
公正性的原则确保了调查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七、透明度原则透明度是调查取证的重要原则之一。
调查人员应该在调查过程中保持透明,向相关当事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集证据的一般原则
收集证据应贯彻以下原则:1.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
2.收集证据要有目的,有计划。
3.收集证据要客观、全面。
4.收集证据要深入、细致。
5.依靠群众与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
新《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收集证据应贯彻以下原则:
1.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
发生刑事案件拨打110,警察会立即出警。
报案越及时,收集证据月及时。
司法实践中,延误证据收集多是因为当事人报案不及时。
我遇到过一个当事人,要求报案,认为自己现在患有精神分裂症,与10年前的伤害有关。
要求追究对
方的刑事责任。
时间久了,伤害现场已经不存在,目击证人难找到,伤害行为与精神病的因果关系难以鉴定。
公安机关取不到有罪证据,无法立案。
2.收集证据要有目的,有计划。
发生凶杀案,先要在与失主有恩怨的人中排查,通过排查逐渐缩小怀疑圈,确定重点嫌疑人。
随着情况变化,目的和计划要随着变更。
3.收集证据要客观、全面。
客观,就是反对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全面,即要搜集证明嫌疑人有罪的证据,也要收集证明嫌疑人无罪的证据。
《十五贯》里的无锡知县过于执看到尤葫芦被杀,女儿出逃,十五贯钱不见了,主观认为:“看她艳如桃李,岂能无人勾引!年正青春,怎么会冷若冰霜?她与奸夫情投意合,自然要生比翼双飞之意。
父亲拦阻,因之杀其父而盗其财,此乃人之常情,这案情就是不问,也已明白十之八九了。
”带着主观认识,过于执收集的证据足以认定熊友兰、苏戍娟夺财、杀人、私奔。
况钟则是客观、全面收集证据。
查明尤葫芦的十五贯钱用蓝麻线所串,从熊友兰身上搜出的十五贯钱用红麻线所串,熊友兰出到无锡不可能与苏戍娟早有勾结。
最后查清夺财杀人的真凶是娄阿鼠,为熊友兰、苏戍娟洗清冤屈。
4.收集证据要深入、细致。
过于执勘查现场只发现尤葫芦的尸体、凶器及门窗没有撬痕。
况钟勘查现场却发现了地上有几枚散落的铜钱,而称熊友兰身上搜出的十五贯钱一枚不少。
过于执只查出尤葫芦的十五贯是从其姨夫家借来的本钱,况钟找到尤葫芦的姨夫借给尤葫芦的十五贯用蓝麻线所串,与熊友兰的十五贯不同。
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往往与表面现象不同。
5.依靠群众与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
依靠群众是因为任何犯罪都会留下痕迹。
找更多的人调查,能收集到的线索就越多,了解案情就越全面。
而不是将未经审判是怀疑告诉群众,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喊口号,以舆论压司法。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取证和鉴别证据真伪。
6.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注意保守秘密。
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7.证据必须及时固定,妥善保存。
原始证据不能长期保存或者不能附卷保存的,及时拍照、复制,并做详细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