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抗心力衰竭药

(整理)抗心力衰竭药
(整理)抗心力衰竭药

第二十六章抗心力衰竭药

考什么?

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心肌收缩无力导致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组织需要的一种病理综合征。

第一节强心苷类药物

地高辛

【药动学特点】

口服吸收率约75%,血浆蛋白结合率25%,肝肠循环率7%。血浆半衰期33~36小时,主要经肾脏排泄。

【药理作用】——强心、减慢心率、抑制房室传导(一正两负)。

1.加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1)正常心脏:只增加收缩力,不增加心排出量。原因——加强收缩力的同时,使外周小A收缩,心脏后负荷加大。

(2)衰竭心脏:显著增加排出量,原因——加强收缩力,心排出量增加,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外周小A扩张,其后负荷降低。

(3)降低衰竭心脏耗氧量——奠定其治疗心衰的基础!

2.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机制: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难点!

关键:地高辛的作用机制

(1)传导性:

●小剂量时,由于增强迷走神经的作用,使Ca2+内流减少,房室结----慢反应细胞----除极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较大剂量时,由于抑制Na+,K+-ATP酶,使心肌细胞内失K+,最大舒张电位减小,而减慢房室传导。

——治疗房颤房扑的基础。也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副反应。

(2)自律性:

●治疗量:对窦房结及心房传导组织的自律性几无直接作用,而间接地通过加强迷走神经活性,使自律性降低;

●中毒量:抑制浦肯野纤维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低K+,自律性增高,易致室性早搏。

(3)有效不应期:

强心苷由于加速K+外流,使心房肌复极化加速,因而有效不应期缩短;对心室肌及浦肯野纤维,由于抑制Na+,K+-ATP酶,使最大舒张电位减小,有效不应期缩短;房室结主要受迷走神经兴奋的影响,有效不应期延长。

简单记忆一句话:对慢反应细胞都是抑制;对快反应细胞都是促进!

【作用机制】

地高辛能与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结合,抑制Na+,K+-ATP酶的活性,使Na+、K+转运受到抑制。结果细胞内Na+逐渐增加,K+逐渐减少。细胞膜上Na+-Ca+交换系统将Na+与Ca2+进行交换,使Na+外流增加,而Ca2+的内流增加,因而使细胞内Ca2+增多,Ca2+作用于心肌收缩蛋白,收缩力增加。

【临床应用】

1.慢性心功能不全

(1)疗效最好:伴有心房扑动、颤动的心功能不全。

(2)疗效很差或无效:缩窄性心包炎、重度二尖瓣狭窄等引起的心衰。

(3)(略)对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负担过重(如高血压)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疗效良好。对甲亢、严重贫血及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心衰疗效较差,主要由于心肌收缩所需能量的产生或贮存发生障碍。对肺心病、活动性心肌炎以及严重心肌损害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疗效也较差。

2.某些心律失常

(1)心房纤颤:——不是纠正房颤,而是阻止房颤向心室传导!

地高辛减慢房室传导,阻止过多的冲动由心房传到心室;使心室频率减慢,改善心室泵血功能,但对多数病人并不能消除房颤,其用药目的是地高辛可减慢房室传导,阻止过多的冲动由心房传到心室;使心室频率减慢。

(2)心房扑动:——先转成房颤,然后就好办了!

地高辛能使扑动转变为颤动,而颤动时的兴奋冲动较扑动为弱,易被地高辛抑制房室传导作用阻滞,故可使心室频率减慢。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因地高辛能抑制房室传导。

注意!室性心动过速禁用——为什么?因为地高辛会导致室早。

【不良反应及防治】

地高辛等强心苷类的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剂量接近中毒剂量的60%,且病人个体差异大,毒性反应与心衰原有症状又不易区别,因此应用不当,易出现中毒反应。为保证用药安全,应监测血药浓度,做到剂量个体化。地高辛血浓度超过3ng/ml,洋地黄毒苷超过45ng/ml,可确认为中毒。

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三方面的毒性,其中心脏毒性是最严重的反应。

1.毒性反应

(1)胃肠道反应:是中毒的早期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有头痛、眩晕、乏力、视觉模糊、神经痛、谵妄等症状。色视(黄视和绿视)为严重中毒的信号。

(3)心脏毒性:是最危险的毒性反应,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严重时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

2.中毒的防治

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病人的反应,一旦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停药。

(1)窦性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阿托品治疗(能不能用异丙肾?)

(2)快速型心律失常:苯妥英钠和利多卡因非常有效。用氯化钾治疗常有效。

(3)中毒解救

①考来烯胺:能与地高辛结合,阻断肝肠循环,减轻中毒。

②地高辛抗体Fab片段:静脉注射,可迅速与地高辛结合,解除地高辛对Na+,K+ -ATP酶的抑制。

【用法】

1.每日维持量疗法每日0.25mg,6~7日达到稳定血浓度。

2.传统给药法:先给全效量达到疗效后,再给维持量法。

第二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及AT受体阻断药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本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及福辛普利等。

1.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

① 主要阻止血液循环及局部组织(心脏、血管等)中Ang Ⅰ(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Ang Ⅱ(血管紧张素Ⅱ),因而对抗Ang Ⅱ收缩血管、醛固酮分泌增加等的不良作用。

② 抑制缓激肽降解,提高其血浓度。缓激肽具有扩血管、降低心脏负荷作用。

2.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

Ang Ⅱ是促进心肌细胞增生的主要因素,ACEI减少Ang Ⅱ的形成,能有效地防止和逆转心肌重构。

3.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还能降低左室充盈压、左室舒张末压及容积,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4.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作用。

【临床应用】

常与利尿药、地高辛合用,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

二、AT1受体阻断药——氯沙坦

直接阻断Ang Ⅱ与AT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结合,对抗Ang Ⅱ缩血管及促生长作用,能预防及逆转心血管的重构。

抗心力衰竭作用与ACEI相似,但不增加缓激肽水平,显著减轻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副作用,病人耐受良好。

第三节其他类药物

1.卡维地洛

【药理作用】

为α、β受体阻断药。已被推荐为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常规用药。

(1)阻断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及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毒性作用,从而保护心肌;

(2)减慢心率,延长左心室充盈时间,增加心肌血流灌注,降低心肌的耗氧量;

(3)抗心律失常作用可减少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发生;

(4)逆转和减慢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肥厚、心肌重构及心脏纤维化。

【临床应用】

可用于心功能比较稳定的Ⅱ~Ⅲ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基础病因为扩张型心肌病者尤为适宜。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方法无效时亦可试用。

2.噻嗪类利尿药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噻嗪类利尿药促进Na+、水的排泄,减少血管壁细胞内Ca2+的含量,使血管壁的张力下降,外周阻力降低;利尿药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消除或缓解静脉淤血及其所引发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

【临床应用】

对轻度心力衰竭,单独应用噻嗪类利尿药效果良好;对中度心力衰竭,可口服袢利尿药或与噻嗪类和留钾利尿药合用。

3.多巴酚丁胺——短期改善症状,不宜常规治疗。

激动心脏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心、肾功能,短期内应用可改善症状。

但不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并且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易诱发心律失常,不宜用作常规治疗。

4.米力农

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Ⅲ(PDE-Ⅲ)的活性,升高细胞内cAMP(环磷酸腺苷)水平,从而产生心收缩力加强和扩张血管作用。治疗急性心衰。

练习题

A型题

1.地高辛对心脏的作用不包括

A.加强心肌收缩力

B.减慢心率

C.减慢传导

D.抑制左心室肥厚

E.降低自律性

[答疑编号11126010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D是ACEI类、AT1受体阻断药、卡维地洛的作用。

2.地高辛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B.上调β受体

C.排Na+利尿,减少血容量

D.抑制Na+,K+-ATP酶

E.抑制磷酸二酯酶Ⅲ

[答疑编号111260102]

『正确答案』D

3.能有效地防止和逆转心衰患者的心肌重构的药物是

A.地高辛

B.多巴酚丁胺

C.依那普利

D.氢氯噻嗪

E.米力农

[答疑编号11126010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具有抑制心室重构作用的有三种药:ACEI类、AT1受体阻断药、卡维地洛。

B型题

(4~6)

A.地高辛抗体

B.考来烯胺

C.氢氯噻嗪

D.阿托品

E.苯妥英钠

4.与洋地黄毒苷结合,能阻断肝肠循环,减轻中毒的药物

[答疑编号111260104]

『正确答案』B

5.治疗地高辛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的药物

[答疑编号111260105]

『正确答案』D

6.治疗地高辛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答疑编号111260106]

『正确答案』E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总结版

(一)ⅠA类——奎尼丁(适度阻滞Na+通道)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亦减少K+外流。 自律性下降,传导减慢,有效不应期延长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尤其是房颤、房扑的复律治疗及其后的维持窦性心律。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α受体(-),M受体(-) 奎尼丁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引起的:(1)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或室性早搏; (2)复极过长——早后除极(EAD)——多形性(尖端扭转行)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奎尼丁晕厥 药物本身引起:(1)金鸡钠反应: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及听力减退等。 (2)过敏反应

(二)Ⅰ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轻度阻滞Na+通道)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抑制4相Na+内流所致; 传导性:治疗剂量时,正常心肌无影响,缺血心肌(抑制Na+内流)减慢,对血钾降低或受损而部分除极心肌的心肌,因促进K+外流使浦肯野纤维超极化,加速传导; 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阻止2相Na+内流所致。 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室颤。是治疗急性心梗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此外,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均可使用。 苯妥英钠:

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类似 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对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利多卡因弱,尤其适用于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 体内过程不如利多卡因好控制,可以口服,注射剂刺激性较强,副作用较多。 (三)Ⅰ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重度阻滞Na+通道) 能明显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而减慢传导速度。抑制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 广谱,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病死率,近年主张作为二线抗心律失常药使用。 (四)Ⅱ类——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 药理作用: 抑制交感兴奋,抑制Ca+、Na+内流,促进K+外流。 ①β受体(-); ②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房室结; ③传导性(高浓度)减慢:较大剂量有膜稳定作用,减慢0相上升最大速率; ④对房室结ERP有明显延长作用。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二十四章 抗心力衰竭药习题及答案(心力衰竭)

第二十四章抗心力衰竭药 一、A 1、能有效地防止和逆转心衰患者的心肌重构的药物是 A、地高辛 B、多巴酚丁胺 C、米力农 D、氢氯噻嗪 E、依那普利 2、对于ACEI类药描述错误的是 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 B、唯一的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药物 C、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 D、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作用 E、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3、关于应用ACEI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与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有关B可逆转心室肥厚C可明显降低病死率D、肾血流量减少E、可引起低血压及肾功能下降 4、卡托普利主要通过下列哪项而起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 A、利尿降压 B、扩张血管 C、拮抗钙 D、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E、阻断α受体 5、应用强心苷治疗心律失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用于治疗心房扑动 C、用于治疗心房纤颤 D、可使心房扑动转为心房纤颤 E、可加快房室传导 6、关于强心苷临床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哪一项 A、对瓣膜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良好 B、对高血压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 C、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 D、对甲亢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较差 E、对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差 7、下列哪一点有关强心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说法是错误的 A、治疗量强心苷对心脏不同部位的作用不同 B、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 C、使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升高 D、加快房室结的传导性 E、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 8、强心苷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与下述哪种因素无关 A、心室容积减小 B、室壁张力下降 C、心脏的频率减慢,得到较好休息 D、加强心肌收缩性 E、强心苷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外周阻力降低 9、下列哪种药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最佳 A、苯妥英钠 B、阿托品 C、普鲁卡因胺 D、普萘洛尔 E、奎尼丁 10、下列哪项不是洋地黄中毒出现的症状、体征

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药

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是: A 有效不应期 B 膜反应性 C 阈电位水平 D 4相自动除极速率 E 以上都不是 2、属于适度阻滞钠通道药(IA类)的是: A 利多卡因 B 维拉帕米 C 胺碘酮 D 氟卡尼 E 普鲁卡因胺 3、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 A 普鲁卡因胺 B 胺碘酮 C 氟卡尼 D 普萘洛尔 E 普罗帕酮 4、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首选药是: A 肾上腺素 B 异丙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 D 多巴胺 E 阿括品 5、防治急性心肌梗塞时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 A 普萘洛尔 B 利多卡因 C 奎尼丁 D 维拉帕米 E 普鲁卡因胺 6、治疗强心甙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好选用: A 阿括品 B 异丙肾上腺素 C 苯妥英钠 D 肾上腺素 E 麻黄碱 7、以奎尼丁为代表的IA类药的电生理是: A 明显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明显抑制传导,APD延长 B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适度抑制传导,APD延长

C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不变 D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严重抑制传导,APD缩短 E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缩短 8、与利多卡因比较美西律的不同是: A 作用较弱 B 兼有α受体阻断作用 C 可供口服,作用持久 D 有较强的拟胆碱作用 E 不良反应较轻 9、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能减慢传导,血K+降低时能加速传导的抗心律失常药是: A 索他洛尔 B 利多卡因 C 丙吡胺 D 氟卡尼 E 胺碘酮 10、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是: A 利多卡因 B 奎尼丁 C 苯妥英钠 D 普萘洛尔 E 维拉帕米 11、减弱膜反应性的药物是: A 利多卡因 B 苯妥英钠 C 奎尼丁 D 美西律 E 妥卡尼 12、有关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错误叙述是: A 可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 B 可发生肺纤维化 C 可发生角膜沉着 D 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E 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13、心房纤颤复转后预防复发宜选用: A奎尼丁B普鲁卡因胺C普萘洛尔D胺碘酮E 苯妥英钠 14、能阻滞Na+、K+、C a2+ 通道的药物是: A利多卡因B维拉帕米C苯妥英钠D奎尼丁E普

药理学——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药理学——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考情分析 啥叫~心功能不全? 一、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 【药动学】 1.吸收 洋地黄毒苷——口服吸收稳定完全,生物利用度90%~100%。地高辛——生物利用度60%~80%,个体差异大。

肝肠循环——部分经肝、胆进入肠道,而后被再吸收的现象。洋地黄毒苷肝肠循环较多。 2.分布 与血浆蛋白结合比例不同——洋地黄毒苷结合较多,地高辛结合较少; 分布于各组织中,以心、肾、骨骼肌最多。 3.代谢 洋地黄毒苷——脂溶性较高,主要在肝脏代谢。 地高辛——代谢转化较少; 毒毛花苷K、毛花苷C——很少在体内代谢。 4.排泄 洋地黄毒苷——排泄缓慢、作用持久,代谢产物及少量原形物经肾排泄。少量经肠道排出,可形成肝肠循环。 地高辛——60%~90%以原形经肾脏排出。 毒毛花苷K、毛花苷C——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肾排泄 【药理作用】 1.增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2.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 3.抑制房室传导(负性传导作用) 4.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5.对心电图的影响 1.增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选择性地加强心肌收缩力 ——使心肌收缩快速而有力 2.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 心率减慢作用对CHF患者有利 一方面:可使舒张期延长,使静脉回心血量更充分,而能排出更多血液; 另一方面:可获得更多的冠状动脉血液供应。 3.抑制房室传导(负性传导作用) ——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心率减慢(P-P间期延长) 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P-R间期延长) 增高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不应期。 “抑房扬室” 4.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因加强收缩性——增加氧耗量; 因正性肌力作用——心输出量增加,能使心脏容积缩小,室壁张力下降,降低氧耗量; 总的氧耗量——降低。

执业药师药理学抗心力衰竭药习题及答案

实用文档 第二十四章抗心力衰竭药 一、A 1、能有效地防止和逆转心衰患者的心肌重构的药物是 A、地高辛 B、多巴酚丁胺 C、米力农 D、氢氯噻嗪 E、依那普利 2、对于ACEI类药描述错误的是 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 B、唯一的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药物 C、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 D、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作用 E、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3、关于应用ACEI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与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有关B可逆转心室肥厚C可明显降低病死率D、肾血流量减少E、可引起低血压及肾功能下降 4、卡托普利主要通过下列哪项而起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 A、利尿降压 B、扩张血管 C、拮抗钙 D、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E、阻断α受体 5、应用强心苷治疗心律失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用于治疗心房扑动 C、用于治疗心房纤颤 D、可使心房扑动转为心房纤颤 E、可加快房室传导 6、关于强心苷临床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哪一项 A、对瓣膜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良好 B、对高血压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 C、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 D、对甲亢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较差 E、对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差 7、下列哪一点有关强心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说法是错误的 A、治疗量强心苷对心脏不同部位的作用不同 B、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 C、使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升高 D、加快房室结的传导性 E、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 8、强心苷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与下述哪种因素无关 A、心室容积减小 B、室壁张力下降 C、心脏的频率减慢,得到较好休息 D、加强心肌收缩性 E、强心苷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外周阻力降低 9、下列哪种药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最佳

16、【药理学笔记】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分类 缓慢型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传导阻滞; 快速型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病机制 1、折返分析性折返和功能性折返; 2、异常节律点自律性升高; 3、后除极; 4、基因缺陷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改变传导性,终止或取消折返激动,加快传导,取消单向传导阻滞,减慢传导,变单向传导阻滞为双向传导阻滞。改变不应期,终止或防止折返的发生,绝对延长ERP:延长APD、ERP,以延长ERP更显著;相对延长ERP:缩短APD、ERP,以缩短APD更显著,使相邻细胞不均一的ERP趋向均一化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 1、降低自律性:降低4相斜率、提高阈值、提高膜电位; 2、减少后除极; 3、消除折返: a改善传导,取消单向传导、 b减慢传导,变单向传导务双向传导、 c相对或绝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或使复极一致化。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I类:钠通道阻滞药: Ia(奎尼丁普鲁卡因胺)阻断INa, IK, and ICa, -APD, -ERP Ib(利多卡因美西律)阻断INa Ic(氟卡尼恩卡尼)阻断Ina。 共同的药理作用 1. 明显阻滞钠通道 2. 对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强 3. 抑制 4 相钠内流 4. 对复极过程影响;用途:室上性及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及房颤;不良反应:致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加重心衰等。 II类: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阻断心脏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起搏电流、钠电流和L-型钙电流增加, III类:延长APD药 胺碘酮。抑制多种钾电流,延长APD和ERP。 IV类: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抑制L型钙电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 钠通道阻滞药 奎尼丁 直接作用 1降低自律性、 2减慢传导、 3延长ERP、 4防止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药理学第二十二章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第二十二章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一、名词解释 1.强心苷 2.全效量 二、单选题 1.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 A.地高辛B.米力农C.氯沙坦D.普萘洛尔E.硝普钠 2.地高辛治疗心房纤颤的机制是通过( ) A.抑制Na+--K+--ATP酶B.增强迷走神经效应,抑制房室结传导 C.延长不应期D.降低自律性E.缩短不应期 3.强心苷治疗心力衰竭的初始作用是( ) A.缩小心室容积B.负性频率C.降低心肌的耗氧量D.正性肌力作用E.负性传导 4.强心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佳适应证是( ) A.严重二尖瓣狭窄诱发的心力衰竭 B.高血压性心力衰竭伴有心房纤颤 C.甲亢诱发的心力衰竭 D.重度贫血引起的心力衰竭 E.肺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 5.地高辛对心肌自律性的影响( ) A.窦房结降低,浦肯野纤维提高B.窦房结提高,浦肯野纤维提高 C.窦房结降低,浦肯野纤维降低D.窦房结提高,浦肯野纤维降低 E.以上均不是 6.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持久的强心苷类药物是( ) A.地高辛B.去乙酰毛花苷C.毒毛花苷K D.洋地黄毒苷E.铃兰毒苷7.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最好选用( ) A.苯妥英钠B.奎尼丁C.胺碘酮D.普萘洛尔E.地尔硫卓 8.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急症状应选用( ) A.洋地黄毒苷B.毒毛花苷K C.地高辛D.异丙肾上腺素E.麻黄碱9.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宜选用( ) A.阿托品B.奎尼丁C.普萘洛尔D.维拉帕米E.氯化钾 10.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不宜用氯化钾的是( ) A.房室结性心动过速B.室性心动过速C.房性早搏D.房室传导阻滞E.房性心动过速 11.能同时扩张动静脉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是( ) A.硝酸甘油B.硝酸异山梨酯C.哌唑嗪D.肼屈嗪E.地高辛 12.能降低地高辛血浓度的药物是( ) A.奎尼丁B.胺碘酮C.硝苯地平D.普罗帕酮E.苯妥英钠 13.久用不易使作用效果减弱的血管扩张药是( ) A.卡托普利B.硝普钠C.硝酸甘油D.哌唑嗪E.普萘洛尔 14.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β受体部分激动剂( ) A.多巴酚丁胺B.卡维洛尔C.米力农D.地高辛E.普萘洛尔. 15.能提高地高辛血浓度而增强其疗效的抗生素是( )

抗心衰药物的研究进展

目录 前言 2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2 1.1 药理作用 2 1.2 临床应用 2 2 AT1受体拮抗剂3 2.1 药理作用 3 2.2 临床应用 3 3 β-受体阻滞剂 4 3.1 药理作用 4 3.2 临床应用 4 4 钙增敏剂 5 4.1 药理作用 5 4.2 临床应用 5 展望 6 参考文献7 致谢9 抗心衰药物的研究进展 陈明红 摘要:本文综述抗心衰药物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抗心衰药物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近几年来,很多抗心衰药物(如ACEI、AT1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增敏剂等)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抗心衰药物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其提升空间还很大,应该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好的抗心衰药物。 关键词:心力衰竭;ACEI;AT1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增敏剂 Advance in the Researches of Anti-heart Failure Drugs CHEN Ming-Hong Abstract:This context review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anti-heart failure drugs. Refer to drug clinical trials and clincal research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analysis,collation,summary. In the recent years,a lot of anti-heart failure drugs (such as ACEI, AT1 receptor antagonists, beta-blockers, calcium sensitizer etc) have been widely appliced in clinical,have the good clinical effect. Study on the anti-heart failure drugs is booming,the promotion space is still very great,which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drug. Keywords: heart failure;ACEI; AT1 receptor antagonists; beta-blockers; calcium sensitizer 前言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心脏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心力衰竭是一个相对常见的疾病,据调查,美国有心衰患者500万例,每年新诊断心衰的患者超过50万。因心衰加重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中90%需要住院治疗[1]。面对死亡率增加和反复住院的两大问题,抗心衰药物研究的目的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从而延长患者寿命,降低死亡率。 本文介绍了ACEI、AT1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增敏剂等几种抗心衰药物的药理作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第二十一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导学】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药物的分类,强心苷类对心脏的作用、 作用机制、中毒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扩血管药治疗CHF的机制。 2.熟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治疗 CHF的基本作用原理与应用。 3.了解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的作用和应用,以及中医药理论关于慢性心功能 不全的治疗。 第一节概述 心功能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是心脏泵血功能降低,以致在静息或一般体力活动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充分排出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及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根据发病急缓,可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其中,慢性心功能不全,常有显著的静脉血液淤积,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一种多原因多表现的“超负荷心肌病”。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为心脏不能射出足量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要。心功能受几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心收缩性,心率、前、后负荷及心肌氧耗量等。CHF时收缩性减弱,心率加快,前后负荷增高,氧耗量增加。CHF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CHF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排出量的不足。而心排出量不足除了心脏收缩性降低外,也可由心脏负荷加重引起。 (一)心肌功能变化 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肌受损,表现为左心、右心或全心功能降碍。大多数患者以收缩性心力衰竭为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射血分数下降明显,组织器官灌流不足;收缩性心力衰竭者对正性肌力药物反应良好。少数患者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称舒张性心力衰竭,主要是心室的充盈异常,心室舒张受限和不协调,心室顺应性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体循环及(或)肺循环淤血,舒张性心力衰竭者射血分数下降不明显甚至可维持正常,用正性肌力药物疗效差。极少数由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所致

药理学习题十二(抗心律失常药)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二十一章抗心律失常药章节练习题库 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抗心律失常药中的Na+阻滞剂有_________ ,___________ ,促进K+外流的药物有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2.奎尼丁可通过__________ 传导,使单向阻滞 ___________ 而取消折返。利多卡因则通过__________ 传导,使单向阻滞___________ 而取消折返。 减慢变为双向阻滞加快消除 3.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宜选用的药物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4.利多卡因为__________ 抗心律失常药,仅适用于 ____________ 心律失常,且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 窄谱室性 5.因奎尼丁具有__________ 作用,故治疗心房纤颤时常与 ____________ 合用,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 。 抗胆碱强心苷减慢心室率 6.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普萘洛尔维拉帕米 7.奎尼丁降低心肌自律性和减慢传导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 和________ 。抗心律失常药钙拮抗剂的代表药是_________ ,主要用于治疗 ________ 。 抑制4相Na+内流; 抑制0相Na+内流;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8.胺碘酮对心肌最显著的电生理特性影响是________ ,临床主要用于_________ 。 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的APD和ERP;房扑、房颤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9.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_________ ,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 ,利多卡因可选择性作用于,促进降低其自律性,临床上主要用于。 维拉帕米;普萘洛尔;心室肌浦氏纤维;促进4相K+外流;室性心律失常 10.治疗浓度奎尼丁主要抑制________ 的自律性,对________ 的自律性影响很弱。 异位起博点; 窦房结

(整理)抗心力衰竭药

第二十六章抗心力衰竭药 考什么? 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心肌收缩无力导致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组织需要的一种病理综合征。 第一节强心苷类药物 地高辛 【药动学特点】 口服吸收率约75%,血浆蛋白结合率25%,肝肠循环率7%。血浆半衰期33~36小时,主要经肾脏排泄。 【药理作用】——强心、减慢心率、抑制房室传导(一正两负)。 1.加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1)正常心脏:只增加收缩力,不增加心排出量。原因——加强收缩力的同时,使外周小A收缩,心脏后负荷加大。 (2)衰竭心脏:显著增加排出量,原因——加强收缩力,心排出量增加,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外周小A扩张,其后负荷降低。 (3)降低衰竭心脏耗氧量——奠定其治疗心衰的基础! 2.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机制: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难点! 关键:地高辛的作用机制

(1)传导性: ●小剂量时,由于增强迷走神经的作用,使Ca2+内流减少,房室结----慢反应细胞----除极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较大剂量时,由于抑制Na+,K+-ATP酶,使心肌细胞内失K+,最大舒张电位减小,而减慢房室传导。

——治疗房颤房扑的基础。也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副反应。 (2)自律性: ●治疗量:对窦房结及心房传导组织的自律性几无直接作用,而间接地通过加强迷走神经活性,使自律性降低; ●中毒量:抑制浦肯野纤维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低K+,自律性增高,易致室性早搏。 (3)有效不应期: 强心苷由于加速K+外流,使心房肌复极化加速,因而有效不应期缩短;对心室肌及浦肯野纤维,由于抑制Na+,K+-ATP酶,使最大舒张电位减小,有效不应期缩短;房室结主要受迷走神经兴奋的影响,有效不应期延长。 简单记忆一句话:对慢反应细胞都是抑制;对快反应细胞都是促进! 【作用机制】 地高辛能与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结合,抑制Na+,K+-ATP酶的活性,使Na+、K+转运受到抑制。结果细胞内Na+逐渐增加,K+逐渐减少。细胞膜上Na+-Ca+交换系统将Na+与Ca2+进行交换,使Na+外流增加,而Ca2+的内流增加,因而使细胞内Ca2+增多,Ca2+作用于心肌收缩蛋白,收缩力增加。

《抗心力衰竭药》word版

第二十六章抗心力衰竭药 抗心力衰竭药 1.强心苷类药物 地高辛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 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给药方法及药物相互作用 2.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 素系统的药物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氯沙坦 抗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其他类 (1)卡维地洛抗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噻嗪类药物抗心力衰竭的药理特点及主要机制、 临床应用 (3)多巴酚丁胺抗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特点与临床 应用 (4)米力农药理作用特点 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组织需要的一种病理综合征。 第一节强心苷类药物 地高辛 【药动学特点】 口服吸收率约75%,血浆蛋白结合率25%,肝肠循环率7%。血浆半衰期33~36小时,主要经肾脏排泄。 【药理作用】——强心、减慢心率、抑制房室传导(一正两负)。 1.加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1)正常心脏:只增加收缩力,不增加心排出量。原因——加强收缩力的同时,使外周小A收缩,心脏后负荷加大。 (2)衰竭心脏:显著增加排出量,原因——加强收缩力,心排出量增加,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外周小A扩张,其后负荷降低。 (3)降低衰竭心脏耗氧量——奠定其治疗心衰的基础! 2.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机制: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难点! 关键:地高辛的作用机制

(1)传导性: ●小剂量时,由于增强迷走神经的作用,使Ca2+内流减少,房室结----慢反应细胞----除极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较大剂量时,由于抑制Na+,K+-ATP酶,使心肌细胞内失K+,最大舒张电位减小,而减慢房室传导。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一、分类: 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①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等 ②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拮抗药:氯沙坦等 ③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 ⑵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⑶B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 ⑷正性肌力药 ①强心苷类:地高辛等 ②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维司力农等 ⑸扩血管药硝普钠硝酸异山梨酯肼屈嗪哌唑嗪等 ⑹钙增敏药及钙通道阻滞药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ACEI治疗CHF的机制:(卡托普利、培哚普利、依那普利等) 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 ②减少醛固酮生成 ③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 ④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⑤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ARB具有ACEI的所有益处,减少不良反应,常作为ACEI不耐受者的替代品。(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

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 作用;排Na+保K+ 利尿消除水肿,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于ACEI联合应用可同时降低ANGII及醛固酮水平,进一步减少患者病死率,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效果更佳。三、利尿药 机制:利尿药促进Na+和H2O的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降低静脉压,消除或缓解静脉淤血及其所引发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对CHF伴有水肿或明显淤血者尤为适用。 四、B受体阻滞药 二、治疗CHF的机制:①②③④⑤ ①拮抗交感神经活性→阻断心脏B1受体,防止过量的儿茶酚胺所指的大量Ca2+内流,避免心肌细胞坏死。改善心肌重构。减少肾素释放,防止高浓度的AngII对心脏的损害。上调心肌B受体的数量,改善B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②抗心律失常与抗心肌缺血作用→是降低CHF病死率和猝死的重要机制 五、正性肌力药 强心苷的药理作用:①正性肌力作用②负性频率作用③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①加快心肌纤维缩短速度,使心肌收缩敏捷,因此舒张期相对延长②加强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甚至使心肌耗氧量有所降低。

5.抗心律失常药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药理学专业班级08级三年临床、药学授课教师王生杰授课类型讲授学时 3 章节题目第二十一章抗心律失常药 目的与要求1.掌握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2.理解胺碘酮、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抗心律失常作用特点及应用。 3.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和分类。 重点与难点重点:利多卡因、普奈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的作用与用途。难点:1.心律失常产生的生理机制; 2.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四种机制: (1)降低自律性 (2)加快或减慢传导 (3)延长ERP或使相邻细胞ERP均一 (4)减少除极和触发活动 方法 与手段 讲授,CAI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王开贞、于肯明: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六版。王迎新、于天贵: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一版。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二十一章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冲动起源异常或冲动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频率或节律紊乱。心律失常分为缓慢型和快速型两类: ①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慢、传导慢。阿托品、异丙上腺素治疗。 ②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快、节律快。本章抗心律失常药通过纠正异常心肌电活动,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故先复习心肌电生理知识。 第一节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心肌细胞分两类: (1)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四性中”无自律性。 (2)自律细胞:“四性中”无收缩性。包括: ①快反应自律细胞:心房传导细胞、房室束、普氏纤维。 ②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房结区细胞和结希区细胞。 2.根据去极速度和幅度,心肌细胞也分两类: (1)快反应细胞:0相Na+内流,去极速度快、幅度高。包括: ①快反应自律细胞:心房传导细胞、房室束、普氏纤维细胞。 ②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 (2)慢反应细胞:0相Ca2+内流,去极速度慢。包括: ①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结细胞。 ②慢反应非自律细胞:结区细胞。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膜电位: (1)RP电位: K+外流,K+的平衡电位。 (2)AP电位:Na+、Ca+2内流→去极→K+外流→复极→产生的电流脉冲。

【品类】抗心衰药国内市场分析:极具潜力,需深耕细作

【品类】抗心衰药国内市场分析: 极具潜力,需深耕细作 7月,美国FDA批准了诺华的慢性心衰药物Entresto(sacubitril/valsartan)上市。该药是过去25年心衰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成功动摇过去10年未被修改的心衰治疗整体框架。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抗心衰药物具有跨学科的特点,这类药物同时具有抗高血压、抗心肌梗塞和抗急性心绞痛及利尿的作用,抗心衰药是一个极具潜力及需要深耕细作的市场。 总体市场 治疗模式变迁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慢性心衰的治疗主要是强心、利尿、限盐和休息,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总体上不能降低心衰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改善预后。随着学术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血管扩张药,但仍不能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确立了心衰治疗的新里程碑,肯定了以ACEI+利尿药+(或不加)洋地黄制剂作为心衰的基本治疗方案。循征医学证实此法可降低总病死率并改善临床症状。20世纪90年代,多中心研究肯定了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及卡维地洛对心衰治疗的有益作用,确立了β受体阻断药在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中的地位,可使总病死率降低,并改善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近20年来,心衰治疗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改善血流动力学观点进展到生物学调整,从短期的药理学措施改善症状转变为长期、修复性的策略。 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心功能,减少病死率、病残率、住院率,改善远期预后。但上述两种药物常有咳嗽、乏力、性功能减退等副作用。 近年发现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也具有改善心衰病人预后的作用,缬沙坦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2014年2月,《中国心衰诊

药理学笔记:抗心律失常药

药理学笔记:抗心律失常药 掌握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酮、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了解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及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心律失常有快速型和缓慢型两类。缓慢型心律失常常见的有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治疗药物有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本章主要讨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产生机理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心肌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同,其静息电位为膜内负于膜外,约-90mv,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或自发的)发生兴奋,出现除极化,继后复极化,构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分为5个时相,其中与本章要介绍的抗心律失常药关系最密切的是0相、3相、4相。自律性细胞(窦房结):ca++内流引起。 0相:非自律性细胞(心室肌):na+内流引起。 3相: k+外流。:k+外流,电位下降,最后完成复极化过程,如某药能抑制该时相k+外流,则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不应期,相反则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4相:非自律性心肌细胞(如心室肌、心房肌):4相是维持静息电位。有自律性细胞(如窦房结,浦氏纤维);达到舒张电位(静息电位)后,便自动除极化(称为舒张期自动除极化)即负值逐渐减少,曲线上升,形成一坡度,当升至域电位时,即触发一新的动作电位。 但是由于自发性细胞的不同,其4相的离子转运有不同特点。 a、慢反应细胞(窦房结):ca++内流大于k+外流。 b、快反应细胞(浦氏纤维):na+内流大于k+外流。可见,如能抑制na+内流或ca++内流则可降低自律性。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作用机制) 1、减慢4相自动除极化速率而降低自律性对快反应细胞:主要促进度4相k+外流

抗心律失常药 试题 药理学

单选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B)A奎尼丁 B维拉帕米 C普罗帕酮 D利多卡因 E阿托品 2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室性心动过速首选(D) A奎尼丁 B维拉帕米 C普罗帕酮 D利多卡因 E地高辛 3 只适用于室性心动过速治疗的药物是(C) A胺碘酮 B索他洛尔 C利多卡因 D普萘洛尔 E奎尼丁 4长期应用引起角膜褐色微粒沉着的抗心律失常药是(B) A利多卡因 B胺碘酮 C奎尼丁 D氟卡尼 E维拉帕米 5关于奎尼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叙述错误的是(D) A降低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 B减慢心房、心室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性 C延长心房、心室和浦肯野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D阻滞钠通道,不影响钾通道 E对钠、钾通道都有抑制作用 6奎尼丁治疗房颤合用强心苷的目的是(B) A增强奎尼丁的钠通道阻滞作用 B抑制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 C提高奎尼丁的血药浓度 D避免奎尼丁过度延长APD E增强奎尼丁延长APD的作用 7下列不宜口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的是(C) A普萘洛尔 B胺碘酮 C利多卡因 D普鲁卡因胺E奎尼丁 8下列药物中,缩短ADP的药物是(D) A奎尼丁 B普鲁卡因胺 C普罗帕酮 D利多卡因 E胺碘酮 9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 缓和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好选用(A) A阿托品 B异丙肾上腺素 C苯妥英钠 D肾上腺素 E麻黄碱 10有关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 制,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D) A阻断心脏β受体 B降低窦房结、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 C降低儿茶酚胺所致迟后除极幅度,防 止触发活动 D治疗剂量延长浦肯野纤维的APD和 ERP E延长房室结ERP 11下列关于胺碘酮的叙述,哪项是错 误的(E) A降低窦房结和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 B减慢浦肯野纤维和房室结的传导速 度 C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肯野纤维的 APD和ERP D阻滞心肌细胞钠、钙及钾通道 E对α、β受体无阻断作用 12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奎尼丁的禁忌 症或应慎用(C) A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B充血性心率衰竭 C新发病的心房纤颤 D严重低血压 E地高辛中毒 13利多卡因降低自律性最强的部位是 (D)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结 D浦肯野纤维 E心室肌 14苯妥英钠的最佳适应症是(E) A室性心动过速 B室性期前收缩 C心室纤颤 D房室传导阻滞 E强心苷中毒的心律失常 15关于奎尼丁对心脏的作用,哪种是 错误的(B) A直接阻断钠通道 B缩短ADP C延长浦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 D降低心房、心室的0相上升最大速 率 E降低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 多选 1奎尼丁的药理作用包括(ABCD) A降低浦肯野纤维及工作肌细胞的自 律性 B减慢传导 C抑制钾外流,延长ADP和ERP D抗胆碱,阻断外周α受体 E仅对心室肌细胞钠通道有抑制作用 2普萘洛尔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包括 (ABCD) A阻断心脏β受体 B降低窦房结、浦肯野纤维自律性 C减少儿茶酚胺所致的迟后除极 D减慢房室结传导,延长其ERP E增强肾上腺素对心脏β受体的激动 作用 3奎尼丁的药理作用有(ABCD) A阻断钠内流 B阻断钾外流 C阻断α受体 D阻断M受体 E阻断β受体 4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有(BD) A普萘洛尔 B阿托品 C维拉帕米 D异丙肾上腺素 E地高辛 5 利多卡因可用于(CDE) A心房纤颤 B心房扑动 C室性期前收缩 D室性心动过速 E心室纤颤 6胺碘酮的不良反应有(ABCE) A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B在角膜发生褐色微粒沉着 C肺纤维化 D红斑狼疮性综合症 E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

抗心衰药

抗心衰药 抗心衰药物演变 ?心脏模式(洋地黄,20世纪20年代) ?心肾模式(洋地黄+利尿药,40~60年代) ?心循环模式(强心+利尿+扩血管药,70~80年代) ?神经内分泌综合调控模式---(Beta 受体阻断药,ACEI ,AT1拮抗药,醛固酮拮抗药,90年代) 常用抗CHF 药: 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药:ACEI,ARB,醛固酮拮抗药 2. 利尿剂 3. 血管扩张药:ACEI,ARB,硝基扩血管药,肼屈嗪,Alpha 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 4. Beta 受体阻断药 5. 正性肌力药positive inotropic agents 强心苷(地高辛、西地兰)//拟交感N 药(Beta 受体激动剂:多巴酚丁胺)//新DA 受体激动药//磷酸二酯酶III 抑制药(氨力农、米力农,是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作用于RAAS 系统的药物 与ACEI 相同 ACEI 不耐受患者 利尿剂+ACEI+Beta 阻断剂效果不佳者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P205 一级:原有,如毛花苷丙(西地兰) 二级:水解获得,地高辛,洋地黄毒苷 常用:地高辛(digoxin,中效类)//洋地黄毒苷(digitoxin, 慢效类)//毛花苷丙(cedilanide,速效类) 正 性 肌 力必须: 1.C14的Beta构型羟基 2.C17为不饱和内酯环 3.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与糖的数目有关 4.C14的羟基与极性有关 使传导减慢//大剂量可直接减慢房室结、浦肯野纤维传 →心率↓房室传导↓ 快速性心率失常(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兴奋催吐化学

心衰的治疗药物

一.心衰的治疗药物:利尿剂 1.心衰的患者一般通过强心利尿,扩血管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常用的利尿剂有1保钾利尿剂可以用于心衰的治疗,来防止出现低钾血症。当使用保钾利尿剂治疗心衰时,应密切监测肌苷及血钾的浓度。当水钠潴留存在,表现为肺淤血或外周水肿时,利尿剂是系统治疗的基本药物。 2.心衰的治疗药物像利尿剂、强心剂就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没有效果。可以常同时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见的有雷尼普利(叫瑞泰),苯那普利(洛丁新),培哚普利(雅施达),咪达普利(叫达爽),以及卡托普利等。常见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有颉沙坦(代文),氯沙坦(科素亚),厄贝沙坦等。如果这两种药物长期服用,患者能够受益。无论是否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若病人出现持续性低钾血症,则需要使用保钾利尿剂。 3.心衰的治疗药物还有另外一种就是β-受体阻滞剂,这两类药物长期服用、逐渐增加剂量,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这块有明显的效果。如果患者条件好,选择,瑞泰,雅施达、洛丁新可能会更好一些。 心衰饮食的注意事项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少刺激。禁用浓茶、咖啡或辣椒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要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要控制每天的食盐量(每天不超过5g),水分也不宜过多(大约500-1000ml左右),心力衰竭时,病人出现水肿的原因是静脉和微血管淤血,细胞外液增加和钠盐潴留,因此,适当控制钠盐摄入极为重要。 心衰服药的注意事项 1.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注意洋地黄的毒性反应。每天服用前要测量一下脉搏。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视力有改变,看东西发黄,脉搏紊乱,心跳不规则,是洋地黄的中毒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前去医院检查治疗。 2.服用利尿剂时,要观察尿量,一般应用的双氢克尿噻或呋塞米,在利尿的同时也使病人排出相当数量的钾离子,所以服用时一般要同时注意补充钾,可以采用同时服用10%氯化钾,每日2次,每次10ml。为了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可在饭后服用或加些果子汁一起服用。 心衰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还要使病人生活规律,情绪稳定,精神愉快,避免紧张、激动。

心力衰竭与改 善心肌代谢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与改善心肌代谢药物治疗 发表时间:2011-10-14T15:25:19.7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1期供稿作者:毕福影[导读] 雷诺嗪最近发表了第一个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评价缓释雷诺嗪治疗慢性心绞痛的报告。 毕福影(黑龙江省双城市人民医院 150100)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171-01 【关键词】心力衰竭改善心肌代谢药物治疗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治疗,是指药物在不改变心率、血压和冠脉血流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使心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能最代谢物质,实现其生理功能需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原有治疗的补充和完善,不是替代原有的治疗。与传统方法不同,其最大特点是不改变血流动力学参数,即其能量的增加不是通过心肌耗能的减少途径获得,也不是靠改善血流供应而增加供氧和代谢底物,使产能增加而获得。在病理条件下,增加供能和减少耗能已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而能量代谢治疗是利用有限的氧气,使底物产生更多的能源物质,消除代谢产物的不良影响。例如在心肌缺血时,可以增加糖酵解,产生更多的能量,抑制脂肪酸氧化,减少游离脂肪酸对心肌的损害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当然糖酵解产生的能量有限,能量代谢治疗的作用是延缓心肌坏死的发生,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一)改善心肌代谢药物治疗的策略 ①增加心肌葡萄糖供应,促进葡萄糖摄取和糖原合成,如葡萄糖-胰岛素-钾(GIK);②降低心肌脂肪酸供应(GIK、烟酸、β阻滞剂),抑制脂肪细胞释放脂肪酸,促进脂肪细胞贮备脂肪酸;③刺激葡萄糖氧化(二氯乙酰L、肉碱/丙酰L-肉碱);④抑制脂肪酸氧化(曲美他嗪),机制是增加丙酮酸脱氢酶(PDH)活性,降低线粒体乙酰辅酶A,抑制β氧化;⑤抑制CPT I(卡尼汀棕榈酰基转移酶);⑥提高细胞对电解质的缓冲能力,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 (二)目前临床上研究中和已应用的心肌代谢药物 1. 葡萄糖、胰岛素和钾溶液(GIK) 能够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减少及心肌脂肪酸氧化降低,刺激葡萄糖和乳酸摄取和氧化,增加心肌糖原贮备,减轻由于心肌糖原贮备枯竭所致的心肌收缩功能损害。 2. 1,6-二磷酸果糖(FDP) 马丽娟研究表明,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 FDP后,无论在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参数(LVEF、CO)改善方面均有显著提高,表明FDP和常规抗心衰药物合用能产生良好的协调作用,可以作为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补充和辅助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其作用机制在于FDP是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可调节糖代谢中若干酶的活性,恢复及改善分子水平的细胞代谢。FDP为高能营养性药物,当机体细胞在缺氧情况下,能加强细胞内高能基团的重建作用,促进葡萄糖代谢产生ATP,调节缺氧细胞的能量代谢,保护缺氧心肌。另外,FDP尚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相似的作用,能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心肌供氧增加也可明显改善衰竭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使心搏量增多,心收缩力增加,有利于改善心功能。 3. 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 是一种抗心肌缺血的代谢药,它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线粒体β氧化中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3 KAT)的作用,增加葡萄糖、糖原和乳酸来源的丙酮酸氧化,减少游离脂肪酸作为细胞能量的利用,优化心肌能量代谢,减轻缺血损伤并改善缺血时心脏功能,并可保护三磷酸腺苷生成过程,减轻细胞内酸中毒及钙超载,从而保持了细胞内的稳态平衡,提高心肌细胞的缺血阈值,改善心脏功能,具有心脏保护作用。黄昶研究相关文献101篇后分析指出曲美他嗪常规抗心衰治疗在降低患者心衰级别,改善心功能系列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各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但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以死亡为终点指标以及非缺血性心衰为亚组分析的研究,以获得更可靠的证据。部分抑制脂肪酸氧化的化合物目前除曲美他嗪外还有雷诺嗪。雷诺嗪最近发表了第一个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评价缓释雷诺嗪治疗慢性心绞痛的报告。与安慰剂比较,雷诺嗪单独治疗显著增加运动耐量。 4. 左卡尼汀是近年来深受关注的能最代谢药物之一,可以促进脂肪酸氧化供能,并可调节心肌糖、脂肪代谢,使心肌从无氧代谢为主重新回到以脂肪酸氧化为主,使心肌能量代谢得以恢复,同时减少脂肪的摄取和氧化。心肌缺血时脂肪氧化受到干扰,左卡尼汀是机体能量代谢中必需的体内天然物质,它主要功能是促进脂类代谢。在缺血、缺氧时,脂酰-CoA堆积,细胞无氧酵解增加,导致ATP生成减少,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堆积的脂酰-CoA使细胞膜结构改变,由膜崩解而导致细胞死亡。而游离左卡尼汀可以使堆积的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内,减少其对腺嘌呤核苷酸转移酶的抑制,使氧化磷酸化得以顺利进行,左卡尼汀还能增加还原型辅酶l(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加快ATP的生成,参与某些药物的解毒作用。 5. 米屈肼(mildronate,又称THP,MET-88) 是一种新型心脏保护药,是卡尼汀的结构类似物,米屈肼作用部位在线粒体,在细胞水平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由拉托维亚有机合成所研制,1989年由Grindeks公司首次在前苏联上市销售。米屈肼能竞争抑制丁酸甜菜碱羟化酶,从而抑制卡尼汀的生物合成,直接抑制卡尼汀依赖的脂肪酸在线粒体的转运。抑制卡尼汀的生物合成可减少细胞内游离卡尼汀的浓度,防止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酰基卡尼汀堆积。米屈肼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大鼠心脏舒张功能的紊乱。米屈肼100mg/kg可以改善大鼠因充血性心力衰竭造成的心肌高能磷酸水平的损害。米屈肼可改善心衰大鼠心肌能量状态,增加心脏对高负荷的适应性,从而减小心衰大鼠右心房高压,防止左心室腔的扩大(心室重塑),改善心肌梗死诱发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100mg/kg米屈肼的疗效与20mg/kg的卡托普利相当。 6. 烟酸 (niacin)及其衍生物能迅速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心肌摄取葡萄糖和乳酸。对AMI患者的小规模临床研究发现,抑制脂肪酸浓度使心律失常减少,心功能改善和临床预后改善,然而这一治疗方法尚需在大规模临床实验中证实。 7. 卡尼汀脂酰转移酶-I(CPT-I)抑制剂 CPT-I是线粒体游离脂肪酸氧化的第一个特异步骤。抑制CPT-I的药物(如:哌克昔林、乙莫克舍、羟苯甘氨酸)和增加糖酵解量的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心绞痛。哌克昔林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已在一些对照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但不幸的是这一药物有神经病变和肝毒性。 8. 乙莫克舍是已知最强的CPT-I抑制剂,该药只用于实验中,已证实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有效。羟苯甘氨酸是一种药物前体,在细胞内转化成苯乙醛酸。羟苯甘氨酸可以保护实验心肌缺血的鼠和犬的心脏。至今尚缺乏这些药用于临床治疗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景文,南征.改善心肌代谢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