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康复措施
精神分裂症,简称精神分裂,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主要以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为主,如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思维障碍以及感知觉障碍等。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意识都是清楚的,且智力基本处于正常状态,但是患病期间,部分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1.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期间,会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幻觉,包括幻触、幻味、幻嗅、幻视、幻听等,其中以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精神分裂症最核心的症状表现是思维障碍,主要分为思维内容障碍和思维形式障碍。
在思维内容障碍中,最常见的是妄想症,如非血统妄想、夸大妄想、嫉妒妄想、影响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
据有关调查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80%以上都出现了被害妄想。
被害妄想患者一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安全感缺失,如被谋杀、被投毒、被排斥、被监视、被跟踪等。
在妄想的作用下,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还会作出攻击性行为。
在思维形式障碍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思维联想过程障碍,如思维练习活动过程障碍、思维联想连贯性障碍、思维联想逻辑性障碍等。
3.情感障碍最常见的情感症状主要有情感反应不协调、情感淡漠等,其他常见的情感症状有焦虑、抑郁、易激惹、不协调性兴奋等。
4.意志和行为障碍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出现意志减退或者意志缺乏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不关心前途、对工作和学习的兴趣减退、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被动、离群独处、活动减少等。
5.认知功能障碍认知缺陷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非常常见,发生率非常高,85%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缺陷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短时记忆和学习、工作记忆、信息处理和注意力等方面发生障碍。
认知缺陷症状和其他症状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例如,一些出现思维形式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阴性症状的患者,其认知缺陷的症状会更加明显。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措施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中的慢性疾病,病情具有较强的反复性,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多为思维、情感和行为等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不仅在于患者身心方面,它同时具有很高的自杀风险,这一方面仅低于抑郁症。
所以,临床上必须要提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范警惕,提早做好预防工作。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有哪些,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下面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药物氯丙嗪: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分裂的症状主要和患者体内具有高多巴胺状态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通过抑制多巴胺分泌来控制临床症状。
氯丙嗪能够拮抗多巴胺受体,从而抑制高多巴胺状态。
有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1],可以一直躁动、紧张等临床症状。
市面上常见的氯丙嗪药物为盐酸氯丙嗪片。
奋乃静:临床医学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活动过多有密切的联系,奋乃静是一种多巴胺的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的作用来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特别是适用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精神分裂病患者的治疗。
氯氮平:该药物具有阻滞脑内5-羟色胺(5-HT2A)受体和多巴胺(DA1)、多巴胺(DA4)受体的作用,同时具有较弱的阻滞多巴胺(DA2)受体作用,另外还具有抗胆碱(M1),抗组胺(H1)及抗a-肾上腺素受体作用,不会导致血中泌乳素增高,直接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起到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
利培酮:是临床新一代药物。
临床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5-HT2受体基因有关,利培酮具有很高的亲和受体的作用,所以能够有效5-HT2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市面上常见的药物为利培酮片[2]。
奥氮平:奥氮平可以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能结合多巴胺受体、5-HT受体,对两种受体产生显著拮抗作用,具有很好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市面上的药物为奥氮平片。
氨磺必利:治疗阳性症状,如谵妄,认知障碍,同时能够治疗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能力退化等,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选择性地与边缘系统的D2、D3多巴胺能受体结合。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摘要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一、感知觉障碍1、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是常见症状之一,但不是特征性症状。
2、以幻听最为常见,幻听内容有争论性、评论性或命令性。
3、其它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嗅幻觉、内脏幻觉、本体幻觉等。
4、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多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
言语性幻听:说话声1、命令性幻听:命令患者执行指令2、评论性幻听:以第三人称评价患者当时的思维或行为3、议论性幻听:第三人称谈论患者4、争论性幻听:两个以上人在争论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对与否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言语紊乱:思维与语言的组织出现问题,使人难以理解。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言语贫乏、媒介和音韵联想1、思维散漫:思维缺乏固定的指向段落与段落之间缺乏逻辑联系。
例如,住院患者写信给领导这样写:“刘处长,领导,你们好,我在这里一切很好,大家都好,希望你积极工作,努力学习,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同志们走勤奋的道路,人人都有科学知识,更有理论现代化。
”2、思维破裂:更严重的联想障碍,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联系3、词的杂拌:(1)词的堆积,词与词之间无联系。
例:他….蛇….汽车;(2)意识清晰——思维破裂;(3)意识不清晰——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4、象征性思维:把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和物品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把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
例:医生:你为什么打她(另一个病人)?病人:因为她说她的项链是珍珠的。
医生:那有什么关系?病人:我丈夫姓朱。
患者把抹布的“不清洁”(具体的“脏”)与思想上的“错误”(抽象的“脏”)混淆。
5、媒介和音韵联想:借助外界某些本来与自已无联系的事物作为媒介所发生的异常联想例:患者姓“林”,讨厌“板”,57数字,煤气灶。
6、语词新作:自创新词、新字,用图形、符号代替某些概念,所代表的意义只有患者才能理解。
例:患者认为人的心脏不是位于正中将全部字中的“心”→“忄”思想→忄田忄目7、概念形成、判断、推理逻辑障碍:患者:我的病就是猪(概念外延的紊乱)患者:李某是死人,我把他救活了,所以他要害我。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影响着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是“阳性”和“阴性”症状,此外还有认知功能缺陷等其他辅助性症状。
1. 阳性症状阳性症状是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出现的正常人群中不常见的心理现象。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幻觉和妄想。
幻觉是一种虚构的感觉体验,例如听到无声音、看到不存在事物等;妄想则是误解或扭曲现实的信念系统,例如被迫害妄想、自大妄想等。
2. 阴性症状阴性症状指患者在情感表达、思维能力以及动机活力等方面呈现明显减退或缺乏的状态。
常见的阴性症状包括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失以及社交退缩等。
这些症状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沉默寡言、无法享受到正常的社交活动或体验到正常的情感起伏。
3. 辅助性症状除了阳性和阴性症状之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可能经历一系列辅助性症状。
认知功能缺陷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类。
患者可能在学习、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方面出现困难,从而影响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
二、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维护治疗的心理障碍,药物治疗被广泛用于控制其严重度和减轻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即抗精神分裂药,是当前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多巴胺和神经递质等化学物质的水平来减轻症状。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氟哌啶醇、奥氮平、利培酮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轻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阳性症状,并对一些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 促进血清素功能的药物除了抗精神病药物,还有一类被广泛运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是促进血清素功能的药物。
这类药物能够改善患者情感表达和社交退缩等阴性症状。
常见的代表性药物包括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等。
3. 心理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帮助患者重新评估他们关于自己、世界和未来的想法,提高应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能力和适应性。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不稳定、思维和行为的紊乱等症状。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主要有抗精神病药,其中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是常用的抗精神病药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齐拉西酮是一种双向调节剂,具有较好的抗精神病作用。
研究显示,齐拉西酮对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一项研究发现,使用齐拉西酮治疗10周后,患者的总体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症状得分均显著下降,与安慰剂组相比,其总体疗效也更加显著。
此外,使用齐拉西酮治疗的患者还可以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尽管齐拉西酮和奥氮平都可以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但两者的疗效有所不同。
一项对比研究发现,使用齐拉西酮治疗的患者总体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症状,而使用奥氮平治疗的患者则更容易出现代谢综合征、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总之,齐拉西酮和奥氮平都是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佩戴症状的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同时,药物治疗只是精神治疗的一部分,患者还要加强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1. 引言1.1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幻听、妄想、混乱的思维和情感等。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方法之一,其中抗精神病药物是最常用的药物类型。
氯氮平和氨磺必利作为两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受体的活性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阳性症状,而氨磺必利则主要通过促进多巴胺的活性,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症状和认知功能。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对于这种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还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疗效分析和评估。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所在。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以验证该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通过对临床观察结果和副作用分析的详细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据,为临床医生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希望能够对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我们期望可以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推动精神疾病治疗领域的进步做出贡献。
1.3 意义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式。
氯氮平和氨磺必利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症状。
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已经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精神分裂症诊断临床评估及药物治疗【共64张PPT】
治疗策略3-维持期(康复期)
①根据个体及所用药物情况,确定是否减少剂量,把握预防 复发所需剂量 ②疗效稳定,无特殊不良反应,尽可能不换药
③疗程视患者个体情况而定,一般2~5年,治疗场所主要
在门诊随访和社区随访治疗 ④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治疗,保证治疗依从性
治疗策略4-慢性患者
• 一少部分患者可出现情感倒错。
意志行为障碍
• 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被动,退 缩。
• 意向倒错:伤害自己的身体等。
• 顽固拒绝一切。 • 固定体位。
• 上述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三方面的障碍 使得病人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脱离,行为 孤僻离群,加之病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病 态想法,整体沉醉在自己的病态体验中, 自得其乐,周围人无法了解其内心喜怒哀 乐,称之为内向性。
• 经一线、二线用药后疗效仍不满意,考虑合并两种化学 结构不同、药理作用不尽相同的药物联用
• 逐渐加到有效推荐量;定期评价疗效以调整治疗 • 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积极处理全程治疗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 氯丙嗪 • 奋乃静 • 氟哌定醇 • 舒必利 • 泰尔登
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治疗适应症
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妄想性障碍 其他精神障碍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和行为障碍
• 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 各阶段的治疗目标、治疗策略、用药原则 •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
适应症、不良反应 • 换药的有关问题 • 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程序
治疗目标1-急性期治疗
1)缓解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 激越兴奋、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减退,争取最佳预后 2)为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作准备 3)预防自杀及防止危害社会的冲动行为的发生 4)将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的程度,防 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粒细胞缺乏症,恶性 综合征、抗胆碱能性意识障碍等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少年,发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障碍,病程多迁延,呈慢性进行性过程。
发病与精神创伤、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及心理、社会、生物因素有关。
治疗不及时、不得当可发展为慢性精神衰退而影响正常生活和生产劳动。
【诊断提示】1.症状提示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且各症状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及情感障碍。
(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或破裂性思维,或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等病态联想。
(2)妄想: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或毫无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妄想,或妄想内容荒诞离奇,变化不定。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错觉、幻觉或情感因素基础上的多种表现,部分是原发性妄想的演变。
(3)情感障碍:情感倒错或情感不协调,自制力缺乏或不安全感。
(4)幻听:评议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持续1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或所听到的语言声来自体内某一部位。
(5)行为障碍:紧张综合征,或怪异愚蠢行为,或作态表现自己,但无明确目的。
(6)意志减退:显著的孤僻、懒散或思维贫乏或情感淡漠。
(7)有被动或被控制体验,或有被洞悉感或思维被播散体验,以为别人在控制自己和危害自己。
(8)思维被插入,或被撤走,或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表现为多疑、敏感、乖僻。
2.病情严重程度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
(1)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2)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3)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和交往。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的病期至少持续3个月。
4.鉴别诊断排除上述症状并非由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5.辅助检查CT、磁共振及脑电图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临床分型】1.偏执型最多见。
多在25-40岁发病,起病较缓慢,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幻觉。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
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
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
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
认知缺陷可能发生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朗化之前(如前驱期),或者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者是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初步认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更明显。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三、精神分裂症食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1、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1.1、偏执型:又称妄想型,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或中年,起病缓慢,发病以后相对较长时间内,患者可以保留部分社会功能,较少出现精神衰退,预后较好。
主要症状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最常见。
患者往往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和相应的情感和行为障碍等。
1.2、青春型:发病多见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
主要症状为:言语零乱,内容荒谬离奇,有思维散漫或思维破裂;情感反应喜怒无常,变幻莫测,或情感肤浅、不协调;行为愚蠢、幼稚、奇特,常有兴奋性冲动行为或作态,部分患者出现暴饮暴食、本能活动亢进、意向倒错等。
可伴有片断、杂乱的幻觉、妄想。
本型发展较快,治疗较易缓解,但常常复发。
1.3、紧张型: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起病较快,部分患者缓解也较快,较少产生精神衰退,预后相对较好。
2、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
尽管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
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较为重要。
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分裂症的防治指南治疗 (2)
Schneider首级症状
思维化声 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 思维被夺、被插入、被广播或被扩散 强加的情感、强加的冲动、强加的行为 躯体被动体验 妄想性知觉
3.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协调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 征 病人对情绪刺激的反应过度或不适当,或表现情感倒 错 抑郁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25%左右 此外病人尚可出现迷惑、惊恐、孤独感,矛盾情绪 有的病人表现出一种幻想性的狂喜,宗教性的极乐状 态,或对灵魂出窍和宇宙将要毁灭的焦虑
三.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有关因素
1 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生物学因素
1.1遗传因素: 一级亲属患本病的危险率大约是一般人群的10倍; 二级亲属— 3倍 双亲均为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病的 危险率可达40%, MZ的同病率是6-73%;DZ为2.1-12.3% MZ同病率约为DZ的3倍,为普通人群的35-60倍; MZ一方患病,另一方患病的几率50%,而且发病与 不发病者子女患分裂症的风险无差异;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防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防治现状
一、分裂症概况:
(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完全明了,多 发生于青壮年的重性精神病;占精神科住 院患者的一半以上;常常有知觉、思维、 情感和行为多方面的损害 (2)病程多迁延,最终结局约有1/2左右的 病人出现精神残疾;从而为社会和家属带 来严重的负担。 (3)精神分裂症的就诊率和治疗率较低,且 往往不及时。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
巩固期(恢复期)治疗(3—6月)
预防复燃
预防自杀
控制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或强迫症状 控制和预防长期服用药物所致不良反应 促进回归社会 继续以有效药物、有效剂量治疗。 疗程:﹥3-6个月。 慢性患者6个月-1年。 难治性患者1-2年。
简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
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
5
次
指导日期:指导方式(如面授、电话联系等)
指导内容:需要说明Biblioteka 情况:第6次
指导日期:指导方式(如面授、电话联系等)
指导内容:
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
7
次
指导日期:指导方式(如面授、电话联系等)
指导内容:
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
8
次
指导日期:指导方式(如面授、电话联系等)
指导内容:
需要说明的情况: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撰写过程记录
系专业班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
第
1
次
指导日期:指导方式(如面授、电话联系等)
指导内容:
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
2
次
指导日期:指导方式(如面授、电话联系等)
指导内容:
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
3
次
指导日期:指导方式(如面授、电话联系等)
指导内容:
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
4
次
指导日期:指导方式(如面授、电话联系等)
注:
1.本记录由指导教师发给学生,由学生填写。
2.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学生将毕业设计(论文)和本记录一起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统一将本记录交给学生所在的系。
3.本记录最后附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
4.如不够,可另附纸。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针对这一疾病,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恢复社会功能。
本文将就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进行讨论。
一、药物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被认为是首选方法。
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奥氮平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的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认知和情绪状态。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肌强直、颤抖等,因此在应用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和监测。
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调整错误的认知、减少负性情绪和改变不良行为,改善病情。
此外,个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也可以提供患者和家人支持和帮助,减轻病症对患者家庭生活的影响,促进康复进程。
三、社会康复由于精神分裂症会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社会康复也是治疗的关键环节。
通过提供就业培训、职业康复支持和社交技能训练等服务,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工作和社会功能。
同时,社会康复也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
四、效果评估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通常采用评估工具进行量化评估。
例如,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可以用来评价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变化情况。
另外,功能评估工具,如社区功能评定表(Social and Occupational Functioning Assessment Scale,SOFAS),可以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在精神病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是很高的,而且这一疾病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如果生活中有些患者出现太多的异常,如:经常自言自语、说话颠三倒四等,我们就应该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生了。
下面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为您介绍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1.思维破裂。
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所有患者都会表现出这一症状。
思维破裂是指病人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一个念头和第二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没有条理。
有时突然言语中断。
有的病人讲话没有中心,别人听不懂他要说明什么问题(写文章也同样没有中心,别人看不懂)。
有的病人整日叫喊不停,有的独自对空说话。
2.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会表现出情感上的问题,如:对自己的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
而且,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不理发,不刮脸,衣服已穿得很脏而病人自己还认为很干净。
病人的情感反常,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使他突然暴怒,他对于一件很大的事,却无动于衷。
3.幻觉妄想。
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会受幻觉的影响,较为多见的是幻听。
病人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他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他。
病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幻党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命令做出一些危险的行动来,例如当他听见"声音"在命令他"打碎玻璃窗,逃出去",他就可以不加思索,不顾危险地去执行。
措施1、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精神分裂症复发常有先兆,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般都能防止复发。
2、坚持维持量服药治疗是最有效的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措施:临床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
因此,病人和家属要高度重视维持治疗。
3、减少诱发因素: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帮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鼓励病人增强信心。
精神分裂症诊断及治疗
精神分裂症一、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若是患上此症需立即接受治疗,以免病情加重,一发不可收拾。
精神分裂症诊断需要有关专家来进行,并有很多标准需要注意。
一般常用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有以下几项:确定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
除上述几项外,在做精神分裂症诊断时还注意以下三项: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的交谈;符合症状标准或者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有规定。
若符合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需继续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有一个最基本的应用原则,那就是必须在有丰富专科经验的精神科临床医师指导下应用,以帮助患者得到最正确最有效的治疗。
如需了解更多精神分裂症治疗等相关信息,可在线咨询本站心理专家。
二、治疗;治疗与康复(一)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经典药物与非经典药物两类。
经典药物又称神经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D2受体起到抗幻觉妄想的作用,按临床特点分为低效价和高效价两类。
近年来问世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通过平衡阻滞5—HT与D2受体,起到治疗作用,不但对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有效,对情感平淡、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疗效。
代表药物有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氯氮平等。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和诊断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和诊断方法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思维、感情和行为方面都会出现异常。
早期识别和及早介入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和相关的诊断方法。
一、早期症状1. 思维紊乱:患者的思维可能变得松散,难以连贯,出现言语不连续、跳跃式的逻辑。
常常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使得交流变得困难。
2. 感情淡漠:患者在情感方面可能表现得冷漠、失去兴趣,对他人的情感反应减少。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和无助。
3. 社交退缩:患者常常因为无法理解现实世界而避免与他人互动。
他们可能变得孤僻、退缩,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
4. 异常行为:患者可能表现出奇特的行为举止,如自言自语、躁动不安或坐立不安、反复做无意义的动作等。
5.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常常表现出困难,很容易分心和注意力不集中。
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能力。
二、诊断方法1. 病史调查:医生将与患者及其家人面谈,了解病史,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家族史、药物使用史等等,这有助于进行初步的诊断。
2.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通常包括对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进行评估。
通过使用结构化的问卷或面谈等方式,评估者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患者症状和日常功能的信息。
3. 医学检查:医生常常会进行一系列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身体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症状。
4. DSM-5标准:DSM-5是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其中包括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医生可以根据DSM-5的标准评估患者的症状,以确定是否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5. 精神状态检查:医生通常会进行精神状态检查,包括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估。
这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三、治疗及预防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慢性疾病。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针对特定症状的辅助药物。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谭红阳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主管药师。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见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的、通常是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疾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所公布的资料,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为0.07‰~0.14‰。
各国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
例如,来自欧洲的资料表明,丹麦发病率较低,而英国发病率则较高。
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地区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症状复杂、至今未明确其病理基础的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年或成年早期,具有知觉、思维、情感、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
自然病程多迁延,导致衰退和残疾。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受到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异常、神经生化异常、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脑部影像学等研究资料显示,该病的多数患者脑发育还存在缺陷。
生物化学和精神药理学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脑内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如脑内多巴胺活动过强、5-羟色胺功能紊乱,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系统也可能参与其生理病理过程。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类型、疾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异。
不过,这类患者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神经松弛药,是指能够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针对一些临床精神病症状具有有效治疗作用的一类药物。
随着临床精神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而提出按主要药理作用分类。
目前,常用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多受体作用,D2受体为主)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双受体作用,5-HT/ D2)。
药物治疗应当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
使用药物时,要注意单一用药的原则和个体化用药的原则。
一般首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作为一线用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及氯氮平作为二线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公共管理学院 201430842202 陈嘉琳周二摘要: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
精神分裂症是众多精神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往往患者在病发后,在情感表达、思维意识、行为表现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
这不仅对患者自身产生了痛苦的煎熬,对周边的亲友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治疗精神分裂症,为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为其回归社会作准备,治疗显得极为必要。
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复习,综述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
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4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4‰,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5. 0‰、4. 2‰与3. 7‰。
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600 多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这导致患者精神反复无常,容易冲动,莫名的焦虑不安,不能理智地控制自我情绪,更为严重的,以暴力对待他人,甚至自杀,所以研发精神分裂症有其可行性与必要性。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有以下这些:⑴偏执型(也称妄想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妄想、言语性幻听为主要临床特征,青壮年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通常此型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如能及早治疗,可获较好的疗效,但应防止复发。
⑵青春型: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和行为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般在青春期急性发病,对药物治疗有反应。
⑶紧张型(也称木僵型):木僵为此型的特征性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兴奋冲动行为。
多年来,典型的木僵型症状在临床上已少见。
药物治疗和ECT对此型有效,有时ECT的效果优于药物,通常预后较好。
⑷单纯型:以逐渐加重的情感淡漠,行为孤僻,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各种治疗效果均差,预后不佳,容易精神衰退。
⑸未分化型:有一定数量的患者,临床症状混合,缺乏分型特点,难以分型者可归之于未分化型。
此外,精神分裂症样障碍是一组附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病程未满1月的疾病。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往往见效快、疗效好、预后也较好。
还有另一种分型方法,根据阳性阴性症状群进行分类,具体如下:另一种分型认为精神分裂症具有生物异质性,以生物学和现象学相统一的观点,将精神分裂症依据阳性、阴性症状群进行分型。
临床上,这种分型似乎对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更具价值。
Ⅰ型精神分裂症:以阳性症状,即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D2)功能亢进。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较好。
Ⅱ型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即情感淡漠、意志行为退缩等症状为主,多巴胺功能低下,可能存在前额叶功能低下,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差,预后较差。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有以下这些:1.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是指感知、思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认知功能是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一般包括的内容有智力、超前计划的能力、对外界环境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从周围环境获得经验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麻烦的能力、对外界可能发生事件的预见能力等。
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现象学研究提示,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广泛, 包括决策、抽象思维、信息加工处理、言语记忆表达、视觉记忆理解等方面的障碍等, 其中主要损害信息传递、注意、学习和记忆、执行功能、抽象思维等几个方面。
信息传递是获取信息和编码的过程, 是理解和回忆的基础, 目前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信息传递可能受损。
谭英西等人做过有关精神分裂症认知的报告,报告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选择性注意方面有很大缺陷, 以后的多项研究均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注意损害, 表现为觉醒度下降、存在即刻注意、选择性注意、对注意的选择、转移、控制与保持等方面的缺陷, 但被动注意基本保持。
报告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损害与海马的器质性损害有关, 临床上表现为选择性记忆明显受损, 对词、句的连接上与正常人相比结果较差, 与积极性情感相关的词句、单词回忆上也显示减弱。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新事物的学习和短时记忆方面有明显损害, 但长时记忆损害并不明显。
多项研究证实几乎超过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记忆损害和学习能力的下降。
执行功能的损害临床表现为病人难以形成、制定、完善和执行计划, 难以处理和解决问题, 纠错能力下降, 也难以执行目标性任务。
更有研究认为, 执行功能障碍可能是精神分裂的素质性标志, 因为在患者发病前甚至儿童期这种障碍就已存在。
精神分裂症的抽象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物体分类和抽象概括能力障碍、思维联想障碍、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障碍等。
这些研究说明,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广泛的, 但主要体现在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密切相关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
2.情感障碍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下面我们将着重论述抑郁的情感障碍。
抑郁症状主要表现在无助、无望及精神运动性迟滞, 、躯体化障碍、焦虑症状、自杀行为。
出现疑病妄想、贫穷妄想、罪恶妄想及虚无妄想。
刘一云曾报道在104 例伴抑郁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多见于情绪低沉、绝望感及自杀行为。
研究显示,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有别于抑郁症, 因而不影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重点给予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改变他们的无助无望感, 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同时需要警惕其自杀行为的发生。
夏友春等曾报道抑郁症患者更易出现虚无、贫穷等妄想。
3.社会功能障碍社会认知指的是:在社会活动中, 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 预测他人的想法, 判断他人的行为, 并指导自身社会行为的高级认知过程。
对社会认知的研究, 一般是从社会线索的知觉和识别, 以及社会问题的判断和决策两方面来进行的。
我们发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注视方向的精细识别能力普遍差于常人, 特别是在对正视的识别上。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区情绪识别能力损害较为广泛,除恐惧情绪外, 对喜、惊、悲、厌、怒等基本情绪的眼区照片识别能力与正常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
失言识别检验的是对言语社会线索的感知能力,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四个失言相关问题得分与总分上与正常人差异极显著。
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精神分裂症对于言语和非言语的社会线索感知均有障碍的假设。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较为公认的额叶损伤模型,多项研究证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背外侧与眶额叶均有损害。
不容置疑, 社会线索的识别是社会活动的基础, 如通过眼睛注视方向与情绪的辨别可以帮助推断他人的注视目标与心理状态, 对失言的理解也是日常社会交往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研究发现失言的识别和某些情绪识别与社会功能中的独立性、工作分别具有明显相关性, 支持了社会认知对独立生活能力及职业相关技能的影响。
下面,在分析精神分裂症的产生原因,具体如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的复杂性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就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目前尚没有一种学说能够完美地解释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
随着对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深人及细化,许多研究证实,其发病病因及机理的复杂性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其中遗传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精神分裂症成为独立的疾病实体以来,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随着各类生物学技术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推广运用,各国学者在其疾病描述,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
但是,由于该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使得人们对其认识至今还较为肤浅。
总的来说,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最常见,最严重的精神性疾病,其给患者,家庭,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阐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发展机制,有助于其早期诊断,早起治疗,早起干预,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缩短病程,减轻精神残疾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接下来将对一些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药物进行介绍。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以氯丙嗪和氟哌啶醇(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初及60年代后期上市)为代表的药物,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也称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该类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在开始使用后,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尤其是阳性症状得到缓解,也可使部分慢性患者的症状得以控制。
但是,使用这类药物也会产生众多的不良反应,如过度镇静、EPS、心血管和自主神经不良反应,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 ,尤其在症状缓解而需药物长期维持治疗时,会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甚至不堪耐受,以致影响服药依从性,进而增加复发率。
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已日趋势微,为新一代药物所取代。
在国内,由于这些药物价格便宜,适用于那些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的病例。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局限于对D2受体的阻断,故称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这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现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相继有多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用于临床,它们的化学结构各异,临床作用,尤其在不良反应方面各具特点,因此可供不同病例选择。
该类药物已成为治疗初发急性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利培酮(risperidone)本品为苯并异唑衍生物,药效作用属非典型类。
该药在同类药物中上市最早,价格相对较低,且疗效肯定,故为临床广泛应用,常用量为一日2~4mg。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常以幻觉、妄想为主的阳性症状,该药对之有良好的效果,而对阴性症状也有疗效,但有时须联用其他药物,如舒必利或氯氮平。
利培酮的不良反应常与剂量相关,如由小剂量开始并缓慢增加,可减少EPS的发生。
该药物会增加催乳素分泌,易导致月经失调、闭经,故用于女性患者时应慎重。
近年来,有少数应用利培酮发生TD的报道。
最近,一种口服液剂型利培酮生物利用度好,使有效剂量相对减小,可减少不良反应。
●奥氮平(olanzapine)和喹硫平(quetiapine)此两药的化学结构近似氯氮平,临床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奥氮平的常用量为一日10~20mg。
该药有轻至中度的镇静作用,在急性期治疗时,有利于控制兴奋,增加睡眠。
奥氮平较少引起EPS,迄今还未有导致TD或粒细胞缺乏的报道,也很少影响妇女的月经周期;但有可能影响糖耐量[8],引起血糖、尿糖增高,加重已有糖尿病患者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这一点在临床应用时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