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判断总结[例析化学平衡问题]
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考点六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方法有两种:1勒夏特列原理定性的2化学平衡常数法定量的一、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两层意思:1平衡移动方向:与改变条件相反的方向2平衡移动程度:不能抵消这种改变;例1、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Ag+bBg cCg+dDg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再加入一定量的A,判断1平衡移动方向2达到新的平衡后,cA、cB、cC、cD,A、B转化率和体积分数如何变化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再加A,A与B将更多反应生成C和D,v正>v逆,平衡向右移动,cB 会减少,cC、 cD 会增大,但是 cA还是增大,理由是平衡移动不能抵消加入的A;因此,达到新的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增大,B的体积分数减小了;转化率则反之;例2、在温度t时,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使1molPCl5g发生分解:1molPCl5g PCl3g+ Cl2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PCl5g,化学平衡如何移动有两种解释,一是从浓度增大,二是从压强增大;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原因是“改变条件”认识不准确;当T、V一定时,nPCl5增大,则PPCl5增大,从而引起P总增大,但此时不能理解为“增大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因为勒夏特列原理中,“改变压强”指的是:各组分的分压同时增大或减少容器体积增大或缩小,同等比例增大或减小各气体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倍数而引起体系总压改变,此时,才能认为“是改变压强”,而不能认为总压发生改变就是“改变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所以此题浓度解释是正确的;例3、一定温度下,有下列可逆反应2NO2 N2O4,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NO2与N2O4气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向密闭容器中再加入NO2气体,判断:1平衡移动方向2达到新的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增大还是减小3如果改为加入N2O4呢例4、在装有可移动活塞的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内温度和压强不变;通入一定氮气,试判断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此题变化的条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若认为改变条件只是通入一定量氮气后,氮气浓度增大,则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应该正向移动,就会得出不准确的答案;因为,充入氮气为了保持压强不变,容器体积会增大,则氢气和氨气浓度均减少,所以改变的条件为“多个”;此时,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不一定能做出正确判断;上述平衡可能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二、平衡常数法上题,充入氮气后,氮气浓度增大,则氢气和氨气浓度减小,且减小倍数相同,设C N2=m CN2,C H2 =m C H2, C NH3=nC NH3,m>1, n<1 则:Q=1/mn Kmn>1 平衡正向移动 mn<1 逆向移动 mn=1不移动练习:1、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Q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B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C.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B和1mol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2xg+Yg =A .均减半B .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解析:由题知,该反应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只要x、Y和R的物质的量之比符合4 :2 : 4,都处于平衡状态;A 均减半体积会相应减半,既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B均加倍, 体积会相应加倍,既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答案选C3.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Yg 2Rg ,反应达到平衡时,X、Y和R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 和4 mol. ,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解析:本题容器体积固定,可根据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判断平衡移动方向设容器体积为V,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A中均减半,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左移动B中均加倍,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右移动C中均增加1,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右移动D中均减少1 mol.,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左移动答案选BC4.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Yg 2Rg反应达到平衡时, 和R分别为4 mol, 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按2:1:2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X、Y和R三种气体,则平衡移动方向为A.不移动B. 向左移动C. 向右移动D.无法确定解析: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另一密闭容器中充入和R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 ,则平衡不移动;然后再将这两个容器合并,即合并后的容器体积是原容器体积的两倍,由于各物质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然后将容器体积压缩为原容器体积,即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将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反应向右移动;答案选C5、高炉炼铁的总反应为:Fe2O3s+3COg2Fes+3CO2g,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A.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B.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cCO= cCO2E.Fe2O3的质量不再变化2一定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该温度下将4molCO、2molFe2O3、6molCO2、5molFe加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向反应方向进行填“正”或“逆”或“处于平衡状态”;反应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CO与CO2的体积比增大,则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温度不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c3CO2/c3CO不变;起始时c3CO2/c3CO=6/23/4/23=27/8>K=,则此时反应必须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使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c3CO2/c3CO的比值才能减小为,才能达到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由于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cE/c2A·cB;升高温度,CO与CO2的体积比增大,后者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前者导致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6、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于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FeCl3+3KSCN3KCl+FeSCN3,在此溶液中作如下处理,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是A.加入少量的KCl固体B.加入少量FeCl3固体C.减少FeSCN3的浓度D.加水稀答案D解析该反应的本质是Fe3++3SCN-FeSCN3,任意时刻的浓度商为;因为KCl没有参加反应,因此改变KCl的量不会影响到平衡的移动,故A项错误;加入少量FeCl3固体或减少FeSCN3的浓度,均会使Q c<K,平衡正向移动,故B、C均错误;加水稀释,使cFe3+、cSCN-和cFeSCN3的浓度均减小,但cFe3+·cSCN-减小的更快,使Q c>K,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化学平衡系列问题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条件(一)在反应速率(v )-时间(t )图象中,在保持平衡的某时刻t 1改变某一条件前后,V 正、V 逆的变化有两种:V 正、V 逆同时突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 V 正、V 逆之一渐变——一种成分浓度的改变 对于可逆反应:mA(g) + nB(g)pc(g) + qD(g) + (正反应放热)【总结】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会向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 (二)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说就是:增大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
反应条件 条件改变 v 正 v 逆 v 正与v 逆关系 平衡移 动方向 图示 选项浓 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加快 减慢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加快 减慢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B C B C 压 强 m+n >p+q m+n <p+q m+n =p+q 加压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不移动 A A E m+n >p+q m+n <p+q m+n =p+q减压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不移动 D D F温 度 升 温 降 温 加快 减慢 加快 减慢 v 正<v 逆 v 正>v 逆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A D 催化剂 加快加快加快v 正=v 逆不移动E增大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增大的方向移动。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六法”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六法"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是历届高考和化学竞赛的常见题型,正确掌握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文试从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出发,结合常见的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规律法规律法是指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阿伏加德罗定律等推导出的有关规律性知识,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它物质不相溶的固体或液体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时,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例1.向C(s)+HCO(g) +H2(g) 平衡体系中,加入炭粉,保持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A.正向移动B.逆向移动C.不发生移动D.无法判断由于炭为固体,其浓度为常数,改变它的量对平衡的移动无影响,故选C。
2.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无关气体,由于原平衡的各组分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故原平衡不发生移动。
4.恒温恒压时,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无关气体,压强虽然不变,但体积必然增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同时减小,相当于减小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5.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nRT,当温度一定时,减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
例2.有两个密闭的容器A和B,A能保持恒压,B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容积相等的两容器中通入体积比为2:1的等量的SO2和O2,使之发生反应.并达到+ O2 2SO3。
则(填<、>、=、左、右、增大、减小、不变)平衡:2 SO(1)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t A t B,SO2的转化率αAαB。
(2)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v A v B,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 A v B,(3)达到平衡时,向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氩气.A容器中的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B容器中的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精讲例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浓度、温度、压强等客观因素对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使V正≠V逆,原平衡状态发生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例题分析】一、平衡移动与反应速率例1、某温度下,反应N2O4=2NO2-Q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积减小时将使反应速率增大B、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C、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2O4,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D、体积不变时升高温度,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分析:A、B是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判断而设置的选项,C、D是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判断而设置的选项,速率变化与平衡移动是测试中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在分析中要加以区分。
A、体积减小使反应物浓度及生成物浓度都增大,所以无论正反应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B、体积不变时增加NO2的瞬间反应物的浓度不变,生成物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增大。
C、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 2O4再度平衡,无论平衡如何移动各物质浓度均增大,颜色一定加深。
D、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正反应)方向移动,颜色一定加深。
答案:B例2、右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压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A、B、C、D均为气体分析:通过降温线处V正>V逆可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进而得知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
通过加压线处V正>V逆可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进而得知正反应方向为体积减小方向,而且通过改变压强的瞬间V正、V逆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事实说明反应物与生成物中都一定有气体参加。
答案:A、B二、化学平衡移动的运用例3、在A+B(固)C反应中,若增加压强或降低温度,B的转化率均增大,则反应体系应是A、A是固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B、A是气体,C是液体,正反应放热C、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放热D、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分析:增加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结合B的转化率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上述反应的特点,即: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放热反应,由于A与C的反应系数相等,A必为气体C必为固体,否则压强变化将对本反应无影响。
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它是指在封闭体系中,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会达到平衡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是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平衡状态会发生移动。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以及影响移动的因素。
一、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方式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向右移动和向左移动。
当某个反应物的浓度增加或生成物的浓度减少时,反应会向右移动,即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增加,平衡向生成物的一侧移动。
相反,当某个反应物的浓度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时,反应会向左移动,即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增加,平衡向反应物的一侧移动。
二、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浓度变化:当某个反应物浓度增加或生成物浓度减少时,反应向右移动,平衡向生成物的一侧移动。
相反,当某个反应物浓度减少或生成物浓度增加时,反应向左移动,平衡向反应物的一侧移动。
2. 温度变化: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增加温度时,平衡移动方向会偏向吸热反应的一侧,以吸收多余的热量。
相反,当降低温度时,平衡移动方向会偏向放热反应的一侧,以释放多余的热量。
3. 压力变化:对于气态反应,改变压力会影响平衡移动的方向。
当增加压力时,平衡移动方向会偏向生成物较少的一侧,以减少系统的压力。
相反,当降低压力时,平衡移动方向会偏向生成物较多的一侧,以增加系统的压力。
4. 催化剂作用:催化剂不参与反应,但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平衡常数。
因此,催化剂的作用不会影响平衡移动的方向,只会加快平衡达到的速度。
三、实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
考虑一种气态反应: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N2(g) + 3H2(g) ⇌ 2NH3(g)当增加氢气的浓度时,根据平衡移动的原理,反应会向右移动,生成氨气的速率增加,平衡向生成物的一侧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的总结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称为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是指改变化学平衡条件,使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
本文将对化学平衡移动进行总结,包括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移动平衡。
一、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反应放热时,提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反应物一侧移动,反之则向生成物一侧移动。
这是因为提高温度会增加反应物的动能,促使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从而使平衡移动。
2. 压力(或浓度):对于气体反应,压力的改变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当压力增加时,平衡会向压力较小的一侧移动,以减小压力。
而对于溶液反应,则可以通过改变浓度来移动平衡。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反之亦然。
3. 物质的添加或去除:向平衡体系中添加或去除某种物质,会导致平衡移动。
当某种物质被添加到平衡体系中时,平衡会向减少该物质的一侧移动,以恢复平衡。
而当某种物质被去除时,平衡会向补充该物质的一侧移动。
二、移动化学平衡的方法1. 温度控制:通过改变温度,可以移动化学平衡。
例如,对于放热反应,可以通过提高温度来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平衡;对于吸热反应,则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移动平衡。
2. 压力(或浓度)控制:对于气体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压力来移动平衡。
增加压力会使平衡向压力较小的一侧移动,减小压力则相反。
对于溶液反应,可以通过改变浓度来移动平衡。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则相反。
3. 物质的添加或去除:通过向平衡体系中添加或去除物质,可以移动平衡。
添加某种物质会使平衡向减少该物质的一侧移动,去除某种物质则相反。
三、案例分析1. 铵氨水的制备:铵氨水(氨水和铵盐的混合物)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制备:NH3(g) + H2O(l) ⇌ NH4OH(aq)在该反应中,平衡向生成物一侧移动。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移动判断方法口诀规律总结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
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
•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
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及例题讲解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及例题讲解1、判断方法你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选择题:下列能说明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选项是哪些?说到底,就是让你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特征为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
我们在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时候,自然也就有了两个依据:一为实质性依据,即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上判断,我们总结一句话,叫做“一正一逆,符合比例”;二为特征性依据,即是否出现反映物质浓度不再改变的属性状态,我们总结一句话,叫做“变量不变,平衡出现”。
一、根据速率判断平衡状态,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生成(或消耗)a mol A物质的同时,生成(或消耗)b mol B物质此类进行判定的要点,一是看两个过程是不是分别代表一正一逆两相反过程,二是看两个数值a与b之比,是不是符合A与B在反应中的系数比。
2.断裂(或形成)a mol某化学键的同时,断裂(或形成)b mol另一种化学键此类进行判定的要点,一是看两种化学键变化的过程,是否代表一正一逆两相反过程,二是看化学键变化所揭示的的物质变化,是否符合系数比关系。
3.同一时间内,v正(A):v逆(B)=a:b,或者 b v正(A)=a v逆(B)此种类型的判定较为常见,也较为简单,只需要一正一逆两反应速率比符合A与B在反应中的系数比即可。
例如:以下能证明反应N2+ 3H2⇌2NH3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一段时间内,生成1.5molH2的同时,消耗了0.5molN2B.一段时间内,断裂4.8molN-H键的同时,断裂了0.8molN≡NC.一段时间内,v正(N2):v逆(H2)=1:3二、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属性进行判断,常见的依据有:温度,颜色,压强,密度,平均相对分子量等。
判定的要点是:若某个属性对于未达平衡的反应体系是一个变量,当其达到恒定不变的状态时,即达到了反应的平衡状态。
例如:恒容体系中,可逆反应N2(g) + 3H2(g)⇌2NH3(g)达到平衡的标志可以是:压强不再改变(因反应未达平衡时,压强是一变量),可以是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不再改变(反应未达平衡时,平均相对分子量是一变量),但不可以是气体密度不再改变(因反应未达平衡时,气体密度是一恒量)。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方法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方法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压强和物质的分子数等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仍然存在微小的反应速度,这种微小的反应速度称为平衡反应速度,该速度的正负决定了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主要有:1. 利用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用来描述化学平衡系统中,当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会出现倾向性反应的原理。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外界对平衡系统施加压力时,系统会倾向于减少压力;当外界对平衡系统提供活性物质(例如反应物或生成物)时,系统会倾向于增加反应速度。
例如,在气相中,当系统的压力增加时,平衡系统会移动到减少分子数的方向,以减小系统的压力。
反之,当系统的压力减小时,平衡系统会移动到增加分子数的方向,以增加系统的压力。
这是因为减少分子数会导致压力减小,而增加分子数会导致压力增大。
2. 利用Gibbs自由能变化(∆G):Gibbs自由能变化(∆G)是描述平衡反应的方向和速率的重要参数。
根据Gibbs自由能的定义,当∆G < 0时,反应朝着生成物方向移动,即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当∆G > 0时,反应朝着反应物方向移动,即反应不是自发进行的;当∆G = 0时,反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Gibbs自由能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Gibbs-Helmholtz方程表示:∆G=∆H-T∆S其中,∆H为反应的焓变,T为温度,∆S为反应的熵变。
当求得的∆G<0时,反应朝着生成物方向移动;反之,当∆G>0时,反应朝着反应物方向移动。
3.利用平衡常数(K):平衡常数K是描述化学平衡的定量指标。
K=[C]^c[D]^d/[A]^a[B]^b其中,[]表示物质的浓度或压力。
当K>1时,反应朝着生成物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增大;当K<1时,反应朝着反应物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大;当K=1时,反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化学“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基本功不扎实。
化学知识点多而零碎,学习过程中若不能融会贯通,尤其是一些“特殊”之处,往往致使解题陷人“山重水复”之境。
为了理解、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消除盲点。
今天给同学们准备了化学平衡相关知识点的总结,看完大家要多多记笔记,以后慢慢消化哦~一、化学平衡的移动01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0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03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01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0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化学平衡标志、平衡移动及常见图形总结
化学平衡标志、平衡移动及常见图形总结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其特点有:(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化学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v(逆)。
正)=v(逆) ≠0(3)“动”:v(正)(4)“定”: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及体积分数保持一定(但不一定相等),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5)“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若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会分数移动。
(6)“同”:在外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逆反应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不论由正反应开始还是由逆反应开始,最后所处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即同一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方法如下:以m A(g) + n B(g) p C(g)+ q D(g)为例:一、直接标志:①速率关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即:A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相等,A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m : p;②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二、间接标志:①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m + n≠p + q);②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③各气体的体积、各气体的分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 A(g) + n B(g) p C(g)+ q D(g)是否达到平衡还可以归纳如下表:化学反应m A(g) + n B(g) p C(g)+ q D(g) 是否平衡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②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mmol A,即v(正) = v(逆)平衡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mol C,即v(正) =v(逆)平衡③v(A) : v(B) : v(C) : v(D) =m : n : p :q,v(正) 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qmol D,即叙述的都是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①其它条件一定、总压强一定,且m + n≠p + q平衡②其它条件一定、总压强一定,且m + n=p + q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①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 + n≠p + q平衡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 + n=p + q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平衡气体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平衡三、例题分析:【例题1】可逆反应:2NO2(g) 2NO(g) + 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⑦B. ②③⑤⑦C. ①③④⑤D. 全部解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必消耗2n mol NO2,而生成2n mol NO2时,必消耗n mol O2,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②不能说明;③中无论达到平衡与否,化学反应速率都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④有颜色的气体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⑤体积固定,气体质量反应前后守恒,密度始终不变;⑥反应前后△V ≠ 0,压强不变,意味着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⑦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V ≠ 0,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移动-及常见图像分析分解
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催化剂:
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V(正) V(逆)
V(正) V(逆)
0
t1
t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V
V(正)
V(正)
V(逆)
V(逆)
0
t1
△H <0
m+n>p+q
mA(g)+nB(g) pC(g)+qD(g);△H
m+n<p+q
m+n=p+q
mA(g)+nB(g) pC(g)+qD(g);△H
⑵含量-时间图
△H >0
△H >0
mA(g)+nB(g) pC(g)+qD(g);△H
A
C. a=b+c D. a=b=c
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
红棕色
N2O4 △H<0
无色
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
V
N2O4 △H < 0
V(逆) V吸热
V(正)
V(正) V放热
V(逆)
0 ①升高温度 t
结论:其他V条吸件>不V变放,平升衡高向温吸度热平方衡向向移吸动热反应方向 移动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 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 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注意: 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 平衡发生移动
[总结]改变反应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改变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与解题技巧
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与解题技巧在化学学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涉及化学反应平衡的题目。
了解反应平衡移动和掌握解题技巧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解决相关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概念,探讨平衡移动的因素,并分享解题技巧。
一、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通过相互作用而转变为产物。
平衡态是指当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平衡常数(K)用于描述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表达式为[K]=[C]^c[D]^d/[A]^a[B]^b(其中,[A]、[B]、[C]和[D]代表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a、b、c和d代表各自的系数)。
二、平衡移动的因素1.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而言,增加压力将使平衡向产物一侧移动。
这是因为增加压力会导致气相分子的浓度增加,从而使反应朝向分子数较少的一侧移动,以减小压力。
2. 温度:温度的变化对平衡移动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可逆反应而言,增加温度将使平衡向吸热反应的产物一侧移动,而降低温度则使平衡向放热反应的产物一侧移动。
3. 浓度:改变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也会导致平衡的移动。
增加某种物质的浓度将使平衡向另一侧移动以减小浓度差异。
4.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不会改变平衡位置。
催化剂通过提供替代反应途径来降低活化能,从而加速前后反应物和产物的转化过程。
三、解题技巧1. 熟练掌握平衡常数表达式:根据给定的反应方程式,编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压力或者摩尔比例关系,建立正确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根据需要转化成适合计算的形式。
2. 分析反应条件的影响:通过分析反应条件的影响,可以预测平衡移动的方向。
对于温度变化,根据反应是否放热或吸热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对于压力变化,根据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的变化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3. 运用Le Chatelier定律:Le Chatelier定律是解决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重要工具。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热水
思考与交流:
冰水
常温
请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以上现象,并画出v-t图像?
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②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升温对吸热反应有利、降温对放热反应有利
1、混和物受热时,速率均( 增大 ), 但 △Ѵ(吸)>△Ѵ(放),故平衡向 吸热反应 2、混和物遇冷时,速率均( 减小 ), 但 △Ѵ(吸)<△Ѵ(放) ,故平衡向 放热反应
6000C, 反应2SO3(g)
2SO2(g)+O2(g)的实验数据
压强 / MPa
0.1
0.5
1.0 10
SO3的分解率/﹪ 26.3 14.2 10.5 4.6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规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
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
V’正
V’正=V’逆
V’逆
降低温度
t
结论: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归纳小结:
升高温度
化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衡 向吸热的 方向移动
趋势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总的来说:
化学平衡 向放热的 方向移动
趋势 升高温度
化学平衡的移动能削弱温度改变给可逆反应所 带来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抵消。
速率-时间关系图
速率-时间关系图
随堂练习
3、在高温下,反应 2HBr(g)
H2(g)+Br2(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C )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六法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六法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六法”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是历届高考和化学竞赛的常见题型,正确掌握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文试从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出发,结合常见的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规律法规律法是指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阿伏加德罗定律等推导出的有关规律性知识,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它物质不相溶的固体或液体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时,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例1.向C(s)+H22(g)平衡体系中,加入炭粉,保持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A.正向移动B.逆向移动C.不发生移动D.无法判断由于炭为固体,其浓度为常数,改变它的量对平衡的移动无影响,故选C。
2.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无关气体,由于原平衡的各组分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故原平衡不发生移动。
4.恒温恒压时,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无关气体,压强虽然不变,但体积必然增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同时减小,相当于减小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5.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nRT,当温度一定时,减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
例2.有两个密闭的容器A和B,A能保持恒压,B能保持恒容。
起始时向容积相等2:1的等量的SO2和O2,使之发生反应。
并达到平衡:2SO2+O22SO3。
则(填<、>、=、左、右、增大、减小、不变)(1)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t A t B,SO2的转化率αAαB。
(2)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v A v B,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 A v B,(3)达到平衡时,向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移动判断总结[例析化学平衡问题]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平衡知识是一大热点。
有关化学平衡
的试题在各地高考题中时有出现,包括掌握化学平衡的定义及原理、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以及化学平衡的一些计算。
化学平衡的学习在中学教学实践中是一个难点,让教师和学生感到困难重重。
下面笔者结合两道例题的解析,谈谈化学平衡知识点的运用,力求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通过反应条件的改变,判断反应物的量和转化率
例1700℃时,向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
2O,发生反应:CO(g)+H2O(g)CO2(g)+H
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
)=0.80/t1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20molCO和
2.40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80mol
C.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
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 的体积分数增大
【解析】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应该是t1min内H2浓度变化与t1的比值,而不是H2物质的量的变化与t1的比值。
B,因为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常数不会改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20molCO和2.40molH2 O,似乎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20molH2O和2.40molCO 效果是一致的,到达平衡时,n(CO2)=0.80mol。
C,原平衡常数可通过三段式列式计算(注意浓度代入)结果为1,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动的,那么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
2O,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转化率减小,H2O的体积分数会增大。
二、根据图像分析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例2在1L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
(B)=0.200mol/L及c(C)=0mol/L。
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TPY4-2-16.TIF,BP]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分别是:②;③。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3)该反应的λH0,判断理由是。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实验②:
v B=;实验③:v c=。
【解析】(1)②使用了催化剂。
理由: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②比①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催化剂。
③升高温度。
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③比①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
(2)②中达平衡时A转化了0.04mol,由反应计量数可知B转化了0.08mol,所以B的转化率为40%;同样,在③中A转化了0.06mol,则生成C为0.06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c(C)=0.06mol/L。
(3)λH>0。
理由:由③和①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A的平衡浓度减小,即A的转化率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λH>0。
(4)从图上读数,进行到4.0min时,实验②的A的浓度为0.072mol/L,则Δc(A)=0.10-0.072=0.028mol/L,v A=
Δc(A)/Δt=0.028mol/L4.0min=0007mol?(L?min)-1,所以v B=2v A=0.014mol?(L?min) -1,即B浓度变化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4mol?(L?min)
-1;进行到4.0min时,实验③的A的浓度为0.064mol/L,则Δc(A)′=010-0.064=0.036mol/L,C的浓度变化Δc (C)=Δc(A)′=0.036mol/L,即C浓度变化的平均速率等于A浓度变化的平均速率,因为v A′=Δc(A)′/Δt=0.036mol/L4.0min=0.009mol?(L?min)-1,所以C浓度变化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9mol?(L?min)-1。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