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ppt成品
合集下载
《伤寒和副伤寒知识》课件
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报 告系统,及时发现并 控制疫情。
对患者粪便进行消毒 处理,以减少伤寒和 副伤寒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 、洗澡等,避免接触患者和污 染水源。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饮用 水,尽量饮用开水或瓶装水。
对食品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 确保食品安全和饮水卫生。
保护易感人群
实验室检查
血液培养
伤寒沙门菌培养阳性是 确诊伤寒的依据。
粪便培养
在病程第二周阳性率最 高,可作为伤寒的辅助
诊断依据。
肥达反应
检测血清中伤寒沙门菌 的抗体,有助于伤寒的
诊断。
其他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 有助于了解病情和鉴别
诊断。
鉴别诊断
01
其他沙门菌感染:如肠 炎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 等。
02
2023
REPORTING
《伤寒和副伤寒知识 》ppt课件
2023
目录
• 伤寒和副伤寒概述 • 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 • 伤寒和副伤寒的治疗 • 伤寒和副伤寒的预防 • 伤寒和副伤寒的预后
2023
PART 01
伤寒和副伤寒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传 染病,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 接触等途径传播。
副伤寒
由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与 伤寒相似,但症状较轻。
流行病学特征
01
02
03
地区分布
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但 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
人群分布
无特定人群易感,但儿童 和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季节分布
无特定季节,全年均可发 病。
临床表现
《伤寒及副伤寒》PPT课件
临床表现。 • (1)、持续发热:高热,呈稽留热,未进行
抗菌治疗热程可持续2周以上。 • (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呆滞、
反应迟钝、耳鸣、重听或听力下降,严重者出 现谵妄、甚至昏迷。
临床表现
• (一)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分四期 • 2、极期:病程的第2-3周。出现伤寒特征性的
临床表现。 • (3)、相对缓脉:成人常见,合并心肌炎时
• (二)其他类型:分四型 • 3、迁延型:常见于有慢性乙型肝炎、胆道结
石、慢性血吸虫病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 初期临床表现与典型伤寒相似,但发热持续5 周以上,至数月,呈驰张热或间歇热,肝脾肿 大明显。
临床表现
• (二)其他类型:分四型 • 4、逍遥型:初期症状不明显,患者正常生活
或工作,,部分患者直至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 才被发现。
临床表现
• (三)特殊临床背景下以级病程发展阶段中伤 寒的特点:
• 3、再燃: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有降 至正常又重新增高,持续5-7天退热,与伤寒杆 菌未得到完全控制有关。
• 4、复发:约10-20%用氯霉素治疗后在退热后 1-3周症状再度出现。与病灶内细菌未被完全清 除重新入血有关。
实验室检查
随着机体免疫力的曾强伤寒杆菌在血液和各器官中清除肠壁溃疡愈合临床处于恢复期整理ppt19整理ppt20整理ppt21临床表现clinicalmanifestations整理ppt22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与伤寒杆菌的感染量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为360天一般为714三特殊类型整理ppt23临床表现初期
伤寒及副伤寒
诊断
• (一)流行病学特点 • (二)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
表情淡漠、食欲下降、腹胀;腹痛、腹泻或便 秘,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 • (三)实验室依据:血和骨髓培养有确诊意义。 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实验 (+)有辅助诊断意义。
抗菌治疗热程可持续2周以上。 • (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呆滞、
反应迟钝、耳鸣、重听或听力下降,严重者出 现谵妄、甚至昏迷。
临床表现
• (一)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分四期 • 2、极期:病程的第2-3周。出现伤寒特征性的
临床表现。 • (3)、相对缓脉:成人常见,合并心肌炎时
• (二)其他类型:分四型 • 3、迁延型:常见于有慢性乙型肝炎、胆道结
石、慢性血吸虫病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 初期临床表现与典型伤寒相似,但发热持续5 周以上,至数月,呈驰张热或间歇热,肝脾肿 大明显。
临床表现
• (二)其他类型:分四型 • 4、逍遥型:初期症状不明显,患者正常生活
或工作,,部分患者直至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 才被发现。
临床表现
• (三)特殊临床背景下以级病程发展阶段中伤 寒的特点:
• 3、再燃: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有降 至正常又重新增高,持续5-7天退热,与伤寒杆 菌未得到完全控制有关。
• 4、复发:约10-20%用氯霉素治疗后在退热后 1-3周症状再度出现。与病灶内细菌未被完全清 除重新入血有关。
实验室检查
随着机体免疫力的曾强伤寒杆菌在血液和各器官中清除肠壁溃疡愈合临床处于恢复期整理ppt19整理ppt20整理ppt21临床表现clinicalmanifestations整理ppt22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与伤寒杆菌的感染量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为360天一般为714三特殊类型整理ppt23临床表现初期
伤寒及副伤寒
诊断
• (一)流行病学特点 • (二)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
表情淡漠、食欲下降、腹胀;腹痛、腹泻或便 秘,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 • (三)实验室依据:血和骨髓培养有确诊意义。 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实验 (+)有辅助诊断意义。
伤寒与副伤寒-62页PPT精品文档
可能由于治疗不彻底,机体抵抗力 下降,潜伏在病灶中或巨噬细胞内的伤 寒杆菌再度繁殖,再次侵入血流的缘故。
再燃
1. 发病2~3 周前后,当体温波动下降, 但未达正常时,热度又忽然上升,持续5~ 7天后才正常,血培养阳性,称再燃。
再燃时症状加重,可能与菌血症尚未被 完全控制有关。
六、 并发症
断意义。通常仅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
实验室检查4
3. 细菌学检查 (1)血培养:是确诊伤寒的手段,病程1~2 周阳性率最高达80%~90%。 (2) 骨髓培养:由于骨髓中的巨噬细胞摄取 病原体较多,故阳性率较血为高。
细菌培养
(3) 粪培养:病程第3~4 周阳性 率最高,可达80%。
(4) 尿培养:早期常为阴性,病程 3~4周阳性率约25%。
下了当时沂州府的景观。5月18日,瑞典友人
将这部分珍贵的照片捐赠给临沂。这些照片
对研究当时临沂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直观的
依据,同时也是中瑞文化交流和友谊的见证。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伤寒杆菌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后, 一般可被胃酸杀灭。若入侵的病菌较多,或胃 酸缺乏时,在碱性环境伤寒杆菌侵入肠粘膜, 经淋巴管进入肠道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进 行繁殖,再由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
鉴别诊断2
(3)败血症:部分革兰阴性败血症的白细 胞计数不高,可与伤寒混淆。
(4)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发热不规则,脉 快、盗汗、呼吸急促、发绀等。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X线胸片,可见肺部粟粒状播散性结核 病灶。
鉴别诊断3
(5) 流行性斑疹伤寒: 多见于冬春季,卫生条件差者,病人有被
虱叮咬史。突起高热伴有寒战、脉快、结合膜 充血和狂躁等神经系统症状,病程3~5天出现 皮疹,数量多、分布广、色暗红、压之不退色, 退疹后有色素沉着。血白细胞可正常。外斐 (Weil一Felix)反应阳性。
再燃
1. 发病2~3 周前后,当体温波动下降, 但未达正常时,热度又忽然上升,持续5~ 7天后才正常,血培养阳性,称再燃。
再燃时症状加重,可能与菌血症尚未被 完全控制有关。
六、 并发症
断意义。通常仅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
实验室检查4
3. 细菌学检查 (1)血培养:是确诊伤寒的手段,病程1~2 周阳性率最高达80%~90%。 (2) 骨髓培养:由于骨髓中的巨噬细胞摄取 病原体较多,故阳性率较血为高。
细菌培养
(3) 粪培养:病程第3~4 周阳性 率最高,可达80%。
(4) 尿培养:早期常为阴性,病程 3~4周阳性率约25%。
下了当时沂州府的景观。5月18日,瑞典友人
将这部分珍贵的照片捐赠给临沂。这些照片
对研究当时临沂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直观的
依据,同时也是中瑞文化交流和友谊的见证。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伤寒杆菌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后, 一般可被胃酸杀灭。若入侵的病菌较多,或胃 酸缺乏时,在碱性环境伤寒杆菌侵入肠粘膜, 经淋巴管进入肠道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进 行繁殖,再由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
鉴别诊断2
(3)败血症:部分革兰阴性败血症的白细 胞计数不高,可与伤寒混淆。
(4)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发热不规则,脉 快、盗汗、呼吸急促、发绀等。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X线胸片,可见肺部粟粒状播散性结核 病灶。
鉴别诊断3
(5) 流行性斑疹伤寒: 多见于冬春季,卫生条件差者,病人有被
虱叮咬史。突起高热伴有寒战、脉快、结合膜 充血和狂躁等神经系统症状,病程3~5天出现 皮疹,数量多、分布广、色暗红、压之不退色, 退疹后有色素沉着。血白细胞可正常。外斐 (Weil一Felix)反应阳性。
《伤寒和副伤寒》课件
实验室检查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与伤寒或副伤寒患者 接触史,或是否在流行病区生活和工 作过。
通过血液、粪便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 测,如检测到伤寒沙门氏菌或副伤寒 沙门氏菌可确诊。
治疗方法
抗菌治疗
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 、头孢菌素类等,以杀死体内的 伤寒沙门氏菌或副伤寒沙门氏菌
。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 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
特点
伤寒和副伤寒的潜伏期较 长,一般为1-2周,病程 较长,需要积极治疗。
伤寒和副伤寒的传播途径
水传播
饮用被伤寒杆菌污染的水 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食物传播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未 煮熟的肉类、蛋类、奶制 品等。
日常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其排泄物 、分泌物等传播。
伤寒和副伤寒的症状
发热
持续高热是伤寒和副伤 寒的典型症状之一,体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和治疗伤寒和副伤寒 患者,对患者的粪便和污染物 进行消毒处理,以控制传染源
的传播。
03
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征
地域分布
伤寒和副伤寒主要分布在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以及部分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
。
季节性
伤寒和副伤寒的发病高峰通常在 温暖的季节,可能与食品和水源
温可高达39-40℃。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便秘等症状较为常见
。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乏力、失眠、烦 躁等症状可能出现。
其他症状
肝脾肿大、皮疹等症状 也可能出现。
02
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持续发热、头痛、 全身乏力等症状,以及腹部不适、恶 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
伤寒副伤寒PPT优秀课件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污染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
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 水源污染-----最主要-----暴发流行 食物污染-----主要-----食物型流行 日常生活接触-----散发流行
流行病学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未患过伤寒和未接种过伤
寒菌苗的。病后免疫力持久。很少再次 发病。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
肥达氏试验(Widal test) 采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 (H)、副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 凝集法测定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 第2周出现阳性,3周阳性率50%,4-5周 80%,痊愈后阳性可持续几个月。
评价: 1、伤寒流行区:O>1:80、H>1:160或O有4倍
老年伤寒:发热不高,病程迁延。恢复期
长,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病死 率高。
复发、再燃
复发(relapse):10-20%
经有效治疗已稳定退热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 由于潜伏于巨噬细胞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入侵血 循环。血培养(+)。
再燃(recrudescence):
处于缓解期,体温下降但未稳定至正常,又重 新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再燃时症状加剧。与 菌血症未完全控制有关。
波及血管---肠出血,
侵入肌层与浆膜层---肠穿孔。
⒈高热:持续发热,呈稽留热。
2.神经系统症状:内毒素的致热和毒性作用, 表情淡漠、呆滞、耳鸣, 重者 -- 谵妄、颈项强直、昏迷。
图⒈ 稽留热 11.
临床表现
3.循环系统表现: 相对缓脉或重脉。
4.肝脾肿大。 5.玫瑰疹:
病程7~14日,多见于胸腹。
副伤寒丙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表现 为轻型伤寒,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 起病急、寒战、体温迅速上升,热型不 规则,热程1-3周,可出现迁徙性化脓性 病灶,以肺部、骨骼及关节常见。肠出 血穿孔少见。
伤寒与副伤寒PPT课件
❖ Vi抗体的效价低,有助于发现伤寒慢性带菌 者。
抵抗力
➢ 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 ➢ 耐低温 ➢ 对热与干燥的抵抗力较弱 ➢ 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二.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地区性:世界各地均有伤寒病发生,以热带、 亚热带地区多见。
❖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最多 ❖年龄:儿童和青壮年居多
传染源
病 程第2~4周,好发于末段回肠。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程第1-3周。内毒素所致 ➢ 中毒性心肌炎:病程第2—3周,严重毒血症 ➢ 中毒性肝炎:相当多见的并发症,常见于病程1-3周。 ➢ 其他: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中毒性脑病、DIC等
六. 实验室检查
➢ 一般检查 ➢ 细菌学检查 ➢ 免疫学检查 ➢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有鞭毛,能运动。长1~3.5/µm, 宽0.5~0.8/µm
▪ 培养: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 佳。
▪ 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在发病过 程起重要作用。
伤寒杆菌
伤 寒 杆 菌 电 镜 照 片
抗原性
❖ 三种抗原: ❖ 菌体“O”抗原 ❖ 鞭毛“H”抗原 ❖ 表面“Vi”抗原。
❖ 以凝集反应检测血清标本中的“O”与“H” 抗体,即肥达反应,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
➢ 体温呈阶梯形上升。 ➢ 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
不多。
伤寒病人体温表
极期(病程第2—3周)
➢ 发热 :稽留热,发热持续10—14d。 ➢ 消化系统症状 : ➢ 神经系统症状: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 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或有重脉,如
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显。 ➢ 皮疹:玫瑰疹,病程7~13d,多见于胸
伤寒 typhoid fever
漯河医专一附院 肝病科
抵抗力
➢ 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 ➢ 耐低温 ➢ 对热与干燥的抵抗力较弱 ➢ 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二.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地区性:世界各地均有伤寒病发生,以热带、 亚热带地区多见。
❖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最多 ❖年龄:儿童和青壮年居多
传染源
病 程第2~4周,好发于末段回肠。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程第1-3周。内毒素所致 ➢ 中毒性心肌炎:病程第2—3周,严重毒血症 ➢ 中毒性肝炎:相当多见的并发症,常见于病程1-3周。 ➢ 其他: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中毒性脑病、DIC等
六. 实验室检查
➢ 一般检查 ➢ 细菌学检查 ➢ 免疫学检查 ➢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有鞭毛,能运动。长1~3.5/µm, 宽0.5~0.8/µm
▪ 培养: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 佳。
▪ 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在发病过 程起重要作用。
伤寒杆菌
伤 寒 杆 菌 电 镜 照 片
抗原性
❖ 三种抗原: ❖ 菌体“O”抗原 ❖ 鞭毛“H”抗原 ❖ 表面“Vi”抗原。
❖ 以凝集反应检测血清标本中的“O”与“H” 抗体,即肥达反应,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
➢ 体温呈阶梯形上升。 ➢ 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
不多。
伤寒病人体温表
极期(病程第2—3周)
➢ 发热 :稽留热,发热持续10—14d。 ➢ 消化系统症状 : ➢ 神经系统症状: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 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或有重脉,如
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显。 ➢ 皮疹:玫瑰疹,病程7~13d,多见于胸
伤寒 typhoid fever
漯河医专一附院 肝病科
伤寒和副伤寒知识PPT课件
爆发型fulminant type
迁延型sustained type
逍遥型ambulatory type
小儿伤寒child typhoid fever
老年伤寒senile typhoid fever
典型伤寒
潜伏期:3~60天,平均10-14天
初期 第1周
发热:最早出现,阶梯型上升,有畏寒 少寒战,热退少汗
病原学
致病毒素
为强烈的内毒素,少量的内毒素即可 产生临床反应(寒战、发热、白细胞减少); 此菌本身不产生外毒素,在菌体裂解 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病原学
抵抗力
自然界生活力强,水中2-3周,粪便中2-3月,牛奶 中可繁殖; 冰冻环境可存活数月; 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敏感,日光数小时死亡, 60 ℃后30min死亡, 在3%石炭酸中5分钟即被杀死。 消毒饮水余氯达0.2~0.4mg/L可迅速致死。
伴有乏力,纳差,咽痛,咳嗽 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
极期
2-3周
高热:多呈稽留热型,持续10-14d
全身中毒症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 系统;
肝脾肿大:严重者可有中毒性肝炎 皮疹:第7-13d,玫瑰疹,2-4,2-4d消
失
全身中毒症状
恢复期
4周末始
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TWO CONCEPTIONS
复发(relapse):退热后1-2w,症状再现,血培养转
阳性。(轻,短,少)
再燃 (recrudescens):病后2-3w体温开始下降尚未 正常,又开始上升,持续5-7d才恢复正常,血 培养阳性。(加剧)
迁延型sustained type
逍遥型ambulatory type
小儿伤寒child typhoid fever
老年伤寒senile typhoid fever
典型伤寒
潜伏期:3~60天,平均10-14天
初期 第1周
发热:最早出现,阶梯型上升,有畏寒 少寒战,热退少汗
病原学
致病毒素
为强烈的内毒素,少量的内毒素即可 产生临床反应(寒战、发热、白细胞减少); 此菌本身不产生外毒素,在菌体裂解 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病原学
抵抗力
自然界生活力强,水中2-3周,粪便中2-3月,牛奶 中可繁殖; 冰冻环境可存活数月; 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敏感,日光数小时死亡, 60 ℃后30min死亡, 在3%石炭酸中5分钟即被杀死。 消毒饮水余氯达0.2~0.4mg/L可迅速致死。
伴有乏力,纳差,咽痛,咳嗽 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
极期
2-3周
高热:多呈稽留热型,持续10-14d
全身中毒症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 系统;
肝脾肿大:严重者可有中毒性肝炎 皮疹:第7-13d,玫瑰疹,2-4,2-4d消
失
全身中毒症状
恢复期
4周末始
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TWO CONCEPTIONS
复发(relapse):退热后1-2w,症状再现,血培养转
阳性。(轻,短,少)
再燃 (recrudescens):病后2-3w体温开始下降尚未 正常,又开始上升,持续5-7d才恢复正常,血 培养阳性。(加剧)
伤寒与副伤寒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伤寒与副伤寒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2. 谁会受到伤寒与副伤寒的影响? 3. 何时出现症状? 4. 如何预防与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定义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而副伤寒则是由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类似疾病 。
潜伏期
伤寒的潜伏期通常为1-3周,而副伤寒的潜伏期为 6-14天。
潜伏期的长短可能影响传播的控制。
何时出现症状?
何时出现症状?
常见症状
伤寒和副伤寒的症状包括发热、腹痛、头痛、腹 泻或便秘。
伤寒症状通常更为严重,可能伴有皮疹。
何时出现症状?
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伤寒可能导致肠穿孔等严重并 发症,而副伤寒的并发症相对较少。
两者都属于肠道感染,症状相似,但病原体不同 。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病原体
伤寒的病原体是伤寒沙门氏菌,而副伤寒则由副 伤寒A型或B型沙门氏菌引起。
两种病原体都属于沙门氏菌科,但感染机制和严 重程度有所不同。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流行病学
伤寒主要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流行,副伤寒则相 对少见。
伤类似。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何时出现症状?
诊断
通过血液培养、尿液培养或粪便培养进行确诊。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判断。
如何预防与治疗?
如何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饮用安全的水,避免生食 。
接种疫苗是预防伤寒的重要手段。
如何预防与治疗?
治疗方法
伤寒通常通过抗生素治疗,而副伤寒也可通过抗 生素治疗,但症状较轻者可观察。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2. 谁会受到伤寒与副伤寒的影响? 3. 何时出现症状? 4. 如何预防与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定义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而副伤寒则是由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类似疾病 。
潜伏期
伤寒的潜伏期通常为1-3周,而副伤寒的潜伏期为 6-14天。
潜伏期的长短可能影响传播的控制。
何时出现症状?
何时出现症状?
常见症状
伤寒和副伤寒的症状包括发热、腹痛、头痛、腹 泻或便秘。
伤寒症状通常更为严重,可能伴有皮疹。
何时出现症状?
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伤寒可能导致肠穿孔等严重并 发症,而副伤寒的并发症相对较少。
两者都属于肠道感染,症状相似,但病原体不同 。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病原体
伤寒的病原体是伤寒沙门氏菌,而副伤寒则由副 伤寒A型或B型沙门氏菌引起。
两种病原体都属于沙门氏菌科,但感染机制和严 重程度有所不同。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流行病学
伤寒主要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流行,副伤寒则相 对少见。
伤类似。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何时出现症状?
诊断
通过血液培养、尿液培养或粪便培养进行确诊。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判断。
如何预防与治疗?
如何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饮用安全的水,避免生食 。
接种疫苗是预防伤寒的重要手段。
如何预防与治疗?
治疗方法
伤寒通常通过抗生素治疗,而副伤寒也可通过抗 生素治疗,但症状较轻者可观察。
伤寒与副伤寒.ppt
• 逍遥型:起病时毒血症症状较微,患者可照常工作。部分患者因突 发肠出血或肠穿孔,在就医时被发现。
• 顿挫型:起病较急,开始症状典型,但病程极短,于1周左右发热等 症状迅速消退而痊愈。
临床表现
伤寒的复发与再燃
并发症
• 肠出血:多见于病程第2~3周。可以粪便隐血阳性至大量 血便。
少量出血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脉快;
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 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 常旺盛,但体质虚弱,一般病程为1个月。
临床表现
非典型伤寒:除典型伤寒外,临床偶可见到轻型、暴发型、 迁延型、逍遥型及顿挫型等其他类型的伤寒。
• 轻型:患者一般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 痊愈。多见于儿童,或发病后早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已接受过 伤寒菌苗注射者。
• 人群易感性 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 患病者极少。
• 流行特征: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 居多。分①散发型:多由于与轻型患者或慢性带菌者经常接触而引 起;②流行性:多见于水型或食物型。
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随水或食物进入小肠后,侵入肠黏膜:
• 部分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其胞质内繁殖;
其他:应与斑疹伤寒、急性病毒性肝炎、布氏菌病、疟疾、 恶性网状细胞病、风湿热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 给予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粪便 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 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 注意皮肤及口腔的护理。 • 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粪便等变化。 • 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退热后,食欲增强时,
• 顿挫型:起病较急,开始症状典型,但病程极短,于1周左右发热等 症状迅速消退而痊愈。
临床表现
伤寒的复发与再燃
并发症
• 肠出血:多见于病程第2~3周。可以粪便隐血阳性至大量 血便。
少量出血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脉快;
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 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 常旺盛,但体质虚弱,一般病程为1个月。
临床表现
非典型伤寒:除典型伤寒外,临床偶可见到轻型、暴发型、 迁延型、逍遥型及顿挫型等其他类型的伤寒。
• 轻型:患者一般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 痊愈。多见于儿童,或发病后早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已接受过 伤寒菌苗注射者。
• 人群易感性 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 患病者极少。
• 流行特征: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 居多。分①散发型:多由于与轻型患者或慢性带菌者经常接触而引 起;②流行性:多见于水型或食物型。
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随水或食物进入小肠后,侵入肠黏膜:
• 部分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其胞质内繁殖;
其他:应与斑疹伤寒、急性病毒性肝炎、布氏菌病、疟疾、 恶性网状细胞病、风湿热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 给予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粪便 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 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 注意皮肤及口腔的护理。 • 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粪便等变化。 • 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退热后,食欲增强时,
伤寒与副伤寒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谁是易感人群? 高风险人群
包括儿童、老人、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在疫情爆发期间,居住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的人群风险更高。
谁是易感人群?
旅行者
前往伤寒和副伤寒高发地区的旅行者,特别 是未接种疫苗的人。
旅行前应了解目的地的卫生情况,并采取预 防措施。
谁是易感人群?
食品处理人员
从事食品加工作业的人员,如果不注意卫生 ,易成为传播者。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培训是防止传播的 关键。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高热、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
如出现持续高热和严重腹泻,应及时就医。
何时应就医?
并发症风险
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穿孔、败血症等严重并发 症。
早期干预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何时应就医?
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血液、尿液等相关检查以确 诊。
伤寒与副伤寒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2. 谁是易感人群?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预防伤寒与副伤寒?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的定义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引起 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 差的地区。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副伤寒的定义
副伤寒由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 )引起,症状类似于伤寒。
副伤寒通常比伤寒症状轻,但也可以引起严重的 并发症。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传播途径
两者均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来源于受污染的食 物和水。
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环境是传播的主要因素。
伤寒与副伤寒PPT课件
孔 慢性带菌者治疗:氨苄西林、喹诺酮
类药物,治疗6周
病原治疗
喹诺酮类:首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注意:孕妇和儿童禁用,口服或静脉给药。 头孢菌素类:首选:第2、3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 噻肟 适用于:孕妇、儿童及埔乳期妇女。肾功不全者可减 量应用。 氯霉素:已少用。 25mg/Kg 1.5/d,分2-3次静滴
病程(第1周)(第2-3周)(第3-4周) (第5周)
临床表现(1)
1、初期:病程第一周,发热及全身中毒表现
2、极期:病程2~3周,易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主要表现:
1.高热(稽留热) 3.消化道症状 5.皮疹(玫瑰疹)
2.中毒性脑病(无欲貌) 4.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 6.肝脾肿大(中毒性肝炎)
❖ 释放内毒素致病
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可刺激机体产 相应抗体,有助于诊断.
三、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病人从潜伏期即可由粪便排 菌;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排菌3个月以
上为慢性带菌者。
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传 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水源、食物污染)。
❖肥达氏反应:
TO TH TA TB TC
意义
发病早期
不久前患过伤寒/菌苗接种/非特异回忆
伤寒
副伤寒甲
副伤寒乙
副伤寒丙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确诊标准: 找到伤寒杆菌。 肥大反应O、H抗体均阳性;
或在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
鉴别诊断
1.病毒感染 此类患者起病较急,多 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 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 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自愈 。
类药物,治疗6周
病原治疗
喹诺酮类:首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注意:孕妇和儿童禁用,口服或静脉给药。 头孢菌素类:首选:第2、3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 噻肟 适用于:孕妇、儿童及埔乳期妇女。肾功不全者可减 量应用。 氯霉素:已少用。 25mg/Kg 1.5/d,分2-3次静滴
病程(第1周)(第2-3周)(第3-4周) (第5周)
临床表现(1)
1、初期:病程第一周,发热及全身中毒表现
2、极期:病程2~3周,易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主要表现:
1.高热(稽留热) 3.消化道症状 5.皮疹(玫瑰疹)
2.中毒性脑病(无欲貌) 4.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 6.肝脾肿大(中毒性肝炎)
❖ 释放内毒素致病
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可刺激机体产 相应抗体,有助于诊断.
三、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病人从潜伏期即可由粪便排 菌;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排菌3个月以
上为慢性带菌者。
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传 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水源、食物污染)。
❖肥达氏反应:
TO TH TA TB TC
意义
发病早期
不久前患过伤寒/菌苗接种/非特异回忆
伤寒
副伤寒甲
副伤寒乙
副伤寒丙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确诊标准: 找到伤寒杆菌。 肥大反应O、H抗体均阳性;
或在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
鉴别诊断
1.病毒感染 此类患者起病较急,多 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 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 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自愈 。
伤寒与副伤寒的科普知识PPT
伤寒与副伤寒 的预防
伤寒与副伤寒的预防
广泛地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于水源、食品卫生和 个人卫生的重视
保持清洁,常洗手,妥善处理 食品,避免食用劣质或不洁食 品
伤寒与副伤寒的预防
推广行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安全卫生标准 ,加强检验检疫工作,减少食源性传染 病的发生
伤寒与副伤寒 的治疗
伤寒与副伤寒的治疗
伤寒和副伤寒的治疗以青霉素 为首选 轻型伤寒患者可口服3-5天即可 痊愈,重型病例需要住院治疗
伤寒与副伤寒的治疗
副伤寒一般也可以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若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
总结
总结
伤寒和副伤寒是常见传染病, 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
平时要加强个人卫生,避免饮 用未经消毒的水,食用不洁餐 饮
总结
预防伤寒和副伤寒的发生,提高公众卫 生意识和健康素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 任
伤寒与寒与副伤寒的症状 伤寒与副伤寒的预防 伤寒与副伤寒的治疗 总结
什么是伤寒与 副伤寒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 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伤寒病原体属于鼠伤寒杆菌属 ,副伤寒病原体属于伤寒杆菌 属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通过食物和饮 水传播,主要在夏秋季流行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副伤寒的传播途径与伤寒类似,但严重 程度较轻
伤寒与副伤寒 的症状
伤寒与副伤寒的症状
伤寒潜伏期较长,一般为7-14 天,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咳嗽 等,但体温会逐渐上升
疾病的高峰期为第二到第三周 ,患者会出现高热、头痛、腹 痛、腹泻等症状
伤寒与副伤寒的症状
副伤寒的临床表现较伤寒轻,多数患者 只表现为轻微咳嗽、发热等症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稽留热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循环系统症状:20~73%患者相对缓脉 ,如并发心肌炎,
则相对缓脉不明显,部分患者有重脉
(一般患者,体温每升高一度,脉搏每分钟加快15-20次,而伤寒 患者,其脉搏的加快与体温升高的程度不呈比例,体温每增高1℃,每 分钟脉搏增加少于15-20次)。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2)极期(2-3周):最严重,并发症出现
高热:多呈稽留热 型,发热持续10-14d(近年来,由于早期
不规律使用抗生素或激素,使得弛 张热及不规则热型增多)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
腹胀加重、伤寒舌 (舌红而
苔厚、舌尖与舌边缘无舌苔)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测定病人血清中的“O”及“H”抗体,即肥达反应,有助于 临床诊断。 “Vi”抗体的效价较低,临床诊断价值不大,但90%带菌者
“Vi”抗体阳性,因此,有助于发现伤寒的慢性带菌者。
慢性带菌者是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重要传染源, 因此,测定“Vi”抗体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3.抵抗力:
自然环境中抵抗力很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粪便中可 存活1-2个月
耐低温,胆汁培养易生长 在牛奶等食物中可生长繁殖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对阳光(数小时死亡)、热(60℃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 酸与干燥的抵抗力较弱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2、主要抗原有: (1)菌体“O”抗原 诱生相应 “O”抗体 (2)鞭毛“H”抗原 诱生相应 “H”抗体 (3)表面“Vi”抗原 诱生相应 “Vi”抗体
8/21/2020
3、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以儿童、青壮年多见 ✓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少有第二次发病者(仅约2%) ✓ 免疫力与血清中“O”、“H”、“Vi”抗体效价无关 ✓ 与副伤寒无交叉免疫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4.流行特征:
1) 地区性: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全世界广泛流行;我国50、 60年代较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卫生状况改善,发病率 呈下降趋势,以散发病例为主。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乙类)。
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 症状、玫瑰疹(颜色鲜红的斑丘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
(主要系病原经血播散至全身器官,而并非肠道局部病变所引起)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4、临床表现:典型临床经过可分四期 潜伏期:7-23日,一般为10-14日
(1)初期(1周):起病大多缓慢 发热:最早出现的症状,呈阶梯状上升——发热前可有
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 全身不适、乏力 咽痛、咳嗽等。
8/21/2020
二、流行病学
呈散发,偶有流行。
1、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病人:从潜伏期即由粪便排菌,起病后2~4周排菌量多, 传染性最大。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带菌者:恢复期或病愈后排菌减少 ✓ 暂时性带菌者:持续排菌3个月以内 ✓ 慢性带菌者(2-5%):持续排菌3个月以上者 ✓ 终生排菌者:偶尔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2、致病因素 伤寒杆菌内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持续发热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内源性致热原所致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3、病理: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其中以肠 道淋巴组织,特别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滤 泡病变最显著。 根据这一病理特点,按肠道淋巴组织病变的进程各 阶段与产生相应临床表现来讨论。 伤寒整个病程为五周四期: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3) 人群分布: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人群均可发病。
流行地区,发病为青壮年、学龄儿童及学龄前儿童 为多。
非流行地区的人群去伤寒流行地区旅游或经商而感染病 例,是发达国家、城市或低发地区伤寒病例的重要来源。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三、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与临床表现
主要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一、病 原 学
1、病原体: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 D 群。 不形成芽孢,无荚膜,革兰染色阴性。 呈短杆状,长1-3.5um,宽0.5-0.8um,有鞭毛,能运动。 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在发病过程起重要 作用。
现在虽然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但发病程度差别悬殊。以热 带、亚热带地区 多见。
在有安全供水的地区,多为散发病例;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2) 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最多,8-10月为高峰季 节。
南方较北方季节高峰早1-2月,北方流行高峰出现较晚, 且较集中。
8/21/2020
1、发病机制:如图。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பைடு நூலகம்
伤寒沙门菌
小肠繁殖入侵肠粘膜
肠道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 已致敏 加重肠道病变
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
引起肠穿孔、肠出血
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继续大量繁殖
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
第2~3周经胆囊进入肠道-大量细菌从粪便排出
慢性带菌者是伤寒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散发 ✓ 苍蝇、蟑螂的传播——散发 ✓ 水污染传播——暴发、流行 ✓ 食物污染传播——暴发、流行
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8/21/2020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神经系统症状: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由内毒素引起),
中毒性脑病 (无欲貌),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下降等。 肝脾肿大 :半数以上病人于第一周末即可出现肝脾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