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4d44871b43323968011c92d9.png)
目录第一章总论 .......................................................................................................... - 2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 2 -1.1.1设计题目.......................................................................................... - 2 -1.1.2设计背景.......................................................................................... - 2 -1.1.3设计任务.......................................................................................... - 2 -1.2原始资料与水质分析................................................................................. - 2 -1.2.1设计水量.......................................................................................... - 2 -1.2.2地质条件.......................................................................................... - 2 -1.2.3气象条件.......................................................................................... - 2 -1.2.4原水水质及分析.............................................................................. - 3 - 第二章设计原则与净水工艺选择 ........................................................................ - 4 -2.1设计原则..................................................................................................... - 4 -2.2厂址选择..................................................................................................... - 4 -2.3工艺选择..................................................................................................... - 5 -2.3.1选择依据.......................................................................................... - 5 -2.3.2常见处理工艺.................................................................................. - 6 -2.3.3工艺选择.......................................................................................... - 7 - 第三章净水构筑物及其计算 ................................................................................ - 7 -3.1配水井......................................................................................................... - 7 -3.2混凝剂类型及加药间................................................................................. - 7 -3.2.1混凝剂.............................................................................................. - 7 -3.2.2混凝剂的投加.................................................................................. - 9 -3.2.3溶解池、溶药池设计计算............................................................ - 10 -3.2.4加药间及药库布置........................................................................ - 11 -3.3混合设施................................................................................................... - 11 -3.3.1混合方式........................................................................................ - 11 -3.3.2机械混合池.................................................................................... - 13 -3.4隔板絮凝池............................................................................................... - 15 -3.4.1一般要求........................................................................................ - 15 -3.4.2设计计算........................................................................................ - 15 - 3.5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 20 -3.6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 23 -3.6.1已知条件........................................................................................ - 24 -3.6.2 设计计算....................................................................................... - 24 -3.7加氯设备................................................................................................... - 30 -3.7.1 加氯量的确定....................................... - 30 -3.7.2 加氯设备........................................... - 30 -3.7.3 加氯间............................................. - 31 -3.8 清水池设计计算...................................................................................... - 31 -3.8.1 平面尺寸计算....................................... - 31 -3.8.2 管道系统........................................... - 32 -3.8.3清水池布置......................................... - 33 - 第四章净水厂总体布置设计计算 ...................................................................... - 34 -4.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 34 -4.2平面布置设计........................................................................................... - 34 -4.3高程布置设计........................................................................................... - 35 -4.3.1各构筑物间连接管中流速计算.................................................... - 35 -4.3.2各构筑物间水头损失计算................................. - 36 -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县净水厂给水处理设计计算书(课程设计)_secret.doc
![某县净水厂给水处理设计计算书(课程设计)_secret.doc](https://img.taocdn.com/s3/m/c21fd7d99b89680203d825c1.png)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 目:某县净水厂水处理设计 指导教师: 专 业: 学 号: 姓 名: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第二章总论2.1 水源的选择2.2 厂址的选择2.3 净水方案的比较2.4 混凝剂种类及混凝投加方式的选择第三章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3.1 溶解池和溶液池的设计3.2 脉冲澄清池的设计3.3 虹吸滤池的设计3.4 加药间的设计3.5 清水池的设计3.5 附属构筑物的选用第四章平面布置第一章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以净水工程为主要内容。
根据某县“七五”规划要求,为满足县城的工业、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决定建设净水厂,其日产水量初步确定为20000m3/d,分两期建成,即第一期工程为10000 m3/d,与二期工程统一考虑一次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有:1.拟定两个净水工艺方案,进行分析后,确定采用方案;2.对各处理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3.进行净水厂平面布置;4.主体构筑物平、剖面图。
第二章总论该县城位于镇江专区西北部,距南京45Km,宁杭公路从县城东北部穿过。
年平均气温16℃,主导风向:冬季-东北;春季-东北偏南;秋季-西北偏北。
2.1 水源的选择该净水厂可采用的水源有地下水和地表水。
(1)地下水城东浅层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具有水质澄清,水温稳定,分布面积广等优点,比地表水更适合作水源。
但它的径流量小,硬度大,易受污染,含铁量较高等缺点,若作为水源时,还需要采取除铁措施,这样未必经济。
考虑有其它更好的水源,因此不选用地下水。
(2)房家坝水库县城地面水资源较丰富,城东北的房家坝水库,土坝通过句容河与北山水库和句容水库相通。
一方面北山水库通过长江翻水站补给,因此水库足够满足一、二水厂的供水要求。
另一方面从已知的水库资料来看,它具有足够水深,水位变化小,良好的水质,水中氨氮含量很小,其它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也较小,附近有供建取水泵房的地质条件等优点。
基于以上原因将水库作为水源最合适。
综上所述,房家坝水库是句容县第二净水厂最理想的取水水源。
给水课设计算书
![给水课设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02adc50ca6c30c2259019eb8.png)
第一章 设计原始资料一、地理条件:地形平坦,稍向西倾斜,地势平均标高22m (河岸边建有防洪大堤)。
二、水厂位置占地面积:水厂位置距离河岸200m ,占地面积充分。
三、水文资料:河流年径流量3.76-14.82亿立方米,河流主流量靠近西岸。
取水点附近水位:五十年一遇洪水位:21.84m ;百年一遇洪水位:23.50m ;河流平常水位:15.80m ;河底标高:10m 。
四、气象资料及厂区地址条件:全年盛行风向:西北;全年雨量:平均63mm ;冰冻最大深度1m 。
厂区地基:上层为中、轻砂质粘土,其下为粉细沙,再下为中砂。
地基允许承载力:10-12t/m 2。
厂区地下水位埋深:3-4m 。
地震烈度位8度。
五、水质资料:浊度:年平均68NTU ,最高达3000NTU ;pH 值:7.4-6.8;水温:4.5-21.5℃;色度:年平均为11-13度;臭味:土腥味;总硬度:123.35mg/L CaCO 3;溶解氧:年平均10.81 mg/L ;Fe :年平均0.435 mg/L ,最大为0.68 mg/L ;大肠菌群:最大723800个/mL ,最小为24600个/ mL ;细菌总数:最大2800个/ mL ,最小140个/ mL 。
六、水质、水量及其水压的要求:设计水量:根据资料统计,目前在原地下水源继续供水的情况下,每天还需13万立方米。
水质:满足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水压:二级泵站扬程按50米考虑。
第二章 设计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第一节 设计水量计算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44333(1)(18%)131014.0410/5850/ 1.625/d Q a Q m d m h m s =+=+⨯⨯=⨯==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 ——设计供水量(m 3/d ),为13万m 3/d 。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0f3f5f5db307e87101f69632.png)
第一章 (3)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3)1.1工程设计背景 (3)1.2设计规模 (3)1.3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 (3)(1)原水水质 (4)(2)地址条件 (4)(3)气象条件 (4)(4)处理要求 (5)第二章 (6)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6)2.1资料分析与整理 (6)2.1.1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6)2.1.2水质评价与分析 (7)2.2水厂地址 (7)2.2.1地址选原则 (7)2.2.2气象条件 (7)2.2.3设计规模 (8)2.3工艺流程选择 (8)第三章 (8)净水构筑物的计算 (8)3.1配水井 (8)3.2混凝设施 (9)3.2.1混凝剂类型及加药间 (9)3.2.2混合设施 (177)3.3反应池/絮凝池 (18)3.3.1絮凝形式及选用 (19)3.3.2往复式絮凝沉淀池计算 (23)3.4沉淀池 (26)3.4.1常见沉淀池类型 (27)3.4.2设计计算 (29)3.4.3排泥方法 (30)3.5滤池 (32)3.5.1常用的滤池形式 (32)3.5.2滤池的设计计算 (37)3.6消毒设施的设计 (48)3.7清水池 (50)第四章 (54)给水处理厂布置 (54)4.1工艺流程布置 (54)4.2平面布置 (54)4.3厂区道路布置 (55)4.4厂区绿化布置 (55)4.5厂区管线布置 (56)4.6高程布置 (56)4.7管渠水力计算 (56)4.8给水构筑物高程计算 (57)4.9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 (57)参考文献 (588)第一章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1.1工程设计背景某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城市进程较快的地区。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原有水处理厂的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东江南支流、螯峙塘新建一座给水处理厂。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067f49036c85ec3a87c2c558.png)
目录1 设计水质要求及水量计算 (1)1.1 城市用水要求 (1)1.2 设计水量的确定 (1)2 给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1)2.1 原水水质分析 (1)2.2 给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2)3 药剂的选择及其投加方式 (2)3.1 混凝剂的选择 (2)3.1.1 固体硫酸铝 (2)3.1.2 液体硫酸铝 (2)3.1.3 硫酸亚铁 (2)3.1.4 三氯化铁 (3)3.1.5 聚合氯化铝 (3)3.1.6 聚丙烯酰胺 (3)3.2 混凝剂的投加方式 (3)3.2.1 重力投加 (3)3.2.2 水射器 (4)3.2.3 计量泵 (4)3.3 消毒剂的选择 (4)3.3.1 漂白粉 (4)3.3.2 液氯 (4)3.3.3 二氧化氯 (4)3.3.4 臭氧 (4)3.3.5 紫外线 (5)3.4 消毒剂的投加方式 (5)4 混合形式的确定 (5)4.1 水泵混合 (5)4.2 管式静态混合器 (5)4.3 跌水混合 (5)4.4 机械混合 (5)5 水工构筑物的确定 (6)5.1配水井 (6)5.2絮凝池 (6)5.2.1 隔板絮凝池 (6)5.2.2 折板絮凝池 (6)5.2.3 网格(栅条)絮凝池 (6)5.2.4 机械絮凝池 (6)5.3 沉淀池 (6)5.3.1 平流式沉淀池 (6)5.3.2 斜管(板)沉淀池 (7)5.4 过滤设备 (7)5.4.1 普通快滤池 (7)5.4.2 双阀滤池 (7)5.4.3 V型滤池 (7)5.4.4 虹吸滤池 (7)5.4.5 无阀滤池 (8)5.4.6 移动罩滤池 (8)6 水工构筑物参数设计 (8)6.1 加药间的计算 (8)6.1.1 溶液池容积W1 (8)6.1.2 溶解池容积W2 (9)6.1.3 投药管 (9)6.1.4 搅拌设备 (9)6.1.5 计量泵 (9)6.1.6 药剂仓库 (9)6.2 混合设备的计算 (10)6.2.1 设计管径 (10)6.2.2 混合单元数 (10)6.2.3 混合时间 (10)6.2.4 水头损失 (10)6.2.5 校核GT值 (10)6.3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计算 (11)6.4 平流沉淀池的计算 (12)6.5 V形滤池的计算 (13)6.5.1 冲洗强度 (13)6.5.3 池体设计 (13)6.5.4 V型槽的设计 (14)6.6 加氯间的计算 (14)6.6.1 投氯量 (14)6.6.2 储氯量M (15)6.6.3 加氯设备和附属设施 (15)6.6.4 加氯间尺寸设计 (15)6.7 配水井的计算 (15)6.8 清水池的计算 (16)6.8.1 有效容积 (16)6.8.2 平面尺寸设计 (16)7 平面布置 (17)8 高程布置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18)1 设计水质要求及水量计算1.1 城市用水要求给水处理厂出水应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要求。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ecce711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1b.png)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净水工艺初步设计二、设计时间:2008年11月27 日至2008年12 月5 日共1.5周。
三、设计任务:1. 根据所给水质情况, 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并用方框图表示。
2. 选用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所计算的最大日用水量, 或由教师给定的水量作为本设计的设计水量。
3. 根据混凝实验结果选用混凝剂并决定其投量(也可参考设计手册比照相似情况选用), 设计计算溶药池、溶液池的溶积、设计投药系统及药库并进行相应的平面布置。
4.设计计算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或澄清池), 并在设计说明书中绘出它们的工艺流程图(单线图)。
5.设计计算滤池(包括根据筛分资料, 将滤料改组成所需d10=0.5mm, K80=1.8), 并绘出工艺图(1号工程图)。
6. 设计计算加氯间、氯库。
7. 设计计算清水池容积。
8. 设计计算各构筑物之间的联接管道(它括水头损失值)。
9.设计全厂总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并绘出其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图(1号工程图)。
四、基础资料1. 厂区地形图(地形已平整, 高程可定为58.00米)2. 原水水质分析表原水水质分析表《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和要求1. 掌握给水处理厂设计的一般步骤, 内容和方法, 并提高设计计算、绘图能力, 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给水处理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的总结和学习, 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3.熟悉一些设计常用资料, 并能应用之。
4.培养自己刻苦钻研、严格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 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设计前准备: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 熟识任务书和指示书, 并根据所安排日程安排好设计计划, 准备好必要的书籍、规范、设计手册(主要是第三册)及计算和绘图工具。
三、设计内容、步骤、方法1. 处理流程的决定根据原水水质分析表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 决定其工艺流程, 用方框图表示在说明书上。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ae3d0f1ec8d376eeaeaa31e9.png)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 A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系部:化学工程系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班级:环保721学号: 2007271021姓名:林立伟指导教师:张波填表日期: 2009 年 6 月 27 日目录第1章总论 (2)第2章总体设计 (3)第3章格栅 (4)第4章沉砂池 (9)第5章初次沉淀池 (10)第6章曝气池 (13)第7章二次沉淀池 (21)第8章污水处理厂高程的计算 (22)第9章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5)附主要参考文献 (26)第1章 总论1.1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题目A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根本资料1、污水水量、水质 〔1〕设计规模设计日平均污水流量Q=15000m3/d ; 设计最大小时流量Q max =812.5m3/h 〔2〕进水水质COD Cr =500mg/L ,BOD 5 =300mg/L ,SS = 300mg/L ,NH 3-N = 35mg/L 2、污水处理要求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COD Cr ≤ 100mg/L ,BOD 5≤20mg/L ,SS ≤20mg/L ,NH 3-N ≤15mg/L 。
3、处理工艺流程污水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
4、气象资料该市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9~13.2℃,最热月平均气温21.2~26.5℃,最冷月−5.0~−0.9℃。
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24.9℃。
年日照时数2045 小时。
多年平均降雨量577 毫米,集中于7、8、9 月,占总量的50~60%,受季风环流影响,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南风或东南风,市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8%,年平均风速2.55 米/秒。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该污水厂的出水直接排入厂区外部的河流,其最高洪水位〔50 年一遇〕为380.0m ,常水位为378.0m ,枯水位为375.0m 。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给水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给水课程设计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f831b858e87101f69e3195d6.png)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 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基础资料:1.厂区地形平坦无高差。
2.原水水质分析表原水水质分析表3.滤砂筛分资料(请改组成所需d10=0.5mm,K80=1.8的滤料)。
4.该水厂所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1.1.2 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Q d=Q a*K d=60000×1.5=90000m3/d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Q=(1+a)Q d =1.08×90000=97200m3/d式中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a——平均日设计供水量(m3/d),为6万m3/d;Q d——最高日设计供水量(m3/d);K d——供水量日变化系数,取1.5。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隔虑)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时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给水厂说明计算课程设计
![给水厂说明计算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834c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a.png)
给水厂说明计算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对给水厂进行计算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水厂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给水厂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计算分析方法。
同时,学生将培养对给水厂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运行管理和计算分析方法。
首先,给学生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包括水的来源、水质指标、水的处理方法等。
然后,介绍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水预处理、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
接着,讲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包括生产调度、设备维护、水质监测等。
最后,教授给学生给水厂的计算分析方法,包括水处理过程中的数学模型、运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给水厂运行管理的理解。
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设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提供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的相关知识。
参考书将提供更深入的内容和案例分析。
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水厂的实际情况。
实验设备将用于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加深对给水厂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将占总分的一部分,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环境工程-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_secret
![环境工程-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_secret](https://img.taocdn.com/s3/m/7cc277433186bceb19e8bb98.png)
目录一总论1.1基本资料 1二总体设计2.1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2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2.2.1药剂溶解池 32.2.2 加氯间 42.2.3混合设备 42.2.4隔板反应池 52.2.5斜板沉淀池: 52.2.6滤池 52.2.7消毒方法 5第3章水厂平面布置3.1布置说明 63.2、生产管线设计 6第4章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4.1 加药间设计计算 74.2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84.3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设计计算 94.4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124.5 V型滤池设计计算 164.6 消毒和清水池设计计算 234.7 泵房设计 27第5章水厂高程布置计算5.1、管渠的水力计算 275.2、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计算 30 第六章参考文献 301.1基本资料A城市地处东北地区,是一座新型、中等城市,该市实施10年规划,规划拟建一座给水处理厂,采用统一供水方式供给该市的工业企业及居民用水。
(学号1-14号设计供水量8万m3/d,15-28号10万m3/d。
31-45号12万m3/d。
)1)、自然状况城市土壤种类为砂质黏土,地下水位10.00m,冰冻线深度2.00m,年降水量1000mm,最高温度30.0℃,最低温度-4.0℃,年平均温度10.0℃。
主导风向:夏季西南,冬季西北。
2)、水源(1)地面水源一条河流贯穿该市南北,其中最大流量900.00m3/s,最小流量200.00m3/s。
最大流速3m/s。
最高水位100.00m;常水位95.00m;最低水位(97%)90.00m,冰冻期水位92.00m。
冰的最大厚度0.70m,无潜冰、无锚固冰。
水质监测结果(2)地下水源该市地下水含水层5.00m,大多属于浅层滞水。
总硬度达1000 mg/L。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67f2030c0722192e4436f614.png)
侧边峰速 v1 :
v1
0.2785 1.4 1.263
0.158m
/
s
侧边谷速 v2 :
v2
0.2785 1.4 1.618
0.123m
/
s
水头损失计算:
① 中间部分:
渐放段损失:
1 v12 v22
h1
0.5 0.3322 0.1522 0.0022 m
2g
2 9.8
渐缩段损失:
h2
米。布置形式如下图:
1
9
中间部分流速为: 0.2785 0.232m / s , 2 0.6
可以.
侧边峰距 b3:b3=6.9-6×0.6-7×0.04=3.02m.
由图可知,b3+b3+c=3.02m,故 b3 3.02 0.355 1.3325m 2
式中 u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 32mg / L
Q -设计流量,为 4101.7m3/h b -混凝剂的投加浓度,取 15%。 n -每日的投加次数,取 4 次。 溶液池按两个设计,一次使用一个池子,两个池子交替使用。溶液池的平面 形状采用正方形,有效水深取 1.3m,则边长为 2.0m。考虑超高为 0.5m。则溶液 池尺寸为 L×B×H=2.0m×2.0m×1.8m。 溶液池池底设 DN200 的排渣管一根,溶液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内壁衬以 聚乙烯板(防腐)。 (2)溶解池:
0.166m /
s
上转弯δ取 1.8,下转弯及进口取 3.0,则每格进口及转弯损失之和 h 为:
h '' 1.8 2 0.2842 3 3 0.1662 3 0.32 0.2904 0.248 0.27 0.0412 m
2 9.8
给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cc59d31bfab069dc5122011d.png)
目录1总论 (2)设计任务及要求 (2)大体资料 (2)2整体设计 (3)工艺流程的肯定 (3)处置构筑物及设备型式的选择 (4)3取配水构筑物设计计算 (4)菱形箱式取水头设计计算 (4)一泵站设计计算 (5)配水井设计计算 (5)4混凝构筑物和设备设计计算 (5)药剂调配池设计计算 (5)药剂投配设备设计 (6)混合设备的设计计算 (6)反映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7)5沉淀池设计计算 (9)平流式沉淀池平面尺寸的肯定 (10)穿孔花墙设计计算 (10)集水槽、放空管、排泥设备设计计算 (10)水力条件校核 (11)6滤池设计计算 (11)滤池平面尺寸的肯定 (11)滤池反冲洗系统设计 (12)滤池高度的肯定 (12)7消毒设备设计计算 (12)8清水池设计计算 (13)9水厂整体布置 (13)水厂平面布置 (13)水厂管线布置 (14)水厂高程布置 (14)10参考文献 (15)1总论设计任务及要求四川某县城自来水厂初步设计,要求进行初步方案设计,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对主要处置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肯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管线布置图、各个单体处置构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并对所用设备进行选型。
应做到设计合理、计算准确、图面清楚、语言精练、字体端正。
大体资料(1)现用水量:5×104m3/d(2)给水水源:桃河(3)水质资料:原不为穿城河流,取水口在城镇上游,水质较好,含砂量较低(平均含砂量0.4kg/m3),上游无工业污染和集中生活污水污染。
表格1原水水质资料A.拟建水厂区域工程地质钻探资料通过工程地质钻探,地层构造为:表层为~0.7m厚的耕土,以下均为密实压粘土,地下12m处才有基岩露头。
地下水位在地表8m以下,地下水无浸蚀性。
地基耐压力为15T/㎡。
B.该城镇地震资料据记载,该地域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据地震监测总的记录,该地域最大震级为6级,地震裂度为6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a8c0dc6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e.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
3.理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5.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给水厂相关数据。
6.能够进行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给水厂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2.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讲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调节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给水厂的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3.实验法:学生进行给水厂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加深对给水厂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给水厂实验所需的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长安大学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长安大学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46ea5d0912a21614792980.png)
目录二、给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2)1•设计供水重及水厂设计规模计算 (2)1.1综合生活用水虽 (2)1.2工业企业用水 (2)1.3浇洒道路和缘地用水董 (2)1・4管网漏损水量 (2)1.5未预见用水 (3)1.6眾高日设计供水董 (3)1.7水厂设计规模 (3)2 •总体方案 (3)2」水源及取水构筑物 (3)2.2净水工艺选择 (3)2.3水处理构筑物及药剂的选择 (5)2.3.1混凝剂的选择 (5)2.3.2混合设备 (6)2.3.3絮凝池 (7)2.3.4沉淀池 (7)2.3.5 滤池 (8)2.3.6消毒系统的选取 (10)2.4净水方案的确定 (12)3.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12)3.1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水董 (12)3.2加药间设计计算 (13)3・3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3・4折板絮凝池设计计算 (16)3.4.1主矣设计参數 (16)342设计计算 (17)3.5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20)3.5.1主矣设计参数 (20)3.5.2设计计算 (20)3.6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24)3.6.1主矣设计参敎 (24)362设计计算 (24)3.7加氯间设计计算 (28)3.7.1主矣设计参数 (28)3.7.2设计计算 (28)3・8清水池设计计算 (29)给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1 •设计供水量及水厂设计规模计算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设计供水量由以下六项组成: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消防用水。
水厂设计规模应按该条文前五项的最高日水量之和确定。
1.1综合生活用水量依据设计资料,设计年限内城市供水人口数为1()万人。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依据该城市所属省份及人口规模知,湖南湘潭为一区中小城市,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采用q=300L/ cap * d,自来水普及率为F=95%。
给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给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c920fa225a8102d276a22f52.png)
度时尤为显著。 2.温度适应性高,PH 适应范围宽(PH:5-9),因而可不加碱剂。 3. 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 是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四、 投加量 混凝剂投加量应根据原水水质检验报告,用不同的药剂作混凝试
当进水管管径 D1 900mm 时, v 1.18m / s (在 1.0~1.2 m/ s 范围内)。 (3)矩形薄壁堰 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 2 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 2 座后续
3.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 高程布置。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状、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 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件施工上的可能性,并符合建筑摸数的要求。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 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 道的位置。
二、 设计步骤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可以参照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 转情况确定处理工艺流程和选定处理方案。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当原水设计浊度不超过
1000~2000 毫克/升时,设计流量按 Q=Q×1.05 计算。Q为水厂净产水量,1.05
为水厂自用水量。(一般取 5~10)
毫克/升 毫克/升
个/升 个/毫升
292
10.3 18.6 33.7 5.3 7.6 2.9 12 205 22000
3、厂区地形图(1:500)
4 水厂所在地区为 华南 地区,厂区冰冻深度 0 米, 厂区地下水位深度 -4.2 米,主导风向 东南 风。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ed3aa7e89eb172dec63b7b6.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前言根据老师提供资料及参考书籍,给排水专业学生于2012年06月27日至2012年07月08日完成某城市给水厂净水工艺初步设计,历时共1.5周。
1.目的和要求1.1设计目的(1)掌握给水处理厂设计的一般步骤、内容和方法,并提高设计计算、绘图的能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给水处理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的总结和学习,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3)熟悉一些设计常用资料、并能应用之;(4)培养自己刻苦钻研、严格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1.2设计任务某城市给水处理厂设计。
1.3设计内容(1)分析水质情况,确定处理工艺流程;(2)确定水厂设计规模;(3)各单体构筑物型式的选择及其尺寸的设计计算;(4)计算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5)绘制滤池工艺图;(6)设计全厂总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绘制给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
1.4设计期限及建设分期水厂投资巨大,宜按近期规模设计,近远期结合,保留远期用地。
2.总体设计2.1 设计规模水厂总设计能力为120000m3/d,水厂自用水量按供水量的5%计算。
Q0=1.05Q d=1.05×120000=126000 m3/d一级泵站、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药间、氯库、二级泵站、土建工程均一次建成。
2.2 原水水质分析水质分析表如下表所示地形已平整,高程可定为58.00米。
水厂采用如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
通过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分析比较,从中制定出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1 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图2 水厂处理工艺流程框图(构筑物)2.3 厂区地形分析2.4 工艺流程方案2.5药剂的选择及投加方式2.5.1混凝剂(1)混凝剂的选择应用于水处理的混凝剂应符合以下要求:混凝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害;使用方便;货源充足,价格低廉。
水处理工程常用混凝剂如下表所示:本设计选择硫酸铝作为水处理用的混凝剂,另外硫酸铝本身无害,据全国各地使用情况,净化后的生活用水一般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所以选择硫酸铝作为水处理混凝剂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高程布置参考—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高程布置参考—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6f615c3d83c4bb4cf7ecd1db.png)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书12.高程布置为了配合平面布置,我们首先应根据下表估计各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大小及长度大致水头损失。
然后在平面布置确定后,按水力学公式逐步计算各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精确值,以便最后确定各构筑物之间的高程。
各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估计值构筑物水头损失(m)备注进入井口0.15~0.3一泵站~混合池0.5~1.5 视管长而定混合池内0.4~0.5混合池到反应池0.1反应池内0.4~0.5 机械反应池应小一些反应~沉淀0.1 防止绒体破裂沉淀池内0.15混合~澄清池0.3澄清池内0.6~0.8配水井~澄清池0.3~0.5沉淀池~滤池0.3~0.5快滤池内 2.0~3.0虹吸、无阀滤池 1.5~2.0 滤池到清水池0.3~0.51.3.4高程布置设计计算1.3.4.1水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1.水头损失计算在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重力流。
两构筑物之间水面高差即为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本身、连接管道、计量设备等水头损失在内。
水头损失应通过计算确定,并留有余地.(1)处理构筑物水头损失处理构筑物中的水头损失与构筑物的型式和构造有关,具体根据设计手册第3册表15-13(P868)进行估算,估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净水构筑物水头损失估算值(2)连接管线水头损失连接管线水头损失(包括沿程和局部)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计算常用的公式为:2122v h h h il gξ=+=+∑∑式中 1h ——沿程水头损失,m ;2h ——局部水头损失,m ;i ——单位管长的水头损失; l ——连通管段长度,m ;ξ——局部阻力系数;v ——连通管中流速,/m s ;g ——重力加速度,2/m s 。
① 配水井至絮凝池连接管线水头损失 a )沿程水头损失配水井至絮凝池连接管采用800DN 钢管,管长15l m =。
考虑浑水的因素0.015n =,按0.013n =查设计手册第1册水力计算表得1.8i =‰,换算成相当于0.015n =时的i :220.0150.00180.00240.013i =⨯=浑水管长15m 算得沿程损失为:2.4150.0361000f h iL m ==⨯= b )局部水头损失管路中,进口1个,局部阻力系数10.50ξ=;急转弯管1个,20.90ξ=;闸阀1个,30.06ξ=;90º弯头1个,4 1.05ξ=;出口1个,局部阻力系数50.04ξ=,则局部阻力系数总计为:123450.500.900.06 1.050.04 2.55ξξξξξζ=+++=++++=+ 管内流速 1.11/v m s =,则管路局部水头损失为:221.112.550.16229.81l v h m g ξ==⨯=⨯∑c )总水头损失0.040.160.20f l h h h m =+=+=②絮凝池至沉淀池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其损失取0.1m 。
给水工程课设计算书
![给水工程课设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ec3daed4360cba1aa811da4b.png)
目录给水厂设计计算 (3)一.工艺流程和构筑物形式的选择 (3)1.1工艺流程的选择 (3)1.2构筑物形式的选择 (3)二.给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3)2.1设计水量 (3)2.2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3)2.3斜管沉淀池 (4)2.3.1设计水量 (4)2.3.2平面尺寸计算 (4)2.3.3进出水系统 (5)2.4网格絮凝池 (7)2.4.1设计水量 (7)2.4.2设计计算 (7)2.4.3 GT值校核 (9) (9)2.5普通快滤池2.5.1平面尺寸计算 (9)2.5.2滤池高度 (10)2.5.3配水系统 (10)2.5.4洗砂排水槽 (12)2.5.5滤池反冲洗 (14)2.5.6进出水系统 (14) (15)2.6氯消毒及其投加设备2.6.1加氯量计算 (15)2.6.2加氯设备的选择 (15)2.6.3加氯间和氯库 (15) (16)2.7清水池2.7.1平面尺寸计算 (16)2.7.2管道系统 (16)2.7.3清水池布置 (17)三.给水处理厂布置 (17) (17)3.1平面布置 (17)3.1.1工艺流程布置 (17)3.1.2平面布置 (18)3.1.3厂区道路布置 (18)3.1.4厂区绿化布置 (18)3.1.5厂区管线布置 (19)3.2高程布置 (19)3.2.1管渠水力计算 (20)3.2.2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计算 (20)3.2.3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给水厂设计计算一.工艺流程和构筑物形式的选择1.1工艺流程的选择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原水水质符合地面水Ⅲ类水质标准,除粪大肠杆菌总数偏高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
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1.2构筑物形式的选择根据已选工艺流程,在设计中混合设施选用静态混合器,絮凝池选用折板絮凝池,沉淀池选用斜管沉淀池,滤池选用普通快滤池,采用加氯消毒。
某给水厂设计计算课程设计_secret
![某给水厂设计计算课程设计_secret](https://img.taocdn.com/s3/m/fa77f43543323968011c9283.png)
目录1 总论 . (4)1.1设计任务及要求 (4)1.2基本资料 (4)1.2.1水厂规模 (4)1.2.3厂区地形 (5)1.2.4工程地质资料 (5)1.2.6气象资料 (5)2总体设计 (6)2.1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6)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6)2.2.1药剂溶解池 (6)2.2.2混合设备 (6)2.2.3反应池 (6)2.2.4沉淀池 (6)2.2.5滤池 (7)2.2.6消毒方法 (7)3混凝沉淀 (7)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7)3.1.1溶液池 (8)3.1.2溶解池 (8)3.1.3投药管 (9)3.2 混合设备的设计 (9)3.2.1设计流量 (9)3.2.2设计流速 (9)3.2.3混合单元数 (9)3.2.4混合时间 (9)3.2.5水头损失 (9)3.2.6校核GT 值 (9)3.3.1平面布置 (10)3.3.2平面尺寸计算 (10)3.3.3栅条设计 (11)3.3.4竖井隔墙孔洞尺寸 (11)3.3.5各段水头损失 (11)3.3.6各段停留时间 (13)3.4 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13)3.4.1设计水量 (13)3.4.2沉淀池面积 (13)3.4.4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14)3.4.5配水槽 (14)3.4.6集水系统 (14)3.4.7排泥 (15)4过滤 (15)4.1滤池的布置 (15)4.2滤池的设计计算 (15)4.2.1设计水量 (15)4.2.2冲洗强度 (16)4.2.3滤池面积 (16)4.2.4单池冲洗流量 (16)4.2.5冲洗排水槽 (16)4.2.6集水渠 (16)4.2.7配水系统 (16)4.2.8冲洗水箱 (17)5消毒 (18)5.1加药量的确定 (18)5.1加氯间的布置 (18)6其他设计 (18)6.1清水池的设计 (18)6.2二泵房的设计 (19)6.3辅助建筑物面积设计 (19)7水厂总体布置 (19)7.1水厂的平面布置 (19)7.2水厂的高程布置 (19)8设计体会 (19)参考文献 (20)1 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要进行某城镇净水厂的设计,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工艺流程方案水厂采用如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
通过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分析比较,从中制定出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1 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图2 水厂处理工艺流程框图(构筑物)1.2水处理构筑物计算1.2.1配水井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配水井设计规模为4101.7m 3/h 。
2. 设计计算(1)配水井有效容积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3min ,取 2.5min T =,则配水井有效容积为:W=QT=4101.7*2.5/60=170.9m(2)进水管管径1D配水井进水管的设计流量为Q=4101.7m 3/h=1.1m 3/s ,查水力计算表知,当进水管管径11100D mm =时, 1.179/v m s =(在1.0~1.2/m s 范围内)。
(3)矩形薄壁堰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后续处理构筑物。
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水量为q=4010.7/2=2050.85m 3/h=0.557m 3/s 。
配水采用矩形薄壁溢流堰至配水管。
① 堰上水头H因单个出水溢流堰的流量为30.557/557/q m s L s ==,一般大于100/L s 采用矩形堰,小于100/L s 采用三角堰,所以本设计采用矩形堰(堰高h 取0.5m )。
矩形堰的流量公式为:3/2q =式中q ——矩形堰的流量,3/m s ;m ——流量系数,初步设计时采用0.42m =;b ——堰宽,m ,取堰宽 6.28b m =; H ——堰上水头,m 。
已知30.557/q m s =,0.42m =, 5.71b m =,代入下式,有:2/32/30.14H m === ② 堰顶宽度B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0.67B H<时,属于矩形薄壁堰。
取0.05B m =,这时0.36B H=(在0~0.67范围内),所以,该堰属于矩形薄壁堰。
(4)配水管管径2D由前面计算可知,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流量为30.557/q m s =,查水力计算表可知,当配水管管径2800D mm =时, 1.11/v m s =(在0.8~1.0/m s 范围内)。
(5)配水井设计配水井外径为6m ,内径为4m ,井内有效水深0 5.9H m =,考虑堰上水头和一定的保护高度,取配水井总高度为6.2m 。
1.2.2混合工艺设计计算考虑设絮凝池2座,混合采用管式混合。
设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50米。
进水管采用两条, 设计流量为Q=98440/24/2=0.557 3/m s 。
进水管采用钢管,直径为DN800,查设计手册1册,设计流速为1.11m/s ,1000i=1.8m ,混合管段的水头损失50 1.80.091000h iL m ⨯==≈。
小于管式混合水头损失要求为0.3-0.4m 。
这说明仅靠进水管内流速不能达到充分混合的要求。
故需在进水管内装设管道混合器,本设计推荐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式静态混合器示意图见图1.3。
1. 设计参数:采用玻璃钢管式静态混合器2个。
每组混合器处理水量为0.557m 3/s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10m ,,进水管采用两条DN800钢管。
2. 设计计算:(1)进水管流速v :据1800d mm =,30.557/Q m s =,查水力计算表可知, 1.11/v m s =(手册:0.8~1.0m/s ;厂家:0.9~1.2 m/s ,基本均在上述范围内)。
(2)混和器的计算:混合单元数取N=3,则混合器长度为 1.1 1.10.83 2.64L D N =⨯⨯=⨯⨯= 混合时间 2.64 2.38/1.11L T m s v === 水头损失: 2224.4 4.40.5570.11840.118430.29420.8v Q h N N m g D δ==⨯⨯=⨯⨯= 校核G:11049.1G s -=== 1049.1 2.382496.82000GT =⨯=>。
水力条件符合。
(3)混合器选择:静态混合器采用3节,静态混合器总长4100mm ,管外径为820mm ,质量1249kg ,投药口直径65mm 。
原水管道药剂混合单元体静态混合器管道管式静态混合器1.2.3投药工艺及投药间的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本设计选用硫酸铝为混凝剂,最大投加量为32mg/L ,平均为25mg/L 。
(1)溶液池:溶液池的容积:W1=uQ/417bn=(32*4101.7)/(417*15*4)=5.24m式中u-混凝剂最大投加量,32/mg LQ-设计流量,为4101.7m3/hb-混凝剂的投加浓度,取15%。
n-每日的投加次数,取4次。
溶液池按两个设计,一次使用一个池子,两个池子交替使用。
溶液池的平面形状采用正方形,有效水深取1.3m,则边长为2.0m。
考虑超高为0.5m。
则溶液池尺寸为L×B×H=2.0m×2.0m×1.8m。
溶液池池底设DN200的排渣管一根,溶液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内壁衬以聚乙烯板(防腐)。
(2)溶解池:容积W2=0.3W1=0.3*5.24=1.57m3溶解池建两座,一用一备交替使用,每日调制两次。
取有效水深为1.0m,平面为正方形形状,边长为1.5m。
考虑超高0.5m,则池体尺寸L×B×H=1.5m×1.5m×1.5m。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10mint ,则放水流量为:q0=w2/60t=1.57/(60*10)=2.61L/s查水力计算表:放水管管径采用DN70,相应流速为1.34m/s。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N200的排渣管一根,溶解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内壁衬以聚乙烯板(防腐)。
投药管的流量为:q=(w1*4*103)/(24*3600)=(5.24*4*1000)/(24*3600)=0.29L/s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直径为DN32,相应流速为0.6m/s。
溶解池的搅拌装置:每池设搅拌机一台。
选用ZJ-700型折桨式搅拌机,功率为4KW,转速为85r/min 。
(3)计量泵加药采用计量泵湿式投加,总流量为:W 1/12=5.24/6=0.873m 3/h=873L/s安装3台,两用一备。
计量泵型号为J-Z400/2.5,单台的设计流量为436.5L/s 。
(4)药剂仓库计算:药剂仓库与加药间应连在一起,储存量一般按最大投药期间1-2个月用量计算。
仓库内应设有磅秤,并留有1.5m 的过道,尽可能考虑汽车运输的方便。
混凝剂选用精制硫酸铝,每袋质量是40kg,每袋的体积为0.5×4×0.2m 3,药剂储存期为30d ,药剂的堆放高度取2.0m 。
① 硫酸铝的袋数:2公式为:240.0241000Q u t Qut N W W⨯⨯⨯==⨯⨯ 式中,Q -水厂设计水量,3/m h ;u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 L ;t -药剂的最大储存期,d ;W -每袋药剂的质量,kg ;将相关数据代入上式得,N=0.024*((4101.6*32*30)/40)=2362袋。
② 有效堆放面积A :公式为:()1NV A H e =- 式中,H -药剂得堆放高度,m ;V -每袋药剂得体积,3m ;e -堆放孔隙率,袋堆时20%e =代入数据得:A=(2362*0.5*0.4*0.2)/(2*(1-0.2))=59m 21.2.4 反应(絮凝)工艺: 折板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设计两座,每座设2组,每组设计水量为0.2785m 3/s 。
两组之间的隔墙厚取200mm ,采用三段式,总絮凝时间18min ,第一段为相对折板,第二段为平行折板,第三段为平行直板。
絮凝池布置如下图。
速度梯度G 要求由90s -1减至20 s -1左右,絮凝池总GT 值大于2×104。
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为配合沉淀池,单座絮凝池实际宽采用14m ;絮凝池有效水深H 0采用3.8m 。
2. 设计计算:(1)第一絮凝区:设通道宽为1.4m,设计峰速为0.34m/s,则峰距1b :10.27850.5850.34 1.4b m ==⨯,取0.6m 。
实际峰速为:10.27850.332/0.6 1.4v m s ==⨯。
谷距2b : 2120.620.355 1.31b b c m =+=+⨯=。
折板布置如草图,板宽采用500mm ,夹角90°,板厚60mm 。
第一絮凝区布置草图:侧边峰距3b :3415() 6.940.65(0.3550.04) 1.26322B b t c b m --+-⨯-⨯+=== 侧边谷距: 43 1.2630.355 1.618b b c m =+=+=中间部分谷速2v : 20.27850.152/1.4 1.31v m s ==⨯ 侧边峰速1v ': 10.27850.158/1.4 1.263v m s '==⨯ 侧边谷速2v ': 20.27850.123/1.4 1.618v m s '==⨯水头损失计算:① 中间部分:渐放段损失:()22221120.3320.15210.50.0022229.8v v h g δ''--==⨯=⨯m渐缩段损失:22221210.60.3322110.10.00522 1.3129.8v F h F g δ⎡⎤⎡⎤⎛⎫⎛⎫⎛⎫=+-=+-=⎢⎥⎢⎥ ⎪ ⎪ ⎪⨯⎝⎭⎝⎭⎝⎭⎢⎥⎢⎥⎣⎦⎣⎦m 按图布置,每格设有12个渐缩和渐放,故每格水头损失:h=12×(0.0022+0.005)=0.0864m 。
② 侧边部分:渐放段损失:2222121''0.1580.1231'0.50.00025229.8v v h g δ--==⨯=⨯m 。
渐缩段损失:222'212''1 1.2630.1582'110.10.00062522 1.61829.8v F h F g δ⎡⎤⎡⎤⎛⎫⎛⎫=+-=+-⨯=⎢⎥⎢⎥ ⎪ ⎪⨯⎝⎭⎢⎥⎢⎥⎝⎭⎣⎦⎣⎦m 每格共6个渐缩和渐放,故h ’=6×(0.00025+0.000625)=0.0053m 。
③ 进口及转弯损失:共1个进口,2个上转弯,3个下转弯,上转弯处水深H4为0.7米,下转弯处水深为H3=1.2米,进口流速取0.3m/s 。
进口尺寸为0.9m ×1.0m 。
4 1.4下转弯流速: 50.27850.166/1.2 1.4v m s ==⨯ 上转弯δ取1.8,下转弯及进口取3.0,则每格进口及转弯损失之和h ''为:2220.2840.1660.30.29040.2480.27'' 1.823330.041229.829.829.829.8h ++=⨯⨯+⨯⨯+⨯==⨯⨯⨯⨯m ④ 总损失:每格总损失: 0.08640.00530.04120.1329h h h h m '''=++=++=∑ 第一絮凝区总损失: 1220.13290.2658H h m =⨯=∑=第一絮凝区停留时间: 12 1.4 6.9 3.8 4.39min 0.278560T ⨯⨯⨯==⨯ 第一絮凝区平均G 值:1199G S -=== (2)第二絮凝区:采用平行折板,折板间距等于第一区的中间部分峰距即0.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