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合集下载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探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探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化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一直备受瞩目。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激发。

针对这一问题,支架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支架式教学不仅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通过建构与引导,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框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模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支架式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具生动性和实践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和启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研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其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特点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构建学习支架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结构化的框架和指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性强:支架式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为他们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目标,帮助他们理清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2. 个性化学习:支架式教学模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结构化学高中讲解教案模板

结构化学高中讲解教案模板

结构化学高中讲解教案模板主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2.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结构式和表示式的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 分子式、结构式和表示式的转换。

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 分子式、结构式和表示式的转换。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引起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10分钟)介绍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讲解碳的原子构造、价键理论等基本概念。

3.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15分钟)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碳链的选择、官能团的命名等内容,引导学生熟练运用这些规则进行化合物的命名。

4. 演示分子式、结构式和表示式的转换方法(15分钟)通过实例演示分子式、结构式和表示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这些转换。

5. 练习和讨论(15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检验他们对于有机化合物基本结构和命名规则的掌握程度,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实际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重点,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环节,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

中教学参考E 川 A M 丨t E < ANkLAO 2021年第5期(总第541期}』^f i a n 课改在线化学教学内容的结_化设计黄泰荣王辉*(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是实现“知识为本”教学向“素养为本”教学转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主要有基于“知识关联”、基于“认识视角”、基于 “认识思路”和基于“核心观念”四种形式。

关键词: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学科核心素养;认识思路;核心观念文章编号:1002-2201 (2021) 05 _842 中图分类号:〇632.4 文献标识码:B《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 (以下简 称“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指出:“重 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 计。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作为一个新的理念 要点,首次在国家正式出台的课程文件中提出,意义重 大。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 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的必要性 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化学课程教 学改革的旗帜和标志。

如何实现基于化学知识点的教、 学、评向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转变, 成了本次改革的难点之一[2]。

而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 化设计则为实现这种转变提供了突破口和有效途径。

结构化,意味着联系、关联[2]。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 构化设计,要求教师基于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将化学学科知识关联起来,从中抽提认识视角、认识思路 和核心观念。

对教师而言,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 有利于教师挖掘化学学科知识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 展方面的独特价值,实现“知识为本”教学向“素养为 本”教学的转变;对学生而言,结构化的化学教学有助于 学生在化学知识结构化的自主建构中形成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理解化学核心观念,从而实现化学学科知识 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见图1)。

分析化学“四位一体”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分析化学“四位一体”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革 与 实 践 , 提 高 学 生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理 论 , 养 分析 ) 《 以 培 、 仪器 分析 》 《 析化 学 实 验》和《 器分 析 、分 仪
高 素 质 创 新 性 人 才 为 目标 , 持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坚 充 实验》 4门课 程 为应化专 业人 才培 养教 学体 系的独立
1 . 9 3 ji n 17 — 0 X 2 0 . 5 0 7 0 3 6 / .s . 6 1 6 6 . 0 9 0 . 1 s
20 09年 l 第 2 O月 8卷
第 5期
理 工 高 教 研 究
J u n l f ih r d ct n n c ne eh o g o r a o H g e u ai i c &T cn l y E o iS e o
中 图分类 号 : G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7 — 0X 20 )5 06 — 3 6 1 66 (09 0 — 00 0
分 析 化 学 系 列 课 程 , 《 析 化 学 》 《 器 分 即 分 、仪 析 》 《 析 化 学 实 验 》 《 器 分 析 实 验 》, 农 林 、分 和 仪 是
对上述 2门课程 析 化 学 课 程 为研 究 对 象 , 分 析 化 学 的 教 学 内容 、 才 培养 的需要 和分 析化学 发展趋 势 , 在 方 法 、 段 和考 核 体 系 以及 教 材 建设 诸 方 面进 行 改 内容进行 整合 、 化 , 新 确 定 《 析化 学 》 即化 学 手 优 重 分 (
Vo . No. Oco e 2 9 128 5 tb r 00
分 析化学 “ 四位 一体 " 究性教 学模式 的构 建与 实践 木 研
李胜 清 , 勤 书 , 康 陈浩

结构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结构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成果总结结构化学教学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结构化学教学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李 炳 瑞(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兰州兰州兰州 730000 730000 730000))结构化学是现代化学的一个支柱,主要内容是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及其与物质性能的关系。

著名化学家唐有祺院士说过: 在自然科学中,探明物质的结构始终代表着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头等重要的方向。

现代文明三大支柱——能源、信息、材料都与结构化学密切相关,近代化学日益注重对物质微观本质的探讨。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 Hoffmann 还说过:“化学理论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一种思维体制,以总结更新知识”。

结构化学作为高校化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不仅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而且训练学生从微观层次看问题,深刻理解“结构决定物性”的基本原理,对于素质教育也很重要。

另一方面,结构化学又比较难学。

一是理解分子、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排布结构和电子结构需要高度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二是作为结构化学理论基础的量子力学,具有复杂的数学结构和深刻的哲学意义。

因此,结构化学教学现代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多年来,一些院校的教师对结构化学的教学改革作了许多研究,提出不少真知灼见。

我们在教学改革方面也做过一些探索,先后在《化学通报》等刊物发表“原子轨道概念及其图形表示”、 “对于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图形常见误解的辩析”、“如何理解分子势能曲线及有关概念”、“晶格能与Madelung 常数”等多篇教学论文。

不过,涉及的主要还是教学内容中一些具体问题。

1992年,第12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以“化学在演变中”为主题,反映了国际化学教育发展、改革和研究趋势,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需要从教学思想方法、内容、手段多方面探讨教学改革。

1997年开始探索结构化学教学现代化的问题,1998年得到教育部和校、院资助,主持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编写制作《结构化学》多媒体教材并用于教学,2002年入选“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3年入选全国名牌课程、兰州大学和甘肃省精品课程,2004年6月,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概述:化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实验性的科学,而分子模型则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分子模型的建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现象和掌握化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球棍模型法球棍模型法是最常用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球代表原子,用棍子连接原子来表示化学键。

这种方法直观而简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

例如,在讲解水分子的结构时,可以用两个红色球代表氧原子,用两个白色球代表氢原子,用棍子连接它们来表示水分子的构成。

这样的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分子的极性和氢键的形成。

二、立体模型法立体模型法是一种更为直观的分子模型建构方法。

它通过使用不同形状的物体来表示分子的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三维形态。

例如,在讲解甲烷分子的结构时,可以使用四个等边三角形代表氢原子,一个正四面体代表碳原子,将它们组装在一起来表示甲烷分子的构成。

这样的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分子的空间排布和键角的大小。

三、计算机模拟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模拟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使用化学模拟软件或在线分子模型构建工具,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分子模型的建构和观察。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分子结构选择,还能够模拟一些实验无法观察到的现象。

例如,在讲解有机物的立体异构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构建不同的结构,并观察它们在空间中的排布和性质的差异。

这样的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实物模型法实物模型法是一种通过使用真实的物体来构建分子模型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讲解离子化合物的结构时,可以使用磁性球和棒子来表示阳离子和阴离子,将它们组装在一起来构建离子晶体的结构。

这样的实物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离子间的吸引力和排列规律。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2019-06-301结构化学的重要性只有让学⽣深刻认识结构化学的重要性,才能使他们产⽣学习兴趣,激发起学习的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结构化学是化学各学科的理论基础。

结构化学为化学各学科提供理论指导,是联系基础化学与⾼等化学的阶梯。

结构化学已经渗透到现代化学的各个领域。

以学⽣学习过的课程为例,⽆机化学中涉及了原⼦结构、分⼦结构、晶体结构和配合物结构等⽅⾯的内容;有机化学中运⽤杂化轨道理论和分⼦轨道理论说明有机物的结构,使⽤分⼦对称性理论描述分⼦空间结构,利⽤前线轨道理论解释化学反应机理等;仪器分析中紫外光谱中的电⼦跃迁、红外光谱中的简正振动、X射线衍射等,都与结构化学知识紧密相关。

从这些学⽣熟悉的课程⼊⼿,可使他们很快体会到结构化学的重要基础地位。

(2)结构化学是分⼦设计的理论基础。

“结构决定性能,性能反映结构”。

如果找到某类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的规律性,就能设计出性能更好的分⼦。

结构化学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化学、分⼦模拟等对分⼦设计起理论指导作⽤。

为了让学⽣了解这⽅⾯的内容,可⽤如下实例进⾏说明。

⾸先以⽯墨烯为例。

碳元素是⾃然界中分布⼴泛并且与⼈类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元素。

碳单质有多种存在形式,主要有⽯墨、⾦刚⽯、富勒烯、碳纳⽶管等,其中⽯墨烯由于其优良的结构性质⽽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教学中可先向学⽣提出问题:⽯墨烯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这就要从⽯墨的结构谈起。

⽯墨为层状结构,同层的碳原⼦间以sp2杂化形成平⾯共价键,每个碳原⼦剩余⼀个p轨道未参与杂化,上⾯各有⼀个电⼦,这些p轨道互相平⾏且与sp2杂化轨道所在平⾯垂直,相互重叠形成离域⼤π键。

π电⼦在整个碳原⼦平⾯⽅向运动,所以⽯墨可以导电和导热,可以⽤来制作电极和坩埚。

⽽⽯墨的层与层之间以微弱的范德华⼒相结合,容易断开⽽滑动,所以⽯墨具有润滑性,可以⽤来制作润滑剂。

⽯墨烯可以看做是只有⼀个原⼦层厚度的单层⽯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探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探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支架式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和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探讨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揭示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相关的建构策略,以期对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帮助。

1.2 问题意义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而支架式教学模式则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构策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探讨教师在此模式下的角色转变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

研究目的旨在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动机,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其优势与挑战,并为未来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构化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构化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构化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杨静;关俊霞;杨笑春;孟祥军;贾俊芳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9)002
【摘要】结构化学具有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被学生普遍认为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分析学习效果不佳原因的基础上,探索了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把科学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新方法.
【总页数】2页(P119-120)
【作者】杨静;关俊霞;杨笑春;孟祥军;贾俊芳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北唐山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3.1
【相关文献】
1.高级植物线虫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J], 王新荣;马伟杰;张劲蔼;任路路
2.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客观结构化康复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J], 周凡新;吴嘉娜;黄政;廖丽贞
3.助产学课程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的构建及应用 [J], 宋薇;邓开玉;王桂敏
4.高校师范生公共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教育学课程为例 [J], 梁
卓欣
5.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投资学中的构建路径 [J], 吴春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结构化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实践的探索和体会

大学《结构化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实践的探索和体会

研 究 性 教 学 是 2 世 纪 8 年 代 以 来 为 培 0 0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的 人 才 , 全 在 球 范 围 内 出现 的 一 种 全 新 教 学 模 式 。 核 其 心 思 想 是 “ 科 研 活 动 融 人 到 教 学 之 中 ” 把 ,
即 学 生 在 老 师 的 指 导 下 , 择 和 确 定 专 题 选 研 究 , 教 学 实 践 中 创设 类 似 科 研 的 情 景 , 在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主 动 的 获 取 知 识 , 动 应 用 主 所 学 知 识 解 决 问 题 。 究 性 教 学 不 主张 填 研 鸭 式 的 教 育 和 被 动 地 学 习 接 受 知 识 , 注 它 重 在 专 题 探 究 中 学 习知 识 , 得 对 相 应 知 获 识 的应 用 能 力 ; 它注 重在 实践 中探 讨 问 题 , 培 养 同 学 们 的 应 用 知 识 能 力 、 队 精 诚 合 团 作能力和 个人创新 发展能力 , 因此 被 誉 为 新 的 教 育理 念 革 命 。 究 表 明 , 究 性 教 学 研 研 能 够 大 大 促 进 高 校 教 学 和 科 研 结 合 、 现 实 教学相长 。 《 构 化 学 》 程 作 为 大 学 化 学 学 科 一 结 课 门 重要 专业 基 础 课程 , 载 起 培养 化 学 系各 承 专 业 学 生 , 别 是 化 学 专 业 的 学生 , 特 了解 物 质微 观 结构 与 重要 理 论 的任 务 。 课 程用 量 该 子 力学 原 理 和 现 代物 理化 学实 验 方 法 来 研 究 原子 、 子 和 晶体 结 构及 其 结构 与 性能 之 分 间的关 系 。 程 内容 对化 学 各 领域 的 涉及 面 课 较 宽 , 容丰 富 , 恰 恰 为 研 究性 教 学 的 课 内 这 程 开 发提 供 了广 阔 的空 间。 从2 0 年 开始 我 00 主 讲 该课 程 , 我校 由教 学型 向 教学 研 究 型 在 的转 变 过 程 中 , 极 探 索 研 究 性 教 学 新 模 积 式 , 极 探索 基 础理 论 课程 教 学 与科 研 能 力 积 培 养相 结 合 的 新 途 径 。 过 多年 的 实 践 , 通 本 人深 深 体 会 到 在 大 学《 构 化 学 》 教 学 中 结 的 研 究性 教 学 重 要 性 和 必 要 性 。 经 过 一 系列 的 实 践 , 合 学 科 的发 展 , 结 我们采用了“ 阶梯 式 ” 学 方式 。 一 级 , 教 第 精 心 准备 , 定 主题 ; 二 级 , 确 第 创设 情 境 , 引导 探 究 ; 三 级 , 互 点 评 , 固成 果 。 第 相 巩 第 一 级 , 心准 备 , 精 确定 主 题 。 究 性 教 研 学 核 心 思 想 是 “ 科 研 活 动 融 入 到 教 学 之 把 中 ”, “ 研 课 题 ” 教 学 的 导 人 点 。 师 以 科 为 老 第 一 步 先 根 据 教 学 内 容 , 找 与 教 学 内 容 寻 接 近 或 相关 的材 料 , 激发 学 生 兴 趣 , 同 以 使 学 们积 极 发 现并 提 出 问题 。 如 ,1化 学 反 例 () 应 基 本 原 理 与 基 本 规 律 的 解 释 , 理 论 方 以 法 计 算 和 解 释 常 见 化 学 反 应 的 产 物 与 规 律 , 己二烯 的 周 环 反应 ;2 分 子结 构 与 性 如 ()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用量子力学研究原子结构的基本方法,理解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函数和角度分布及核
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掌握原子、分子和晶体中电子运动的基本规律。

2.了解用量子力学研究分子结构和配合物结构的基本方法,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和配位场理论的基本
原理,深入了解化学键的本质。

初步了解研究分子结构的近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

3.了解晶体点阵结构的特点,理解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及Laue和Bragg方程,了解粉末法物相
分析的基本原理。

4.了解金属键的自由电子模型和固体能带理论,掌握球的密堆积、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离子晶体的若
干简单结构型式,了解离子配位多面体及其连接规律。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考核方式
根据结构化学课程的特点,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

期末考试试卷的成绩占总成绩的80%,课堂提问、上课出勤和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共占据20%。

考试的内容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主,考察学生对结构化学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期末考题的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计算题。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构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和谐统一的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

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

在教学结构序列上,主要体现在: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将启发、阅读、探究、点评、总结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提出问题(研究专题)──探索研讨──总结提高过程。

1.创设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环境(1)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

请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牛顿曾是笨孩子,后来却成了伟大的科学家!更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2)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力系统。

教学的每一个策略,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①创设客观探究情境,包括各种实验情境、直观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等。

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从而使智能得到发展。

②创设智力情境,包括各种问题情境等。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

通过这样的设计ꎬ就能充分调动学生ꎬ让其在生活化学习氛围中积极探究ꎬ主动思考ꎬ在不断深入中提高认知能力ꎬ以此促进探究思维培养.在这一过程中ꎬ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ꎬ给其提供充足的交流㊁探究空间ꎬ在循序渐进中提升综合素养.㊀㊀三㊁创新实验ꎬ提升探究素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ꎬ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ꎬ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ꎬ更是拉近学科与学生距离的桥梁.基于这一点ꎬ在教学中就可融入生活化素材或者元素ꎬ以此激发学生ꎬ让其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学科感悟ꎬ提升能力.在设计实验时ꎬ可结合教材展开ꎬ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设计ꎬ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ꎬ借助生活化气息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ꎬ让其在玩中学㊁学中玩ꎻ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实验教学ꎬ有效提升课堂效率ꎬ让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铁元素时ꎬ就可这样设计:先拿出一个榨汁机ꎬ将一个青绿色的苹果榨成果汁ꎬ这时苹果汁是青绿色的.之后ꎬ可将苹果汁倒在烧杯中静置ꎬ大概10min的时间.这时ꎬ学生可以清楚观察到原本呈浅绿色的果汁变成了黄色.最后ꎬ在变色的果汁中加入几片维生素Cꎬ并轻轻搅拌ꎬ这时果汁就由原来的黄色慢慢变回浅绿色.对此ꎬ就可提问引导: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先让学生结合实验独立思考ꎬ之后在小组交流ꎬ最后在班级讨论ꎬ得出结论:苹果汁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是因为苹果汁中的二价铁离子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ꎬ之后又因为维C从三价铁离子变成二价铁离子.这样一来ꎬ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要点的理解ꎬ还让其在实验探索中充分体会认知趣味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能力提升ꎬ进而发展素养.在这一过程中ꎬ要充分调动学生ꎬ促进思维发散㊁碰撞ꎬ在实践操作中培养能力.总之ꎬ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是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探究ꎬ不仅能激发学生ꎬ还能调动学生ꎬ让其在逐步深入中加强能力培养.在这一过程中ꎬ要尝试放手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ꎬ将生活当成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课堂ꎬ以此培养其学科兴趣和综合能力.㊀㊀参考文献:[1]吕鑫.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途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17(15):84.[2]王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途径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ꎬ2015(26):90.[责任编辑:季春阳]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汪佑田(安徽省广德中学㊀242200)摘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介绍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ꎬ养成科学的价值观ꎬ形成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从在高中化学展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出发ꎬ介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几张教学方法ꎬ希望对高中化学的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关键词:研究性学习ꎻ学习方法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12-0090-02收稿日期:2019-01-25作者简介:汪佑田(1979.4-)ꎬ男ꎬ安徽省南陵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一㊁高中化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1.帮助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ꎬ使课堂更开放ꎬ由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到开放的教学情境中.这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2.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通过创设情境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ꎬ解决问题ꎬ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会稳步提升.例如ꎬ可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ꎬ利用多媒体信息形成信息思维ꎬ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ꎬ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等等.高中生通过十多年的学习ꎬ本身已经有足够的知识储备ꎬ但如果一直不能使学生将不同知识融合在一起ꎬ则知识可能被忘记ꎬ不能使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而研究性学习能够解决这一问题.093.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ꎬ还具有根据学生需要ꎬ对学生的课堂进行针对性指导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ꎬ课题往往是多学科交叉ꎬ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会有很大的考验ꎬ在此情景下ꎬ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而提高自身水平ꎬ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ꎬ在研究性学习时ꎬ教师的形象和传统的教学不同ꎬ教师只是课堂的指导者ꎬ不再具有过往特别威严的形象.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探讨ꎬ协助学生完成相关课题ꎬ师生地位相对平等.这样的师生关系也来自于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导的ꎬ教师很大程度上需理清学生的思路ꎬ辅助学生学习.4.有利于促进学校㊁家庭与社会教育的协作配合学校㊁家庭与社会教育的统一协调是当今教育的一个趋势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研究性学习是通往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ꎬ它要求学习ꎬ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当中去ꎬ利用各种资源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三者融合在一起ꎬ协作配合ꎬ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ꎬ才可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㊀㊀二㊁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㊀㊀1. 问题探究 的教学法通过解决问题去达到教学目的是目前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ꎬ利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是教学的主线ꎬ经常通过 创设问题情境-寻找科学支撑-探究问题方法-获得结论 的问题探究法去完成教学任务.例如ꎬ在对 原电池工作原理 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ꎬ就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先给出Zn和Gu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ꎬ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ꎬ知道这个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置换反应.作为一种化学反应ꎬ肯定会有能量的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实验表明ꎬ单独的把Zn或者Gu放入到GuSO4溶液中ꎬ检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摆动ꎬ这表明溶液中没有电流通过ꎬ但当把Zn与Gu连接之后指针会发生明显的变化ꎬ证明溶液中有电流产生.实验表明ꎬ这这个实验中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通过实验引出原电池这一化学概念.下面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介绍:创设问题情境:在Zn和GuSO4反应时ꎬ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那么原电池是如何构成的呢?其条件又是怎样的呢?科学支撑:化学反应的条件如Zn片㊁Gu片等ꎬ还有检流计与导线ꎬGuSO4溶液等ꎬ表明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Zn片㊁Gu片连接到一起后才会产生电流.探究问题方法:Zn片㊁Gu片连接到一起后ꎬ在硫酸铜溶液中才会产生电流ꎬ检流计指针偏转.结论:在电解质溶液中有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ꎬ并且形成了闭合回路ꎬ在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下构成原电池.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ꎬ化被动为主动ꎬ是一种非常适合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方法.2.采用 发现学习法 进行教学发现学习法 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ꎬ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去学习的方法.在高中化学中ꎬ表现为当学生在学习时发现一些和教材内容不相符的结果或实验现象时ꎬ学生自己策划方案进行分析ꎬ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然后通过不断的改进ꎬ得出结论.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各种概念和一般性原理.例如ꎬ在 原电池工作原理 这一内容的教学中ꎬ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ꎬ利用学习发现法进行学习.将上述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溶液ꎬ检流计变为小灯泡.在实验时会发现ꎬ铜片和锌片开始放入稀硫酸时ꎬ小灯泡发出明亮的光ꎬ然后立刻变暗ꎬ直至熄灭.与此同时ꎬ在锌片表面有很多气泡出现ꎬ而铜片上基本没有气泡.对于上述现象ꎬ许多学生可能感到困惑迷茫ꎬ实验现象与预期不同ꎬ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加以分析与检验.经过同学们分析ꎬ可能有以下原因:1.Cu片和Zn片纯度不同ꎻ2.Cu片和Zn片表面积不同或粗糙程度不一样ꎻ3.电解质溶液有影响ꎻ4.温度等.依照学生讨论的结果ꎬ对实验进行改进ꎬ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最佳的结果.3.开放实践的教学法研究性学习也可以包括开放式的学习.在学生学习时ꎬ可能许多问题要生活息息相关ꎬ因此学生获取的资源不但要从课堂上获得ꎬ同时也需要其他途径去得到ꎬ所以研究性学习必然是开放性的.在时间㊁地点㊁内容以及其它各个方面ꎬ都应该是包容的ꎬ多元的ꎬ全面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ꎬ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亲自发现问题ꎬ解决问题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例如ꎬ在对 铁的性质 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时ꎬ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铁钉生锈的探究性实验.这个实验要求学生探究铁钉在油㊁潮湿的空气与干燥的空气三种不同条件下其生锈的情况.这个实验所需时间周期长ꎬ所以让学生在家完成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ꎬ操作相对简单ꎬ也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这一简单实验的探究ꎬ学生很容易能够得出铁易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极大的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压力ꎬ提高了教学效率ꎬ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热情.㊀㊀参考文献:[1]孙李.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ꎬ2017(36):56.[2]程艳.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ꎬ2017(8):8.[责任编辑:季春阳]19。

“理论—实践—研讨”三位一体“结构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理论—实践—研讨”三位一体“结构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理论讲授可以引导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上机实践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开放研讨则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积极讨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开放研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必将有效地提高“结构化学”的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结构化学;教学模式;化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9)11-0019-03收稿日期:2019-02-10作者简介:王文己(1982—),男,甘肃民勤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理论化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构建“结构化学”课程新体系—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JY1703131)“结构化学”是大学化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理论、分子结构理论、配位场理论和晶体点阵理论等。

总的来看,“结构化学”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和现代物理化学实验方法,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及其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科学。

“结构化学”是基础化学向高等化学攀登的阶梯,绝大部分研究生阶段的高等化学课程都以“结构化学”为基础。

因此,“结构化学”对培养化学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结构化学”的研究对象是难以理解的微观体系,不仅要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不仅教师会觉得这门课程难教,学生们也普遍有畏学情绪。

此外,由于在本科阶段“结构化学”知识的使用率不高,所以学生们认为“结构化学”用处不大,因而不重视“结构化学”的学习。

为了改进“结构化学”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更有兴趣地学习[1-2],很多高校做了大量工作[3]。

兰州大学通过“结构化学”课程的网络视频增加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南开大学则在“结构化学”课程中增加了模型实习环节[4],借助网络和软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南昌大学尝试了在“结构化学”教学中增设量子化学计算实验课[5],从而化抽象为具体;中国矿业大学探索了小专题式教学法[6],通过为各个章节设置小专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结构化学》创新思维型教学模式与应用研究

《结构化学》创新思维型教学模式与应用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年科恩、 波普尔的电子密度泛函理论 , 多位世界著名科学家获得的诺贝尔奖理论组成的化学微观理论体 系, 由量子力 学理论 、 原子结 构 理论 、 子 结 构理 论 、 体点 阵理 论 、 分 晶 结构 测 试 与分 析 理 论 五 大理 论 组 成 。
课程研 究的核 心 内容 是原子 、 分子 和晶体 的几 何结 构 、 电子运动 状态及 能级 , 从本 质上 解释 和 推测原 子 、 分 子和 晶体 的 电 、 、 磁 光及 化学现 象 。
量, 增强 创新 能力 的认识 ; 四是 要发 挥教 师 在课 堂 教 学 中 占主 导 作用 的认识 。在 这 四条 中 , 第 关键 是 教 学
观 念 的更新 , 教学 观念是 教 师在学 生 时期及 在 教 学 实践 中逐 渐形 成 的对教 学 活 动 的 系统 认识 。教 学 观念
的转变 有 内因的要 求也 要有 外 因的作 用 , 只有 两者 协 同作 用 , 能抛 弃 传统 教 学 模式 , 立 起 新 型课 堂教 才 建
学 模式 。 4 结构 化学 中 常用创新 思 维教学 模式 及应 用 实例 根据 选用 创新 思维 型教学 模 式 的基 本 原则 , 结 构 化学 》 学 内容 特别 是 一 些 重点 公 式 、 对《 教 重点 方 程 、
重点 理论进 行认 真 细致 的分析 研 究 , 进行 了模块 化 分类 处理 , 并 对模块 教 学 内容 的来 源 、 征 , 出了具 体 特 提 的教 学模式 和使 用方 法 。对不 同 的课程 、 同 的教 学 内容 , 不 可研 究 、 定 出不 同的教 学模 式 。教 师在 备课 、 制
例 1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一是配合物( 复杂分子) 的特征 , 以便选用教学模式 。配合物是有带正电 荷 的 中心离 子和带 负 电荷 离子或极 性分 子组成 的复杂 分 子 , 因此 中心 离子 和 配体 之 间有 静 电作 用力 。让

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学计划

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学计划

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学计划篇1制定教学教学计划不仅仅是对自己班级学情的分析,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深度剖析。

经过我对高二下学期化学课本的研究和分析,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本事分析,制定的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如下:一、弹性调节难度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必须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一样的学生实行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和不一样的教学要求,对不一样层次学生有不一样要求。

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理解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

所以我对不一样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一样,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经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

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构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一样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研究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研究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研究摘要:本文提出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高度重视化学知识的结构化设计,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应该有目地、有计划的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设计,逐步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结构化水平,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一.教学内容结构化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知识结构化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诺提出的学科基本理论结构及美国心理学家奈塞提出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他们都重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重视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在新高考模式的背景下,知识点琐碎的化学学科遇到了较大的挑战,虽然课程标准中对课程内容和学习水平进行了调整,面对课时减少,化学教师普遍觉得“来不及”。

传统的化学课堂常常是以罗列知识点为主要手段来开展教学的,忽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也无法挖掘化学学科知识的关联,建构化学学科知识的框架,致使学生学习化学时频频出现困境。

对于化学,我们要培养的是忘记化学学科知识所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化学基本观念和学习方法,即从化学的视角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018年1月教育部在2003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旧课标)的基础上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第一部分“基本理念”第四点“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指出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第六部分“实施意见”也指出“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高度重视化学知识的结构化设计,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应该有目地、有计划的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设计,逐步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结构化水平,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实施建议还指出“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化学学科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而内容的结构化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

1.开展化学学科独特视角的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1.核心概念间的联系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研究中几个核心概念可以用下图来描述:1.指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教学流程化学知识是化学教学内容的主体,具体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是形成认识思路、建构化学基本观念的基础。

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学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缺乏实际操作环节等。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探讨如何提高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化学基础和良好实践能力的人才。

1.1 化学学科的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学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人们就对物质结构和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在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诞生为化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化学学科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反应机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化学信息学逐渐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预测新物质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前景。

生物化学、材料化学等新兴学科的兴起也为化学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化学学科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

在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等领域,化学学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日益密切,如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结合,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化学学科在过去百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化学学科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化学人才。

1.2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的重要性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化学研究性课程构建初探

中学化学研究性课程构建初探
维普资讯
第 1 9卷 第 6期
20 0 6年 1 月 1
重 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o g igColg fE u ain o r l n qn l eo d c t n o Ch e o
Vo . 9 1 No6 1 . N v mb r 2 0 o e e, 0 6
12 研究性 课 程体 系结 构 -
择确定 研究 专 题 ,以 独立式 小组 合 作 的方式 进行 的

探索性 、 究性 学 习过 程 , 目的在 于 引导学 生 改变 研 其
学 习方 式 , 过 自主 性 、 通 研究 性 的学 习和 亲 自实践 , 获取 多种 直接 经验 , 握基 本 的科学 研 究方 法 , 高 掌 提 综合 运 用所学 知 识解 决实 际 问题 的能 力 。
通 高 中开设 的《 专题 研究 》 等 )同 时它 又有 渗透 于 课 ,
各 门基 础 学科 课 堂教学 中 的非实 体 形 态。
生活 和社会 生 活 中选 择并 确定 专题 ,用类 似科 学研
究 的方 式 , 主动 地 获取 知 识 、 用 知 识 、 决 问题 的 应 解

2 中学化学 研究性课程体 系的构建
的各种 课题或 项 目设计 、作品 的设 计 与制作 等 为基
本 的学 习载体 , 教 师的指 导 下 , 生根 据各 自的兴 在 学
趣 、 好 和条 件 , 择 不 同 的研 究课 题 , 爱 选 采用 研 究 性 学习方 式独立 自主地 开展 研究 ,从 中培 养创 新精 神
和创 造能 力 的一 种 课程 。 它具 有 自主性 、 究 性 、 研 开
2 1 开设 创 新 教 育讲 座 。 建 实体 性 、 究 性 学 习 . 构 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月 Vol.39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r. 2017
──────────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教改项目(2016001001) 收稿日期:2016-12-16 作者简介:杨静(1979-),女,河北唐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结构化学。

-119-
结构化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杨 静,关俊霞,杨笑春,孟祥军,贾俊芳
(唐山师范学院 化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结构化学具有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被学生普遍认为是一门难学的课程。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分析学习效果不佳原因的基础上,探索了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把科学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新方法。

关键词:结构化学;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O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7)02-0119-02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7.02.033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 Based Teaching Mode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YANG Jing, GUAN Jun-xia, YANG Xiao-chun, MENG Xiang-jun, JIA Jun-f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Tangshan Norm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Abstract content and professional theory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which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difficult course.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a new method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oor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structure 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odel
结构化学是一门以微观思维为主的课程,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课。

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物质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三种理论(量子理论、化学键理论和点阵理论),三种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点阵结构),三个基础(量子力学基础、对称性基础和晶体学基础),这也是学生学习结构化学时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1]。

由于结构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结构,抽象性较强,而且有大量的理论推导,这对于没有扎实的高等数学、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化学专业学生而言,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我们提出,根据课程的知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1 问题的提出
1.1 思维定式的影响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现象大多局限在经典的力学范畴内,并习惯于自己已有的契合
生活实际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思维定式。

结构化学以量子力学为基础,而量子力学是独立于经典物理学自成一套的理论体系,其内容抽象,与生活实际差距甚远,逻辑性强,对抽象思维要求高。

在学习《结构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忽略了微观与宏观研究对象的差异性,而将这种思维定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中,就会对结构化学的教与学产生不利影响。

1.2 高等数学等知识薄弱
结构化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广,需具备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量子力学等知识,大多数学推导过程都要用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数学知识,如果学生数理知识不扎实,对于结构化学中必需的数学推导过程就会感觉很吃力,因而认为《结构化学》难度较高,从而对该课程产生排斥。

因此,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支撑去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学生将难以理解结构化学的核心观念并运用结构化学的核心方法。

第39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月
-120-
1.3 主观上排斥结构化学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如果学生受到同学或者是教师的不恰当影响,容易对结构化学形成一个不太准确的定位,认为这门学科具有极大难度,不太好学,从而因此产生了畏难心理,也因此无法对结构化学产生兴趣,会倾向于放弃对这门课程的探究积极性,只是机械记忆基本知识,满足于简单的运用。

由于没有经历和体验探究学习,无法从本质上、整体上理解结构化学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因而学习效果不佳。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看似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很难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有必要探索、建立新的教学观念以提高《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 结构化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将互动式教学大纲引入课堂,帮助学生自主进入研究型学习模式
鉴于学生对结构化学普遍有抵触和畏难心理,在《结构化学》的第一节课,教师向每一位学生发放一份教学大纲,并在课堂对其进行互动讨论和解释,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一旦教学大纲获得学生的认同,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达成了一种教与学的协议,如同教师和学生之间签订了一份责任合同。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在心理上期待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履行自己的那份责任,完成约定的施教与学习任务。

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前预先探究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对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在整个教学知识链中的“点”“线”“面”的关联性具有了充分的了解,因而更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结构化学的知识。

2.2 科学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
科学知识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产生的,因此有必要将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做适当的融合,通过探索实践科研活动,探索科学研究活动与“结构化学”教学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到教与研结合的“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新途径[2]。

应用化学专业是以实验为手段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并长远地影响着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在结构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和理想模型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和引导学生辨别宏观与微观体系的差异,适应从微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和分析问题。

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观摩抗癌药物研究中的分子力学、量子化学、分子图形学演示,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师用启迪、引导、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授课,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例如以含能材料、纳米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为使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原理加深了理解,也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结合研究设计性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这两部分的工作,训练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文献查阅与翻译、课题研究背景的文献综述、设计性实验的操作、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科研素质。

比如,在某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为解决反应速率模拟的问题,课题组的同学提出了不同方案,有的倾向于用课本上所学的传统过渡态理论来解决,有的倾向于应用反应类过渡态理论的方法。

最后课题组的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对比利弊,认为反应类过渡态理论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可以高效地计算同类反应的热力学速率常数。

结果表明,学生选择的反应过渡态理论计算出的速率常数与实验数据吻合的非常好。

探索未知的没有固定答案的东西让学生感觉很新奇,科研中的每一个小突破小进展也让他们很兴奋,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结构化学知识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在科研过程巩固和加深了对他们所有所学知识的理解。

3 结语
在《结构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结构化学知识体系,形成全面的关于结构化学的基本学科逻辑结构和学习与研究思路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积极的心态情绪和丰富而形象化的言语,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同时教师紧跟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课堂,使课堂内容具有创造性、启发性和丰富性。

[参考文献]
[1] 包玉敏,许良.探讨如何备好本科生“结构化学”课程[J].化学
教育,2014,14:25-28.
[2] 万坚,邓阳,李永健,等.科学活动观视角下的“结构化学”课
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46-48.
[3] 庄志萍,陈玉锋,左明辉.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
实践[J].大学化学,2012,27(2):31-33.
(责任编辑、校对:吴树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