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
![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e2545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4.png)
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摘要: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是指在油气田地质条件下,油气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和认识油气资源的科学。
油气是在地壳中由有机质演化而成,油气藏内天然能量充足、易于形成油气,是形成油气藏的前提条件,这一条件主要来自于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对油气藏有很大影响,同时,地质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油气藏的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充分了解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影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油气田开发。
关键词:油气田;地质因素;油气田开发;影响引言油气资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资源。
中国的油气资源分布比较广泛,油气田正在开发中在发展初期,为了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要,进行了开采以粗放式和掠夺式的发展模式,使我国石油工业日趋发达天然气资源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同时,中国部分油气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段落。
1油气田地质特征对开发的影响1.1油藏地质条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油藏的地质特征是影响油气田开发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地质特征主要是由油藏中所含有的岩石性质以及流体性质等因素所决定,所以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油藏的地质特征会对驱油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比如在油田开发时,如果油藏属于裂缝性岩性油藏,那么驱油效果会受到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性及孔喉通道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影响到驱油效率;如果油藏属于构造-岩性型岩性油藏,那么驱油效果会受到构造和岩性以及裂缝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具有多样性,所以其具体特征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1.2油田的地质特征对后期开采过程中的影响(1)断层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主要作用是沟通油气藏和油藏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油气田的开发,同时也能够对油气田的开采技术和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控。
在对油田进行开采时,如果断层的发育较好,则会使得油气井的油水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而在断层发育不太好时,油气井所产出的油气量会大大减少,同时还会出现油水不能融合在一起的现象。
浅谈一种常见地质现象—断层
![浅谈一种常见地质现象—断层](https://img.taocdn.com/s3/m/de1be78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5.png)
浅谈一种常见地质现象—断层论文提要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对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它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认识各种断层,研究它的性质、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和成因,有助于利用它有利于人类的一面,避开它不利于人类的一面。
断层除了找矿物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有密切关系外,和石油地质也有紧密的联系,它的一方面可以起到聚集油气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会破坏已经形成的油气藏。
野外观测是研究断层的主要途径,它包括发现和判别断层存在的标识;确定断层的性质和类型;测量断层的产状要素;查明断层的发育和形成时期;研究断层和矿产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正文一、断层的定义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
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地壳中岩石的断裂。
地壳的挤压力或张力使断裂两侧的岩块发生相对位移.断层的长度可由几公分到数百公里,沿断裂面(断层面)的位移也可由不到1公分到数百公里。
位移往往分布在由无数单个断层组成的断层带内,断层带可宽数百分尺。
断层分布不均匀,在某些大区域内一个断层也没有;而一些地区则被各样大小的无数断层所切割。
断层有直立的、水平的,或向任何角度倾斜的。
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
二、断层存在的标识(一)断层的重复与缺失由于断层作用破坏了地层的正常层序,可以造成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它一般是走向正断层或逆断层造成的(如图1所示).(二)构造的不连续主要表现为岩层、岩脉、矿层、褶曲轴线等在延伸方向上突然中断或错开,这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
(三)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1、擦痕:是断层两侧的岩块相对滑动和摩擦留下的痕迹,是断层运动过程中由被压碎的岩石细颗粒在断层面上碾磨划而成的。
2、破碎带及构造岩:断层破碎带是由于断层两盘岩石的相互挤压、错动中常使断层面附近的岩石被挤压搓碎,形成与断层面平行的破碎带。
第6章 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第6章 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201fddabd1f34693daef3ef7.png)
油气
(4)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的确定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决定于圈闭的闭合面积、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决定于圈闭的闭合面积 、 储集 层的有效厚度及有效孔隙度等有关参数。 层的有效厚度及有效孔隙度等有关参数。 其具体确定方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其具体确定方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V=F·H Ф V=F H·Ф 式中: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 式中:V--圈闭最大有效容积,m3; F--圈闭的闭合面积,m2; --圈闭的闭合面积, 圈闭的闭合面积 H--储集层的有效厚度,m;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Ф--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碎带胶结起来,形成所谓断层墙,而起封闭作用。 碎带胶结起来,形成所谓断层墙,而起封闭作用。
C
在塑性较强的地层中(如泥岩)产生断层, 在塑性较强的地层中(如泥岩)产生断层,沿断层面
常形成致密的断层泥, 常形成致密的断层泥,可起封闭作用 D 油气沿开启断裂带运移过程中, 油气沿开启断裂带运移过程中,由于氧化作用形成
纵向上,断层的封闭性决定于断层带的紧密程度, 纵向上,断层的封闭性决定于断层带的紧密程度, 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A 断层的性质及产状: 断层的性质及产状:
• 压扭力作用产生的断层断裂带紧密,断层面具封闭性 压扭力作用产生的断层断裂带紧密, • 张性断层断裂常不紧密,易起通道作用。 张性断层断裂常不紧密,易起通道作用。 • 断面陡则封闭性差;断面缓则封闭性好。 断面陡则封闭性差;断面缓则封闭性好。 B 断层带内地下水中溶解物质(如碳酸钙)沉淀, 断层带内地下水中溶解物质(如碳酸钙)沉淀,将破
三、 油气藏分类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地质学PPT 1-圈闭与油气藏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地质学PPT 1-圈闭与油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faea5027bd64783e09122b53.png)
1.地壳运动
① 盖层遭受剥蚀,圈闭失去有效性 盖层遭受剥蚀,圈闭有效性变差
■第一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4、必要的保存条件
② 开启断层导致油气沿断层大量流失,原有油气藏被破坏
③ 圈闭溢出点抬高,原有油 气藏被部分破坏
■第一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2)岩浆活动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
① 岩浆活动伴随强 烈构造运动,使圈
生储盖组合的评价标志 生、储油层的接触关系
生、储油层间的连通情况和输导能力大小
总厚度和生油层的单层厚度
剖面中砂岩百分率或砂岩分布区与油源区关系
■第一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生储盖组合的评价
评价 最好 较好 较差
组合形式
互层式 指状交叉式 不整合型 总厚度大 单层厚度30-50米左右 分布在油源区 内或紧靠油源 区
Injection Wells
Producing Wells
气
油 水
■ 油气运移概述
四、油气运移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有机质 沉积物 埋藏 烃源岩 干酪根 (原生油) 储集层 次生油气藏 油气运移 油气藏
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生储盖组合:剖面上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同时存在并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套地层称一个生储盖组合。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能及时运移到 储集层中并保存下来的生储盖组合。
要求: 1.生油层与储集层接触面积、接触关系 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油气及时排出 接触关系: 连续的生储盖组合:互层状(大庆) 不连续的生储盖组合(不整合面—通道,封隔遮挡) 2.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好 3. 盖层的排驱压力大(封隔性好)
主要取决于:V = F * H *
第七章 油气藏类型
![第七章 油气藏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01b9e8ba0116c175f0e48c2.png)
二、断层油气藏
1. 概念: 断层圈闭: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形成的圈闭;
断层油气藏:油气在断层圈闭中的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
West Purt油田构造图
2.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双重作用:封闭遮挡作用,通道破坏作用。 (1) 断层封闭能力的控制因素: 1)、断层的性质和产状 一般而言,压性、压扭性断层比张性断层的封闭性好;低角 度断层比高角度断层的封闭性好, 与断层面的密闭性有关。 2)、断层两侧地层的岩性组合及接触关系 塑性较强的地层(如泥岩)中发生断裂时,常在断层面上形 成断层而构成封闭:一般断开地层中泥质岩比率越大,断层 封闭性越好;断层两侧的渗透性岩层不能直接接触(“砂岩 不见面”)。 3)、断层破碎带的致密程度 断层破碎带胶结紧密或充填程度越高,断层封闭性越好。
3. 断层油气藏的特点
1)、断层的分隔性明显,常以多断块形式出现,破坏了油气
藏的完整性,使构造复杂,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气
面积很不一致,油水关系复杂; 2)、断层附近储集层渗透性变好,常形成高产井区; 3)、纵向上常具多含油气层系; 4)、油气常富集于靠近油源的断层一侧。
4.形成断层圈闭的必要条件:
盐丘上龟裂构造的形成
(四)披覆背斜油气藏
1、圈闭的成因:与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由于 沉积基底存在地形突起(如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 生物礁块突起等),导致上覆沉积物厚度在古地形突起顶 部较薄、周围变厚,从而造成差异压实,形成背斜圈闭。 2、油气藏特点: (1)背斜形状常反映古突起形状; (2)圈闭的闭合度小于突起的高度,且向上递减至消失; (3)两翼倾角向下变陡。 3、典型实例: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孤岛油田(石灰岩白云岩的 剥蚀突起) 美国 二迭盆地 希莫尔油田(珊瑚礁体突起)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6f5b3d65ce0508763213a5.png)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1999年一、名词解释(2.5×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二、填空题(1×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50)(4、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2000年一、名词解释(4×5=20)1、油气藏2、干酪根3、生油门限4、相渗透率5、固态气体水合物二、简答题(7×5=35)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石油地质学 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fc8eba46e45c3b3567ec8be8.png)
③遮挡条件 ①储集层
遮挡条件?
遮挡条件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 断层遮挡(封闭)
地层不整合遮挡 岩性变化遮挡(封闭)
3、圈闭类型划分
划分方法:根据遮挡层的成因类型进行划分
• 因地层变形与变位形成的构造圈闭
包括:背斜圈闭、断层圈闭、刺穿接触圈闭
• 因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地层圈闭 (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包括不整合遮挡和不整合 覆盖圈闭) • 因沉积相变或成岩作用导致孔渗性变化而形成 的岩性圈闭 (包括岩性尖灭和透镜体圈闭,原生和和次生成岩圈闭) • 上述各种不同因素共同形成的复合圈闭 • 特殊类型(非常规)(如:水动力圈闭)
断层能否起遮挡作用取决于断层的封闭性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复杂
断层封闭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断层封闭性在空间上也是有变化的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①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对接情况与断距、地层厚度的不同配置有关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②断层断穿地层的岩性 泥岩发育封闭性好,砂岩发育封闭性差
(3)分布特点: 盐层、石膏比较发育的盆地
侏罗系泻湖相 巨厚岩盐活动 形成底辟
40km长 20km宽
布尔干油田
潜江组盐湖 相泥岩厚 3500m以上, 盐层153层之 多 底辟幅度 800m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4. 披覆背斜圈闭和披覆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覆盖在古突起上,存在差异压实作用
(2)基本特点:
第三章
圈闭与油气藏
气 油 水
背斜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
1.圈闭的概念
圈闭:地下适合于油气聚集的场所 从地质特征看,圈闭是周围被致密层所 限定的储集体。 从成藏动力学角度看,圈闭是周围被高 势区所围限的低势空间。
第七章 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第七章 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c1711d72e3f5727a5e962b9.png)
4、披覆背斜油气藏
与地下古凸起(潜山、基石)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继承古 凸起或者沿沉积基底的隆起形态而发育成。
北美地台二叠盆地溪莫尔油田恒剖面图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与同生断层有关)
同生断层:边沉积边断裂,同沉积断层、生长性正断层。 常伴逆牵引(又称:滚动背斜)。
二、断层油气藏
储集层沿上倾方 向受断层遮挡所形 成的圈闭中的油气 聚集。
墨西哥的岩浆盐体刺穿油田横剖面图
四、裂缝性油气藏
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构造)裂缝。 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
☆裂缝性油气藏的特点
a.油气藏常呈状; b.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井喷; c.储集层岩芯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但试井渗透率较高; d.同一油气藏不同井间产量相差悬殊。
②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坨庄-胜利村油田某一段层油气藏构 造图(a)及剖面图(b)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
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某断层油藏构 造图(a)及剖面图(b)
•多断层复杂断块油气藏
东辛油田营13 断块区油藏平 面及剖面图
(2)按断层性质分: a.正断层遮挡油气藏: 地垒、正常式层脊断块(阶梯状) 反向屋脊断块(掀斜断块)
断层封闭的 大小与断距 及断层两侧 岩层接触情 况的关系
D、断层圈闭的闭合高度及闭合面积,决定于 断距的大小及其与盖层、储集层厚度的关系。
1、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2)通道和破坏作用 •断层活动期: ——开启,可作运移通道,也可破坏原生油气藏 •间歇期:——封闭 •多期活动性断层: ——早期的利于油气聚集,后期的则不利。
★若上侵岩体刺穿上覆沉积岩层→储集层连续性遭到破坏, 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形成岩体刺穿(接触)圈闭。其 中的油气聚集→岩体刺穿油气藏。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习题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3a2675700abb68a982fbc7.png)
大庆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网上习题(全部)绪论1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2 、地质学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殊性?3 、地质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典?4 、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什么关系?5 、何谓历史比较法,其具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地球1 .名词解释:软流圈、岩石圈、重力、地温梯度、地温深度、磁偏角、重力异常2 .地球的层圈构造是如何划分的?3 .地壳可划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二者的差异有哪些?4 .试述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差异。
5 .试述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6 .根据地内温度分布状况可以分为哪几个层,他们的特征是什么?第二章地质作用1 、名词解释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震源、震中,、震中距、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风化作帮、风化壳、残积物、基岩、露头、剥蚀作用、河谷、水系、分水岭、河流纵剖面、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平衡剖面、潜水、层间水、落水洞、溶洞、冰川、风蚀城、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横向搬运、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掺和作用、成岩作用、重结品作用2 、论述地质作用的分类及内外地质作用的关系。
3 、简述火山的类型及火山机构。
4 、论述基性熔浆与酸性熔浆的差异。
5 、论述岩浆侵入体的类型及特征。
6 、论述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7 、论述风化作用(类型、方式、产物)8 、论述风化壳的研究意义。
9 、论述河流侵蚀作用。
10 、论述单向环流的成因及地质作用。
11 、论述地下水的水源、存在形式及其类型。
12 、论述岩溶地貌的类型13 、论述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区别。
14 、论述常见冰蚀地貌和风蚀地貌的类型。
15 、论述基岩海岸的侵蚀地貌。
16 、论述海洋的环境分区。
17 、论述湖泊的沉积作用。
18 、论述滨海的沉积地貌。
19 、论述浅海的沉积作用。
20 、简述风积的原因。
21 、论述风成砂和风成黄土的特征。
油气田勘探考试题
![油气田勘探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d13f4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4b.png)
油⽓⽥勘探考试题1、滚动勘探开发:是通过少数探井和早期储量估算,在对油⽥有⼀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将⾼产富集区块优先投⼊开发,实⾏开发时间的向前延伸;同时,在重点区块突破的同时,在开发中继续深化新层系和新区块的勘探⼯作,解决油⽓⽥评价的遗留问题,实现扩边连⽚。
这种“勘探中有开发,开发中有勘探”的勘探开发程序,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2、综合录井:是在钻井过程中应⽤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通过在钻台上、钻井液循环通道上、钻具等相关部位安装⼀定的采集仪器,来获得⼯程信息、钻井液循环动态信息、钻井液性质信息、⽓测信息和随钻测量信息等,进⽽达到发现油⽓层、评价油⽓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的的⼀项随钻技术。
3、⾮常规油⽓资源:在地下的赋存状态和聚集⽅式与常规油⽓具有明显差异的⽤常规的采油⼯艺技术不能开发利⽤油⽓聚集。
4、圈闭预探:是指经盆地区域勘探优选出的有利含油⽓凹陷进⾏勘探,经过圈闭准备到圈闭钻探获得⼯业油⽓流的全过程。
5、预测储量:该储量是地震详查和其他⽅法所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业性油⽓流、油⽓层或油⽓显⽰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类⽐,对有利区域按照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6、探明储量:是指油⽓藏评价勘探阶段完成以后,经过油⽓藏精细描述评价⽅法,计算出的油⽓储量。
7、隐蔽圈闭:是指采⽤常规的勘探技术和识别⽅法难于发现的圈闭。
隐蔽圈闭⼏乎包括了地层、岩性、特殊类型圈闭以及与构造因素有关的复合型圈闭的⼤多数。
8、⼤区勘探:是指从众多盆地的地质调查开始,通过科学探索井钻探,优选出有利含油⽓盆地的过程。
勘探对象是盆地。
9、评价井:是在已经证实有⼯业性油⽓的构造、断块或其他圈闭上,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为查明油⽓藏类型、评价油⽓⽥规模、⽣产能⼒以及经济价值为⽬的的探井。
10、科学勘探程序:正确处理勘探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流程、正确处理勘探对象与勘探技术⽅法以及勘探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科学勘探程序。
石油地质学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510f0508581b6bd97f19eae2.png)
逆牵引 拉张作用在靠近断层附近形成了
空间,沉积物重力导致下滑。与 正常拖曳作用的结果相反。
(2)逆牵引背斜圈闭基本特点: ①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与同生断层相伴生 ②小型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另一翼稍缓
5.逆牵引背斜圈闭和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鼻状构造的上倾方向被断层所封闭
形成的圈闭称为断鼻圈闭
(2)断块圈闭和断块油气藏
由弯曲断层或多条断层配合,
形成两面、三面甚至四面为断
层围限的圈闭称为断块圈闭
3、断层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 有两方面:1)遮挡作用;2)运移通道作用
– 1)遮挡作用:断层封闭时,形成断层圈闭 – 2)运移通道作用:断层不封闭
逆牵引(滚动)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挤压背斜圈闭和 挤压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 挤压作用形成 (2)基本特点: ①两翼地层倾角较陡, 呈不对称状,一翼陡、一翼缓; 靠近挤压力来源方向较缓 ②闭合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 ③常有断裂(逆断层)伴生 (3)分布特点:
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
挤压(压陷)盆地: 前陆盆地山前褶皱带; 成排成带出现
西西伯利亚 1966 西西伯利亚 1969
博瓦涅科夫
扎波利亚尔 什托克马诺夫 北极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西西伯利亚 1971
西西伯利亚 1965 西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
背斜
背斜 背斜 背斜
K
K K K
砂岩
砂岩 砂岩 砂岩
4.385
3.532 2.762 2.762
阿斯特拉罕
格罗宁根 哈西鲁迈勒
背斜油气藏: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背斜学说”(I. C.White, 1885):早期找油理论
储层地质学总结
![储层地质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e88036aaea998fcc220e4d.png)
C 储层厚度与有效厚度答:储层厚度为单纯的储集层的厚度,其内可储集油气,也可储集水;而有效厚度为油气层的纯厚度,具有可动油,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开采出来C 储层静态模型与预测模型答:储层静态模型为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
预测模型为比静态模型精度更高的储层地质模型(给出井间数十米甚至数米的预测值)C储层静态模型与概念模型答:储层静态模型为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储层概念模型为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有代表性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种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地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
C储层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答:储层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而随机建模则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对井间未知区给出多种等可能的预测结果。
C储层和储层非均质答案:储层:能够储集流体并能使其在一定压差下渗流的岩石(层)。
储层非均质:储层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在三维空间上的不均一变化。
D地质储量与可采储量答: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集层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气)量。
D地层对比标志层与沉积旋回答:地层剖面上岩性特征突出、容易识别、分布稳定且厚度变化不大的岩层,为某一特定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特殊沉积。
沉积旋回是指纵向剖面上一套地层按一定顺序有规律的交替重复。
在沉积剖面上岩性有规律的变化(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等)称沉积旋回D地层孔隙流体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答案: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指作用于岩层孔隙内流体上的压力,又称地层压力。
异常地层压力: 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
F分层系数与砂岩密度答:分层系数为研究层内的砂层层数;砂岩密度为砂岩与总底层厚度的比值G隔层与夹层答:隔层为具有一定厚度、横向上连续较稳定的非渗透层,垂向上隔离上下两个砂体;而夹层为砂体内部的、横向上不稳定分布的、较薄的非渗透层。
断裂控藏作用及封闭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断裂控藏作用及封闭性研究现状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e5a11f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1.png)
断裂控藏作用及封闭性研究现状与展望断裂控藏作用是指地质断裂对油气藏形成、分布和储集等方面的影响。
地质断裂的存在会改变地层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从而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封闭性是指断裂对油气藏的储层封闭作用,影响油气的储集和迁移。
本文将对断裂控藏作用及封闭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断裂控藏作用的研究在石油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断裂对油气藏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首先,断裂可以改变地层储集空间的形态,形成较好的储集条件。
其次,断裂可以影响油气藏的分布,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
最后,断裂还会改变原油的迁移路径,影响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潜力。
封闭性是断裂对油气藏储集层的封闭作用。
封闭性的研究主要包括断裂对储层渗透性的改变和断裂连接性的影响。
断裂会破坏储集层的连通性,导致油气的泄漏和流失。
此外,断裂还会导致储层渗透性的非均质性增加,使得油气的开采难度增大。
因此,对断裂的封闭性研究对于油气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断裂控藏作用及封闭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地震资料和地质剖面等方法,对断裂的分布和特征进行详细研究。
其次,通过岩心分析、测井数据解释和油气田实际开发等方法,研究断裂对储层渗透性和连通性的影响。
此外,还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等方法,对断裂的封闭性进行定量研究。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断裂的探测和描述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对断裂的解析能力。
其次,需要深入研究断裂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好地解释断裂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此外,对断裂对储层渗透性和连通性的影响需要进行更精细的定量研究,以便更准确地评价油气储量和开采潜力。
最后,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模拟实验和理论研究,以揭示断裂的封闭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预测和评价方法。
总之,断裂控藏作用及封闭性的研究是石油地质学和石油工程学等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预期在断裂控藏作用和封闭性研究领域将取得更多的重要成果,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更科学、准确的依据。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0dd6e8cf524ccbff12184f5.png)
1、挤压背斜油气藏
◆ L 层油 气藏:不对 称背斜圈闭, 南翼倾角 200 - 300,北 翼600-800, 长短轴之比3: 1,闭合高度 800m。被逆 断层及横断 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3、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 + + +
+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油气藏的类型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一、构造油气藏
由于构造运动使储集层褶皱或断裂而形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形成 的油气藏叫构造油气藏。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纵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性质 断面产状 断开地层岩性 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横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断层油气藏的类型
(1)按断层与 储层平面组合 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 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 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背斜型
在水动力作用下平缓背斜内油气分布情况示意图
鼻状构造型
单斜型
渗透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 水流速度不同,使油气在局 部地区聚集而形成。
(二)水封闭油气藏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第四章 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第四章 圈闭和油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2fd4918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5a.png)
第四章圈闭和油气藏(Chapter4 trap and hydrocarbon reservoir)学时:8 学时基本内容:①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及基本要素。
② 各类圈闭和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类型及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各类圈闭和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类型及特征。
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圈闭和油气藏概述一、圈闭的概念和发展油气圈闭:油、气、水流体,在其力场强度的作用下,油气将由高势区向各自的低势区流动,这种储集层中被高油或气势面、非渗透性遮挡单独或联合封闭而形成的油或气的低势区,称为油气圈闭。
二、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按成因可将圈闭分为:构造、岩性、地层、水动力和复合圈闭五大类。
圈闭成因分类系统表大类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地层圈闭水动力圈闭复合圈闭亚类1.背斜圈闭1.透镜体型1.地层超覆圈闭1.构造鼻和阶地型水动力圈闭1.构造-地层复合圈闭2.断层圈闭2.上倾尖灭型2.不整合圈闭2.单斜型水动力圈闭2.水动力-构造复合圈闭3.裂缝性背斜圈闭3.礁型圈闭3.古潜山圈闭3.纯水动力圈闭3.地层-水动力复合圈闭4.刺穿圈闭4.沥青封闭圈闭4.构造-地层-水动力复合圈闭三、圈闭和油气藏的度量(本节重点)(一)圈闭的度量1.闭合度(高)和闭合面积的确定闭合度:是指圈闭顶点到溢出点的等势面垂直的最大高度。
溢出点:是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
闭合点:从另一角度来描述溢出点的特征,意即闭合的最低点,低于该点位置,圈闭就不存在了(不闭合),或超出圈闭的范围。
2.有效孔隙度和储集层有效厚度的确定(二)油气藏的度量1.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是相当数量的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在一个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气、水界面,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
2.油气藏内油、气、水的分布3.度量参数对于油气藏来讲,其大小通常是用储量来表示的,主要用到以下几个参数和术语。
(1)油气藏高度和油气柱高度油气藏高度:是指油气藏顶(闭合高和储层顶面交点)到油气水界面的最大高差。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7b5fd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7.png)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断层在油气藏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断层是地壳中的一种构造形式,它由于地层的应力作用而发生的岩石的破裂和错动所形成的断裂面。
断层可以分为走滑断层、冲断断层和逆冲断层等不同类型,它们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对油气藏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断层可以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有效的储集空间。
断层的错动使原本连续的地层破裂并形成了断裂面,同时断裂面两侧的岩石发生位移,形成了断层盘。
这样,在断裂面上方的岩层被向上顶起,形成了断层盘的凸起,而在断裂面下方的岩层则被向下拉低,形成了断层盘的凹陷。
这种构造形式使得断层盘相对于周围地层形成了明显的储集空间,成为了油气的有效储集体。
其次,断层对油气的聚集和迁移起到了导向作用。
断层的存在改变了地层构造的形态,形成了断层附近的应力场不均匀性。
油气在地层中的迁移受到断层附近的应力场的影响,导致断裂面附近的砂岩或储层岩石成为了油气的聚集和迁移通道。
断层附近的高孔隙、高渗透率的岩层成为了油气聚集的首选储集体,断层则成为了油气在地层中迁移的通道。
另外,断层对油气的封闭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断层的存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了错动,形成了称为断层带的狭窄带状地带。
断层带通常由充填岩石或充填土砂构成,具有较好的封闭特性。
这些充填物可以有效地阻止油气的向上或向下的扩散,保护了油气从地层中逸散的现象。
此外,断层还可能对油气藏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断层的断裂面具有较大的透水性和渗透性,可能导致油气从油气藏中漏失到断层带中或洗失到其它区域,降低了油气的储量和产能。
此外,断层的发育也可能导致油气藏的分散和破碎,形成散乱分布的小型油气藏而不是连通的大型油气藏。
总之,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导向了油气的聚集和迁移,保护了油气的封闭性,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来说,对断层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指导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油气藏地质 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
![油气藏地质 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9bc0e2a6fab069dc5122010f.png)
“背斜学说”(I. C.White, 1885):早期找油理论
背斜油气藏在世界石 油储量上占重要地位
世界特大油田基本地质情况表
油田
国家
加瓦尔 布尔干 萨法尼亚 坎塔雷尔 扎库姆 马尼法 基尔库克 萨莫特洛尔 罗马什金 大庆 鲁迈拉 布盖格
沙特 科威特 沙特 墨西哥 阿联酋 沙特 伊拉克 俄罗斯 俄罗斯 中国 伊拉克 沙特
隐蔽油气藏: 一般指目前勘探技术手段尚不易识别的非构造 圈闭所形成的油气藏.
四、非常规油气(藏)
• 在目前(常规)技术条件下很难采出的油气资源。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 一般包括致密和超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油气、超重(稠) 油、沥青砂岩、煤层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储存在非常规储层(致密储层) 中的; –很难确定出传统意义上的圈闭特征,或不存在明显 的储盖层分界; –不存在浮力作用; –规模大,连续性分布。(连续型油气藏)
同生断层 边沉积、边断裂
同时代地层下降盘厚度大于上升盘厚度 (生长指数>1)
逆牵引 拉张作用在靠近断层附近形成了
空间,沉积物重力导致回调下滑。 与正常拖曳作用的结果相反。
(2)逆牵引背斜圈闭基本特点:
①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与同生断层相伴生 ②小型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另一翼稍缓 ③背斜高点向深部偏移轨迹平行于断层面 ④常有反向调整断层 ⑤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大致平行,沿断层成串出现
岩性上倾圈闭的闭合面积由储层尖灭线与过溢出点 的构造等高线所围限的面积。
第二节 油气藏的概念与油气藏分类
一、油气藏的概念 1、油气藏:
圈闭中聚集了油气,就形成油气藏。
若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则称为油藏;若其中只 聚集了气则称为气藏;若聚集了油和气则称 为油气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考研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1ebeaede80d4d8d15a4fff.png)
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氯仿沥青“A”指岩样未经酸处理,用氯仿抽提出的有机质产物。
具有游离性和还原性,分散在岩石中,与石油性质接近。
是最常用的有机质丰度指标之一2&值3可燃冰(固态气水合物)4次生油气藏5力场强度6有效渗透率7输导层8地层油气藏二:简答题1、rock-eval原理及应用(岩石热解)1聚集性天然气特点和类型2水动力圈闭的特点和类型3油气初次运移的介质条件三:论述题(3选2)1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与干酪根有关)2不整合油气藏的形成机理3举例说明油气藏的形成条件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盖层微渗漏2石油3伴生气4成烃坳陷5含油饱和度二:简述题1不整合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2岩性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3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点4评价有机质成熟度方法5天然气分类方法三:论述题1油气藏充分条件2成烃演化阶段3断层和油气聚集4油气藏形成时间确定方法及评述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圈闭之现代概念2储集层3油气运移4天然气水合物5生物标志化合物6干酪根6油气运移7饱和度中值压力、8油气聚集方式9甲烷水合物二:简述题1有机质类型的确定方法2盖层的封闭机制及评价参数3背斜油气藏概念、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1论述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及其特点2试举例论述油气藏形成的充分条件3影响砂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填空题1石油主要是由()()()()()等元素组成。
其中主要是()和(),他们的元素组成一般是:(),()2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可将圈闭分为四大类:(),地层圈闭,(),复合圈闭。
3沉积岩中不容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称为()4通常要从()()和()等三方面的分析来对烃源岩作出定性分析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断层在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多断型的含油气盆地中。
断层对油气藏中的作用,表现在油气生(成)、排(烃)、运(移)、圈(闭)、聚(集)、保(存)的各个环节。
1、对生烃的作用
a、控陷断裂控制源岩发育,在断陷盆地,大型的控盆断层控制着盆地的物源,水体深度,以至于控制了盆地的沉积环境,从而影响了烃源岩的分布
b、活动断裂促进有机质演化,在活动断层带附近,尤其是深大断裂带区域,下部热流沿断层向上运移,使得区域地温剃度较高,同时由于断层作用,使得盆地沉降较快,使埋深较大,得有利于烃源岩的成熟。
2、对储集的作用
a、断裂伴生或派生裂缝为油气聚集储集提供场所,断层油气藏等均是由于断层的作用,为油气提供了聚集的场所
b、裂缝可改善储集性能,尤其是对于致密储层地区,断层及由断层所产生的裂缝可以为油气提供储存空间,增加致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极大的改善储层的性质。
3、对油气运移的作用
a、连接烃源岩与圈闭。
b、断裂延伸层位控制油气运聚层位
c、断裂活动时期应为油气大量运聚时期
4、对运聚的作用
提供圈闭a、活动时期形成挤压背斜或同生背斜b、静止时期断块断层遮挡断层岩性封闭
5、对油气保存的作用
a、断裂直接断穿地表破坏油气藏
b、未断至地表的对油气藏形成起调整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断层对油气的聚散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连接烃源岩与圈闭,聚集成藏;又可以与地表相连造成油气的逸散,破坏掉整个气藏。
(1)断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连接烃源岩与圈闭;它可以使纵向上距离烃源岩较远的圈闭连接起来,特别是起到穿层系源岩与圈闭连接的桥梁,是油气垂向上运移的重要通道。
同时,断层可以使许多小规模的断层油气藏通
过断层的垂向运移通道而形成更就有规模的断层封闭性油气藏。
(2)油
气藏形成以后,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在油气藏部位产生新的断裂,切割油气藏,打破原来油气藏的物理化学平衡,油气将沿断裂面(带)这个相对低势区迅速扩散,油气藏遭到破坏。
①断层断至地表对油气藏的破坏:由
于地下深处高压条件的油气藏与地表常压环境相连通,巨大的压力差将使油气沿纵向开启的断层通道迅速逸散到地表。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油气沿断裂逸散到地表并不是永久的持续下去,而是随着断裂活动的减弱以及逸散到地表的油气分异、氧化作用而形成沥青塞重新封闭,下顷方向未逸出的油气得到保存,从而形成沥青型封闭性油气藏。
②断层未断至地表时:断裂作用使油层的一部分与上方储层连通时,可使原有油气藏圈闭容积变小,使溢出点以下的油气沿断裂向上方储层移动,在新的圈闭中重新成藏。
上面均是断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内容很多,部分地方可以适当详细一点,但字数有点多。
写不完。
主要着重红色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