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设计-准则与算法

合集下载

最优化试验设计

最优化试验设计

院 学



大 工

-生

院 学
筛选设计
一、用MINITAB生成筛选试验设计表的流程:
a:在MINITAB工作表选择:Stat>DOE>Factorial>Create
Factorial Design,如下表:



大 工

-生

院 学
b:在出现的对话框,根据试验要求选择所需的信息,
设计类型
允许因素数在2-47个之间
因素: 对试验指标有影响的参数称为因素;
水平: 因素在试验中所处的状态和条件的变化可 能引起指
标的波动,把因素变化的各种状态和条件称为因素的水平。



大 工

-生

院 学
正交试验设计表:



大 工

-生

院 学



大 工

-生

院 学
例3



大 工

-生

院 学



大 工

-生

院 学

可选择因素数


大 工

-生

院 学
Display Available Design中的表列明了筛选试验的因素数和对应 的运行次数,如下表:
试验因素数
试验组合数



大 工

-生

院 学
试验分辨率
PlackettsBurman试 验组合数

第5章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第5章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ω|≤ωp
在阻带内,幅度响应以误差小于δ2而逼近于零,即
| H ( e jω ) |≤ δ 2
ωs≤|ω|≤π
式中,ωp, ωs分别为通带截止频率和阻带截止频率,它们都是 数字域频率。幅度响应在过渡带(ωs-ωp)中从通带平滑地下降 到阻带,过渡带的频率响应不作规定。
第5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第5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5.1.2 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理想滤波器(如理想低通滤波器)是非因果的, 其单位脉冲响 应从-∞延伸到+∞, 因此,无论用递归还是非递归方法, 理想滤 波器是不能实现的, 但在概念上极为重要。 一般来说,滤波器的性能要求往往以频率响应的幅度特性的 允许误差来表征。以低通滤波器为例,如图5-2(称容限图)所 示, 频率响应有通带、 过渡带及阻带三个范围(而不是理想的 陡截止的通带、阻带两个范围)。图中δ1为通带的容限,δ2为阻 带的容限。
第5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 第5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5.1 基本概念 5.2 IIR滤波器设计的特点 滤波器设计的特点 5.3 常用模拟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5.4 用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 用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数字滤波器 5.5 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 数字滤波器 5.6 设计 设计IIR滤波器的频率变换法 滤波器的频率变换法 5.7 Z平面变换法 平面变换法
第5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5.1.3 FIR型滤波器和 型滤波器 型滤波器和IIR型滤波器 型滤波器和 数字滤波器按单位脉冲响应h(n)的时域特性可分为无限长脉 冲响应IIR(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滤波器和有限长脉冲响应 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滤波器。 IIR滤波器一般采用递归型的实现结构。其N阶递归型数字滤 波器的差分方程为

关于最小投影均匀性和最优设计的一个注释

关于最小投影均匀性和最优设计的一个注释

在 模型 不定 的情 况它 们 可用 于上 面任 意一 种情 况 . 而 均 匀设 计 是 部 分 因 子设 计 的主 要 方法 之 一.
和 正交 试验设 计 相 比 , 匀 设 计 给 试 验 者更 多 的选 均 择 , 而有 可能用 较少 的试 验 次数 获得 期望 的结果 . 从 与均匀设 计相 关 的均 匀性 在最 近 的设计 文 献受 到 了
[ 摘 要 ]对 最 小投 影 均 匀 性 与 0 0 和 间 的关 系进 行 了 讨 论 . 得 出 的 结 果 有 助 于更 好 地 了解 均 匀 设 计 和 最 所 优 设 计 之 间 的 区别 和 联 系 . [ 键 词 ]最 小 投 影 均 匀 性 ;MP 关 U;准 则 ;准则 ; 匀 设 计 ;最 优 设 计 均
[ 文章 编 号 ]1 0 - 4 8 (0 7 0—0 70 0 3 6 4 2 0 ) 10 0 —3
关 于最 小投 影 均 匀 性 和最 优 设 计 的一 个 注 释
刘 晓 华 ,邹 娜 ,雷轶 菊
( 中 师 范 大 学 数 学 与 统 计 学 学 院 ,湖北 武 汉 4 0 7) 华 3 0 9
Mu eje kr c e 首次 在正 规 二水平 因子设计 中发现 了 均 匀 性和混 杂 ( ert n 这 二 个互 不 相 关 的概 念 之 Ab rai ) o
水平 数和 模 型 的阶 数等 条 件 下 均 可 用 . 而对 于 模 型 未知 的情 况 的讨 论 主要 集 中在 少 数 几 个 模 型 上 , 一
[ 中图分类号]O2 2 6 1.
[ 文献标识码] A :
在 一 些科学 和 工程 上 的试验 涉及 到 多个 因子 的
的 因子设 计.

最优化原理知识点

最优化原理知识点

1.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三要素是什么?试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2.常用的迭代终止准则有哪些?(1)点距准则 ||Xk+1-Xk||≤ε(2)值差准则 |f(Xk+1)-f(Xk)|≤ε(3)梯度准则 ||▽ f(Xk+1) ||≤ε3.设计的变量和设计空间的关系是什么?由n个设计变量x1,x2,…xn为坐标所组成的实空间称作设计空间。

4.梯度和方向导数的关系是什么?梯度▽ F(X) 是一个向量,梯度方向是函数具有最大变化率的方向(方向导数最大的方向)。

5.如何判断矩阵的正定性?若有HTHX>0,则称矩阵H是正定矩阵;矩阵A正定的条件是A的各阶主子式大于零。

6.为什么说正定二次函数在最优化理论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许多最优化理论和最优化方法都是根据正定二次函数提出并加以证明的,而且所有对正定二次函数适用并有效的最优化算法,经证明,对一般非线性函数也是适用和有效的。

7.什么是库恩-塔克条件?其几何意义又是什么?等式约束:不等式约束:8.为什么二次插值法的收敛速度要比黄金分割法快?而在相同τ下的实际精度没有黄金分割法高?9.试写出梯度法(最速下降法)的迭代算法公式,并简要叙述该算法的特点。

公式:方法特点:1)初始点可任选,每次迭代计算量小,存储量少,程序简短。

即使从一个不好的初始点出发,开始的几步迭代,目标函数值下降很快,然后慢慢逼近局部极小点;2)任意相邻两点的搜索方向是正交的,它的迭代路径为绕道逼近极小点。

当迭代点接近极小点时,步长变得很小,越走越慢。

梯度法只具有线性收敛速度。

10.梯度法计算速度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一些好的算法第一步迭代都以负梯度作为搜索方向?在迭代点向函数极小点靠近的过程,走的是曲折的路线,形成“之”字形的锯齿现象,而且越接近极小点锯齿越细。

11.牛顿方向如何得到?有何优点?12.共轭方向如何产生?有何优点?13.线性规划的基本解、基本可行解和最优解之间有什么关系?14.在解的转换中,如何保证目标函数值不仅下降,而且下降的最多?15.非线性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有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16.约束优化方法中的可行方向法产生可行方向应满足什么条件?试用文字描述并用公式表达。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第四章)(新)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第四章)(新)

第四章 共轭梯度法§4.1 共轭方向法共轭方向法是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一类重要算法。

它一方面克服了最速下降法中,迭代点列呈锯齿形前进,收敛慢的缺点,同时又不像牛顿法中计算牛顿方向耗费大量的工作量,尤其是共轭方向法具有所谓二次收敛性质,即当将其用于二次函数时,具有有限终止性质。

一、共轭方向定义4.1 设G 是n n ⨯对称正定矩阵,1d ,2d 是n 维非零向量,若120T d Gd = (4.1)则称1d ,2d 是G -共轭的。

类似地,设1,,m d d 是n R 中一组非零向量。

若0T i j d Gd =()i j ≠ (4.2)则称向量组1,,m d d 是G -共轭的。

注:(1) 当G I =时,共轭性就变为正交性,故共轭是正交概念的推广。

(2) 若1,,m d d G -共轭,则它们必线性无关。

二、共轭方向法共轭方向法就是按照一组彼此共轭方向依次搜索。

模式算法:1)给出初始点0x ,计算00()g g x =,计算0d ,使000Td g <,:0k = (初始共轭方向);2)计算k α和1k x +,使得0()min ()k k k k k f x d f x d ααα≥+=+,令1k k k k x x d α+=+;3)计算1k d +,使10Tk j d Gd +=,0,1,,j k =,令:1k k =+,转2)。

三、共轭方向法的基本定理共轭方向法最重要的性质就是:当算法用于正定二次函数时,可以在有限多次迭代后终止,得到最优解(当然要执行精确一维搜索)。

定理4.2 对于正定二次函数,共轭方向法至多经过n 步精确搜索终止;且对每个1i x +,都是()f x 在线性流形00,i j j j j x x x d αα=⎧⎫⎪⎪=+∀⎨⎬⎪⎪⎩⎭∑中的极小点。

证明:首先证明对所有的1i n ≤-,都有10T i j g d +=,0,1,,j i =(即每个迭代点处的梯度与以前的搜索方向均正交)事实上,由于目标函数是二次函数,因而有()11k k k k k k g g G x x Gd α++-=-=1)当j i <时, ()1111iTT T i j j j k k j k j g d gd gg d +++=+=+-∑110iT T j j kkj k j gd dGd α+=+=+=∑2)当j i =时,由精确搜索性质知:10T i j g d +=综上所述,有 10Ti j g d += (0,1,,)j i =。

最优化设计 课后习题答案

最优化设计 课后习题答案

最优化方法-习题解答张彦斌计算机学院2014年10月20日Contents1第一章最优化理论基础-P13习题1(1)、2(3)(4)、3、412第二章线搜索算法-P27习题2、4、643第三章最速下降法和牛顿法P41习题1,2,374第四章共轭梯度法P51习题1,3,6(1)105第五章拟牛顿法P73-2126第六章信赖域方法P86-8147第七章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P98-1,2,6188第八章最优性条件P112-1,2,5,6239第九章罚函数法P132,1-(1)、2-(1)、3-(3),62610第十一章二次规划习题11P178-1(1),5291第一章最优化理论基础-P13习题1(1)、2(3)(4)、3、4 1.验证下列各集合是凸集:(1)S={(x1,x2)|2x1+x2≥1,x1−2x2≥1};需要验证:根据凸集的定义,对任意的x(x1,x2),y(y1,y2)∈S及任意的实数λ∈[0,1],都有λx+(1−λ)y∈S.即,(λx1+(1−λ)y1,λx2+(1−λ)y2)∈S证:由x(x1,x2),y(y1,y2)∈S得到,{2x1+x2≥1,x1−2x2≥12y1+y2≥1,y1−2y2≥1(1)1把(1)中的两个式子对应的左右两部分分别乘以λ和1−λ,然后再相加,即得λ(2x1+x2)+(1−λ)(2y1+y2)≥1,λ(x1−2x2)+(1−λ)(y1−2y2)≥1(2)合并同类项,2(λx1+(1−λ)y1)+(λx2+(1−λ)y2)≥1,(λx1+(1−λ)y1)−2(λx2+(1−λ)y2)≥1(3)证毕.2.判断下列函数为凸(凹)函数或严格凸(凹)函数:(3)f(x)=x21−2x1x2+x22+2x1+3x2首先二阶导数连续可微,根据定理1.5,f在凸集上是(I)凸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2f(x)对一切x为半正定;(II)严格凸函数的充分条件是∇2f(x)对一切x为正定。

运筹学中的优化算法与算法设计

运筹学中的优化算法与算法设计

运筹学中的优化算法与算法设计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来实现最优决策的学科。

在运筹学中,优化算法是一种关键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运筹学中的优化算法与算法设计。

优化算法是一种数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和运算,解决最优化问题。

最优化问题通常包括了一个待优化的目标函数和一组约束条件。

优化算法的目标就是找到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同时满足约束条件。

在运筹学中,优化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生产调度、资源分配、路径规划等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优化算法主要分为数学规划和启发式算法两大类。

数学规划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优化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通过数学方法求解最优解。

常见的数学规划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这些方法在理论上非常严谨,能够保证找到全局最优解,但在实际问题中往往由于问题的规模较大而难以求解。

相比之下,启发式算法是一种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优化方法,它通过模拟生物进化、物理过程或者人工智能等方法,尝试寻找最优解。

启发式算法通常不保证找到全局最优解,但在解决大规模问题时具有很好的效果。

常见的启发式算法包括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算法设计是优化算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算法设计可以显著提高算法的效率和性能。

在算法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搜索策略、参数设置、停止准则等关键因素。

合理设计算法的复杂度可以有效减少计算时间,提高算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优化算法在运筹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无论是数学规划还是启发式算法,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解决。

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算法设计的进步,优化算法将在运筹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EDA基础知识总结_2

EDA基础知识总结_2

VHDL有如下特点:①支持从系统级到逻辑门级电路的描述;②具有很强的硬件描述能力;③设计技术齐全、方法灵活、支持广泛;④对设计描述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⑤具有很强的移植能力;⑥易于共享和复用;⑦具有丰富的仿真语句和库函数;⑧设计结构清晰、易读易懂;⑨易实现系统的更新和升级;⑩数据类型丰富、安全性好。

VHDL语言中常用的五种库:1)IEEE库:VHDL语言设计中最常见的库。

2) STD库:VHDL语言的标准库3) WORK库:用户的VHDL语言工作库。

4)VITAL库: VHDL语言的时序仿真库5)用户自定义的库:用户自定义的资源库变量的使用规则:①变量不能用于硬件连线和存储元件;②变量赋值和初始化赋值都用“:=”表示;③变量的初值不是预设的,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值;④变量不能用于在进程间传递数据;⑤仿真时,变量用于建模;⑥综合时,变量充当数据的暂存。

信号与变量的区别:①使用场合不同:变量在进程、函数和过程中说明;信号在结构体中说明。

②赋值符号不同:变量用“:=”号赋值, 其值被立即使用(无时间延时);信号用“<=”赋值,其值可以附加延时。

VHDL语言预定义了五种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符号运算符、移位运算符主要的三家公司:Xilinx、Altera、LatticeEDA软件系统包括子模块:设计输入子模块、设计数据库子模块、分析验证子模块、综合仿真子模块、布局布线子模块。

电子系统设计的仿真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设计前期的系统级仿真和设计过程的电路级仿真。

(系统仿真主要验证系统的功能;电路级仿真主要验证系统的性能,决定怎样实现设计所需的精度。

)设计过程中的仿真有三种:行为仿真、功能仿真、时序仿真数字系统的两个模块(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控制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运算、传输,主要由存储器、运算器、数据选择器等功能电路组成。

数字系统设计方法:模块设计方法、自顶向下设计法、自底向上设计法。

优化设计-最优化基础理论+对分法

优化设计-最优化基础理论+对分法

开始
'(a) 0, '(b) 0
c=(a+b)/2
确定[a b],要求
(c) 0
N
对分
法计 算流 程图
T*=c t*=(a+b)/2 输出t* 结束 Y
Y a=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0
N
b=c
Y
| a b |
N
对分法有关说明
对分法每次迭代都取区间的中点
a. 若这点的导数值小于零,说明的根位于右半区间中,因
然后用这条切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t k 1作为根的新的近 似(如图).它可由方程(4.4)在令 y 0 的解出来, 即 (t k )
t k 1 t k
(t k )
这就是Newton切线法迭代公式.
Newton切线法
1.8.2.2 Newton切线法迭代步骤 已知 (t ) , (t ) 表达式,终止限 . (1) 确定初始搜索区间 [a, b] ,要求 '(a) 0, '(b) 0 (2) 选定 t 0 . (3) 计算t t0 '(t0 ) / "(t0 ) . (4) 若| t t 0 | ,则 t 0 t ,转(3);否则转(5). (5) 打印t, (t ) ,停机.
对分法
1.8.1.2 对分法迭代步骤 已知 (t ) , (t ) 表达式,终止限 . (1)确定初始搜索区间 [a, b,要求 ] '(a) 0, '(b) 0 (2) 计算[a, b] 的中点 c 1 (a b) . 2 a c ( c ) 0 (3) 若 ,则 ,转(4); 若 (c) 0 ,则 t * c,转(5); 若 (c) 0 ,则 b c ,转(4). (4) 若| a b | ,则 t * 1 (a b) ,转(5);否则转(2). 2 * (5) 打印t ,停机.

优化设计总结最终版

优化设计总结最终版

15.参数选择的原则? ①先易后难的原则:先粗后细、精度先低后高,步长先大后小。尤其工程问题,要根据实际 情况判断,合理、适用即可。②参数选择建议通过试算,再确定。 16.表格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处理? ①数据是根据公式计算值列成表格的, 则找出原计算公式; ②数据是根据实验测试值列成表 格的,数据有变化规律,则找拟合曲线,转化成公式;③无规律可循的数据,用数组处理。 求图线的拟合方程,步骤如下:①先等间隔等分,按曲线等分点取值,得离散数据; ②拟合曲线,确定多项式方程,尚有代定系数;③代入离散数据求方程系数,最后得到拟合 方程的公式。 17.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死机情况的分析及处理 可能出现分母近似为零的现象;可能超出函数可行域,计算溢出;可能有矛盾约束; 可能 模型有不合理的情况等等 运行出现 “无限循环” :若设计点来回变化,目标函数值忽大忽小,无规律 ,则属于不 收敛。需要更换算法,或完善数学模型。若计算时间很长,仍未收敛,但目标函数还是在下 降,变化极小,几乎不变。则可能步长太小,或精度太高,需要调整 灵敏度问题:有的参数稍一改变,目标函数值发生很大变化,而有的参数怎么改变,目标函 数几乎不变。运行计算中,有的方向需要作规范化 18.确认最优解? 1、校核和精确性运算:将未列入约束的设计限制条件 ,作校核;试算后的精确性运算:对 初步运算时,未达到的精度或还不很合理的参数,作进一步调整,再次作精确性优化运算。 2、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判断确认最优解:3、根据实用性和合理性,判断确认最优解:4、 复核性运算:(变换初始点,作复核性的优化运算;变换参数,再次作复核性的优化运算;变 换算法,再次作复核性的优化运算。) 19.对不合理运行解的处理? ①可能是局部最优解(改变初始点) ;②可能算法运用不当(变化算法的相关参数) ;③可能 算法选择不合适(重新选择算法)④可能数学模型不完全合适(改善、 完善, 甚至重建数学模型)。 三、各种算法逻辑关系 随机方向 直 统 功 协 接 一 效 调 复合形法 解 多目标 目 系 曲 标 数 线 内点惩罚函数 间 函 法 接 数 有约束转化成无约束 外点惩罚函数 解 数 学 混合惩罚函数 解析法 模 单 有约束 型 维 数值迭代 黄金分割 变 量 插值法 单目标 · 坐标 轮 换 无约束 多 维 变 量 共轭 方 向 梯度法 共轭 梯度 牛顿法 变尺度法

第二章-优化设计

第二章-优化设计

优化数学模型: 设计变量:
X x1 x2
T
x3
目标函数:
min f X x1 x2 2 x1 x3 x2 x3
x2
1 1 x1 x2 10 x x1 2 约束条件:
g1 X 4 x1 0 g 2 X x2 0
设计变量X
设计常 量
设计变量:在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调整和优选的参数。
特点:
(1)实际工程设计对象的不同,则选取的设计变量也就不同。 它可以是几何参数:如零件外形尺寸、截面尺寸、机构的运动尺寸 等;也可以是某些物理量:如零部件的重量、体积、力与力矩、惯 性矩等;还可以是代表机器工作性能的导出量:如应力、变形等。 总之,设计变量必须是对该项设计性能指标优劣有影响的参数。 (2)设计变量是一组相互独立的基本参数。它的每一个分量都 是相互独立的。
x1
二、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可以看出,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需要用设计变量、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等基本概念进行描述,可以写成以 下统一的形式: 设计变量:
X x1 , x2 xn 目标函数:
T
f ( X ) f ( x1 , x2 , xn )
约束条件:
不等式约束条件: 等式约束条件:
综上所述,优化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和概括,是进行优 化设计的基础。因此,根据设计问题的具体要求和条件建立完备的数学模 型是关系优化设计成败的关键。数学模型的最优解是否是实际问题的最优 解,完全取决于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的符合程度。
三、优化问题的分类
一维无约束优化问题 无约束优化问题 工 程 优 化 问 题 多维无约束优化问题
2
3)函数梯度充分小准则 目标函数在迭代点的梯度已达到充分小,即

利用ANSYS进行优化设计时的几种优化算法

利用ANSYS进行优化设计时的几种优化算法

利用ANSYS进行优化设计时的几种优化算法优化技术理解计算机程序的算法总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在优化设计中。

在这一部分中,将提供对下列方法的说明:零阶方法,一阶方法,随机搜索法,等步长搜索法,乘子计算法和最优梯度法。

(更多的细节参见ANSYS Theory Reference 第20章。

)零阶方法零阶方法之所以称为零阶方法是由于它只用到因变量而不用到它的偏导数。

在零阶方法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目标函数和状态变量的逼近方法,由约束的优化问题转换为非约束的优化问题。

逼近方法:本方法中,程序用曲线拟合来建立目标函数和设计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是通过用几个设计变量序列计算目标函数然后求得各数据点间最小平方实现的。

该结果曲线(或平面)叫做逼近。

每次优化循环生成一个新的数据点,目标函数就完成一次更新。

实际上是逼近被求解最小值而并非目标函数。

状态变量也是同样处理的。

每个状态变量都生成一个逼近并在每次循环后更新。

用户可以控制优化近似的逼近曲线。

可以指定线性拟合,平方拟合或平方差拟合。

缺省情况下,用平方差拟合目标函数,用平方拟合状态变量。

用下列方法实现该控制功能:Command: OPEQNGUI: Main Menu>Design Opt>Method/ToolOPEQN同样可以控制设计数据点在形成逼近时如何加权;见ANSYS Theory Referenc e。

转换为非约束问题状态变量和设计变量的数值范围约束了设计,优化问题就成为约束的优化问题。

ANS YS程序将其转化为非约束问题,因为后者的最小化方法比前者更有效率。

转换是通过对目标函数逼近加罚函数的方法计入所加约束的。

搜索非约束目标函数的逼近是在每次迭代中用Sequential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Technique(SUMT) 实现的。

收敛检查在每次循环结束时都要进行收敛检查。

当当前的,前面的或最佳设计是合理的而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问题就是收敛的:& #61548; 目标函数值由最佳合理设计到当前设计的变化应小于目标函数允差。

q分量二阶混料K模型R-最优设计

q分量二阶混料K模型R-最优设计

q分量二阶混料K模型R-最优设计李俊鹏;吴惠彬;胡小玲;张崇岐【摘要】在混料试验设计中,当模型包含较多的未知参数时,使用R-最优设计一方面能保证参数估计的精度,另一方面又能简化最优设计的计算.文章讨论了q分量二阶K模型的R-最优设计,利用混料设计的等价性定理,获得了K模型的R-最优设计,并可以推广至其他模型中.【期刊名称】《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16)001【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Bonferroni t-区间法;K模型;混料试验设计;R-最优设计【作者】李俊鹏;吴惠彬;胡小玲;张崇岐【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12.6混料试验设计是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1-2],它主要研究的是实际问题中影响产品特性指标的q成分之间的最优配置的问题,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中医等重要领域.混料试验设计作为研究影响产品特性q成分之间的最优配置,在试验设计中,q个影响因子x1,x2,…,xq满足构成了设计的q-1维正规单纯形:对于混料试验最优设计而言,大多数的最优设计准则都是最小化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的协方差矩阵函数.例如,混料试验设计中较常用的D-最优准则:最小化det(M-1(ξ));A-最优准则:最小化Tr(M-1(ξ));M-最优准则其中(M-1(ξ))ii表示信息矩阵的逆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这些常用的最优准则的益处在于对统计问题的敏感,并且在大多数情形下,这些最优设计的意义是十分明确的.然而在一些情况下,D-,A-和M-最优准则是不合适的,HOLGER[3]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实例分析.而D-最优设计准则的意义是最小化未知参数向量的置信椭球体的体积,SILVEY[4]指出了一个精准的D-最优设计ξn,也是最小化未知参数向量的椭球体体积.但是对于这些最优设计而言,参数的维数k不能太大,若k较大,将导致设计的置信区域不易计算和较难解释.由于这个原因,HOLGER基于Bonferroni t-区间法R′={θ∈k‖|≤其中分别表示σ2和ϑi,i=1,2,…k的极大似然估计,得到了参数估计的k维长方形的联合置信区域.类似D-最优设计准则的构造思想,欲使得区域R′的体积最小,HOLGEL提出了混料试验的R-最优设计.一个近似设计ξ称为R-最优设计,如果ξ能使得下式最小且证明了R-最优设计的等价定理[3]:一个设计ξ*称为参数θ1,θ2,…,θk的R-最优设计,当且仅当其中,ei是k维单位列向量,k为参数空间的维数,当且仅当x为设计柱点时取等号.在混料最优设计中,有关R-最优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赵洪雅等[5]介绍了混料试验的R-最优设计,主要针对q分量Scheffé模型,得到了R-最优设计的配置.同时,赵洪雅等[6]就二阶可加混料模型的R-最优设计,给出最优设计测度.此后,LIN等[7]及孙超[8]分别讨论了线性回归模型的稳健R-最优设计和随机系数回归模型的R-最优设计,陈照博等[9]研究了混合最优设计,得到混合准则下的最优设计.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q分量二阶混料K模型的R-最优设计,并给出了顶点与二分量点上的最优配置,同时给出了证明.由于受q-1维正规单纯形的限制,各成分所占比例只能在单纯形的顶点、边界及内部取值.一般多项式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混料试验设计,因此各种模型被提出,如Scheffé模型、混料对数比模型及Becker模型等.而DRAPER等[10]基于向量与矩阵的Kronecker代数,提出混料试验二阶K模型在混料试验中,设计ξ是Sq-1上的一个概率测度,且对于给定权重ωi下,可用如下形式表示其中,X1,X2,…Xk表示有限的设计点,因此,设计ξ所对应的信息矩阵M(ξ)为其中,X为设计ξ的设计矩阵对于模型(5),其设计阵的函数向量为本文研究二阶K模型在正规单纯形Sq-1上的R-最优设计.如模型(5)所示,其中,βii,βij是未知的待估参数,共有个.二阶K模型在正规单纯形上可以达到饱合R-最优设计,且试验点集可由以下引理确定.引理1[11] 对于Sq-1上的二阶K模型(5),参数估计的最优设计点只能是Sq-1上的各顶点的重心.设r1,r2分别表示Sq-1上的每个顶点及两顶点重心的测度,且满足则二阶K模型所对应的设计矩阵X及信息矩阵M(ξ)分别为其中,O为阶零矩阵,M2为第一行前两个元素是1,其余行为第一行的字典排序的阶矩阵,令记Ιm和Ιq分别为m阶和q阶单位矩阵.利用分块矩阵求逆运算公式可得由R-最优设计的准则(3),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条件极值问题令从而根据拉格朗日乘子法,利用偏微分知识可得即令得二阶混料K模型R-最优配置定理1 对于二阶混料K模型,测度设计是R-最优设计.证明根据一个设计ξ*是R-最优设计的等价条件(4),因此,对于二阶K模型,要证ξ*是R-最优设计,当且仅当下式成立由引理1可知,二阶混料模型的最优设计点只能在两顶点的连线的中点上,根据设计点的对称性,不妨取则有从而得其中,ei=(0,0,…,1,0,…,0)T为单位列向量.即令根据式(11),可得经分析可得,当q≥2时,G(q)≥0.图1描述了2≤q≤10时,G(q)的变化情况.定理1证毕,则设计ξ*是二阶混料K模型的R-最优设计.R-最优设计的提出,弥补了D-,A-,M-等最优准则在处理参数维数较大时的不足.R-最优设计是使得所有参数的估计方差乘积达到最小的设计,从而在参数估计时,使得待估参数与真实参数十分接近.本文基于R-最优设计的理论基础,给出了q分量混料K模型的R-最优设计,在试验设计中确定了试验方案,从而确定了试验区任意一点回归方程预测值的方差,使得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试验者所预想结果.然而由于R-最优设计的信息矩阵的计算的复杂度和奇异性,使得R-最优设计难以处理.但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在矩阵理论与计算机程序的辅助下,通过使用广义逆矩阵和随机搜索的方法得到信息矩阵的逆矩阵,从而解决更为复杂的R-最优设计.*通信作者.E-mail:****************.cn【相关文献】[1] 关颖男.混料试验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GUAN Y N. Mixture experimental design[M].Shanghai:Shanghai Science Press,1990. [2] SINHA B K,MANDAL N K,PAL M,et al. Optimal mixture experiments[M]. New Delhi: Springer, 2014.[3] HOLGER D. Designing experiments with respect to ‘standardized’ optimality criteria[J].J Royal Statist Soc(Ser B),1997,59:97-110.[4] SILVEY S D. Optimal design[M]. London:Chapman and Hall,1980.[5] 赵洪雅,关颖男,韩大伟.混料试验的R-最优设计[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6):682-684.ZHAO H Y,GUAN Y N,HAN D W.R-optimal designs for mixture experiments[J]. J NE Univ (Nat Sci Edi),2000,21(6):682-684.[6] 赵洪雅,关颖男,韩大伟.二阶可加混料模型的R-最优设计[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2):222-225.ZHAO H Y,GUAN Y N,HAN D W.R-optimal designs for an additive quadratic mixture model[J]. J NE Univ (Nat Sci Edi),2001,22(2):222-225.[7] LIN X,YUE R X,CHATTERJEE K.Model-robust R-optimal designs in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J]. J Stat Plan Infer,2015,167:135-143.[8] 孙超.随机系数回归模型的IL-最优和R-最优设计[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SUN C. IL- and R-optimal designs for random coefficient regressionmodels[D].Shanghai: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2012.[9] 陈博照,张崇岐.混料模型的混合最优设计[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34(3):401-408.CHEN B Z,ZHANG C Q.Multiple-objective optimal mixture designs[J].J Appl Statist Manag,2015,34(3):401-408.[10]DRAPERA N R,PUKELSHEIMB F. Mixture models bases on homogenous polynomials[J]. J Sata Plan Infer,1998,71:303-311.[11]ATWOOD C L. Optimal and efficient designs of experiments[J]. Ann MathStat,1969,40:1570-1620.。

优化设计_精品文档

优化设计_精品文档

现代设计方法
等值曲面:目标函数值相等的所有设计点的集合称为目
标函数的等值曲面。二维:等值线;三维:等值面;三
维以上:等超越面。
等高线
z
等值线族形象地反映了目 标函数值的变化规律,越 靠近极值点的等值线,表 示的目标函数值越小,其 分布也越密集。
等值线族
y
o
x
x*(中心极值点)
二维设计变量下的等值线
用性外,还要检查其可行性,即是否满足 gu (X ) 0 的约束条件,如果适用性和可行性兼备,再进行 下一次迭代,最终自然也能求得非常接近约束最 优点的近似最优点 X * 。
现代设计方法
综上所述,采用数值法进行迭代求优时,除了 选择初始点X (0)以外,如何确定迭代方向 S (k)和步长 (k)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他们将直接决定着搜索的 效率、函数值逐步下降的稳定性和优化过程所需的 时间等。
f ( X (k1) ) f ( X (k) )
相对下降量准则:
f ( X (k1) ) f ( X (k) ) f ( X (k1) )
( f ( X ) (k1) 1)
现代设计方法
C. 梯度准则
根据迭代点的函数梯度达到足够小而建立的准 则,表示为
f ( X (k1) )

f x1
X X (3) X (4) *
S (2) S (3)
S (1) X (1)
X (2)
若不满足则改变步长, S (0)
X (0)
满足则进入下一步
x1
现代设计方法
X (k) ——第k个迭代点 S (k) ——从第k个迭代点出发寻找下一个迭代
点的搜索方向 (k) ——沿S (k)前进的步长

常用回归模型的A-最优设计

常用回归模型的A-最优设计

常用回归模型的A-最优设计
张宣昊
【期刊名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介绍回归模型的最优试验设计方法,给出最优设计准则及其统计意义。

基于考虑参数估计精度的A-最优设计准则,利用MATLAB数学计算软件对常用的3种回归模型--一元一次、一元二次和指数模型分别构造其相应的A-最优设计,从而对常用回归模型的应用给出试验点选择的依据。

【总页数】3页(P220-222)
【作者】张宣昊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理学院,上海2012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12.6
【相关文献】
1.二次随机系数回归模型的A-最优设计 [J], 程靖;岳荣先
2.多响应混料模型的D-和A-最优设计 [J], 金红娣;岳荣先
3.多响应Scheffé二阶混料模型的A-最优设计 [J], 郝红花;张崇岐
4.不等重复单因素比较试验的A-、D-、E-最优设计 [J], 洪少南
5.多响应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A-最优设计 [J], 段冬艳;刘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程最优化设计理论、方法和应用PPT课件

工程最优化设计理论、方法和应用PPT课件
∆Xk = αk dk 即 Xk+1=Xk+αk dk 满足f(Xk+1) < f(Xk)
于是 变成求
f(Xk+1)=f(Xk+αk dk )
的极值点问题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确定
?dk ?αk
1.解析法:可以确定dk(目标函数的负梯度方向),也可求出
一元函数的极值确定一最佳搜索步长αk,即φ(αk ) = f(Xk+αk dk ),应有φ’(αk )=0
min f (x1,..., xn )
s.t. gk (x1,..., xn ) 0 k 1,..., n
Eular,Lagrange, Problems in infinite dimensions, calculus of variations
1950s-, 数学规划法, 即:数值计算法(迭代法)—通过计算求得最优解。
供应量
360
300
200

分析:设每天生产甲产品 x1 件, 乙产品 x2 件,于是该生产计划问题可归结为
求变量 x1, x2 使函数 f(x1,x2)=60x1+120x2 极大化
需满足条件
g1(x1, x2 ) 9x1 4x2 360
g2 (x1, x2 ) 3x1 10x2 300
g3 (x1, x2 ) 4x1 5x2 200
Fe
2EI
L2
其中,I钢管截面惯性矩
I (R4 r4 ) A (T 2 D2 )
4
8
1
刚好满足强度约束条 件 时,有
F1 A
F(B2 h2 ) 2
TDh
y
其中 A是钢管截面面积 A=π(R2-r2)= πTD

最优化理论和方法-第二章 线性规划基本理论和算法

最优化理论和方法-第二章 线性规划基本理论和算法

其中 向量表示:
给定,变量是
定义标准形 有必要吗?
其中
给定,变量是
标准形的特征:极小化、等式约束、变量非负
第 2 章 线性规划: 基本理论与方法
数学规划基础
LHY-SMSS-BUAA
例4. 化成标准形
等 价 于
最优化问题的等价表述指 两个问题的最优值相等、差一个常数、或者互为相反数, 由其中一个问题的最优解可以得到另一个的最优解。
cT
( x* )T
( 1, 1)
( 0, 0)
( 0, 1) (x1, 0), x1 ≥ 0 ( 1, 0) (0, x2), x2∈[0,1] (-1, -1) 没有 有限 解
解的几何特征
惟一的顶点 一条边 一条边 无(下)界
第 2 章 线性规划: 基本理论与方法
数学规划基础
LHY-SMSS-BUAA
只要有 m 个单位列 e1 , e2 , … , em 即可,次序可以打乱!
◎ 规范形的系数的一种解释
yj B1aj aj y1ja1 y2 ja2 ymjam
规范形第 j 列的系数是用当前基表示 aj 时的系数!
第 2 章 线性规划: 基本理论与方法
数学规划基础
LHY-SMSS-BUAA
第 2 章 线性规划: 基本理论与方法
数学规划基础
LHY-SMSS-BUAA
线性规划问题解的几种情况
提示: 学习单纯形法之前,请务必学习并理解书上 p.19, 例2.2.1.
第 2 章 线性规划: 基本理论与方法
数学规划基础
LHY-SMSS-BUAA
2.2 单纯形法
• 适用形式:标准形(基本可行解等价于极点) • 理论基础: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 • 基本思想:从约束集的某个极点/BFS开始,依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优设计-准则与算法
刘嘉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回顾
最优设计是根据能够反映试验目的的设 计准则, 求解使设计准则获得达到最优的 设计方案。
最优设计一个重点是获得模型相对应的 信息矩阵。
最优设计需要求解准则函数,获得使准 则函数最小的设计。
主要内容
最优设计概念 最优性准则 FEA算法 基于SAS的最优设计构造与分析
算法-FEA
算法-FEA
基于SAS的最优设计构造与分析
SAS 是一个模块化、集成化的大型应用软件系统。 它由数十个专用模块构成,功能包括数据访问、数 据储存及管理、应用开发、图形处理、数据分析、 报告编制、运筹学方法、计量经济学与预测等等。 SAS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其基本部分是 BASE SAS模块。SAS系统具有灵活的功能扩展接口 和强大的功能模块,在BASE SAS的基础上,还可 以增加不同的模块而增加不同的功能。

4(1
1)2 4

7 4

4
所以,在G优良性含义下设计ξ1优于ξ2
等价性定理
引理 设ξ∈Ξ,且M (ξ) ≠0,则
d(x, )d tr[ f (x)'M 1( ) f (x)]d k


并且
maxd(x,) k x
其中,k为信息阵阶数
等价性定理
等价性定理: 下述3个结论等价
D最优性
例:对于下面的一元二次回归模型
E( y) 0 1x 2 x2
有以下两个设计
1 1/13
0 1/ 3
11/ 3
2 1/14
0 1/ 2
11/ 4
D最优性
模型中 f (x) (1, x, x2 )',那么
1 x x 2 f (x) f (x)' x x 2 x3
复合最优性
准则函数 设定义在M (Ξ) 上的函数
它综合考虑了各种评价准则。
算法-FEA
前苏联统计学家费多洛夫提出了一种用 于构造D最优设计的迭代算法。 Theory of Optimal Experiments(1969)
该算法后来被命名为费多洛夫迭代算法 Fedorov exchange algorithm(FEA)
DA, Ds,C最优性
DA最优设计的目的是有效估计参数β的线 性组合。
特别的,当A=(Is,0)时,设计就称为Ds最 优设计,其目的是有效估计参数向量β的 前s个分量。
当A为列向量时,设计就称为C最优设计。
G最优性
准则函数 设定义在M (Ξ) 上的函数
max max [M
(
)]
A最优性
继续上面的例子,求两个设计信息矩阵 的逆,如下
3 0 3
2 0 2




M '(1) 0 3 / 2 0 M '(2 ) 0 2 0
3 0 9 / 2
2 0 4
那么 tr[M 1 (1 )] 9 tr[M 1 (2 )] 8 在A优良性含义下, ξ2 优于ξ1
其中,λ -1表示矩阵M-1(ξ)的最大特征 值,由于这个准则函数是用特征值,即 eigenvalue,定义的所以称为E最优设计。
E最优性
上面的例子,求两个设计信息矩阵的逆 矩阵的特征方程与特征值,如下
3 det(M 1 (1 ) I ) 0
3
0
3
2
0
3
0 ( 3 )[(3 )(9 ) 9] 0
A最优:
D最优
E最优
Φk最优性
准则函数 设定义在M (Ξ) 上的函数
特别的, Φ0 ,Φ1, Φ∞分别对应D,A,E 最优设计。
DA, Ds,C最优性
DA最优性,准则函数 [M ( )] log det(A' M 1( ) A)
其中,A是给定的秩为s(s<p)的s×p 阶常数矩阵。 DA最优设计有时也称广义D最优设计。

x
2
x3
x
4

根据
D最优性
1 1 1 1 0 0 1 1 1 1 0 2 / 3
M
(1
)

1 3

1 1
1 1
1 1

1 3

0 0
0 0
0 0

1 3
1 1
1 1
1 0 1 2 / 3
最小二乘估计b的协方差矩阵只差一个常 数倍,A只考虑到b的各分量的方差之和,
而没有考虑它们的协方差。线性最优性 通过对M-1(ξ)的一个线性变换综合考虑
了b的各分量的方差和协方差。
E最优性
准则函数 设定义在M (Ξ) 上的函数
[M ( )] ,1,当当ddeetMtM(())00
Var[ yˆ(x)] f (x)'Var(b) f (x) f (x)' M 1( ) f (x) d (x, )
G最优性

max x
d
(
x,
)
表示在设计ξ下,最小二乘估计
的预测值在因子区域中各点的方差的最
大值,G最优设计就是此最大值为最小的
设计,极大极小化原理是博弈论,即
算法-FEA
步骤
1. 任给一非退化的初始设计ξ0
0


x1 p1
x2 p2

xn pn
,
n

k,
n i 1
pi
1
2. 计算ξ0的信息矩阵和它的逆矩阵
n
M (0 ) pi f (xi ) f (xi ) i 1
算法-FEA
3.
求点x0满足
d(x0 ,0 ) maxd(x,0 ) d x
线性最优性(L最优性)
准则函数 设定义在M (Ξ) 上的函数
[M
(
)]

tr[WM 1( )],当detM (

,当detM ( ) 0
)

0
其中,W是某个已知的正定矩阵。
线性最优性
当W=I时,线性最优设计就是A最优设计。 信息矩阵M(ξ)的逆矩阵M-1(ξ)与β的
概念:Φ最优设计 设Φ是定义在M (Ξ) 上的一个准则函数,
若设计ξ* ∈ Ξ满足
则称设计ξ*为Φ最优设计。
D最优性
准则函数: 设定义在M (Ξ) 上的函数
[M ( )] ln det M ( )
D最优性
那么,D最优准则下的一个最优设计需要 满足
ln det M (*) min ln det M ( )
4. 构造设计
1 (1 0 )0 0 x0
1


(1

x1
0
)
p1
x2
(1 0 ) p2

xn
(1 0 ) pn
x0
0

其中 0

[ 0
0
(k
1)] k, 0

d(x0 ,0 ) k
算法-FEA
5. 计算M (ξ1) 和M-1(ξ1) 以ξ1取代ξ0 ,重复步骤3-5,得到 ξ2…… ,可得一系列设计ξ0 , ξ1 , ξ2 …… 可以证明上述迭代过程是收敛的,并 且极限设计就是一个D最优设计。


x
d(x, )
x
f (x)'M 1( ) f (x),当detM ( ) 0

,当detM ( ) 0
在设计ξ下,由观察值用最小二乘估计确定的回归方程 为 yˆ(x) b' f (,x)利用这个方程做预测时,在信息矩阵 非退化情况下,点x处预测值y(x)的方差为
这里面的Nwi视为试验在试验点Xi以上近 似重复的次数。
概念
这种概率分布和连续性概率分布一起称 为近似设计。
而Ξ={ξ:ξ是X上的概率分布)构成了设计 全体。
概念
信息阵: 在设计域X上的任意一设计ξ ,其信息阵 定义为
概念
在线性模型中,对于精确设计ξN ,由于
那么
概念
1. ξ *是D最优设计,即 det M ( * ) max det M ( )
2. ξ *是G最优设计,即 maxd(x,*) minmaxd(x,)

x
3. ξ *满足 max d (x, * ) k
等价性定理
由等价性定理可知,凡是对D最优设计的 信息矩阵证明过的性质,G最优设计的信 息矩阵也具备;反之亦然。另一方面, 在构造最优设计时,可交替使用D最优设 计和G最优设计的性质,这就使我们在许 多情况下能够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去寻找 最优设计。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主要使 用到得模块是SAS/QC(质量 控制模块)
max x
d (x,1)

9 2
(1
1)2 2
15 8

3
G最优性
d
(
x,

2)

(1,
x,
x
2
)
2 0
2
0 2 0
2 0 4
(1,
x,
x2
)'
4( x 2

1)2 4

7 4
同样,在x的边界x=1或x=-1处,达到最大值
max x
d (x,2 )
Game Theory,中的重要原理,G最优设
计的名称即来源于此。
G最优性
继续之前的例子,设x=[-1,1],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