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创新与成功之门的钥匙——精诚(第三章 精诚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精诚之道——正
一、“道”的是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
“道”,很多人认为它是万事万物变化的轨迹、规律,也有的人认为它是那个最初的、引出万物的、最根本的存在,甚至有人将它神秘化,说它是独立于存在神秘而无法言状的炁。然而这些都不是它的本义。
“道,金文为(行,四通的大路)+(首,代表观察、思考、选择)+(止,行走),有的金文加“又”(抓),表示拉住迷路者的手引路。有的金文则加“又”加“爪”,同时加“曰”(说明),表示领路者且牵且讲,帮助迷路者弄清方向。”——《象形字典》“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说文解字》从文字本义的角度,“道”的是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通过引申也可以表示存在、规律、本源。
所谓“精诚之道”就是能够实现“精诚”的道路,也是能够结出精诚之果的道路。
二、认知与万物之道
对自然的真实情状的探究是人对自身提出的问题,其结果也必然超不脱人的认知范围。
也许世界不是以过程的方式存在的,但人能感知的世界是以过程的方式存在的,所以人类的世界是以过程存在的。也许这个世界并不
需要一个目的,但人的觉悟是有目的的,所以人类的世界必然包含着实现的途径。
下面主要从人体神经系统入手,来阐述“万物之道”。
人体神经系统感知人体内外的变化,并对因这种变化而产生的信息进行传递、加工(认知是神经系统信息加工的结果),进而调控人体各器官、各系统,使之做出适应这种变化或为达成某种目的的行为。
基于这一过程,下面通过如下三点展开对“认知与万物之道”的论述。
1、感知的直接性、真实性、局限性,及人认知的延长、扩展
(1)感知的直接性、真实性
人体神经系统是以人体为界的,并未超出人体而存在,外界的存在、变化是作用于神经系统而被感知的,不同的外界变化及其过程对应的是不同的神经系统的变化及其过程。
人对外界万物的认知结果,产自于并体现在人的神经系统,也产自于并体现在人体之内。
所以,人能感知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变化,也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这也是许多唯心论的最大倚仗。
(2)感知的局限性
以神经系统内外进行分界,则神经系统面对的是整个外部世界(包括人自身神经系统之外的部分和身外世界)。人要想感知整个外部世界,神经系统就需要有能体现、应对整个外部世界一切存在与变
化的能力。
事实上,人的神经系统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它更多时候是通过人身体的其他部分来间接地体现、应对身外世界的,它更多时候也是需要人身体的其他部分对外部变化进行缓冲以维护自己的存在和
正常运行的。
从整个人体的角度看,人也不具备感知、应对外部一切变化的能力。比如:人对波的感知,频率过高、过低的波,人都无法感知;人无法感知不能引起神经系统感知的存在、变化,也感知不到暂时没有引起神经系统感知的存在、变化;人的生存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太多的足以消灭人的存在而人却无能为力的威胁……
从整个人的认知体系看,人的神经系统不是封闭的,它时刻受到系统之外的存在及其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人的神经系统之外的人体部分,还承担着给它供应给养、维护它的存在和正常运行的责任。我们看到:疾病会影响感知,最明显的是一些压迫神经的疾病;饥饿会影响感知,比如人极端饥饿的时候,看什么都会往食物上想;人的习惯及其形成的性情会影响感知,一个易怒的人往往会把看到的矛盾扩大化……事实上,人的神经系统之外的其他部分在很多时候,对感知的结果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人的神经系统在有主观觉悟的情况下,是很难同时处理两件事的,主观觉悟一旦被占用,人对其他事物的感知、处理往往处于不敏感的状态。比如:人在专心看书时听力会暂时下降;
人体(包括人的感知系统)的每一个感知、处理事物的行为,在
其共用、共享部分,都伴随着相应的加强和弱化。
人体的各部分的关联性会因为多次的重复而加强。比如:一件事想多了、做多了就会沉淀为习惯、性格乃至于条件反射;假话说多了就可以乱真等。人体的各部分的关联性会因为与之享有重叠部位、需要共同资源的其他部位的关联性的增强而减弱。比如:人长久地做一些脑力劳动而不做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能力就会下降。
定向积累的加强会弱化其他的感觉、应对方式,这有点像老话说的“拆东墙补西墙”,也类似于用进废退。
(3)认知的延长与扩展
科学理论把纷繁的外界存在及其变化归纳、转化为我们可以人知的形式,各种的工具、仪器也延长、扩展了我们的人知方式及应对方式,籍此我们可以认知到原来无法感知的东西,也可以应对原来无法应对的变化。比如:人们对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认知。
认知的天然的局限性我们可以用科学理论、工具仪器去延长、扩展
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的正常的、精确的运行需要很多的平衡条件,个体自身原因的造成的认知局限是某些平衡被打破而引起的。所以,人可以通过在饮食上、作息行为上、性情趋向上、主观意识上等等一切人的控制的方面去维持更多的平衡,进而去把握自然赋予人的认知能力。
个体自身原因的而造成的局限性需要人们用更加平衡的身心状态来维护。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人拆东墙补西墙的过程,也是自我建设的过程。人可以通过定向的生命活动积累,使某一方面、领域的认知更加精确,甚至扩展该方面、领域的认知范围和方式。比如:在中医领域,现实中出现了很多诊不清、治不好的问题,也出现了大量的疾病甚至是西医治不好的病被治好的案例,究其原因,在于医生的水平问题。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一般的中医四者兼顾、重点在“问切”,甚至有些庸医用尽一切手段就是“诊不清”,但高明的医生却是一望便知。
通过生命活动的自我建设,定向积累有利因素,使认知更加精确,甚至扩展认知范围和方式,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课题。
2、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是人对外界万物最直接、最真实的认知,但人们在对其认知上,人们需要更客观、更科学的心态
外界万物因引起人的神经系统的变化而被认知。换句话说:不能引起人的神经系统的变化的,外界万物是不能被感知的。
引起认知的变化是相对的。外界万物可以引起人的神经系统的变化而产生认知;人的神经系统的变化反影响外界之物,从而引起人的神经系统的变化也能产生认知,这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认知外界万物的角度上讲,是外界事物的运动、变化引起了人的神经系统的变化,人才得以认知到外界事物。比如:人感知的万物的运动变化,体现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不同路径的运动变化。因为有了对不同部位、路径的对比的觉悟,人的认知里出现了外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