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2第一、二、三、四、五、六章基础知识整理

地理必修2第一、二、三、四、五、六章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一)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 人口最少的大洲:大洋洲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非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欧洲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①人口基数大②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数量多 ③人口增长过慢 ④男女比例失衡 ⑤人口素质低 ⑥流动人口多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和 自然增长率 共同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时间变化 注:自然增长率超过1%为高自然增长率,小于1%为低自然增长率3、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①欧美国家:现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③世界: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④中国:由于大力实施计划生育,为现代型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定人口迁移的方法:①居住地改变;②时间限制: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一般一年以上);③空间位移: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标准。

2、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4、中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2)经济因素:经济、交通和通信等(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文化因素;婚姻家庭等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迁移的影响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口的自

然增长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思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 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 化趋势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较高 ①经济落后, 生活质量较 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 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 原因 福利制度不完善;③受 “养儿防老” 的传统观念 影响;④政治独立、经济 发展、医疗进步 发达国家 较低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 水平高,科技发达, 生活条件好;②有良 好的社会保险和福 利制度;③人们受教 育水平高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 出生率 、 死亡率 和
自然增长率 。
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原始型 基 出生率 本 死亡率 特 征 自然增长率 高 高 低
传统型 高 低 高
现代型 低 低 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原始型 传统型 发达国家:现代型 4.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中国家: 大多为传统型 的空间差异 全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中国: 基本实现了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现代型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根据三率及其不同的组合,人口增长的转变,经历了原始 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 段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阶段 人口增 长模式 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 增长减 低速增 长阶段 缓阶段 长阶段 “高低 “高高低”模式 高”模 式 高低 高” 模式 低低 低” 模 式
第(1)题,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就是劳动力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最大的年份。人口比值越大, 说明该年龄段的人口数越 多。从图上看,0~18 岁年龄段的人口比值最大,说明这一年 龄段的人口数最多,当他们进入劳动力人口年龄以后,劳动力 人口负担最轻;当他们进入老年后(65 岁及以上),劳动力人口 负担最重。第(2)题,出生人口的减少会影响劳动力人口的数 量,但是需要一段时间,不是最先受影响的。性别构成、年龄 构成与人口数量无必然联系。 而出生人口减少会导致妇女就业 数量的增多,因此出生人口减少最先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二 新人教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二 新人教版必修2

资料数据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1000 0.93
1000 0.81
甲 人口数 200 死亡率﹪ 0.5
乙 人口数 350 死亡率﹪ 0.8
550 0.6
600 0.7
250 2
50 2.2
(高或低)。
(1)在分组年龄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2)在总人口死亡率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②现代形的出生率一般低于1.5%,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
思考: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 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社会生产力 3.人口增长类型的(3)段后期,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 略有上升的趋势? (3)段后期处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后阶 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 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 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人口增长最少的大洲:
大洋洲、欧洲、北美洲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
欧洲、北美、大洋洲
活动: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及原因
人口增长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生产力水平 在地区上的差异造成的。
自然增 人口增 长水平 长特点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原因 今后变化趋 势 典型国 家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高或低)。

主要是因为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涉及人口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40张PPT)可编辑全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40张PPT)可编辑全文
【变式训练】(2009·全国文综Ⅰ)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持续增加
数量多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规律方法技巧
人口的三种型态
比较项目
扩张型(年轻型)
静止型(成年型)
收缩型(老年型)
示意图
形状
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底部变窄,形状像清真寺顶部塔形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变形
(2)人口的年轻化和老龄化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第一章__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重点讲义资料

第一章__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重点讲义资料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岀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岀生率-人口死亡率【拓展】人口的机械增长: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迁入量,人口迁岀量) 。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拓展】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3、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世界人口增长存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1 )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增长最快。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增长比较缓慢。

(2 )国家之间的差异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及类型(1)构成: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岀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类型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岀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死亡率. 高低低自然增长率低高低原因)高岀生率:①(1 没有控制生育②早期的农业社会需要来帮助从多生子女,事农业)高死亡率:①2(② 食物匮战争频繁;乏③医疗卫生条件差1)高出生率:①节育(还不普及②多生子女一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2)低死亡率:生产力粮食供应和医水平提高,疗条件改善,人们寿命延长(1 )低岀生率:①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开始变化;②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等(2)低死亡率:生产力水平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分布地区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如印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度欧日美等发达地区和少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盧图【结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变化》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变化》ppt课件

(2)表现:
差异
具体表现
到20 世纪
现代型
70年 发达国家进入________ 时 代中 间期
目前 大多数现发代型展中国家还没有完 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
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 (1)发达国家人口都为负增长。( ) (2)目前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 家。( ) (3)我国和日本的人口政策是相同的。( )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都为传统型。( )
(3)×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数量多,因而我 国主要的人口政策为控制人口增长;日本人口老龄 化严重,其人口政策为鼓励生育。
(4)× 大部分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 模式为传统型;但也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 巴等,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 现代型的转变。
2.(1)不是。人口死亡率的高低除了受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影响外,还受年龄结构的影响。例如,发展 中国家青少年比重高,青少年的死亡率低,因而人 口总体的死亡率并不一定高。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 课前新知预习 2 课堂互动探究 3 典型例题剖析
4 知识网络构建 5 学习效果检测 6 课后强化作业
课前新知预习
1.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地区差异。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运用有关资料,结合时政材料,分析人口问题及 对策。
不平衡
国家
具体特点
发达 人缓口慢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国家 人口增长________
政治医疗上卫的生独事业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发展
很快
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地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自然增长)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增长。

2、决定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时间差异: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4、地区差异:人口数量,亚洲最多,非洲次之;人口增长,非洲第一,拉丁美洲次之。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类型,划分、特点、判定特点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出生率高高低死亡率高低低自然增长率低高低2、转化增长模式若发生改变,一定是死亡率先下降。

3、空间分布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进入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想现代型的转变。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4、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想现代型的转变。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一、定义: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二、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9世纪以前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迁出地旧大陆(欧亚非)迁入地新大陆(美洲、大洋洲)原因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二战后从发展中亚非拉等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二、国内人口迁移时间流向迁往自然和社农业经济的脆大批迁移会经济条件较弱、频繁的战好的地区争、自然灾害国家有组织、有计划从东部计划经济体有计划、有城市派员支援制、严格的户西部、内地和组织籍管理制度边疆;农民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内地→沿海;改革开放政自发迁移,山区→平原;策、地区发展流量增大农村→城市;不平衡贫困地区→发影响因素特点古代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达地区;出现大规模“民工流动”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二、环境人口容量:1、含义:与环境承载力内涵一致2、特点:3、影响因素:资源(最主要)、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4、估计:乐观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悲观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中间论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变化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_______________ 。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比较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一死亡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始型:出生率_高 _____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传统型:出生率_高—、死亡率低 _________ 、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_低 ____ 、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死亡率的转变。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_______________ 。

8、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传统 ________ 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世界是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我国是现代型。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卫际或__________ 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_______ 国际人口迁移 _________ 和_______ 。

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4、二战后,欧洲由人口讦出______ 地区变为人口_____ 地区,主要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西亚、北非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5、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地战争 ____________ 、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

7、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A B C
D E
F
宗教信仰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工业化c死亡率低 A 生产力水平---城市化c(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 但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
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社会福利保障不 完善、教育水平低、传统生育观的影响等
人口的三种型态
1.276
159.7
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B B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 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9 一11题。 9 .图中 ③ 比 ① 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7% B 约低7% C 约高1% D 约低1% 10 .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国家中,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 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12.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 家占到了 以上: A . 50 % B . 60 % C . 70 % D . 80 %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时间特征
数量
两级台阶
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
1、人口数量少,增 长缓慢。
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 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低,战争频繁
2、人口数量较多,增 长速度有所加快。
10000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年份 100
因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食 物供应稳定而可靠,人口 死亡率下降。
读下表,回答:
(1)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高-低-高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高 高 高 低 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低 低 主要在发达国家
低 高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
(一)“高-高-低”模 式
生产力水平低下,疾病、自然灾害、粮食 的缺乏、战争的影响,死亡率高。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二)“高-低-高”模式
较低 缓慢
原因
今后变化 趋势
比较稳定( 一些国家人 口数量还会 逐渐减少 )
典型 国家
俄罗斯
德国 日本 中国 印度 巴基斯坦
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生育观 念的转变等 政治上的独立, 民族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 的进步,人口死 亡率下降等
发 展 中 国 家
较高
很快(世 界新增人 口中,发 展中国家 占80%以 上
2011年10月31日凌晨 一名女婴在菲律宾首 都马尼拉降生,成为 象征世界第70亿人口 的婴儿。 世界70亿人口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5年1月6日0时2分
中国的第13亿公民在 北京妇产医院诞生。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共进行过六次 人口普查。即: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B ) A.甲 B.乙 C.丙 D.丁 (2)近年来,丙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 B ) A.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环境恶化 D.战乱频繁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人口

人口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重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阅读教材和左图回答
1.人口的增长模式由哪 些指标共同构成?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分 为哪几种类型? 3.试从出生率、死亡率 和自然增长率描述三种 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 征。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从表格中可以看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顺序如何? 2.在p6案例1中找出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 型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3.芬兰人口增长模式如何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 (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老北川县城
自然灾害
新北川县城
2.经济因素
汹涌南下的民工潮
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
政策
三峡移民
政治变革
战争
利比亚米苏拉塔,1000多名难民等待登船
宗教信仰
材料:印巴分治,印度境内约1 500万穆斯 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有200万印度教 徒迁入印度。
总结: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主导作 用,但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 都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结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人口数量增长的时间差异)
2.人口数量增长的空间差异性
1.84 27.5 5 1.79
8.09
4.2 0.2
思考:哪些大洲和地区人口增长快?哪些大洲和地 区人口增长慢?

人口数量增长的空间差异性
北美、大洋洲、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人口增长缓慢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人口增长很快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
高考大纲要求: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 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材料:某地2011年的人口数量是100万,2012年出生了 2万人,死亡了1万人,问2011年~2012年期间该地的人 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如何计算?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x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x



中国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
型向__现__代__型___的转变
7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_社__会__经__济___发展、传统文 化观念、相关的_人__口__政策等。 【思考】 1.结合下图分析: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点?
提示 每增加10亿人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体现了人口 增长逐渐加快的趋势。
16
答案 (1)192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920年以后,世界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的发展。鼓励 生育,接纳移民。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 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22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总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 长迅速。第(2)题,在“二战”之前,没有国家实施限制人口增 长的政策,人口增长较慢是由于受到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 的制约。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增长主要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 口增长。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 对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影响,但不是根本性的影响。 答案 (1)C (2)D
福利制度;
影响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19
知识拓展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 化社会。
20
【即时巩固】 1.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含预测)示意图”,回答(1)~(2)题。
21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6图1.6)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判断方法类型及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均﹥3%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1%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1%★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本P6~7)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地区差异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⑴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⑵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⑶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⑷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⑴生产力水平是根本原因⑵国家政策⑶社会福利⑷文化观念⑸宗教信仰⑹自然环境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分类(课本P8~9图1.8)人口迁移分类特点方向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于殖民扩张,人口从欧洲迁往美洲和大洋洲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⑴欧洲经济发展快,变为人口迁入地⑵拉丁美洲人口迁往美国、加拿大和西欧⑶西亚和北非由于石油开采,招募大批外籍工人国内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多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口迁移以自发迁移为主,流量大频率高由内地向沿海迁移;由农村向城市、工矿区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主要因素(课本P10~11)其他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⑴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等)和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的变化。

人文知识归纳

人文知识归纳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逻辑联系】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3、人口增长的速率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分析)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单位:% 或‰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记忆]、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4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改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改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对经济发展、资源 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新 中 国 人 口 自 然 变 化 曲 线 图
4
3.5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3
2.5
2
1.5
1
死亡率
0.5
0
1949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1
原因: 原因: 工业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全球第70亿人口的丹妮卡 卡马乔在菲律 全球第 亿人口的丹妮卡•卡马乔在菲律 亿人口的丹妮卡 联合国认定) 宾降生 (联合国认定)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 回顾历史, 是 不断增长 的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特点相同吗?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特点相同吗?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出生人数与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亡数) 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
出生率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自然增长率 低 高 低
人口增长特征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
• 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 表中出生率最高的是 ,,自然增长率最高的 表中死亡率排第二的是 原因 。 原因(直接原因) ,原因(直接原因) 是 • 读2000年世界人口再生产表,分析回答:。 年世界人口再生产表, 年世界人口再生产表 分析回答: 答案:欧洲,人口老龄化。 答案:欧洲,人口老龄化 此大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 • 答案:非洲,非洲,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答案:非洲,非洲,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出生率‰ 死亡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大洲 传统型出生率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一)“高-高-低”模式
二、人口增长的模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初期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极低的自然 增长率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较低的自然 增长率
生产率水平 极为低下, 以采集、狩 猎为主
以手工劳动 为主的自然 经济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高低高”的人口增 长模式在欧洲基本结 束
20世纪50年代起
“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 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发 展迅速,医疗卫生事业进 步,死亡率下降,人口的 增长进入“高低高”模式
尽管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 的政策,但人口自然增长 仍然不低。目前,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比较 严重的人口问题。
出生率与死亡率 极为接近,人口 增长极为缓慢
平均寿命有所延长, 但死亡率依然较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仍 然较低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数量变化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波动 大;传统人口增长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死亡率开始下降。
导读思考: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说明了什么?
“黑死病”造成中世纪欧洲人口锐减的事例说明,在生 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人口的增长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没有能力抵抗疾病对生命的威胁。
家是
( C)
A① C③
B② D④
2、人口明显负增长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读接受教育程 度统计的我国35岁 到45岁妇女生育的 子女数(1996年) 图,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生育子女数越来 越少 。 (2)、在教育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农村妇女生育的 子女数比城市妇女生育的子女数 多 ,其原因 是 城市的经济水平高于农村 .

地理必修二

地理必修二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 地理 必修 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在教科书上常看到的一个表述:“中国用7% 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以上人口”,于是在俄 罗斯就出现了这样的对话。说的是两位俄罗斯 妇女在聊天,一阵寒暄之后,
甲:你现在有几个小孩? 乙:3个,你呢? 甲:哦,你真不错,我现在4个小孩。 乙:哦,努力啊。 那你什么时候要第五个 小孩。 甲:不打算要了。 乙:为什么呢? 甲:因为第五个小孩将会是中国人。
中国人口数量为何会这么多? 中国人口又是如何增长的呢?
人口的自然增长
“世界60亿人口日” 图1.1
思考:为什么世界人口突破60亿 会举世瞩目呢?
那是因为人口过快增长使得人类对各类 资源的需求加大,对整个生态环境而言都 是一种负担,更可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枯 竭等问题。
补充: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 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读图思考(图1.2)
1、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 业。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 是怎样的?
2、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 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
3、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 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读图得出结论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自我归纳(读图1.3)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1、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 方式等方面的进步; 2、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 的范围扩大; 3、对各种 灾害和 疾病 的防御能力提高; 4、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与适应性增强
课后作业
❖ 预习第一节剩下的内容,并思考第 3页的活动和第4页的两个读图思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1.1 世界60亿人口日 1999年10月12日0时2分,一名男婴在波黑降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右一 )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母子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