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让小车动起来》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让小车动起来》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让小车动起来》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让小车动起来》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理解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认识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能够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4.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识到实验数据是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点】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理解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提问: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怎样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怎样改变运动的快慢呢?学生任务: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评价要点: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

二、聚焦(5分钟)提问: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学生任务:观察车的样式,思考它是怎样动起来的。

聚焦问题。

任务一:让小车动起来活动:利用垫圈、绳子让小车运动起来。

任务二: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活动:增加垫圈数量使拉力变大,用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相同距离的时间,比较不同垫圈数量时,小车运动的时间长短。

三、探索(25分钟)问题一: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问题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总结:1.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必须对小车施加力,比如用垫圈的重力让拉小车的绳子具有拉力,使小车运动。

而要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也必须对小车施加阻力。

学生任务一:思考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过程:交流讨论,总结方法。

可以将绳子和垫圈安装在小车上,将垫圈垂在桌面下方。

运用垫圈重力,转化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使它运动起来。

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预测结论,并通过实验验证。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课题名称让小车运动起来学科科学授课班级四(3)班授课时数 1 执教者潘文雅授课日期2024.10.29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是《运动与力》单元的开篇。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发现,物体有时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相对运动的。

那么怎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本课共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小车的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并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也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玩具小车是学生都感兴趣也是玩过的东西。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初步认识了“运动”与“静止”,也初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慢。

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知道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思维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并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探究实践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态度责任1.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教学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小车运动快慢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重难点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说明小车运动快慢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车、垫圈,绳子、挂钩、标记纸、秒表小组:计算器、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法学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聚焦课题1.了解学生上学的出行方式,展示车的图片师:同学们,欢迎来到有趣的科学课堂!你们上学时都是坐什么车来的?生: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设计意图:结合日常生活中上学时学生出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引出不同类型的不同动力系统做好铺垫)2.了解不同类型的车的不同动力系统师:同学们说了各种各样类型的车,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车,大家说一说它们是依靠什么力量运动起来的?生:马车、自行车、汽车、电动车、婴儿车、购物车依次出示学生所说图片:师:这些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呢?谁来说说生:马车是靠马来拉动的。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教学设计(全文5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教学设计(全文5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教学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教学设计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材简析】学生在三年级是已经发现有时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那么这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本课共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小车用不同的动力类型;而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也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有一定的了解。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初步认识过“力”,初步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小车运动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的车的不同动力系统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兴趣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难点:有序地进行合作探究,并用实验数据说明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车、垫圈,棉绳、秒表、班级活动记录单小组:小车、垫圈,棉绳、秒表、计算器、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出示划艇图片提问:怎样让静止的划艇运动起来?怎样让划艇运动更快?怎样让它停下?(预设:学生关注到是力影响了物体的运动)2.图片一次展示马车、推车、火车、汽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提问:它们都是怎么动起来的?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车?都是怎么动起来的?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3.出示小车,设问:你能让它动起来吗?揭示课题: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二、探索:探索小车运动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小车、棉绳、垫圈、挂钩、秒表、计算器、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小车、绳子、垫圈,设问:你能用这些材料让小车运动起来吗?2.学生交流想法教师适时追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才合适?(并演示小车的绳子太长或太短会怎样)3.设问: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拉力是怎么产生的?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是垫圈的重力产生了拉力。

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让小车运动起来》
2. 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科学
3. 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上册
4.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本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简单机械的原理,以制作小车为例,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答案:使用滚木会更省力。因为滚木是一种轮轴,它可以减少摩擦力,使得物体更容易移动。通过滚动而非滑动,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移动到更高的位置。
例题4:
题目:解释滑轮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如何帮助改变力的方向?
答案:滑轮系统通过滑轮和绳子的组合来传递力。当力作用于绳子的一端时,通过滑轮的转动,力可以被传递到另一端,并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例如,下行的力可以使上升的物体移动,而且力的方向与原来相反。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们可以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我们可以强调简单机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以下形式:
1. 选择题: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简单机械名称或作用。
2. 填空题: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填写简单机械的定义、组成部分等。
例题2:
题目:一个小孩在秋千上静止,当他的朋友推了他一下后,秋千开始摆动。请说明这一过程中力的作用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答案:朋友推小孩的力是作用力,它改变了小孩的运动状态,从静止变为了摆动。这个力使得小孩获得了速度和动能,从而开始运动。
例题3:
题目:如果你需要将一个重物从地面上移动到桌子上,你会选择直接抬起还是使用滚木?为什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1.(1)请你想一想,怎样使静止的自行车运动,使运动的自行车静止呢?(2)那怎样改变自行车运动的快慢?2.请观察下面不同类型的车,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运动的。

怎样使静止的自行车运动,使运动的自行车静止呢?怎样改变自行车运动的快慢?2.【图片展示马车、推车、火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等各种动力类型的车。

】教师提问: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学生思考:提出各种各样车的类型和动力。

3.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进行板书。

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活动意图说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不用类型的小车有不同的动力,意识到要使小车运动起来必须依靠力,为后续用拉力做动力小车的研究奠定认知基础。

环节二:组装动力小车(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1.请你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尝试思考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并把设计图画下来。

2.请你按照设计图组装器材,实验并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2)你知道这个力是如何产生的吗?(圈出动力来源)教师活动21.教师提问:(出示材料)不靠手去推或拉小车,只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在桌面上动起来,并且让运动的小车停止下来。

2.教师提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小车启动的拉力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交流想法,总结归纳绳子的长度不可过长或过短;垫圈的重力,使得绳子产生拉力,带动小车运动。

活动意图说明: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感知材料,使得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取使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思考尝试更多,比如垫圈如何使车运动起来,试着增加垫圈数会怎样等有价值的问题。

环节三: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指向目标4)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探究,以实验数据作为证据论证观点,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环节五:拓展(指向目标1,2,3,4)学生活动51.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请你用“运动与力”的关系来说一说。

1.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小车运动的条件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小车运动的条件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首先,在实验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操作小车时不够细心,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可以在实验前对学生们进行更多的指导,确保他们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其次,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小车运动的原理还不够熟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可以在讨论前提供更多的资料和思考题,帮助他们提前了解和思考小车运动的原理。
3. 题型三:判断小车运动条件
题目: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小车运动条件的正确性。
答案:
(1)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是正确的。
(2)阻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也是正确的。
(3)摩擦力是物体与物体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作用力,是正确的。
4. 题型四:判断小车运动方式
题目: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小车运动方式的正确性。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小车运动的条件。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车运动的条件,掌握小车运动的条件。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理解阻力:使学生明白阻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阻力可以是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3)掌握摩擦力:使学生了解摩擦力是物体与物体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作用力,摩擦力可以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等。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 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4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 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4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一)【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一课。

教材分为三个环节,聚焦环节通过调查生活中各种各样车的动力来源,将注意力集中到小车的动力;探索环节分两步,先利用垫圈的重力驱动小车并了解重力作用的现象,然后探究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研讨环节则指向“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一核心概念。

【学情分析】我校四年级大部分孩子知识面广,对各种类型的车和动力来源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专门研究过力与车运动的关系。

他们对“重力”作用的现像有生活经验,组装一辆靠重力驱动的小车并不难,也容易推测出“力越大,速度越快”这一规律,但没有思考过力与运动的深层关系;由于四年级还没有学过“平均数”的概念,在本课数据处理中,利用三次运动的“总时间”代替“平均时间”。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一定大小的力才能让物体运动起来,并且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科学思维:研究并了解小车运动快慢与动力大小的关系。

探究实践:组装用重力驱动的小车,通过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态度责任: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乐于小组合作,乐于分享倾听;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很多的,不同的车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难点】组装重力驱动的小车,并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动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聚焦(3分钟)课前完成电子调查问卷:你知道的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车有哪些?对以人力、畜力、蒸汽机、化学燃料、太阳能为动力的车进行统计分类,形成班级调查结果。

通过“趣问卷”微信小程序设计问卷发到班级群,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在自己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了解调查更多类型的车辆,教师终端可以快速导出excel表格,形成丰富的班级调查统计表。

板书好课题,呈现统计表格。

师:课前我们对车及其动力类型做了一次小调查,这是我们班的统计结果。

请大家看一看,这其中有什么是你没有想到但同学想到了的?你有什么新的认识?预设:知道了更多车的类型;原来动物也可以作为车的动力等等师: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但经过思考、交流、分享,我们大家都会有新的认识。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

教材还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周围的物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和测量摩擦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2.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毛巾、滑轮、砂纸等。

2.课件: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力的概念、物体的运动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摩擦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摩擦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并总结,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小摩擦力?学生可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经验,提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这一章节的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主要介绍了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理。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践,引导他们对力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小车运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理。

-掌握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实验和记录实验结果。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操作让小车运动起来。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淆。

他们对于实际操作的兴趣较高,喜欢动手实践。

因此,本节课将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运动现象,例如一辆汽车行驶或一个小球滚动的场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力使物体运动起来的?第二环节:概念讲解1. 老师简要介绍力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或运动的原因。

-举例说明:当你用力推一把椅子,椅子就会移动。

这是因为你施加了力,力使椅子发生了运动。

2. 通过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

-举例说明:当你用力拉门把手,门就会打开。

这是因为你施加了力,力使门发生了运动。

第三环节:实验操作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车模型,并告诉他们我们要通过施加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举例说明: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辆小车,你用力推它,它会怎样运动?2.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小车模型和一根绳子。

3.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将绳子绑在小车上,并用手拉动绳子,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举例说明:你们可以轻轻地拉绳子,小车会缓慢地运动;如果你们用力一拉,小车会快速地运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让小车运动起来》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让小车运动起来》教科版
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说明动手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主讲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讨论过程和成果分享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提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和思考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讨论。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让小车运动起来》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让小车运动起来》教科版,本章节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力的世界”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探索力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动手制作小车:指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一辆可以运动的小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这次教学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力的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意识到自己在解释力的概念和三要素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阐述抽象的概念,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是物理世界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无处不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物理运动规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从而引出力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力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观察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对于小车运动起来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力作用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力作用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车、斜坡、绳子等实验器材。

2.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力的知识,如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对象等。

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让小车运动起来。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力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力作用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的力(如推力、拉力、重力等)作用在小车上,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让学生解释不同力作用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并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小车运动得更远或者更慢,让学生尝试改变力的作用方式或者改变小车的质量等,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小车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小车运动的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运动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推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探究的精神,学会合作分享。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设计和实施自己的实验。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实验,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斜坡、滑轮、绳子等实验器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以及其他实验所需的材料。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小车运动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运动的过程,体会和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小车运动的原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小车运动的其他因素。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让小车动起来》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让小车动起来》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让小车动起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动起来》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使小车运动更远。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小车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缺乏细致性和深入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会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摩擦力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观察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规律。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木板、毛巾、砂纸、滑轮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入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目的:观察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摩擦力下小车的运动距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小车运动更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总结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小车若干辆2.摩擦材料(如毛巾、木板等)3.测量工具(如尺子等)4.实验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小车是怎么运动的吗?小车运动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它的运动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并提出实验要求:用不同摩擦材料的表面让小车运动,并记录小车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摩擦材料下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讨论: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摩擦力对小车运动有什么影响?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吗?学生思考并回答,如重量、倾斜度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对小车运动有影响,摩擦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运动的距离也越短。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体会。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让小车动起来教案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让小车动起来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劳动综合实践让小车动起来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物理原理,如力和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空易拉罐,一些废旧材料(如纸板、塑料瓶等),胶带、剪刀等工具。

2. 教师准备一些小车模型或者图片,用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小车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的小车是怎么动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什么力量?2. 探究与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动的小车。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3. 制作与展示(2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小车,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安全使用工具。

制作完成后,每组展示自己的小车,并介绍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实践活动,询问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今天的活动,他们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什么力量?2. 探究与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让小车运动得更远、更快。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3. 制作与改进(2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对小车进行改进。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安全使用工具。

4. 比赛与总结(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车比赛,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和最佳速度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实践活动,询问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今天的活动,他们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三、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小车运动起来的原理。

3. 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使用工具的安全。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知道不同的力可以使小车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不同。

认识到小车的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等阻力,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等常见力的作用。

掌握用垫圈等物体作为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能够测量和比较不同数量垫圈拉动小车时的运动情况。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和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不同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能够用准确的数据和图表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3.科学态度目标对让小车运动起来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他人意见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交通和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小车在生活中的应用,关注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小车性能的提升和改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崇敬和向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掌握用垫圈等物体作为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演示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在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启发。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和强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二是学习如何使小车运动起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操作和实验设计方面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激发,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和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车运动的原理,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动力设备(如电池、电机等)、测量工具(如卷尺、秒表等)、实验材料(如木板、绳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动力设备、测量工具和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展示小车运动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车运动的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

学生通过问答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如何使小车运动得更远或更快。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建议。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和小车运动的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论。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让小车动起来》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让小车动起来》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让小车动起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动起来》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不同类型的能量,以及如何通过转换能量来使小车运动。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

然而,学生对能量转换的原理和科学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的能量,以及能量转换的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转换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的实践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电池、电线、磁铁等。

2.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

3.划分实验小组,分配实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小车,如遥控小车、电动车等,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的运动原理。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车是如何动起来的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能量转换的原理,介绍不同类型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磁能等。

同时,展示实验器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做准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用电池、电线、磁铁等器材让小车动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解答学生疑问。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目标】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3.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4.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5.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

6.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7.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8.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点】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用实验数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出示马车、小推车、火车、汽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图片。

随着科技的进步,车的类型不断更新。

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如小推车是靠人的推力运动的;马车是靠马的拉力运动的;汽车是靠发动机的动力运动的。

人类利用电、汽油、蒸汽、太阳车做动力,发明了各种类型的车。

二、讲授新课观看视频资料《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1.组装拉力小车。

制作材料:垫圈、小车、绳子、回形针。

制作步骤:(1)将绳子的两端分别系在小车和回形针上。

(2)如下图所示,将回形针弄弯后,逐个放上垫圈,小车即可运动起来。

制作须知:(1)拴绳子的位置。

绳子拴在小车上的位置会影响小车行进的方向,只有拴在小车车头的正中间,拉力的方向才会与车轮行进的方向一致,否则小车会偏离路线。

(2)绳子的长度与桌子的选择。

拉小车的绳子的长度不是随意的,如图所示,小车运动的距离等于垫圈下落的距离,若绳子太短,则实验效果不明显;若绳子太长,则小车还没运动到桌子边缘,垫圈就已经落到地上。

因此,绳子的长度应该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2.认识重力。

(1)重力的概念。

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一种吸引力,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叫做重力。

(2)生活中的重力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点】
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是运动的物体静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