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4: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中政治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政治教案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过程与方法:(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规律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二、【学生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在第二、三单元系统地学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这为他们学习本单元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本框要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用发展、矛盾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急发展趋势。
人类在自然观上容易坚持唯物主义,但是在历史观上往往容易陷入唯心主义。
高二学生同样面临着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难题。
三、【教学设计思想】:1、遵循“以生为主,还学于生”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坚决贯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策略”。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导向作用。
教师不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创设情境,预设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2、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在教学中,所举事例力求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也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遵循“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一种手段,避免以本为本,照本宣科。
4、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展示案例、图片等,既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展了教学空间,又节约了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高中政治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内蒙古开鲁县高中政治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内蒙古开鲁县高中政治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内蒙古开鲁县高中政治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题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授课记录月日星期节年班月日星期节年班月日星期节年班月日星期节年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的含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2、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高考链接(高考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教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一、导入通过86页导学框提问: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为什么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的解释自然界,却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威武的解释人类社会?提示:唯心主义局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学生回答自然界的发展是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社会发展有人类的参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二、新课讲授教师总结: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自行发展;(一)社会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含义:物质方面2、社会意识含义:精神方面3、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人的活动有意识有目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学生版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学习目标】①通过自主学习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②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③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④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自觉树立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重、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自主预习】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________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____________。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________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判一判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①社会意识具有____________: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_______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________,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_______作用。
政治: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新人教必修4)
4.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A)2、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的办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B)3、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A)二、重点、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三、问题引导,自我探究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6页虚框,分析其中的相关问题2、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指出了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材料二: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有人称这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次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
(1)请分析材料一包括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经过30年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理解①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3)运用①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虚幻、歪曲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③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④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教学难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第十一课知识梳理(一)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____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_________。
社会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________________,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__________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___________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_,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政治(必修*4)自学探究学案姓名11.1社会发展的规律【目标导航】理解并记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分析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问题导学】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指出了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最新部分,是对指导思想的丰富与完善,必将成为今后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阅读课本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指出材料中党的《决定》和科学发展观属于什么范畴,它们提出的哲学依据是什么?二、结合教材回答,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三、我们应该怎么更好的把握贯穿人类的基本矛盾,发展规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现?【知识体系】高二政治(必修*4)技能训练学案姓名11.1社会发展的规律【目标导航】1、选择题:要求通过选择题解答,锻炼分析材料与找准答案能力。
2、论述题:要求通过主观题分析,总结答题方法。
【选择题】1.(2009山东卷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发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
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B、①② C、②③ D、③④2.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
政治必修Ⅳ人教新课标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1教案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区别
地位
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五、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六、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A )
2.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B )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 )
(二)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网购”“网虫”“电子商务”“微博”“全职”“兼职”“钟点工”“假日经济”“黄金周”“淘宝”“甄嬛体”等新词汇不断出现。新词汇浓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折射出百姓新生活。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B)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
2.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从各国的现代经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的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时,都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问题。这段话说明B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6: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探讨人类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规律,能使同学们形成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科学的社会发展观。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温馨提示: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含答案)
⼈教版⾼中政治必修四《⽣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含答案)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班级:组别:姓名:时间:【学习⽬标】——明确内容(知道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掌握程度)1.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产⼒与⽣产关系的相互作⽤及其⽭盾运动。
3.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及其⽭盾运动。
4.理解社会发展的实现⽅式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
5.改⾰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强⼤动⼒。
【精彩回放】——旧知巩固(利⽤候课时间和课⾸3分钟,熟记下列内容,相互间检查)1.如何理解创新推动社会⽣产⼒的发展?2.如何理解创新推动⽣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3.如何理解创新推动⼈类思维和⽂化的发展?【导学菜单】——我来预习(带着下列问题,⾃主阅读课本,在教材中圈划出问题答案,试着快速记忆)⼀、填空巩固知识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__________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__________,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________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_______作⽤,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_______作⽤。
3.社会⽣活在本质上是。
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4._________是⼈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__________的变⾰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在⽣产⽅式中,________是最⾰命、最活跃的因素。
5.⽣产⼒的状况决定__________的性质。
⽣产关系对⽣产⼒具有__________。
当⽣产关系适合⽣产⼒发展状况时,它对⽣产⼒的发展起__________作⽤;当⽣产关系不适合⽣产⼒发展状况时,它对⽣产⼒的发展起__________作⽤。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
高一政治必修四《11.1习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一.知识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二.知识梳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是人类社会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____________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____________的反映。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__________,对社会存在具有___________。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_______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对社会发展起____________作用。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的。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妙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在生产方式中,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2.生产力的状况决定________________,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___________的变革;___________对生产力具有。
当生产关系_____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作用;当生产关系_______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_作用。
3.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_______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________,当上层建筑_______经济基础状况时,它_________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________经济基础状况时,会__________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2: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
教师课前编制好学案,让学生去自主探究。
2.讨论法。
同学之间围绕一些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3.社会调查。
『学习目标』: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重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学习难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教学过程』:自学提纲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略)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___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或者阻碍作用)。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________。
虽然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和,和。
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就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1)二者的辩证关系简单表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二者的含义: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________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________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________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例如,在讲解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改革背后的规律,以及改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异同,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认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此外,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例如,在每节课结束后,我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有收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他们相互借鉴,共同提高。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果。
政治: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四)(精).doc
第四单元(学案)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学案}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学案)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学案)学习指导(一)(学案知识网络(二)(学案)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木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是:识记并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屮的决定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以及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社会基木矛圧的途径。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历史现象和现实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学习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20(三)(学案)学法指导1. (学案)澄淸概念。
本课涉及多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革命、改革等。
学生要准确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首先就要对这些概念的内涵有比较明确的理解,因此,澄清概念既是学习木课的重要任务,也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
2. (学案)观察生活。
在学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时,学生可以从观察白己身边的生活人手,看看自己身边备种意识现象背麻的物质原因是什么。
比如,民间流传的神话、人们信仰的宗教、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等现彖背后的物质原因是什么?同时,看看这些意识现象对人们行为和社会发展又有哪些能动的影响。
3. (学案)分析历史。
在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时,学生可以运用这些原理对自己所学的彷史知识加以分析,以便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
特别是要运用这些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屮的经验和教训。
二、(学案[知识点拨(一)(学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 (学案)定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血,它的最主要、最根木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精神方面,是人类备种精神生活的总称,它既包括备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徳、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
沁源一中高二年级(下)思想政治必修4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的第1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框,主要讲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该框是学好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对学生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下一框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405班是高二年级阳光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前面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导学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强,通过查看学案完成情况,发现多数学生对本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困难较大,所以备课思路一直在更改,在预习课上先期解决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并且根据完成学案的实际,将第三目放在下节课完成,这样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时间。
三、【设计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兴趣为主旨”去设计教学,以“我国生育政策”为例,结合当前土地改革色社会热点展开教学,力求用典型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四、【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六、【教学流程】探究一新中国成立初,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仿效苏联鼓励生育,生孩子多的母亲被尊称为“英雄母亲”。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心得体会,字数在500字左右。
2. 作业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结合实际生活,体现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探讨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小组讨论。
2. 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启发。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发展的规律。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政治课程中,"社会发展规律"是必修4的一个重要议题。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了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基础上,对社会发展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为此,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议题式教学卡,引导学生探讨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本案例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讨问题,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学习目标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二、学习任务
(一)合作探究主题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小组讨论』请在『课中讨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中回答。
(1)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所有的社会意识都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吗?
(3)马克思的观点体现了什么道理?
知识小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合作探究主题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小组讨论』请在『课中讨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回答。
(1)社会基本矛盾指的是什么?
(2)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的是什么?
知识小结——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合作探究主题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小组讨论』请在『课中讨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中回答。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知识小结——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与会、曲折的。
三、课后自主应用
『课后自主应用』
通过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请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谈谈你对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任务2:通过学习,完成课后自主检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