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宋明理学2
1.3宋明理学
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仁_。”……
二程观点。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人伦即天理
(二)、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1、地位:
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 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 仅次于孔孟。
2、观点: (1)本体论(理、气关系)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 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2、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 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 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四、宋明理学评价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存天理,灭人欲” 2贞4孝节之埋牌儿坊奉母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戴震(清)
“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 道德’…… 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 人’” 。
——鲁迅《狂人日记》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
课堂导入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演变历程?
春秋:创立
孔
子
战国:发展
孟
子
秦
秦朝:打击
始
皇
董
西汉:正统
仲 舒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
一条主线:挑战与应战 一个任务:重建儒学信仰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材料一:如唐代诗人杜牧所描述,“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生的苦难造成 人们对宗教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材料二: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 念”受到质疑。
1、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 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 象反映出
1.3 宋明理学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3)意义: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 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术思 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 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四: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朱子语类》卷一 理比气根本 材料五: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 气在后相似。 理比气在先 ——《朱子语类》卷一 材料六:人之所生,理与气合而已。 ——《朱子语类》卷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 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 无。” ——张载《正蒙•太和》
4、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二程” 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 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 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 金、土……” ——《太极图说》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经传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 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 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黄宗羲 《宋元学案· 濂溪学案》
1.3宋明理学.ppt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和谐。 ②具有忧患意识,讲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鼓舞历代志士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气节,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促进 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自主自强,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 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三、宋明理学
(二)宋明理学的流派及观点:
1、主要流派之一——程朱理学 A 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 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
★ 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
白马寺
龙门石窟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法传 入之功,修建了这座白马寺。
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龙门石窟的气魄已
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 可以说是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道家神仙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 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 汉时期形成。
(二)宋明理学的流派及观点:
2、主要流派之二——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心学的开创者
陆 九 渊
核心命题:“心”是宇宙万物的 本原,“心即理也”
反省内心以求“理”
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
守 仁
1.3宋明理学.ppt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 胜
— 红门 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ks5u精品课件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一、理学出现的背景
1、儒学面临的困境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 “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2、儒学的复兴运动
(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理学创立的先声
天理:封建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理学实质:用儒家道德伦理遏制人自然欲望,维护封
建专制统治。
ks5u精品课件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 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达到“理”? —格物致知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学习实践,深刻探究万事 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ks5u精品课件
3. 如何评价 宋明理学?
ks5u精品课件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程颢像
ks5u精品课件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 只有一个天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 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 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人伦者,天理也。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宇宙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理”在社会上的体现是儒家道德伦理,即三纲五常。
第二课 宋明理学
第二课宋明理学一.理学的产生理学是一种既能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了孔教正宗(儒),并能治理国家为目的的新儒学,是儒学的新的表现形式,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背景:政治上:宋周边环境险恶,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
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冲击着传统的三纲五常。
文化上:佛、道思想不断冲击儒家思想。
(三教合一)佛教的因果报应、转世轮回;道教的修炼今生、长生不老它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想,又称道学,产生于北宋,盛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后渐衰,但其影响一直持续到近代。
二.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二程)程颢(hào) 北宋,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生于湖北黄陂县。
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
“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
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卒于该县。
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曾任黄陂县尉,后官至太中大夫。
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
程门立雪故事:'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宋明理学 (共39张PPT)
②修养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 知”。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如何获取“理” ?
实践
格物:探求外界事物
致知:获得知识
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 上加深对理的体验,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最 终贯通明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⑴基本观点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朱熹
“所谓天理,复是 何物?仁、义、礼、 智、信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⑵注解四书 《四书章句集注》
理学的社“会天政理治存则观人:欲亡,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①基本观点: 宇宙观:后面
“心即理也” (本心即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 , 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主观
唯心论),被称为“心学”。 方法论:
“发明本心”,就是要直达自己的内在良知,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回归善良的本心。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
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天地之间, 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理气的关系?
“理”是世界的本源。
“气”,可以理解为物质材料,也可 以理解为人和万物。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基本观点: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知行合一
人教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说课稿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历史知识储备,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概念。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对理论知识缺乏耐心和兴趣的现象。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内容: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历史脉络、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3.风格: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以图表、箭头等符号,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以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一个有趣故事为引子,如朱熹与陆九渊的辩论故事,引发学生对宋明理学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悬念设置: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宋明理学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产生探究欲望。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采用生动的案例和图示,降低理解难度;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重点内容讲解充分。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2.分析学生的巩固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知识掌握程度;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宋明理学 (2)PPT课件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时期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官方)
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理学的含义: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 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 “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 “理学”。
库都给折腾光了。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当和尚,不管国家大事,朝政
混乱,最后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
白马寺(河南洛阳)
白马寺创 建于东汉永平 十一年(公元 68年),是佛 教传入我国后 第一座由官府 建造的寺院, 所以历来被尊 为中国佛教的 “祖庭”和 “释源”,有 “中国第一古 刹”之称。
道教在民间传播:
柏杨 《中国人史纲》 同心出版社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孙悟空
此图绘佛、道、儒三 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梁武帝到了老年,决定舍弃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显示
自己对佛法的虔诚。
•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谁说了算?大臣们急得 团团转,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们就把他接了回来,要他继续 主持朝政。
• 梁武帝回宫后,想想不对:“普通百姓出家后,要还俗还得拿一笔 钱向寺院赎身;我是堂堂一国之君,还俗怎么能不出钱呢!”
帝和尚还俗。
•
过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为了表示
自己虔诚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还把宫内的人以及全国的土
人民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42张PPT)
(2)理学的修养论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方格法物论致:知格与物实致践知出真知的区别
修世养间的万格最事物万,物探,究在事体物仁会;到致各知种,知获识得的知基识础;强上通烈加过的深探社对究会责
高理境的界体验(“与理佛”老是境先界天的存最在大的不)同,强调任日感积月累 格物和、循致序知渐、进诚,意最、终正贯心通、明修理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1.思想来源: 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是儒道佛 教三家融合的产物)
2.基本含义: 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 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道、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眼
珠
子
,
孔 子 。
鼻 孔 子 ,
朱
子
高
于
朱熹
眉
先
生
,
先 生 。
胡 后 生 ,
后
生
长
于
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人民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42张PPT) 1、地位:
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集大成者, 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 宋明理学(共15张PPT)
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
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如: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问题二: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北宋为五“子理”生万物主的要理成论就提供了依据地。位
周邵敦雍开颐创为了理极十理图 四结重学学》卦新合中的排《的建列周“立易《气开》 周学辟解 易”了释 》一道《 的派太六,路是。理学理 学
学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基本特征: 1)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
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人,心学开创者
王守仁:明朝人,心学集大成者
3、地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 论任务已经完成。
课堂活动: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同
继承儒学仁、礼思想; 世界的本源是“理”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
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维护专制统治。
程朱理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1.儒学的权威性严重削弱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 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有理性化、思辨化的 新儒学体系。
《宋明理学》PPT课件 (2)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
程颐 2021/7/21
朱熹 陆九渊 王阳9明
二、理学先驱——北宋五子及其思想
• 1,周敦颐(濂溪),是宋明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 人,著有《周子全书》。他采用道家学说,以太 极为理,以阴阳五行为气。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 极,著有《太极图》,认为太极的动和静产生出 阴阳,阴阳两气交互作用产生各种物质。太极是 非物质的一种精神,又称为“理”。
4
老君岩
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 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5
武当山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 5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 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 6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困境: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
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这
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王阳明
22
王阳明言论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 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 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23
知识·梳理
学宋 明 理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活到老,学到老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朋友,以义合者
17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D、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理在不停息地运动引 起的,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运动这两种形态, 称之为“变”与“化”。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 19 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
程朱认为理是客观存在的〔在心外,是客观 唯心主义〕,陆王认为理在心内,是主观唯心主 义。 ②、认识理的方法不同: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发明本心” 以求理(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朱 子 高 于 孔 子 。
眼 珠 子 , 鼻 孔 子 ,
朱熹
后 生 长 于 先 生 。
眉 先 生 , 胡 后 生 ,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
物及其思想,说明宋明时期 儒学的发展。
认识宋明理学对中华文 明的双重影响。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 儒学产生
战国 初步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宋明理学主要流派
程
程
朱
程朱
颢
颐
熹
理学
陆
王
九
阳
陆王
渊
明
心学
程朱理学主要思想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 学的主要内容:
“理学” 认为世界 的本原是什么?
材料1:万物皆只是 一个天理,己何与焉?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 本原。
所谓万物一体者,
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
来。“生生之谓易”, 先有理而后有物 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
材料3:朱熹说:“天理人欲,理学的实理灭”。 天理:作为道德规范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 的三纲五常;
人欲而存天理”。
理学实质;用儒家纲常
材仁天不料、理是4义?天:、君理所礼臣?谓、 、天智 父理、 子,信、复岂夫是不妻何是岂物?伦 护 自然理 专来 制欲约 统望束治社,会遏,制维人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 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5: 今日格一件,明日
1.3 宋明理学
(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基本观点 理气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万物各 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一(客观唯心主义) 修养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 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书本知识概括并理解二程和朱 熹的主要观点:
鹅湖之会 ·朱陆之辩(1175年)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上着力, 不用耗费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求 精微。
易简工夫终久大,
支离事业竟浮沉。
朱熹
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 进,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 经典。
陆九渊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指以陆九渊与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 实践之。 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思想主张
材料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 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1、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即心是
世界本源。
材料二: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 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不假外求。
2、方法论(思想核心):“致良知”。加强道德修
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2、邵雍
邵雍(1011—1077) 字尧夫,谥康节,北宋哲学家。 其贡献在于,重新排列六十四卦,
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 命运。
3、唯物主义者——张载
张载(1020-1077),北宋大儒,哲 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封先贤。字 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 其理学贡献: (1)开创“气学”一派; (2)理论上,严格区分天、道、心、 性等概念,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 旨和精神。
1.3 宋明理学(14张PPT)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主要理论 (1)理气关系: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但不能离开气;万 物之理终归于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著作: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书》, 并对之加以注解。 3.主要影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 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目录 退出
问题 2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都认为“理”为世界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以人“心”(“心即理也”) 为世界的本原,程朱理学主张以“天理”或“理”为世界的本原。 (2)二者在学问的方向应当是向内体察还是向外寻求上存在着差异。 程朱理学认为要向外寻求,提出“格物致知”的方法;陆王心学认为要 向内体察,提出“致良知”的主张。朱熹认为要把精力花费在经典知识 的学习上,把各种知识看成是体验真理的途径,要穷究事物的本原。 陆九渊认为人心便是宇宙,而人的学习与修养,都在向内培养心灵。 (3)朱熹与陆九渊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他们都在追问宇宙、社 会与人生的终极意义和基本原则,都在提倡一种高调的道德理想主 义和严厉的文化保守主义,都是站在政治权力的边缘希望通过“道统” 来制约“政统”。
三 宋明理学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困境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 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儒学复兴:唐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率先提出儒学复兴运动,成为北宋 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此后,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忠孝、 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第二课 宋明理学精品PPT课件
历史地位: 创立者
陆九渊(南宋)
1、心即理也,心
思想主张: 是宇宙万物本原
陆
2、获取理的方法:
王
“发明本心”
心
历史地位 集大成者
学
1、核心:致良知。
王阳明(明朝)
2、知行合一
思想主张
3、心外无理,心
外无物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4: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 托者,可再嫁否?
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 大”。
——《二程遗书》
历史地位: 奠基者
1、核心:理。
二程
2、把天理和伦理道
德联系起来。
程 朱
思想主张
3、格物致知的认 识论
理
4、道德修养。
学
历史地位 集大成者
朱熹
思想主张
1、理是万物的根据、 本原
2、存天理,灭人欲
第二课
三教图 (清)丁云鹏
儒学的困境
王朝的短暂与分裂, 课堂探究使得人们饱经战乱 为什么儒学之的苦统,治从地而位逐会渐遭对到削弱, 面临困境?所谓的“君臣”秩
序失去信心,转而 (1)汉代求仙末神,年拜以,佛求儒、精学炼神权丹解威成脱性,削弱 (2)其他来思世想幸的福冲.击: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
——清人戴震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 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2(共13张PPT)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 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 显人性的庄严。
【能力探究】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内容方面: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 ,都承认“理”的存在。
经济方面—— 克服私欲,遵纪守法的活动法则 道德修养方面—— 注意自省,关爱他人的道德境界
解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可以为当代所借用关注民生以人为本,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可以提醒人们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和 现行法律,克服私欲;从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可倡导人们注重 内省,从道德层面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2.陆王心学:
解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可以为当代所借用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①代表人物: 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3)发展:来源: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
“仁政”学说
B.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第3讲: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
②思想: 维护专制主义王朝的统治。
(2)影响方面: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1)对世界本原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 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2)求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第3讲: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
二、宋明理学的内容
理学定义:
宋明时期的理学,是儒学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于一身的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 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 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 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 “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 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 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 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 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 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 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 “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 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 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 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 得好,死得好!”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 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 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 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 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 泛传播,故D项错误。【答案】C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 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形 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 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和合作,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和重要。
概念诠释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 (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 家哲学思想体系。宋明儒学家融合佛道 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建立了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疑难解惑 “致良知”
含义:“致”就是达到; “良知” 即本 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 。 “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
史料再现: “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
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恢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 不是天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 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伦理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二:天理即“三纲五常” 其实质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 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明代) ③“知行合一”强调自我主动,
鼓励奋发立志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 求
合作探究
《赏花》是会昌五中高二(7)班历史学习兴趣小 组一成员在学完宋明理学后即兴编的历史情境: 一日, 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与友游鼋头渚,时 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无锡的百花如此 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 的。” 九渊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 百花才是美丽的。” 阳明说:“对,百花只有我们看 到了才是美丽的。”
请回答:根据你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该同学设计的情境 是否符合史实?除此之外,两者还有哪些异同点?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学派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
内容
同
实质 目的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表格Ⅰ】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第三幕:寻理学之果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 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 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 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 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
问题探究三:结合材 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 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体现了理学倡导什么样的治学方法,其含义是什么?
观点三: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其中的“理”。 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 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
自主学习
三 陆王心学
1.南宋:
⑴代表: 陆九渊 。
⑵思想:
①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主观唯心主义
②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2.明朝: ⑴代表: 王阳。明
针对“格物致知”
⑵思想:
①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 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
孔颜之乐,所乐何事呢?
1.人生之正道,这种道也就是合乎正义、利于社会的生 活准则和精神境界。 2.孔子和颜回所乐的“道”,它的核心精神就是孔子常 说的仁. 3.在孔子、颜回看来:人生境遇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 遭遇到何种不幸或烦忧,君子都要严于操守,不改变实 践仁爱道义的初衷,相反还将从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
故事一 程门立雪
一天,杨时、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 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 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 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 部学问。
史料再现: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 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依据教材归纳陆王心学的主张
陆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九
陆
渊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反对“格物致知”
王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 学
王守仁
(阳明心学)
②思想核心:“致良知”
“
美
丽
“酷吏以法杀人,后
” 儒以理杀人。”
的 三
“人死于法,犹有怜
寸 之者;死于理,其谁怜
金 莲
之?”——清·戴震
翻开中国的历史一 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 “吃人”!
(2)张载: 对理学的贡献巨大。开创了理学中的_______一
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的代表。理论上,他严 格区分 ____、____、____、____等概念,准确表达了 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3)程颢、程颐:
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并认为其核 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大力表彰《大学》、 《中庸》,将其与《论语》《孟子》并列
②提出“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学说
小故事
人人可为圣贤: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 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 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 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 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 个聋哑型的圣贤啊。”这体现了“心即理”的思想。
二 程朱理学
程颢(1032~ 1085),字伯 淳,人称明道 先生。
程颐 (1033~ 1107),字 正叔,人称伊 川先生。
“二程”兄弟 早年受学于理学 创始人周敦颐, 宋神宗时,建立 起自己的理学体 系。曾在洛阳讲 学,故其学派称 为“洛派”。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世称晦庵先生,南宋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 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派的 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继孔孟 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师。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地位---是宋朝理学的集大 成者
问题探究二:阅读以下材料,结合书本知识概括 并理解二程和朱熹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 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认识“理 ”
(世界本原)
理是外在的
理是内在的“心”
异
实现“理 ”
(方法论)
哲学范畴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表格Ⅱ】
商场着火了--
程朱 理学 代表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由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要组成的宋 明理学使儒学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它使儒家思想更加理论化和哲学化,成为南 宋以后的官方哲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材料四体现了朱熹什么观点,其含义是什么?
观点四:存天理,灭人欲
含义:人们应以三纲五常约束行为,而压抑自己的人 性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政治理论方面: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 天下平。
理学经典方面:将《大学》、《中庸》、《论 语》和《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作注, 集成《四书章句集注》,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 经典。
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 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 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 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 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 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 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