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1000~资料讲解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二氧化碳是在地球大气中常见的一种气体,其浓度直接决定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然而,我们也知道,二氧化碳还是植物生长过程所必需的一种元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一、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在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植物的生长速度也会相应减缓。
据研究表明,当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19ppm(每百万分之四百一十九),而在过去一百年里,该数值已经增加了约120ppm,这意味着植物如今可以从大气中获得更多的二氧化碳,加速生长的速度。
具体而言,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更加有效,它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制造出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整个生长过程的效率。
二、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依赖性除了影响植物生长的速度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其光合作用的效率。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通过光能量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为氧气和有机物,同时为植物提供能量。
然而,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适应能力却存在一定的限度。
研究表明,虽然二氧化碳的增加对光合作用有刺激作用,但当其浓度超过1000ppm时,植物对它们的吸收却降低了。
此时二氧化碳施肥并不能带来更高的收益,反而会对大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三、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植物生态系统的全面影响最后,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对植物系统产生的影响并非局限于生长速度和光合作用效率方面。
它还会引发诸如土壤质量下降、水分利用率降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单一植物产生影响,还会引发一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
总而言之,虽然当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可以带来一定的植物生长速度提高,但其对光合作用的依赖性也存在限度,并且其上升同时也会对植物生态系统产生广泛但负面的影响。
在未来的环境保护与气候调控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以及其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探求合理的综合应对策略。
二氧化碳浓度换算
二氧化碳浓度换算问题
在确定和计算中小学新风机组送风量时,对教室内空气质量中二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需要确定,并有出处。
根据GB50099-2011《中小学设计规范》8.1 空气质量条款的要求,室内空气质量必须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根据最新版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11中要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要求≤0.1%。
由于该值没有单位,从常规的气体浓度单位来看,应该是体积百分比,这样0.1%就是1000ppm,这一点同今天网上看到的一份暖通注册工程师题库试题解析过程相吻合。
(见下图)
二氧化碳体积浓度(PPM)与体积质量浓度(mg/两方面)的换算过程如下:
mg/m3=M/22.4·N·[273/(273+T)]*(P/101325)
其中M为气体的分子量,CO2的分子量为44;
N为气体体积浓度,单位ppm;
T为温度,气体标准状态温度为:0℃;
P为大气压,气体标准大气压为:101325Pa
在0℃,标准大气压条件下,
1000ppm的二氧化碳=44/22.4=1.964g/m³=1964mg/m³
在25℃,标准大气压条件下。
1000ppm的二氧化碳=44/22.4*(273/298)=1.799g/m³=1799mg/m³。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是指在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安全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因为它能够反映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和质量。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一种物质。
二氧化碳是人类、动植物的呼吸产物,同时也是燃烧、发酵、化学反应等过程的产物。
它的化学式为CO2。
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通常为0.04%左右。
而如果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影响。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通常在1000ppm(1%)以下。
这个数值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共同规定的。
它表示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安全浓度,并且这个数值是指长期暴露下的安全值。
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000ppm时,人们会感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暴露可能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如头痛、嗜睡、胸闷、心慌等。
一些研究表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仅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室内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当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会导致空气变得不新鲜,甚至会引起室内空气异味。
此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也会加速室内物品的老化和腐蚀,影响室内环境的质量。
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对人类健康和室内环境产生的影响,有一些方法可以使用。
首先,可以通过通风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这可以通过开窗户、使用通风设备、运用机械通风等方式实现。
其次,可以通过植物来减少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因为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最后,可以采用专业的空气净化设备来净化室内空气。
总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是1000ppm以下。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和保护室内环境的质量。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室内空气的质量,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从而创造一个更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北京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中期论文
陈钟, 《深圳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 800 家企业将强制减排》 ,证券时报,2012 年 9 月 10 日,第 A06 版 熊锋, 《上海明年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 ,中国证券报,2012 年 8 月 2 日,第 A11 版 3 丁开艳,孙丽朝, 《 “十三五”期间全国性碳市场形成》 ,北京商报,2012 年 9 月 3 日,第 02 版 4 John Harkness Dales, Pollution, property and prices: an essay in policy-making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8.
为二氧化碳排放许可证交易市场正名——兼论几种偏见
院系: 经济学院 学号: 1000015424
为二氧化碳排放许可证交易市场正名 ——兼论几种偏见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今社会对二氧化碳排放许可证交易市场的几种偏见如发展权与碳排放、 针对市场的偏见等问题的讨论来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 然后本文在总结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提 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认为今后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其本身的价格波动剧烈较大、 初始碳 排放配额分配标准不明、制度变迁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二氧化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 驳斥 偏见 深圳市将于明年初正式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初步选定 800 家企业进行 碳排放核查工作。据悉,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目前已完成增资,注册资本达 1 3 亿元,成为全国注册资本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所。 …… 上海市政府日前公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 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 《意见》指出,上海将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建 立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平台,并将于 2013 年至 2015 年启动并正式推行碳 排放交易试点。未来,上海还将进一步发展创新型碳金融市场、建设全国 2 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 …… 北京环交所碳交易系统有望在今年11月迎来首单交易。记者从昨日闭 幕的“第三届地坛论坛”上获悉,北京碳交易细则基本制定完毕,将在明 年正式启动碳交易,北京市将依托北京环交所打造国家碳交易中心市场。 而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透露,“十三五”期间将逐步建立全国性的 3 碳市场。 暂且不论交易所的建立是否是出于政治目标,至少中国政府已经下达了在 2020 年比 2005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量减少 40%~45%的任务。恰逢今年是《京都议定书》生效的最 后一年,世界碳排放分配的格局即将重新规划。中国由于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在《京都议定 书》 里面并没有减排义务。 但是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并且有希望在未来达到第一大的经济体, 中国势必要在未来面对二氧化碳减排的义务与责任。 那么如何能够做到用最小的成本来做到最大程度的减排呢?经济学家给出的答案就是 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 发放给每个排放者一定数额的可以交易的排放许可证, 排放者依许可 证的数量排放。 这样真正做到减排的排放者就会把剩余的许可证卖给那些不能达到减排目标 的排放者。 因此这种制度不仅控制了排放总量, 还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去激励排放者去减少排 放。就像一般的市场一样,生产者如果能够减少成本,这样就能以更低的价格去销售产品, 从而通过占领市场份额来战胜那些生产成本较高的厂商。 在这个意义上, 许可证就是厂商的 成本,减少排放就意味着减少了成本。然而,这样的设想尽管最早是由 Dales 在 1968 年提 出的4,但是直到 2005 年《京都议定书》的颁布才算建立该市场的初步尝试。那么是什么困
二氧化碳浓度范围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重要的气体成分,其浓度的范围可以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发生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
1.室外空气:通常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大气中非常稀薄,约为0.04%(400 ppm,百万分之
四)。
这是地球上自然环境中的平均值。
2.室内空气:在密闭或人口集中的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显著增加。
标准室内二
氧化碳浓度应该保持在1000 ppm以下,以确保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3.工业排放:许多工业过程和燃烧活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例如,发电厂、工厂和
汽车尾气等都会导致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4.自然界变化:二氧化碳浓度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季节性变化。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
化碳,并在夏季释放更多氧气,因此夏季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而冬季二氧化碳浓度则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正在快速上升。
长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保护环境。
二氧化碳ppm国标
二氧化碳ppm国标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标准
1、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标准为1000ppm以下。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碳的标准浓度为室外浓度以上1260mg/m3。
二氧化碳的浓度与人体的生理反应:1,350 ~ 450 ppm,与一般室外环境相同;
2、350~1000ppm,空气清新,呼吸顺畅;
3、1000 ~ 2000 ppm,感觉空气浑浊,开始犯困。
一、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标准
2、空气,我们每天呼吸的“生命之气”,分层在地球表面,透明无色无味。
它主要由氮和氧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活动是室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在
安静状态下,一个成年人每小时可呼出约22.6升二氧化碳,儿童呼出量约为成年人的一半。
3、当人的活动量增加时,单位时间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一倍。
如果房间里人多,比如教室、办公室、商场、超市等。
或者健身房、室内运动场馆等活动多。
二氧化碳浓度会明显升高。
厨房也是二氧化碳浓度容易超标的地方。
4、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如果不及时通风,二氧化碳浓度会过高。
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变质、分解、发酵、腐烂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一些家庭习惯在冬季大量储存蔬菜,这也容易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此外,吸烟产生的烟雾,以及各种宠物呼出的气体,都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温室二氧化碳浓度相关信息
温室二氧化碳浓度相关信息大气中的CO2 浓度正在持续不断地增加, 从工业革命前的270Lmol # mol- 1( ppm) 已上升到了目前的350Lmol # mo l- 1 左右。
CO2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因此当大气中CO2 浓度升高时, 从理论上讲, 必然会有利于光合作用, 使光合速率提高。
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证明这一点。
CO2 浓度增加通常对光合作用有两个重要的作用效应: 一是高CO2 浓度会引起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孔关闭, 造成气孔导度下降,使CO2 进入叶肉细胞的阻力增大。
因此随着大气CO2 浓度的升高, 细胞间隙CO2 浓度亦成比例地升高, 这样便使细胞间隙与叶绿体之间的CO2 浓度梯度增大, 有利于叶绿体得到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大气CO2 浓度升高的另一个重要效应, 不仅可为光合作用提供更充足的原料, 而且它可提高1, 5- 二磷酸核酮糖( RuBP) 羧化酶活性, 这种酶活性的提高, 有利于它加速催化叶绿体内的RuBP与进入叶绿体的CO2 结合, 从而增强光合作用对CO 2 的固定能力。
植物在高浓度CO2 条件下生长的时间长短对光合作用也有不同影响。
通常在短期的高浓度CO2 下生长的植物, 其光合作用的提高幅度大。
但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后, 其光合速率表现出适应性下降, 仅提高29%。
甚至有的实验发现,在长期高浓度CO2 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其光合作用非但没有提高, 反而略有下降。
光合作用所表现出的适应性下降。
有人还提出“源-库”平衡理论, 来解释在高浓度下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
认为在高浓度CO2 下, 植物光合速率的适应性下降, 是由于开始时高浓度的CO2有利于光合作用形成较多产物, 产物的快速增加, 使“源”增大, 而可供贮存光合产物的场所并不因光合产物的剧增而加大, 结果使“库”相对较小。
于是平衡遭到破坏, 反过来抑制光合作用。
用如下的实验可证明这点, 在大豆结荚期迅速地将豆荚摘除, 来打破的平衡关系, 然后将摘除豆荚的低库和未摘除豆荚的高库两种处理的大豆, 分别置于正常大气CO2 浓度和高CO2 浓度下生长, 结果不论在何种CO2 浓度下, 去掉豆荚的大豆比未除去豆荚的大豆,其光合速率不仅下降得快, 而且下降的幅度也大, 从而证明“源-库”平衡理论的正确性。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与预测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与预测大气二氧化碳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升高与气候变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与预测对于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制定环境政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目前,全球的二氧化碳监测工作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十年,现有的观测网站数量超过了1000个,分布在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对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高精度的观测,并生成精度较高的全球气候变化资料。
现有的观测工具包括空气取样仪、原子吸收光谱仪以及探空气球等。
空气取样仪是一种可以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连续取样的设备,可以精确地检测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观测中广泛使用的设备之一。
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在光纤光谱仪的基础上,将近红外线光通过样品气体,后再将从样品中反射回来的光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样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这种方式相对于空气取样仪可以避免仪器在处理样品时所引起的一些误差。
探空气球则是一种可以在高空进行二氧化碳含量测量的工具,其利用全球气象卫星进行数据传输,比较适合在野外环境中进行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测量。
目前,全球地球观测系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持续长达40多年的监测,建立了全球范围的大气二氧化碳监测网络。
这些监测结果是对于空气、土壤、植物、大洋、极地和山地环境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汇和流量进行补充采集和研究的有力数据,并成为了全世界近期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依据。
二、二氧化碳浓度的预测预测未来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为政府和社会制定环境政策提供参考。
预测模型通常是利用历史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其他气候变量的数据进行建模。
这些变量包括温度、海平面变化、降雨和大气循环等,以预测未来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和趋势。
其中,气候变化模型是最常用的预测模型之一。
气候变化模型采用气温和海面温度等变量进行预测,可以预测未来二氧化碳浓度的上限和下限。
这些气候变化模型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模拟气候变化和相关影响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五章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候变化,那么这些预言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现实。
《后天》中的情节也许将在不久变为现实。
同学们,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使命迫在眉睫,
让我们开始低碳生活吧!
(三)、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第一方面:吸收CO2: 目前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
4、极端气候现象增多,气象灾害明显增多。气候变暖将导致
我国旱灾明显增多、强度增强,面积将继续扩大;暴雨、 洪涝明显增多,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剧,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增加。 20世纪90年代全球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 损失比50年代高出10倍。在遭遇厄尔尼诺时我国往往出现 南涝北旱,冬季温度偏高几率较大。在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下,春季容易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粮食作物生长,导
第五章
二氧化碳
第一节 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
午夜和凌晨,二氧化碳浓度很高,日出光合作用停止,二氧化碳浓度又上升,日出前再次达到
次日的最高值。
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垂直变化
白天或夏季,离地面越高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呈光 合型 ;夜间或冬季,离地面越高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越 小--呈呼吸型。
水稻和小麦的产量比对照田块分别高出约15%和14%。水稻生长周
期将比目前缩短6至7天,小麦缩短3至4天。 但是也发现在产量提 高的同时,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铁、锌等这些 营养成分含量明显下降。按目前观测的数据进行推测,到2050年
前后,谷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会降低约10%。
(二)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植物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清晨由呼吸型向光合型急剧转变;傍晚由光合型向呼吸型 急剧转变。
二氧化碳浓度及温湿度的实测与分析
教室二氧化碳浓度及温湿度的实测与分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张虹霞郭全史永征摘要:本文对于某教室采暖期内空气中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和调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并对所采集样本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出了影响其空气品质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的超标,换气次数的不足以及教室人数的超员,并提出解决办法。
本文的重点在于实验和样本分析的过程及方法,用数据说明该如何改善教室的空气品质,并指出改善后达到的较理想状态,从而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室二氧化碳浓度空气品质换气次数满座率1 前言中小学生教室室内空气品质(IAQ)一直备受关注,为此,国家颁布了《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17226-1998),大学生教室室内空气品质同样重要,大学生在校生活的很多时间是在教室内度过,但目前尚没有针对大学生教室的卫生标准。
因此,本文以下所做分析均以GB/T 17226-1998及《室内空气品质标准》GB/T 18883-2002为依据。
引起室内空气品质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另一类是空气的温、湿度,换气次数。
为了解大学教室中在上课期间的空气品质,笔者对某大学的教室进行了空气中CO2浓度的实地测试。
被测教室位于某教学楼五层(顶层),此教室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图1教室物理模型另外,该教室附近无明显污染源;近三年之内没有进行过室内装修及桌椅的更换;教室座位数为129座;五扇普通单层玻璃钢窗,对开式,尺寸为234cm×170cm,窗缝总长度64.5m;两个普通木门,对开式,尺寸为238cm×120cm。
2 测试仪器及测试系统研究资料表明室内的污染物有上百种,有的浓度很低,不会影响人类的工作和学习,就此教室而言,主要检测其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所用设备为EC9820型二氧化碳在线分析仪,如图2所示。
图2 EC9820型二氧化碳分析仪EC9820型二氧化碳分析仪由微机控制,采用非分散红外相关(GFC)光学测量技术,可精确、稳定地测量二氧化碳浓度,使CO和H2O的干扰降到最小。
二氧化碳浓度换算
.
.
二氧化碳浓度换算问题
在确定和计算中小学新风机组送风量时,对教室内空气质量中二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需要确定,并有
出处。
根据GB50099-2011《中小学设计规范》8.1 空气质量条款的要求,室内空气质量必须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根据最新版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11中要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要求≤0.1%。
由于该值没有单位,从常规的气体浓度单位来看,应该是体积百分比,这样0.1%就是1000ppm,这一点同今天网上看到的一份暖通注册工程师题库试题解析过程相吻合。
(见下图)
二氧化碳体积浓度(PPM)与体积质量浓度(mg/两方面)的换算过程如下:
mg/m3=M/22.4·N·[273/(273+T)]*(P/101325)
其中M为气体的分子量,CO2的分子量为44;
N为气体体积浓度,单位ppm;
T为温度,气体标准状态温度为:0℃;
P为大气压,气体标准大气压为:101325Pa
在0℃,标准大气压条件下,
1000ppm的二氧化碳=44/22.4=1.964g/m³=1964mg/m³
在25℃,标准大气压条件下。
1000ppm的二氧化碳=44/22.4*(273/298)=1.799g/m³=1799mg/m³。
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标准
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标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标准。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以ppm(百万分之一)为单位来表示,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通常很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应该控制在1000ppm以下,而户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应该在400ppm左右。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要建立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标准。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长时间处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会导致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而且,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还会加剧温室效应,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建立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可以帮助监测和控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建立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标准。
首先,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和调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其次,需要参考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标准。
最后,需要建立相关的监测和控制体系,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建立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监测和控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同时,也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建立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和控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有效预防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为建设美丽家园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各界人士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关注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共同营造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赵天宏黄国宏摘要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及其带来的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之一,并且其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趋势。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首先影响到植物的生长与生存。
主要表现在对植物生长发育、植株的形态结构以及内部生理生化机能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本文根据国内外资料对此做了详细综述。
关键词二氧化碳浓度;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机能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迅速增加。
1860~1900年,每年增长0.15 mL/L;1900~1940年,每年增长0.5 mL/L;1940~1950年,每年增长1.0 mL/L,到1991年,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65 mL/L增至355 mL/L,并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
据推算,到2030年大气中CO2浓度将达到550mL/L(蔡晓明,2000)。
CO2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CO2浓度增加及其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会产生显著影响。
近20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研究涉及到植物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机制、生物量及籽粒品质等多方面内容,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做一综述。
1 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影响众所周知,CO2浓度增加会缩短植物的生育期,这在农作物上已有大量试验。
郭建平等(1999)发现CO2倍增会使春小麦生育期缩短2~4天。
王春乙等(1997)指出,CO2倍增使冬小麦、棉花、大豆等作物生育期缩短2~8天,而对玉米影响不大。
一般物质生产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Huber et.al, 1994)。
郭建平等(1999)以不同品种春小麦为试材,发现在CO2倍增环境下,小麦的生物量及子粒产量均明显增加,但产量的增幅要小于前者,这意味着经济系数的下降,其原因还不十分清楚。
Kimball(1993)根据37种植物430个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若大气中CO2浓度由350mL/L增至700 mL/L 时,全球农作物产量和生物量可增加24%~4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之间的平衡状态。
根据地球大气的组成,目前二氧化碳的浓度远低于氧气的浓度。
根据2019年的监测数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约为每百万分之四百多,而氧气的浓度约为每百万分之二十一。
这意味着氧气的浓度是二氧化碳的约五倍多。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大量的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热量并阻止其逃逸到太空,因此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引起全球变暖。
这种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一系列行动,包括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植树造林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防止进一步的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浓度的单位
二氧化碳浓度的单位1. 什么是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是指单位体积(通常为立方米)中所含二氧化碳的质量或体积。
它通常用来衡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液体或固体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或浓度。
2. 二氧化碳浓度的单位二氧化碳浓度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和需求,常用的单位有以下几种:2.1 ppmppm是表示浓度的常用单位,它表示每百万分之一。
在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常以ppm为单位表示。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 ppm,这意味着每百万份空气中约有400份是二氧化碳。
2.2 μmol/molμmol/mol是表示浓度的国际单位,它表示每百万分之一的摩尔。
在气候变化研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常以μmol/mol为单位表示。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 μmol/mol。
2.3 mg/Lmg/L是表示溶液浓度的单位,它表示每升溶液中所含的毫克数。
在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通常以mg/L为单位表示。
例如,某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5 mg/L,表示每升水中含有5毫克的二氧化碳。
2.4 %(体积百分比)%是表示百分比的单位,它表示每百份中所含的比例。
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可以用%来表示。
例如,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比表示,一般为0.2%-0.5%。
3. 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可以用不同的单位表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下面是一些常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 ppm = 1 μmol/mol• 1 ppm = 0.044 mg/L• 1 μmol/mol = 22.4 ppm• 1 μmol/mol = 0.044 mg/L4. 二氧化碳浓度的测量方法为了准确测量二氧化碳的浓度,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子的含量,它是影响地球温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本文将从大气二氧化碳的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变化曲线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自然来源主要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海洋的生物过程以及火山喷发等。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将部分碳固定在植物体内。
而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也能通过类似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此外,火山口和地壳中的岩石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人为来源主要是指人类的工业、交通和农业活动等。
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燃烧、交通运输中的尾气排放,以及农业活动中的农作物燃烧和肥料施用,都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其次,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季节因素。
由于植物的生长和休眠周期不同,在不同季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也不同。
在夏季,植物生长盛期,光合作用活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
而在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
其次是地理因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植被和人口密度等因素也会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产生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植物数量多,光合作用强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
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
最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测量数据得知。
科学家通过定点观测站、卫星测量、冰芯样本等方法来收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
测量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从1958年到2021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从315ppm(百万分之一)上升到409ppm。
这表明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速度明显加快。
这种增长主要是由于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以及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引起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质量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气候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变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类工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二氧化碳的排放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质量约为3万亿吨,其中大约95%的二氧化碳存储在海洋中,5%存储在大气和陆地上。
据科学家估计,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上升了40%,达到了400 ppm (每百万分之400)左右,这个水平是过去80万年以来最高的。
这种迅猛的增长速度引起了人们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关注。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包括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和土地使用变化等。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排放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清洁能源,保护森林等。
然而,要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质量,还需要更加积极的行动。
科学家们呼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更加积极的减排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速能源转型,推动碳排放交易等。
另外,一些新兴技术,如碳捕集和储存技术(CCS)、碳中和技术等,也有望帮助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质量。
通过这些技术,人们可以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起来,避免其释放到大气中。
此外,一些自然工程措施,如恢复湿地、种植树木等,也可以帮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总的来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各国应该加大减排的力度,更加积极地推动可持续发展,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未来。
二氧化碳高中氧浓度
二氧化碳(CO2)是大气中的一种气体,它对大气中的气候和气
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室内环境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可能会影响到空气质量,尤其是在密闭的空间中。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空气中氧气浓度的下降,因为当二
氧化碳浓度增加时,空气中的氧气比例相应减少。
在封闭的空
间中,这可能导致人体感到缺氧,从而影响健康和舒适度。
在学校或办公室等场所,通风是维持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及时排除二氧化碳等污染物,保持
适当的氧气浓度,有助于提供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二氧化碳浓度换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浓度换算问题
在确定和计算中小学新风机组送风量时,对教室内空气质量中二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需要确定,并有出处。
根据GB50099-2011《中小学设计规范》8.1 空气质量条款的要求,室内空气质量必须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
根据最新版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11
中要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要求≤0.1%。
由于该值没有单位,从常规的气体浓度单位来看,应该是体积百分比,这样0.1%就是1000ppm ,这一点同今天网上看到的一份暖通注册工程师题库试题解析过程相吻合。
(见下图)
二氧化碳体积浓度(PPM )与体积质量浓度(mg/两方面)的换算过程如下:
mg/m3=M/22.4·N ·[273/(273+T)]*(P/101325)
其中M 为气体的分子量,CO2的分子量为44;
N 为气体体积浓度,单位ppm;
T 为温度,气体标准状态温度为:0℃;
P 为大气压,气体标准大气压为:101325Pa
在0℃,标准大气压条件下,
1000ppm 的二氧化碳=44/22.4=1.964g/m ³=1964mg/m ³
在25℃,标准大气压条件下。
1000ppm 的二氧化碳=44/22.4*(273/298)=1.799g/m ³=1799mg/m 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