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第23课 爱莲说

合集下载

爱莲说教案(通用5篇)

爱莲说教案(通用5篇)

爱莲说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莲说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

(齐读)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

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爱莲说》的教案

《爱莲说》的教案

《爱莲说》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爱莲说》的内容和主题;2.掌握古文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4.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爱莲说》的内容、主题及古文阅读方法。

难点:古文阅读理解和赏析。

三、教学准备:1.课文《爱莲说》的复印件;2.课堂投影仪;3.课件制作;4.相关幻灯片或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莲花的形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莲花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莲花的好奇心和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教师向学生呈现《爱莲说》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快速阅读整个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讲解】1.解释生词和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讨论】1.分组讨论《爱莲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2.学生展示不同的理解和解读,互相交流分享。

【思考】1.引导学生思考莲花的特点和美感,探讨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2.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境界。

【练习】1.古文阅读练习,让学生独立阅读《爱莲说》,理解文章的意思;2.写作练习,让学生以写信的形式,表达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莲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懂得欣赏莲花之美,感受古人对莲花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和审美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五、作业布置:1.完成古文阅读练习,理解《爱莲说》的内容;2.思考莲花的美感,写一篇关于莲花的作文;3.收集有关莲花的资料或图片,做一份莲花主题的PPT。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莲花以及《爱莲说》这篇古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爱莲说》教案(优秀6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6篇)

《爱莲说》教案 (优秀 6 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我为您带来了6 篇《《爱莲说》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知识和能力】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PPT 展示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

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 ,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1) 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2) 教师范读;(3) 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三) 研读课文,深入体会(1)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爱莲说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爱莲说教案语文版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分析文章的方法。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爱莲说教案语文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3课《爱莲说》。本课是语文版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主要内容是作者通过赞美莲花来表达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文章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展示了莲花的美丽和纯洁,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应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纯洁的心灵。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种植莲花,观察莲花的生长过程,体会莲花在自然界中的顽强生命力和美丽姿态,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莲花池的清洁工作,亲身体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教师也会通过学生的课堂笔记和提问记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莲花的故事或展示莲花绘画作品等方式,引出《爱莲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爱莲说》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结合课文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

《爱莲说》教案4篇

《爱莲说》教案4篇

《爱莲说》教案4篇教学目标:学问和技能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了解“说”古文体。

(重点)方法和过程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是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小组争论相结合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

去洛阳赏牡丹的人摩肩接踵。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这样说。

可是,在宋代有个人偏偏不爱牡丹,他宠爱莲花!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走进《爱莲说》。

板书:爱莲说周敦颐二、朗读(一)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蕃()濯()亵()玩淤()泥清涟()噫()隐逸()鲜()有闻新奇()(二)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和资料解决重点词语。

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古今义等。

1、重点词语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一词多义香远益清远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有朋自远方来水陆草木之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4、古今义亭亭净植古义:直立。

今义:植物宜乎众矣古义:应当。

今义:适宜(三)三读课文,疏通文义。

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只宠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欣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概括分析课文(1)四读课文,了解文体和的根底上,思索问题。

题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谈论性文体,用于阐述对一事、一物、一种现象的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服及其作用。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一、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托物言志及衬托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认识古代仁人不慕名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从而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三、教学设计理念及思路本文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美文,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文言文解读能力,因而在课堂上可以学生为主理解课文内容,可通过教师范读、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此外,围绕“莲”设计诸多环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及充分发挥其联想与想像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法为主,结合设疑提问法、对比分析法、自读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运用多媒体平台,使复杂的内容简约化,并通过图像、动画、音乐、朗读、视频等,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及其步骤(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音乐《茉莉花》,预设情境。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并用一句话说明理由,引入本课所写之物——莲花。

(展示莲花图)2、请学生找出古诗词中赞美莲花的诗句。

(展示莲花池美景组图)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教师解说“莲”莲花,又称荷花、芙蓉,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

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人们不只欣赏莲的外形之美,更欣赏莲的内在品质。

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曾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传世美文《爱莲说》,足见其爱莲之深。

(二)解题及作者简介(幻灯片投影显示)1、标题:“爱莲说”就是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2、体裁:“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教学教案

《爱莲说》教学教案

《爱莲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引导学生从莲花的品质中汲取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爱莲说》,感受莲花的美丽和品质。

2. 生词学习: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美丽和品质。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爱莲说》,感受莲花的美丽和品质。

3. 生词学习: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背诵《爱莲说》。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莲花的小作文,描述他们对莲花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朗读、讨论等,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背诵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了解他们对莲花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创设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莲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美丽和品质。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爱莲说》,感受莲花的美丽和品质。

3. 生词学习: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莲”、“花中君子”等概念。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追求高洁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莲的美和君子的高洁。

3. 利用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美和人格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莲的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追求高洁的人格。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6.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作业和练习: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爱莲说》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你知道《爱莲说》教案怎么写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1教学设想:《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生:(略)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师: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

初中课文爱莲说教案

初中课文爱莲说教案

初中课文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并背诵《爱莲说》全文。

- 能够分析并欣赏周敦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 能够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借此表达的道德品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记忆和理解。

-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爱莲说》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

3. 背诵并默写《爱莲说》。

教学难点:1. 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借此表达的道德品质。

2. 欣赏周敦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课文《爱莲说》全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周敦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爱莲说》的背景。

2. 提问:“你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爱莲说》,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四、讲解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借此表达的道德品质。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周敦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五、背诵与默写(10分钟)1. 学生集体背诵《爱莲说》。

2.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课文片段。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学习《爱莲说》的收获。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莲花的作文。

《爱莲说》初中教案

《爱莲说》初中教案

《爱莲说》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2.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 让学生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2. 让学生了解作者周敦颐的生平和思想。

二、导入1. 简介作家作品:周敦颐,北宋哲学家、文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

2.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1. 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

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 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a.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b. 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4. 讨论并归纳:a.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b.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作者不随波逐流、独立自主的品格。

四、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理想或追求。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的理解。

五、总结1.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强调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对莲花的赞美。

2. 强调学生要学习莲花的品格,做到洁身自好,保持高尚的品德。

六、作业1. 背诵课文。

2. 完成练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体“说”的特点,理解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品德的品格。

初中爱莲说教案

初中爱莲说教案

初中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翻译课文内容。

3. 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

2. 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

2. 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课文译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莲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莲花的特征。

2. 板书课题《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二、朗读课文(5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录音带,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三、翻译课文(15分钟)1. 学生对照课文译文,自行翻译课文。

2.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四、理解课文(15分钟)1.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补充。

2.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探讨课文(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要求。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某种植物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莲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僻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翻译课文时,让学生对照译文自行翻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理解课文环节,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探讨课文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莲花品格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要求。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爱莲说》教案篇一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5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5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5篇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帮助教师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更加生动,优秀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淤泥洗濯清涟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二、指导学习(一)情境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状况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能够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能够讨论,实在不懂的能够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

(班上发言)老师综合归纳: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1)貌美品美抽一学生读描述莲的文字。

(多媒体展示)讨论:读到那里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人)(2)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构成文章,怎样使语言到达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简介《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及其生平。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莲的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以及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段描绘自然景物的句子。

3. 搜集有关莲的资料,了解莲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是否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爱莲说》的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僻词语和句子掌握的情况,以及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23课《爱莲说》教案(语文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23课《爱莲说》教案(语文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23课《爱莲说》教案(语文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讲〞的特点。

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会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技能目标1.能够利用工具书明白得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探究明白得莲花的高洁品行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明白得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预备1.教师预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预备: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讲明课文中不明白得的词语,画出文中不明白得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

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讲〞这一文体。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见过莲花吗?观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不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爱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讲»,尽管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爱莲花要紧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讲»的要紧目的也不是颂扬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那个咨询题。

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污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爱以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为鼓舞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铬,而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闻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讲»。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画过它,颂扬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行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优秀9篇)《爱莲说》教案篇一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整体感知1、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

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明确]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明确]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

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明确]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

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一、字音字形甚蕃.(fán)淤.泥(yū)濯.清涟.(zhuó lián)不染.(rǎn)亵.玩(xiè)隐逸.(yì)噫.(yī)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可爱者甚蕃.:多(2)晋陶渊明独.爱菊:仅,只(3)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4)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5)花之富贵者.也:……的人或物(6)花之君子..者也:指人格高尚的人(7)陶后鲜.有闻:少(8)同予.者何人:我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不蔓不枝活用词语:蔓解释: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活用词语:枝解释: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节。

(2)香远益清活用词语:远解释: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4.古今异义区分(1)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种植(2)宜.乎众矣古义:当然今义:合适,应当5.文言句式(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省略句,谓语动词“出”和“濯”后面省略了介词“于”)(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判断句)三、作家作品本文作者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

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今湖南道县)人。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

1.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点拨: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有所不同。

2.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呢?点拨: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

把正面的内容放在前面写,最后用反面的内容来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这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3.核心图解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甚蕃.(pān)亵.玩(xiè)B.出淤.泥(yū)鲜.有闻(xiān)C.濯.清涟(zuó)噫.(yī)D.清涟.(lián)不蔓.不枝(mà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2)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3)亭亭净植.____________(4)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A.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4.用原文语句回答。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的作者是唐代哲学家周敦颐。

B.“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C.《爱莲说》是一篇借物咏志的讽世散文。

D.《爱莲说》这篇短文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李唐来(从)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B.香远益.清(更加)不蔓.不枝(长枝蔓)C.予独.爱莲(独自)花之隐逸..者也(隐居)D.予.谓菊(我)宜.乎众矣(当然)7.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9.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10.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

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3.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交流】14.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你爱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体验中考】15.(2011·四川乐山中考)在一次“我爱班集体”的班会活动课上,有不少同学迟到。

班主任老师说:“迟到了的同学站起来!”有六七位同学站了起来。

班主任老师又说:“迟到过的同学也站起来!”这时,又有十来个同学站了起来。

班主任说:“好了,请坐下。

我再请迟到着的同学站起来!”结果,教室里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反而响起一阵笑声。

同样的一句话,好像只改动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字,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请你探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参考答案:1. 解析:A项中“蕃”应读“fán”。

B项中“鲜”应读“xiǎn”。

C项中“濯”应读“zhuó”。

答案:D2. 答案:(1)多(2)少(3)竖立(4)洗涤3. 解析:D项,第一个“之”解释为“的”,第二个“之”没有实在意义。

答案:D4. 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 解析: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

答案:A6. 解析:C项中的“独”在句中应解释为“仅,只”。

答案:C7. 参考答案:(1)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随意玩弄呢。

(2)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8. 解析:结合文中表明作者爱莲的原因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来理解作答。

参考答案:应是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阿,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9. 参考答案: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作者高洁的品质。

10. 参考答案:陋室(或陋室不陋)安贫乐道的情趣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的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相近即可)11. 答案:(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12. 参考答案:(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13. 参考答案: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

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

14.答案示例:(1)兰花。

兰花无论在何处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淳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2)梅花。

“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3)桂花。

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亦可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15.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探究题。

阅读分析材料,注意抓住三个不同的助词“着”“了”“过”思考回答。

参考答案:在班主任老师的语言中,三个句子分别使用了三个不同的助词“着”“了”“过”。

它们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迟到着”指的是迟到的动作还在进行(在这里指的是那些迟到的同学还没有走进教室),“迟到了”指的是迟到的动作刚刚结束,“迟到过”指的是迟到的动作过去已经完成了。

看起来这三个字“无关紧要”,但用上了以后,表达的意思就分别有动作“进行着”、“完成了”和“早已进行过”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