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人类学视角看建筑与城市的整体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述

人们拜访不同的城市,它们留给人们迥然不同的印象。某些城市使人们深刻印象,彼情彼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相反,也有一些城市我们印象模糊,甚至将不同的城市景象混淆。当反思、考察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感觉,这些不同的城市个体蕴含着某种相同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那就是城市的整体性。

1整体性释义

“整体性”是Christopher ·Alexander 在继《建筑的永恒之道》

后的又一部著作《城市设计新理论》中提出来的。Alexander 是这样描述整体性,“当我们说某些事物整体发展,是指它自身的整体性,是它的出生地、起源以及连续生长过程中的不断繁衍。”“整体性”是Alexander 对“建筑永恒之道”发展地具体化,它和

“无名特质”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同样的,整体性仍然不是具象的,难以被清晰地描述出来,但是人们却可以感知到它。正如Alexander 进一步释义:“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心灵表达方式,迫使人们去注意不同目标之间的平衡,并用平衡的方式将事物放在一起。”

1.1整体性是人与环境在场景中的相得益彰

笔者认为,整体性包含以下要素:人(发生主体)、环境(实物要素)和场景(非实物要素)。整体性的实现必然要求人与环境的相得益彰。因而它有如下含义:人在场景中身份的正确;环境在场景中的恰如其分。

人在场景中身份的确立,指明事件的发生主体行为的自我选择。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对事件的发生是建设性的;当然,环境本身也是主体选择的结果,恰当的环境(例如有场所精神的环境)能够起到强化场景的作用,反之,环境可能削弱场景的作用,甚至妨碍人在场景中行为的发生。而场景暗示着事情发生的机制,它可以将人和环境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

简化地理解为,整体性体现在合适的人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做恰当的事。这里的

“人”是一个群体的概念,可能具体到某个个体身上,但是整体性的体现是从群体的行为感知到的。1.2整体性背后的深层因素———文化

人和环境的选择背后隐含着深层的因素,那就是文化。人的选择不可避免的受到文化的影响。建筑和城市的整体性之所以可以被感知,关键在于其背后深藏的文化是统一的浓缩着历史弥久的文化。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知道它(整体性:笔者注)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也可以简单地在现时结构中感觉到它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融入文化中。Alexander 更清晰指出了整体性与文化的关系。

2整体性的表达

整体性不单是我们观察到的视觉方面的统一,它更是一种

深入到结构和制度层面含蓄地对传统的表达。日常行为仪式和偶然事件的发生共同承担整体性的表达。2.1仪式———整体性的运行规则

笔者将仪式分为两类:一是精神生活的仪式,二是现实生活中的仪式。精神生活中的仪式指那些具有宗教色彩的纪念行为,可能是宗教的,如佛教徒初一、十五的烧香拜佛许愿;也可能是从远古流传至今的活在地方、民间的习俗活动,如北方某些农村地区盖

“起脊房”上正脊时,给正脊戴红花、包红布带子、放鞭炮;而某些传统仪式还传入城市,高层封顶有的时候也举行类似的仪式。现实生活中的仪式是泛化了的概念,即是每天生活中固化的习惯行为方式。虽然没有强烈的精神活动的色彩,但是因为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是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活动,生活方式本身便已经仪式化了。

每天的各种各样的仪式规定了整体性的运行。精神生活的仪式和现实生活中的仪式共同传承传统和习俗。反观那些没有整体性的城市和建筑,仪式的消失和变异往往是其原因所在。2.2事件———整体性的补充因子

仪式规定了整体性的运行,而事件的发生,调节和修正着整体性。仪式是具有恒常性的,对于共持一种文化的群体而言,

从建筑人类学视角看建筑与城市的整体性

Analysis of the Integrity of Architecture with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al Anthropology

常荣杰

高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要:文章从建筑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建筑与城市的整体性,解释了整体性的涵义、制约因素,并分析了如何体现建筑与城市的整体性,最终结

合“九间堂”的例子揭示了现行条件下塑造城市整体性的可能性。关键词:建筑人类学;整体性;仪式;事件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08)06-0132-02

Chang Rongjie et al (CAUP,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The essay analyzes the integrity of architecture with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al anthropology.It explains the meaning and constraints of integrityand analyzeson howto present integrity.And finallyit takesthecaseofJiujiantangforexampleto reveal thepossibilityofcreatingtheintegrityofcity.Key words :architectural anthropology ;integrity ;ceremony ;event

收稿日期:2008-10-02

作者简介:常荣杰(1982-),男,河南开封人,同济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学。

(下转第138页)

2008年第6期(总第163期)

安徽建筑132

热、窗扇缝隙热损失、窗框冷桥部位与墙体交接处热损失。减少窗户传热的途径主要有两个:①采用多层窗或单框双玻窗;②选择传热系数小的塑料窗框代替金属窗框,并注意扇和框与扇和玻璃之间的密封处理,并结合使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中空玻璃、吸热玻璃、反射玻璃等透光材料。门窗型材应采用塑料型材、断热彩钢及断热铝合金型材,外门外窗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1.3.3屋面节能

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

外窗的保温性能后,还必须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1.3.4“冷桥”部位的保温结构设计

在外围护结构中,经常设有导热系数较大的嵌入构件,如外墙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过梁、圈梁、阳台板、空调板、挑檐板等。这些部位的保温性能比主体部分都差,热量容易从这些部位传出去,散热大,其内表面的温度也低,容易形成凝结水,这些部位通常被称为围护结构的“冷桥”,在节能型建筑中,由

于采用新型节能围护体系,整体的大面积加强了保温,其冷桥节点失热比传统非节能建筑要大得多。所以是否处理好冷桥节点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是新型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的成败关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设计中,对于每一个冷桥节点均应逐个分析该节点所在部位的结构方案、构造方案及节点所在的不同节能围护体系,选择最佳综合技术,以保证整体建筑物节能效果良好。

2结束语

节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自

然地理环境、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居民使用方式等多种因素;涉及到政府部门、建筑设计师、开发商、物业业主、使用人、管理者、

相关节能产品的生产者等各利益群体的利益。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以及人们对建筑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技术必将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海云.人居环境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7(5).[2]李金莲.建筑节能设计对材料的要求[J].科协论坛,2007(6).[3]彭涛.关于建筑节能设计中窗户的问题[J].建筑节能,2007(10).[4]郭秀军.浅谈建筑节能设计[J].硅谷,2008(1).

仪式的存在意味着习俗的稳定,生活的复现式前进。事件的发生虽然遵循某些仪式,因其本身的影响力可能干预、调试仪式进而修正整体性。事件的发生对于重塑整体性意义重大。例如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前后,学校进行相当规模的旧建筑的改造和更新,以及校园绿化和景观的改造。这些改变因校庆而生,而其既成事实深远的影响着同济大学在师生心中的整体意向。2.3整体性辨伪

前文提及整体性,是深入结构和制度层面表达传统。然而现实中往往有只追求表面形式上的整体性,姑且将其称为伪整体性。西递、宏村也好,周庄、同里也罢,古村落有幸近乎完整的被保存下来了,但是它们的整体性之有无仍存在争议!也许有人说,整个村落的格调很协调,建筑的风格也是比较地道的明清时期的。单独看建筑保持着历史信息,建筑的整体感很强,但这不是本文研究的整体性,因为建筑几经易主,原来的建筑是如何建成的,蕴含的哪些含义都无人知晓了。整体性是包含着生活,有人,有物,有活动的有机综合体。文化习俗不附的建筑不能算是传统尚存的建筑。建筑与习俗、仪式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建筑应仪式而生,仪式不存建筑的整体性也就丧失了,而保留这些仪式的意义很重要,至少不应该比保护建筑这个重要性差。我国目前大部分尚存的古村落都有此类的问题,所以认识整体性我们要去伪存真。

3“九间堂”案例———整体性的体现与局限

居培成先生曾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作了一场介绍“九间堂”开发理念的讲座,这里拿来分析一二。对一个项目的成功开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设计的过程,其涵盖甚广,定位、策划、推介各个过程环环相扣,紧密配合的。碍于篇幅和题旨的限定,本文只关注其建筑整体性的体现。

“九间堂”寻求设计师时有三处考虑:中国人、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设计手法成熟,以此手段来保证建筑的民族意蕴。在设计手法上没有选择现代的材料与传统的形式的搭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传统的材料和现代的功能布局方式有机的结合。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在空间上满足现代生活的仪式要求,而在精神追求上又力图向传统意蕴中找寻。

收放自如的河道配以蜿蜒曲折的小路营造外部空间江南水乡的氛围。而宅形的设计又取经于苏州园林,42栋宅房格调一致,形式稍有变化,兼顾以不同设计师的不同作品。

“九间堂”作为建筑产品还是很好唤起人们对江南传统民居的回忆,人们易于产生整体性的共识。但是放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无疑有这个项目遗憾的地方,那就是迥然于基地周边其他建筑而特立独行。或许这不是“九间堂”建筑师们的责任,因为毗邻的建筑也各顾各的没有整个区域或者城市层面上的整体性可言。城市设计需要各个建筑的整体性的叠合,而这个过程也需要遵循健全城市整体性的共同原则。不过总的来说,“九间堂”可能是现代社会情境下,一次有可能重建整体性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Alexande ,著.陈治业,童丽萍,译.城市设计新理论[M ].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Christopher ·Alexande ,著.赵

冰,译.建筑的永恒之道[M].北京:知

识产权出版社,2002.

[3]Amos ·Rapoport ,著.张玫玫,译.住屋形式与文化[M].上海:同济大学

图书馆馆藏书.

[4]Amos ·Rapoport ,著.常青,等译.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M ].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上接第132页)

第15卷第6期

赵慧浅谈建筑节能设计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