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网站发布内容

合集下载

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表

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表

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表
土壤有机质是构成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的核心物质,也是土壤养分的储藏库。

其数量的消长反映出土壤肥力的水平。

一般说来当植物根系分布层土壤中易溶盐类含量达到0.1%时,植物的生长已受到伤害,达到0.2%时则影响较为明显,达到0.5%时,大部分植物就不能生长。

易溶性盐类对多数植物的危害程度大致顺序为MgCl2>Na2CO3 >NaHCO3 >NaCl2 >CaCl2 >MgSO4 >Na2SO4;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HCO3-达到0.08%,pH为7.7~9时已明显抑制植物,当达到0.1%~0.2%,pH值高达9以上时,则对植物产生致死作用。

Cl-含量达0.05-0.1%时,开始明显危害植物生长,达到0.4-0.8%时为致死浓度。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

有效磷 速效钾 缓效钾 (mg/kg) (mg/kg) (mg/kg)
>40
>200
>500
20-40
150-200 400-500
10-20
100-150 300-400
5-10
50-100 200-300
3-5
30-50 100-200
<3
<30
<100
速效氮 mg/kg >150 120-150 90-120 60-90 30-60 <30
0.2-1.0 0.5-1.0 5.0-15 0.15-0.2 4.5-10
1.0-1.8 1.0-3.0 15-30
0.2-0.3 10-20
>1.8
>3.0
>30
>0.3
>20
25-70
300-500 50-100 1.0-2.0
<25
<300
<50
>2.0
有效铜 有效锌 有效锰 有效钼 有效铁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0.1
<0.3
<1.0
<0.1
<2.5
0.1-0.2 0.3-0.5 1.0-5.0 0.1-0.15 2.5-4.5
中微量元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有效硅 有效硫 有效钙 有效镁 有效硼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230
>30
>1000

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网站发布内容)

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网站发布内容)

农业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是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

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情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包括碳(C)、氮(N)、氧(O)、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锌(Zn)、硼(B)、钼(Mo)、氯(Cl)等16种。

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破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表1 土壤pH值分级注:按2.5: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mg/kg)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mg/kg)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meq/100g土)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表1 pH值分级
注:按: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养分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包括氮、磷、钾等,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制定了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以便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的需要。

一、氮素。

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元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根据土壤中全氮含量,可以将土壤氮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氮素含量在2%以上,适中级别为1%~2%,不足级别则低于1%。

二、磷素。

磷素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之一,对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土壤中全磷含量,可以将土壤磷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磷素含量在0.3%以上,适中级别为0.1%~0.3%,不足级别则低于0.1%。

三、钾素。

钾素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对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土壤中全钾含量,可以将土壤钾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钾素含量在2%以上,适中级别为1%~2%,不足级别则低于1%。

四、有机质。

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度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以将土壤有机质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高级别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中级别为2%~3%,低级别则低于2%。

五、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较少,但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将土壤微量元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在标准范围内,适中级别为接近标准范围,不足级别则低于标准范围。

综上所述,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于科学合理评价土壤养分状况,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分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和肥料施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学习和应用,为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1 / 2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3
<30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
有效钙
(Ca,mg/kg)
有效镁
(Mg,mg/kg)
有效硫
(S,mg/kg)
临界值
400
60
16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速效磷
(P,mg/kg)
速效钾
(K,mg/kg)
1(极丰)
>4
>150
>40
>200
2(丰富)
3~4
120~150
20~39
150~149
3(中上)
2~3
90~119
10~19
100~149
4(中下)
1~2
60~89
5~9
50~99
5(缺乏)
0.6~1
30~59
3~4
30~49
6(极缺)
<0.6
<30
表5阳离子交换量分级
等级
阳离子交换量(毫克当量/百克土)
保肥性能
1
>20

2
10~20

3
<10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0.50~1.0
0.15~0.20
5.0~15.0
0.50~1.0
0.20~1.0
4.5~10.0
4(丰)
1.0~2.0
0.20~0.3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制定了详细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这些标准根据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关键养分的含量,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都对应着特定的养分含量范围,从而能够准确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通过这些分级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区域土壤的养分状况,为合理施肥、土壤改良以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土壤资源的பைடு நூலகம்理水平,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1 / 2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
Nhomakorabea养分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中微量元 素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 酸碱度 分级 强酸 酸性 微酸 中性 碱性 pH值 <4.5 4.5-5.5 5.5-6.5 6.5-7.5 >7.5 有机质 全氮 (g/kg) (g/kg) >40 30-40 20-30 10-20 6-10 <6 有效硅 (mg/kg) >230 115-230 70-115 25-70 <25 >2 1.5-2 1-1.5 0.75-1 0.5-0.75 <0.5 有效硫 (mg/kg) >30 16-30 <16 有效磷 速效钾 缓效钾 (mg/kg) (mg/kg) (mg/kg) >40 20-40 10-20 5-10 3-5 <3 有效钙 (mg/kg) >1000 700-1000 500-700 300-500 <300 >200 150-200 100-150 50-100 30-50 <30 有效镁 (mg/kg) >300 200-300 100-200 50-100 <50 >500 400-500 300-400 200-300 100-200 <100 有效硼 (mg/kg) <0.2 0.2-0.5 0.5-1.0 1.0-2.0 >2.0 速效氮 mg/kg >150 120-150 90-120 60-90 30-60 <30 有效铜 (mg/kg) <0.1 0.1-0.2 0.2-1.0 1.0-1.8 >1.8 有效锌 (mg/kg) <0.3 0.3-0.5 0.5-1.0 1.0-3.0 >3.0 有效锰 (mg/kg) <1.0 1.0-5.0 5.0-15 15-30 >30 有效钼 (mg/kg) <0.1 0.1-0.15 0.15-0.2 0.2-0.3 >0.3 有效铁 (mg/kg) <2.5 2.5-4.5 4.5-10 10-20 >20 容重 分级 过松 适宜 偏紧 紧实 过紧实 坚实 容重(g/cm3) <1.00 1.00-1.25 1.25-1.35 1.35-1.45 1.45-1.55 >1.55 CEC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CEC(cmol/kg) >20.0 15.4-20.0 10.5-15.4 6.2-10.5 <6.2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注:按2.5: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养分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和有效性,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养分的分级标准对于科学施肥、合理种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土壤养分的含量和有效性,可以将土壤分为不同等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和管理,以实现最佳的农田生产效益。

一、氮素含量。

1. 低含量土壤,土壤中全氮含量低于0.08%。

2. 中等含量土壤,土壤中全氮含量在0.08%~0.15%之间。

3. 高含量土壤,土壤中全氮含量高于0.15%。

二、磷素含量。

1. 低含量土壤,土壤中全磷含量低于0.02%。

2. 中等含量土壤,土壤中全磷含量在0.02%~0.04%之间。

3. 高含量土壤,土壤中全磷含量高于0.04%。

三、钾素含量。

1. 低含量土壤,土壤中全钾含量低于0.2%。

2. 中等含量土壤,土壤中全钾含量在0.2%~0.5%之间。

3. 高含量土壤,土壤中全钾含量高于0.5%。

四、有机质含量。

1. 低含量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于1%。

2. 中等含量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1%~3%之间。

3. 高含量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于3%。

五、PH值。

1. 酸性土壤,土壤PH值低于6.5。

2. 中性土壤,土壤PH值在6.5~7.5之间。

3. 碱性土壤,土壤PH值高于7.5。

六、微量元素含量。

1. 缺乏土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农作物生长的最低需求标准。

2. 充足土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3. 过量土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农作物生长的最高需求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科学施肥、合理种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对于不同等级的土壤,可以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如低含量土壤可以适量施用氮磷钾肥料,中等含量土壤可以适量施用有机肥,高含量土壤则需注意避免养分过剩。

同时,针对土壤PH值和微量元素含量,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理和补充,以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和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总之,土壤养分分级标准是农田管理和施肥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壤养分评价和管理,对于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农作物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土壤养分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是评价土壤肥力优劣的重要依据,合理的分级标准有助于科学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下面将介绍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氮素含量分级标准。

1. 低氮土壤,土壤全氮含量<0.1%。

低氮土壤通常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影响产量和品质。

2. 中氮土壤,土壤全氮含量0.1%-0.2%。

中氮土壤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在高产区需适量施用氮肥。

3. 高氮土壤,土壤全氮含量>0.2%。

高氮土壤容易导致农作物生长过旺,茎叶过长,易发生倒伏和病虫害,需适量减氮施肥。

二、磷素含量分级标准。

1. 低磷土壤,速效磷含量<5mg/kg。

低磷土壤会导致作物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吸收养分和水分,影响产量和品质。

2. 中磷土壤,速效磷含量5-15mg/kg。

中磷土壤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在高产区需适量施用磷肥。

3. 高磷土壤,速效磷含量>15mg/kg。

高磷土壤容易导致作物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氮、钾等其他养分的吸收,需适量减磷施肥。

三、钾素含量分级标准。

1. 低钾土壤,速效钾含量<80mg/kg。

低钾土壤会导致作物抗病能力下降,易发生倒伏和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2. 中钾土壤,速效钾含量80-200mg/kg。

中钾土壤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在高产区需适量施用钾肥。

3. 高钾土壤,速效钾含量>200mg/kg。

高钾土壤容易导致作物茎叶过旺,易发生倒伏和病虫害,需适量减钾施肥。

综上所述,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对于科学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施肥方案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结合作物品种、生长期、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土壤养分是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

土壤养分的丰富程度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评价土壤养分的水平,人们通常使用一系列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土壤的养分水平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

1.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养分之一,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以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来评价有机质的水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高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超过30 g/kg。

- 中等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5-30 g/kg之间。

- 低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在5-15 g/kg之间。

- 非常低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5 g/kg。

2.氮素含量:氮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常用指标是土壤中全氮含量,可进行如下等级划分:- 高含量:土壤全氮含量超过2.5 g/kg。

- 中等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在1-2.5 g/kg之间。

- 低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在0.5-1 g/kg之间。

- 非常低含量:土壤全氮含量低于0.5 g/kg。

3.磷含量:磷是植物生长和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和花果着床起着重要作用。

通常以土壤有效磷含量来评价土壤磷素水平,可以进行如下等级划分:- 高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超过50 mg/kg。

- 中等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50 mg/kg之间。

- 低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0-20 mg/kg之间。

- 非常低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0 mg/kg。

4.钾含量:钾是植物生长和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有重要作用。

常用指标是土壤有效钾含量,可以进行如下等级划分:- 高含量:土壤有效钾含量超过250 mg/kg。

- 中等含量:土壤有效钾含量在100-250 mg/kg之间。

- 低含量:土壤有效钾含量在50-100 mg/kg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是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

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情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包括碳(C)、氮(N)、氧(O)、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锌(Zn)、硼(B)、钼(Mo)、氯(Cl)等16种。

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破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表1 土壤pH值分级
分级强酸酸弱酸中性弱碱碱强碱
pH值<4.5 4.5-5.5 5.5-6.5 6.5-7.5 7.5-8.5 8.5-9.0 >9.0
注:按2.5: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级别
有机质
(%)全氮(g/kg)全磷(g/kg)
全钾
(g/kg)
碱解氮
(mg/kg)
速效磷
(mg/kg)
速效钾
(mg/kg)
一级(极高) >4 >2 >1.0 >25 >150 >40 >200 二级(很高)3-4 1.5-2.0 0.8-1.0 20-25 120-150 20-40 150-200 三级(高)2-3 1.0-1.5 0.6-0.8 15-20 90-120 10-20 100-150 四级(中)1-2 0.75-1.0 0.4-0.6 10-15 60-90 5-10 50-100 五级(低)0.6-1 0.5-0.75 0.2-0.4 5.0-10 30-60 3-5 30-50
六级(很低)<0.6 <0.5 <0.2 <5.0 <30 <3 <30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
(mg/kg)
有效钙(Ca)有效镁(Mg)有效硫(S)
临界值400 60 16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mg/kg)
级别硼(B)钼(Mo)锰(Mn)锌(Zn)铜(Cu)铁(Fe)
一级(很高)>2.0 >0.3 >30 >3.0 >1.8 >20
二级(高) 1.0-2.0 0.20-0.3 15-30 1.0-3.0 1.0-1.8 10-20
三级(中)0.50-1.0 0.15-0.20 5.0-15.0 0.50-1.0 0.20-1.0 4.5-10.0
四级(低)0.20-0.5 0.10-0.15 1.0-5.0 0.30-0.5 0.10-0.2 2.5-4.5
五级(很低)<0.2 <0.1 <1.0 <0.3 <0.1 <2.5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meq/100g
土)
等级阳离子交换量保肥性能
一级(高)>20 强
二级(中)10~20 中
三级(低)<10 弱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山西云大中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